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二十二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22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零四頁倒數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見佛境於塵毛者。處超也。】

  前面我們讀的這段經文,意思是「頓超」。頓超,前面講的是時超越,時間上超越。此地所說的是處所的超越,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我們真正體會到這個深義,才曉得時空是一,不是二。如果時間就是三世十方,要是真的,那你就沒有法子超了,它不是真實的。這個可以證明,唯識裡面所講的時分、方分,時分就是時間,方分就是空間,是不相應行法。所謂不相應行法,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事實上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你迷了,就處處有障礙;悟了,就法法圓融,所以它才超越。這個解釋是簡單明瞭,給我們說出『處超』。

  【準時中例。】

  『準』就是準與前面時超的例子,這是上一次所講的,特別是引用「梵行品」裡面的一段經文。

  【亦可云。】

  也可以這麼說法。

  【若與如是觀行相應。不待上尋彌勒。西訪彌陀。即一塵一毛便見佛境。】

  真能夠與前面所講的相應,這個相應就是前面的六句,真正是相應的話,那你就是已經圓成佛道,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也不必到兜率天去見彌勒菩薩,也不需要往生西方去見阿彌陀佛。為什麼?『彌勒、彌陀』無處不在,盡虛空遍法界沒離開。『塵』是微塵,『毛』是毛端。塵是依報裡面最小的,環境裡面最小的,物質上最小的;毛是我們身體正報裡面最小的,這就是《華嚴經》裡面所說的事事無礙。所謂是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這是《維摩經》上的話,所以叫小不思議,為什麼?芥菜子還很大,比起汗毛端那差遠了。所以《華嚴》裡面講是塵毛納太虛,叫大不思議經。這不可思議!盡虛空遍法界,在這一個毛端裡面,毛端沒有放大,虛空法界沒有縮小,確實在裡面。所以法界是重重無盡,不可思議。這要自己『觀行相應』,就是功夫到了家,才行;功夫不到家,沒有法子。這是諸法實相,這是真實的境界,換句話說,宇宙人生的問題徹底解決。佛門裡面所謂是,因圓果滿,修因圓了,證的果也滿了,這是我們非常羨慕、非常嚮往的,要怎樣才能做到?一定要觀行相應。我們再看底下這段文:

  【如斯文句。遍大部中。】

  像這樣一類的經文,那這是舉不勝舉,『大部』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裡面,佛是常常講這個境界,常常為我們宣說這個事實真相。

  【若要見者。即前融身剎六句中所引文是也。】

  如果你急著要想找這個經文來看看,前面我們讀過,所引用的經文都是《華嚴經》上的經文。那這個『身剎六句』,在九十三面的《疏》文裡頭,九十三面倒數第二行,就是這個《疏》,一行,兩行,翻過來又有兩行,一共四行文,你的觀行與這四行文所講的相應,那就時也超越了,空間也超越了。他這段序文,實在講是《華嚴經》的精華。我們繼續再看底下第二小段,就是因果超。這個不得了,超因超果,那一下就成佛了。因是因地修行,通常我們講,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慢慢往上漸進的,那要是超的話,豈不是就是前面所說的,初發心時,就成等正覺、就成佛了。這是超了,因超了,果也超了;果就成佛,成佛有藏教佛、通教佛、圓教佛,這一開始修行就成圓教佛,果也超了。所以這個修行,真的,看我們會不會修,會不會用功;會用功夫的人快得不得了,超越。不會用功的人,那慢慢走,像爬樓梯,一階一階往上爬。會走的人乘電梯,一下上去了,他不要爬樓梯,一下超越了。再告訴諸位,《華嚴》超越的方法很多,在許多超越方法裡頭,最殊勝、最巧妙的方法就是念佛。所以這個經文我們還沒有念到,這全念的序文。經文裡面給我們講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華嚴經》所有一切方法裡面最主要的一個方法,最巧妙的方法。

  彭際清居士,很了不起,通宗通教,真正是一代的大善知識。他把《華嚴經》裡面講念佛的法門,就是超時間、超空間、超因、超果這個方法,他把它節錄經文,給我們說出來,就是《華嚴念佛三昧論》。這個小冊子,我們最近印了很多,黃念祖老居士在北京講這個論,這個論你要是讀了、聽了之後,你對於念佛法門就會死心塌地。那是什麼?那是修華嚴的方法,《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提出來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此地所講的超時、超處、超因、超果,頓超的法門。我們看這段文:

  【二因果超者。疏。】

  下面這個《疏》,就是疏裡面所講的:

  【諸佛心內至證真者。】

  這段文在一百零三面倒數最後一行,最後一句看起,我們把這個全文念一念:「諸佛心內眾生,新新作佛,眾生心中諸佛,念念證真」。就是這一句,這兩句前面是超因,後面是超果。

  【然因果交徹義有四句。】

  為什麼?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所以總共要把這兩句話說清楚、說明白,它裡頭含的有四個意思,就這四句:

  【一眾生全在佛心中故。即果門攝法無遺。】

  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無量無邊剎土裡面所有的眾生。這個『眾生』,我們通常講九界眾生,從等覺菩薩以下到阿鼻地獄,統統算在裡面,沒有離開佛心。『全在佛心中』,佛是證了果,這就是果徹因源,全包在裡面,全在佛的心中。諸位想想,我們起心念佛,佛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念佛,佛知道。我們起心動念做一個惡事,佛也知道,瞞不過。不但我們一舉一動瞞不過諸佛如來,心裡微微起一個念頭,也許這個念頭自己還不知道,可是佛已經知道了,這是真的。諸位要念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他是講西方極樂世界那些大眾,就是下下品去往生的,他神通能力都跟阿彌陀佛一樣,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諸位曉得六根的作用就這些。心要不包括盡虛空遍法界,這十方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你怎麼會看到、你怎麼會聽到、你怎麼會知道?由此可知,確實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的心包我們,我們的心也包他,不要認為說佛心這麼大,我們的心這麼小,那錯了,我們的心跟佛心一樣大。好像那兩支燈一樣,這個燈的光照一個教室,那一支的光也照一個教室,那這個光包它那個光,那個光也包這個光,只是佛在悟,我們在迷。迷了就不知道,悟了,就知道了。所以關鍵就是在迷悟。

  迷是怎麼迷的?有情、有執就迷了。執是執著,情就是我們講感情,這個人一生情就壞了,為什麼?把智變成了情,情就是情識。我們現在通常講,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在佛法聽起來不好聽,為什麼?知變成識了,你本來是佛,佛變成凡夫了。所以你看佛法怎麼講?佛法講,轉識成智。轉識成智,那你就是諸佛菩薩。不但是菩薩,是大菩薩。你把智轉成識了,你就是凡夫,搞六道輪迴。就是覺與迷,覺心不動,大經像《起信論》裡頭,都是這樣告訴我們的。我們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就是不覺。所以無明是動的,妄動;覺心不動,覺心清淨,覺心無染。佛菩薩比我們高明的地方,就是他不動心,他不染,清淨無染;我們不行,接觸外面境界就起心動念。

  我們在美國遇到一個老同修,學佛很多年了,大概恐怕有三十多年了。他學佛比我的時間還長,年歲雖然比我小一點,學佛比我早,他五、六歲就跟他媽媽學佛,也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的學生,我們很熟。這兩年退轉了,退了不像樣子。過去修學的境界非常之好,沒有人不讚歎的。怎麼退轉的?情退轉,男女之情不得了。所以這結婚,你看看女字邊一個昏字,見到女人,頭就昏了,就迷惑顛倒了。他也是為了這個退轉,退了不像樣子;很可惜,非常可惜。

  這要很冷靜的去觀察,這個世間苦與樂、淨與染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事情,一般世間人看了是樂事,我看是苦事,苦不堪言。那個家是什麼?枷鎖。你沒有這個家,自在,海闊天空,逍遙自在。一有這個家,好像是枷鎖、鎖鏈、刑具一下加上,永遠不得自由。這個苦,非常之苦。所以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智慧不得了,你看我們中國的文字,造的那個家,你看那個家怎麼寫法?你寫成篆字一看,人心裡就有警覺。家是一個小房子,小房子裡面是個糊裡糊塗的小豬,那就是家了。小豬一關到那裡面去,不自由了,自由就失掉了。所以中國這個文字決定不能改,是充滿了智慧,叫你一看到這個字,他就生警覺心,就能夠提醒自己。這個地方也引用一段經文:

  【故出現品云。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般涅槃。】

  這都是《華嚴經》上的經文,你要想想你自己修行到什麼程度。你想想《華嚴經》上所說,準經文的義趣,如果你成了菩薩,你會看大地一切眾生統統成菩薩,都是菩薩。你要是阿羅漢,你看一切眾生也都是阿羅漢,一個道理,你是凡夫,看佛菩薩都是凡夫。今天有很多人批評佛經,為什麼?佛經上講的不合他的意思,他要把它改一改,這個講得不對;佛也是凡夫了。再把這標準放低一點,你要是善人,看這個世間一切人都善;你要不善,看這個世間沒有一個善人,沒有一個好人。為什麼沒有一個好人?我們這惡心看,惡心照外面統統是惡,善心照外面統統是善,從這個地方檢點自己的境界是最好不過的,不要去問別人。你問別人,別人欺騙你。實在講,別人也未必知道你的境界,他要不是真正證果的人,不曉得你的境界。所以這個事情,問自己最好,最靠得住。為什麼成佛,會見大地一切眾生統統成佛?佛在大經,在《圓覺》上告訴我們,這是講真話,「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他這話從哪裡說出來的?就這說出來的,他成佛了,看到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為什麼?一切眾生跟他無二無別,他是佛,大家都是佛,沒有一個不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見性不著相,就都成佛了。

  諸位這個意思一下體會不過來,華嚴宗祖師有比喻,金飾之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拿黃金做成佛像,做成菩薩像,做成阿羅漢像,諸天、人民、畜牲、餓鬼、地獄,做的這些像,這是十法界,你要看清楚了,十法界統統是黃金,重量相等,價值相等,原來是一樁事情,無二無別。像是假的,金是真的,我今天不要佛像,我把這個佛像熔化,我做一個小狗的像,還是那個金,所以像是假相。為什麼假相?它不是永遠不變的,它剎那剎那在變化,性不變。所以性是真的,都是佛性,成了佛,他的性是佛性,菩薩也是佛性,我們每一個人也是佛性,畜牲也是佛性,餓鬼也是佛性,阿鼻地獄還是佛性,一性無二性。所以一切眾生統統成佛,『成正覺』。

  『乃至普見一切眾生般涅槃』。這般涅槃翻成中國意思,是圓寂。圓是功德圓滿,寂是清淨寂滅。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眾生不是功德圓滿的,不是清淨寂滅的,跟如來果地沒有兩樣。佛眼睛裡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尊敬,尊敬到了極處。只有佛才會敬佛,只有佛才會拜佛,尊敬到了極處。因為禮敬是真如本性裡面的性德,他成佛了,他的性德流露,所以一切恭敬,這是性德,這不是修德,是性德的流露。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修持,統統是稱性起修,願願都是性德流露。我們今天學,實在講,學個皮毛。因為這個法門是誰修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的。我們沒有見性修什麼?人家都是明心見性的人,修十大願王,所以願願稱性。我們現在雖然是做不到,讀了之後,能夠有少許的相應,雖不真實,能夠做到相似,那也就很好,那個功德就很大了。下面又舉《佛性論》。《佛性論》上也有這一段話:

  【又佛性論第二如來藏品云。一切眾生悉在如來智內。故名為藏也。】

  這就是解釋『如來藏』。為什麼叫如來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原來十方三世『一切眾生』都在『如來』智海之裡面,這個智就是性,就是真性。所以在他『智內』,就是在如來心中,所以稱之為藏。《楞嚴經》裡面講如來藏也是這個意思,經、論都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所以大師說:

  【故云諸佛心內眾生作佛。】

  這是第一個意思,眾生全在佛心中。第二意思是:

  【佛全在眾生心中故。即因門攝法無遺。】

  實在講,因與果都是交徹的,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所以我們的心量本來就是這麼大,現在這個心量,實在講,太小了。為什麼把這個大的心量失掉了?這裡面就是你有妄想執著。這也是在「出現品」裡頭說的,佛講一切眾生,見不了性,成不了佛,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是因為妄想執著,妄想頭一個想我,念頭一起來就是我,這個範圍就太小了,我在哪裡?我是一個身,我這一個身的利益,你看這多小。再大一點,我一家的利益,我這一個團體的利益,太小了。做一個總統,做一個皇帝,我這一個國家的利益,這個國家在地球上佔得太小了,你想能佔幾分之幾。可見得這個心量之小,佛菩薩起心動念是一切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你看他心量多大,那是本心,那是真性,本來就是這麼大的。所以佛法可以說,自始至終修學的要領就是破執著而已。破了人我執,就證阿羅漢果,就是正覺了。破了法執,就是正等正覺。我法兩執真正斷盡,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無上菩提就是這麼來的。底下也引用「出現品」的一段經文來說:

  【故出現品云。菩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悉有如來成等正覺也。】

  我們迷得太深,執著太重,所以心量小,見識不廣,只見到眼前這麼個境界,遠一點的,我們見不到。現代借重於科學的昌明,對於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事情,其他國家地區發生的事情,馬上報紙、電視、廣播我們也能見到,增廣了一點見聞。可是這個地球以外的?不知道。這個星球以外,在太虛空的這個星球無量無邊,許多星球上有有情眾生,他們這些情形,我們都不知道。淨土經裡面告訴我們,這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人數就像我們這個下雨,雨點那麼多。凡是生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成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在我們自己心中。所以我們心中念念都有眾生成佛,我們不知道。我們心裡面念念有眾生成佛,你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念念,都有眾生成佛。為什麼?一心無二心。《楞嚴經》上把這個心比喻作大海,把十法界佛菩薩、九界眾生的心比作海裡頭的水泡,你在沒有迷的時候,你們認為那個水泡是自己,我的心量就這麼大;覺悟了,水泡破了,破了,原來大海才是自己。才曉得生佛不二,眾生與佛不二,眾生與眾生也不二,這個時候才體會到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萬物的關係,是多麼的密切。才真正體會到經上所講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個心、這個法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心中變現之物,沒有一樣離開了自性。

  所以《華嚴》的好處,《華嚴》讀了之後,的確能夠把自己的心量拓開,明白了,不會再那麼小心眼;心量大,修行很容易成就,不會斤斤計較。所以大乘修行跟小乘人修行不一樣,一乘法跟大乘又不一樣,這個法門是一乘法,一佛成,這是學作佛,不是作菩薩。菩薩還有執著,有的時候還要斤斤計較,佛沒有。所以本經跟《法華》,自古以來,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大家公認一乘圓教。所以它修行的方法非常之特殊。

  這句,菩薩是在因地,這不是果地,佛是果地,這是《華嚴經》。《華嚴經》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一開口是菩薩,沒有說善男子、善女人。一開口是菩薩,善男子、善女人他不知道,你跟他講,他不相信,他不承認。法身大士你跟他講,他能夠覺悟、能夠體會,他相信這是事實,所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常,不斷。念念是無間,念頭是很短暫的,念念當中都有佛成正覺,從來沒有間斷過。你就曉得十方修行的人,修行證果的人有多少!這些人都成就了,我們還在當凡夫,還在搞六道輪迴,這真是慚愧到了極處。想到這麼多人都成就,至少這麼多人都往生了。那往生的比成佛的當然就更多,不曉得要多多少,我們再搞六道輪迴,說實在的話,第一個對不起自己,辜負了自己,這是真的。其次,才對不起諸佛祖師,無量劫來,說老實話,我們沒有遇到這一乘法,沒有搞清楚,所以迷惑顛倒,淨幹錯事,搞生死輪迴。這一生當中因緣殊勝,也是無量劫來自己所種的善根成熟,我們才能夠遇到這個法門,才能夠聽到這個法門,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清楚了就要真幹。

  怎麼幹法?斷煩惱,要從這裡幹起。煩惱從哪裡斷起?每個人不一樣。找自己煩惱最重的那一條,從那裡下手。所以有人錢財看得很重,我就從斷貪財,從這裡下手。有的人好名,財物這名他執著,那你就從把名捨掉。看你那個病(病根)很多,哪一個病最重,從那個最重的先開始治療。然後再治療其次的,先從最重的下手。如果不這樣做,我們這一生要想超越很難,非常難。其他的法門可以說沒指望,因為其他的法門都得要斷見思煩惱,你們想想,你們有沒有能力在這一生當中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你的三界決定不能出去,不能出三界,決定又搞輪迴。既然搞輪迴,我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都搞三惡道,來生想得個人身不容易,難,太難了。人身得不到,三惡道去了,這個事情非常之可怕。

  所以唯有這個法門,帶業往生,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的,只要具備三個條件,相信,真正相信,決定不懷疑;願生,第二個條件是真正希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第三個條件,這一句阿彌陀佛不要間斷,不要夾雜。這一句佛號是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不猶豫,沒有一個不成功的。

  我回來才一個星期,每天都有不少的客人來找我,來問長問短,問東問西,這些人毛病很大。把它整個歸納起來,很簡單,對於這個法門還信不過,還懷疑、夾雜、間斷。在外面看了些書,聽了一些人家說什麼,說鬼說神的話,來告訴我,這些統統不相干,甚至於還有念經,他有念大悲咒,又念《藥師經》,又念《地藏經》,種種感應,都是夾雜,不專。《無量壽經》一再告訴我們,九品往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不專。所以真正專修的人,決定沒有一個問題,他決定不會來找我。實在講,我也應該學禪宗的祖師,準備一個棍子,來找我一開口,就打下去,打走為止。這不老實,不老實去念佛,起心動念。真的,禪宗所說的,起心動念是大錯特錯。你起心動念,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不想佛?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想其他的經典都是胡思亂想,不要說想別的,我們修淨土所想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除這個之外,不想。所以你經典看多了,就胡思亂想,經都不可以多看,何況其餘!我們才會有成就,這才是把修行真正的方針、路子找到了。現在這個世間染污太嚴重了,我們現在曉得台灣環境不好,空氣污染,大家都知道這個問題嚴重。可是最嚴重的問題,是思想、心理的染污。這就是什麼?知見太多了,你知道的太多了,你見解太多了,這都是病根。

  諸佛如來給諸位說,沒有知見。你看《般若經》裡面講的,「般若無知」。可見得,佛無知。《心經》上都說,「無智亦無得」。佛有沒有知?《心經》上說了,佛無知。佛有沒有得?得是執著。佛沒有執著,佛無知,佛也無得。我們拼命求知,拼命要得,這個事情麻煩大了。無知而無所不知,無得而無所不得,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的,全都得到了,無得才能得到,無知才能全知。

  所以我常常奉勸諸位同修,念經不要求解義,不要求這個經上這個怎麼講法,那個怎麼講法,不要求。為什麼?無知,無知為什麼讀這個經,讀經是免得自己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讀經就不胡思亂想了,讀經也不解經義,這是真是符合中道第一義,不落有想,也不落無想,有想無想兩邊都離了,讀經妙!如果讀經求解義,那你是有想,落在有想裡頭去了。你說我不讀經,我在那裡盤腿面壁打坐,什麼都不想,那落在無想定,無想。所以這讀經是有想無想兩邊都不著,你說我有想嗎?我確實沒有妄想。你說我無想嗎?我這個經念得清清楚楚,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顛倒,這是教給我們用功的妙法。你每天念一個小時就修一個小時,念兩個小時就修兩個小時。到你功夫成熟的時候,豁然貫通,大徹大悟,那就一切都通達了,這是要功夫。這都是我們淨土宗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修一心不亂的方法。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也是明心見性的方法。我們再看第三段,一百零六面第二行最後一句:

  【三由前生佛互相在時。各實非虛。則因果交徹。隨一成佛。全在二心。】

  這個『二心』,就是佛心、生心。前面所說的,眾生與佛『互相在時』,這是事實,確實有佛存在,確實有九界眾生的存在,不能說沒有,有。有這些事實存在,所以『因果交徹』,就像前面所說的『隨一成佛,全在二心』。成佛決定不離開佛心,也不離開眾生心。第四句的意思是:

  【由生全在佛。】

  『生』是眾生。所有一切眾生『全在佛』。

  【則同佛非生。】

  那就都是佛了,所以說一切眾生統統成佛,沒有眾生了。

  【佛全在生。則同生非佛。】

  所以眾生眼睛裡面看一切諸佛也是眾生,佛眼睛裡面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就是這麼個意思,因為它這因果交徹,這是必然的一個現象。

  【兩相形奪。二位齊融。則無成佛及不成佛。】

  這個意思我想諸位能夠體會,眾生全在佛心,那就統統都是佛,沒有眾生了。這眾生沒有了,只有佛了。佛全在眾生心中,那就同眾生,佛也沒有。生也沒了,佛也沒了,無佛無眾生。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就是這個道理。由此可知,佛與眾生是相對建立的假名,事實真相沒有。因為有眾生,才說個佛;因為有佛,才說個眾生,兩個相對建立的,一邊沒有了,那一邊就沒有了,那才是真實法。六祖對印宗講的話很有味道,佛法是不二法。說一個佛,說一個眾生,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這個不二法,諸位想想看,你怎麼能說得出來?所以是不可思議!能夠說得出來是二,有比較相對才能說得出來。二沒有了,怎麼說法?說不出來。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當年印宗是南方嶺南第一高僧,講經說法他所說的是二法。六祖到那邊出現,六祖說的是不二法。印宗問,五祖常常跟大家說法,有沒有講這些禪定、解脫?禪定、解脫,他老人家是怎麼開示的?六祖不理會他這個意思。實在講,禪定、解脫當然五祖是常講,可是惠能大師在黃梅,根本就沒有進過禪堂,沒有聽過說法,沒聽過。他那一招很高明,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這是說到那個根源。印宗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他要說禪定怎麼講法,解脫怎麼講法,印宗聽了未必佩服。『兩相形奪,二位齊融』,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是給你說真實法,無佛無成佛及不成佛,成佛就是佛,不成佛就是眾生。換句話說,無佛無眾生,這個時候你的心才真正平等,才真正清淨。你心裡有個佛,有個眾生,絕對不清淨,染污。你想想,生佛都染污,這《大藏經》怎麼不染污。所以那個開悟了的人,說《大藏經》是廢紙、垃圾,這個家裡頭乾乾淨淨的,擺一堆垃圾在這幹什麼,那真的,一點都不假。精神染污,連這個東西都精神染污,現在報紙雜誌這些書、書刊、廣播、電視、電影沒有一樣不染污的,嚴重的染污。所以我勸同修們,真正學佛,這個東西要遠離,不要接觸,不被它染污。我也不看報紙,我也不聽廣播,人家問我什麼,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乾乾淨淨的,這是淨土。你每天接觸,接觸這個世界是穢土,淨土跟穢土在一起,我住淨土,你們住穢土。這是我把住淨土的方法傳授給諸位了。你們如果能夠照這樣做,你們也住淨土,不住穢土。所以要曉得這個染污之害,超過了我們環境染污。環境頂多染污讓我們得病,讓我們這個身體死掉,斷身命。這個亂七八糟的染污是斷慧命,這不得了。身命無所謂,捨身受身這是無所謂的,法身慧命那個不得了,那個要染污,你再要把染污去掉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的確不容易。所以大家要曉得這個嚴重性,這就是覺悟。

  所以經典都不能多看,不能亂看,我過去曾經在講席上跟諸位報告過,我在年輕的時候,親近方東美先生,方老師要我到他家裡給我上課,他不讓我到學校裡去聽課。那個時候不曉得他的意思,不曉得他的用心。到以後明白了,到學校就會被染污,為什麼?到學校你就會認識很多同學,那同學之間見解就很多了,必定會受他們影響。好了,不要到學校去,到家裡來上課,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這乾淨。以後學了佛,我跟章嘉大師,每個星期跟他老人家見一次面,也是如此,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所以我的因緣很殊勝。到台中去拜李老師,就受了三條戒,這三條戒是什麼?就是隔絕染污。第一條戒就是只可以聽他講經,不能聽任何人講經,任何法師、居士講經,一律不准聽,避免染污。第二條戒,一切書籍,我們喜歡看書,不經過他同意,不准看,連佛經都是如此。我們想看佛經,先向他報告,他不同意,不准看,免得被佛經染污了。你想想看,第三條戒就是我從前所學的,他不承認,一律作廢。跟他學的時候,從頭學起,這免了抬槓、辯論。我從前怎麼看的,沒得說了,這他不承認。所以李老師很聰明,是不是?我沒有法子跟他抬槓,沒有法子提意見,老師,你這樣說,從前我聽的怎麼樣說的,沒法子提問題,那我不承認這個,這真是乾脆,這老師很高明。

  所以你想想看,真正的善知識,方先生是世間法的,李老師跟章嘉大師是出世間法,教學生從哪裡教起?隔離染污,恢復自性清淨心,從這裡下手。現在人是,他不甘心,唉呀,你看得那麼多了,你都不准我們看,你這個人心不好,怕我將來超過你。好心好意,沒得好報。這裡頭有真理,希望大家細心去體會。只要你能夠把一切染污隔離,不要多,你果然能隔離三個月,這個效果你自己就覺得了。為什麼?因為你一生當中,從來沒有三個月離開染污的。你三個月離開染污,你就會覺得你身心清淨自在,然後勸你看,你都不看了。你電視機決定不會打開的,為什麼?清淨之樂,這是說不出來的。你不入這個境界,你不曉得,心地清淨之樂,真樂!然後才曉得染污是苦,是迷惑,是苦;清淨是自在是樂,清淨心裡生智慧。雖然與這世間法一切都不接觸,給諸位說,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清楚。佛經雖然很多經不看,樣樣都通,這是我們從前人說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一經是心一了,沒有一法不是從清淨心裡頭流出來的。心清淨了,一切諸法都清淨、都明瞭了。這個修行法叫從根本修,禪宗從根本修,殊不知道淨宗也是從根本修。淨宗比禪宗還要殊勝,這是佛說的,佛說念佛法門是深妙禪,最深最妙的禪,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再看底下,它這裡也引了「出現品」的一段經文,這一段經文引得很長,很有味道。「故出現品云」,這個文在一百零六面,第六行:

  【故出現品云。譬如虛空。一切世界。若成若壞。常無增減。】

  這個話大家想一想,『虛空』,『世界』在虛空裡。世界的成壞,我們今天都明瞭了,因為在天文望遠鏡裡面會常常看到新的星,這新星就是世界成,也常常看到星球爆炸、消失、沒有了,那就是世界的壞。所以這世界有成住壞空。世界雖有成住壞空,這個虛空不增不減。正如同那個大海一樣,大海的水泡,水泡有成有滅,大海也不增不減。拿虛空比喻我們的真心,比喻我們的心;拿一切諸佛與眾生比喻成壞。我們這個心中不增不減。

  【何以故。以虛空無生滅故。】

  我們的心是不生不滅。《楞嚴經》裡面十番顯見,那說得是夠透徹了。

  【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若成正覺。不成正覺。亦無增減。】

  這是很多人起懷疑的,有很多人講,我們這些人統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不是沒有人了嗎?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人口爆炸了?他這個疑慮很多,問題很多。他不知道事實真相,沒有增減。你不要擔憂,常常操這些心,你想想看,那個佛怎麼會念得好?他的心怎麼會清淨?不曉得《金剛經》上說的一句話,《金剛經》大家都念過了,《金剛經》真懂得了,你這些妄念決定沒有。《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不就等於零嗎?就是此地這個意思,沒有增減,沒有生滅。底下說:

  【若成正覺。不成正覺。亦無增減。何以故。菩提無相無非相故。】

  正是《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些妄想統統都沒有了。下面說:

  【佛子。假使有人能化作恆河沙等心。】

  這是舉一個比喻來說,如果有一個人能夠變化,把這個心變化成『恆河沙』數那麼多的心。

  【一一心復化作恆河沙等佛。】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心怎麼會那麼多?你們念念《百法明門論》,這是一般學佛的同修都念過的,心只有一個,你看一變變成八個,八識就是八個心了。每個心的相應的心所,那也是心,還有不相應的心所,那也是心。你看看一個心就變成幾百個心,與阿賴耶識相應的心所最少,五個;第六意識的相應的心所五十一個,最多!這還是天親菩薩歸納,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裡講得更多。《瑜伽師地論》裡面講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把它歸納成百法。所以這是真的,一個心這變成妄心,那這妄可多了。所以貪心、痴心、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太多了,分別執著這是無量無邊的心,這是這些東西。每個心又化做『恆河沙等佛』,心心成佛。

  【皆無形無相。如是盡恆河沙等劫。】

  這個『劫』是講時間。

  【無有休息。】

  這是時間與空間都說到了。

  【佛子。於汝意云何。彼人化心。化作如來。凡有幾何。】

  佛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佛說了這麼一大堆的比喻,究竟有多少?究竟等於零。底下:

  【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言。如我解於仁所說義。】

  這個『仁』,就是對佛說的,就是我所理解的,你所說的這個意思。

  【化與不化等無有異。】

  這個變化與不變化平等,沒有兩樣。

  【云何問言凡有幾何。】

  你這個問話就不合邏輯,你怎麼可以問有多少?普賢菩薩出來作證。

  【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佛子。如汝所說。】

  就像你所講的一樣,『普賢菩薩』同意了。這是圓教,這是一乘。所以諸位不要怕業障深重,不要怕妄想很多。為什麼?統統等於零,你今天只要把一念歸於佛的時候,無量劫的業障一下就消掉了。這一章經義可以做證明。如果你繼續打妄想,繼續去生煩惱,那你這個業障是永遠斷不了的。所以一念回心,圓成佛道,的確超時間、超空間、超因、超果,它的確是圓滿超越。這個法,釋迦牟尼佛一生當中並不多說,多說不懂。唯有給這些上根利智的人,佛才說這個真實話,這叫圓修。你要悟圓理、修圓行,這才得大自在。底下,這還是普賢菩薩的話。

  【設一切眾生於一念中悉成正覺。與不成正覺等無有異。】

  所以你不要再去顧慮,眾生都學佛,統統成佛了,哪有眾生?或者像富樓那尊者所說的,那些眾生修行成了佛,將來什麼時候再起無明,又變成眾生?這都是《楞嚴經》上,釋迦牟尼佛跟富樓那尊者辯論。所以我們看了這一乘圓教,這些都是妄想,都是妄想分別執著,都不是實際上的境界,不是事實。這一段的確是說得好。

  【何以故。菩提無相故。】

  『菩提』就是覺心,覺悟的心,覺悟的心沒有相,迷了才有相,覺了,沒有相。為什麼?覺心不動,迷心是動的。這黃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末後,他有一篇文章,引用近代的科學來跟佛學做印證。他那個引用裡頭有幾句話很重要,近代科學家發明、發現這個世間沒有真正的物質存在。從前還講心物,現在曉得物質沒有,物質是我們的錯覺,沒有物質存在。那這些物相從哪裡來的?這些物相是震動來的,這與佛法說的很有道理。心動,心動就有相,就有色、就有相、就有身。這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是從心動來的,震動來的。換句話說,這個動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光波、光子。

  我們今天看電視,這個電視的畫面二度空間,如果將來科學再一進步,能把這個變成三度空間,那就跟真的一樣。我們已經在三度空間裡面了,那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不是真的。把這個電視畫面變成三度,我們曉得,雖然跟我們眼前這個實際上一樣,我們曉得那是假的。殊不知我們現在這個也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這一個發現,這馬克思的唯物論推翻了,沒有物質,沒有物質存在,只有震動。這是科學家們所承認的、所發現的,只有震動,並沒有真正的物質存在。所以「菩提無相」。這菩提無相就是覺心不動,不動,它就沒有相。

  【若無有相。則無增減。】

  真的有相才會有增減。它沒有相,它的相是幻相,哪有增減!就好像我們看電視,電視畫面上的相,那個相是幻相,所以它沒有增減。有相跟無相都是沒有增減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成等正覺。同於菩提。一相無相。】

  這上面舉的例子,菩薩,『菩薩摩訶薩』是大菩薩,菩薩通常我們稱三賢位的菩薩,摩訶薩通常稱地上菩薩,初地以上稱摩訶薩。初地以前都稱菩薩。菩薩摩訶薩,就是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包括了。應該要知道。『成等正覺,同於菩提,一相無相』。一相就是無相,所以說,一心就是無念。禪宗特別重視無念無生。我們淨土宗講一心,一心就是無生,就是無念;二心就動念了,就起念頭了。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所以這個念佛法門之妙,能念之心,這個能念之心是對於這個事實的真相理解,明白這個心是覺心,不是迷心,是覺心念佛。那能念的這個心就是始覺,就是覺心。所念的這個佛,所念的佛是本覺,能念的心是始覺。所以這個念佛是始覺合本覺,始本相合,就是究竟覺。因為始覺、本覺是一個覺,始本不二,這就是究竟覺,這是念佛理論的極致(就是最高峰)。你才曉得這些法身大士,他念佛是怎麼念的?我們是怎麼念的?我們用的是妄心念佛,人家用的是覺心念佛。妄心裡面就是有分別、有執著、有是非人我;人家覺心念佛,曉得萬法一如,生佛不二。這在淨宗經論裡頭,像蓮池、蕅益大師,《彌陀經》註解裡面,這叫理念。你對於理明白,所以覺心念佛就是理念,不覺念佛就是事念。事念也行,也能往生,這是其他法門裡頭沒有的,這是淨宗第一殊勝。所以它是「三根普被,利頓全收」。就是不覺也能成功,覺,當然更好。覺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成就快。不覺念佛也行,因為從不覺可以念到覺,念到心清淨,就覺了。所以這句佛號真正不可思議。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