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三十八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38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三十一面第五行,當中看起:

  【故論云。三途北長壽。前後辯聰根。此八名難者。以不堪受教。難入佛法中。故名之為難。】

  這首偈就是重複前面所講的八難。偈子當中很明顯的告訴我們,這八種為什麼叫難,說得很明白。『三途』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北』就是北俱盧洲,『長壽』就是長壽天,『前後』就是佛前佛後,『辯』就是世智辯聰,『根』就是根缺,前面叫盲聾喑啞,這根有欠缺,這八種叫『難』。為什麼叫難?底下就說清楚了,『以不堪受教』,就是接受佛的教育他有障礙。

  三途太苦了,我們常講是「貧賤學道難」,他三餐飯都吃不飽,他哪有時間來學佛。三途太苦,不容易接受佛法。雖然這三途裡面也有佛菩薩化身,地獄裡面,我們就曉得地藏菩薩是幽冥教主。但是諸位要曉得三途眾生比我們這個世間眾生要難教得多,所以說他是遭難。這畜生也是如此,畜生愚痴;佛的這些道理給我們人講,我們都很難領悟,那畜生就更困難,這種情形都能夠想得到的。北俱盧洲跟長壽天,這兩個地方沒有佛法。長壽天裡頭沒有佛法,北俱盧洲人的福報很大。這個福報大,經上也常說「富貴學道難」。他很自在、很舒服,他不願意來修行。你叫他來念佛,他認為這很苦,他不願意來,這也是很難接受佛的教化。生在佛前,或者生在佛滅度之後,生在佛出世之前,這個世間沒有佛法,想學也學不到。世智辯聰,自以為聰明,也有相當的辯才,這是講我們世間一些聰明才智之人,這也是接受佛法的障礙。根缺,他有疑問,如果他是啞巴,他問不出來;他耳朵聾了,聽不進去,這些修學都有困難。總而言之,這一類是『難入佛法中』,所以稱之為八難。我們再看下面的文:

  【又準教中有摧八難法。】

  這個『教』就是佛法當中。『八難』是佛通常說的,但是也有例外。雖然是有這些難,還是可以學佛,還是一樣能成就。底下就舉了這也是經上講的四種方法。

  【令發正願。不墮彼中。說有四輪。能摧八難。】

  諸位要知道,前面講的這八種因緣,八種相當之多,很容易遇到的。不要看到我們這一生不錯,好像都沒有!這是很幸運、很幸運。如果我們這一生修學要不如法,可能在來生、後生就會墮到八難裡面去,這非常的重要。

  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佛在經上常常將佛比作良醫,把佛法比作良藥,良醫、良藥。眾生是病人,病人遇到良醫、良藥,這有救了。可是醫生治病,第一個要治什麼病?要治那個要命的病。這是最嚴重的,這個病要不治,這人看的就要死了,所以先治要命的病。其他的小毛病,那是不會送命的,慢慢再治。所以這個治病有先後次第。我們想想,我們現在自己這一身的毛病,哪種病是要命的病?如果要不知道,一昧的還迷惑下去,我們這一生雖然學佛,決定不能往生。這一不能往生,給諸位說,三途、八難是一定有分的,無法避免的。

  當然修學淨宗,最重要的是信願行三資糧,這大家都知道、都曉得。人人也修學,可是究竟幾個人往生?具足三資糧還不能往生,那原因在哪裡?這我們要知道。我們知道念佛的人太多,往生的人太少,那個病根就是自私自利放不下,這是病根。有一點點放不下就去不了。我們看到念佛往生,真正有好瑞相的,人家確實身心世界一點都沒有罣礙,真放下了,這樣的人才去得成!一百個修,一百個往生;一千個修,一千個往生。所以這世間名聞利養決定不能有一絲毫的牽掛。

  今天下午,有兩個老朋友來看我,談話當中,我覺得這些人連信心都喪失盡了。當然他們其中有一個不是學佛的,感覺到我們中國人,好像在全世界是最落後的一個民族,最沒有前途的一些人。是這樣的嗎?我跟他分析,他們看只看到眼前這個現象,沒有看看我們過去的歷史,兩百年前,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兩百年前是清朝,康熙、乾隆的年代,是世界上第一強國。他懷疑我們中國的文化,懷疑我們自己的道統是不是有了錯誤?這些原因統統是不讀書之過。我今天跟他說,我在民國四十二年的時候,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先生那個時候勉勵我讀《周禮》,《周禮》是十三經裡面的一種。他跟我提了好多次,說《周禮》好,可是我始終都沒有去看。他說《周禮》是古今中外最好的一部憲法。如果周朝後來的子孫,還依照這部法典去做,方先生說周朝不會亡國,千年萬世不會亡國。才曉得這部法典做得好。誰作的?周公作的。周公是聖人,孔老夫子最佩服的,周公。由此可知,是不遵守、不照做,國家才衰、才會滅。漢朝建立了政權之後,前漢是劉邦,特別尊重孔孟的學說,以孔孟做為我們中國教育的主流。從此而後一直到清,我們的教育政策沒有改變過,差不多將近兩千年教育政策沒有改變。這兩千年當中,如果諸位細細讀歷史,仔細的去觀察,能夠把孔老夫子、孟子那些教訓做到個三、四成,不要做得很多,做到三、四成,天下太平,國家強盛。如果把這個東西放在一邊,陽奉陰違不去做,這個世間就亂世,就有災變。

  由此可知,不是中國文化傳統不好,是我們後世的子孫對於這個道統理解得不夠。為什麼理解不夠?這就是教育上沒有能夠盡到責任。還有大乘佛法,從後漢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可以說儒跟佛這兩種教育是並行的。儒佛之道興,就是太平盛世;儒佛之道衰,就天下大亂,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由此可知,不是我們的典籍、制度、道統不好,真好,不但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可以解決世界的問題。因為這些學術、教訓沒有國界、沒有界限的。聖人的教誨超越了時空,當然超越了國家民族的界限。

  我們要想救國家、救自己,從哪裡救起?要在佛法上、要在固有的倫理道德上下功夫,認真去學習,去把它發揚光大。佛經裡面常講「為人演說」,這是我們的責任。儒跟佛都是主張捨己為人,大公無私。儒、佛這個教學基礎統統建立在孝道上,都是主張把孝敬擴大到孝敬一切眾生。人能夠有這種胸襟,有這種志向,這個世界哪有不太平的道理!今天我們這個社會的病根就是自私自利,人與人往來,不是道義,是利害。與我有利的,就跟他交往;沒有利的,那就是陌生人,親朋好友也是陌生人,這個社會就可悲。我們佛弟子,佛是人天師範,佛弟子應當要學佛,應當要給不學佛的眾生做一個榜樣。這些人爭,我們不爭;他們願意爭,我們願意捨,真正的利益很快就看到。所以我們今天講要學的,要從這個地方下手,要把自己的名聞利養真正能夠捨棄,那信願行才會得力。這名利有了一樣,這三資糧都不得力,都沒有用處,充其量阿賴耶裡面種一點善根而已。這個地方經上給我們講,修這四種法,這四種法也是如此,都要用真誠的心來修、用清淨心來修。這底下就說『說有四輪,能摧八難』:

  【第一願生中國輪。】

  『輪』是代表圓滿的意思,是個比喻。『願生中國』,這個地方講的中國,經上講的中國,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常講的中國,不是指我們中國。佛經裡面所講的中國,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佛陀教育非當普及的這個地區,就叫中國,也可以說是文化水準很高的這個地區。比起那個沒有文化,落後的地區,叫邊地,中國跟邊地是這麼分法的。講文化水準還不行,得要講有佛教才行,佛教教育非常興盛、非常普及的這個地區,稱為中國。因為你有機會能夠聞到佛法,很容易得到佛法。

  【能摧五難。但如法持戒。用心求生中國。若得生已。即便超卻地獄。餓鬼。畜生。北洲及無想天也。】

  這五種難你不受了,你生在『中國』。生在中國,這個地方教給我們一個修學的方法,叫『如法持戒』。這個戒是德行。持戒,特別加個如法。有很多人持戒,持得很嚴,但是怎麼樣?並不如法。那個戒將來只能夠得人天福報。如果得不到人身,三途也有福報,就是鬼裡面當鬼王,當土地公、城隍爺,這都是鬼裡頭有福報的,去做這些去了。如法,這兩個字很重要。法是什麼?佛陀的教法,你要懂得佛的意思,要依教奉行。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這個人自己持戒持得很好,戒行持得很好,但是心不清淨、不平等,沒有慈悲。諸位想想,他這個戒果報在哪裡?這就是不如法的持戒。他的戒持得再好,達不到持戒的目的。持戒的目的是因戒生定,他能得定。他戒持得很好,他得不到定,沒有定,當然就沒有智慧。因定開慧,他智慧也不開,單單是戒持得很嚴沒有用的,充其量人天福報,何況人身還是不容易得到。心不清淨,見到不持戒的人,他心生傲慢,覺得什麼?我比他高,他不如我,生貢高我慢的心。這個貢高我慢是煩惱,他是持戒而生煩惱,這個糟糕,人家持戒生定、生慧,他持戒生煩惱。看這個也不如意,看那個也不順眼,這就是生煩惱。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心有高下就不平等,這是講不如法。

  如法的持戒,經上講得很多,不但佛在經上講,連六祖大師在《壇經》上都講得很明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你看六祖的心多清淨。清淨心怎麼修?不見他人過,心就清淨了!這見他人過,就是自己不清淨。見這個世間一切人事有高下,就是自己不平等。不是境上有高下,不是境上不清淨,是自己的心裡頭不清淨、有高下。所以要知道,學佛沒有別的,就是修心,在境界裡頭修清淨心。戒是一種手段,利用這個手段來達到自己清淨平等,那這個樣子決定得生中國。第二,這是最後一行,最後一個字:

  【第二願值善友輪。若得逢善知識。及蒙教導。聽聞正法。即是摧卻法前法後難也。上至諸佛。下及凡夫。解佛法者。於我有益。總名善友也。】

  『善友』就是善知識;『善知識』就是我們中國人俗稱的老師。你看孔老夫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孔老夫子說的。《華嚴經》上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把孔老夫子那一句話詳詳細細的說明白。三人行,哪三個人?當然有自己一個,還有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這叫三個人。整個世間就只有三個人。是不是?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再一個自己,這三個人。這三個人,除自己,那兩個都是我的老師。善人,我要跟他學善法;那個不善之人,我見到的時候要反省,我有沒有不善的,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所以那個不善的人也是我的老師。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頭,不就是這個樣子嗎?這五十三參裡頭,有善人,也有惡人,有好幾個是惡人。那善財童子去參訪,全是他的善知識。

  由此可知,學佛能不能成就在自己,在你會不會學。你說我遇不到善知識,沒這個事情,善知識到處都是。從早到晚,你所接觸到的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問題就是我們會不會用心,關鍵在這個地方。見到善人、善法,我們肯不肯學習?有沒有愛慕之心?見到惡人、惡法,我們不要去責備那些人與法,為什麼?要以平等、清淨心對待,見到這個境界,馬上要反省,反省我有沒有這些過失,這就會學了。這樣的學法,這個人就叫做善財。善財是修學佛法的一個代表人。誰是善財?會用這種心來學習的這個人就叫做善財。善財在文殊菩薩那裡,所學的本事就是這一套。所以他一生成佛,善財肉身成佛。他一生成就的,沒有到第二生。在佛的一切經裡面,講一生,從初發心到圓成佛道,就是《華嚴經》善財童子一個人。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一切經裡面,只說出這麼一個人,從初發心到證無上菩提。你看他是怎麼學成的,祕訣就在這個地方。善財對於外面境界是一視同仁,完全平等。對於善人、惡人,善法、惡法,一律平等看待,所以他的心清淨,他的心平等。一切善與惡他不是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就變成白痴了。是不是?那哪裡叫智慧?他知道,他不是不知道。雖知道,他又不起心,又不動念,功夫在此地。知道之後,他能夠愛慕、能夠反省,善的他愛慕,不善的他反省,所以成就自己的無上菩提,功夫這個用法。這裡講善友,沒有一個不是善友,一切眾生統統是善友,就是善友『教導』。

  『聽聞正法』,這你要會聽、要會看、要會接受。不一定一定叫著你來,來,我教你,不一定。你在街上看到的、聽到的,那都是的。你要有善財這套本事,你每天接受無量無邊諸佛菩薩在那裡教導你,你還會不成就嗎?你所得到的統統是正法。這一些善友,『上至諸佛,下及凡夫,解佛法者,於我有益』。這解佛法者,這個話叫雙關語,最重要的是自己。你自己要懂得、要理解沒有一個人、沒有一樁事情對自己是沒有利益的,統統有利益,所以全是善友。不但這一切人事是善友,連物也是善友。你看《華嚴》裡面所講的,這是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蠟台善知識、香爐善知識,沒有一樣不是善知識。這個說法,實在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我們六根所接觸的統統在說法。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我們這個世界難道就沒有六塵說法嗎?我們這個世界六塵不如西方極樂世界六塵嗎?一樣的。那個地方人聰明,六塵說法,他覺悟;我們這個地方人迷惑顛倒,六塵說法,不懂,他不能體會。這些地方我們應當特別去留意,所以善友非常重要。

  【第三能發正願輪。摧卻世智辯聰難。謂若於三寶中。起深信樂。常發正願。世世相續。即能摧卻世智辯聰難也。】

  這個『正願』,「正」是揀別不是邪。這個世間人,往往都觀念錯誤。他在這個世間,你要問問他,這個世間什麼事情最大?他一定想到衣食這個事情最大。每天要過日子,要穿衣吃飯,換句話說,什麼最要緊?這錢財最要緊。這就好像人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是為錢財而來的嗎?是為穿衣、吃飯而來的嗎?世出世間聖人沒有這個說法。所以實在講,你看印光大師一生,我們在《文鈔》裡面可以看到,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相信因果。深信因果,這是大聖人教化一切眾生的第一法門。我們如果真正相信因果,你就像袁了凡,袁了凡相信命運,你問他為什麼活著?他絕不是為錢財活著的,他也不會為穿衣、吃飯活著的。為什麼?他曉得錢財、穿衣吃飯這個事情太簡單了,為什麼?命裡頭有!那命裡有的丟也丟不掉!「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頭沒有的,你挖盡心思,你也得不到。

  今天這個社會,會變成畸形的發展,原因在那裡?不知道因果報應,大家就投機取巧去了。所以外國人看我們台灣,看我們台灣的前途並不樂觀。盛,現在經濟是相當可觀,盛極一時,但是要知道,盛極就衰,沒有永遠盛的,盛極一定要衰。為什麼會盛?這四十年來,我們台灣同胞每個人勤奮的工作,是這麼樣盛起來的,勤勞工作。所以說,外國人不知道台灣經濟怎麼回事情,會這麼幾年當中,能這樣的發展。中國人一個星期可以做七天,一天可以做十幾個小時;外國人做工,一個星期五天,每天決定不會超過八個小時,我在美國所看到的,一般做工的,六個小時。鐘點一到,他工作就擺下去,他走了,就下班了。

  舉個例子,我們講包裝,鐘點一到,這一包東西還差一點點包好,他也丟掉,他不管了,明天來再說。這我們中國人做不到。我們中國人總會這一包包好再下班!也不過遲個一、二分鐘而已,他們不幹,一、二分鐘他都不肯犧牲的。所以你想想看,怎麼能比得上中國人?我們的財富是這樣累積的。絕對不是天天在搞股票搞起來的。現在我聽說好多工廠裡找不到工人,這不得了,這眼看的就要衰了。聽說很多工人去轉業,搞服務業去了,搞股票去了,搞什麼六合彩去了,搞這些東西去了,投機的這個生意去了,這是我們前途值得憂慮之處。以前這種勤奮工作,這是真正的善因,我們今天得的善果。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都是有因果的,絕對沒有說不勞而獲的,沒有這個道理。那這個願,就有正願、就有邪願。邪願,投機取巧,不勞而獲;正願是一分耕耘,一分的收穫,這是正願。要認真、要努力。

  經上特別告訴我們,『於三寶中,起深信樂』。三寶,當然特別著重在自性三寶。如果人人都能夠依自性三寶來修學,這個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就相差不了多少,這世界就非常之美好。人沒有惡心、沒有惡意、沒有惡念對待別人,人人都能夠修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修清淨心,修正覺之心,修慈悲之心,這是至太平之根本。

  『常發正願』,正願,四弘誓願。四弘誓願裡面第一條發的是捨己為人,眾生無邊誓願度。所謂「度」,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服務。為社會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捨己為人的大願,絕對沒有自私自利,特別是大乘佛法。所以大乘佛法裡面講善惡的標準,那個標準就是建立在我見上。凡是為自己都是惡,為別人的是善,它的標準是這麼建立的。為什麼說為自己是惡?為自己,增長我執,這就是大惡。因為佛法要破我執,我執破了,才能證阿羅漢。如果念佛人來講,我執破了,才能念到事一心不亂;法執破了,才能成佛,才能夠念到理一心不亂。樣樣事情都為我,你想想看,我見、我執是天天在增長。不管你修什麼法門,你修得再好,你修的是增長我見。我的戒持得很好,增長我見;我的定修得很好,增長我見。不管你修哪個法門,你是念念我,這很糟糕,這不如法。怎麼樣念念把這個我給忘掉,那就好了。所以大乘方法的確有它的善巧方便,教我們起心動念統統為人。我念這部經念一遍,我為一切眾生念的,不是為我,這迴向掉了。三種迴向:迴向菩提、迴向實際、迴向眾生,我為這個念的,沒有為我念的。現在的人,叫他這樣念,他不幹。那我哪有功德?我的功德不都沒有了,都替別人做,他就不幹了。你看這自私自利的念頭多重?這樣的人能往生嗎?不能。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諸大菩薩統統都是破了我執的,不破我執,不能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念佛人一定要修這迴向法,就是迴向這三種,菩提、實際、眾生,念念為眾生。長期這樣的薰習、培養,我執自自然然就淡薄、就能捨、就能放下了。我執,如果要是淡一些,你自己就會感受到,那個受用就會感觸到,心量大,自在了。眾生最可憐的,最煩惱、痛苦的是心量太小,圈圈畫得很小,只有我,沒有人。再擴大一點點,就是家親眷屬,那麼幾個,他都不能再大。所以他牽掛的那個根很牢固,那個根就是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本,他不容易出離。一定要把情執沖淡,情執沖淡,念念為眾生著想,要發這個願。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一切眾生做的,不是為自己做的。

  現在甚至於很多出家的法師建一個道場,那個道場什麼?我的道場。他道場不是替眾生建的。所以我在埔里講了三天,我都告訴那一邊年輕的出家人,我說如果你們真的有四個人,不要多,有四個人,真正修六和敬的,你們沒道場來找我,我這個基金會供養你。我說得到做得到。為什麼?這個道場建立是為一切眾生建立的,是為佛法建立的,不是為我建立的!我比他們聰明,我要是為我的話,我什麼事都不幹,為什麼?逍遙自在。建一個道場,做一個住持,我在那裡看印德法師,玉佛寺的住持,印德過去是我的學生。我看那個住持看得很難過、很苦,要照顧那麼大一個房子、那麼多的人,還有那麼多的信徒,一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忙什麼?不知道忙什麼。所以沒有出家,你忙,你那個家很小,忙一天忙幾個鐘點就夠了。這一出家,搞成一個大家,二十四小時不夠用,決定要透支,不夠用,累死了,何必!所以為自己決定不幹這個事情。中國古來的這些祖師大德,住持道場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為服務大眾的,捨己為人。因為那個道場真正有修行人,不讓他們操一點心,希望他們能成就。這個道場要沒有修行人,那這樣的操心、忙碌是不值得的。

  所以學佛,無論在家、出家,心量都要拓開。心大福就大,心量小,福就小,心大福大。因為心量拓開之後,本性、性德很容易現前;真如本性裡面的德能圓滿具足。六祖大師說過「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都是講的真實話。

  【第四種諸善根輪。】

  這叫我們要『種善根』。你看他這四句,第一個是要願生中國,也就是如法持戒,第二要遇善知識,第三要發正願,第四要種善根。根是比喻,比喻能生,能生善法,能生福德。我們中國人都想求福。福,你要有個善根,它能生福,那你的福就享受不盡。為什麼?它會生,有根會生福。這個生福這個根要自己去種,要種善根。「種諸善根輪」:

  【能摧生盲生聾等諸根不具難。】

  底下是教給我們方法:

  【若能依佛正法修行用心。當來感得身相諸根具足。便是摧卻諸根不具難也。】

  這個地方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就是『若能依佛正法修行用心』,這一句話很重要。今天在本省,學佛的同修不能說不多,可以說世界之冠。但是其中卻有不少是錯用了心,所學的不是正法。這不是正法,並不是說他廟裡面供的不是釋迦牟尼佛,不是阿彌陀佛,他也供的是。他念的也是《大藏經》裡頭有的經典,沒錯。那既然佛寶、法寶都不錯,怎麼說不是正法?給諸位說,心正法則正,心邪,正法也是邪法。確實利用如來的正法,在這個社會上做招搖撞騙的事情還真不少,確實有。所以今天邪與正是從哪裡辨別?從自己自心上去辨別,不要從外境。從外境上辨別,你就有困難,對於你自己的修學一定不利,你戒定慧三學都得不到。要從自己內心裡面去學、建立,我們自己要心正,我們心正,我們遇到一切法都是正法;我們心不正,你就是遇到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也是邪法,也不是正法。邪正在自心,不在外面。這是我們在此地特別奉勸給諸位。

  大經上常講「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又給我們說「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邪正都平等,境界上都是平等的。可見得,真正修學,確實是在自己。只要自己真正把握著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這三樁事情是一而三,三而一。譬如說,我們講覺迷,我怎麼曉得我覺?怎麼知道自己迷?可以用那個正來揀別。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正不正確?怎麼知道正不正確?看我那個心清不清淨,這個心清淨,不為自己想就清淨;一為自己著想,這個心就不清淨。樣樣為佛法想、為眾生想、為社會安定想、為世界和平想,這個想法是正確的,這是正知正見。沒有為自己想,這個心是清淨的;心裡頭決定沒有沾染名聞利養,沒有沾染五欲六塵,心是清淨的。那我們就知道,自己一定是不迷,覺而不迷。用這樣的心態,用這四弘的願心來看一切法,這一切法都是正法。

  佛的教誨,當然是在一切經裡面太多太多了。可是諸位要知道,佛說的這一切經不是為我們說的,也不是統統留下來教給我們學的,佛沒這個有意思。佛每說一部經,都有那一部經的當機對象。當時是某個人有了疑問,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給他解答的,是專門對他說的。所以說一切經幾乎都有特定的對象。那沒有特定對象的,佛是無問自說的,《阿彌陀經》,無問自說的,這是沒有特定對象的。《無量壽經》也是沒有特定對象,雖然是阿難問的,你看看在這發起序裡面,我們能看到。所以像這樣的經典,那佛的意思的確是給後世眾生做為修學的依據。尤其是《無量壽經》,因為佛說得很明白,將來佛法統統滅盡了,這部經還留在世間一百年。那我們就曉得,這部經的功德,能夠叫一切經統統失了效,沒有人相信,沒有人能夠修學,這個法門還有作用,還能夠幫助這些眾生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清淨佛國。才知道這部經典,是佛特地留給後世眾生做為修學的標準。我們明白這個事實,此地講若能依佛正法修行用心,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採取《無量壽經》,依照《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教訓去修行,決定不會錯。那個成就功德更是不可思議。底下這一段是總結。

  【所以頌云。】

  下面這首頌就是總結前面所講的經義。

  【善處摧前五。】

  『善處』就是中國,得生中國。

  【值願植餘三。】

  這第一個『值』是指善友,『願』是發正願,第三個『植』是種植的植,就是植諸善根。所以它這三個字,一個字是一樁事情,就是後面的這三種。這三種就是遇善友,就沒有佛前佛後難;發正願,就沒有世智辯聰難;種善根,就沒有根缺之難,這是八難統統都超越了。

  【即是四輪能摧八難也。】

  它的頌文只有兩句。這底下只是給我們說明這四種修法,可以能夠免除『八難』。

  【此八難有情不能入佛法中來。】

  前面講的這八種情形,如果有一種,都是學佛的障礙。『入』是講契入、證入。想在佛法當中開悟證果不容易,你有障礙。

  【諸經論中無不此說也。】

  這是佛在一般經論當中,常常這樣說。可是有例外,例外的在圓教一乘經典上,佛就不是這樣說法,所以他此地講:

  【若約華嚴圓教之力。亦得入佛法中。進修證果。】

  這就是講所以本經前面的序文說八難頓超,唯有『圓教』才能夠頓超八難。換句話說,遇不到《華嚴經》這樣的法門,頓超八難的確是有困難,所以圓教跟其他教確實不一樣。如果你要知道它為什麼不一樣?實在我要給你說明白,你也不難理解,圓人不執著。你們想想看,小、始、終、頓都執著,只是執著程度淺深不同而已。圓人為什麼?圓人他不執著,這個不容易。他真正是於一切法當中,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是萬法一如,法法平等,他是以這樣的心態來修學,當然就不一樣。所以在一切根機裡頭,圓機可貴,非常可貴,圓機可貴。底下有一段經文,是《華嚴經》上的經文。

  【故隨好品說。地獄天子得生兜率。頓證十地。即知地獄有情非障。】

  這個經文在底下,下面引用這段經文。前面這八難,一開頭就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你看這地獄眾生,他也能夠『頓證十地』。可見得,必須遇到圓教,還要是圓教的根機。是圓教的根機,遇到圓教,縱然是在三途八難當中,也不會有障礙。這是法門殊勝,根機迥異於常人,可以超越的。由此我們曉得,我們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黃念祖老居士他的註解非常之難得,他的註子可以說是集古德註疏的大成。你看他一句經文,這個人註怎麼說的,那個人怎麼說的,他是集大成。你看了這一本註解,就等於看了幾十種的註解。我們不要去看那麼多書,看一本書就夠了。他看了許許多多的書,這資料收集起來,這不容易。這是他的一個好處,為我們節省了許許多多的時間。古德給我們講《無量壽經》是圓教當中的圓教,頓教當中的頓教,一乘之一乘,了義之了義。實在講,把這部經讚歎到比《華嚴》、《法華》還要殊勝。就像蕅益大師所說的,「華嚴奧藏,法華祕髓」,都在《無量壽經》之中。這兩句話,實在拿現代話講,就是《無量壽經》是《華嚴》、《法華》的精髓。

  我們天天念這部經,你就想想,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念這部經,這是圓中之圓。每天用這個來薰習自己,你念一遍就是薰習一遍,薰個三、五年,你就變成圓頓根性,你在這五種根性裡面,是最第一殊勝。這五種根性實在講是薰習來的,也並不是講是天生的,薰習來的。天天念這圓教經典,不知不覺他就是圓教的思想、圓教的見解,這修學一切法的時候,實在講,非常非常之稀有殊勝。所以念《無量壽經》是最殊勝的、最好的。這部經太大了,分量太多了,不容易念。《無量壽經》的分量非常適中,是這部經的精華,最精彩的部分,真正是稀有難得,這的確是超越一切其他的法門。成就,那真是像經上所說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成就,等覺菩薩都不能完全理解,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因為完全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用如來果地上親證的境界做為我們修行的因地,因果同時,因果不二,它的殊勝在這個地方。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