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六0卷) 2003/3/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960
諸位同學,請看經本「毘盧遮那品」第六,經文第二段,遇第二尊佛,睹相獲益第一句,我們看第一句:
【即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
這句前面講過兩堂課,意思還沒有講完。實在講,意思是無盡的深廣,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能夠為同學介紹的,確實是非常淺顯,佛法裡面常講的少分之少分的契入。『無邊海藏』,清涼跟我們說「略有三義」,第一個意思是「由此定中見多佛故」,這跟諸位介紹過了。第二個意思是「一一佛德,是無邊海藏,由念能知,所以稱門」,這是第二個意思。第二個意思裡面他舉了很多例子,「云何無邊海,劫海所修,有行願海」,普賢菩薩就是代表這個法門,每一願都是遍法界虛空界。在法身菩薩的境界裡面,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舉動,無不是遍法界虛空界,所以在果地上才有這樣殊勝的成就。
「成就色身,有相好海」,色身是應化身,無量無邊身。我們常常看到色身,立刻就想到自己的身體,這個想法不能說錯誤,但是也不能說正確。為什麼?迷的人有身相。為什麼說迷的人有身相?他有妄想、分別、執著,對於色身的執著是非常堅固,所以生生世世沒有辦法超越輪迴,就是這個堅固執著所感得的果報。他不知道真正覺悟的人沒有身相、沒有名字、沒有色身。色身從哪裡來的?從眾生感應來的。大乘經上佛常講「隨類化身」,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隨類化身。修行功夫到一定的程度,脫離了十法界,試問問,脫離十法界之後,還有沒有色身?跟諸位說,沒有了。這個沒有不是說沒有色身的形相,是沒有色身的分別執著,這沒有了。這一沒有,他的身得自在了,得大自在,也能像諸佛如來一樣的隨類化身。
所以我們在淨土經裡面讀到的,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介紹,往生到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真的煩惱一品都沒斷,但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如同經上所說的「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高級的菩薩!他怎麼生到那個地方去,就得高級菩薩的果位?這個在經上我們都見到了,世尊告訴我們,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不是他自己證得的。雖然不是自己證得的,但是受用跟自己證得的阿惟越致菩薩沒有兩樣。這個道理,我們從一個比喻當中能夠容易體會到,譬如我們宗教徒都相信有前世今生。在東方的宗教幾乎都肯定有輪迴這個事實。進入輪迴,你投胎,投到帝王家,做皇帝的兒女。你一生下來,你的享受,你被別人的尊重,就跟帝王差不多。你為什麼能得到這一分尊重受用?是你爸爸給你的,不是你自己有本事、有能力得來的,不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智慧、神通、道力不是自己修來的,是沾阿彌陀佛的光,阿彌陀佛之所賜予,是這麼一樁事情。
這個裡面不能跟諸位細說,細說非常複雜。你要認真努力去研學經論,慢慢你自然通達明白,你對於這個事情不再懷疑,知道這是事實真相。你才真正體會得,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那樣讚歎。世尊的讚歎是代表諸佛的讚歎,你看在《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世尊代表三世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真正是不可思議的功德。這裡面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得自在身。能像佛跟阿惟越致菩薩一樣,能現無量無邊身,所以他才能夠參訪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我們想見一尊佛都不容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他每天見無量無邊佛。你們諸位曉得,見佛供養,他分無量無邊身,一個身去見一尊佛。供養佛是修福,聽佛說法是開智慧,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成就快。為什麼快?機會好!天天見佛,見無量無邊佛。天天供養,你說那個福報多大!他修一天的供養,我們修幾個阿僧祇劫都修不到,他一天就完成了。我們想聽佛講經說法都不容易,他一天能夠同時聽無量無邊諸佛說法,那智慧怎麼不開!福慧二足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那是無比的快速。
這就給你說明,世出世間一切法,念佛殊勝!尤其是念阿彌陀佛,無比的殊勝。你真正要搞通、搞明白了,這一生當中什麼事情重要?就這樁事情重要。除這樁事情之外,其餘的全是雞毛蒜皮,都應當放下。這個應當放下是對於真正覺悟的人說的,沒有覺悟的人,你跟他說這話沒用,他還有分別執著。他執著哪個法門,你就勸他修哪個法門,那準沒錯,他眼前得一點小利益。要得究竟圓滿殊勝的利益,你就要曉得選擇「念佛三昧」,能成就無量無邊身,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現的身都是色身。《普門品》裡面講三十二應,是三十二大類,每一類數字就沒有邊際,不是算數之所能知。範圍多大?是遍法界虛空界,不是一個世界。同時也能夠在同處現無邊身,這是成就色身,所以「有相好海」。現什麼樣的身,在這一類身裡頭的相好,他統統具足。這無邊裡頭含的第二個意思。
第三個意思「成就智身」,智身就是圓滿的智慧。圓滿智慧從哪裡來的?是自性本具的。我們現在有沒有?有,圓滿智慧絲毫沒有損失。那我們的智慧到哪裡去了?智慧變成煩惱。我們用現在科學家做個比喻,像水,水是什麼?水是智慧。我們的心情不善,對著這個水,水的結晶變得非常難看,難看就是煩惱,智慧變成煩惱了。如果我們心情恢復正常,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法喜充滿,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遍虛空法界,你再看那杯水,那個水就恢復正常,正常是最美的結晶。所以我們的心有一個妄動,就是起妄想分別執著,智慧就變成煩惱。無量無邊的煩惱,實際上是智慧變的。離妄想分別執著,馬上就恢復正常,無量無邊的煩惱又恢復成無量無邊智慧,就這麼回事情。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講,煩惱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這裡頭就是迷悟之差。悟了的時候智慧現前,大涅槃現前,大涅槃是一切法不生不滅。可是一念迷惑,大涅槃變成生死,般若智慧變成煩惱,就這麼一樁事。所以佛菩薩永遠住一真法界,十法界還是一真法界;你迷,我不迷,你有愚痴,我有正覺。就像水這樣子,你看這個水的結晶是非常難看,很不好的結晶,我看這個水的結晶是非常美好,各人的心所感的境界不相同。凡夫住穢土,覺悟的人住淨土,淨土跟穢土在一起,沒有界限。這個道理就深了。
所以「成就智身」,智身所現的相,是無礙辯才。沒有人問他、沒有人向他請教,他無知,一無所知,《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就是心地清淨,一念不生。有別人向他請教,有別人提出問題來問他,他可以隨問隨答,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他不需要去想一想再答你,用不著,不通過思考,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辯才海」。
「建立念處,有名號海」。什麼叫念處?修行的道場,教化眾生。名號是教化眾生一種手段、一種方法。世出世間有沒有名號?沒有。不但佛沒有,道家也講,你看老子《道德經》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就曉得。哪來的名?名是人給它起的。它本來沒有名字,人給它起的,所以它不是常名,常是永恆。能夠說得出來的道,能夠思惟的道,能夠說得出來的名,能夠思惟的名,都不是永恆的,暫時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因為有名號,你就有念處。譬如釋迦牟尼佛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給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教主起個名字叫阿彌陀佛,我們就有念處了。我們口裡會念這個名號,心裡頭會想這個名號,跟這個名號就相應了。名與實一定相應,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這個世界,確實有這麼一尊佛。所以,這是為了接引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佛陀、親近導師用的這種方法。
由此可知,形相是為眾生所現的,名號也是為教化眾生而安立的。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得,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無有一法不是為度化眾生而建立、而示現的。真的,佛在經上常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就是示現,說是宣說、說明,沒有為自己,全為眾生。因為他知道,眾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眾生,自他是一不是二。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自他把它分開了,自不是他,他不是自,不知道自他是一。好比是什麼?我們用身體做比喻,如果說我們身是自己,我們這個身是由許許多多不同器官組成的。眼是不是自己?耳是不是自己?鼻是不是自己?手足是不是自己?這身體裡面五臟六腑是不是自己?是。假如我們的器官都迷了,都不承認了,眼只承認眼是自己,耳不是自己,鼻也不是自己。各個都迷了,各個都只認識自己,而不知道別的器官是自己,互相打架,互相對立。我們想想,這人生病了,為什麼?所有器官不合作了。
我們細心從這個比喻上去體會,宇宙是一個自己。就像我們身體一樣,身是小宇宙,外頭是大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是一不是二。我們這個身在宇宙裡頭就像一個細胞一樣,今天我們迷了,只知道這個細胞是自己,隔壁那個細胞不是自己,就對立了。這一對立,我們身體感覺到有病痛了,這個地方麻木了,沒有知覺,麻木了。好在整個宇宙是活的,這個麻木,是局部!要是整個宇宙都麻木了,那這個世界毀掉了,沒有了。好在整個世界是活活潑潑的,所有一切萬事萬物也是活活潑潑的。
什麼人迷了?我迷了,你也迷了,他也迷了,但是我們總共迷的人合起來,沒有覺的人多。覺的人多,迷的人並不多,所以這個世界能安立。這個世界沒有大毛病,小毛病。小毛病也得要對治,所以覺者就示現在這個世間來給我們治病。他的行為,仔細觀察他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念?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些什麼?我們仔細觀察,沒有一樣不是治我們病的!我們不懂得孝順父母,他做出孝順父母的樣子給我們看,讓我們覺悟,孝順父母是性德。我們不知道尊重長輩,不知道尊敬老師,你看他示現,他尊重長輩,他尊重老師。我們對社會大眾不知道仁義,不仁不義,他做出仁義給我們看。我們對人不守信用,他做出守信給我們看。哪一法不是佛法?覺人跟迷人差別就在此地。
迷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違背性德,覺悟的人,起心動念一切作為統統是落實性德,在表演性德。釋迦牟尼佛如是,中國孔老夫子、孟夫子如是。有人說(這是早年我聽人家講)孔老夫子、孟夫子都是佛菩薩化身,在中國來度化眾生。我把我聽的這個事情向李老師請教,我問老師這個話是真的嗎?可以相信嗎?李老師笑笑給我說:理上講得通,從理上講,行,確實是這樣,但是在事上沒有證據。所以有很多古書裡面講,孔夫子的名號是儒童菩薩,童子的童,儒家的儒,儒童菩薩。李老師教導是正確的,理上能通,事上沒有證據。我們聽了這個說法,不反對也不懷疑,這樣就好,我們態度就很正確。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來觀察,跟諸位說,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示現的。包括六道三途,都是佛菩薩示現的。為誰示現的?為我示現的。所以真正學佛的人就是我一個,我是學生。那個無惡不作的、墮阿鼻地獄的,他是菩薩。他在那裡做這種示現,告訴我,這樣的思想、這樣的造作會墮阿鼻地獄,他表演給我看,讓我提高警覺,這個不能做。他是我的善知識,他是教導我的。《華嚴經》上講到真正修行,善財童子給我們做榜樣。善財童子是一個人,沒有同參道友,沒有同學。為什麼?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他的善知識,都是他的老師。老師有從正面教我們的,有從反面教導我們的,所以從諸佛如來到阿鼻地獄,一切眾生都是我的恩人,讓我開智慧;這個智慧是後得智,無所不知。人人要能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些原理原則,學習善財童子修行的方向、道路,每一個人都是一生圓成佛道;不必三大阿僧祇劫,一生就成就。
所以《華嚴》稱之為圓滿的法輪,這個很有道理。千萬不要輕視,「這個人造作罪業,要墮地獄了」,你要這樣輕慢他,誰墮地獄?自己墮地獄,你看到他生煩惱。真正覺悟的人,有智慧的人,看到那個墮地獄的,他生清淨心、生智慧,他不生煩惱。他那種示現,在真正覺悟的人看來,他在表演、演戲,他不是真的,他是來提醒我的,是來成就我的。所以,順境逆境都是幫助我,世間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有恩於我,我要知恩報恩。用什麼方法報恩?開悟、證果、成佛,這才能報得了恩。如果自己不開悟、不修行、不證果,你就不能報恩。連蚊蟲、螞蟻都是佛菩薩示現的,牠示現這個樣子來給我們看,我們看到這個樣子就曉得這個果報的因、緣,成就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蚊蟲、螞蟻來給我們示現,我們讀的經,從一切事相上示現,證實、落實經典裡面所說的。那些理論,那些業因果報,像《法華經》上講的十如是,講的百界千如,我們真的看到,真正體驗到了。佛所講的是事實,沒有一個字是妄語,沒有一個字是廢話,通達明瞭。不是成就佛菩薩的無礙辯才,是成就自己的無礙辯才。「建立念處」讓自己修行,也給別人做示範。
「修諸助道,有功德海」。念佛三昧,是正修,其他的是助修。助修是什麼?一切善法。在修行人的心目當中,惡法也是善法。我上一次到杭州西湖去遊覽,參觀岳飛廟。從前只是在書上讀過,沒有去看過,這一次我去看岳飛廟,看岳飛的墳墓,岳墳。墳墓前面,果然秦檜跟他的太太王氏的鐵像跪在墳墓旁邊,這是陷害忠良的果報。聽說這個鐵像,好像我現在看到這個鐵像大概是第十八尊。由此可知,這個鐵像被人家摸,被人家鞭打,鐵像都損壞了,這是第十八尊。在從前人吐唾沫,尿尿在他身上,對他的恨!在我看起來,這兩個都是善知識,兩個都是菩薩。就好像舞台上唱戲,一個唱正派的,一個唱反派的,教化眾生。岳飛是唱正派的,盡忠報國,我們要效法;秦檜是唱反派的,看到他:不能害人!不能害好人,你看看害好人,下場就這樣。
所以早年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喜歡讀歷史。曾經有人談到,秦檜大概是墮地獄永劫不得翻身。我想了想,不應該!他說為什麼?我說:我想秦檜現在已經在天上享福。他們都很生氣,認為我這個想法是個反面的。我給他說個道理,我說秦檜那個鐵像跪在岳墳面前,跪了將近一千多年,他教多少眾生不可以當漢奸,不可以做壞事。這是他的功德,這不是壞事,這是好事,他現身說法。這個人聽了,想想也有道理。所以說,那都是示現,都是表演。所以,警覺的人愈多,他的功德愈大,他教的人愈多!教人不能當漢奸,教人不能夠害忠臣,教人不可以冤枉人。鐵像塑在那裡教化眾生。所以,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不一樣,你的心就很平,你就曉得,這在上課。我們到岳王廟,岳墳去參禮,是在那裡學習,是在那裡上課。岳廟旁邊的壁畫,是岳飛一生的事跡,從他出生,他在求學,他的老師是周侗,周侗是文武全才。母親在背上給他刺四個字「盡忠報國」,以後從軍,一直到十二道金牌招回來,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一生的事跡。所以到那裡去上歷史課、上文化課。到那邊去旅遊觀光的人很多,有許許多多外國人,我不知道導遊是不是能把這些歷史教訓,能夠翻譯給那些觀光客。大家都學到了,都受到教育,他怎麼會沒有功德!
所以要知道,我們一舉一動,一言一笑,我常講都要給社會大眾做正面的榜樣。我們是表演正面的,不是表演反面的,表演反面的人太多太多,表演正面的人太少了,我們要表演正面的。正面的一定讀聖賢書,讀佛書,讀儒書,讀各個宗教的經典。我們覺悟明白了,落實到我們的生活,落實到我們日常工作,落實到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在表演,為人演說,這些是屬於助道,這是功德海。不可以表演反面的,現在社會淪落到反面,一定要表演正面的。如果眾生多數人迷執正面,那你可以表演一個反面的,糾正他。在中國出家人裡面,諸位曉得濟公,濟公表演的是反面的,那是糾正。糾正什麼?大家對於正面的過分的執著,執著也錯了,所以他做另外一種示現讓大家覺悟。佛法不迷、不執著,活活潑潑,與法性就相應了。濟公他所作所為,你看看與性德相不相應?相應,他真的是「隨心所欲而不踰矩」。他是教迷執在經教裡面,所謂食而不化;迷執在戒律裡面,被戒律捆死了,動都不能動,不知道活用。他示現一個活用,經教的活用,戒律的活用,他確實戒定慧一絲毫沒有違犯。我們從這個地方學習,才看到真正的佛法。
「安處眾生,有淨剎海」,清淨剎土,這是安處一切眾生、一切大眾。我們居住生活的環境要安定、要和平。換句話說,我們有義務、有使命要幫助這個世間,幫助這個社會消除衝突,化解誤會,促進和平,這是我們的天職,這叫「淨剎海」。真要說,說不盡,清涼只舉了這幾個例子,「如是諸海,一一無邊,各各出生,蘊積名藏」。這是把這個名稱為我們解釋出來了,什麼叫無邊海藏門,這是第二個意思,「一一佛德是無邊海藏」。如果我們不懂,你到哪裡去學?你到哪裡去修?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要明瞭。修就是落實,落實這個裡頭快樂無比,佛法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不落實你就落空,不但是真實利益你得不到,實實在在講,經教這裡面所包括的義理,你不會明瞭。現在真的比從前水平下降太多,現在甚至於連文字表面的意思你都不懂,這是什麼原因?文言文的修養不夠,文字表面的意思你都看不懂,你怎麼能夠契入?你怎麼能夠依教奉行?這是三個意思裡頭第二個。
第三個,「無邊勝德,由念佛生,故此一門,深廣蘊積」。這一條意思也是深廣無盡。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十分鐘繼續再講。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第三條,「無邊海藏門」第三個意思。「無邊勝德,由念佛生」,這句話是總說,非常重要。「故此一門,深廣蘊積」,這個蘊積就是無量無邊的殊勝功德。所以念佛要會念,不會念的人不行,不會念的一天到晚只知道「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天天念,他什麼也得不到,這什麼原因?他夾雜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把念佛的功夫完全破壞了。
真正得利益的是兩種人,一種是通達教義、教理,明瞭他念念當中具足無量功德。這裡頭句句含攝著戒定慧三學,含攝著覺正淨三寶,含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倫理道德,跟菩薩的十度、十願,沒有一法不具足,這個功德無量無邊!絕對不是口裡頭有佛號,心裡頭沒有佛,那就沒有功德了。這就是古人所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他不能成就。第二種能成就的是老實人,所謂下愚。他什麼都不懂,但是他有一個最好的德行,他真誠,他聽老師的教誨,老師教他這麼做,死心塌地,一點疑惑都沒有。所以他念佛,雖然他裡頭沒有無量無邊功德在裡頭,但是他心清淨,他不摻雜妄想雜念,念久了,智慧也能現前。為什麼?他是修根本智,般若無知,他修無知。他也不懂什麼叫無知,也不懂什麼叫般若,他就能夠老實念,所以老實真可貴。李老師往年常常跟我講:很想學老實,學不到,老實不容易學。老實人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凡是不成就的人都不老實,妄想太多、意見太多,把自己的功夫全都破壞掉了,所以這個一定要知道。
下面清涼大師也舉了幾個例子。「念佛性身,則契如理」。你看人家念佛,念什麼佛?念佛性身。念佛性身就是念真如自性,不是在口裡頭念,心心念念跟真如自性相應。所以「念」這個字在中國是會意,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就是現在的心,現在的心跟佛性相應,這叫念佛性身。念佛性身也就是我們一般講念法身佛,念法性身,名詞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同是一樁事情。這個念你就契理,契如如之理。我們世間人講真理,實在講,世間人只有真理這個名詞,真正真理在哪裡,他不曉得。佛法裡頭有,真如、自性是真理。大菩提心裡頭第一句就是理體,你看佛在《觀經》裡面講的「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就是如如理。《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直心很不好懂,《論》跟《經》合起來看就容易懂,直心就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一絲毫的虛偽都沒有,這是菩提心之體。
諸佛菩薩跟九法界眾生不一樣的,什麼不一樣?就是用心不一樣,除用心之外,其餘完全一樣。用什麼心?佛菩薩用真心,九法界眾生用妄心,妄心就是識心,法相宗裡面講的八識。九法界眾生用八識,以八識為自己的心,不知道有真心。佛菩薩用真心,真心就叫做菩提心,菩提心有體、有用,真誠是體。從真誠心裡頭起用,對自己叫自受用,深心;他受用,大悲心。深心不好懂,古人註解裡面常常講的「好善好德」,這是深心,這個講的也沒錯,但是還是不好懂。所以,我把深心說了六個字「清淨、平等、正覺」,這個大家比較好懂。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就是覺而不迷。這三個是深心,自受用的。對大眾慈悲,就是大悲心,慈悲心是對眾生的。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做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都是從真誠心裡面流出來的。真誠是體,體跟用都周遍法界,遍法界虛空界。所以在利他來講是一片慈悲,真誠的慈悲,慈悲就是愛心。我們有沒有對待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物,用一片真誠的愛心來對他?果然覺悟了,肯定是這樣的。所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就是這樣的,沒有一絲毫偏見,沒有一絲毫染污。有偏見,不平等了。如果有佔有、有控制,只要有一點點這個念頭,不清淨。
所以我常常在講席當中勸勉同學,要放棄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不能有。這個實在講,對自己是太大太大的傷害。傷害什麼?傷害你不開智慧,傷害你不能見性,傷害你不能明瞭宇宙人生真相,你說糟不糟糕,你所得到的利益太渺小了。一個控制、一個佔有,這是一切眾生的通病,一切眾生學佛而不能夠入佛、不能入三昧,關鍵就在此地。如果能夠放棄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入三昧不難!入三昧就是得禪定。得禪定,跟你簡單講就是得清淨心、得平等心。清淨平等是三昧,三昧必然開智慧,智慧是正覺。所以你的清淨平等覺現前了,這個受用不可思議。整個世界給你,整個銀河系給你,都不如得定慧的快樂。整個世界算什麼?佛經上常講,無量無邊大千世界七寶你統統都得到了,你不能了生死,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斷煩惱;所以得到了,你還是苦,你不能離苦得樂。
怎樣才離苦得樂?放下就離苦得樂。放下之後,這個身跟大宇宙合而為一,法身。我這個肉身跟法身融合成一體,這就跟如如之理合而為一,這是證得了法身。你說哪個自在?證得法身,你的受用是遍虛空法界,一個銀河系算什麼。黃念祖老居士講一個銀河系在佛法裡面講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太陽系是銀河系裡頭一個小的星團,地球是太陽系裡頭一顆小的行星,不大。你要這個幹什麼?人迷惑顛倒,愚痴到所以然處。甚至於一個小道場都要爭執,實在講太可憐了,眼光心量太小了。佛學到哪裡去了?學佛沒有別的,開智慧,開眼界。佛法稍稍契入,那個眼光所看的是遍法界虛空界。那也是入了華嚴境界,沾上一點邊,你才曉得是重重無盡的遍虛空遍法界,奇妙到不可思議,這契如如之理。
「念功德身,成無邊德」。念功德,前面講過了,念一切助道品。什麼叫助道品,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主修的是執持名號,執持名號是我們主修的正道;除這之外,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是助道品。像儒家講的倫理道德,是我們的助道品;佛法裡面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門是我們的助道品;再擴大,在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宗教的典籍,所有一切宗教修行的法門、成果,全是我們的助道品;再擴展,包含這個世間各個不同的族群,他們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是我們修學的助道品。這就是李老師以前常常給我講的,要想學著講經教化眾生,勢必要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是助道品、是功德海,就是此地講的「念功德身」。「成無邊德」,無量無邊的德能,萬德萬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要念,你要學。你不念、不學,你怎麼能成就?
「念相好身,證無邊相」。實在講,他這三句就是我平常,常常說的,世間人,不管你是哪個國家人,不管你是哪個族群的人,也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換句話說,你從內心裡面所希求的,是不是求富貴(現在人講求財)?是不是要求智?是不是要求健康長壽?這三樁事情是九法界所有一切眾生共同追求的東西,哪個不求?這個地方講法性身無量壽,真的無量壽,他不是有量的。連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個報身還是有量的,法身是無量的。我們人人都有個法身,法身是體,報身、應化身是用;從體起用,真的無量壽。功德身,功德身是才藝、德能,大家所希求的,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聰明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功德身。
相好身,是福報。我們今天講物質的享受,精神的享受,都在相好身裡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老,都希望自己年輕,都希望自己相貌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人人所追求的。可是在佛門裡面,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在佛門裡面,你才能真正得到。他得到是他有理論,有方法。諸佛如來在從前都是凡夫,他得到了,我們就叫他做佛。諸大菩薩現在正在拼命認真努力修學,他們已經得到,但是不圓滿,到成佛,這是得到圓滿了。雖然不圓滿,那個受用不是我們六道凡夫能夠相比的,怎麼比也比不上。佛在《無量壽經》上有比喻。所以要修相好。
相好怎麼修的?修相好一定要懂因果。中國看相、算命、看風水的都知道,相隨心轉。所以古人有句話說,四十歲之前,你的相貌是受過去生業報的影響,那影響很大。四十歲之後,你的相貌、你的身體要自己負責。為什麼?是這一生行業的影響。在我們中國人講先天、後天。看相的時候,看你的手相兩個手,男左女右。男人左手先天,右手後天,後天是什麼?四十歲以後。先天,左手是主四十歲以前,右手的相是四十歲以後。四十歲以後是你這一生當中修積的,前世影響少。先天是從小,那是受前一生影響多,這一生影響少。所以四十歲之後,幾乎是這一生影響要佔百分之九十。因此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今天這個世間動亂,災難頻繁,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眾生行業所感召的,行業不善,所以才有天災人禍。為什麼會不善?沒人教。青少年沒人教他,很可憐!他做錯了事情,受這些果報,實在講也不能怪他。你看《無量壽經》上的幾句話講得很好,「先人無知」,先人是什麼?他的上一輩。他的父母,他的長輩,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教好下一代。那我們對他做錯事情,受這個果報,不能責怪!要怎麼辦?要再想辦法補救。如何補救?自己身要現身說法,要示現一個樣子給人看,為人演說,來做補救。這是仁人,有仁慈的人;這是菩薩,有慈悲心、有愛心要幫助他。幫助他,自己必須做好樣子。自己樣子做不好,教人,人家不相信。
我學佛,學佛頭一個老師章嘉大師,章嘉大師第一個課程教給我的,教我讀的是《釋迦譜》、《釋迦方誌》,這兩本書《大藏經》裡頭有。但是在那個時候沒有這個書,我必須到善導寺去把《藏經》借出來。但那個借出來,不可以帶到寺廟之外的,是在太虛圖書館,在那個地方抄。《釋迦譜》長一點,《釋迦方誌》只有一卷,比較短,所以我抄《釋迦方誌》,《釋迦譜》裡頭重要的東西我抄下來,我沒有完全抄。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我們要學佛,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這個人,要了解他;我們學佛,他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
你看他什麼都放下了。他教別人放下,他自己先放下,那沒話說。地位放下了。他是國王,他若不出家,他繼承王位;王位放下,權力放下;現在人爭名爭權,他放下了。榮華富貴的生活放下了,妻子、小孩放下了。他出去修道,去過沿門托缽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去幹這個。他選擇職業,選擇的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一生從事於這個工作。所以用世俗眼光來看,釋迦牟尼佛是教育家,跟中國孔子一樣,他是老師,我們都稱他作本師,是以老師的身分住在世間。老師的身分,一舉一動都要做學生的榜樣,你們要學,學我這個樣子,學我這個樣子就對了。
我學佛,章嘉大師頭一門課程教我念的是這個,不是經論,我很有受用。所以我知道佛教不是迷信的,佛教不是一般社會人所說的。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一生事跡你就知道了,太偉大了,值得人敬仰,值得我們佩服。真正是捨己為人,真的是後人所說的難捨能捨。最難得的是他一批學生,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居然真的學他,也把萬緣放下,跟著他老人家過一樣的生活。他們每天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教學。聽老師講經說法。諸位要曉得,那個時候沒有課本,所講的東西也沒有記錄,沒有講義。天天在聽講,天天在研究,天天在學習。還有不少在家的聽眾,他們在生活上、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上,遇到一些疑難雜症,都向佛請教。你看佛一一解答,顯示出無量智慧,顯示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教學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三百餘會就像我們現在辦活動,他一生當中辦三百多次。
我們現在這個學院,我們主要的活動一年四次,我們的活動是講座,佛學講座,因為這是學院。每一屆是十個七,就是七十天。我們分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辦一次,一季三個月九十天,九十天我們的講座七十天。這是沒有限制的,每一個國家地區的人都可以來參加,我們都歡迎。但是我們學院不大,道場不大,因此名額有限制。如果第一屆名額滿了,你有意願到這個地方來參學,我們會幫你排在第二屆。第二屆滿了,我們可以排在第三屆,我們這個活動是長期的,我們永遠辦下去。《華嚴經》的這個講座,我們是不間斷的,每天四節課,四個小時。我們採取細說,細說諸位才能得到受用。如果像古時候講經那個方式,簡要詳明點到為止,那個上根得受用,中下根性的人不得受用。所以我們今天盡量的細講,盡量把它講白,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聽得懂,每個人都能夠得大乘佛法真實的利益。
相好,相好是業因,三十二相是果報,有三十二種不同的因緣,你要懂。這個我們也不能細說了,細說佔的時間很長,過去講《金剛經》的時候說過,說得很詳細。譬如廣長舌相,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所修成的,修的果報。總的原則心要善,我們從總綱領上來講,你一定要修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你能夠經常不斷的修大菩提心,念頭一起就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你的相當然好,你的體質當然好,種善因肯定得善果。如果你在日常生活行持當中,真的能夠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那你就無往而不利,真的你得大自在。這經上所有的,你統統都能夠得到。
後面他做了個總結,「障無不滅,德無不生」,這是實話,障是業障,業障就消了。德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統統都現前了。「一言蔽諸,總由念佛,從此通悟,所以稱門,即此一門,說不可盡」,這是真話,這一門即使諸佛菩薩來說,說三大阿僧祇劫都說不盡。這個道理我們懂,因為一即一切,這一門貫通所有一切法門,哪裡能說得盡!《華嚴經》上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一不是專一,不是獨一,而是指什麼?任一,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夠圓圓滿滿包含一切法門。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決不是說只有念佛法門才能夠包容一切法門,你要這樣想,你想錯了。任何一門都包含一切法門,我們的根性最契合念佛法門;換句話說,我們修這個法門很容易成就,我們選擇這個法門,那是根性的問題。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一定得記住,我們才會尊重一切法門、讚歎一切法門。接著再看第二句:
【即得陀羅尼,名大智力法淵。】
你看他所得的益,每得的益他都有個名號,名號裡面顯示出這個德用深廣無際。前面這一句是我們主修的,所以說得多一些,用了很長的時間來介紹這一句。這第二句『陀羅尼』,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總持,也翻作咒。總持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用我們今天普通的話來說,就是講的綱領、原則、原理。學東西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把原理原則綱領掌握到,你的學習容易,你有一個很清楚的目標、方向。所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頭,這一句就註得很簡單,「總持大智,能達深法」。『法』就是甚深之法,這個法把世出世間法統統包括在其中,『淵』是講的深,像深海一樣。「陀羅尼」,我們得舉幾個例子來說。就整個佛法教學,世尊為我們說出,在佛法裡也稱之為「法印」,法印就是陀羅尼,就是佛法總的原理原則綱領。大家常常念到的,眾所周知的四句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首偈深廣無盡,特別是後面那一句,你看,是「諸佛」教,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眾生,他教什麼?總不出這三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我們要知道。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導我們的,總的歸納為三門。就是三門課程,戒、定、慧,我們稱之為三學,現在人講三門課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戒學;諸惡莫作是小乘戒,眾善奉行是大乘戒、菩薩戒。自淨其意是定慧,心清淨是定,清淨心生智慧。我常講,淨生慧,善生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善,善生福,淨生慧。所以我們稱諸佛如來為二足尊,皈依佛,二足尊,這個二就是智慧、福德。所以你要曉得福德是從戒生的,慧是從定生的,從清淨心生的。然後你就曉得,我們修行從哪裡下手。所以,不能不持戒。不持戒怎麼樣?你沒有福。「你是個大法師,福報很大!」你的福報是前世修的,你是享前世的福。你這一生要不持戒、不修福,你的福報享盡了,來生沒福,來生苦了。你要不修清淨心,不修平等心,你就沒有智慧。福慧都沒有,你就想想那是什麼果報?三途,三途就是沒有福慧。沒有福慧也有等級的,一點福慧都沒有是地獄;還有那麼一點點小福慧,那太少太少了,餓鬼、畜生。我們從這裡想的時候,真的是恐怖,真可怕!
因此佛,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所示現的就是修福修慧。他是個很有福慧的人,你看還要做出修福修慧的樣子給我們看。持戒,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一絲毫的惡。諸惡莫作,他自己做得乾乾淨淨,沒有絲毫惡意。眾善奉行,他做得非常圓滿,念念都是止於至善;至善不是利自己,是利益一切眾生。念念不捨眾生,念念不忘眾生,念念都能夠捨己為人,自己實實在在講,沒有絲毫對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我們在經典、在史傳裡頭沒有看到。佛是做給我們看的,是為了教我們,給我們做一個好的榜樣。他久遠劫就成佛了,《梵網經》上他說了老實話,他這一次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是第八千次。所以他那種形相完全是教導我們的,這個恩德有多大。
他已經是圓滿的福慧二足尊,還要做這種示現,還要示現一個馬麥之報。裡頭真正的義趣是教我們認識業因果報,那是真理。種善因得善果,因不善,你要想得善果,叫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這是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講,講這個陀羅尼。陀羅尼是『大智力法淵』,清涼大師註子裡頭講得很好,「能達深法」,甚深微妙之法你能夠通達。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