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九十一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91

  請掀開經本二百三十八面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今約五教對顯。令辨此中宗途。】

  從這裡看起。這段給我們提示了佛法的總綱領,不但是說佛法的總綱領,也是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依正莊嚴,萬事萬法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疏》裡面所講的,「總該萬有,即是一心」。如果諸位能把這八個字記牢了,真實體會到了,所有一切佛法,無論是顯宗密宗、宗門教下,乃至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離不開這八個字。這也是大經上所講的,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跟這個意思講的完全相同。所以宗密大師在註解裡面明白給我們開示,此是一切經論所宗。

  知道這個事實,也就曉得我們修的是什麼,這大家總應該明白,不管你修哪個法門,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統統修的是一心,可以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目的完全相同。如果不是修一心,就不叫做佛法。佛法是什麼?佛法就是一心。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徹底明瞭,然後才知道一切諸佛為什麼讚歎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是直捷修一心不亂的。其餘的法門,的確是用許多的方法委曲婉轉,到最後還是到達一心,念佛是直捷修一心不亂的。這我們在《華嚴》上非常明顯的看出來。《華嚴經》上給我們講修行法門,在「離世間品」總共講了兩千多個法門,可是在「入法界品」,善財、文殊、普賢都是修的念佛法門。這就是在無量法門裡面,為什麼他們選擇念佛?無量法門統統修一心,這個法門是直捷修一心。讀《華嚴》,在這些地方真正能體會到,那就得受用了。底下宗密大師為我們解釋,就『五教』來觀察,五教是華嚴宗建立的,小、始、終、頓、圓,按照這個順序我們來觀察修一心,統統修的是一心。

  【第一愚法聲聞教。】

  這就是小教。小教,這是宗密大師很不客氣的加上個「愚法」,實在講,宗密跟玄奘大師是同時代,比玄奘大師稍微晚一點,玄奘大師跟清涼同時代的。玄奘大師對聲聞,他在《八識規矩頌》上也說,「愚者難分是愚根」,那個愚者就是指的小乘,指的小乘羅漢,跟宗密大師對小乘人的看法完全是一致的,愚!實在講這個愚,比我們世間人來講,那他聰明多了,比起大乘菩薩來說,他是愚。所以我們不能小看他,他比我們高得太多了,無論在解與行都不是凡夫能跟他相比的,這個地方要知道。不要看到『愚法聲聞教』,我們就小看了他,菩薩可以小看他,我們不可以小看他。小乘裡面是:

  【假說一心。】

  小乘人有沒有『一心』?沒有,確確實實沒有,跟小乘人講一心,都是名字一心,不是真正的一心。為什麼?他不能證到一心,他要證到一心,他就不是小乘。一心是見性,小乘人只有相當深的禪定,把見思煩惱伏住,不叫它起現行,所以他有定,他沒有慧,這叫愚。如果有智慧,就不能叫愚。愚是對智而說的,菩薩有智慧,所以一心是智。

  【二乘之人。實有外境。不了唯心。縱聞一心。但謂真諦之一心。縱云外法由心轉變。亦不得言境即是一心。】

  這是把小乘人的境界給我們敘述出來。為什麼小乘人不能證一心?這個關鍵就是在執著。小乘人我執雖然是破了,他不會執著這個身是自己,我執破了,法執猶存。他執著一切萬法是真的,我是假的,我是什麼?是一切法因緣和合而已,但是他不曉得一切法也是假的。像我們人身,這是四大五蘊和合而生的現象,他曉得這個身是假的。四大五蘊那是真的,他執著這是真的,他不曉得四大五蘊也是假,也是因緣生法,也不是個真的,所以他是我執雖破,法執猶存。

  由此可知,像這點我們很細心去領會,只要你有執著,你就不能見性。如果你有法執,那當然說,這是假如再有我執,你就決定不能出三界,你有法執,決定不能見性。佛法講什麼?自始至終破執著而已。執著破了之後,心就平等了,在萬法裡面看一切法都平等,這個時候你能夠看到一切眾生的遍計執,你自己沒有執著,你才能看得很清楚,才能夠幫助一切眾生。幫助眾生要隨緣,隨緣就是什麼?隨順他的執著,慢慢就讓他把這執著給它化開,給它化解,讓他真正覺悟。這個事情不能著急,而且這個事情說實在話,絕對不是一生一世能成就的,生生世世無量劫中,諸佛菩薩幫助這些眾生解開這個心結,這種慈悲,這種恩德,我們一般世間人永遠不知道。哪一天才曉得感恩?哪一天真正覺悟了,知道這個事實,才曉得佛菩薩生生世世對我們所付出那種苦心,才知道恩德之大!

  至於在今天我們所看見的,老實念佛的人那個不簡單,老實念佛的人只要做到老實,這兩種執著都輕了,他的善根福德現前了。為什麼他這一生能出三界,能證佛果?這樣的人,經上講得很清楚,他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樣不思議的善根福德現前,眼前又蒙十方諸佛冥冥當中加持,他才能相信,才能接受,才能一句佛號老實念下去。這是什麼樣的善根?你們看到經上講的,阿闍王子曾經供養四百億佛,善根沒有成熟;換句話說,一個老太太老實念佛,她過去世、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超過阿闍王子。換句話,絕對不止供養四百億諸佛,供養四百億諸佛,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心還發不出來。所以一個真正念佛人,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有道理,這太不簡單、太不平凡了。這個佛號功德實在不可思議,真正要能夠體會佛號功德,換句話說,你要不對《大方廣佛華嚴經》經通,這佛號功德你決定沒有辦法理解。那要說穿了,佛號功德就是這個地方的一句話,「總該萬有,即是一心」,這就是佛號功德,這是真實不可思議。

  所以小乘人就是有這個情執,執著很不容易打破,因此佛法裡面所講的一心,小乘人聽了不是真的一心,是假的一心。為什麼?他是『實有外境』。這外境就是諸法。實有我身這沒有了,他破掉了,他我執破掉了。實有外境就是實有諸法,他諸法,這個法執不破,他認為一切諸法是實在有的。『不了唯心』,他不明瞭一切萬法是唯心所變的,他不知道。『縱聞一心』,縱然他聽到佛講萬法唯心,一切萬法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他聽到這個,他把那個意思也解錯了,他沒有辦法得到正解。『但謂真諦之一心』,真諦、俗諦有能有所,他不能圓融,他有能所,這就是他不能夠圓融。『縱云外法由心轉變,亦不得言境即是一心』,這是他沒有辦法承認的,沒有辦法體會的,一切境界相就是一心,這個他永遠不能夠接受,他不能理解。所以小乘人一心的觀念是假的,不是真的。

  【故唯識破云。】

  唯識經論裡面對這小乘的批判。

  【復有迷謬唯識理者。】

  這就是他們對於唯識的真理迷惑,不能了解。

  【或執外境如識非無】

  唯識裡面講,只有識是真的、是有,除識之外,統統是假的,統統沒有。他把外面境界也看的識是真有,外頭境界跟識一樣也是真有,這就錯解了。

  【釋云。此即有宗。】

  在佛門裡面這種見解的人我們稱他為『有宗』,他執著有,稱他為有宗。

  【依十二處起執。】

  這『十二處』,我在此地不要講了,那一天演培法師在裡面講過了,給我們講六根、六塵、六識,他連十八界都講了。他說執著從哪裡來的?就是執著這個東西有。我沒有,十八界有的,他從這個地方起執,十八界就是一切萬法,法執。

  【心境俱有。故言假說一心。】

  所以小乘跟小乘人談一心,他能夠體會的、他能夠領略的,一心是假名而已,沒有一心之實,這是小乘人的境界。再看第二大乘權教,就是始教,大乘的開始,始教。

  【第二大乘權教。明異熟賴耶名為一心。簡無外境。故說一心。】

  『異熟』也就是阿賴耶識。小乘講唯識只講到第六識,縱然偶爾提一提末那跟阿賴耶,也不是他們所宗的,大乘的特色就是在末那跟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在《楞嚴經》裡面講如來藏,真妄和合即是『一心』,那就是一心。這個心迷了就叫阿賴耶,悟了就叫真如本性,《楞嚴》上講叫如來藏,悟了叫如來藏,迷了叫阿賴耶,阿賴耶跟如來藏是一樁事情,就是一心,一心迷悟說兩個名詞。這是真的,這是講到真性,跟二乘人境界不相同。

  『簡無外境』,沒有外境。外境從哪裡來的?是一心變現出來的,所謂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起了無明,就把自性變成阿賴耶,這就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它起作用,這先變出來三細相,無明不覺生三細,這三細相就是阿賴耶的見分、相分、自證分,三細相。見分就是宇宙之間我們今天所講的精神的現象,相分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現象,或者講心理、講物質,心物。起心動念,阿賴耶的見分,相從哪裡來的?相從見分變現出來,在阿賴耶識裡面確實沒有相分。因為你見分想見,這一想見,它就變成一個相來給你見了,所以那個相是從見變出來的,哪有真的相!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上說得很好,「覺得空空無大千」,相就沒有了,就消失了。由此可知,見、相是相對的,相對產生的,沒有見也就沒有相,沒有相也就沒有見。這就是我們今天講,心理跟物質是相對生出來的,變現出來的,都不是真的,相是虛妄的,見也是虛妄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自證分,自證分是本體,由此可知,見相兩分都是它的作用。

  唯識給我們詳細說明這個事實的真相,所以沒有外境,只有一心。十法界依正莊嚴相分,什麼相分?阿賴耶的相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森羅萬象是阿賴耶的相分,唯識裡面講親相分。這個相分我們能不能接觸得到?給諸位說,接觸不到。現在我們覺得好像是接觸到了,假的,不是真的,這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眼睛看,好像是見到了,其實不是的。眼睛的見就像那個攝影機一樣,照在外面是照了一個畫面,這個畫面在哪裡?在眼根,我們今天講眼球,眼球後面有一個小銀幕,這個外面境界相照在這個銀幕上。誰見了?第六意識分別,眼不分別。第六意識見是什麼?就是見眼根那個銀幕,由眼根這個銀幕傳送到第六意識,第六意識也有四分,也有自證分、見分、相分。

  所以說由這個銀幕傳送給第六意識的銀幕,第六意識的見分,見他自己銀幕裡面的相,有沒有見到外頭?沒有。就像什麼?那個電視現場,我們是坐在家裡看電視,看到那個境界相,有沒有看到現場?沒有。什麼時候你能看到現場?轉八識成四智,你就到現場了。我們沒有轉識成智,諸位想,你研究唯識非常非常微細,今天我們講的心理學,你要讀了唯識,現在所有世界上心理學你就不要看,為什麼?太粗淺了,沒有說到事實真相,唯識才是真正細微的心理學。所以說老實話,與外境不相干,你心理喜歡,或者心理煩惱生起,與外頭相干?完全不相干,就好像你在家裡看電視,看到那個人生氣,看到那些什麼?這個與外界統統不相干,外界距此遠之又遠,所以佛說可憐憫者,你真是糊塗到極處。

  你要是把這個東西搞清楚,那才是真正明瞭原來我們所搞的這些事,佛才給我們說清楚了,不是事實,不是真相,虛妄相。不但八識有四分,每個心所法也有四分,天親菩薩把一切法歸納成百法,這唯識入門,《百法明門論》,這唯識入門。五十一個心所法,每個心所法都有四分,各有各的相分,各有各的見分,見分緣它自己的相分。我們這個眼識,譬如講見,見外面境界相,這是第一個傳播的,以後每個傳播都是連播,播到裡面去,在裡面打架,外頭不相干,外頭它如如不動,裡面已經天下大亂了,與外境不相干,這是事實。這是佛清楚,我們凡夫要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怎麼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權教裡面:

  【於中。曲分有三。】

  這個曲是委曲婉轉,又分為三類。

  【一相見俱存。故說一心。此通八識。及諸心所。並所變相分。本影具足。】

  這是第一種。那這三種,一心有淺深差別不同,前面淺,後面的深。淺的,我們容易體會,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相是現象,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見是精神,我們講心理,心物『俱存』。這就是講兩分,見分與相分,自古以來,唯識家對於唯識的解釋也各個不相同,有講一分的,只講自證分,有主張兩分的,見相兩分,有主張三分的,也有主張四分的。當然這個四分的是比較講得圓滿一點。不管是講一、二、三、四,總而言之,它意思都通的,都說得對,都沒有說錯。一個說得籠統一點,一個是分得詳細一點,還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說都不錯。並不是說哪個說錯了,我們只能說是哪個說得比較容易理解。這個方便是有的,所說的正理並無二致。這是通於『八識』及五十一『心所』,因為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有見分、有相分。

  『本影具足』,我剛才比喻,譬如我們眼見,眼見外面這個境界相,這是本。本是什麼?是阿賴耶的見分與相分,這是本。末那以下,以及與識相應的心所都是影,都是影子,那不是根本。根本只有一個,見分的根本是阿賴耶的見分,相分的根本是阿賴耶相分。阿賴耶的見相兩分一定要轉識成智才真正見到,不能轉識成智確實見不到。所以我們見的相,虛妄相,實在講,相就在面前,為什麼我們是虛妄相?諸位能不能懂?這上去體會,從頭念下來很清楚。我們不是用一心,用一心,你在面前看的,那一心就轉識成智了,你就看到是真相了。我們今天用的是二心,所謂的三心二意。我講用二心,二心是什麼?分別、執著,這是二心。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識,所以二心就是末那識、第六意識,三心,再加個阿賴耶識,通常講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佛法講的。我們用三心二意,所以見不了真相;如果你不用三心二意,你用一心,你見的是真相,你跟諸佛如來所見沒有兩樣,那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捨識用根,你見是用見性見,不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見,就轉識成智。見性見,那個見性就是妙觀察智,那不相同。

  唯識是佛法的理論,通於一切法門。佛門裡頭有三樣東西是通的,通各宗,通各派,通無量無邊的法門。第一個是戒律,不管你學什麼,宗教顯密不能不持戒,這戒律是通的。第二唯識,唯識是理論,理論是通的。第三是淨土,淨土就是歸宿,歸宿是通的。你讀《華嚴》就曉得,不管你學什麼法門,顯宗密宗、宗門教下,到最後修到什麼地方?統統到華藏世界。到了華藏世界之後在那裡修學,修到地上菩薩,登地了,在華藏世界,圓教初住就到華藏世界,修到地上菩薩,《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菩薩,始是初地,終是等覺,這十一個位子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所以念佛人心要大,為什麼?知道沒有一個不是念佛人,只是念佛早晚而已。你現在不管怎麼反對,不管怎麼排斥,到你登地了,一定念佛。為什麼?你才知道念佛的好處。這種人也值得尊敬,他對這個法門沒有透徹理解,他不接受;他登地了,這個時候真正理解了。沒有登地以前,他有堅固的執著,他不接受這個法門;到登地,他知道了,智慧大開,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了解,所以選擇這個法門,成佛是最快,這三個法門是通於一切法的。這是本與影,我們要認識、要知道。再看第二段:

  【二攝相歸見。故說一心。亦通王所。】

  前面講八識及諸心所,此地這個『王』就是心王,『所』就是心所,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亦通』。這比前面確實要高一個境界,前面是「見相俱存」,這個地方『攝相歸見』。換句話說,見是真的,相是假的,為什麼?見是能變,相是所變。當然能變是真的,所變是假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所變相。無別種生。能見識生。】

  這是說明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現象不是從『別』的生,從識生的,從『能見識生』的。除能見識之外,沒有生相的東西,沒有,所以一切現象唯識所變。這個生就是變的意思,生起。

  【帶彼影起。】

  從本質上,帶著它的影像。

  【故魏譯唯識論云。唯識無境界。以無塵妄見。如人目有翳。見毛月等事。】

  這四句是《成唯識論》上的論文。唯識,唯是唯獨,他講宇宙之間一切法唯獨有識,他不承認有相。為什麼?識是能變,這是真的;相是所變,是假的。唯有這個能變是真的,這個識,所以它無境界,境界是它所變的,這不重要,重要是在能變。我們中國古老的傳說,呂洞賓在遇到仙人,是漢鍾離,遇到仙人的時候,仙人點鐵成金,把這個黃金送給他,他不要,他說我要你那個指,你那個會點的指,我要學這個。我學會這個,我到處我自己會點了,你送我這個金,我用完了就沒有了,我要那個能變的,我不要所變的。唯識學家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要的是要能變的,能變的,那一切境界我可以隨心所欲的變化,這才能得大自在,要求這個能變的。這個地方也就是這個意思,『唯識無境界,以無塵妄見』,這才真能變。沒有轉識成智以前的這些些菩薩,那菩薩以下的當然就不必說了。就比喻『人目有翳』,眼睛生病了,長了白翳,這個白翳,我們今天講白內障,看什麼東西都模模糊糊,『毛』就是模糊。『月』,就是我們今天講花眼,看月亮看成兩個,看人也看成兩個,這是眼花了,眼有病了。眼有病,這是比喻我們用八識五十一心所見一切萬法,得不到它的真相,取這個意思。真正得真相,攝相歸見,那你見到真相。

  這個小註諸位自己去看,這裡面的意思跟我們說明萬法皆空,所以《金剛經》上對這個也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有沒有?有,如夢幻泡影。相有體無,體是什麼?體是識,唯識學家講的是識,在一般大乘裡面講的是性,性跟識實在講是一個意思。講性,通常也講得很含糊,性跟識實在講,我們初學的人講,意思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嚴格的分,性是悟了之後的,識裡頭有迷、有悟,迷悟都可以講。所以唯識學家有講第九識,第九識是什麼?就是識覺悟了,第八識是迷,第九識是悟。玄奘大師不承認,玄奘大師講八識就可以了,為什麼?悟了以後,就叫佛性!就叫真如本性!不必再建立一個第九識了,這個說法說得很好。底下第三個意思:

  【三攝所歸王說一心。】

  『所』是心所法,比前面境界高。前面是講相,還帶著物質,現在物質擺脫掉了,完全講心。心有心王、心所,心王是真的,心所是妄的。心所是什麼?是心王的作用。心王是體,心所是用,攝用歸體,這愈來愈真實,這個『說一心』。

  【唯通八識。】

  不像前面,前面是通心心所,通一切見分與相分,為什麼?『八識』是心王,與八識相應的是心所。所以這個範圍愈來愈小,也愈來愈真實。

  【以彼心所依王無體。亦心變故。】

  為什麼攝所歸王?因為心所法是依心王而生的,離開心王它沒有自性,它沒有自體。它怎麼來的?它是心王變現出來的。因此你要是就其實相,了解它的真相,唯有心王,沒有心所。心所也是虛妄相,也是夢幻泡影,它沒有自性,它沒有自體,它不是真實的。我們想想《百法》裡面所講的,與八識相應的這些煩惱、貪瞋痴慢,這都是心所法,假的,不是真的,夢幻泡影,色法是假的,心法也是假的。如果再追究下去,八個識只有一個阿賴耶是真的,其他也不是真的。這才把一切萬法的生源,生一切萬法那個源頭才找到。這一切萬法從哪來的?不是上帝造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就跟你天天晚上作夢一樣,夢從哪裡來的?是你自性變現出來的,你不能說沒有,變現出來的。

  我們睡覺作夢的時間短,一下就醒過來了,我們現在作夢的時間比較長一點,其實時間有沒有長短?沒有長短。因此一剎那,在你迷的時候,在你執著的時候,可能那個感受就是無量劫,無量劫有的時候在你感受是一剎那。由此可知,這個時間長短是各人感受變現出來的,每個人感受不同,有的人嫌這個日子過得太快,有的人是這個日子好長,好難過,我們常常聽說。日子哪有長短?每個人感受不一樣。他在歡樂的時候,就覺得日子太短了;他在痛苦的時候,就感覺到日子太長了。所以我們說墮地獄,地獄是無量劫才能出來,那真的是無量劫?不是的,他感受是無量劫,那是一點不假。可能墮地獄也只有幾天、幾個月,但是他在那裡面感受是無量劫,那一點不假。所以我們的苦難日子,度日如年,就是這個現象。

  我們看看歷史上有很多惡人,筆記小說裡面都有記載的秦檜,這秦檜禍國殃民,這是死墮地獄。但是有人說他已經變畜牲道了,這是在筆記小說裡面記載的。有人殺豬,豬殺了之後,毛刮掉,這個皮上,秦檜七世身。真的有這個事實,換句話說,他已經從地獄出來了,已經到畜牲道來投胎了。那他在地獄裡面感受是無量劫,畜牲裡頭也是度日如年。秦檜現在到哪裡去了?在我想像當中,他又生天了。他怎麼會生天?因為他對於國家民族有很大的貢獻。貢獻在什麼地方?諸位要曉得,他的貢獻是反面的教育,教天下人不要做賣國,不要做貪贓枉法,你做奸臣就像他這樣的下場,警惕許多人不敢做壞事,這是他的功德。他惡報報盡了,他善報要來,所以他應當生天,這個功過要各論各的。

  你看西湖岳王墳前面,他夫妻兩個那個鐵相,跪在那個地方,每個人去都罵他一頓,這他的業就消掉了。每個人看到那個樣子,自己有警惕心,不能學他,不可以學他,這就是教育。他怎麼沒有功勞?當然有功勞,是不是?我們學佛,頭腦要很冷靜,面面觀察,你才曉得他有過,他也有功。岳飛是正面的,教我們要盡忠報國;那個秦檜是反面的,教我們決定不能夠貪贓枉法,決定不能夠謀害忠良,禍國殃民,兩個人都是教育、都是良師,這要知道。

  所以這個心法也是變現出來的,真的是一切有為法,《金剛經》上講得很有味道,有為法哪些?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有為法。你看《百法明門》,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只有後面六個是無為法,所以連阿賴耶識還是有為法。有為法裡面,阿賴耶識是根本,前面七個轉識是它變的,與識相應的心所當然也是它變的。所以它是能變的一個根本,所變的,第一個依靠的都是依它變現出來的。

  【大莊嚴論云。】

  這個《大莊嚴論》也是唯識六經十一論之一,唯識依靠的經論比較多。

  【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貪光與信光。二光無二法。長行釋云。】

  前面這是偈頌,四句偈。四句偈有解釋,本論裡面有解釋,我們看這個解釋:

  【求唯識人。應知能取所取唯是心光。釋上半也。】

  『光』是表作用,真正求唯識,真正修唯識,要知道能所是一不是二,全是自心在起用。這兩句是解釋上半,解釋前面兩句。

  【如是貪等煩惱光。及信等善法光。如是二光亦無染淨。是故二光亦無二相也。】

  這是解釋後兩句,『貪光與信光』都有心理作用,貪瞋痴慢,這是《百法》裡面講的煩惱,二十六個煩惱法,用這個字來做代表。信法是十一個善法,十一個善心所,二十一個煩惱心所,根本煩惱、隨煩惱,這就告訴我們,善心所與煩惱心所不二。怎麼不二?體是一個,體不二,是一個。相與用就不同了,相與用是什麼?一個是淨,一個是染。這是講它的現象、它的作用,如果從體上講是一樣的。這加上個光,光是從體上講的,都是心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迷悟不同。覺悟了就是善法,迷了就是煩惱,所以煩惱即菩提,菩提是覺。你明白這個道理,那個煩惱還要斷嗎?煩惱能斷得了?如果煩惱能斷得了,那煩惱真有其事,煩惱沒有。所以悟了就沒有了,迷了就有。譬如說我們那個影子,在燈底下一照,就有個影子;燈去掉,影子沒有了,那是影子,那不是真的。所以這煩惱雖多,你不要怕,不要害怕,假的,念頭一轉就沒有了。怎樣真的沒有了?一心就沒有了,亂心有,雜心有,一心就沒有了。

  所以慈雲灌頂法師,這是清朝乾隆時間的人,在我們中國佛教史裡面,這個老人家也很了不起,他的著作很多。他在《觀經直指》,《觀無量壽經》的註解他註的,裡面就講,所有一切的罪業,任何法門都消不了,這個經論法門都不能消的,念佛可以消。這是讚歎念佛,講消業障,消業滅罪力量是第一。我們讀到這個地方,你想想看是不是力量第一,一心就沒有了。你不管修什麼法門?你只要沒有離能所,你消得有限,不能消得很乾淨。為什麼?你心裡面還有夾雜,還有疑慮。唯獨念佛人他是一心,他心裡沒有懷疑,沒有夾雜,他心不亂,所有一切煩惱統統變成菩提,道理在此地。你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我消業障有方法,不怕罪業重。所以這個念佛法門,你想想看,經上講的,《觀經》上講的,跟《無量壽經》上講的,五逆十惡的罪業立刻就墮地獄,臨終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不退成佛。

  我們讀了這個經文,你要冷靜去想一想,你才曉得這一句佛號滅罪的功德不可思議。五逆十惡立刻就墮地獄,一念十念就能夠永脫輪迴,不退成佛,這還得了,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夏蓮居,你看在會集大經之後,他提了三首偈,末後一首講,「佛說難信真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那說的是真話,確實億萬人中一二知。哪有那麼簡單就能相信接受,那怎麼能叫難信之法?所以這個法門一般人不信、不能夠接受,是非常正常的,跟佛講的完全一樣。為什麼有些人接受了?那經上講的,你那個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這是少數人,這絕對不是多數人。如果我們遇到能夠盡信,自己要珍惜,這個因緣成熟不容易。那真是彭際清所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你今天碰到了。這不是假的,希有難逢要遇到了,只要把握,你這一生就成佛了。怎麼個修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你不念佛,不念佛就打妄想,打妄想就做六道輪迴的業,這很可怕。所以這一句佛號,你看祖師大德們勉勵我們,一定要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不要讓別的東西夾在裡頭,有一個妄念夾在裡頭,你的功夫就不純,那你往生就不見得有把握。

  你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的開示,念佛最忌諱的是夾雜,夾雜必然就有間斷,夾雜什麼?夾個妄念在裡頭,不但其他的妄念都不能有,連那個一心不亂都不能有。一心不亂是我們求,它自然就得到了,你又何心裡老掛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幾時得一心不亂?你看你夾雜一個一心不亂,你念佛功夫有斷,當中有夾雜這麼一句廢話在裡頭。這個廢話什麼?這個廢話是貪心,夾雜一個貪心,不老實。老實念下去,什麼都不想,什麼也不求,念到一心清淨,自然就得到了,水道渠成,你何必去想它。所以願有,可不能想,想是什麼?妄想。願是真實的,想都是妄想,我要想怎麼做法,都是妄想,不要去想。所以是真正修道人一切隨緣,不要攀緣,同參道友來一個好,去了也好,來去都不掛心,我心才清淨。來了我歡喜,去了我生煩惱,這個人道業不能成就。為什麼?他這個心會被境界所動搖,這個沒有用的。幾時我們在境界裡面做到了不動心,這個才叫老實。

  你看夏蓮居老居士,他有老實念三首,那很難得。這個老人家也不是一個普通人,他留的東西不多,但是你跟經論合起來看看,他相應,他不違背教理,這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所以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善惡不二,染淨一如,不必要存一個分別執著的念頭,要斷惡修善。那這樣說起來,我們是不是不必要斷惡修善?不是的,隨緣隨分斷惡修善,不要在這裡起執著。執著是病,執著就錯了,萬萬不能執著。譬如持戒,有人這個戒行很嚴,持得很好,他很執著。這樣執著的時候,他這個戒只是善法,有漏的善法,他將來果報是得有漏福報,他忘掉了,戒的目的是得定,他得不到定,為什麼得不到定?自己持戒很嚴,看到別人不持戒,他就生煩惱,他就定不下來。所以真正要能定得下來,那六祖講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這樣的持戒能得定,為什麼?見別人破戒,他不生煩惱,與自己不相干,他這個戒能得定,定能開慧,這個叫三無漏學。所以佛法之殊勝,我們要了解,佛法完全叫我們修自己,不是修別人的,戒律是戒自己,絕對不戒別人。你要想這個戒律拿去戒別人,你永遠得不到成就,念佛也不會得一心不亂,不但一心不亂得不到,功夫成片恐怕都得不到,這是真的。

  所以佛講的每句話,我們都要仔細去參究它,不能把它錯會意思。所以依教奉行也不是個簡單事情,必須把佛的教訓真正搞清楚,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不能把他的意思錯會了,錯會了意思,那不是如來的真實義。那麼錯會了,這個是有很大的過失,對自己修學造成重大的障礙。所以學佛,一切隨緣,決定不攀緣,隨緣隨分就好修行。心裡有願,不求,時節因緣成熟了,它自然成就。你求,實在講求,還得有這個福報,沒有福報,求也求不來。有這個福報,你求到的還是你命裡頭有的,你那個求,不就冤枉求了?你不求它也來!你這一求,正好它來了,不是你求來的,是你命中正好這個時候來的,哪裡是求來的?如果說是求能求得來,諸佛菩薩都求了,他要跟你學了。那我們不要跟他學了,他也求不來,所以一定要明理。

  佛法真正所學的就是學清淨心、平等心、覺心。《無量壽經》,這所求的就在這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是我們所學的,我們所要的。無論在生活裡面,處事待人接物修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諸位要曉得,清淨心是戒,平等心是定,覺是慧。在經題上明明給我們擺上三無漏學,你才曉得這個法門之殊勝,這個法門不要什麼一條一條戒去搞,那太麻煩了、太瑣碎了。古人講是尋枝摘葉,很麻煩,根本抓到不就好了,統統都拿到了!何必枝枝葉葉上去求?這就說其他法門都是枝枝葉葉,這個念佛是根本,這是根本之根本,一下就抓到了。心地清淨,所有一切戒律統統圓滿具足。真正得到平等,禪定清淨了。《壇經》講,「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所以心地清淨平等了,戒定就圓滿了。覺需要大智慧,這個層次也很清楚,第一要修清淨心,唯有清淨心才能得定,清淨心才真正平等,萬法一如,生佛不二,這個時候本性的光明才透露,那就是覺而不迷。所以我們讀到這些,這些都是大師引用唯識經論的句子,我們也要把它應用在生活上,這才能真正得利益。否則的話這一篇東西你看,佛學常識,佛學常識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我們可以知道,也可以不必知道,沒有深大的關係。有助於我們信心、願心,老實念佛,這個關係重大。實在說,我們雖然過去生中確實有善根福德因緣,這一生遇到第一法門,那個信心是不是真的堅固?還是不太可靠。所以現在天天講、天天薰習,這是什麼?這是過去的善根現在再加以培養,那真正堅固了,他就成就了。沒有這種薰習培養,不容易,這是很重要很重要。所以這個薰習,一天都不能間斷。

  那麼眼前事實我們不能不知道,有許多同修希望我不要出國,不斷的在這邊講經。我今年六十五歲,頂多再講二十年,也就完了了。二十年之後怎麼辦?這我們不能不多想想。黃念祖老居士的看法跟大家不一樣。他寫信給我,我們在北京見面,當面勸我,他勸我不要講經了。他說你已經講了三十多年了,不要再講了,不要到處跑了。他教我兩樁事情,第一個,你要培養底下的學生,後來弘法有人。第二個,你要多寫一點東西,留給後世。他教我這兩樁事情,叫我寫書,叫我教學。這兩樁事情,說老實話,我不是沒有想到,我早就想到了,機緣沒有成熟。

  我縱然肯發心教,誰跟我學?沒人跟我學,我教什麼!沒有人跟我學,也沒有一個適當場所來教。所以全世界到處跑,跟人家結結法緣,宣傳宣傳淨土,就做這個工作。所以這個緣也不是我求的,實在沒有求。為什麼?美國達拉斯那個地方我並不喜歡,我到那裡去是被人拉去,很不得已的。你看悟本去了之後,我在那邊,我自己所看那些書統統都寄回來,我不想在那裡去長住。哪裡曉得現在這個緣成熟,居然在那裡建了佛堂,買了好多房子。這我沒有求,也沒有化緣,也沒有問人要錢,自然成就的,那這有什麼法子?這是佛的意思在那裡建的,那只好到那裡去了。現在也有幾個人想跟我學,我就可以滿黃念祖老居士的願望,我可以坐在那邊安下心來教學,確實有必要。我喜歡《華嚴》,我對於《華嚴》確實有很深厚的根基,我這淨土宗的信仰是從《華嚴經》得來的。《華嚴》講一遍不容易,如果有一個安定的環境,有幾個人真的跟我學,兩個、三個都不少,我就講二、三個同學聽,一天講四個小時,兩年就圓滿了。

  所以實在講,不要很長的時間,能夠給我五年安定的時間,我教幾個學生,《華嚴經》講一遍,《法華經》講一遍,《楞嚴經》講一遍,《般若經》選一、二種,淨土五經五年可以完成。人少好,講解之後,研究討論。這五年著重在教學,實在講,隨文入觀,依照這個經義來反省,這是修行。展開經文,研究討論,提起自己觀照功夫,這是修行。但是這五年偏重在教,偏重在解上;五年之後不講經了,偏重在行上。解行相應,現在看看這個機緣成熟了,成熟,當然我們一定要做,要認真的去做。

  我們美國這個佛堂現在正在蓋,預訂七月可以完工。所以我這次到美國去,距離七月還有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我還可以到處去跑一跑,在各州去轉一圈,轉回來,大概佛堂就蓋好了。蓋好之後,我就再不到各州去了,我希望他們那邊同修都到達拉斯來學,我就不去了。因為我有地方可以接待他們,我們道場很小,但是希望能夠接待三十個人,就是同時可以招待三十個人吃住不成問題。希望他們到達拉斯我們一塊來共修,看看我這個教學的方法,我這種修行的方式,我就不再到處亂跑了。這相當重要,這佛門後繼無人不得了,我們這個棒子從上一代接過來,要交給底下一代。我這個承傳,李老師是接印光法師,我是接李老師的,底下有幾個同修來接我的,這個緣非常殊勝,很難得。所以我在此地順便跟同修們說明,我們要往遠大處著想,五年之後,這些同修們都成就了,那這個講經說法的人,我一個就變成好幾個了。大家能夠耐心等個幾年,就有好多個淨空法師出來,這是好事情,這不是壞事情,所以要往遠處去想。

  那我不在國內這一段期間當中,一樣,諸位如果聽經、念佛不間斷,這有錄音帶,同樣一部經你遍數聽多了,感受就不一樣。你每天聽,不要中斷,一天至少聽一個帶子,就等於每天聽經一樣,其實聽一個半小時不夠,至少要聽兩個、聽三小時。你要是每天不間斷,不會退心,這能夠把功夫定力維持住,這是個好方法。現在錄音帶非常普遍,所以希望同修珍惜這個因緣。

  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