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一四六集)  1992/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146

  三百八十九面第三行,「徵列名數」。請看經文。

  【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除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前面幾乎佔註解一半的文字為我們詳細介紹大經,我們雖然沒有將全部的《華嚴經》細讀一遍,但是從前面的介紹,對於《華嚴》的大意宗旨都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這樣才真的體會到、明白了為什麼佛說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夠圓成佛道。普賢菩薩為我們說出如來果地上的功德是無量無邊!不但菩薩說不出來,即使十方諸佛如來異口同音以無量劫的時間也說不出來,這些話是不是誇大?會不會過分?給諸位說實話,一絲毫的誇大都沒有。就像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說的句句都是實話。如來果地上的功德就是我們自性的功德,一切眾生都有真如本性,大乘法裡面常說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的功德就是這樣大,就是這樣不可思議。如來是證得了,這個功德現前,我們雖有不能證得,雖有不能現前,原因在哪裡?佛在《華嚴.出現品》裡面說過:「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一語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我們因為有妄想、有執著,所以稱性無量無邊的功德門不能現前。那現在怎麼辦?佛教給我們要用修德去證得性德,這是一個方法。修德裡面最圓滿、最殊勝的就是普賢菩薩修行的方法。普賢行也是無量無邊,圓滿稱性,換句話說,也沒法子說。沒有法子說,佛有善巧方便,就是把無量無邊修學的方法歸納成十大類,就是我們剛才讀的這個「名數」,分成這十大類。這十大類裡面每一類都稱性,所以他能夠開發自性功德無量無邊。

  這十願在中國普遍的流行,一般道場早晚課誦,課誦本裡面都有,每天都念,念的都很熟,可是這十條裡面說的是什麼不知道,怎樣去修也不知道。這種念法那就是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我們把圓成佛道無上的法門變成一個毫無作用的口號,你說這多可惜。清涼、宗密在後半部為我們詳細解釋,希望我們能深深的體會這十願的大意,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幫助我們把妄想執著破除掉。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執著,這十條能夠破除妄想執著的病根,才知道這十條的重要。《普賢菩薩行願品》特別指這一卷,前面沒有聽到的同修,有錄音帶,實在講前面沒有聽到不很重要,從今天起往後去這是菁華的菁華,希望大家每一堂課都不能缺席,要認真的來學習,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看《疏》。

  【然此即是長行。】

  經文從這以下都是『長行』文,長行文在我們現在文章題材裡面說之為散文,這是用散文的方式寫的,後面有很長的偈頌,是詩歌題材所寫的,這是說明散文。

  【禮懺。諸經論中開合不同。】

  這個『開』是展開,把一條分做幾條細說,這叫開。『合』就是現在的歸納,將好幾條歸納成一條,這就是「開合」的意思。『諸經』對於大菩薩修行的方法所說的這個條目不相同,這個不相同不是內容不同,是開合不同。

  【若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這是清涼大師舉例,舉個例子來說明,在《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裡面說了八種,普賢菩薩在《華嚴經》說十種,剛才我們念的十種。他的八種這底下說:

  【一供養。二讚佛德。三禮佛。四懺悔。五勸請。六隨喜。七回向。八發願。】

  可見的大同小異,真的是開合不同。我們看這一段的《鈔》,鈔是宗密大師為我們講解的。

  【若離垢慧經至八種者。此經唯一卷。鈔釋八種之益。即非彼經。恐錯指注。其八種之益。若通說。則俱離諸障。俱至菩提。】

  宗密大師這一開端為我們說明『離垢慧』就是《離垢慧菩薩所問經》,這是略說。『此經唯一卷』,裡面講的八種利益,此經是指《別行疏鈔》一卷,這在前面都曾經跟諸位說過。八種要是『通說』,都是離障。其實普賢菩薩在此地說的十種,如果通說,剛才講的都是幫助我們離妄想執著,妄想執著就是障。『菩提』就是圓滿的佛果,障離開了,佛道就圓滿,這是通說。

  【若別說。】

  『別說』,就好像是藥方一樣,哪一種要對治哪一個毛病,這一服藥裡面有八種配合在裡面,普賢菩薩那個藥是十種,十味藥合成這一劑。哪一味藥是對哪個毛病,這叫「別說」。

  【則供養除慳貪障。得大財富。】

  現代人聽到這句話很中聽,為什麼?都想發財。這發財到底好不好?實在說亦好亦不好。財不是想發就能夠發到的,不是想像得來的,財富是果報。果必有因,如果不修因,哪裡來的果報?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清楚,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如果對於因緣果報這個事情沒搞清楚,那真的叫白學。《法華經》裡講的「十如是」,十如是就是講因緣果報的真相,有事有理,世出世間法都沒有辦法超越這個原則,都不出於因果,清涼大師判這部《華嚴經》五周因果。財富是果報,因是財布施,財供養。本經裡面沒有說布施,只說供養,其他大乘經裡面菩薩六度第一個是修布施,而在一乘經裡面布施變成供養,那個心更真誠、更清淨、更恭敬,所以他得的果報就無比的圓滿。布施,心不一定很恭敬,不一定很真誠,他得的果報不是最圓滿的,供養的心得的是圓滿的。凡夫只有對佛、對於自己的尊長恭敬心供養,對一般人甚至對貧苦的人就沒有恭敬心,所以福報就有欠缺。唯有這些大菩薩們,他們心是清淨平等的,所以上對諸佛,下對惡道眾生,他也是同一個供養的心,以真誠清淨平等大慈悲心來布施,這種布施叫供養。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學佛法的人,真正得佛法的人,他看世間跟一般人看法不一樣。世間人看事情、看人事、看問題是用情識在推斷,所以他往往落在比量跟非量之中,非量就是看錯了。學佛的人應當如諸佛菩薩把這個觀點都建立在現量的基礎上,那就清清楚楚,決定沒有錯誤、沒有偏差。真實的現量就是《法華經》上講的十如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一直到如是本末究竟,這是實相。當然那是菩薩的慧眼、法眼,我們今天還沒有,我們今天肉眼凡夫,還沒有這個能力,雖沒有這個能力,我們可以借佛菩薩的法眼、慧眼來用用,怎麼借?常常讀誦大乘,真實因果的眼光來看事情,然後才知道這個世間人所作所為都出不了因緣果報,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決定不會錯的。於是我們到外面去觀光旅遊,看什麼?看那個地方的人造的是什麼因?去看這個;看那個地方人現在受的是什麼果報?從他現在受的果報,我們能夠推斷他過去的業因;從現在造的這個業因,我們知道他將來所感的什麼樣的果報,過去現在未來也能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看台灣現在的果報,在今天這個世界,我們台灣富裕了,普遍都富裕,生活水準提高,這個提高是物質文明,物質生活提高了,這是果。因是什麼?因是過去世所修的善業,感得今天的果報,我們今天這個果報並不很圓滿,為什麼?富而不樂!富而樂那真正叫幸福美滿,我們今天是富而不樂,這個原因就是我們過去所修福偏重在財布施,忽略了法布施。財布施得大財富,因為沒有法布施,我們這個頭腦都愚痴,沒有智慧。所以雖然有錢,不會享受,就不樂。後面經文把這個布施說得很詳細,佔的篇幅很大,到『廣修供養』的時候再細說。

  這兩種布施都重要,所以成佛之後「福慧二足尊」。足就是滿足,就是圓滿的意思。二就是福報跟智慧,這兩種都圓滿,稱為二足尊。所以佛教並不是禁止你你發財,讓你一生過這個苦日子,佛不是這樣說的。佛教裡面特別是大乘佛法,絕對不贊成修無益的苦行,益就是利益,對自己毫無利益的苦行,佛是不贊成的。兩者比較,慧比福更重要,因為有福沒有慧,往往容易造罪業,造極大的罪業,那有慧沒有福,他不造罪業。這就說明慧比福要好,他不造罪業,不墮三途。如果有福沒有慧,往往做錯了事情,造了罪業,福享盡了,就墮三途,那個就非常的可怕。所以佛家特別強調智慧。你看六波羅蜜裡面第一條是布施,最後一條是般若波羅蜜,般若重要!那我們展眼來看現代社會,在現代社會裡肯修布施慷慨解囊做好事的,在全世界台灣人第一,台灣人肯修福,這好事情。我們看到這個好事情,另一半使我們擔憂的是台灣人把慧忽略了,修福不修慧。這福報決定有的,到哪裡去享受那就很難去斷定。佛法裡面講修福,種福田,你能夠認識福田,你能夠選擇福田,這是智慧。沒有智慧的不知道哪個是真的福田,不知道哪個是假的福田,你要把你這福種到假福田裡面,不但得不到福報還有過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什麼叫真正的福田?其實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能夠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這是真正的福田。換句話說,幫助大眾破迷開悟,幫助家庭幸福美滿,幫助社會繁榮安定,幫助這個世界達到和平共存,這就是真正的福田,真實的福田。如果我們把這個方向目標把握住,我們的福就種在真實的福田上,如果與這個目標是相反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福田。所以布施修福眼睛要睜亮,不能夠迷惑顛倒。要怎樣才能夠達到前面講的這幾個目標?最根本的就是幫助人破迷開悟,真能做到這一條,除了教學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這中國世間聖人,你看在《禮記.學記》裡面就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應該如何教導大家,使大家真正覺悟。而佛法翻成中國的意思,佛是覺悟,法是方法,覺悟的方法,佛學是覺悟的學問。以佛法幫助一切眾生真正覺悟,使他認識自己,認識我們生活環境,這是真正的覺悟。

  我們基金會成立有十年,我們十年所做的工作就是這個。供養一切大眾,我們修的是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這三種供養都具足。現在在當前的社會,我們面臨了一個大問題,這個大問題就是現在世界上喊得很響亮的,保護智慧財產權,這是什麼因?這是把世間一切善法流通的因給斷絕了。他的果報是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愚痴的果報。《彌陀經》上大家念過周利槃陀伽,都曉得周利槃陀伽笨的是沒有人能夠比得上的,其笨無比。佛說了他的前生是三藏法師,為什麼得這個愚痴果報?吝法。現在的難題,這《大藏經》都有版權,這不得了,換句話說,佛法也被這個著作權、版權障礙了流通,底下一個世紀眾生統統得受愚痴的果報,一切眾生法身慧命從這個地方斷掉。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愈想愈嚴重,愈想愈可怕。唯一補救的方法那就是我們自己來編《大藏經》,自己重新製版,我們後面無有版權,歡迎翻印。我們編的這一部就能夠流通全世界,因為什麼?只有這一部是沒有版權的。當然這個工程很大,逼著我們不能不做,所以我們今後印經的時候,我要建議我們的基金會,建議這些董事們向這方向來發展。使全世界各個地方想流通佛法的還有一個機會,還有這麼一線希望,不至於被他們統統杜絕。應當流通的東西我們重新來編,我們能發心,我相信十方諸佛如來都會加持,我們以無版權來流通佛法。這是說到布施供養,我們同心齊力來做這個工作,工作裡頭我們出錢出力,三種布施圓滿具足,不但得大財富,得大智慧、得健康長壽。再看底下這一條:

  【讚佛除惡口障。得無礙辯。】

  四無礙辯才。我們稱念佛菩薩的名號就是『讚佛』,常常念阿彌陀佛,這一切諸佛如來為什麼我們單獨念阿彌陀佛?無量這些法身大士為什麼單單勸我們念觀世音菩薩?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佛在《彌陀經》,《彌陀經》不長,四次的勸導。佛在《無量壽經》教給我們,當我們遇到急難的時候,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得感應,佛教給我們的。實在說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這樣教人,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菩薩,異口同音都是這樣教導的,這裡頭一定有大道理。這個大道理我們能不能知道?當然能,不是一朝一夕說得清楚的,也不是聽一次、二次你就能肯定的,為什麼?因為你有業障。業障漸漸除,智慧漸漸開,到後來你就徹底明白。今天肯照佛菩薩的話去做,那個人就有福,這決定正確的。何況世尊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他老人家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豈能不信?所以稱讚一尊阿彌陀佛,就是稱讚一切諸佛如來;稱讚一尊觀世音菩薩,就是稱讚十方三世一切菩薩。不要有分別心,不要執著,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去稱念,這樣才能夠『除惡口障,得無礙辯』才。

  【禮佛除我慢障。得尊貴身。】

  在學佛的同學當中,確實有一些業障很重,佛號念不下去,經讀不下去,不能夠信受奉行,但是他心裡面非常仰慕佛法。讀經讀不下去,煩惱就現前。你要問到底是什麼障礙在作祟?細細的去觀察就是『我慢障』,真的是這個東西在作祟,對治的方法唯有拜佛。凡是有這種情形的,經也念不下去,佛號也念不下去,坐在那裡會胡思亂想,坐也坐不穩的,仰慕佛法、嚮往佛法、想修佛法,那怎麼辦?教給他拜佛。如果有時間拜的愈多愈好。從前出家人他沒有其他的工作,有一天拜三千拜的,天天這樣拜,拜上個三年、五年開悟了,你們看《影塵回憶錄》。

  倓虛法師傳記,《影塵回憶錄》記載著有一個曬蠟燭的法師,那個業障很重,老和尚就是教他去拜佛、拜舍利。在阿育王寺裡面供的有釋迦牟尼佛舍利,叫他去拜,一天拜三千拜,他拜了三年,開悟了。他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以後詩作得好,偈子也作得好,講經說法。為什麼?業障消除,智慧開了,這是修行的好方法。如果我們有工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至少一天要拜三百拜,早晨起來早一點拜一百五十拜,晚上拜一百五十拜,一次不缺,你拜上個三、五年就不一樣。然後或者是念佛,或者是誦經,自然就不相同,先消業障。每個人業障不相同,消業障的方法不一樣。我教的拜佛,拜是要快拜、還是要慢拜?你看這麻煩多,這些都是小節不重要的,以怎麼樣為標準?以自己身心安定,拜得很舒適,以這為標準。不必去學別人,別人有拜得很快的,用不著學他,也有人很慢。總而言之,一切適合於自己身心的安穩,身心清淨,以這個為目標。用拜佛的方法『得尊貴身』。你在這個社會上,人家見到你對你很尊敬,福報是這麼修來的。

  【懺悔除三障。得依正具足。】

  『懺悔』是懺悔三業身語意,『除三障』。意是念頭,心裡面沒有惡念,口沒有惡言,身沒有惡行,這三業就純善。這三業善,我們身心就善、就健康,所以得的是『依正具足』。正報是身體,我們講的健康長壽;依報是生活環境,我們生活就是衣食住行不缺乏、足夠用,不會缺乏,這叫具足。

  【勸請除慢法障。得多聞智慧。】

  『勸請』就是請轉法輪,這裡面有很大的講求,不能不注意。否則的話,這一條如果錯會了意思,不但不能成就功德,而且有許多過失。這就是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經》註解裡面所開導我們的,他說的雖然是淨土法門,但是要知道他老人家講的都是原則,淨土法門不能違背,其他法門也不能違背,是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切眾生的修學要順他的根性,要一門深入,我們請法師到道場來講經,到這個地方來弘法,一定要知道我們這個地區大眾他修的是哪個法門,請這個法師來弘揚佛法一定與我們所修的法門相應,對我們就有幫助。如果不相應,這請來的就把我們的法門破壞掉,不但沒有功德,而且有罪過。佛門有個俗話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不可以破壞人的正念。譬如說我們這邊都是念佛的,我請一個法師他是參禪的,到我這兒來弘揚禪宗,把念佛法門都破壞了,這雖然是勸請,勸請不但沒有功,勸請有罪過,這一點不可以不知道。

  但是真正覺悟的法師,明理的法師,我們不敢講,明心見性當然更是難得,通常一個真正明理的法師我們請他來,他不會說不相應的法門,為什麼?他懂,他的心是慈悲的,憐憫一切眾生。我雖不是修行這個法門,我到你們這個地方,你們修行什麼,我一定極力讚歎你這個法門,這叫真正慈悲,這是真正度眾生,絕不破壞這個法門,這是真正明理通達的,他懂得。我們是念佛道場,我們請禪宗大德、密宗大德到此地來,一定講淨土法門,一定讚歎念佛功德,這是大法師。如果他來弘揚他修的法門,鄙夷我們的法門,這就是罪過。這是我們勸請不可以不知道的,真正是大德、大法師,那不必說,他知道。你請他,他一定問你們這個道場什麼時候建立,有多少信眾,平常修學些什麼他要問清楚,他到這邊來弘揚的時候一定是相應的法門,不會說不相應的法門,這是勸請。不要說這勸請功德很大,我們要請一些人講一些不相應的,將來你自己身後被閻羅王判下十八層地獄,你喊冤枉那是空的,你的罪條一條一條清清楚楚擺在面前,賴都賴不掉的,你破壞了大眾的信心,這我們一定要明瞭。

  古時候出家人對於這個基本的常識都知道,現在明白的人已經很少,已經不多。我過去曾經跟大家報告過,我早年在香港講經,一九七七年,聖一法師是禪宗的大德,我在香港講《楞嚴經》,他常常來聽,聽得很歡喜,邀請我到大嶼山去參訪他的道場;他大嶼山後面寶林寺,禪宗道場。我去了非常叫我驚喜,我看到還有四十多位出家人統統是男眾在那個地方參禪。我是個念阿彌陀佛的,他邀請我到禪堂裡開示,我絕口不提阿彌陀佛,我讚歎禪。因為我過去講過《六祖壇經》,講過《永嘉禪宗集》、《證道歌》,口頭禪還有一點,我到那邊去讚歎這道場、讚歎法師、讚歎修學的同修,使他們增長信心,這就是正確的。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請我跟他的信徒結結緣,講講開示。演培法師是修彌勒淨土的,我到他那裡去,那一天聽眾有六百多人,我讚歎彌勒菩薩,絕口不提彌陀淨土,不能提,人家在那裡已經學了二十多年,我們去,去幫助他,幫助法師影響大眾,幫助大眾對演培法師更增長信心,這叫弘法,這叫利生。

  他來問我,在大嶼山的時候:法師你對於禪這樣尊敬、這樣佩服,你為什麼不學?我跟你說老實話我根器不夠,禪是上上根人學的,我是下下根,我只有景仰讚歎,我沒有資格學。把他們捧上來。我說的是實話,不是假話,所以請法師這樣請法就對,準沒錯,對你道場只有利而沒有害。如果我在那裡讚歎彌陀淨土,念佛是第一,別的這一生當中很難成就,那我跟人家唱反調。我怎麼對得起法師、怎麼對得起道場?大眾在那裡薰修二十多年,那叫真正幹的缺德事。這是我們到人家道場參訪結緣基本的常識。他那個道場學天台的,我們讚歎天台;學賢首的,讚歎賢首。你看看這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自己謙虛,讚歎別人,我們在《華嚴經》至少要學會這一點,《華嚴》才沒有白讀。

  成熟眾生,幫助他一把,使在這個法門成就。理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以一切法門都是我們應當要讚歎的,我們自己所修學的一定要堅定,一門深入。所以他學禪的,我們讚歎他,我們勸導他一門深入。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成敗的關鍵就在專精,最忌諱的是夾雜。淨宗夾雜不能得一心,不能往生;禪宗夾雜,不能開悟,不能得定;教下夾雜,決定不能夠開悟,不能大開圓解。所以佛法修學祕訣就是專精,任何一個法門都好,沒有不好的,只要專精都會有成就,如果雜修就很難,就太難太難,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

  因為現代社會知道這個規矩的人不多了,甚至於懂得這個禮貌的人已經不多,於是道場請法師來講開示結緣,有許多道場根本就不請,這有他的道理。在近代我們中國印光老法師的道場,從前蘇州靈巖山是專修念佛道場,他從來不請法師到這個念佛堂,不要說講經,連講開示都不行,為什麼?他怕你說個一、兩句話,把他念佛堂人道心破壞了,他不請,他只有自己講開示,他底下的幾個學生講開示,決定不請外人。我過去在台中,台中蓮社李老師的座下,李老師這個講堂是絕對不可以請外面的法師大德去講經的,他不請。外面大法師大德到台中,他歡迎、請他吃飯、接待他,不請他講開示,我們要知道這是不得已的苦心,保護大眾的信心,這叫真正的善知識。

  所以在這些年來很多佛學院找我,我都不去,原因也就在此地。佛學院已經有多老師去指導他,我們去要跟他講他相應的東西,如果講我自己修學的這些,決定破壞他們的知見,這是不可以這樣做的。這一般初學的人不懂,我們學了這麼多年,知道各種利害,所以不能不小心謹慎。我們這個道場常常請一些法師來講經,為什麼?這不是專修的道場,這是跟大家結緣的道場,這個可以。專修的道場是決定不可以的,我們這個道場學哪一宗的?沒有,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性質是宣傳佛教,宣傳,什麼人都可以講,什麼宗派都可以講,因為它不是一個道場,不是大家共修,這個可以。如果是專修,那是決定不允許的,這是我們學佛人不得不知道。

  有一些不同的,不相應的這些說法,我們可不可以聽?那要看自己,如果自己信心堅定,不被外境動搖,聽了增長定慧,增長定是什麼?我不為你所動,可見得我有定力,你那套東西我都明白了,這是慧。如果自己功力不夠,聽了覺得不錯又想去嘗試嘗試,那最好不要去聽,功夫不夠,所以你有真正的定力,可以。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學什麼法門?「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他什麼法門都聽,什麼法門都接觸,因為他信心堅定,他絕不被外境動搖,他的參訪是增長定慧,那個一心不亂從哪裡學來的?就是從參訪當中得到真正的證實,確確實實得念佛三昧,不為一切境界所動,完全看自己的功力,這是勸請我們不能不留意的,不可以不知道的。下面。

  【隨喜除嫉妒障。得大眷屬。】

  這得如意美滿的眷屬。修『隨喜』功德,『嫉妒』是很大的障礙,是瞋恚裡面的一分,這個煩惱是與生俱來的,不要學的。你看看那個小孩一、兩歲的時候,為了糖果,這個多一點,那個少一點,他就會有嫉妒心,沒有人教他,與生俱來的煩惱。用什麼方法來對治?用隨喜。看到別人有好處要能生歡喜心,不要嫉妒,不要障礙,嫉妒障礙對自己決定有害,你能夠轉過來隨喜,對自己決定有大利益。這些事實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現代這個社會,無論是國內國外,家庭問題非常多。我今天中午,也是從前有幾個老同修請我吃飯,就是問問從前我們二十多年以前在一塊同修的,有一對年輕人非常美滿,今天他們告訴我他們已經離婚五年了,這不可思議。我們過去看到這美滿姻緣,離婚五年了。現代這個社會,這個問題是普遍問題,家庭破碎了。諸位要知道整個社會的結構,家庭是一個基本的細胞,家庭不美滿,要想社會安定繁榮,那是決定做不到的。家庭不美滿,社會就會動亂,就是世界大亂,所以你要安定社會,一定要美滿的家庭。儒家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很有道理的。家庭出了問題,那不得了!我們讀佛經,佛教給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能夠容忍,能修忍辱,能修隨喜,這才能夠維繫家庭的美滿。

  【回向除狹劣障。成廣大善。】

  『回向』就是把心量拓開,我所修的功德不求自己一個人獨享,不求我一家人獨享,我所修的功德希望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個福報就大,這個福報才是圓滿的。到什麼時候我才把一切福報拿去給一切眾生共享?如果你這樣問,那大概你這一生都沒指望,應當從現在起,我有一分力量貢獻一分力量,有兩分力量貢獻兩分力量,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就對了,這是真正把這個心胸開闊,念念為一切眾生,念念為佛法的弘揚,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

  【發願除退屈障。總持諸行。速得妙果。】

  『發願』,在本經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十願,我們要發這個願。大乘佛法裡面菩薩一個總的願望叫「四弘誓願」,四弘誓願與普賢菩薩的十願比較,優劣如何?廣狹如何?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裡頭沒有優劣,也沒有廣狹,只是開合不同而已。四弘誓願可以說是普賢十願歸納成為四條,四弘誓願展開變成十條,內容不增不減,都是圓滿的。我們要理解,要深入的理解,要認真的學習,把菩薩的大願變成自己的本願,這叫做發願,也叫做發菩提心。絕對不是說這個願每一天念一遍就算發了,那個沒用處的,那個毫不相干,要懂得它的意思,曉得它的理論,知道它修學的方法功德利益,把它變成自己的心願,變成自己的行止,也就是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這才叫真正的發願。

  『總持諸行』,不僅是發願這一條,總持八條或者十條,每一條都是總持諸行。真能夠依教修學,『速得妙果』。速是快速,怎麼個快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在華嚴會上講到念佛法門是建立在十大願王的基礎上,所以以十願的基礎念佛往生都是上上品往生,所以他成佛就快了,這一句話是真的,速得妙果,這個妙果是圓滿的無上菩提。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