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二十九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29

  請掀開經本,一百一十六面第一行:

  【由智淨明。故含性。由性空寂。故入智。法喻一一相對。昭然可見。如肇論說古師云。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則心淨物存。物不能入心。如天有雲霧。天不能入海。故肇公判云。失在於物虛。】

  這段文有喻、有法,『喻』是比喻,『法』是正說。這段是講智慧,上次已經把這個意思給諸位說了一個大概。真智之難懂,就是我們凡夫無始劫以來習慣了分別執著,總是把這些事情看作真實,而且看作個個不相關,不知道這個定與智是一,不是二。不但前面所講的這定跟智是一,就是淨與智也是一,不是二。淨智不二,那就沒有一法不是般若真智,這才叫做妙智。佛證得了之後,所謂是清淨法身,《華嚴》上又稱為同圓種智,這個範圍講的就非常廣大。情是有情眾生,無情是我們今天講的這個身外的萬法。佛說同圓種智,圓是圓滿,同是同時,根本就沒有辦法在這裡面去劃界線,這句話的意思非常的深。

  因此,過去歐陽竟無居士,在民國初年有一篇很有名的講演,他的講題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這麼長的一個題目。非宗教這個意思我們已經能夠明瞭,為什麼又說非哲學?他說佛法不是哲學,哲學都是有對立的,就是相對當中建立的。佛法裡頭沒有相對,沒有相對就整個是一體,能智與所智是一不是二。換句話說,哲學有能所,佛法沒有能所,所以它不是哲學。這就很難懂,這是佛法講到真實的境界,也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諸法實相」,這一切萬法的真相就是如此。《華嚴經》完全是跟你講真實的,如來親證的境界。佛證得的境界,佛告訴我們,我們雖然沒有證得,實際上跟佛沒有差別,所差別的是佛對於這個境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對這個境界是含糊籠統,搞不清楚,就這麼一樁事情;絕不是說佛的境界跟我們的境界不一樣,那你這個想法就完全錯了。明白這個意思,才知道《華嚴經》上就是說的我們自己本身的事情,分內的事情。本身之外,《華嚴經》上一個字也沒提到,你才曉得這部經與我們的關係多麼的密切。

  這一句是從上面一句來的,就是「性徹智體,智含空性」,就這一句來的。這兩句說絕了。那由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得到,性與智的確是一,不是二。性是講真如本性,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裡面稱之為本體,在佛家裡面稱之為本性。在有情的眾生,佛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對於有情眾生說的。有情眾生,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動物,凡是動物都是有感情的,叫有情眾生。在無情的眾生,佛給它起了名字叫法性,無情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那虛空也無情,也包括在其中,叫做法性。

  雖然名稱不相同,佛性、法性,但是你要曉得,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絕對不是兩個性,是一個性。性是本體,性也是禪家所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是根本。世出世間一切萬法,統統是由這個根本生出來的;這個生,也可以說是變現出來的,一切萬法統統都是它變現出來的。一切萬法包括了智慧,我們這個智慧作用也離不開它。由此可知,沒有一法是獨立的,沒有一法是分離的,整個萬法是一個整體。幾時你要悟入這個境界,那就值得慶幸,經上講的你證得清淨法身。法是什麼?一切萬法,知道一切萬法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萬法,這叫證得法身。不以這個肉身為身,是以盡虛空遍法界為身,你想想看這個身還有生滅嗎?這身沒有生滅,這叫清淨法身。佛在經上講佛有三身,我們哪個沒有三身?你有法身、你有報身、你有應身。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給我們講得更清楚、更明白,他說法報應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個話說得有道理,就在我們這個身體上,這三身就具足。我們的真性、理體是法身,我們的智慧、德能是報身,我們的肉體是應身,三身統統在一身裡面能夠顯現出來。

  今天這個文上說,『由智淨明,故含性』,這個地方值得注意的是智,智慧,佛經裡面常講的般若智慧,不是世智辯聰。為什麼?世智辯聰不清淨,沒有辦法含性。所以智淨明故含性,這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智淨就是明心,含性就是見性,就是明心見性,我今天就是心不明,所以性見不到。由此可知,智慧一定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心不清淨,你生出來的智慧,那叫世間的聰明智慧,不是佛法所說的。佛法裡面講的智慧,一定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經裡面講世智辯聰,就是世間的聰明智慧辯才,佛法把它列入八難之一。這個難是遭難,遭什麼難?障礙你見性,障礙你般若智慧現前,這叫遭難。這句話非常的重要,學佛目的在哪裡?目的就是要淨智現前,就是要開智慧;智慧不開,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佛法修學的目標是在般若智慧。如果你學佛,把目標搞錯了,觀念錯了,方法也錯了,你怎麼能得到證果?證果就是般若智慧現前。這個智慧現得愈多,你的地位就愈高,能夠透一分出來,這就是圓教初住菩薩的果位。破一品無明,透一分智慧,般若智慧現出一分;破二品無明,你就露二分,那你就是二住菩薩。所以,《華嚴經》裡面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個階級從哪來的?就是你無明破多少,你的般若智慧現多少,這樣分出來的。這個智慧是要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心不清淨,沒法子,讀經讀得再多,聽經聽得再多,念佛念得再多,都不行,都沒有辦法。你才曉得佛法那個法門裡頭,真的有難行道、有易行道。搞一輩子,心都不能清淨,煩惱重重,智慧不生,這一生佛就白學了,這叫難行道。易行道是念佛求生淨土,煩惱不斷也沒有關係,智慧不開也沒有關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古德說的「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叫易行道。這一條路是人人都走得通的。所以《華嚴》它攝機不廣。你想淨土法門,它所攝受的根機是九界眾生,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地獄眾生,它統統都包括了,它教化的範圍那麼樣的廣大。《華嚴經》範圍很小,只限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說圓教初住以上是它教學的對象,圓初住以前都不是《華嚴》的當機者,它教化眾生的範圍小。但是像這些理論我們要認識、要清楚。為什麼?對於我們念佛想得一心不亂,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提高品位,那的確是很有幫助。

  如果念佛念到真正有把握往生,淨宗經論裡頭說得很多,心淨則土淨。我們不一定要得念佛三昧,不一定要像《華嚴》這樣開智慧,我們不一定求得這些。但是心愈清淨,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就愈有把握,他相應。這一點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所以要知道我們所求的是什麼,遠的目標是西方淨土,近的目標、當下的是身心清淨,我們求的是這個。這個身心清淨,雖沒有得到定,與定相應。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必要的那些牽掛都要放下,沒有必要的統統要放下,你心才會清淨。

  這個地方講由智淨明,這個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智慧光明。這個智跟真如本性是相等的,你說真如本性多大,他這個性就多大,這個智就多大。就好像一面鏡子一樣,鏡子擦得乾乾淨淨的,那鏡子多大,它光明就多大。不會說鏡子一半放光,一半不放光,不會的,它整個放光明。可見得,智與性是相等的。『由性空寂故入智』,性跟智妨不妨礙?不妨礙。為什麼?性是空寂的,智也是空的,智並不是有一個體積,有一個形像,沒有。所以,它沒有妨礙。

  前面講的比喻跟法『一一相對』,因為他底下講,前面這個比喻是用海與天空,那是比喻,這個地方給我們講的智與性。下面,他引用僧肇大師幾句話,也引他的話來作證。《肇論》說『古師云: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萬物是本性的相分,性是體,有體它就會現相;雖現相,相不礙體。體是空寂的,相當然不會是真有。它體是空寂的,相怎麼可能是真有?所以相叫妄相,叫幻相,經上也叫它做妙有。怎麼叫妙有?妙有不是真有。所以,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這樁事實,諸位如果細讀《楞嚴》,慢慢把《楞嚴經》的經義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體會,你就會明瞭,知道空有是一,不是二。《心經》是《大般若》裡面的總結論,是《大般若》的綱要,裡面最著名的四句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麼?色是物相,萬物。萬物是色,心是空寂的,心性是空寂的,心性就是萬物,萬物就是心性。你要見性,性在哪裡?一切萬物就是性。我們今天所以見不到性,就是我們的心不清淨。心在萬物裡面,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就見不到性。所以見不到性就是見不到萬物的真相。本性也叫做實相,佛經上名詞用得很多,所說的都是一樁事情。只要「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則心淨物存』。物在,不是不在,『物不能入心,如天有雲霧,天不能入海』。這個比喻好懂,天上有雲彩,在大海上,天上有雲彩的時候,這個天的影子照不到大海,它當中有了障礙。

  底下說『故肇公判云:失在於物虛』。我們今天為什麼見不了性?我們把這些萬物當作真實的,不曉得這個萬物,《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知道它是虛妄的,所以我們見不到真相。不知道這些萬物是虛幻的,如夢幻泡影,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事實,我們這智與性當中有一個障礙。這個障礙並不是真的有,如果真的有,那個事情就麻煩了,那還能拿得掉嗎?這個障礙就是我們的妄想執著,就是這個東西。所以障礙有沒有?有,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只要你念頭一轉,障礙就沒有了。你這個念頭轉不過來,那這個障礙是真正成了障礙,確實礙事。換句話說,它關鍵就在觀念上。

  這一段是講妙智,妙智這是第二段。妙智是從智定裡面生的,智定是定功到了極處,最高的定是寂滅定。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智定,照就是妙智。宇宙人生一切萬法,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究竟,這是真智。再看第三段,第三段講真身。

  【明真身。】

  這《疏》裡頭只有兩句:

  【星羅法身。影落心水者。】

  就是這兩句。『真身』剛才講了,法身,也就是禪家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本來面目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找到了。真正自己,佛說真身有四淨德,常樂我淨。常是不生不滅,樂是永遠沒有苦,三苦、八苦沒有,真身裡面沒有,我是主宰、是自在,決定自己能夠做主宰,決定得大自在。我們今天不能做主,我們每個人都想不老,他天天要老,這就做不了主。我們想最好不吃飯也不餓,可是到時候非吃飯不可,這都是做不了主的地方。佛經裡面講「我」的定義是主宰的意思,可見得我們自己實在講,於這個身體與環境,我們統統做不了主宰,被環境所轉,這很可憐。所以,凡夫無我,自以為有我;無樂,自以為有樂。常樂我淨在凡夫分上,佛講這四種顛倒妄想根本沒有,自以為有。但是常樂我淨是不是真有?是真有,真身具足。真身要什麼時候證得?前面這智定妙慧成就了,真身就證得了。所以,《疏》裡頭這兩句話,『星羅法身,影落心水』。我們看下面宗密大師給我們解釋這兩句,看他怎麼說的。

  【由前理智冥合。】

  這個『冥』在此地有自然的味道,自然是一體,融合了一體,理就是智,智就是理。理是體,智是作用,理就是前面講的性。

  【故得一切諸法無非法身。】

  理性是自己,智慧也是自己,理性是自己。沒有智慧,你不認識他是自己,智慧一現前,這才認識了,原來這是自己,這是真正的自己。所以,佛與大菩薩普度一切眾生,叫做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佛菩薩為什麼這樣辛辛苦苦到處去勸導這些眾生?為什麼?我們今天世間人每天拼命的去工作,為什麼?為名為利。如果沒有名利,誰去幹?誰都不去幹。十年前的中國大陸,外國人去參觀,出來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說中國這個民族是全世界最懶惰的民族,都不願意做事情。現在好一點了,為什麼不願意做?一個月只給你二十塊錢。做也二十塊錢,不做也二十塊錢,大家都不做了,就是你怎麼樣辛苦去做,你得不到,名利統統得不到,這個動力沒有了。自由世界為什麼大家拼命做?因為你做多少,你就能得多少,全部是你自己得到的,所以他拼命做。推動的力量名與利,這兩個力量在推動,這個社會才有進步。要是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這個,這個社會大家都不動了。

  那佛菩薩名利也不要,他為什麼積極在那裡做?什麼力量在推動他?他那個原動力就高明了,那個動力是永遠不滅的動力,不像我們世間名利會中斷的,不是永遠不滅的動力,他那個動力就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這個簡單說說,拿現代的話,粗淺的話來說,就是愛心。這個愛心是覺得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就像父母愛子女一樣,沒有條件的,是一體,沒有條件的。證入這個境界,他看一切眾生,看一切萬法,給諸位說,比父母愛護兒女的心還要來得切,因為子女跟自己畢竟不是一個身體。入了這個境界,一切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你想這個關係多密切。所以,知道『一切諸法無非法身』,這個時候剛才講,不是以這個肉體肉身做為自己己身,是以一切萬法為自己的身體。他這個身體多大?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

  【十方世界眾生有發菩提心。心識淨者。無不應現而為說法。】

  佛來了沒有?佛沒有來,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你看《生無生論》裡頭講得很好,生者決定生,去者實不去。你們想想,你們到那裡去,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那到那去,沒有地方去,這叫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彌陀是誰?彌陀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淨土?淨土還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你說你到那去,自己到自己去,這給你說的千真萬確的事實。可見得,我們的心念與十方諸佛菩薩,與十方剎土,與一切眾生都是教人成一體,念念都感通、都感應、都通達了。而是我們自己這個心念亂了、雜了,這個感應的力量就薄弱。就好像前面比喻一樣,這星羅就是滿天的星斗,晴天我們看晚上滿天星斗,如果有了雲層遮住,那我們就看不見。不是夜晚沒有星星,是雲層遮蓋住了。

  我們今天之所以見不到諸佛菩薩,諸佛菩薩不來現身給我們說法,就是我們有雲層遮住。如果沒有這個雲層,你的心清淨像這清水,你看月亮、星星那個影子都在水中,月亮、星星並沒有到水裡頭來,水也沒去,自然影現其中。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阿彌陀佛怎麼來的?就這樣來的,是我們念佛一念清淨心,一念至誠心,那個菩薩就自然現了形,絕對不是心外有一個佛會來,沒這個道理的,這是講不通的。所以,一定要相信自佛他佛是一,不是二。你曉得這個道理,你對於這個法門就決定不會疑惑淨。你看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跟我們講得明瞭,淨土是自己清淨心所現的。淨心就現淨土,穢心現穢土。由此可知,淨穢都是自心,不是心外有這個東西。由此可知,淨土、穢土統統是自心變現出來的,確實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個事實我們曉得。

  你學佛學什麼?有人學了很多年的佛,不知道學佛是什麼?不曉得怎麼個學法?佛是覺,學佛就是學覺,覺而不迷,就學這個。修淨土,淨土怎麼修法?淨土是修清淨心,心淨,土就淨了。淨土是果報,淨心是因,因與果一定相應,因果不二,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所以,你心清淨了,淨土就現前。幾時往生,還得要問別人嗎?預知時至是當然之理,自己怎麼會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是事實,千真萬確的事實。不曉得這個道理去修,修到心地相當清淨的時候也能夠預知時至。知道這個道理,沒有一絲毫懷疑,這樣的功夫是決定可以得到的。這是真實,一切法裡頭最真實之法。

  這是講西方淨土比一切諸佛剎土要真實,它真實在哪裡?其餘諸佛剎土給我們講不真實,不真實在哪裡?實在講,說真實與不真實是方便說,是對我們凡夫來說的。真實法裡面,真實法是平等法。平等心是道,平等心是法身,平等是真如。由此可知,佛有許多的說法,是對我們現在心不清淨、心不平等,才給我們說種種比較的法。這些事理、真相我們如果能搞清楚,不能十分清楚,稍稍能體會到一些,你對於這些不思議的經論就不會懷疑了。為什麼經上說,你見到阿彌陀佛就見到一切諸佛?你生到西方淨土,就生到一切諸佛的剎土?你把這段文要是能體會,這個疑問都沒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那我們在此地修,還不是一樣的,何必要到西方淨土?何必要去見阿彌陀佛?理上講完全正確,沒錯。可是事上,我們畢竟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太重,這個環境裡面五欲六塵一勾引,我們這個心又亂了,這才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外面沒有這些惡緣,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是幫助我們恢復清淨心的,不會給我們擾亂。所以,在目前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必要的。你不去,不去試問問看,你這個世界的人事、物質環境,你還會不會受影響?如果真的不會受影響,去不去的確是無所謂,沒有這個必要。如果還受影響,那最好還是去。

  這就是佛怎樣去度眾生?怎樣去教化眾生?眾生心地清淨,菩提心,菩提是覺,他心覺悟了,他不迷了,他心清淨了,佛就來了。《金剛經》上說得好,你看如來,什麼叫如來?如來真正的意思,沒有來也沒有去。「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叫如來。你看那個水裡頭月亮的影,來了沒有?沒有來,它沒有來,無所從來,的確也無所從去。只要你心水淨了,諸佛的影像就落在你的心中。『心識淨者,無不應現而為說法』。這就是我們常講的感應道交,你才曉得這個感應是從哪裡得的?是從清淨心得的,這個感應是真的。如果心不清淨也有感應,我想個佛,那個佛就來了,我心根本就不清淨,那個佛來了,諸位曉得,那個感應,那是妖魔鬼怪變的樣子來應。你心裡一個妄想,他就現個相來應,來應叫你歡喜,叫你起煩惱。歡喜是煩惱,一歡喜,心不清淨了。

  喜、怒、哀、樂、愛、惡、欲叫七情,七情統統是煩惱,喜歡也是煩惱。總而言之,你心不清淨,心不平等,這是魔來擾亂你。這是我們自己要曉得,我們心不清淨,煩惱重重,妄念常常起來,貪瞋痴慢都還有,天天去求佛,佛是天天都來應,這個麻煩大了。如果有這種現象,我想大概有半年,他就會要到精神病院去了。在中國、在外國這樣著魔的人很多,我們看到實在非常可憐。這被魔欺騙了,他自以為了不起,自以為超過別人。你看你們學佛學了多少年,佛菩薩也沒有見到,我天天見到,我一拜佛就見到,一念佛就見到,想見什麼佛,佛就來了,想見什麼菩薩,菩薩就來了,靈的不得了。

  前幾天有個同修告訴我,我們在台中有個老同修,也是李老師的學生,以後學密去了。聽說這個感應不可思議,每次拜佛都看到佛的放光,靈驗的不得了。阿彌陀佛也不念了,背棄李老師,這背師叛道。現在聽說什麼?最近有病去檢查,得了癌症。醫生判斷他頂多只有半年的時間好活。現在想想,那個密不靈,現在回過頭來念阿彌陀佛。還不錯,到臨死的時候還知道回頭。

  人之長病,說實在話,心不清淨會長病,心要清淨不長病。所以,你要想不生病,你注意兩樁事情,第一個是心清淨,第二個是身清淨。身清淨,就注意飲食,我們俗話常說「病從口入」,不要貪吃,吃東西分量要少,不要吃得很飽。吃東西要簡單、要乾淨。現在,由於報章雜誌什麼報的這個營養,那個營養,那都是騙人的,是把你口袋裡的鈔票去營養他去。你自己吃那些東西,說不定吃了一身病。所以,飲食要簡單,心地要清淨。心愈清淨,你需要的營養愈少。因為我們體力的消耗就是營養的消耗,營養是能量,身體是個機器,要補充能量,像汽車一樣,你不加油,它就不能跑了。人需要加油,需要加能量。能量消耗到哪裡去?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所以你心愈清淨,這妄念愈少,就變成一個省油的車。你一天吃一點點就夠了,這營養就夠、就足了。你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吃五頓都不夠。

  這是真正養生之道,多少人不懂。你明白這個道理,什麼樣補的東西都不要吃,那個吃了決定壞事情,對身體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們同修當中有很多送了些補品給我,我第二天就送給別人去了。為什麼?我不需要,我吃的東西很少,這些東西你放在那個地方,放久了就壞掉了。所以,你送給我,我馬上轉送別人。你們要了解之後,從此以後不要再送這些東西給我。這是真正養生,叫我們的身體不生病。尤其中年以上,什麼是真正的福?不生病是真福,有錢有勢不是福,身心健康,沒有病苦,這是真正的幸福。真正幸福是自己修得來的,怎麼修?修清淨心,生活簡單,愈簡單愈好。下面是比喻,我們把它念下去,這比喻好懂。

  【如秋天空朗。羅列星辰。萬器百川。不分而遍。】

  這是特別比喻『秋天』,秋高氣爽。秋天的天空特別的晴朗,以這個來做比喻。『羅列星辰』,秋天的晚上,星星特別的明亮。『萬器百川,不分而遍』。萬器是比喻,統統是用來裝水的,川是河流,我們用盆裝一盆水,用碗裝一碗水,在秋天你看那個水裡頭都有月亮的影子,取的是這個比喻。秋天不分而遍,月亮沒有分別心,哪個地方有水,它的影子就現在當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比喻像諸佛菩薩一樣。下面有河,我們念下去:

  【晴空列星宿。】

  『宿』是星宿,月亮也是星宿,晴天羅列這些「星宿」。

  【以喻法身。】

  比喻如來的『法身』。

  【淨水澄川以喻機感。】

  這比喻說十法界一切眾生,眾生心淨,佛菩薩就應現;眾生心地染濁,佛菩薩就不現。

  【法喻對合。理亦昭然。】

  這個法跟比喻合起來看,很清楚、很明白,但是這個地方要跟諸位說明瞭。在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這就是法身來應,這種應現完全是自然的。當時那些眾生求道心切,發菩提心,求道心切,心地清淨,所以釋迦牟尼佛自自然然就降生了。你問他,你為什麼要來?你為什麼在這個時候來?這是沒有理由的。釋迦牟尼佛是從法身變化的應身到這邊來的,那個法身,天上的月亮;應身,水裡面的月亮。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人間,應身,這是以佛的身分出現在世間。不以佛的身分,那這個歷史上記載太多了,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樣的身,這個示現完全是自然的。所以,經上展開那個時間都講一時,不記載年月日,沒有年月日。

  一時怎麼講?眾生心清淨的時候,與佛感應道交的這個時候,這叫一時。一時,古德的解釋叫機感相應,師資道合,這叫一時。佛經所講的這個原理,我們聽了不少,多少懂得一點,能夠體會到一些,它確實是不可思議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心清淨,一個人心地真誠,佛也現身。這個現身可能是短暫的,因為我們那個清淨心有的時候保持不久,過幾天心又不清淨。所以一念清淨,一念就相應,第二念不清淨,第二念就沒有了,就不相應。知道這些,我們要發心,如何把這個清淨心保持,不要叫它失去,那這樣感應的力量愈來愈強大。所以求佛菩薩,我們要怎麼求法?談條件,佛菩薩你保佑我,我怎麼樣來供養你,你保佑我發大財,今天我賺一萬塊,我明天拿一百塊錢來供養你,這談條件的,這個事都是假的,沒有這個道理;這是沒有條件好談的,唯有自己心地真正清淨,才能夠感應道交。

  諸佛菩薩在我們這個世間,可以說是無時不現身,無處不現身,哪個地方人心清淨,他那個地方就現身,什麼時候清淨,什麼時候現身,真的。就像那水裡頭月亮一樣,你這個水一混濁,就沒有了,就看不見了。一清淨,這個月亮又現了,不是它有來去,它沒有來沒有去,無來無去,所以才無處不現身,沒有來去。問題都在我們自己,覺迷染淨,關鍵在此地,不在佛菩薩那一邊,因為佛菩薩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永遠不受染濁。兩方面都清淨,這就感應道交。諸位要是求感應要這個求法,這是正確的求法,從自己清淨心裡面求,只求身心清淨,其他的什麼都不求,感應是自然在其中。下面引:

  【故大經云。】

  這個《大經》就是《華嚴經》。

  【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這是《華嚴經》上的一首偈子。

  【但彼以月喻菩薩。此將星喻法身。餘義同也。】

  這是比喻不同地方就這一點,《華嚴經》上用月亮比喻『菩薩』,這個地方是以「羅列星辰」比喻『法身』,其他的意思完全相同。

  【然應感相對亦有四句。】

  這是完全從事相上感應有這四種:

  【一。一星入一器中水。如一佛應一眾生。】

  有這種情形。像在抗戰勝利的第二年,周邦道的夫人見到地藏菩薩,那就是這個情形,『一佛應一眾生』。她那個時候還不懂佛法,但是我們曉得周師母過去生中一定是學佛的,而且善根非常的深厚,雖然她沒有聞到佛法,她心地非常慈悲。待人接物是先人後己,很難得,處處替別人著想,不想她自己。所以,她以後到台灣遇到李老師才學佛。她往生的瑞相非常之好,火化之後有三百多顆舍利。女眾學佛當中非常的稀有。她在南京住的時候,遇到地藏菩薩去向她化緣,因為她不信佛,她也沒給他,地藏菩薩也就走了。怎麼知道是地藏菩薩?是到台灣來之後,她把這個事情講給李老師聽,李老師告訴她,妳所遇到的是地藏菩薩。

  這個事情的確是很奇妙,在大陸上那個時候,居住的房子不像我們台灣的房子,是中國老式的房子,這老房子一進一進的好幾進。每棟房子當中有個小庭院,後面又是一棟,再有一個庭院,後頭又有一棟,房子很深。從大門走到裡面這個路是很長的,而且門都是關到的。她是遇到一個出家人來跟她化緣,當時她沒有感觸到,問她化香油,她也沒給他,這個出家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後,她忽然發現,她說這和尚怎麼進來的?我家裡重重好幾道門,沒有開,他怎麼來的?走了這個人沒有了,這個門也沒有開門,他怎麼來的?怎麼去的?就愈想愈奇怪,愈想就愈沒有辦法解釋。這個疑問在心裡頭好多年。遇到李老師把這個情形告訴他,李老師告訴她,這是九華山地藏菩薩給你化緣,這才恍然大悟。所以,她有一篇文章叫《遇地藏菩薩記》,記載這個事情。這就是『一星入一器』。

  【二。一星入一切器中水。如一佛應一切眾生。】

  這在我們中國也有例子。這是我在《高僧傳》看到的,這位高僧大德名字我忘記了,我是初學佛的時候喜歡看這些東西,看故事,差不多三十年前看的,看的這個也是不可思議。這個法師是印度人,在中國弘法,這一天,他準備回印度去。法師要回印度去,就有許多的信徒要給法師餞行,請法師來家裡供養,法師都答應了。同一天,同一個時辰,因為出家人吃飯都是以中午,日中一食,都是中午。到第二天,法師要走了,大家都到城外十里長亭去送行。送行的時候,每個人都非常歡喜,法師真給我面子,昨天在我家裡應供。那個人聽不對,他說昨天在我家。那個聽也不對,在我家的。結果大家互相一問,說穿了,他分五百身同時去應供。五百個人家請他去,他家家都到了。所以,才曉得法師有神通,分身術,一身應『一切器』。他現這次神通,他就走了,他不再在中國,你找也找不到他。這是可以的,如果現了神通還不走,這不可以。法師平常絕不現神通,以正法教學,不用神通來教學。因為用神通來教學毛病很多,妖魔鬼怪都有神通。換句話說,魔、佛你不能夠辨別,你會上魔的當。所以,佛菩薩雖有神通不用,用講經說法、用教學,這魔沒有法子。魔也能講經說法,那他也是佛菩薩,他沒有法子。所以魔喜歡用神通。

  【三。一切星入一器中水。四。一切星入一切器中水。】

  這個比喻都很容易懂。

  【二三句生佛相對。一多之數可知。下文云。於一佛前見不可說塵數身。一一身禮不可說塵數佛。即是此第二第三句。】

  這在《普賢行願品》經文裡面我們會讀到,我們讀《無量壽經》也有這個境界。你看阿彌陀佛光中他放無量光,光中化無量佛,這些無量佛又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一切眾生,就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