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六十五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65

  請掀開經本,一百九十面第六行,最後一句開始:

  【又疏主述華嚴剎海變相讚云。執象或亡象。取空空外求。斯人鼓識浪。浩劫垂冥搜。即象見無象。萬法歸毛頭。圓機睹一葉。法界知春秋。此即一向別教圓宗。稍異前教。】

  我們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段《疏》裡面文字雖然很簡單,這個《疏》文在一百八十七面最後一行最後一句,「夫法無言象,非離言象,離言象而倒惑,執言象而迷真;故聖人利見,垂象設教,必有由矣」。後面這一大段的文字都是這幾句的註解。前面已經說明法無言象,非離言象。這段是反顯,就是下面的兩句,「離言象而倒惑」。倒是顛倒,惑是迷惑。「執言象而迷真」,這是反顯教起因緣裡面的宗旨義趣。前面這段文上次介紹過了,今天從這段看起,這個疏主就是清涼大師,《華嚴經疏鈔》是清涼大師作的,宗密再加以詳細的註解,稱之為鈔。

  『疏主述華嚴剎海』,華嚴剎海就是我們常講的華藏世界。《華嚴經》上所說的毘盧遮那佛的報土,稱之為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到底在哪裡?我們知道這一尊佛,毘盧遮那是化身佛,華藏世界就是法性土。《無量壽經》裡面,不但《無量壽經》講得很詳細,《彌陀經疏鈔》、《要解》裡面都講得很清楚。這個法身與法性土是一不是二,身土不二。就是經上常講的常寂光淨土,或者說它作實報莊嚴土。這個實是真實,不是虛妄的。什麼是真實?法性是真實。法性在哪裡?法性無處不在。所以華藏世界也就無處而不在。因為它無處而不在,身土又是一不是二,因此執著象跟捨棄象都是錯了。錯在哪裡?執著是一個妄念,不執著還是個妄念。我們凡夫所以不能見性、不能證果,原因就是一定要執著,這是我們的病根。佛法說穿了,就是去除執著而已。去除執著,好,都不執著了,這不執著也變成執著,執著個不執著,他還是執著。所以執著要離開,不執著也要離開,這就對了,關鍵就在此地。諸位要能把這個意思明瞭,這底下的文就很好講。這個觀念要沒搞通,下面這個文很麻煩,很不容易理解。

  華嚴剎土就是華藏世界,這是真的,唯有此法真,只有這是真實的,其餘都是虛妄的。佛法是不好懂,為什麼?講都不好講。為什麼不好講?言語道斷,他說不出的。說不出,還得用言語來說,那當然有困難的地方。說都說不清楚了,那你怎麼能夠聽清楚?這就奇怪了!這是佛法的難處。所以一定要曉得佛說法的義趣,他說法的意思在哪裡。這就是《開經偈》上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要明白真義之所在,真義就是斷一切妄想執著。因為佛在大經,就是《華嚴經.出現品》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從這句就明白,佛說法什麼意思?無非是幫助眾生離開一切妄想執著,就這個意思,這就是佛說法。如果說法,還增加你的妄想執著,那就不是佛說法。不是佛說法,我們就稱作魔說法。魔是折磨很苦,折磨得很苦。誰折磨你?妄想執著折磨你。現在說法人,又叫你加深你的妄想執著,那這不是魔,是誰?魔說法。佛說法是把妄想執著減輕,逐漸淡忘掉。魔說法是相反的,這諸位要是真正體會到了,你能夠辨別什麼是佛說法,什麼是魔說法,不難辨別。這是對於華藏世界的讚歎,有這麼幾句話說。

  『執象或亡象』,這個亡,古時候跟有無的無是通用的,寫法也一樣,念法不相同,看在什麼地方,念亡,或者念無,它意思不相同。這個意思就是執著或不執著?亡象是不執著。『取空空外求』,取空,他不執著有,他執著空。總而言之,離不開執著就是了,凡夫執著有,聲聞、緣覺執著空。前面執象或亡象,這是指六道凡夫;取空空外求,這句講二乘人,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執著空,六道夫凡執著有。總而言之一句話,都沒有離開執著,所以他不能見性,這叫障礙,業障。執著有的,有裡面有煩惱、有生死,苦不堪言,就是搞六道輪迴。執著空的,雖然沒有生死,沒有六道輪迴,但是什麼?墮在無明裡頭。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不明白,那是他的苦處。他的苦比我們六道苦要輕得很多,他沒有生死,沒有輪迴,沒有貪瞋痴慢,沒有這個苦,可是他有對於事理不明瞭之苦,他有這個苦。

  『斯人鼓識浪』,這些人用的什麼東西?鼓是鼓動,識浪是比喻,識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八識。八識是動的,就是胡思亂想。動的,像波浪一樣,它不能停。『浩劫』是指長,劫是時間很長的,浩劫是很長很長時間,我們常講無量劫。無量劫在那裡面去搜索、去求,求不到,到哪裡去求?這四句是說什麼?是說凡夫、二乘錯用了心。《楞嚴經》上對於這些事理講得很清楚,用八識來修行,修到最高的,算是沒走冤枉路,修到最高,只能成阿羅漢、辟支佛,這是修到最高的,不能見性,為什麼?沒有能夠轉八識成四智。轉識成智,這就見性了,見性成佛。所以《楞嚴》把聲聞、緣覺都看作外道,他沒有見性,還是心外求法,是外道。連聲聞、緣覺都是外道,那其他可想而知。所以佛法到哪裡求?佛法要從自性當中求。自性是什麼?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是什麼?真心,沒有妄念的心就是真心。我們還會胡思亂想,還會想出很多問題,要來向法師請教,這都是用妄心。你要用真心的話,你決定不找法師,不但不找法師,佛來了,菩薩來了,都不找,為什麼?沒問題。見到佛與菩薩沒問題,那還問什麼?沒有問題,他心清淨,他心光明。就好像一個健康的人,會不會去找大夫?會不會去找那個藥店?絕對不會上門。凡是去找大夫的,去找藥店,他這個人準生病了,是不是?一定生病了。

  佛好比是醫王,大夫,法好比是藥物。他還要求佛、求法,就證明他是個病人。佛的教法是恢復我們的健康,那個病輕的人,一聽到佛法,他心就定了。譬如說教你念佛求生淨土,一聽到這個話,心定了,心就安住了,心住在哪裡?一天到晚住在阿彌陀佛上,什麼疑問都沒有,這個人是業障最輕,上根利智,上上根人。他從此之後,一個問題都沒有。問題愈多,妄念愈多,這個根性就劣了,業障就重。懷疑經典,一部經的力量恐怕不夠,念一個阿彌陀佛恐怕不行,還得加上觀世音,還要加上普賢、文殊,再還得要加上地藏菩薩,又還要加上藥師如來,多了,這都是業障很重的人。這就是用識,不知道用根,前面這四句,無量劫去搜求也求不到。

  下面,這就講根性利的人。『即象見無象』,他也不要執象,他不執象,他也不要離象,即不執著,也不不執著。執著、不執著都沒有,凡事隨順自然,佛法裡面講任運,任是隨著它去,心裡不要有一絲毫在意,這就對了。即象,象是五欲六塵。我們人生活在這世間,從早到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即象。象是種種相狀。即象裡面見無象。無象是什麼?不著相。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為什麼他在一切萬象裡面,他不著相?他心是定的,不是像前面「斯人鼓識浪」,那是心不定,這個人心是定的。心只要一定,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把一切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我們要問到,為什麼不著相?因為他知道一切現象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無象。見無象,即象見無象。這一切現象有沒有?沒有。這一切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什麼一回事情?唯識學裡面講得很清楚,這所有現象的來源,是「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就是這個現象發展的過程。所以一切現象不是真實的。說得更明白一些,見象同源,性相不二,是一不是二。

  現代科學家證明了,這個世間沒有物質存在。物質現象是什麼?現在才真正發現,這物質的現象,原來是震動、是波動。像我們在看電視,電視裡頭所有的畫面、影像是什麼?是電波的震動,是波動。我們眼前這個世界,我們的身體,我們生存這個世界,也是一種波動的現象,不是真的。這是近代科學家才發現,這個發現沒多少年,才發現,確實沒有物質存在,那就是此地講的無象,即象見無象。現代科學家發現,發現還沒有能真正搞清楚,只發現了物質是波動,這個事情講得最清楚、最明白,在佛經裡面。很可惜,那些科學頭腦相當聰明,他沒有讀過佛經。他要讀過佛經,那我相信,他會把這個事情搞得更透徹、更明白。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借重任何科學儀器。他們是用科學儀器發現的,釋迦牟尼佛沒有用這個東西,也沒有用這些數學理論來推演,沒有用。釋迦牟尼佛用的什麼?用的清淨心,心裡頭一念不生,清淨心照見一切萬物的真相,照見的。《心經》裡面講「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五蘊皆空,就是此地講的,即象見無象,『萬法歸毛頭』。萬法是依報裡面最大的,毛頭是我們這個汗毛,是正報裡面最小的,這就是大小無礙。大可以弄到小裡面去,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芥菜子,很小。須彌山,須彌山裝在芥菜子裡面,還沒有這個大,這是把萬法歸在我們一個毛端上。我們毛端比芥菜子小得多了,萬法比須彌山大得太多了。它為什麼能夠裝得進去?因為它沒有大小,這沒有大小,我們想不通,無法想像,可以說從有生以來,我們都沒有這個常識,沒有這個概念。我們再用現代科學話來說,因為我們生活在三度空間裡面,這個境界是無限度的空間,我們沒有法子想像。正如同二度空間的動物沒有辦法了解三度空間,三度空間的這些動物不能了解四度空間,他的層次太高了。華嚴境界,諸佛如來所證到宇宙的真相,那是無限度的空間,不是三度、四度、五度,不是的,無限度的空間。所以今天佛法,要講給這些科學家聽,他們相信,他們有這些學術的基礎,他們相信很容易接受。

  『圓機睹一葉』,圓機是指圓教根性的人,心地清淨,智慧圓滿。這樣的人看到一葉,秋天樹上一個葉子掉下來了,他就『法界知春秋』。看到樹上飄一片葉下來就曉得秋天到了,這是一個比喻。比喻什麼?比喻這圓教的人,這是一乘根性之人,任何一法,他眼一見、耳一聽,他就圓滿了。就像我剛才舉的一個比喻,圓頓根性的人說念阿彌陀佛,就能成佛,他一聽,什麼懷疑都沒有,馬上就一句阿彌陀佛,我一生圓成佛道,這就是此地講的,圓機睹一葉,法界知春秋。這種人有沒有?有,真的有。他所現的相往往很愚痴,你問他什麼都不曉得,大智若愚,這叫真智慧。

  我們世間人這個智慧是世智辯聰,這個人是學得很多,知道得很多,又會講,以為這是有智慧的。其實佛法裡面講智慧,不是智人。佛法認為我們世間人所稱之為,他叫世智辯聰。世間的智慧,聰明辯才,叫世智辯聰。世智辯聰在佛法裡面是八難之一,他遭了難。他遭了什麼難?所知障太重了,無上的佛法,他不能接受,他懷疑,他不能接受。所以這八難指八種難,障礙佛法,世智辯聰是其中之一。我們還稱這些人很了不起,都稱讚他,其實佛菩薩跟我們看法不一樣,我們瞧不起的老太婆,問她什麼都不知道,她就念一聲阿彌陀佛,佛菩薩對她尊敬,對她讚歎。所以佛菩薩處事待人接物跟我們完全相反。我們瞧不起的,他瞧得起;我們瞧得起的,佛菩薩瞧不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希望我們學佛的人在這個地方留意。

  其實一切諸法是虛妄的。你還有什麼追究?我們去研究這人是怎麼來的?是不是猴子變出來的?研究地球是怎麼形成的?星系是怎麼形成的?這今天講的是太空物理,最高深的學問。《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費那麼多時間,費那麼多精神研究一生,有沒有個結論?絕對沒有結論。研究一萬年、百萬年、千萬年、億萬年,給諸位說,都沒有結論。為什麼沒有結論?因為「斯人鼓識浪,浩劫垂冥搜」,沒有用。無量劫也得不到結論,因為它是虛妄的。就好像一個人剛剛做了夢,夢醒了去研究,我那個夢裡頭那些人從哪裡來的?夢裡面虛空怎麼形成的?就跟研究這個東西一樣。所以聰明人怎麼樣?聰明人根本就不理會它,沒事。去研究它幹什麼?身心清淨。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個人是真智慧。這不是普通的小聰明,是真實智慧。一切放下,心清淨了,清淨心照外面的境界就會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清淨心看萬象,《金剛經》上只要改一個字就行了,凡所有相皆是實相。心不清淨,看這個宇宙萬象皆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地清淨,見到這外面現象,凡所有相皆是實相。前面四句偈是心不清淨,心性變成了情識。諸位要知道,感情,情是識,這是假的,不是真的。諸佛菩薩沒有感情,諸佛菩薩是理智,是理智,是智。覺悟了的人就把情變成智,迷了的人就把智變成情。智是如如不動的,情,這個感情是會動的,有起伏的,所以感情是假的,這要記住,不要被感情欺騙了。今天說我對你怎麼好,怎麼好,你不要認為當真。為什麼?過兩天他心就變了,假的,不是真的。虛情假意,不管說什麼好聽的話,學佛的人頭腦清醒,不會上當,不會被他迷的。只有那個愚痴的人才會上當,才會被這個花言巧語、甜言蜜語欺騙了。一個心地很清淨的人,不上當,不會受騙的。所以要有理性,不能動感情。這個理性,在佛法裡叫做慈悲,實在慈悲,跟我們平常講的愛情是一樁事情,那就是慈悲是以理智為基礎。所以佛菩薩愛護眾生,那個心是永遠不變的。這是真的愛,愛護。世間人講愛護人,假的,決定是假的。為什麼?他沒有理性,他那個心一天到晚在變化,決定不可靠。今天愛了,明天就不愛,後天反而恨了,那這個麻煩大了。所以學佛,就是要學覺悟、要學理性,這是佛法真實的受用。

  所以修行,行是行為;思想、見解是心理的行為,言語是口業的行為,身體動作是身業的行為。這三大類的行為有了錯誤,錯在哪裡?迷了,不覺了,這就是錯誤。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知道這個意思,我們就明瞭,修行真正的樞紐,真正的中心,是修心。心清淨了,我們的言語造作當然統統都清淨了。心要不清淨,口裡面怎麼樣模仿,還是不清淨;身體怎麼樣裝模作樣,也不清淨。所以心清淨則身清淨,身心清淨,我們居住的環境就清淨。

  現在這個環境,大家都曉得,全世界環境的污染,生態失掉平衡,這是整個世界,隨時隨處都能夠看得到。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在從前歷史上所沒有的,也就是近代科技發達才造成這個現象。有人說,這是科技的副產品。這是什麼?這是從皮毛上觀察,不是從根本上觀察的。根本上那個毛病在哪裡?是人的貪瞋痴變現出來的,貪瞋痴。全世界的人,貪瞋痴是什麼?是心理染污。心理染污了,外面環境就染污了。所以心清淨,外面環境就清淨。今天全世界講環保,有沒有用處?沒有用處。為什麼?治標不治本。治本從哪裡治?治本從心理的染污,如何能夠把它清除,保護心理不受染污,這個環境,環保才會真正收到效果。這個問題很嚴重,心理染污,現在還沒有人發現,環境染污被人發現了,心理染污到現在還沒有發現。愈來愈嚴重,到最後發現,發現來不及了。大概發現的時候,這個世界恐怕要瀕臨毀滅的邊緣,來不及了。

  我們再看底下一句:『此即一向別教圓宗』,「別」是與從前所說的不一樣。因為從前佛沒有這個說法,沒有說得這麼圓融,現在才說得這樣的圓滿,說得這麼圓融。『稍異前教』,以賢首的判法,前面是小教、始教、終教、頓教,最後是圓教。這就是稍異前教,跟前面所講的小、始、終、頓不一樣。如果以天台家講法,前面是藏教、通教、別教,最後也是圓教。這是圓教的教義,跟藏、通、別不一樣。

  【前則筌蹄定非魚兔。此乃言象即同所詮。】

  佛在圓教之前所說的一切法門都是相對的,好懂,就是有能有所,好懂,有自有他。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面,向來就有這個觀念。這就是隨著俗諦而說,隨著我們眾生的見解、常識來說法,咱們一聽就懂。『筌蹄』是抓魚、抓兔子的工具。那工具當然不是魚,不是兔子,這是有能有所。那個魚跟兔子是我們所抓的,筌蹄是工具,是能抓的工具,有能有所,就是這個意思。能所是相對的,好懂。圓教不一樣,圓教是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就難懂了。超越我們的常識,我們常識裡頭沒有的。『此乃言象即同所詮』,言象本來是能詮的,所詮的東西也在言象之中。所以說,即象見無象。這跟從前說法確實是不同。

  【故一中見多而無盡也。】

  這就是《華嚴》講的無障礙的法界。前面比喻說,一葉知秋。一葉是一中,見到整個大地已經變成秋天了,這就是『一中見多』。圓機確是如此,在一法裡面徹悟法界。法界是一切,無量無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說一悟一切悟,不可能說,這個悟了,那個我還不懂,沒有這個道理。這個悟了,那個我沒有悟,是別教以前的。賢首家講,小、始、終有這個現象,你悟一個是一樁事情,悟兩個是兩樁事情,不可能是一悟一切悟。但是圓教確實是一悟一切悟。他為什麼會一悟一切悟?給諸位說,宇宙萬法,在佛門裡面講,世界,世界就像我們現在天文學家講的銀河系,有多少?無量無邊,你看世界多大。無量無邊的世界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心裡頭變現出來的。心是能變,整個法界是所變。能變的心是一,所變的法界是多,心清楚、明白了,心所變的法界,哪有一樣不明瞭?統統明瞭。

  所以禪家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一個人真正明心見性,是大地無寸土。這什麼意思?沒有一樣你不清楚,沒有一樣你不知道,整個大地不可能有一寸的地方你不知道,你統統都知道,因為全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自己變現,哪有自己不知道的道理?《華嚴》是唯識六經之一,《華嚴》上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會被唯識學家當作一部重要的經典,主要就是這兩句話。性是本體,整個宇宙法界的本體是什麼?是我們心造出來的。所謂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性變現出來的。因此佛法修的什麼?修的心。不管是哪一宗,不管是哪一個法門,他所修的都是心。

  修心,又把修心的方法分為三類。心有覺悟的意思,心是本覺,本來就覺悟。心,對於一切萬法,有明瞭的意思,絕對不會有一點錯誤,正確的明瞭,這就是講的正知正見。所以正知正見什麼標準?沒有標準。自性的知見,就是正知正見。心是清淨的意思,心一樣東西都不染著。六祖所講的「本來無一物」,懷讓禪師講的,「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它不會染污的,不可能有染污的。所以佛教給我們修行三大綱領,就是修心的三大綱領,覺、正、淨。所以中國禪宗,他專門修覺,就是心,就這三個特性,你不管學哪一種,都可以證得。一證一切證,就是覺悟了。禪宗真正覺悟了,覺悟了決定是正知正見,決定是心地清淨。我們念佛人專門求清淨心,從這個特性裡面去求。果然心清淨了,他一定是覺而不迷,一定是正知正見。所以心的特性有三個,佛教給我們這三個特性,無論從哪一個下手都可以證得,這是佛法。

  宗門從覺這個特性下手;教下,像華嚴、法華、唯識,三論,這些從正下手,從這個特性,正知正見;淨土跟密宗是從清淨下手。所謂是「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一證一切證,「一中見多而無盡」,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或是念佛,或是參究,或是觀想,或是持咒、誦經,那都是方法,那不是目的。千萬不要把方法當作目的,那就錯了。我們運用這個方法,想想跟我所求的這個目的相不相應?我目的有沒有達到?譬如說我念阿彌陀佛,我念《無量壽經》,我的目的是在清淨心,我這樣子念下來,我的心是不是清淨了?果然心慢慢清淨了,那就有效。所以念佛、念經是方法,目的是心地清淨,這要知道。絕對不是說,我一天要念多少遍經,念多少聲佛號,阿彌陀佛就喜歡我,將來我往生的時候,他就來接我,那就錯了。為什麼?心不清淨,到時候阿彌陀佛不來。不來的時候,你就毀謗:這經上講的話都是假的,你看我這一生念了這麼多,臨終阿彌陀佛不來接我,這騙人。這一騙人什麼?就謗佛、謗法、謗僧,這罪上加罪,將來墮地獄去了。念了一輩子佛,最後往生地獄,你看這個東西冤枉不冤枉!

  所以你要曉得,他為什麼會墮地獄?他自己用功不如法,他不知道,他還謗佛,還認為佛欺騙他,經上講的是假的,這他自己搞錯了。經上明明講得清楚,「心淨則土淨」,叫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是覺心,覺悟不迷。叫你一心一意稱念,你心才會清淨。心清淨了,與西方極樂世界就感應道交,這樣決定往生了。阿彌陀佛決定來迎接,這個地方一絲毫都不能錯誤。所以我們有疑惑,真的是要把它搞清楚,不能學老太婆。老太婆人家上上根人,我們比不上,她不懷疑,她沒有障礙,我們有懷疑就是障礙。障礙不去掉,不把它化除,它就礙事。所以我們對於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老太婆,要五體投地,沒話說。我們知道那就是佛菩薩,她決定成功。下面還有個比喻說:

  【如聞谷聲無聲。即知常應。見鏡像無像。即知常現也。】

  這個境界跟前教就不一樣。前面是小、始、終、頓,不一樣。小、始、終、頓,『聞谷聲』它有聲,它不是『無聲』。谷是山谷,在山谷裡,我們大叫一聲,回音馬上就過來。這是什麼?小、始、終、頓的時候,佛所說的。那我們懂,長叫一聲,不就回音過來了。現在告訴你,深入一層觀察,谷聲無聲。我們這裡面叫了一聲是有聲,回過頭有沒有聲音?沒有聲音,是這一個聲的反射而已。並不是我們叫,那山谷上它也開個口,大叫一聲,沒有。『即知常應』,常應是決定不會錯誤的。你叫的聲音大,回聲就大;你叫的聲音小,回聲就小;你叫的聲音長,回聲也長,它一定跟你相應。為什麼?因為它無聲。這引用在般若裡頭同樣的道理。《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是什麼?是清淨心。無所不知是什麼?是清淨心自然的反射。佛菩薩心清淨,佛菩薩無知,真正是無知。不管什麼人,有什麼疑難雜症去向佛菩薩請教,你這裡一說,他馬上就告訴你,他就有回應,這個回應是無所不知。他這個回應從哪裡來?從無知裡面出來的。所以對佛菩薩來講,他這個回應還是無知,但是外面人聽到的時候是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外面人的感觸,佛菩薩無知。佛菩薩有沒有說法?無說。

  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沒說一句法。《金剛經》上有明文,誰要說佛說法,就是謗佛,佛沒說法。無說而無所不說,無知而無所不知。這個「無」重要。我們這些眾生要學什麼?統統要有,樣樣都有,不知道無的妙處。樣樣都有,說老實話,你這一生常常有欠缺,有一少一,有苦。如果樣樣都無,給諸位說,樣樣不缺,那個妙,妙極了。你說到底哪個好?你聽了是不錯,無是好,可是又不敢做,我無了,無了,我什麼都缺了,什麼都沒有了。那是因為什麼?因為你沒有無。你要真正無了,無了什麼?念頭無了,是非的念頭無了,人我的念頭無了,貧富的念頭無了,苦樂的念頭無了,貴賤的念頭無了,你沒有成佛,也是大菩薩。你要這些東西統統都有,那你是六道凡夫,你還要搞六道輪迴。所以佛菩薩果德上,常樂我淨,這四個字我們凡夫都沒有。凡夫念念在那裡變化,無常。我們凡夫是無常的,我們的生活苦不堪言,沒有樂。所謂的樂是什麼?是苦暫時停了一下,覺得很樂了,其實不是樂,是苦暫時停一下。

  我舉個例子給諸位說,你們每天吃三餐,有的時候還不夠,還要吃一點點心,吃個宵夜,算起來一天吃五、六餐,吃起來很樂。你要曉得為什麼是樂?因為你本來很苦,你餓得很苦。吃了這一點,維持一下,這一下不餓了,就感覺到很快樂了。如果少個一頓、兩頓,馬上苦就來了,苦是真的,樂是假的。如果說,真的是樂的話,不吃也樂,那樂就是真的。你必須要吃才樂,這個樂就是假的。換句話說,這個身是個病身,什麼病?餓病。飲食是藥,到了時候就得吃藥。你不吃藥,不吃藥,病就發作,你想想看,這人生多苦。幾個人想到?幾個人覺悟到?我沒有病,身體很健康,實際上大病人,餓病是不是?他還說他沒病,這不是奇怪了嗎?這就是眾生迷惑顛倒,自己不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病,他才會去治病。有病不知道,他不知道去治病。這個病一天一天嚴重,重到極處了,醫藥也沒效了,死路一條,發現了也枉然。所以覺悟要快,不能遲,是愈快愈好,要真正覺悟,要老實修行。所以一定要記住,人生只有苦,沒有樂。

  第三,有沒有我?大家都執著有個我,我到底在哪裡?如果我們回光返照,很冷靜的去想一想,我在哪裡?我們從頭到腳去找,實在講,沒有我。如果說這頭是我,這手是誰?手也是我,那好了,那你的我就很多了,是不是?我只有一個,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再仔細一分,我們這身上多少細胞,哪一個細胞是我?何況這個細胞新陳代謝,佛在經上所講的,現在科學證明了,我們身體全部的細胞,每七年完全更換一次。就是七年前的我,我們身上一個舊的細胞都沒有了,七年整個換掉了。七年是一個週期,全部換掉了,那我在哪裡?我們的細胞剎那剎那有滅掉的,剎那剎那有新生的,到底哪個是我?找不到我。找不到我,以為自己有個我,這是妄想,這就執著。妄想執著,沒有我。我都沒有了,還有什麼我所。我所有的房子,我所有的財產,我所有的眷屬,我所有的多了,我都沒有了,那個我所,你看看妄中之妄。

  學佛的人的確是比較聰明,他能夠觀察得到,沒有我。我們又常說,這個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你為什麼還是執著?為什麼還去貪圖?也許說,我還沒死。其實一天至少死一次,你躺在床上睡著了,跟死了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如果再去睡個午覺就死兩次。睡著的時候,想一想,哪一個是你的?眼睛一閉,這個世界就變了,你看這個世界變得多快,這世界到底有沒有?確實沒有。完全是虛幻的,就像演電影一樣,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從任何一相,就能夠發現全體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沒有我,去執著有個我,這是錯誤的。第四個是淨,常樂我淨,我們這個身上,哪一點清淨?我們一天到晚去想,我們的思想,思想屬於心,這心裡頭,一天到晚妄想分別執著,心不清淨;身體是細胞新陳代謝,身不清淨,淨沒有。幾時到我們這個心理,像六祖大師講的,不染塵埃,心就清淨了。同樣的,常樂我淨這四個,只要一個得到了,其餘三個都得到。所以常樂我淨,我們修淨土的人,還是從淨這裡下手。心清淨、身清淨,主宰的我就有了,樂也得到,常也得到了。常怎麼樣?不生不滅。所以念佛人念到心清淨,不但這一生不害病,而且不會死。從現在起就不死了,不死是常。苦樂二邊捨掉,貧富捨掉,貴賤捨掉,樂在其中,那是真樂。所以這一定要見地,見地就是清淨心的作用。

  「聞谷聲無聲」,這就曉得常應,完全是本性自然流露,不加以一絲毫勉強,沒有一絲毫做作,自然的。佛說法是自然的,並沒有考慮一下,我應該要給你怎麼講法,沒有。沒有考慮,完全是自然的,就像你在山谷上叫一聲,馬上就有回音過來。『見鏡像無像,即知常現也』,我們講鏡子,鏡子裡面現像,曉得鏡子裡面沒有像。鏡子裡面像是外面反射進去的,它沒有像。因為它沒有像,所以它常現像。什麼時候去照,什麼時候就現像。如果它裡面是有像的話,那就不能常現。有像的話,你去照,不一定會現像。正因為它無像,所以它無時不現像,這常現。所以這些話裡頭,統統給我們說明一個原理,無之妙,有就不妙了,我們眾生執著有。這個無,還得要跟諸位說,不是有無之無。有無之無是二乘人的,也不怎麼太妙,比執著有的人要好一點,但是還是不妙。這個無是有無二邊統無,無有也無無,那就妙了。希望大家很冷靜的,從這個地方去體會,這個地方要體會到了,的確你一生快樂無窮,這是真的。

  孔老夫子讚歎顏回,那個樣的生活,他的物質生活條件很差,顏回一天到晚快快樂樂,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他的快樂。他那個快樂從哪裡來的?就是我剛才所講的,顏回確實貧富沒有了,貴賤沒有了,苦樂沒有了,所以他那個樂是稱性之樂。這個境界在佛教裡面,最低限度那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不是普通人的境界。孔老夫子學生那麼多,唯獨讚歎這一個人,其他的,孔老夫子沒有讚歎。這是真學,實學,他真正得到了。道就是清淨心,道就是覺心,道就是正確的思想見解,正知正見,《法華經》裡面講的,佛知佛見。我們可以說,這個理論上都很明白,方法也清楚,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自己要下定決心去做。而做的方法,我們是用第一方便法門,就是念佛這個方法。念佛方法是第一方便,因為它不拘形式、不拘場所,行住坐臥統統可以念,哪裡都可以念,所以它是第一方便。用這種方法,達到我們圓滿的目標,現前達到最幸福、最美滿的人生。這一生當中,快樂無比,至少不亞於顏回,至少不亞於他。那將來就超過顏回。顏回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一生圓成佛道,我們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這是顏回比不上的。

  我們講到這個地方,是把反顯,從反面顯示,正面說了反顯,下面是總結。總結只有一句話,這段的義趣我們明白了。我在出國之前,還講一次,星期四,星期四我們把「順結」這段就把它介紹完。教起因緣,雖然文很長,我們把它的總綱領說出來了。下面這是細說,這段是總綱,非常重要,一切諸佛說法利生都離不開這個綱領。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