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三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03

  諸位請看六十四面倒數第五行,也就是第六行,從第二個字我們念一念:

  【今何最初便敘法界。】

  這是假設一個問題,這是講《華嚴經》,尤其是講《普賢菩薩行願品》,為什麼一開頭在序文裡面就講『法界』?為什麼從這個地方講起?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下面答覆說:

  【以是此經之所宗故。又是諸經之通體故。又是諸法之通依故。一切眾生迷悟本故。一切諸佛所證窮故。諸菩薩行自此生故。故初頓說。不同諸家有漸次也。】

  我們就看這段,這段跟我們說出這麼多的道理,這是不能不從這說起。這段話可以說概括了全部的佛法,本經『所宗』,這個「宗」就是宗依,是依靠的。這部經是依什麼講的?根據什麼講的?根據法界。可見得這個法界重要。如果不能夠了解法界,對於《華嚴經》的義趣,可以說沒有辦法體會。同時『又是諸經之通體故』,諸經是講一切經,佛所說的一切經,都是依法界理體而流露出來的。換句話說,一切經都是根據一真法界,統統是一真法界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對這個道理明白了,換句話說,一切大乘經的經體,你都能夠明白一個大概。不僅是佛說的一切經,一切世出世間法也是從法界變現出來的。佛門裡面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意思就是今天哲學裡面所討論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萬物從什麼地方來的?外面宗教說得很簡單,都是上帝造的,這一句話就解決了。那我們再要追究,上帝從哪裡來的?這還是問題,窮根追源十法界。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佛法裡面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法界裡頭變現出來的。這個問題大,問題非常重要。

  下面又說,『一切眾生迷悟本故』,本是根本。這一切眾生裡面有迷有悟,迷的是六道凡夫,悟的是羅漢、緣覺、菩薩。佛不算,佛是究竟圓滿的,佛不是眾生;菩薩還是眾生,九法界有情眾生。九法界裡面,上面三法界是悟,下面六法界是迷。所以迷的是什麼?迷的是法界,他悟的是什麼?悟的也是法界。法界沒有迷悟,眾生有迷悟。迷了叫眾生,悟了叫菩薩、羅漢,都是這一樁事情。

  底下一句又說,『一切諸佛所證窮故』。窮是徹底、是究竟、是圓滿,一切菩薩所證得的究竟圓滿無上菩提是什麼?也是法界。換句話說,對於法界徹底明白了,那就叫成佛;還沒有能夠徹底明瞭,這叫菩薩。『諸菩薩行自此生故』,諸菩薩是從初發心到等覺,《華嚴》裡面所講的五十一個階級。這五十一個階級,菩薩所修行都是一法界。菩薩所修的這個行門,經上常講八萬四千行門,無量法門,在本經裡面把它歸納成十大類,就是文殊菩薩所講的十波羅蜜。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歸納這十大類,叫十波羅蜜。這十大類展開來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是從法界裡面生出來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是從法界裡面生出來的,這個理由非常的充足,非常的圓滿。

  所以這經一展開來,立刻就給我們說出來。『故初頓說』,這是華嚴家。其他各宗各派,開頭不說這個,不說法界,逐漸到最後才給你講這個問題。《華嚴》不是的,《華嚴》一開頭就把這個問題擺出來了。這好比一個比喻,現在的商場,無論在中國、在外國,常常舉辦展示會,把他的商品(新產品)全部展覽出來。《華嚴》就是有這種氣派,這一開張的頭一天,把所有這些精彩的東西,全部給你擺出來,讓你看看。看得懂,那你頓悟,立刻就成就了;看不懂,慢慢再來,再把它收起來,慢慢再解釋。譬如珠寶琳瑯滿目,鄉下人從來沒見過的,他也不識貨,看到這些珍珠、瑪瑙,他認為是玻璃片,一文不值,不識貨。再收起來,再慢慢給你做個比較,讓你自己覺得很珍貴的,再告訴你這個比這個要好一點,那個比這個又好一點,慢慢比較,教給你識貨。所以『不同諸家』,其他的宗派不如此,其他宗派是由淺而深,逐漸的來教導。《華嚴》一開頭就把這個法界展示出來。由此可知,佛法說來說去總不離法界。法界是什麼?我們再翻過來六十六面第四行,這講法界,第三個字講:

  【真界者。】

  跟你講真實的法界,真實的法界在《華嚴》上叫一真法界。這個一,一就是真,二就不真,二就變了質,所以一就是真。因此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哪一個法門,統統要注重一;如果不注重一,這就不是大乘佛法。諸位要記住這個原則。所以解行都要專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一就成就了,一就能夠入法界,二就不能入法界。這個義理,我們一定要細心去體會。『真界者』:

  【即真如法界。】

  這給我們說出來了。

  【法界類雖多種。】

  我們講十法界,這就多了。天台大師把十法界再展開,百界千如,十法界裡面又有十法界,這就成一百法界。一百法界裡頭,每個法界又有一百個法界,那一百乘一百,法界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界,實際上都是一真法界變現出來的。它的本體就是一個『真如法界』。所以說,『類雖多種』。

  【統而示之。但唯一真法界。】

  這是把這個名詞給我們說出來了。不管法界說多少種,實在講只有一個『一真法界』。什麼是一真法界?這個重要。下面給我們一句話道破:

  【即諸佛眾生本源清淨心也。】

  這叫一真。『本』是根本,『源』是源頭。像我們中國大陸上,長江、黃河,這個大江幾千里長,它有個發源的地方,有個源頭,這個江從什麼地方流出來的。這是個比喻,無量無邊的法界,從哪個地方流出來的?要找這個根本,這就是所謂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法的根本。佛從這流出來的,眾生也從這流出來的,同一個根本。佛在大經上講,生佛平等,又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華嚴》上尤其說得好,「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有情眾生,我們講的動物,動物是有情的;無情是植物、礦物,乃至於包括我們這個虛空,同圓種智。怎麼能夠同圓種智?圓滿種智就是成佛,因為它是從一個法界裡頭流出來的。這個法界是什麼?這個法界就是佛與眾生的『清淨心』。諸佛的心清淨,我們每個人的心也清淨,這個清淨心就是一真法界。心不清淨就多了,心就多心了。你看迷了一真法界,就變成八個心,唯識裡面講八識,八識叫八個心。如果再說心所法,那又變成五十一個心所,五十一個心。五十一個心再變,這個心是無量無邊的心。無量無邊的心,統統從一個清淨心變現出來的,所以清淨心是根本。學佛的人一定要知道這個根本,修的是什麼?就是修這個,修這個就要從根本修。從前我們討論過《大珠和尚語錄》。《大珠和尚語錄》一開頭就講到修行,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什麼心?清淨心是根本,這個說出來了。底下又說:

  【故下立宗云。】

  『立』是建立,『下』是下文,我們現在講的序文。這個『宗』是在十門開啟裡,在玄義裡面,還在後面。

  【統唯一真法界。即是一心。】

  這講到這部經的宗旨,實在是非常的簡單、明確(明白確實)。『統』是總統,統一切法,一切依正莊嚴,『一真法界即是一心』。我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淨土法門之可貴。所以佛法不管你修學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宗派,到最後你所證得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佛在經上講,凡夫修成佛是三個阿僧祇劫。這三個阿僧祇劫是佛的方便說,如果再說多,怕你不敢學佛,把你嚇退心,所以說少一點,說三個阿僧祇劫。但是佛在《華嚴經》說真話,因為《華嚴經》的聽眾心量都大。說真話,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成佛?要無量阿僧祇劫,不是三個。所謂成佛,就是證入一真法界。這樣我們才能夠體會到,佛法所謂的殊途同歸,法門平等,無二無別。不管用什麼方法、什麼門徑,到最後你所歸到這個歸宿是一個。這個歸宿就是一真法界。

  在一真法界裡面有藏教的佛、有通教的佛、有別教的佛。由此可知,一真法界裡面就包括了十法界,有佛當然有菩薩,下面有緣覺、聲聞、六道,統統包括在其中。其餘的修行方法都是迂迴而證得一真法界,所以它時間要長。念佛法門直捷入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是所證,一心是能證。念佛法門所提倡的一心不亂,用一心去證一真,直截了當,這條路是最近的一條道路,它不拐彎的,沒有迂迴的,直捷達到的,所以是一生成辦。哪裡要什麼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用不著。不但講一生成辦,《彌陀經》裡面講,「若一日到若七日」,《無量壽經》裡頭也講七日。法相唯識宗的開山祖師—窺基大師在《彌陀經》註解裡面,他的註解叫《通贊疏》。你看看他在註解裡面所說的,念佛法門圓極頓極,圓頓到了極處。為什麼?七天成就。人家要修三個阿僧祇劫,要修無量劫,他七天就辦到了。還有哪一個法門能跟這個法門相比?所以這個法門是諸佛度眾生成佛的第一法門。《華嚴》到末後,怎麼樣圓滿成就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還是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圓滿。可見得,即使證得一真法界還不圓滿。如果一真法界要是統統都圓滿了,諸位想想看,普賢菩薩再勸一真法界裡面這些菩薩,再念佛求生淨土,這講不通,這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我們曉得,這次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的註解,他花了六年的時間,帶著重病完成這部著作,這個著作是他拼命寫出來的。裡面是引經據典,明白的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裡面的一真法界。換句話說,是一真法界裡面最圓滿、最究竟的法界。這才普遍勸導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圓教,圓教初住到等覺,這是四十一個位次,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我們不能不重視。

  現在這個世界上,因為大家喜歡奇奇怪怪的事情,喜歡好奇務怪。佛門裡面,奇怪事情最多的無過於密宗,所以密宗就很興盛。密宗裡頭有真密、有假密、有純密、有邪密,這個問題就大了。你要搞到假的密、邪密,你依照那個方法去修學,果報就很慘。你本來是想即身成佛,結果變成即身墮地獄,你看這個划不來。如果你把《無量壽經》這個註解多多念幾遍,你就明白了,原來念佛是密宗之密,是最上的密乘,最殊勝的密法。為什麼?普賢菩薩就是密宗創始的祖師,我們這個世間密法,普賢菩薩傳的。普賢菩薩是提倡淨土的第一個人,所以在《無量壽經》一開端,我們就看到無量壽會中的那些大菩薩們,「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可見得,無量壽會無異於華嚴法會,都是修十大願王,往生淨土。可是《無量壽經》裡面講得非常的圓滿,講得非常的明白,方法更簡單、更容易、更穩當。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留意的,想要一生成就,你選定這個法門,決定不錯,決定成功。這是說出一真法界,就是一心。下面他有引經,引經論來證明。《起信論》裡面所說的:

  【所言法者。謂眾生心。】

  為什麼這樣強調心法?諸位要曉得,一切法界是我們心變現出來的,大經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自己清淨心現出來的,現的這個相。「唯識所變」,為什麼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法界?是你有分別、執著在那裡變。如果離開一切分別執著,這個法界馬上恢復到一真。你有分別執著,這一真法界隨著分別執著在那裡變化。所以心是能變,法界是所變。能變跟所變兩個比較,當然能變是主,所變的是賓,賓主要辨別清楚。

  可是雖然在言語上這樣的分別,如果你要是執著這個分別,一定是有能有所,這就墮落在偏見了。那就屬於漸學,而不是圓超。真正想圓超,跟諸位說,能所是一,不是二。能變的這個一心,是心,所變的一切萬法還是心。能所都是一心,除了一心之外,沒有能所。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是佛法給我們道出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經》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怎樣才能夠體會這個境界?我說一點很粗淺的,讓諸位冷靜的去想想,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我們心裡頭一念不生;這個一念不生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一切的妄念都沒有,給諸位說,這個時候一真就現前了,就是一真法界。所有一切境界歷歷分明,不是迷惑顛倒,樣樣清楚,樣樣明白,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這法界就一真了。很可惜的,我們六根一接觸六塵境界,分別、執著、妄想跟著就生了,而且愈生愈多,這個麻煩就大了,這後頭我們還要來討論的。我們接著看:

  【是心即攝一切世出世間法。】

  這是講眾生心,就是說的我們清淨心,清淨心裡面統攝世間、出世間一切法。下面大師又引一段文來說:

  【此經諸會所證不同。】

  從大的方面來看,這部經一共七處九會。就入法界這一會,入法界這一會細分有本會、有末會;末會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五十三會,確實會會所證的境界不相同。

  【開則萬差。】

  千差萬別。

  【合則一性。】

  合起來看就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我們現前,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因為一真跟一切法界是分不開的。如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有界限,那就不叫一真。那法界怎麼能叫一真,沒有界限。所謂的界限,只不過是個抽象的概念而已,不是真的。十法界,這個界限在哪裡?迷、悟程度差別上方便說的。離開迷、悟,哪來的法界?就是一真也是勉強說出來的。從無量法界或者從十法界,相對說出一真,沒有十法界,哪來一真法界,相對建立的,這我們要明瞭。所以聽到這一真,不要執著這個一真。執著一真,這一真就馬上變質,就不是一真了。

  說你清淨心,你也不要執著真的有個清淨心;你要執著有個清淨心,你的心就不清淨了。為什麼?心裡面還有一個清淨心,這就不清淨了。六祖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果你說,我本來無一物;你這個心裡有個一物,有什麼一物?有個本來無一物,你還是有一物,你還是不清淨。所以那個本來無一物也不能要,那才叫真正的清淨,一真才能夠現前。總而言之,你有個念頭,有一個最微細的念頭,那個念頭都是染污,那個念頭都是妄想。佛跟我們說,最微細的妄想我們自己不能察覺,不知道、不曉得自己有妄想。經論上一再告訴我們,證到八地菩薩,這才覺察到自己有微細的妄想。八地是不動地,才發現自己有極微細的妄想。所以我們今天能夠感覺到的是很粗很粗的雜念,稍微細的念頭都不能覺察。這些都是真實話。

  【舒則彌綸法界。卷則攝在一心。今則不離一心。全明法界緣起。】

  『舒、卷』就是開合。展開來就是整個的法界,把它歸納起來就是一心。所以一心跟整個法界是一,不是二。我們這個是一心,不要認為一心那我這很小了,不是,一心就是法界的全體。《楞嚴》上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的本心,這是我們的真性。我們學佛明白的就是這個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完全明瞭,那你就成佛、成菩薩,你再不迷惑了。明瞭之後,你就沒有煩惱了。煩惱從哪裡生的?迷惑生的。我對這個事理,事實真相不明瞭,這才生煩惱。生了煩惱,這才有妄作妄為,叫造業;造業這才現果報、才有苦報。如果對於一切事理真相統統明瞭,他沒有煩惱,他不造業,他也沒有果報,這才叫真正的離苦得樂,真正得到自在解脫。

  下面的文是愈來愈說得清楚,愈說愈明白,六十六面最後一行當中說:

  【言一心者。】

  這是說什麼叫『一心』?

  【即是眾生本心。與萬法為根本。】

  叫『本心』、叫真心、叫真如、叫本性,這個名詞佛經上用了幾十種,《楞嚴》上講「如來藏」,《華嚴》上講「一真法界」,統統說的是一樁事情。這一樁事情,佛為什麼說這麼多的名詞?這是佛的苦心,這是佛教學的善巧。為什麼?佛就怕你執著,只要你明白這個意思,橫說豎說怎麼說都沒有關係,你明白這個意思就行了。正如同走路,告訴你目的地,你走吧,你隨便走哪一條路都可以,只要你達到就行了。所謂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到最後達到的是一個目標,這也是真實的說認識自己,自己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自己。禪宗講:「父母末生前本來面目」,就是這個,也是說的這樁事情。是我們的本心,『萬法』的『根本』,萬法都是從這個心變現的。

  初學的同修聽到之後,可能有很多疑惑。這個法界怎麼會是我變的?我變的這個法界又不聽我指揮,也不聽我的話。這個事情麻煩大了,你變的可能它不聽你的。你要不相信,佛經上常常用夢幻泡影來作比喻,我想諸位同修,你們晚上睡覺都會作夢,你的夢,剛剛夢醒的時候,你好好的去想一想,想想《華嚴經》上講的這個境界。夢中那個法界是從哪來?是不是你自己心變現出來的?你變現出來的夢境,聽不聽你的話?你夢裡頭也有許多人,也有許多物,也有山河大地,能不能樣樣都隨心如意?夢中有人,那些人跟你做冤家對頭,常常找你麻煩,那你變現出來的。夢裡面有大地,那個地有地震,有火山爆發,夢到這些災害,逃都逃不及,都你變的。夢中那個境界時間短,很容易覺察到那是夢。現在我們這個山河大地,還是自己變現出來的,跟夢境沒有兩樣。夢是虛妄,我們眼前這個境界同樣的虛妄。

  這個世界上,大科學家知道,知道什麼?知道我們現在講的物質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沒有物質。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後面,那個後記裡面就引用現代科學家,他們看我們這個世界,他怎麼看法的?沒有物質。他說的是什麼?說是波動、震動,光波的震動,只有這個東西,根本沒有物質存在,這近代科學家發現的。這個發現跟咱們《心經》上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上講的色就是物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物質沒有,沒有真正的物質存在。所以科學家講什麼?講錯覺、幻覺。錯覺、幻覺,佛法裡面講迷,迷就是錯覺,迷就是幻覺。佛經上所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逐漸被科學家們發現了,他們也明白。

  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心變現出來的。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慈悲,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芸芸眾生從哪裡來的?同一個真性,同一個清淨心變現的。什麼是我?一切萬法就是我。你要果然明瞭一切萬法都是我,那恭喜你了,你證得清淨法身。確實知道一切萬法就是自身,好像你在作夢的時候,忽然之間覺悟了,我在作夢。整個夢就是我自己,夢裡面自己人是自己,夢裡面所有一切人也是自己,夢裡面的山河大地也是自己,夢裡面的虛空也是自己,沒有一樣不是自己。既然統統都是自己,你幫助別人還談什麼條件?無條件的,無條件就是無緣慈悲,沒有條件的,緣是條件。六十七面第一行,愈來愈清楚了。

  【乃至云。而此法界體是一心。】

  這是法界的本體,法界本體就是『一心』。

  【應知自心則成佛本等。】

  『本』是本來,『等』是平等。你只要知道『自心』,知道你自己的真心,知道你自己的清淨心,這是成佛的根本,這叫本來成佛。這些講法都是真實的說法,圓頓大教。佛一開端,就把這個事實的真相告訴我們。諸位真正能夠體會,你體會一分,有一分的受用;體會兩分,有兩分的受用。這個受用確實是智慧光明,清淨自在!為什麼?一切法裡面沒有執著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縱有分別執著,這個分別執著很淡薄,煩惱逐漸少,逐漸輕了,智慧增長。你現前確實生活就能得到自在幸福美滿,你只要從這上去體會,你就能得到。

  底下有一小段是講權教,在六十七面第二行最後一句:

  【權教以八識為心。】

  佛為什麼說『權教』?有些人,佛給他講真實話他不懂,他不能體會;說真的,不懂,說假的,他懂。那就好了,這不得已,再求其次,就你能夠理解的,能夠領悟的,佛再降一等給你說。權是權巧方便,不是真實的。雖不是真實,這個權巧方便能夠誘導你領悟真實。所以這個權法還是非常之可貴。那這講『八識』,相宗所說的,法相唯識所講的,講八識。八識裡面就講真妄,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之體,前面七個識,那當然都是虛妄的,阿賴耶識是一半真,一半妄。為什麼?它的體是真心,因為它迷了真心,所以叫它做識心。識就是情識,它這裡面帶著有情識在裡頭,所以就叫它做阿賴耶識。它的相、它的作用是虛妄的,帶著迷。但是它體是真實的。《起信論》裡面,這個問題講得很詳細。《華嚴》也講,所以《華嚴》也是法相唯識宗六經之一。講得最多,講得最圓滿的,《解深密經》。所以六經裡面以《解深密經》為最重要的一部經典。這是我們講唯識宗,或是講法相宗,他們依據的經典是《解深密經》為主。那說到八識,這下面就說:

  【於此一心。方開真如生滅二門。】

  這就解釋迷了以後,這再說。

  【此明心即一真法界。故此總標為體性也。兩宗心義。下當廣明。】

  下面還要詳細來說明。我們再看底下有幾句也非常的要緊,在六十七面倒數第三行,我們從當中看起,這裡講「萬法資始」,解釋這句:

  【無有一法不是本心所現。】

  這句句都是真實話,一切法都是自己本心所現的。

  【無有一法不是真界緣起。】

  『真界』就是法性、真心,就好像我們作夢一樣,夢中所有的境界,都是自己心變現出來的。夢裡面所有一切的萬物,都是你自己作夢的那個心所『緣起』的。

  【無有一法先於法界。】

  『法界』就是真心。為什麼?法界是能變,一切法是所變;所變哪有能夠說搶在能變的前面?不可能。雖然能變所變是一,這是不錯的,是一不是二,它有個先後。所變決定在能變之後,先能變,後面才有所變的萬法出現。

  【由是萬法資假真界。】

  『假』是藉,也就是憑一真法界。

  【而得初始生起也。】

  這才能夠顯現出來,才能夠『生起』。佛法裡頭把宇宙萬法從哪裡來的,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這不是上帝造的,不是沒有原因來的,確實曉得自己、一切眾生、一切萬物從哪來的。底下還有一句話:

  【然一法界心成諸法者。總有二門。】

  這就要給我們分析本來是一心。一心為什麼會變成這麼多的法界?這給我們分做兩方面來說明,就是『總有二門』:

  【一性起門。二緣起門。】

  『性起』,就是唯心所現;『緣起』,就是唯識所變。才曉得一切萬法怎麼演變成為我們眼前的現相。性起是真的,完全是事實;緣起不是真實,雖不是真實,但是它確實有這個事實存在,我們不能夠不承認它。就好像我們作夢,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夢確實是假的,但是它確實有這個事存在;但是它不是真實的,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有,這才知道它的事實的真相。我們先看性起,在六十八頁的第二行。

  【性起者。】

  『性』,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講真界。『起』,就是萬法。起是生起,就是變現,生起萬法。所以底下這句合起來講:

  【法界性全體起為一切諸法也。】

  這個事實,佛經上常講不可思議。這個不可思議這句話意義很深,絕對不是推諉的話。哎!這個事情不能想,這個事情不能說,不是推諉的話,而是真實的,甚深的意義在裡頭。我們就用夢境來說,平常我們不曉得我們的心到底是什麼樣子,心在哪裡,不知道。你看《楞嚴經》一開端,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尊者,叫阿難尊者指出來心在哪裡。阿難也很了不起,說了七處,佛都把他否定掉了。你想想看我們有沒有能力想到七處?他有辦法想到七處,都被佛否定掉了。那一段經文很精彩,七處徵心。佛也的確很高明,他也不問真心、妄心,你說心,心在哪裡?他不問你心什麼樣子?心在什麼地方?實在講,都是講的凡夫相,阿難尊者認為的是能夠思惟想像的意識心,意識心也找不到所在。

  可是當我們作夢的那個時候,這個心就很明顯的曉得它在哪裡,它是什麼樣子。為什麼?心已經變成相了。所以那個時候,你要說你心是什麼樣子?整個夢境就是你心的樣子。為什麼?全心化成夢境,全夢就是你的心。你夢境跟心是一不是二。能作夢的那個心,就是此地講的法界,所變的那個夢境就是萬法。這個我們比較容易體會。你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然後把這個道理一擴大,我們眼前就是這個境界。今天問我,我們的清淨心在哪裡?我們的清淨心像什麼樣子?給諸位說,現在山河大地、宇宙太空,就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就跟作夢一樣!你要問現在心是什麼樣子?就這個樣子。

  盡虛空遍法界就是自己一個真心,真心所現的樣子。心能現,法界是所現。不管現什麼樣子,只要你不迷,你都自在。為什麼?因為相是妄相,它不是真的,而且這個相隨著你的心在轉變。所以相不是定相,相不是永遠存在的相,剎那剎那都在變化,所以是虛妄相。相不礙心,心不礙相,萬法不礙真界,真界不礙萬法。哪有不自在的道理!我們今天覺得渾身的不自在,處處都有障礙,這是怎麼一回事情?這是你迷了,你把那個夢當真!這個事情麻煩了。如果你要是曉得夢是假的,夢到一個老虎要來吃你,我就行個菩薩道,來,我就把身體供養你吧,很自在!你也就沒有恐怖了,而且還歡喜心。你不知道你在作夢,看到老虎要吃你了,趕快跑,趕快就躲,嚇了一身汗,嚇醒了。醒過來之後,為什麼不發個菩薩心、行個菩薩道?後悔莫及,你把這個事情當真了。所以古時候這些菩薩們、修道的人,捨頭目腦髓,為什麼?他都知道這是假的。法界是假的,身也是假的,捨身算得了什麼,不算什麼!我們今天捨不得,就是有堅固的執著這個身是自己,這身體之外是別人,人跟我是對立的。這裡面就有利害、就有衝突、就有紛爭,無量無邊的煩惱罪業統統起來了,就這麼回事情,不知道事實真相。

  所以性起,裡面確實沒有障礙。《華嚴》裡面講四無礙法界: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都是講的性起。緣起裡面就有分染、淨,淨緣起裡面達到高度的清淨就沒有障礙了,染緣起裡頭,你的分別執著多了,障礙就現前了。我們再念一段,六十八頁倒數第三行,我們從當中看起:

  【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全是性起。則性外更無別法。】

  大家想著我講剛才的那個夢境,你從這去體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所以諸佛與眾生交徹。淨土與穢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塵塵悉包含世界。相即相入。無礙鎔融。具十玄門。】

  『十玄門』後面會講到。

  【重重無盡。良由全是性起也。】

  這段全跟諸位說真實話。這段話就是《法華經》裡面所講的「佛之知見」,佛對於世出世間法,他所知道的,他所了解的,他所知道的這個事情真相,佛知佛見,正知正見,確實如此。在這個境界裡面,沒有一法不圓融,沒有一法不融通。融是圓融,通是無礙(沒有妨礙),這就是真正無障礙的法界。我們的經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什麼叫做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幾句話說了個大概,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入這個境界。下面還有幾句話,比較要緊的我念一念,六十九面第三行第二句:

  【依體起用。】

  『體』就是一心,『用』就是一心變現的這個世出世間這些現相,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用。

  【名為性起。】

  有體當然起作用。

  【起應萬差。故曰繁興。】

  『繁』是繁多,『興』是興起,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起來了。

  【今古常然。名為法爾。】

  這個現象是個很自然的現象,所以叫『法爾』,法爾就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如果我們講自然,自然還有點勉強,自然還沒有法爾意思來得圓融。法是一切法,爾就是這個樣子,這句話就是這個樣子,比自然意思還要圓滿。

  【既云今古常然。即知不待別遇外緣牽之。本來法爾常起也。】

  這是說明宇宙萬有,世界依正莊嚴,它怎麼來的?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可以說此地一句話給我們都解答了,而且解答得非常的圓滿。

  【縱諸緣互相資發。】

  這就是互為因果,互為因緣。

  【就此門中。緣起亦成性起。】

  這句話很重要。怎麼會緣起就是性起?說老實話,本來是『性起』,因為你迷了,叫做『緣起』,換個名稱而已。迷了,叫緣起;不迷的時候,叫性起。性起是真的,真實說,緣起是方便說的。就一個局部的來講,緣起的意義非常明顯,但是就整個來看,你才了解真的是性起。

  【約此義故。】

  『約』是就這個道理來說,

  【諸佛常普遍一一塵中說華嚴法界。永無休息。】

  這經上講,一切諸佛說《華嚴經》從來沒有休息過,從來沒有中止過,盡虛空遍法界,『一一塵中』都轉大法輪。塵是微塵,這真的不是假的,決定是真實。今天這段是把性起說完了。底下講緣起。這段完全說的一真法界的體相作用,文字不多,可以說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學佛就是學這個,研究佛法必定以這個為基礎,才能夠真正契入法界,真正的明心見性,真正的找到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所以是,純粹是佛之知見,一絲毫都不摻雜,很難得、很可貴。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