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七四卷)  2007/6/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7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前面我們學習到忍嚴光兩首偈,第二首偈講到「眾生暴惡難可忍」。我們學習《華嚴經》裡面講的十種忍,只是舉這十忍的題目略說,使我們有個概念,經文到下面,有「十忍品」,有一品經專門講這十種忍。我們今天接著說第五種,第五種是「解脫忍。觀行陰造作之相為無,而得解脫忍。以行皆無常,無有繫縛者也」。這地方都是講的總綱,細項以後我們會學到。

  前面講過色陰、識陰、想陰、受陰,這個地方講行陰。諸位一看就了解這是講的五陰,通常我們講的順序是色、受、想、行、識。我相信大家《般若心經》都念得很熟,《心經》上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他老人家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一切苦就沒有了。六道凡夫,這個身是五陰身,所以五陰這個相都是苦,唯有從忍才能夠體會到它的真相,真相就是實相,諸法實相。體會到實相之後,智慧就開了,智慧一開就照見。我們現在在日常生活當中能提起觀照就不錯了。祖師大德常提醒我們,不能夠失照,觀照忘掉了,苦就現前,在觀照當中還是要受,但是會減輕很多。像我們在此地所學習的,行是造作,行陰是造作,行是什麼?念念不住叫行,就是末那識。前面講受陰是前五識,前五識只有接受,第六造作,第六識分別;第七造作,第七識執著。觀行陰造作之相為無,連行陰都了不可得,它的造作哪裡會是真的?

  佛祖教我們受持《金剛經》是很有道理的,《金剛經》幫助你開智慧,全經記不住,抓住裡面幾個重要的綱領就很有受用。幾個重要的綱領,上半部裡面講破四相。經上講的,「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你四相都在,四相都在是凡夫,不是菩薩。這就說明,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總認為《金剛經》的境界很高,那真的是菩薩,絕對不是菩薩以下的層次。以後對經教漸漸契入,道理慢慢明白了,自己也學著講《金剛經》,到自己學講《金剛經》,這才豁然明白,原來《金剛經》上講的破四相是菩薩,不是很高的菩薩,是起碼的菩薩,那就是什麼?我們《華嚴經》上講的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好比是佛教小學,小學有十年級,這是幾年級?一年級的,小學一年級的,四相就破了。這是我們初學的時候沒想到。

  四相他破是什麼?他不執著了,他還有分別,他不執著。是不是完全不執著?不見得。完全都不執著,他不是一年級的菩薩,他是第幾年級?七年級。七年級才完全不執著,我們可以說這四相都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執著了。統統不執著了,等於小乘阿羅漢。初信位的菩薩,一年級的菩薩,等於小乘的須陀洹,初果。你看從初果到阿羅漢也是七個階級,跟我們這裡講的是一樣的,七個階級,小乘是四果四向,會通起來看就很清楚。

  但是《金剛經》後半部講得更深,破四見,「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見跟相不一樣,相是物質,見是什麼?見就是分別,是屬於心法,不是色法。四見沒有了,這個功夫高了,這四聖法界裡面是菩薩跟佛的法界;在十信位裡面,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賢首品」,賢首菩薩。賢首菩薩是十信裡面的第十信的菩薩,好比小學十年級,他是十年級的菩薩,再往上去他就到中學,就不是小學,那就脫離十法界了。

  佛教的小學是在十法界裡面,中學、大學都十法界之外,超越了十法界,所以再上去要破四見,就是念頭都沒有了,意念都沒有了,這種分別的念頭沒有,所以先學不著相,從這裡學起。如果相還執著,還沒有放下,先要想學著不分別這是做不到,這是順序顛倒。好像蓋樓房一樣,我要蓋兩層樓,這一層樓沒有蓋,想蓋第二層樓,那怎麼能蓋得起來?這是空中樓閣,這不可能的事情,要懂這個道理。到第三層就是破妄想,就是無明的習氣,無始無明的習氣,那是在一真法界,決定不在十法界。

  佛在經上講的這些事相,我們要真正能體會到它的真實義,就是像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說經,經之難懂難在哪裡?意思都是在言外,你要懂得文字之外是什麼意思,言語之外是什麼意思,這要很細心去觀照才行。前面我們說過,粗心叫覺,覺還不懂得如來真實義,沾一點邊,相似,不是真實,要觀。觀是細心,覺是粗心,可是現在人連那個粗心都做不到,這想到為什麼現在社會動亂?不但是佛教,所有聖賢教誨都衰微了,跟過去相比大幅度的下降,這個原因就是什麼?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心浮氣躁。現在的人心浮氣躁可以說是到了飽和點,再一提升就爆炸了,是這麼一個狀況,我們要曉得。

  看看別人,再想想自己,就知道自己跟別人差不多。自己看自己不容易,看別人容易,這是佛的教學善巧,教我們拿別人當作是自己的鏡子。看別人,不要記別人的,他的一切行為不必要記在心上,不可以說在口裡頭,回光返照,立刻想想我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你能夠回光返照,這個返照就是佛家講的觀照,是智慧,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這個返照,知道自己的過失了,能改。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是真修行。

  唯有真修行的人多了,多到什麼程度?古大德給我們講,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這個說法可以說是個標準,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善人,社會風氣就轉變了,這個世界就能恢復到正常。我們想想,真不是容易事。現在不要說一百個人當中找不到一個,一萬人當中也找不到一個,這是真的。看十萬人當中、一百萬人當中能不能找到一個?我們想想,大概一百萬人當中有一個好人,應該有,十萬人未必,一萬人裡頭根本就沒有,你就知道這個難。所以這個世界,外國許多宗教學者都肯定世界走向末日。我們要想想,既然是學了佛,佛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佛怎樣救苦救難?佛是要他的弟子們,把佛的大慈大悲從自己身上表現出來叫救苦救難。

  今天世間人確實像經上所說的「眾生暴惡難可忍」,已經到不能忍受的地步,我們一定要認真體會到諸佛菩薩的慈悲。諸佛菩薩的慈悲是要用我們的身、用我們的行為來表現,你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們要認真學習、要認真的用功,功是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難忍能忍。佛很慈悲,在經教裡頭教導我們,你要怎樣轉變你的觀念才能忍受得了,觀念要不能轉變決定忍受不了。忍有個極限,到極限的時候真的叫會爆炸。

  一面忍,一面要修智慧,要求智慧。智慧是什麼?把你那個忍能夠把它化解,融化,這就是正確的。所以教我們觀造作的相,相有,相怎麼會沒有?造作之相無,無是什麼?無性,相有性無,這個相是假相,這相不是真相。我們可以先從一個階段裡面來看,這就很容易看出來。一個階段是忍,從生到死,佛家講一期,一個時期,從生到死。我們看哪些人?看我們熟悉的、認識的人,已經過世了,有些比我們年齡大的,我們的父母,這印象最深刻的;祖父母,印象也很深刻。他們從生我們沒有看到,他半生的行業到他走我們看到了。還有一些年輕人,跟我們同輩分的,他生我看到了,他年歲比我小,他死我也看到了,十幾歲也就死了,二十幾歲也就死了,這是從他生到他死我都看到了。回頭想一想,豈不叫曇花一現,無影無蹤!

  在香港跟我同輩分的、年齡差不多的出家人,我都認識,一九七七年我在這裡講經,常常聚會,有說有笑。我是晚上講經,白天沒有事情,他們都邀我一起去遊玩,做香港的觀光。因為我住的時間四個月,所以大家就分配,每個星期帶我去玩一個地方。香港拐拐角角,人家沒有去到的,我都去玩過。這些人三分之二都不在了,還有幾位在的,也都將近八十歲了,老態龍鍾。所以從長時間來看,你就曉得,相有性無,事有理無,你就看得很清楚。然後再把時間縮短,回頭看自己。

  自己過去十年是一個階段,像世尊在《楞嚴經》裡面跟波斯匿王談話,就是用十年、十年教他細心的去思惟,去想想往事。波斯匿王覺悟了,這並不是細心,粗心,就是一般人都能覺悟,一場空。然後再細細的觀察一年、一年,再觀察一天、一天。昨天過去了,你得到什麼?你失掉什麼?沒有得也沒有失,這是真的。可是我告訴你,無得失裡頭還真有得失,什麼東西得失?煩惱習染你得到了,一年比一年重,你的性德沒有能找回來,這失去了。你真正想到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全是假的,如夢幻泡影。

  不要把得失放在心上,你就煩惱輕了,智慧就長了。要把什麼東西放在心上?要把我們的性德找回來;換句話說,道業上天天有進步,戒定慧天天有成長,貪瞋痴慢天天降溫,有減低,那你完全對了。這樁事情,到每天負面的都降溫,正面的都提升,這個人這一生怎麼會不成佛?《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生成就,他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也不要什麼無量劫,一生就成就,憑什麼?就憑這個,這叫真用功,真能忍,宗門裡面說真會!會修、會學,所以他成就那麼樣的卓著。

  在中國歷史上,你看我們佛門這些祖師大德,宗門裡頭大徹大悟的,《五燈會元》裡面就有一千七百多人,他們的功夫都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千七百多人;還有一些不在《五燈會元》裡面,《景德傳燈錄》裡頭,這都是開悟人的傳記。所以中國這兩千年來,佛教正式傳入中國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0七年,將近兩千年了,除宗門之外,教下大開圓解的、淨土裡面得理一心不亂的、學密的三密相應的,我概略的估計至少有三千人;要是包括淨土宗往生的那就多了,至少有幾萬人。這些都可以說是一生成就,他怎麼成就?剛才說的,他會用功,他時時刻刻能提得起觀照的功夫,時時刻刻知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沒有別的,就是改過。

  要知道佛菩薩沒有絲毫過失,到阿羅漢可以說實際上過失沒有了,他有過失的習氣。譬如喜歡發脾氣的人,他是不是真的有瞋恚心,沒有,實在沒有,阿羅漢確實沒有了,瞋恚斷掉了,可是有時候還有發脾氣的樣子。那是什麼?那是習氣,習氣難斷。習氣到什麼時候斷?到辟支佛就斷了,辟支佛習氣沒有了,阿羅漢還有習氣,何況阿羅漢以下的!諸位要曉得,阿羅漢是我們《華嚴》十信位裡面七信位的菩薩,他前面還有六個位次,從初信、二信到第六信,可以說有現行、有習氣,不過愈往上面去愈輕,很明顯的他煩惱輕。他有習氣,這要知道,習氣很難斷!到辟支佛。

  佛在經上說的話,有些話是讓我們從言語裡面去體會它的難度,可不能把佛的話呆板當真,那我們就錯了。因為佛法是活潑的,不是死呆板的,一切法,沒有一法是呆板的,全是活潑的,這是什麼原因?「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是活潑的,所以一切法也是活潑的,你明白這個道理就容易體會到了。阿羅漢斷煩惱要多少時間?要一萬劫,修行一萬劫。辟支佛修行兩萬劫,習氣斷了,見思的習氣斷了。辟支佛修斷分別,分別也是慢慢斷。分別真的是斷掉了,還有分別的習氣,他提升了,菩薩。菩薩沒有分別,有分別的習氣,再往上提升,就是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分別習氣沒有了,他再斷妄想,妄想是什麼?他練這個功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他用這個功夫,完全用什麼?用照住,功夫不到。功夫如果到了,到照見,照見就不在十法界,照見就到一真法界去了。

  十法界裡面是照住,照住這個功夫是第二個等級;第一個是觀照,第二個是照住,最高的是照見,第二個是照住。就像我們念佛人,功夫成片是觀照,照住是事一心不亂,照見是理一心不亂。這功夫三個層次,照見是法身菩薩,照住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觀照是六道的凡夫功夫得力了,這是觀照。所以我們曉得,我們所有一切造作的相,自己要清楚,時刻都能提得起來這相是假相、這相是不存在的,為什麼?它沒有自性,所以相有性無,事有理無,確確實實夢幻泡影。

  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常說的,跟一切人事物對立的造作會降溫,會淡很多。學著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物對立,和睦相處,這個受用就大!所謂是身心和諧,諺語常講家和萬事興。家和萬事興,身和萬德根基就紮穩了。我們稱佛萬德萬能,知道自己本來是佛,為什麼我們德能失掉?不和,我們自己身心不和。有對立就不和,有疑慮就不和,懷疑、顧慮,有恐懼就不和,再要有貪瞋痴慢就更糟糕。

  我常勉勵同學,對人、對事、對物,人都有控制的念頭,有佔有的念頭,這是錯誤的,為什麼?控制不了,對自己都不能控制,你對外怎麼能控制?對自己的身都不能佔有,身外之物你怎麼會佔有得到?所以要知道有跟無,緣分,緣起法!緣生緣滅,它不是真的。《中觀論》上說得很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我是佛說的。凡是因緣所生之法,都沒有自性,這要細心去觀察,你就看到了。

  人生如夢,《金剛經》說「夢幻泡影」,我們前面講的這幾種忍都講到,夢幻泡影全都講到。所以你要是會觀,看清楚了,解脫。解脫,換個名詞你會更好懂,叫什麼?自在,解脫就是自在。解(音謝)念去聲,不念解(音姊),意思是解開了,把什麼東西解開?把煩惱解開;脫是什麼?脫離痛苦,脫苦。煩惱解開了,脫苦,所以他得到解脫忍,你只觀行陰造作之相為無。其實你要曉得,五陰都不可得,所以觀世音菩薩道行到了最高的境界,「照見五蘊皆空」。

  前面慧忍裡面,觀受陰的苦樂也不可得。觀行陰造作的相也不可得,以行皆無常,諸行無常,這是佛在大小乘經教裡頭常講。無常是什麼意思?剎那生滅,從這上面去觀察就更容易體會。我在年輕的時候,玩過八釐米的攝影機,拍攝的膠卷回來的時候自己剪接,是很費功夫,現在錄相是方便太多。那時候這膠卷也很浪費,一卷膠卷放在機器裡面,一卷膠卷拍攝的時間只有四分鐘,十卷接起來才四十分鐘。要剪接,然後在放映機裡面放,那就跟放幻燈片完全一樣。幻燈片是一張一張,它不是自動的,這放映機是自動的,兩種速度,慢速度一秒鐘十八張,快速度一秒鐘二十四張。從這裡面,你要是玩過這個東西,你的體會就更深刻。

  佛經跟我們講宇宙一時頓現,這個比喻就太好了,你看那放映機一打開,幻燈片照到銀幕上是一時頓現,沒有先後。快速的移動,鏡頭一關,立刻就換第二張,再一開的時候,第二張鏡頭看到了,立刻關上,換第三張,動作太快,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看到外面的景像像真的一樣。玩這些東西,對我們修學大乘很有幫助。行皆無常,從電影放映機裡面你就看到,諸行無常。你看一張一張的,一秒鐘二十四張,十秒鐘二百四十張。從前看電影的底片,這麼大一盤,一卷,放映一個多小時,張張都不一樣,沒有一張是一樣的,所以一切法決定沒有相同的。

  江本博士做水實驗,告訴我,做了十年,從來沒有看到兩個結晶是相同的。同樣是一個愛,貼在水瓶上面,結的結晶拍攝出來的照片,前一秒鐘跟後一秒鐘不一樣,大同小異,為什麼?這愛字貼上去不是一樣的事情嗎?為什麼會不一樣?愛,貼的人的愛心不一樣。我們兩個人都拿這一個愛字,都是印出來的,我也貼一張,你也貼一張,我的愛心跟你的愛心不一樣,我前一秒鐘的愛心跟後一秒鐘的愛心又不一樣,所以找不到兩個相同的。但是結晶的畫面都很美,這是肯定的,不會有相同的。這什麼原因?念頭沒有相同的。佛告訴我們,到什麼時候相同?成佛,佛佛道同,為什麼?佛沒有念頭,這諸位要知道,佛是真的沒有念頭。

  菩薩雖然說沒有念頭,習氣沒斷。四十一品無明是說無明習氣厚薄分為四十一類,同類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同一個等級的不一樣。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大學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同樣是一年級的學生,這是一個等級,考試的時候分數不一樣,每個人跟每個人不相同,就是你一個人前念跟後念不相同,念念都不一樣。到什麼時候一樣?完全沒有念頭就一樣了,所以佛佛道同。等覺菩薩都不行,為什麼?他還有一品習氣沒斷,還有一點點。這個事情佛法講得透徹、講得明瞭。我們明白之後,常常要能夠觀察諸行無常。日常生活當中,你能夠觀察到這個境界,你的心慢慢就定了,為什麼?於一切事不再計較,你會得清淨心,你會得平等心。清淨、平等裡面生智慧,你會成就無量真實功德。

  無有繫縛者也。繫縛是煩惱,煩惱好像繩索一樣,把你綑綁起來,不自由,你感到很痛苦,用這個來做比喻。你不知道諸行無常,以為一切都是真的,你就會在人事上生煩惱,會在物質現象裡面生煩惱,你不知道「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人確實,整個宇宙這些現象的變化,確實就像電影的畫面一樣,能把整個人生看作是電影的畫面,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頭一個法門。

  中國諺語裡頭常講「人生如戲,人生如夢」。真正懂得,通達明瞭,就是告訴你,做人不要太認真。對什麼要認真?對斷惡修善要認真,對積功累德要認真。認真還要不著相,那才高。認真又不著相,那在佛法裡叫真精進,認真著相是精進,還不是真的,為什麼?著相裡有執著,你的執著沒放下,執著放下就不著相。不著相還是很精進,叫真精進。知道無常,也會做得很負責任,不是隨隨便便,並不含糊。認真努力,幫助這些苦難眾生,正所謂是水月道場,空華佛事。道場像什麼?水裡面的月亮;佛事是什麼?佛事就是度眾生的事業,用釋迦牟尼佛做例子,佛事就是教學,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教學教得那麼認真,表演,表演是身教,自己以身作則。演得那麼逼真,講得那麼清楚,很認真做,著不著相?不著相,一絲毫執著都沒有,真是三輪體空,這才叫真精進。

  底下第六忍,「空忍」,你看五陰過去就是空、無願、無相、無常、無生,「觀三界之苦果無實體而得空忍。以生死之苦諦,性本空寂也」。三界是六道,六道稱為三界,這裡面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叫三界,所以三界跟六道是一個意思,就是六道輪迴。這裡面的苦果,欲界裡面苦最多,佛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苦苦,第二個是壞苦,第三個是行苦。後面這個苦是名詞,前面這個苦是形容詞、是動詞。

  什麼叫苦苦?佛把它歸納起來講八種,八苦。八苦是苦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五陰熾盛就是煩惱、妄想不斷,這是因,前面七個是果。這一類的都叫苦苦,欲界裡頭統統有。色界天裡面這些沒有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色界天沒有了。色界天只有壞苦,還有行苦,為什麼?他有色身。色界天有身體,既有身體,當然他有居住的宮殿樓閣。他生到色界天,色界天是化生,不是胎生,所以他沒有生苦。化生,所以他也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那真正叫什麼?長生不老,壽命很長,確實不是我們人間能想像得到的。可是他的壽命是靠什麼?靠禪定。

  色界是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禪總共有十八層天,初禪有三層,二禪三層,三禪也是三層,四禪有九層。四禪很複雜有九層天,九層天有三層是正常的,跟前面講的一樣的,另外有個特別的,外道,這個外道修成,叫無想天,那是什麼?修無想定,修成功他到那個地方去,這就四種,這四種都是凡夫。另外有五天是聖人,是哪些人住的?阿那含,阿那含在那裡修行。就像我們世間宗派不相同,它有五個不同的派別,所以稱之為五不還天。就是這些人修行,在四禪天修行,修成功了,他就超越了,超越色界,他證阿羅漢果。阿那含是三果,他不會回到欲界來,也不會到人間來,所以叫他不回來了。不像二果還要回來一次,三果不回來了,四果就是超越六道了。初果,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決定證阿羅漢,七次往返。這是佛在大小乘經論上常說到的。

  但是無色界天,雖然他身體沒有了,不要身體了,所以我們中國老子,老子也很不簡單,他在《道德經》上說了一句話,他說「吾有大患」,我有很大的憂患,是什麼?「為吾有身」,我有這個身體,最大的憂患。真正到高級凡夫,他不要身體,不要身體,沒有累贅,那真的是自由自在。身是個很大的累贅,所以這是很聰明,很有智慧的人,身體不要了。我們現在一般人講靈界,只有靈魂存在,他不要身體。你就曉得色界天還有身體,無色界天身體都不要了,那個定功更深,壽命更長。可是定功失掉的時候,定功再長,有一定的期限,失掉之後,他還要往下墮落,因為他不能再往上提升。定功失掉,總是向下墜落,所以這是行苦。這個行的意思就是剎那剎那在變遷,停不住,它不是永遠停在那裡,剎那不住。

  在我們欲界裡面,這三種苦都有。苦苦說過了,這大家都知道;壞苦,身也壞,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東西都會壞,住的房子也會壞,沒有一樣不會壞,連住的地球還要壞。地球有成住壞空,有滄海桑田。行苦是什麼?行苦是我們的青春留不住,沒有辦法做到年年十八。人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不是一月比一月老,要曉得剎那剎那的老化,你完全沒有感覺。這一秒鐘比前一秒鐘就老了,這叫行苦,行就是你沒有辦法停止住,叫行苦。這三種苦統統都有,三界的苦果。但是苦果不是真的,這個三界的現象是什麼?佛講了如夢幻泡影,總的給我們了說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三界都有相。所以只要是現相,你一定要知道,它是因緣所生法,當體即是空。

  當體即是空,誰看得出來?法身菩薩。我們通常講的,你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看出事實真相。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會看到萬法皆空,了不可得。佛家這個空,不好懂。空不是無,不是沒有,有,空有。空有是一不是二,你在有上看到是空,就好像什麼?我們看電影,你確實了解這電影畫面是空,電影的銀幕絲毫沒有沾染。好像我們看電視,這個畫面的體是什麼?體是螢幕,螢光幕,螢光幕裡面現的畫面,畫面「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體,畫面,畫面上絲毫沒有沾染,它是真空,所以有是妙有。妙有是有而非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空跟有是一不是二,這是最難懂的。所以這個空不當作無講,它比有無的意思要深。

  我們在前面講到的,有無沒有出世間,空有超越世間,超越世間叫出世間,這說得好,空有不二,出世間。無中生有,有還歸無,這還是世間,沒有出世間。這個樣子,你能夠如是的觀照,到照見的時候就得空忍。以生死之苦諦,性本空寂也,生死就沒有了,佛法叫了生死。不是生死的現象沒有,生死的現象有,生死的真相你明白了,你才曉得生死這個幻相是自性裡面因緣所生法,緣聚的時候它就現,緣散的時候就沒有了。

  在這個地方,我再一次提醒同學,有靈魂還是有生死,靈魂沒有分段生死,他有變易生死,這個道理要懂。佛法講生死是兩種,到什麼時候沒有生死?明心見性,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的時候,靈魂沒有了,靈魂變了,叫什麼?叫自性,或者我們叫靈性,不是靈魂,靈性。靈性是法身菩薩,這真的沒有了,雖沒有,他又能現這個相,眾生有感,他到六道裡面示現。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給我們做的示現,那就是有。他也來投胎,他也從小孩慢慢長大,給我們示現八相成道,就是一生當中八個階段,到最後入般涅槃,就是我們世間人們講釋迦牟尼佛死了,走了,他能示現。他那些示現,就像電視上演的畫面一樣,你要找他的性,性當中了不可得,性是真的,性本空寂,這是真的。

  中國儒家講「性本善」,佛家講「性本空寂」,空寂才是最善。這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世間法;佛不講善,佛講覺。覺心不動,換句話說,不動就覺了,一動就迷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迷,一念不覺就迷了。這一念不覺,實在講,速度非常之快,不覺就把覺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這三細相就是無明業相,業就是動,它動了,我們現在講起心動念,動了,這就是無明,這一動,立刻就產生見相,見相是什麼?神識,我們現在講靈魂,這東西馬上就現前,從這東西立刻就現相,就變成境界相。境界相是什麼?靈魂馬上就會去找一個身體。當然在這個層次裡面找身體不是普通的身體,我們能想像得到,這是十法界裡面佛菩薩的身體,然後再往下墜落,落到辟支佛,落到阿羅漢,再落到六道,每況愈下,愈迷愈深,就這麼個道理。解脫之道,反過來就是了。

  我們要把迷惑放下,覺觀就會往上提升。所以真正功夫沒有別的,放下而已。你不要害怕,因為眾生迷惑,認為我什麼都沒有,所以他害怕,才什麼都想要,這就錯了。你看真正開悟的人,這六祖講得好,我們應該可以相信,諸佛菩薩每個開悟的,每個大開圓解的,都明白了,不是一個人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就是佛在《華嚴經》上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他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就是具足智慧德相,德是道德、是德能、是能力,相就是福報、相好,統統具足,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樣不具足,是你自性裡本有的。現在為什麼變成這麼困難?因為迷失了自性,自性裡面有的東西不能現前,現在生活所需都要臨時去找,這找得很辛苦,道理在此地。

  你只要求明心見性,不要去找,什麼都不要去找,見性之後,什麼都恢復了,這才是事實真相。佛要我們認可這個事實,這是佛知佛見。佛雖然是苦口婆心,千言萬語給我們說明這樁事情,而我們生生世世都在聽,一直都是半信半疑。你說不信,相信;你說信,又不敢捨棄現實,種種虛妄不敢放下,這叫半信半疑,不是真信。真信,這世間真捨掉了,真放下了。所以這真信是難,這不是假的。

  我跟諸位同學報告過,我在台灣受戒之後,去看李老師。李老師還沒見面,我在門外,他在門裡面,就在慈光圖書館,我在大門外,他在裡面看到我了,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說了好幾聲,說的聲音很大,旁邊人都聽見。我進去之後,他叫我坐下來,我也莫名其妙。那個時候我學佛九年了,我在佛學院講經教學都教了兩年,他還叫我要信佛。特別提醒我,可能在座的有幾位大德,老師也是有意講給他們聽的。叫我坐下來,跟我講:有很多老和尚,八、九十歲,臨死還不信佛。我愈聽愈不懂,這什麼意思?後來他才告訴我:能說不能行,那就是不信。我這才恍然大悟,什麼叫信?你做到了叫信,你沒有做到,不信。這我想也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說別的,我們說三皈,三皈依你做到沒有?皈依佛,覺而不迷,我現在還是迷而不覺,不信;皈依法,正而不邪,我現在還是邪而不正;皈依僧,淨而不染,我現在還天天染污,不清淨,不信。這麼一想,老師的話一點都不為過,他說的是實在的,說的是真的。

  十善業道,你上台也會講。不殺生,你會講得頭頭是道,你做到沒有?做到,我連小動物都不殺了;你還有沒有叫別人生煩惱?這個可能有,這個還是屬於殺生裡面的一分。惱害眾生,害是殺害,惱是叫他生煩惱,這是殺裡面的一分。不偷盜,你做到沒有?做到了,我現在確實不會再偷盜別人;你有沒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佔一點便宜,那是盜心。這個愈講愈細,才曉得真的不容易。所以十善圓滿是成佛,這麼一解釋,我們才曉得信佛可不是那麼容易一樁事情。

  所以信佛就是有迷信,我們今天信佛,迷信。連佛是什麼,並沒有搞清楚就相信,這叫迷信。搞清楚了,正信,還不是真信,正信,就是有理論根據,我不是迷信。什麼是真信?做到才是真信。哪些是真信?《華嚴經》上講,初信位以後真信,小乘來講,須陀洹以上真信,證了果才是真信,真佛弟子。我們要努力,在這一生當中要做到真信,真信是難,難裡頭有容易,有易行道。我們能夠做到正信,佛法這些道理能夠通達少分,逐漸能夠看破放下,念佛生淨土這個靠得住。

  我勸同學,這麼多年來,搞真的不能搞假的。搞真的,一定從弟子規,從感應篇,從十善業,從沙彌律儀下手,我要很認真努力把它做到。統統做到了,曉得還是世間法,為什麼?你的執著沒有放下,所以它是世間法。執著放下,這些東西叫佛法,那是真信。還有執著,叫正信不是真信。可是這樣的,你是世間的善人,善男子、善女人,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就靠得住了。生到極樂世界,那叫真信,那就不是假的,真信了。

  只要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便宜可就佔大了,這我們要相信,這個話誰說?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不是別人說的。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四十八願裡頭講的。阿惟越致是什麼?叫三不退,三不退是什麼?我們《華嚴經》裡面初住菩薩是三不退。而且阿惟越致是三不退裡面的高級菩薩,不是普通菩薩。哪一種菩薩才叫阿惟越致,七地菩薩才是阿惟越致。所以蕅益大師註解《彌陀經》的時候,他說得好,他說西方極樂世界你到那裡去,說你是凡夫,你不是凡夫;說你是菩薩,你也不是菩薩,為什麼?說你是凡夫,你是阿惟越致菩薩!說你是阿惟越致菩薩,你是凡夫!說什麼都不是,那是事實真相。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把你提升到阿惟越致。學佛的同學,如果把這個機會錯過,那叫真可惜。你搞其他的法門,要到阿惟越致菩薩,可不是那麼簡單,那真的叫多生多劫,多到什麼程度?沒有法子計算,所以佛經上常講,無量劫,你才能到那個地步。但是你要修淨土法門,你一生就能成就,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什麼人難信?那些諸大菩薩難信。這些諸大菩薩你看看修了無量劫,他才修到這個位次,你怎麼一下就來了?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他不相信。

  《無量壽經》有說明,多少菩薩想求這個法門,沒有緣分,遇不到。《華嚴》是大經,《華嚴經》殊勝之處,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而且善財童子給我們做榜樣,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修念佛法門,這種示現都是不可思議。由此我們就明瞭,我們人生第一樁大事是什麼?念佛求生淨土。這些大經我們常學、常聽,把宇宙森羅萬象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安心的放下了。搞不清楚,總認為是真的,樣樣放不下;搞清楚之後,樣樣都放下了。有,不礙事,沒有,很好;沒有,什麼都不求,有,什麼也不放在心上,這就得大自在。

  李老師當年在台中,講經的時候給我們舉個例子:你現在人在講堂裡聽講經,經講到一半,你家裡人來報告你,你們家的房子失火,燒掉了,你怎麼樣?你如果趕快回去了,沒有道心,這人不能成功。真學佛的,燒儘管它燒去,與我不相干,我聽經要緊,這種人能成功。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看你有沒有放下?你還趕快回去,去救房子,去救那些金銀財寶,你不是真學佛,你這一生在佛法上不會成就,這是放下要這樣放下才行。確實若無其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尤其知道因果的時候,因果會有一個很大的幫助,為什麼?你命裡有,燒儘管燒,會再來;命裡沒有,燒掉就算了,命裡沒有,讓它燒掉。所以因果通達,對學佛有很大的幫助。

  空,無願,無相,叫三解脫門。大乘教裡三解脫門,第一個空,第二個無願,你看底下第三個無相。「無願忍。觀三界之苦因皆空」,你看空是觀三界之苦果,現在叫你再回過頭來看三界的苦因空,「而得無願忍。以煩惱之集諦,性本清淨也」。大乘教常講,「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集是因,苦是果,四諦裡面的苦集滅道。煩惱也是相有性無,事有理無。菩提的性是自性,煩惱的性也是自性,為什麼會有煩惱跟菩提?覺悟了,煩惱就叫菩提;迷了,菩提就叫煩惱。煩惱跟菩提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菩提的果是涅槃,煩惱的果是苦諦,由此可知,佛法裡面只有迷悟,除迷悟之外沒有別的。覺悟了,凡夫本來是佛;迷了的時候,佛就做凡夫了,是一不是二,這叫不二法門。

  所以教我們觀三界的苦因。我們就要知道,八苦的因是什麼?苦苦。壞苦的因是什麼?行苦的因是什麼?總的來說,都是虛妄的執著。執著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在百法裡面,它排列在不相應行法裡頭。什麼叫不相應?就是它不跟色相應,它不跟心相應,它不跟心所相應,換句話說,它完全是假的,所以叫不相應行法,有這麼個事情。你不能說它沒有,它有,但是它不可得,真的是不可得,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抽象概念,是個錯誤的抽象概念,是個虛幻的抽象概念。

  佛在經教上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虛妄的抽象概念,它也離不開心、心所、色法,離不開這三樣,從這三樣裡面產生的。雖產生三樣,它哪一樣都是。你這樣細細觀察、去體會,一切眾生所造的苦因不可得,可是你迷了之後,苦因後頭感苦果。這裡面你要再細心去體會,所謂萬法皆空,你看苦因是空的,苦果也是空的,因果不空。因為你有執著,你有分別,所以因果不空。你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因果皆不可得。雖不可得,它還是不空,為什麼?菩薩超越了十法界,住在一真法界,那是法身大士,法界裡面眾生有感,他就來應,他來應的時候,因果不空的相就會現前。他不應的時候,沒有;他應的時候,就有。

  你看釋迦牟尼佛,這經上有記載的,他老人家曾經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出去托缽,碰到荒年,旱災,沒有收成,人民吃東西都吃不到,沒東西吃。餵馬的麥子,不是人吃的,餵馬的,拿那個來供養佛。佛曾經有三個月,在飢荒的時候,別人供養的,餵畜生的東西拿來供佛。那是什麼?因果,因果不空。所以,因果不空顯示在六道裡。諸佛菩薩,這是說明都不能夠避免的。孔子,傳記裡有記載,在陳國的時候,也是遇到飢荒,沒有東西吃,大聖大賢都不例外。所以我們如果遇到災難現前,就要想到佛在經上講的「因果不空」。不要去在意,不要過分的去執著。當然在災難現前的時候,需要去找食物,找不到也無所謂。找到什麼,將就一點,要用什麼?要用意念來化解問題。你說不乾淨的東西,只要心清淨,意念能轉變。這個道理,日本江本博士做的實驗,這是科學證明。

  最顯明的就是日本琵琶湖的一個海灣,二十多年來,因為那個海灣,水不是活水,死水,所以水不流,裡面生的是野草,氣味很難聞,臭水溝一樣,二十年,水不乾淨,骯髒。他們做個實驗,找了好像是一百五十多個人,請了一位九十多歲的老法師帶領大家做一個小時的祈禱,祈禱什麼?大家同心協力把一切妄念放下,一個念頭,「湖水乾淨了,湖水乾淨了」。他們祈禱一個小時,走了,到第三天的時候,湖水真的乾淨了,氣味沒有了。日本的電視台、報紙都報導,居然維持了半年。如果要有這麼多人誠心誠意每個月去祈禱一次,它就永遠乾淨了。如果每個星期去祈禱一次,更沒有話說了,那水就可以生喝了。你就曉得,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所以人的意念力量太大!它能造一切。

  我們的命運是意念造的,所以意念能轉變命運,《了凡四訓》的例子不就是的嗎?人都有命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運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造作的因,這一生受的這個果報。這是現在有科學證明,我們要相信。我們能不能改變命運?能,很容易,不難,只要你懂這個道理、懂這個方法,深信不疑,你就轉變了。

  人,我們看到西方的報導,現在這種報導很多,我看過好幾本書,裡面寫的是人瀕死的經驗,就是人真的死去了,他又活過來了。說他斷氣,死的時候,那段時間有的人是十幾分鐘,斷氣又活過來了,有的人是二、三個小時,有的人,還有二、三天活過來了。還有人已經在殯儀館裡,棺材裡活了爬出來,大概是三天。說他死了之後,遇到些什麼事情,這例子好多。這是給我們說明什麼?說明人並沒有死,死是身體,身體丟掉了,他離開他的身體,我們中國人講靈魂出竅。大多數人,斷氣的時候,心臟不跳了,呼吸停止,他自己感覺他浮上來,回過頭來,看到他自己身體躺在床上,醫生護士給他急救,他都知道,他都很清楚。

  所以這個經驗,一般講,人死了之後,都會通過一個隧道,很黑暗的地方,然後看到光明。境界不相同,真的,心地善良的看到都是光明,心地不善的看到都是漆黑,種種境界現前。我非常相信,因為我自己也有這個經驗,跟這些書上報導的很相似。我以前沒有讀過這些書,不知道。看了這些東西,想想,我曾經有這麼一次,但是我靈魂離開身體多久,我不知道,因為在夜晚,睡覺,可能別人也不知道。確實是在生病的時候,一般人也沒有注意到。等我醒過來的時候,病就好了,病就沒有了。這個現象也給這些人證明了,他們確實是如此,有很多醒過來之後,病就沒有了。

  這得無願忍。無願,我們現在念佛求生淨土,還是有願,不能夠無願。這一段我們還沒有講完,今天時間到了,這個無願我們下一堂課還要繼續來講,什麼才叫真正的無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