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一五三集)  1992/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153

  掀開經本四百一十六面,末後這一行看起,這是註解,《鈔》:

  【所讚境中。三重無盡。疏所讚境者。觀此。及供養中經文。明多多之佛微細所在。兼及眾會無不皆遍具足。於前禮敬之中。文應影略也。】

  這一段交代也非常之好,因為經文以及清涼大師的註解,疏是清涼大師的註解,這鈔是宗密大師的,清涼的學生,算是註解的註解。為我們說明這卷經裡面正宗的經文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願文乃至於清涼大師註解的文字,有些地方註得很詳細,有些地方比較簡略,我們要把前後合起來看。實際上願願都是不可思議,都是同樣的境界,絕不是禮敬的境界特別殊勝,到供養就要差一點,沒有這個,他這交代很好。我們看底下這一段「能讚因」,前面是所讚的境界,這邊是能讚的因,這是稱讚如來:

  【我當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

  這段經文裡面比起前面這一段就有了省略,是省略而絕不是欠缺,只是省略而已。這個因跟前面的因相同,十願的因都是一樣的。『甚深勝解』,「勝」是殊勝,「解」是明白理解,理解明白的是什麼?是事實真相,對於這一切事實真相徹底明白,就是宗門裡面所講的「明心見性」,心性能生萬法,心性明瞭了,這一切萬法焉有不明之理!於是體相用統統都明瞭。『現前知見』,知是明白,見也是見解,不是過去,不是將來推想的,完全是現前的。就同法相宗裡面講的三量,現量,它不是比量,當然更不是非量,現量的境界。因此他能禮敬、能讚歎、能供養,乃至於能迴向。我們今天為什麼做不到?是我們對於這事實真相完全不明瞭。你說禮敬,我為什麼要禮敬?他問題就來了,不但對於一切眾生他做不到,今天說老實話,對於父母師長他都要問:我為什麼要孝順你?我為什麼要尊敬你?現代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為什麼在古時候沒有,沒聽說過?古人從小就教,他明瞭父母跟自己的關係,師長跟自己的關係,他那個恭敬心油然而生,沒有疑問。現在沒人教,於是子女不曉得什麼叫孝順父母,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尊師重道,不知道!所以他有這些疑問,這是正常的。

  從年輕人這些問題上,我們就明瞭這個教育發生問題了,確實是發生問題。從前的教育跟現在教育不一樣,從前教育的宗旨是教你明瞭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萬物的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他教你這個。然後你自己就曉得我應該怎樣做人,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處事待人接物,這是教育。現在這些事情全不談了,這個人文根本的問題自然出現了,於是家庭的倫理、社會的道德自然敗壞,才出現社會的動亂,舉世不安。佛教學還是從根本上下手,讓你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是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前面的經文除這條之外,還有普賢菩薩的加持,這個地方好像是省略了,其實它是有的,前面這個經文在四百0五面,諸位翻開最後這一行:「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接下去的經文在四百0六面第三行:「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所以它前面有普賢菩薩願力的加持。這個地方還是有,省略掉就是了。實在講,如果沒有普賢菩薩威神的加持,我們自己要想用自己的力量觀察明瞭諸法實相,確實不是容易事情。要怎樣才能得到菩薩本願加持?我想這是我們每一位同修都很關心的。怎樣才能得到普賢菩薩的加持?清涼大師告訴我們,最低的限度要熟讀這卷經,依教奉行,你就能,我們俗話講得感應,實際上就是菩薩願力的加持。也就是我們對這個經文要熟,意思要明瞭,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認真的去做,在生活裡面去體驗,這才能夠得到勝解。假如只是讀經,不明其義,不能奉行,不能把經典裡面的教導、方法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為,那是得不到感應的,所以佛法重實行。這華嚴三聖,普賢菩薩作第一個代表,普賢菩薩就是講究實踐的、講究實行的,這是他能讚之因,他能讚,前面說他能修禮敬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今天讀了「行願品」也非常嚮往,也很歡喜,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我們沒有甚深的勝解,不是我們現前的知見,這是我們做不到真正的原因。下面這是講稱讚的相,稱讚的樣子: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

  這個『過』是超過,佛在經上講到辯才無礙,總是引用『辯才天女』,大概這個人在往昔印度人的心目之中,這是我們諸位要記住的,佛講經是在印度講的,當時聽經都是印度人,這個我們要知道,不是為我們講的。大概那一個時代印度人心目當中,對「辯才天女」很熟悉,說到辯才,沒有一個不讚歎辯才天女,她的辯才第一,所以佛就常常用她來作比喻。修普賢行的這些菩薩們,修普賢行的就是普賢菩薩,他們對於如來的讚歎,那個辯才超過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超過她,辯才天女也比不上。

  【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

  海是比喻深廣,比這個意思。

  【一一音聲海。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這個地方要記住它沒有講「諸佛」,它講「如來」,前面跟大家說過,凡是經上講諸佛是從相上講的,所以禮敬諸佛,從相上講要一切恭敬;如來是從性上講的,這個地方有差別。換句話說,善行要與心性相應我們才讚歎,與心性相違,我們就不讚歎,這前面跟諸位都說過。像善財童子遇到某些善知識,有禮敬,沒有讚歎,你再細細觀察他為什麼沒有讚歎,這個善知識所示現的是與性德相違背。譬如前面舉的貪瞋痴,貪瞋痴三毒煩惱有什麼好讚歎的?所以有禮敬,沒有讚歎,這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

  『如來諸功德海』,善心、善言、善行無量無邊!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這就是「如來諸功德海」,都是菩薩所稱讚的,稱讚就是宣揚。世界無邊,每一個世界又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每個眾生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累積的根性不相同,諸佛說法幫助這些眾生一定要契機,才能幫助他破除無明煩惱,讓他明瞭事實的真相。無明煩惱是障礙,我們常講的業障,因此佛對於種種不同的眾生宣說種種不同法門,而所說的法門一定與聽眾的根性相應,這個說法才有利益、才有功德,沒有白說。那我們今天仔細看看,我們現代這個社會大眾是什麼樣的根器,我們要清楚。如果所說的法,佛是說法,我們沒有能力說法,我們是把佛法介紹給大家,介紹也要明白這個道理,也要懂得這個原則,不至於介紹錯了。

  現代眾生絕大多數古典的書籍讀的少,這絕大多數的,古書念的少。現前這個時代所謂人口爆炸,地球沒有擴張,人口比從前多了很多倍,於是乎生活就艱難了,每個人都忙著生活,也就是生活壓力很重,對於高深的理論學術沒有時間去探討,也沒有這個願望想知道,現在人所想的完全是眼前的利益,這我們要觀機。而且愈簡單愈好,愈容易愈好,愈快愈好,還要果報殊勝,你看現在人要求的,大家所要求的。這佛法裡有沒有?有,真有!這佛菩薩真叫大慈大悲,能滿我們的願,這淨宗的五經就符合這個要求,簡單容易,快速穩當,成就第一殊勝。我們在這個時代對一切眾生介紹佛法,介紹什麼?自然是「淨土五經」,他接受了,立刻就得受用,立刻就得好處。

  今天下午有一個老居士到這個地方來,要求我給他傳授皈依,八十七歲了,他說他最近一、二年念佛,原來頭髮都白了,現在頭髮念黑了。這是他們家的人(今天陪他來的人)告訴我,有效果,精神愈念愈好,真有效!有兩個年輕人說他念佛念得沒有效果,心還是亂糟糟的,沒辦法收心,妄想煩惱太多了,這原因在哪裡?我們一定要明瞭,妄想煩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念佛念幾個月就念掉了,這容易是容易,哪有那麼容易!未免看的太容易了!不能說學個幾個月、半年、一年沒效就不學了,那就錯了,要繼續努力。時間久了,念佛功夫得力,境界就會轉過來,不能著急,一定要用功。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甚深勝解」,就是你要有信心,你要明白道理與事實,你要明瞭,對於我修行這個方法決定不懷疑。

  念佛求什麼?清淨心,不求別的,只求心清淨,《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無量壽經》經題上給我們講的「清淨平等」,只要心到清淨平等,你的業障就消了。不但智慧現前,你身體要有什麼毛病也沒有了,一定是健康,一定是容光煥發。這是世法裡頭算命看相的常說「相隨心轉」,所以心要清淨、要真誠、要慈悲,這是治病健康長壽的祕訣。同時我們也明瞭一切眾生所有疾病的根源就是妄想執著,執著是煩惱,你妄想多、煩惱多,你就會生病。佛菩薩為什麼沒有病?他沒有妄想,他沒有煩惱,所以他沒有病,他也不老,道理都在此地。

  【窮未來際。相續不斷。】

  這是對於性德善行的讚歎,永無止境。

  【盡於法界。無不周遍。】

  換句話說,時時處處無不讚歎,佛菩薩需要我們讚美他嗎?如果他還有這個心,想別人讚歎他,那他已經是凡夫,他已經著了相。《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就不是菩薩。他既然不需要稱讚,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稱讚?這個稱讚裡面有兩重深義,第一個是喚醒自己的性德,自利,稱讚如來真實的功德是使我們自己對於性德產生仰慕之心,進而開發性德。淨宗裡面這個方法運用達到了極處,淨宗教我們一心持名,這個持名就是讚歎,我們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讚歎性德,「南無」意思是歸依、歸命、恭敬,有這個意思;「阿彌陀佛」的意思是無量覺,佛是覺悟的意思,阿彌陀是無量,時時覺、處處覺、事事覺、念念覺,覺而不迷,這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所以念這句佛號喚醒自己的性德,這句佛號的功德不可思議,跟此地講的一樣,必定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的加持,開顯性德,這《無量壽經》上講的三種真實就用這個方法,「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用這方法,妙絕了!懂得這個道理,知道事實真相的人,用功夫容易得力。心裡面常常有阿彌陀佛,那就叫住真實慧。

  你看《金剛經》上須菩提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的「云何應住」,我這個心要住在什麼地方?安住在哪裡?《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住真實慧,真實智慧就是阿彌陀佛,就這一句。「惠予眾生真實之利」,惠是給人家,給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就是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別人,沒有比這個更真實。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清楚,今天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就是念阿彌陀佛。為什麼?真實之利,馬上就得受用。果然是以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來修學,三個月到半年就有效果,這是證明那個利益是真實的,將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為什麼有很多人念佛,念了多少年也沒效果?他不了解這個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他念這句阿彌陀佛,他也常常念、天天念,他的心不真誠,他的心不清淨。為什麼說他不真誠、不清淨?念佛還想別的,還要摻雜別的法門在裡面,那就不行了,夾雜了。《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就說得非常好,這個法門最忌諱的就是夾雜,什麼叫真誠?專精就是真誠,我們常在經上看到,我們在講席當中也時時刻刻喚醒大家,佛跟我們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大家好好揣摩這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因此你有一個健康的心想,你就有健康的身心,從心想生,身體也是心想生;你有一個不健康的心想,你的身心想健康不容易。譬如說,我常想的業障很重,你怎麼會不生病,你當然生病,為什麼?天天想業障,這糟糕不糟糕!這是很不健康的想法。佛教給我們想佛,想阿彌陀佛,這了不起!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想佛就成佛,想病就生病,想老就衰老,想死就活不了,從心想生!這句話是真理。

  如果你們要問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些經,哪一句話最重要?我就告訴你這句話最重要,「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把這個搞清楚,佛教給我們念佛成佛,我們怎麼不相信,念佛就是教我們心想佛,想佛就成佛,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心想生的。至高無上的大法確實簡單容易,說出來哪一個不懂?哪一個不能?各個都懂,各個都能。由此可知,你讚歎如來的德行,那個果報那不就成佛了!心裡想的都是如來本性的無量德能,所以普賢菩薩接著禮敬就教你稱讚,在我們淨土宗裡面稱讚就是念佛。底下這一段註解很長,我們可以把它省略掉,裡面有些東西諸位自己看看也都能看得懂,屬於佛學的常識。我們翻開四百二十二面,從倒數第四行看起,從當中,倒數第四行當中看起:

  【經言微妙舌根者。】

  這一段我們要說一說,因為我們要學習的,這個要學,前面看看就行了,不是很重要。普賢菩薩有『微妙舌根』,我們要想學學,「微妙舌根」是什麼?這一段有。

  【如大經說。】

  大經就是《華嚴經》,《華嚴經》所講的。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舌。】

  實在說舌頭只有一個,哪有十個?而且「十」在《華嚴經》裡面是表法的,它不是數字,代表圓滿。舌的作用是說話,菩薩所說的圓圓滿滿,與性德相應;我們一天到晚說話叫造口業。為什麼?與性德相違背。因此我們講修行,修行兩個字怎麼講法?修正錯誤的行為。我們這個舌一天到晚在造業,如何把它修正過來,使我們的言語也跟諸菩薩、跟諸佛一樣,那叫真修行!我們看這底下引用的全是經文,第一個:

  【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

  菩薩不說則已,這一開口決定是利益一切眾生。『開』是開啟,眾生閉塞不懂,把它打開,我們中國人所謂是頓開茅塞,就這個意思。『示』,指示,門打開了,打開你還不認識,再費一道功夫一樁一樁給你指示明白,這叫示。開是對上根人說的,上根人一開他就明瞭;中根人不行,要佛指示,他才能明瞭,開示。『演說』,演是表演,你看《華嚴經》的確非常圓滿,五十三參是表演,菩薩怎麼修法表演給我們看,這演說。『無盡眾生』,這是講十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眾生的心行,這是說的我們常講的世間法,說的世間人種種的形相,菩薩都清楚,都能說得出來,就好像一個大夫一樣,首先把病源說出來,你這個病的現象,你這個病的根源,把你說出來,然後才好下藥。這第二:

  【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

  『法門』是什麼?是治病的,眾生的病無量無邊,那菩薩所開的法門也是無量無邊,假如眾生沒病,佛也就沒法門了。所以大家要曉得佛有沒有法可言?沒有,絕對沒法可說,佛不但是無有定法可說,佛根本是無有法可說。眾生有病,他就有法;沒病,就沒法。世間是一樣,眾生有病才有藥,沒病哪來的藥,藥就沒有了。所以種種法是因眾生有病,也就是眾生的三業行為有了錯誤,佛才教導他如何糾正過來,這就是法。法就是修正一切眾生錯誤的行為,這個行為包括思想見解、言語行為,所以我們看第二個它就對治。第三:

  【讚歎諸佛無盡功德舌。】

  眾生的毛病給你對治了,這種對治不是根治,如何的根治?成佛才是根治,成了佛,那些毛病永遠不會有了。菩薩還有,阿羅漢也有,當然比我們少、比我們輕,在我們眼睛當中看阿羅漢、看菩薩,大聖人,我們找不出他的毛病,但是他自己找得到,我們沒辦法,找不到。他無明沒破,未能徹法底源。這個徹法底源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並沒有徹底明瞭,他明白個七成、八成,明白個九成,還有一些他不明白,那就是他的病,一直到如來果地問題都解決了,無明斷盡了。由此可知,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毛病,就是他的業障,必須再進一步破了根本無明,圓成佛道,這就常講的徹法底源。所以第三句稱讚『諸佛無盡功德』,使我們覺悟的人有所嚮往,這才叫正覺、大覺!

  學佛的人一定要成佛,你這個願才是圓滿的。如果你覺得我學佛了,我能成阿羅漢就不錯,就很滿足了,這種人是小乘根性,眼光短淺;成個菩薩就不得了,還是沒出息。像念書一樣,為什麼不拿一個博士學位念圓滿?諸佛菩薩鼓勵我們,我們的願心一定要成究竟圓滿的佛,我們有這樣大的願心,做得到做不到?假如做不到,那佛菩薩豈不給我們開玩笑,吊胃口?這樣的佛菩薩怎麼能對得起人!佛菩薩不會給我們開玩笑的,決定有方法幫你做到,這個「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幫你做到。所以你有圓滿的大願,你一生確確實實能做到,這樣的佛法才真正受人尊敬,才真正受人歡迎,沒有一個做不到。所以這第三句實際上講教我們要立志,不要認為毛病稍稍修正一點就覺得不錯,並不是真正的圓滿,因為那個病會再犯的,沒有根治會犯的,這就是講的會退轉,還會輪迴的,你並沒有出三界,所以要立志。第四句:

  【演暢辭辯無盡舌。】

  眾生聽了菩薩讚佛,佛的功德這樣圓滿、這樣殊勝、這樣究竟,非常嚮往、非常羨慕,希望自己也能到這個境界。志願有了,要怎樣才能達到?菩薩一定要為我們說法,詳細的開導,『演暢辭辯無盡』,要開導我們。成佛是大乘法,不是小乘,不但是大乘法,大乘當中的大乘,古大德讚歎淨宗,讚歎淨土宗,大乘的大乘,了義當中的了義。你們看看黃念祖《無量壽經》的註解,引用古大德對淨宗的看法,你就明瞭了。那些話都不是黃老居士說的,引用古大德所說的,這就是勸我們一定要修學大乘。大乘很多,了義很多,要在這裡面去選擇。

  【遍覆十方虛空舌。普照一切佛剎舌。】

  這兩句的意思可以合起來講,要把這個法門在盡虛空遍法界普遍的宣傳,普遍的去推薦、去介紹。

  【普使眾生悟解舌。】

  務必令一切眾生對這個法門都能夠認識,都能夠理解,都能夠信受奉行。他為什麼不願意修學?他不懂,沒搞清楚,真的搞明白、搞清楚了,攔都攔不住,他一定要。你給他,他不要,沒搞清楚。所以一定要講清楚、要講明白,這非常重要!令一切眾生悟,上根的人悟,中下根人解,理解了。

  【悉令諸佛歡喜舌。】

  你能夠宣揚淨宗,普遍勸導一切眾生念佛往生淨土,沒有一尊佛不歡喜,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你是代佛在勸導一切眾生,就是如來的使者。所以在這個時代弘揚這個法門,法緣特別殊勝,原因在哪裡?為什麼會得到這樣殊勝的法緣?絕對不是我會講,不是這個;諸佛威神的加持,是這麼一個道理。你弘揚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加持,一切諸佛都放光。大家沒有天眼,如果要有天眼,你會看到這個道場一片光明,諸佛的威光加持。所以你們聽到生歡喜心,這個生歡喜心也不是我講得好,你為什麼會歡喜?佛光加持你生歡喜心,這確確實實令一切諸佛歡喜。

  【降伏一切諸魔外道舌。】

  這第十句,諸佛護念、佛光注照、龍天善神保佑你,哪裡還有魔外!沒有了,魔王外道都躲避在一邊,他自然就退走,為什麼會有魔王外道?你的心不正,像《楞嚴經》上說的,你學佛你心中有委曲相,心不直,不是直心,彎彎曲曲的,這是很容易招來魔王外道。在現在這個社會裡頭最明顯的喜歡神通,喜歡感應,喜歡奇奇怪怪的,這就叫委曲相,這種心態就招來妖魔鬼怪。一個念佛人心裡面有佛,口裡面有佛,妖魔鬼怪就不能接近你,道理在此地。

  【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到涅槃舌。】

  前面是降魔,最後這個消災,消業障!正如同從前灌頂法師所說的,業障極重之人,所有的經法都消不了,最後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把你消的乾乾淨淨,這才知道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為什麼?因為這句名號它是能得一切諸佛的加持,殊勝在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經懺不能得一切諸佛的加持,唯有這個法門,為什麼?因為它是直捷成佛的法門,所有一切諸佛都是從這個法門成佛的,今天我們也走到跟他成佛這個法門是相同的,他怎麼不歡喜?他怎麼不加持你?我們在《無量壽經》、在《彌陀經》裡面看到六方佛讚歎、十方佛讚歎。《無量壽經》上十方佛,羅什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六方佛,其實六方就是十方,他省略了,一切諸佛讚歎,一切諸佛弘揚,所以讚歎就是講這個經典,就是勸大家修學這個法門,這叫讚歎。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無時無處不講這個經,這個經是諸佛如來度眾生的第一經,我們要認識它,是如來唯一的真傳,諸佛真傳的法寶。今天我們看淨土五經,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跟諸佛如來同樣的成就,所以這是『滅除一切生死煩惱』,滅罪消業障。

  『令到涅槃』,到涅槃就是證得圓滿的佛果,天台講四教,圓教的佛果,究竟的佛果。菩薩不開口則已,開口是這些,這是我們要學的,因此我們隨時隨處自己要警覺,不要去講是非人我,講那些東西叫造業。講什麼?阿彌陀佛,你講阿彌陀佛這一句話,這上面十一種舌就圓滿了,十一句都有,句句都圓滿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句阿彌陀佛就圓滿了。實在講只有這句阿彌陀佛重要,其他的廢話!其他的念頭妄想,都是搞六道輪迴,都是沒有結果的,想那些幹什麼?說那些幹什麼?都叫廢話。所以遇到一切人跟你談話,阿彌陀佛,就把阿彌陀佛直截了當的介紹給他,喜歡聽,很好;不喜歡聽,算了,他就走了,下次再碰到,還是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才是個念佛人。也許有很多人批評你:這個人念佛,念成神經不正常了,迷信了。將來你往生,站著走、坐著走,到那個時候,哎呀,那個人了不起!他才明白,才恍然大悟。決定不受環境的影響,老實念,他迷,我不迷;他不知道事實真相,我知道事實真相。所以我們在這個大時代當中,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只介紹淨土法門就夠了,最契時機,這個時代的根機最契合。還想學其他法門的人,我們明瞭他對淨宗無知,他不明白,他不了解,對淨宗他不曉得,對其他宗派也不曉得,他如果都明瞭了,他就有比較,他就有選擇。末後這一行是總結:

  【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遍覆一切諸國土舌相也。】

  我們在經上看到,這個諸佛像《彌陀經》上講的「諸佛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我們平常能這樣修,就能得如來廣長舌相,那個廣長舌相是果報,這是修因!修什麼樣的因,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因果一定不虛。我們看末後這段總結: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

  這非常明顯,菩薩修這個法門完全是利他,雖然是利他,真實自利是自在其中。換句話說,不肯利他,自己決定得不到利益。真正想自利,你就努力去利益別人,我們自己認真修學這個法門,同樣要把這個法門盡心盡力的去傳播,介紹給一切大眾,這才能成就自己的真修。

  【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

  這是真的,虛空界不可能盡,眾生煩惱也不可能盡。

  【我此讚歎無有窮盡。】

  所以普賢菩薩的稱讚同樣也是無有窮盡,我們遇到這個方法認真努力的去修學,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生到淨土之後,那個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的修普賢行。你看看《無量壽經》你就曉得,西方世界的人,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修普賢行,因為他有智慧、有神通、有道力,又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他確確實實能夠到盡虛空遍法界去介紹、去弘揚、去勸勉一切大眾。怎麼去的?就像《梵網經》上世尊所說的「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我們到達西方世界品位高下沒有關係,品位再下,下下品往生,因為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得佛力的加持,所以千百億化身立刻就能了,這不是自己修來的,不是自己本能恢復的,是佛的神力加持的。所以跟那些諸大菩薩沒有兩樣,這是西方淨土不可思議之處,一切諸佛正為此而讚歎,一切菩薩也為這個嚮往西方極樂世界,這在前面都曾經跟諸位報告過。

  他方世界要成佛,要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當中挫折太多了!耗費的時間太長,佛經上面常講三大阿僧祇劫,那並不是圓滿佛。三大阿僧祇劫成佛,沒錯,不是圓滿佛,是什麼樣的佛?充其量別教佛,三大阿僧祇劫別教佛跟圓教比較,只是圓教二行位的菩薩,怎麼知道?別教初地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別教的初地等於圓教初住,十地就是十住,等覺就是初行位的菩薩,成佛二行位的菩薩,圓教四十一品無明他才破十二品,後頭還多得很!那要成圓教佛,《華嚴經》上說了,不是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你才曉得耗費的時間多長,太長了!

  但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容易了,我們從淨土三經裡面細心去觀察,我們仔細去算一算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成佛,依照經上所講的狀況大概四劫足夠了,阿僧祇劫,一二三四你看多容易,多快!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個法門簡單容易、快速穩當、成就第一殊勝,我們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如果不介紹這個法門,介紹別的法門,那問問你存的是什麼心?最好的不肯給別人,把那個不究竟的去給別人,這叫吝法,吝法的果報,愚痴。除非我們自己不知道,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那個沒有話說,曉得這個法門殊勝而不肯介紹給別人,對不起人,也對不起諸佛菩薩。這後面還有一句: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念念』都是淨業,「念念」都稱心,都與性德相應。『相續』是沒有間斷,縱然事上有間斷,理上沒有間斷。事上是外面的緣,緣有的時候沒有,間斷了,可是那個願心沒有間斷,這念念相續。『身語意業』,「身」做出樣子眾生看,榜樣、身教;「語」說法給別人聽,言教;「意」是心裡頭懇切的願望,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明白這個法門,都能夠悟解這個法門,這是意。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為什麼不疲不厭?因為與性德相應,所以他就沒有疲厭。性德大家還不容易體會,什麼叫性德?清淨心相應,平等心相應,大慈悲心相應,這是性德。心清淨了,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心,心不清淨;有執著,心不清淨;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就是《金剛經》上四相破了。四相都沒有了,菩薩天天在教化眾生講經說法,要是疲倦了,疲倦一定有我相,我在說法,說了這麼久,累了,從心想生!他就有疲倦了。我沒有了,說的再多,說而無說,既然無說,他怎麼會疲倦?當然沒有。著相才有疲厭,離相沒有,這些菩薩當然不但四相沒有了,四見也沒有,《金剛經》後半部破四見,後半部比前半部深,後半部是講「菩薩若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比那個相要深很多。

  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我們這個講座又要中斷一個月,星期六我要到新加坡去,十二月六號回來我們再繼續講。好,我們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