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一五0集)  1992/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150

  四百0七面,倒數第四行看經文: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

  這一節經文是為我們敘說能禮的相狀,這就是禮敬應該如何表現在外面,我們看註解:

  【謂三業皆遍。常無間故。】

  這個註解文字很少,可是意思是非常圓滿,大師唯恐我們初學不能夠看出它的圓義,圓滿的意思,下面再為我們做詳細的說明。這個鈔就是註,就是疏的註解。

  【能禮相中。經言悉以清淨等者。悉者。皆也。咸也。盡也。以者。用也。】

  這是解釋字,字的含義。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清淨這兩個字,普賢菩薩所修的跟我們一般人所修的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的標準是要建立在真實清淨的三業上。禮佛前面講過十種禮,除了前面兩種之外,後面八種都是正確、都是如法的,前面兩種一個是我慢心,這是貢高我慢的態度,這個雖然禮敬,不如法。第二種唱和,雖然也跟著大眾禮敬,但是沒有恭敬心,很放逸、很隨便,沒有恭敬心,這兩種不如法,其餘八種都是如法的。但是普賢菩薩這裡要求是三業清淨,清淨的標準是什麼?我們看這個註解裡面:

  【清淨三業者。簡異染業也。謂身無三惡。口離四過。意三業淨。故云清淨等也。】

  這是把三業標準非常具體的告訴我們,這是我們應當牢牢的記住,應當依教修學,它的利益不僅是西方世界上上品往生,那是將來的利益;現在的利益,身心清淨、健康長壽、快樂無比,你們要不要?如果要享這樣殊勝的果報,你就修這個就準能夠得到,這決定不是騙人的。為什麼原因?世出世間法都講自然,自然才是真善美,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人意識裡頭都知道,地球的自然環境被破壞了,這自然環境被破壞了,這地球就生病了。現在這個話很時髦,常常在電視報紙就可以看到地球生病了。同樣一個道理,我們的身心要自然,那就是最健康的、最豐滿的,如果我們的身心這個自然形態被破壞,我們心就生病了,身也生病了,就不健康,就這麼一個道理。地球生態環境被破壞了,我們曉得污染;我們自己身心自然生態被破壞了,也是污染,所以清淨心就能夠把這個污染化除。普賢菩薩在此地這段開示就非常非常的重要,實在講對內是我們身心環保,對外也是大自然的環保,要從清淨三業做起。

  第一個身清淨,清淨的標準這裡說得很清楚,但是標準說出來了,這個標準裡面淺深程度差別依舊很大,要達到絕對的圓滿,成佛才是絕對圓滿,沒有到成佛,都不能說絕對的圓滿,我們這個是比較的。菩薩比阿羅漢清淨,阿羅漢比天人清淨,天人比我們清淨,我們比三惡道清淨,這是比較的說法。所以真正達到絕對清淨是成佛。我們往往看到佛像,畫的佛像,塑的佛像沒有,畫的佛像圓光頂上有三個字,有些是用梵文寫的,有些是用中文寫的,這三個字叫「唵、阿、吽」,這三個字什麼意思?三業清淨,唵阿吽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佛的三業是圓滿的清淨。我們只要認真去修學三業清淨,這就叫真學佛。為什麼不清淨?內有煩惱,外面有誘惑,煩惱是因,誘惑是緣,這因加上緣,後面就造業了,這個業就是污染,身心環境的污染,污染就現出來惡業的果報,所以叫惑業苦。

  身離三惡,這個三惡第一個是不殺生,第二個是不偷盜,第三個是不淫欲,在家的佛弟子,佛這一條戒叫不邪淫。這都是我們一定要了解,要透徹的了解,我們才能夠克服煩惱。如果了解的不夠透徹,換句話說,煩惱跟外面誘惑的力量你敵不過,能夠抵抗內煩惱、外誘惑是兩種功夫,一種是定力、一種是慧力,要有定慧;有定功的人可以不受干擾,能夠自力,有慧的人,那就更高明。慧什麼?慧能夠照破,定只能夠防守,只有防不能攻。慧能夠把內外的煩惱把它化解,轉煩惱成菩提,那是要高度的智慧。慧一定從定中生的,不可能說沒定有慧,那個慧是假的,那個慧就是佛法裡面講狂慧、邪慧,不是真正的慧,真正的慧一定有定。所以有慧一定比定還要高,有定不見得有慧,有慧一定有定。這些都是普通常識,我們如果明白了,就不會被人欺騙,有智慧,但是看不出他的定,那你曉得這個慧靠不住。這是徹底了解這個三惡,這三種惡就是殺、盜、淫,污染了真心、污染了本性,心性被污染了,我們套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心性的自然生態被破壞了,這大家曉得這個東西破壞了有它嚴重性,毛病就生。那個人心壞了,身當然就有問題,我們這個身體才會長奇奇怪怪的病。

  所以諸位要曉得學佛那個功夫得力不得力,一眼就看出來了,從哪裡看?從你身體相貌上就看出來,真正功夫得力,內心清淨、身心健康、相貌豐滿,你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相好是本來具足的。我們今天相好沒有了,變得這麼醜陋,是什麼?是我們的心行壞了才變出來的,看相的人會說「相隨心轉」,佛菩薩的相貌為什麼那麼圓滿?他的身心清淨沒有污染,沒有被破壞。誰污染你?誰破壞你?你要明白、要知道,沒有外人,自己破壞自己,外面任何人沒有這個力量,是你自己破壞自己。所以真正知道事實真相,他就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因為外面環境確確實實跟自己沒有關係,扯不上關係的。扯不上關係硬是要扯上關係,那就愈破壞愈嚴重,破壞到最後不堪收拾,那就是我們常講的病入膏肓,沒救了,徹底的破壞。所以這身三惡,身斷這個三惡,身業清淨。

  在這個地方諸位有沒有看到這裡頭深一層的味道?並不是叫你把身體每天洗刷的乾乾淨淨,沒有,沒有說叫你洗。我們沒有親近過虛雲老和尚,我在香港聽人家說,虛雲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洗一次澡,身上髒不髒?我們不知道,但是有人說親近過他,虛老和尚身上有一股清香。一年洗一次澡,身上放香沒臭味,你要問為什麼?三業清淨。所以這個清淨著重在這上面,不是著重天天去洗澡、天天去打扮、天天去化妝,不是搞這個,天天還搞吃什麼營養養顏,都被人騙了!都是假的,沒這個道理的。這些東西真能夠養生的話,咱們中國古代古聖先賢聰明人多得很,還等到你現在發現?太遲了。所以諸位要曉得真正的營養就是清淨心,三業清淨,這世間什麼東西都比不上。果然三業清淨,什麼都不要了,身體自然健康、自然豐滿、自然有光采,這個要曉得。

  『口離四過』,口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人,談話他喜歡靠的很近很近,那個嘴裡頭氣味好臭、好難聞,這也是內部組織被破壞、被污染了,口業污染了他。「口離四過」,第一個不妄語,決定不欺騙人,這個妄語是存心騙人,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惡口,惡口說話粗魯,說的話非常難聽,說粗話;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說得很甜,甜蜜蜜的,裡面都是叫人上當,都是誘惑人做壞事。這是口的四種過失,決定不能有,有這個,口臭。所以佛法諸位要知道稍稍涉獵有一點修養,真的宇宙人生你會看得很清楚、會看得很明白。

  『意三業淨』,意是念頭、心意。意三惡是貪瞋痴,這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我們心裡面有貪瞋痴,這心就有毒了,這還能好得了嗎?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就是三毒煩惱變現出來的,三毒是煩惱的根,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這個地方生的,我們學佛要了生死、要出三界,希望生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的人都沒有三毒,我們有三毒能不能往生?跟諸位說不能往生。西方世界人身心都清淨,我們這樣污染,怎麼能跟人家在一起?一個身上不乾淨、口臭的人接近我,我們就討厭離開,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人看到我們討厭死了,不願意跟我們在一起,那個還能住嗎?淨宗講的「帶業往生」怎麼回事?帶業只帶舊業不帶新業,以前不知道這種種污染,今天曉得了就要加以去防範,一定要把這個污染逐漸逐漸遠離,當然這裡面貪瞋痴是根本,如何真的能把貪瞋痴減少幾分,斷當然不容易,我們希望一年比一年輕,那就很有進步了,這往生才有指望。要真正能做到煩惱輕,智慧就增長了。必須把眼前我們的生活環境要看清楚,人生宇宙看清楚,這是假的,一場夢,空的。

  昨天上午,我過去在大陸上有些老同學們,有三個人來看我,我們也很難得見一次面,我同班同學,在大陸上念書同班同學,到台灣那個時候大概有十五、六個人,現在恐怕只剩六、七個了,都走了。過去同事的朋友,三分之二都不在了。對於佛法裡面所說的:「人命無常,國土微脆」,我們感觸很深,知道佛所講的句句是事實。你真的看破了,你就不會再有貪心,為什麼?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得到絕對沒有歡喜,為什麼?知道決定得不到。過幾天身體都沒有了,你還哪一樣東西是你的?這叫看破,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包括這個身體,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你貪欲的念頭自然就降溫了、自然就冷淡了,貪心淡了,瞋恚心自然也淡了,人生這麼短暫,何必跟人過不去?何必跟人結冤仇?吃虧上當也甘心、也情願、也歡喜,為什麼?佛告訴我們「果必有因,因必有果」,因此決定沒有吃虧上當的。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我被人騙了,大概過去我騙他的,現在被他又騙去了,還掉了,歡歡喜喜。甚至於被偷、被搶了,沒有一樣不歡喜,一笑了之,帳結了,這多舒服、多自在,一點苦惱都沒有。這樣的人你想想看他身體能不健康嗎?他能不長的白白胖胖的?這當然!心廣體胖。這一定的道理。所以要看破、要放下,對於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從早到晚,從年一到三十心清淨,不被外面環境誘惑,這就是有定有慧,除了自己老實念佛求生西方之外,隨緣隨分幫助別人,別人有困難的,只要我們見到、只要我們聽到,我們還有能力就盡心盡力去幫助他,最重要的是幫助他覺悟,這一點最重要。因為覺悟了,他才真正解決問題,不覺悟,問題就非常嚴重不能解決。

  所以三毒煩惱是我們生死輪迴、這一生身體疾病苦難的根本原因,這個根本原因不在外面,在裡面,認清楚,用念佛這個方法消除煩惱、污染,恢復清淨的三業,念佛,同時也能得到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我們。我們有心改過自新,他的力量就加的上,假如我們沒有這個念頭,沒有心改過自新,貪瞋痴還繼續增長,求佛菩薩保佑升官發財,保佑你那個貪瞋痴更擴大,這是迷信,沒有這個道理的,這個做法實在講自欺欺人,哪有這種事情!但是今天學佛了,迷信的人的確不少,時時處處我們都會遇到、都會看見,這真是叫「不解如來真實義」,把佛的意思錯解了、誤會了,以為佛菩薩都不是正經人,可以賄賂的,送一點禮給他巴結巴結,我們做什麼壞事,他可以原諒我們、可以保佑我們,這個罪就很重,不但不把菩薩看作正經人,把菩薩看作壞人,接受賄賂的,這怎麼得了!所以我們能夠離這十種惡業,這叫清淨。

  【由染業故。惡道輪回。】

  這個地方特別說的是『染業』,染業就是身作殺盜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貪、瞋、痴。這個人將來是墮三惡道的。無論他現在或者他有財富、或者他有地位、或者他有權勢,這些都是短暫的,過幾年之後他就到惡道裡面掛號去了。如果修十善業的,縱然修的程度不夠、成分不夠,但是他在真修,他的果報在三善道,人、天、阿修羅道,在三善道,這些都沒有辦法出離輪迴。這底下這一句很重要:

  【今成佛因。須憑淨業也。】

  『成佛』,成佛的真因是什麼?是『淨業』,你要想真正成佛,你要修因,真因是基礎,成佛的基礎,基礎要不打好,那不能成就的。這個成佛的真因,世尊在《觀無量壽經》給我們講的「淨業三福」,我們在這《疏鈔》本子前面講過,應該要記住。這《疏鈔》講一遍實在是不容易,太長了,細講機會很少,所以機緣一定要知道珍惜。淨業三福裡面那就說得更詳細、更清楚,比此地還要清楚,清涼大師在《疏》裡頭都引用過,前面曾經說過,我在此地把這個經文念一念,不講了。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今天這個地方講的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總共十一句,三條十一句,佛說了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成佛因,須憑淨業也』,這一句話說的非常重。成佛不一定是修淨土法門,修禪也能成佛,修教也能成佛,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成佛,但是一切諸佛都必須要從三種淨業的基礎上修學才能成佛,離開這三種淨業基礎,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佛。像我們蓋房子一樣,這三種淨業是地基,地基沒有做,蓋房子,蓋了就倒掉,蓋了就倒掉,蓋不成功的。所以先要奠定基礎,淨業三福是成佛的基礎,須憑淨業。

  【三業淨者有其所表。大小乘各別。】

  這是三業說出來了,我先前跟大家報告的,修學有程度淺深不一樣,淺的是三善道的果報,再深一層的那就是聲聞、緣覺,再深的就是菩薩,圓滿就成佛了,所以它有淺深程度上的不同。這個地方也是從大的階段來說,這三業禮敬,這禮敬諸佛,三業清淨就是真正的敬,這一點諸位也要曉得。有人天天拜佛,一天拜三千拜,要拿普賢菩薩這一個尺度去量一量,他不及格,為什麼?沒有恭敬心,有人一天到晚見到佛,頭也不點一個,普賢菩薩這尺碼子一量他及格,心清淨,清淨就是恭敬,佛教給我們怎麼做,我們在生活上都做到了。在佛法裡面小乘法著重儀式、著重形式;大乘法不重儀式,著重在心行,所以大乘是開放的,小乘是保守的,大乘人著重在心地。所以我們看:

  【大乘三業淨者表佛有三種通故。一為顯大師有天眼通。以身業敬可見故。】

  『大師』就是佛,佛五眼圓明,我們對佛之敬,佛看見了,我們縱然這個身對佛沒有這種形式,我們心裡很聽話,對於佛的教訓我們統統都做到了,佛有他心通,佛就知道,我們起心動念佛統統知道。但是這個拜佛在我們這個階段是一個很好的修學方法。我前年在達拉斯,有一位同修也是台灣去的,她六十一歲,跟她女兒住在一起,她覺得她身體不好,這個骨頭都僵硬了,她來問我,我勸她拜佛,她拜的很勉強。我說勉強也要拜,一天至少拜一百拜,早晨拜五十拜,晚上拜五十拜。她很聽話。以後沒多久搬家搬到洛杉磯去了,她拜了一年,她腿骨頭軟了,她可以雙盤,從前單盤都盤不上,你想想看拜佛是很好的運動。心恭敬,這是對於我們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一定要好好的修學。這個拜佛最好不要用拜墊,平拜,平拜收的效果最好,有一個拜墊收的效果就差很遠,真正要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平拜。一百拜是最少的,不能少過這個數字,一天都不能缺,你一年決定有好處,能夠拜得多那就更好。

  從前我跟懺雲法師住茅蓬的時候,大概三十多年前了,我那個時候剛剛學佛才二十幾歲,跟他老人家住茅蓬。那個時候我們在茅蓬裡面,懺雲法師一天拜三百拜,他早晨拜一百拜,中午吃了飯之後經行,就是散步,散完步之後拜一百拜再休息,晚上拜一百拜。我那個時候跟他在一起,我一天拜八百拜。還有一個達宗法師他更厲害,他一天拜一千二百拜,所以古人有專門用這個方法修行的。

  我們在《影塵回憶錄》裡面看到那個晒蠟燭的,晒蠟燭那個法師以後老和尚叫他去拜阿育王的舍利,他一天拜三千拜,他拜了三年開悟了,原來不認識字,到後來他能做詩、能做偈子、會講經,他拜三年開悟了。所以拜佛也是修行裡面的一種好方法,可以採取的,我們是以念佛為主,用拜佛的方法來輔助,有很好的利益,對於身心健康都有幫助。現在有很多學佛的同修去學瑜伽,還有學打拳的,亂七八糟的我都不知道,不如拜佛好,拜佛心清淨,跟佛菩薩直接感應道交,絕對不是世間那些運動能夠相比的。

  【二為顯大師有天耳通。以語業敬可聞故。】

  我們憶佛念佛口裡面讚佛,佛菩薩都聽見了。

  【三為顯大師有他心通。以意業敬可知故。】

  我們心裡面起心動念,佛菩薩統統都知道,其實這些事《無量壽經》裡面講得很透徹、很明白,比這個地方講的多。

  【二小乘瞿波論說師三業敬。一在明而遠。須身業敬。以可見故。二在暗而近。須語業敬。以可聞故。三在暗復遠。須意業敬。不見不聞故。】

  大小乘一看就知道這大小乘的境界不一樣,小乘完全就我們常識這一方面來說。如果老師在明處,就是我們看得見,很遠,距離遠,我們說話他聽不清楚,我們在這裡致敬禮拜他看見了。如果老師在暗處,在晚上沒有點燈,距離很近,你拜他看不見,我稱讚他聽得見,暗近他聽得見;如果又暗又遠,那是不見也不會聽到,這就是小乘跟大乘境界不相同,此地說都說得很淺顯。

  【故三業敬。為因果中感得三輪。】

  『三輪』,是修行人的所得的殊勝果報,就是底下講:

  【身感神通輪。語感教誡輪。意感記心輪。】

  就是我們能常常修三業清淨得這三種殊勝的果報,『神通』就是自在,諸位想想身體健康才自在,身體不健康就不自在。通就是通達無礙,是這個意思;神就是不可思議。我們一般人想像不到這真正修行人他身體健康、自在、身心快樂。語業『感教誡輪』,就是他教化眾生,眾生對他尊敬,他所說的大家都相信、都不懷疑,真正能得教化的利益。意離貪瞋痴,能夠與佛菩薩、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我們這個世間人常講心心相印,他確確實實能感應,清淨心才能感應,心地不清淨這個能力就失掉了,心地清淨確實與虛空法界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是把禮敬的相狀都說出來。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

  清涼大師在這裡告訴我們,這個意思是:

  【一佛之前。頓現多身。】

  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是不是真有這個事情?真有。我們現在是心、身都不清淨,我們的能力發揮不出來,德能都被障礙了,每個眾生在心地清淨的狀態之下,他的德能實實在在不可思議,這就是講的分身、化身,這一個身能夠變無量無邊身,那是我們的本能,本來應該有的,現在沒有了,這個要覺悟。我們今天沒有能力分身、沒有能力化身,星期天我到美國去了,這裡就不能講經了,如果要能分身那多自在,哪個地方請我講經,分一個身去講就好了,同一個時間處處都講經。但是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了這個能力。

  你看《無量壽經》上講的那一點都不假,四十八願裡面所說的,到那個地方我們是不是本能就恢復了?沒有,決定沒有。沒有為什麼有這個能力?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是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地方。如果我們自己到有能力分身的時候,在小乘至少要證三果才能分身,四果羅漢大概分身五百到一千不成問題,可以同時變化這麼多身相。大乘,法身大士他的分身那就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像《梵網經》上所說的,他能夠有千百億化身,這是在果地上說的,我們在讚佛偈裡面看到阿彌陀佛,「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下下品往生,我們分身的力量跟阿彌陀一樣,這分身現什麼身?什麼樣的身都能現,所以這個身的相不是一定的,不要執著這個相就是我,那你錯了,相可以隨時變的,喜歡變什麼相就變什麼相,沒有一定的,男女老少隨心所欲。

  你們看「觀世音菩薩變相圖」,我們這個地方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本子,那裡面畫的是五百尊觀世音菩薩,所現的相完全不相同,五百種不同的相。就是《普門品》裡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相,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相,《楞嚴經》講的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裡面喜歡哪個相,佛菩薩就現哪個相,沒有定相。要有一定的相就不能夠現無量的相,所以相沒有一定的。隨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確實能現無量身。

  那我們現在事上做不到,心上不能沒有,這個心上就是講觀想,我們在此地佛像面前低頭一拜,心裡頭就要觀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每尊佛的面前,我都在那裡禮拜,同時都拜到了,不能沒有這個想法,沒有這個想法,念頭都沒有了,今天事上做不到,心到了。所以這拜佛,你看我們每一個人見到佛像拜三拜,其實每一個人拜的都不一樣,我每一次在講經之前、講經完了之後我拜三拜,我第一拜拜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不能忘記他的恩德,我第二拜就是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第三拜是拜西方極樂世界本師阿彌陀如來。拜法不一樣。

  我們為什麼要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因為這個法門、這個經典就是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經典,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讚歎的,一切諸佛所弘揚的,一切諸佛都是淨宗的本師。我們在《彌陀經》裡面看到六方佛,在《無量壽經》上看到十方佛,在「行願品」裡面看到我們這個心量的拓開,每一天拜,每一天觀想,不知不覺的時間久了,累積的印象就深了,自自然然就有感應了。感應不要求,求,求不到的,愈求愈糟糕,一切順其自然,自自然然會得到,不要著急,這個很重要。一定要身心清淨,有一絲毫急躁就不清淨了。換句話說,感應就障礙住,時間就延緩,不求反而快,求,求不到,就這麼個道理。我們看《鈔》裡面所講的,這個《鈔》裡面文字很長:

  【一佛之前頓現多身等者。謂依前二力。故得於境能見多佛。】

  前面一個是法力,法力就是佛菩薩加持的力量。第二種是自力,就是深心信解,屬於自力,這二力。因此『能見多佛』,剛才我說了我們只有觀想,實際上我們能力還做不到,觀想有沒有用?有用,我們肉眼凡夫,我們心裡的想像,想的事情,凡夫見不到,有那個天眼通的人見到,因為你心裡面想的它就現相。你看我們中國字「想」是心上有一個相,心上有一個相我們肉眼看不到,可是有天眼的人看得到。所以有天眼是你作夢,你在作什麼夢他看到,因為夢裡頭有相,他看到你在夢裡幹些什麼事情;不作夢我們心裡想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相,想一個遊覽的風景,那個地方相也會出現,你想一切諸佛菩薩這個相也能出現。所以有神通的人,這些阿羅漢、菩薩、佛統統見到,一切諸佛面前是不是有你在裡頭,真的有你,一點也不假。

  所以這觀想在佛法裡是修行很重要一個方法,我們念佛都離不開觀想。念佛,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都在《十六觀經》裡面,都在《十六觀經》裡面,都離不開觀想!所以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佛就變成佛,就成佛了,想什麼變什麼。這十法界誰造的?自己造的。所以你明白這個事實道理的時候,應當要想佛,想人就得人身,想天就變天,想貪瞋痴就變餓鬼地獄畜生,想什麼變什麼,這些實在講都可以找到證明。

  歷史上宋史裡頭有記載,宋朝末年中國有個文學家書畫家趙孟頫(趙子昂),趙子昂畫馬很有名的,在歷史上都有名的。他天天想馬,想馬的動作,喜歡去看馬、觀摩馬,晚上睡覺也想馬。有一天中午睡午覺的時候,他太太做了東西送給他吃,那個時候掛了蚊帳,蚊帳一揭開的時候,床上一匹馬,這一嚇的時候,手上端的盤子都打碎了,這一驚把他驚醒起來了,他心裡頭想,想的很專的時候,不知不覺人已經變成馬了,他要想佛不就做佛了嗎?證明了佛在經上「一切法從心想生」有道理。

  所以人到老了什麼毛病都出來了,老的時候退休了沒事情幹,天天在家裡想老、想病、想死,那就沒法子,「一切法從心想生」,有工作忙的時候他把這個念頭忘掉了,他去想那些事情。沒有工作的時候他就想老,老的好快,一退休沒有一兩年老得很快,什麼原因?我們知道,他不知道,他天天想的,病多了,愈來愈多,為什麼?天天在想病,這就沒有法子。所以我這裡一些朋友來看到我,十年沒見了你怎麼還是老樣子?我沒有想老病死,我沒有想這個,十年前我想《彌陀經》、想阿彌陀佛,現在我還是想《彌陀經》,還是想阿彌陀佛,沒變!這一點都不奇怪。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理,佛就是教我們明白道理,就是教我們明瞭事實真相,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會被境界所轉,你會被外境所牽引、所干擾,那就很苦了。所以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學做一個明白人而已,佛是最明白的人、最清醒的人,一點都不迷糊,所以觀想多身是很有效的

  【乍觀經文。若以一一佛所皆現多身。則似身多佛少。若以一一自身皆禮多佛。則似身少佛多。據其義理,身佛齊等。】

  這個『齊等』是真的,我們的身跟佛的數目一定是相等的,這個懷疑我們化身多、佛不多,佛多、我們身太少了,這都是妄想,都是錯誤的觀念,其實心想身數跟佛的數量一定是相等的。

  【經文欲明一多無礙。故於身佛互舉一多。】

  《華嚴經》佛在這裡面為我們顯示無障礙的法界,無障礙是事實真相,「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四無礙法界,在一切經裡面唯獨《無量壽經》上講得透徹、講得詳細,佛在其他法會裡面都沒有細說,但是你真正懂《華嚴》、明瞭《華嚴》,一切大乘經裡面佛雖然沒有明說,沒有細說,那個意思都有,你也能夠看得出來。譬如說黃念祖註解《無量壽經》,他就把《無量壽經》裡面跟《華嚴》十玄四無礙這個教義統統把它摘錄出來,所以懂《華嚴》的人能夠看的出來,不懂《華嚴》的人找不出來。所以《無量壽經》確確實實跟《華嚴經》是完全相通,在理事境界上都是相等的,這個經典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我今天到這來也聽有個同修告訴我,他說現在有些道場不念阿彌陀佛,念毘盧遮那佛,那問好不好?也好,為什麼?毘盧遮那佛所有的學生都念阿彌陀佛,他現在不念阿彌陀佛沒關係,只要他見了毘盧遮那佛,他還是要念阿彌陀佛。怎麼知道?文殊、普賢是毘盧遮那佛旁邊兩位侍者,我們讀這個經知道了,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極樂世界,而且以四十八願普遍勸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發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豈不是他費了很大的功夫去見了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說好,去吧,念阿彌陀佛,到那邊去。我們早就到了,看看你怎麼拐這麼大的彎到這個時候才來!這都是對於實際狀況不了解,真正了解的時候那就不一樣。還有些人說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好像不念自己的佛,念別的佛,這個好像不大恭敬,是不是?還有這麼個妄念橫在胸中,障礙住了。念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我們念阿彌陀佛這才真正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真聽話。這遇到一個好是好孩子,就是不聽話,那真是很難講,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我們常見的,所以經文它這個意思是顯示四無礙法這都界。底下說:

  【若令相對義足。】

  『義足』就是意思圓滿。

  【應作四句。】

  經上它是略說,意思是圓滿的,但是文字言說是簡單,省略了,意思圓滿,清涼大師在此地把這個話補出來,使我們更容易了解、更容易明白。這四句第一:

  【一身禮多佛。】

  以『一身禮多佛』。

  【即經後句。二多身禮一佛。即經前句。三一身禮一佛。如前十重禮中第三禮。】

  前面講過十種禮。

  【四多身禮多佛。如前第十帝網禮也。】

  這十種佛裡面第十種就是講『帝網』,這個說法意思就全了。從這四句裡面明顯的告訴我們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都是心想變現出來的。能變的是自性,就是心性;所變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

  【第一第三句。諸宗容有。】

  其他各宗都有說。

  【第二第四句。唯此華嚴所明。】

  第四就是多禮,第二就是多身禮一佛,就是經上所講的『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身』。這個說法只有《華嚴經》上有。

  【言身佛數同者。出現品云。】

  「出現品」是《華嚴經》的一品,這一品也非常重要,很多重要的開示都在這一品裡面說出來。

  【如來成正覺時。以一相方便入善覺智三昧。】

  這底下小字就是解釋什麼叫『善覺智三昧』,其實這三個字是三個意思,「善、覺、智」。「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

  【入已。於一成正覺廣大身。現一切眾生數等身住於身中。】

  這個小註說:「既以一相為方便,則物物皆一相故,故一即現多」。

  【是故應知如來所現身無有量。以無量故。說如來身為無量界等眾生界。】

  佛心清淨,三業清淨,作用自在,這個顯現是作用,作用自在。我們現在身心嚴重的污染,我們的心性作用不能得自在,現在這個身叫「業報身」,這沒有辦法,被業力拘束,一點都不能自在。如何能夠把業力擺脫?恢復我們的自在身跟諸佛菩薩一樣,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我們學佛就是要學這個東西,理論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我們就有下手之處,就曉得應該怎樣去做,應該怎樣去修。我們在經論裡面看到,大小乘的學者修行的時劫非常長,經歷非常之艱苦,而後才能把這個業習擺脫掉。我們有沒有辦法找個近路,能在一生當中不要受這麼多的辛苦,也能達到這個目的?有,淨宗法門,除這個法門之外決定沒有第二個法門,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一定要相信佛菩薩祖師所說的,那些人不會騙人。騙人總有個目的,如果什麼目的都沒有,騙人,他的神經有問題,諸佛菩薩講經說法,寫的文章頭頭是道不像腦筋有問題的人,我們要相信,不信是我們自己頭腦有問題,自己頭腦清醒明白的決定相信,沒有搞清楚不要緊,在經典裡面再深入、再去仔細探討,一定會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的信心有理論的基礎來支持,這個信不是盲目的、不是迷信,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一定得到效果。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