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四十二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42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四十面,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從「更有三義」這一句看起。這個文是接著上一次跟諸位介紹的,就是南方。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都是在南方。這個南方並不代表方向,不是東南西北的方向,而是取這個「南」的含義。南方屬於火的,在五行裡面,南方屬於火;火的相,是光明之相。這個意思就是說善知識住在那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有智慧光明。所以要到哪裡去參訪?要向智慧光明的方向去參訪,所以明正皆南。除這個意思之外,我們今天再看,它這個南還有三個意思。

  【更有三義。一。一方已有多友。餘方例然。】

  這個方的意思就是從方向。既然南方有很多善知識,東方、西方、北方亦復如是。這是取這個意思。

  【二。南主生長。表求法者生長善根故。】

  這也是配節令的講法。我們中國人常說「春生夏長」,以春夏秋冬四時,四時配四方,東方配在春,南方配在夏。所以春生夏長,南方有『生長』的意思。這代表學佛的人、求法的人不斷在增『長善根』,取這個意思。

  【三。西域居人宅多東向。順日月轉。表於善財順人法故。】

  這第三個意思是講西方,『西域』在我們中國來說,這部經是唐朝時候翻譯過來的。唐朝講西域,就是現在的新疆、蔥嶺、伊朗這一帶,那再往南面去就是印度,所以我們中國稱之為西方。他們那邊的習俗,蓋房子多半是坐西朝東,每家的大門開的都向東方,這是西域人的習慣,他們的習俗。他們也有意思,就是『順日月轉』,取這個意思。早晨一開門就見到陽光,取這個意思。這代表『善財』能夠恆順眾生,取這個意思,取隨順。『順人法故』,也就是說,對於世間法,世間的風俗、習慣、道德、法律,佛弟子應當要隨順,取這個意思,就是十大願王裡面所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故舊疏云。】

  這個『舊疏』是指《六十華嚴》的註解,就是《探玄記》,賢首國師作的。《華嚴經疏鈔》我們稱為新疏,這是清涼大師作的。

  【善財求友。表隨順以南行。方盡南矣。】

  從這個意思,上面這三個意思來講,方方都是南方,沒有一方不是南方。所以《華嚴經》上講的南,不是方位,而是表法的意思。讀經,這也是一點困難處,有許多人望文生義,把佛經都曲解。佛門裡有一句俗話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三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解錯了。特別是《華嚴經》裡面,表法的義趣太多了。他所說的,確實是意在言外,你要是從文字、言語上去解,那決定是搞錯,那就錯得太多了,如同此地講的南一樣,它不是講方位。我們再往下面看:

  【方是假法。二無定體。東西南北相待立名。】

  這就是告訴我們真實法。『方』是方位,我們講東南西北是四方,再講四維上下是十方,這都不是真的。唯識宗裡面講的,講方分、時分,時分就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方分是講空間,這些東西都不是真的。你看看《百法明門論》,它把這些東西擺在哪裡?擺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什麼叫不相應行法?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抽象的概念,決定沒有事實,是一個抽象概念而已。這一點,我們現在的科學家統統證實、全都證明了,時間不是真的。現在太空船飛到太空之後,那時間馬上就沒有了。登陸到月球,月亮裡面一個白天,一個晚上,是我們地球上一個月。這個時間怎麼算法?所以時間不是真的,空間也不是真的,都是相對建立的。

  所以說『二無定體』,沒有一定的,體是性質,沒體性。『東西南北相待立名』,譬如我們台北市,我們往基隆是北方,往新竹就是南方;如果我們在台中,那新竹又在北方,到底是南、是北?沒有一定的,沒有定體,就是這些東西全是假設的。所以諸位要講是東南西北,你一定要問他站在哪個地方說東南西北。如果沒有說站在什麼地方,講東南西北,這個東南西北等於沒說;過去、未來也是如此。你要不定上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說過去、未來,這個過去、未來也沒有意義。但是縱然說上某年某月某日,那也是假定的,也不是真實的。真實法裡面,跟諸位說,時空都沒有,那是真的。這就是《華嚴》講的一真法界,那是真的,決定沒有時空。如果說沒有時間,諸位想想,你還會有老死嗎?沒有了。現在人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因為你有時間,所以就有生老病死。到哪一天,你把時間忘掉了,那你永遠不生不滅,這是真的。所以這個時間、空間的觀念,是一個虛妄的妄念,真實講是妄想,決定不是真實。

  我們中國人對這時間觀念很重視。你看在全世界,中國的歷史記載最完整。最不重視時空觀念,印度人,印度人沒有歷史。所以我們想考證古代印度東西很困難,找不到資料。印度人不重視歷史,這可能與佛教,與當初印度的宗教發達都很有關係。所以它是:

  【但取明正之義。】

  這南方取光明,取正,這個正在前面講過。我們中國人特別著重,南方是正的方向。你看過去帝王的宮殿以及政府機關,像一個縣,從前的縣政府,它的建築一定是坐北朝南。所以以南方為正,說『明正』為南,南方是光明之向。

  【所向盡名為南。】

  這講是善知識所住的地方統統叫做南方。

  【如此始名悟入法界。】

  這才是真正悟入。

  【故善財至寄十地之友。多在菩提道場。又不言卻迴向北。故知若觸向明正。一切皆南也。】

  這段文很好懂。『善財』童子,他所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這五十三個人代表大乘佛法的階位,從初住一直到等覺。初住至十迴向都是以一個人代表一個位次,一個人代表一個。譬如講初住菩薩,吉祥雲代表的。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他代表第七迴向。所以說是這三賢位次三十個是用三十位善知識來代表,三十位。那初地一直到十地,也是用一個人代表,有的時候也用兩個人代表。但是到等覺菩薩,他用十個人代表,是一個圓滿的數字。所以四十一個位次,總共是五十三個人來代表,五十三個人。『十地』菩薩都不講方向,登了地都不講方向了,而且多半他們都在『菩提道場』。如果從菩提道場,原來善財童子離開這個地方往南去,那菩提道場應當在北,這個時候他又不說北,經文上不提了,不提這個方位,所以要曉得它是表法的意思。只要是光明正大,都叫做南方,取這個意思。這是把南這個表法的意思說出來。

  下面,這是末後一句,這是講善知識、善友。善知識,就是我們現在人講的老師。所以說尋師訪道,他到外面到處去拜老師,向人請教。我們中國古人講「一日為師」,你向他請教,他指點你,你明白了,這個人就是老師。所以善財眼睛裡面,每個人都是老師,善人是老師,惡人也是老師,沒有一個不是老師。這是我們學佛的人應當要知道,應當要效法,應當要學習的,我們才能成就。光說我們找不到好老師,找不到善知識,那是你不會找。你要會找,哪個不是好老師?哪個不是善知識?善財會,我們不會。會的人,他成佛了,不會的人永遠是搞六道輪迴,永遠是凡夫。這《四十華嚴》非常非常之好,它就是教給我們這個方法,這是求學的方法。我們看底下這個文:

  【益我為友。人皆友焉者。有二義。】

  『益』是利益,對於我有好處,對我有利益,這就是我的老師。人人對我都有好處、都有利益,所以『人皆友焉』,沒有一個不是老師,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這裡面有兩種講法:

  【初隨相說。二稱性說。】

  給我們解釋「人皆友焉」,這個話怎麼講?先從相上說,『隨相說』。

  【隨相說者。謂見善者生不及之心。見惡者發探湯之智。既三人同行。必有我師。況多者也。】

  這是從相上說。我們中國聖人,孔老夫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是自己一個,另外兩個。這兩個是什麼?兩個就是所有一切人,所有一切人分成兩類,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這兩類,這就全部都包括了!跟《華嚴》講的沒有兩樣,一個善人,一個惡人。見到善人,我們生慚愧,我們比不上他,我要跟他學習,這就是『見善生不及之心』,我不如他,我要跟他學。見惡人,馬上反省,我決定做不得,他做了個樣子給我看,來警惕我,我可不能照他那個做法,要反省,要回頭,他也是我的老師。他現出做了惡因,受惡報,我看得很清楚,這個事情不能做,他是我的老師。

  所以我過去,那時候好像剛剛學佛,我還沒有出家,還在上班。有一天,我們班上有幾個同事在討論中國歷史岳飛那一段故事。我那一天也在旁邊聽,他們提到岳飛都很讚歎,提到秦檜都很痛恨,這是誤國殃民。我聽了之後,因為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跟人抬槓子,喜歡跟人唱反調,就把人搞得下不了台,就跟袁了凡年輕時候差不多。我聽了之後,我就發表我的異論。我說,你們的看法也不見得正確。他們瞪著眼睛,我們看法怎麼不正確?我說,岳飛該死。這怎麼該死?我說,這個人愚忠,他沒有常識,他那個想法是決定要遭殃的。為什麼?你想想那個時候的宋高宗年紀很輕,徽宗是他哥哥,都三十幾歲,岳飛拼命要去把金兵滅掉,把徽、慶二帝迎回來。還有慶宗,慶宗是高宗的哥哥,大幾歲,三十幾歲。這把他給迎回來之後,這高宗皇帝要不要讓給他?他要不肯讓位,那怎麼辦?一個把握著皇帝位子,決定不肯讓,你還拼命要想迎回來,那你不是該死!再有一個是秦檜當了宰相,像現在行政院長佔了這個位子,你要把慶宗搞回來了,當然一定慶宗恢復皇帝,那宰相還不是你岳飛嗎?怎麼能輪到秦檜?所以秦檜必定殺岳飛,那個宋高宗也殺,這個皇帝跟宰相都要殺你,你這個命還能保得住!傻瓜一個!是很會打仗,沒有智慧,沒有把當時這個事得失利害搞清楚。我說,岳飛愚痴,不值得同情。我說秦檜是了不起,是中國民族英雄,我說,他現在死了之後,一定升天。他說為什麼?我說,你看,西湖岳王墳,他跪在那裡,每個人都看到這個人做的壞事,這就是下場,我們不能學他。你想想看,他這種教育,對於中國後來子孫的教育收多大的效果,他當然升天了。這就是說什麼?『見惡者發探湯之智』。所以我會說得出一套道理出來。這雖然是開玩笑的話,我的觀點也有點道理。這正反面都可以說,看你站在哪一邊,你怎麼個說法。

  所以這是你看中國的歷史,大忠大孝記錄下來,大奸巨惡歷史上也留名。為什麼?這就是善惡,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留給後人做為警誡,做為一面鏡子。所以史叫史鑑,你看司馬光做的《資治通鑑》,「鑑」就是鏡子,歷史是一面鏡子。這是說明『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更多的人。所以你只要會學,你學不盡,怕的是你不會學。底下,這教給我們:

  【但能擇善者從之。不善者改之。則觸向皆師也。】

  這是教給我們如何去修學。你見到善人,跟他學,學他的善行、善言;見到那個不善的,要好好的反省我自己有沒有?如果有,應當改過自新。所以他提醒你,他做一個樣子常常提醒你,那這個樣子,人人都是老師。善財童子就有這個本事,所以他能夠一生圓成佛道。釋迦牟尼佛一生之中,所說一切經典,一生成佛的就是《華嚴》,就是善財童子一個人。肉身圓成佛道,他沒有第二生,就是一生。一位一位善知識參訪,從德雲比丘一直參訪到普賢菩薩,成佛了,沒有經過第二生。在一切經當中,只有這一個。前面也曾經跟諸位提過,善財之所以圓成佛道,是證到等覺位,跟著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圓滿成佛。

  所以你要說善財在哪裡?善財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華嚴經》可以給我們做證明。不但善財在在極樂世界,我再告訴諸位,釋迦牟尼佛,他那些弟子們,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或者像《法華經》裡面講的一萬二千人,這些人在哪裡?統統在西方極樂世界,都往生去了。怎麼知道?諸位念念《無量壽經》就曉得了。現在大家念《無量壽經》的人很多,《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統統往生了。現在有不少人很迷信禪宗,看到禪,好像眼睛都放光。你們翻翻《無量壽經》,禪宗二祖是阿難,阿難在《無量壽經》裡面發願「我亦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難去了。阿難去了,在我們想,大迦葉也去了,個個都去了。阿難是宗門教下的傳人,禪宗他是傳人,教下更不必說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教,統統是阿難傳下來的。這樣一位祖師大德還得求生西方淨土,這是值得我們反省的。

  往後看,龍樹菩薩在我們中國是大乘八宗共祖。中國大乘八個宗派,統統是龍樹傳下來的。龍樹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聖賢錄》上有他,《往生傳》上也有他。八宗共祖,到最後還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警覺。所以不求生西方淨土,那就是李老師所說的話,「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再往下面看:

  【又見賢而思齊。即為益也。或見不賢而內自省。亦為益也。】

  這就是說益者為友,『益』是利益。看到賢人,就想我要跟他一樣。《華嚴經》上所講的菩薩多了,講得太多了。這麼多菩薩當中,也有個首領,排名第一、第二的。華嚴宗裡面,就是《華嚴經》上,菩薩排名第一的是普賢菩薩,排名第二的是文殊菩薩,所以普賢是華嚴長子。這第一、第二的菩薩統統都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上,我們讀到,他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文,我們讀到的。這兩個人求生西方淨土,整個華藏海會上,那些佛菩薩,那就可想而知。所以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引導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生極樂。不是普賢、文殊兩個人往生的,統統去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之多,沒法子計算。這個事實,諸位要是真正明白,你才曉得淨土的殊勝,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

  尤其是黃念祖老居士,這《無量壽經》的註解,可以說,裡面的經義他都註出來了,非常非常之難得。所以他這個註解我們要大量流通。對於淨土宗的弘揚,接引一切大眾往生淨土,我相信依靠他這部註解,真正生起信心、發願的,一定是很多很多人,這是無量的功德。佛菩薩自度度他,真正要想得度,一定要生到如來清淨佛國,你才會有成就。不生佛國,就免不了輪迴。既有輪迴,必定有退轉、有隔陰之迷。換句話說,要想成就是非常非常的困難。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說老實話,都沒有把握。所以沒有一尊佛,不勸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眾生能夠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諸佛如來度生的本願就圓滿了,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所以看到這些好的榜樣我們要學。見到那些往生的人,那都是我們的榜樣。所以《往生傳》,實在講,時時看看,『見賢思齊』,你看看那些人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們要跟進。『見不賢而內省』,以淨宗來說,不肯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都是不賢。為什麼?他還要搞六道輪迴,這個沒法子。所以這些統統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利益。

  【又老子云。善人是不善人之師。不善人是善人之資。皆是益我為友之義,故人皆友焉。】

  老子這兩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我們佛門裡頭也常講「師資道合」,資是幫助,惡人能夠幫助善人更善,所以他是『善人之資』。因為善人看到惡人,他就會反省,我有沒有他那個惡?有了,馬上就改,他才會成為真正的善人。沒有這些造惡的,他自己雖然有惡,他不曉得。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看到許多不如意的事,看到許多不喜歡的人,你要學善財,那你得的利益就大。每天你的功夫都在增進,道業都在增長。善人是不善人的榜樣,所以不善人向善人學習;不善人可以幫助善人反省,改過自新,日新又新。這是除自己之外,沒有一個不是善友,沒有一個不是老師。這就事相上說也非常之圓滿。下面稱性說,稱性說就深了,這個意思就深了。

  【二稱性說者。夫法界圓宗。觸類成教。但因之生解。即名為師。】

  這個意思深。『法界』,是一個整體,盡虛空遍法界。虛空在法界裡面,大,整個宇宙;小,是一微塵。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要拿現代科學來講,就是最小的物質,最基本的物質,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這個物質在佛法裡稱之為微塵。微塵跟這個大法界,就是小跟大,是一不是二,這是《華嚴經》裡面講的事事無礙的法界。但是這真實的法界,得要圓宗才能夠體悟得到,這前面賢首大師所講的五教,小、始、終、頓、圓,圓人才行,圓人才能夠契入圓教的宗旨。圓教的宗旨就是一真法界。『觸類成教』。觸,能觸是六根,所觸的是六境,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乃至於意之法。眼耳鼻舌身意能觸,外面六種境界是所觸,一接觸就成就了圓滿的教學。這個話,底下講的是『但因之生解』,為什麼成就教學?一接觸就明瞭!一接觸就成就菩薩的三慧,聞、思、修三慧。這我在過去講席當中常常跟同修們提的,六根接觸六境,從接觸上說,叫聞慧。聞是代表接觸,就是此地講的觸,觸類。接觸就明瞭,明瞭就是底下講的生解。這個明瞭就是思慧,三慧裡頭稱之思慧。明瞭當然就不迷!不迷,就叫做修慧。所以諸位想想,這三慧是一,一而三,三而一,是同時成就的。實在講,是從三個方面用三個名詞來代表,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絕對不是聞思修有階段的,那就錯了,那就不是圓教。圓教的三慧是一體的,聞就是思,就是修;思就是聞,就是修。總而言之,一而三,三而一,不能缺一個,缺一個,三個都沒有,有一個,三個都圓滿成就。所以三慧不同於三學,三學有次第、有圓融;三慧沒有,次第圓融都超越了。

  這也就是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頭所示現的,告訴我們。可是有很多人讀是讀過了,讀過太粗心、太大意。六祖初見五祖的時候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就是三慧。他六根接觸六境生三慧,你看他什麼時候不接觸?六根接觸六境沒有中斷,那他的智慧就不中斷,這了不起。我們凡夫不會,不會就怎麼樣?不會就生煩惱,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常生煩惱。心裡面憂慮、貪瞋痴慢,淨搞這些,患得患失,搞這個東西,不生智慧。所以從《壇經》上來看,六祖大師要拿《華嚴》境界上說,他是善財。下面舉一個比喻:

  【如推一塵見具無邊之德。塵即是師。】

  這是舉一微塵。這個「見」在此地念破音字,念「現」,跟顯現的現是一個意思,古時候通用的。但是念不能念見,念現。就是現在的現,顯現的現,是一個意思。在一微塵裡面,『見具無邊之德』,顯現具足無邊之德。這個德是什麼?性德,真如本性之德。再告訴諸位,這一塵同樣也就能生萬法。就是六祖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一塵』是什麼?一塵是自性。所以盡虛空遍法界它都具足。這個事情你能不能相信?它能夠變現虛空法界,不可思議。如果這樣講法,也有一個隨相說,一個稱性說。『稱性說』,不可思議,那是佛經上,不可說,不可說,你沒有法子體會到。從隨相說,你能夠體會到一些,隨相說。我們講這個宇宙一切萬法,你想想看,哪一個萬法、哪一法不是微塵集聚的?《金剛經》上給我們講「一合相」,這個世界是什麼?世界是一合相,一是什麼?微塵。在佛經裡面叫做微塵,叫一微塵。我們今天的世間不用這個名詞,我們這個世間講原子、電子、粒子,講這個子。現在講的基本粒子,是不是我們佛經裡面講的微塵?還不知道。為什麼?將來科學再進步、再發現,又分開了,那還不是的。我們佛經講的這個是不可分的,不可分,不可分。科學家到最後沒有辦法不可分,不可分,那是我們佛經裡面講的基本的物質。所有一切萬法統統是這個基本物質組合的。一切萬法有生有滅,緣聚就組成,緣散就滅,但是它這個物質不生不滅,諸位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嗎?它不生不滅。它能組合一切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都是它組合的,它不生不滅。這是隨相說,這我們能夠想得通、能夠想得到的。「稱性說」就想不通了。

  稱性說,《華嚴》上說,一微塵裡面,含藏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經上常說「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坐在毛端裡頭,我們這個汗毛,毛尖端上,佛在那裡轉大法輪,在那裡講經說法。我們這一毛端,不要看它小,這有一個大千世界在裡頭。大千世界沒有縮小,我們這個汗毛也沒有放大,他怎麼能相即相入?這是稱性說,不可思議,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不但凡夫沒法子想像,聲聞、緣覺乃至等覺菩薩都不行,都不知道。所以這個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才徹底明瞭事實的真相。那這個為什麼叫『塵即是師』?塵塵上見性,比前面那個利益更大。禪家講的明心見性,性在哪裡?塵塵皆是性德。這個利益就無邊,所以塵即是師。

  【所以善財再遇文殊。智照無二之後。便遇三千世界微塵數善友知識者。意在茲焉。】

  這是說『善財』童子徹底覺悟了。剛才跟諸位說過,《華嚴》末後表法五十三參裡面,等覺菩薩有十一個人。這個意思就是說,雖然講等覺,等覺裡面還有淺深次第。好像同一班,同一班考起來,還有第一名、第二名,還有末名,他是同一個班級。到文殊、普賢,就是同一班上拿到第一名。善財是以文殊菩薩為和尚,和尚就是親教師。他在『文殊』菩薩座下成就根本智,然後再出去參學。根本的這個老師教什麼?給諸位說,根本這個老師,說實在,我們凡夫俗子眼光裡看到,老師並沒有教他什麼。可是這個老師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今天世間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不知道求根本的老師,所以他一生不會有成就。根本老師是什麼?是教你怎麼樣做人、怎麼樣處世,教你如何孝順父母、如何親近善知識,教你這些。不會給你天天講經說法,給你討論這些大道理,那不是根本老師。根本老師不教這個東西,充其量根本老師給你一本書,讓你去背個幾千遍,背個一萬遍,他教你這個。然後教你什麼?如何尊敬善知識,事奉善知識,教你這些,這叫根本老師。

  他既然是這麼一個好老師,他為什麼不說,你就跟我學好了,我教你就夠了?諸位要知道,學生心裡不服。跟你時間住久了,你有什麼了不起!不服,對於老師生了輕慢之心,什麼都學不到。學業、道業從哪裡學?恭敬當中學。所以這個根本老師教敬,教孝、教敬,這是根本老師,成就你基本的德行。為什麼教你天天拜佛、念經?除這個之外,什麼都不教,這就是教你修福慧的根基。你有福、有慧,你才有資格學。沒有福,你煩惱習氣很重,善知識縱然教導你,你不能接受,沒有福!就是你生輕慢心,有貢高我慢之心,對於老師不能百分之百的服從,你得不到利益。沒有慧,老師講的,你聽不懂,你不能理解,甚至於什麼,你還把老師所講的錯解了意思,錯會了意思,那就更冤枉。所以根本老師教學生,那個方法、技巧跟一般老師完全不相同。

  在我們中國過去,三家村裡頭教四書的那個老師,那叫根本老師。所以文殊菩薩教善財,文殊菩薩是善財的根本老師。我們在那一章經文裡面,沒有看出文殊菩薩教他什麼?看不出來。不像後面這五十三參,每個善知識跟他講了很多道理,文殊菩薩什麼道理也沒有。但是五十三參到最後有文殊菩薩,善財回過頭來再見文殊,文殊是他參訪善知識之一了,這時候文殊跟他講道理,不是從前那一種教學法。諸位一定要明瞭。佛法是了生死,成佛道,圓成無上菩提的大法。這個法,決定建立在孝敬的基礎上。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你決定不能成就。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亦復如是,這非常非常重要。我們也有看到好像不孝父母、不敬尊長,人家念佛,他也往生了,有沒有?有。那為什麼會往生?他在念佛最後往生,是懺悔心往生的,真正懺悔。所以往生一共是兩個方式,一個是積功累德,一個臨終發真正的懺悔心。知道自己一生過錯,從今以後改過自新,他那個改過自新,距離他那個壽命,將要到了,太短了,所以他沒有辦法再來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他沒有辦法做到。但是他的心確實已經,心有了,事上雖然沒有做,他心達到了圓滿,這樣才能往生。

  這個無上的法門如何能成就,我們要搞清楚。所以親近一個老師是非常重要的,對這個老師要真正信仰,依教奉行。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不認識,找不到一個依止的老師,怎麼辦?可以學古人,依古人做老師。像我們佛門,蕅益大師就是很好的一個榜樣。蕅益大師發心學佛,他在家的時候學術基礎就很好,一般人他也沒看在眼裡,找什麼樣人做老師?這個老師總是自己很佩服的,心甘情願,一切依從的,他找不到。他找到蓮池大師,那個時候蓮池已經往生,不在世了。但是蓮池大師的著作在世間,現在我們在台灣也很容易請得到,《蓮池大師全集》,現在精裝本這麼厚四冊,分量不算多。蕅益就是依這部書做老師,跟蓮池大師學,蓮池大師怎麼講,他就怎麼學,依教奉行。專念蓮池大師的書,學一家之言,跟一個老師學。這個時間,在古時候至少是五年,不能少過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有。有很多老師,這個學生成就了,感謝老師的恩德,不願意離開老師的,一直到老師圓寂,他才到他方有緣去教化眾生,這樣的人也有。可以說,如果沒有很好教化的因緣,一般在老師面前成就之後,都不願意離開老師。所以我們看古德,你看那個《高僧傳》、《居士傳》,諸宗語錄裡面,學生跟老師十幾年,二、三十年的常常見到。這個老師不在,就讀這部書,讀老師的書,除老師的書以外,統統不讀,統統不聽,五年、十年念這一部書,這就是親近善知識,這是得根本智。

  我們今天因緣殊勝,我們取《無量壽經》,我們跟誰學?跟阿彌陀佛學。我們這個眼睛長得高,其他諸佛菩薩沒有看在眼裡。你看經上釋迦牟尼佛的讚歎的,「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跟佛中之王學。所以諸位要想真正成就,真實的成就,一門深入,可以一切不看,一切不聽,專念這一部《無量壽經》。好好的念它個五年,然後再擴大一點,念《淨土五經》,再念它個五年。這五部經上用了十年的時間,這個根基紮穩了,你是誰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哪有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沒這個道理。這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今天求善知識,求誰?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在,《無量壽經》在。《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這一點要認識清楚。我們現在印成小本,給諸位攜帶方便。經帶在身上,就是阿彌陀佛跟我們在一起,沒離開。離開《無量壽經》,就離開阿彌陀佛。教你常常念,常常念這部經,常常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比《華嚴》還殊勝、還高明。

  你看《無量壽經》一開頭「德遵普賢」,「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經到最後什麼?最後講不是德遵普賢,是「行超普賢」,這還得了!行超普賢,換句話說,就超《華嚴經》,普賢菩薩代表《華嚴經》。行超普賢,換句話說,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修行方法超越了《華嚴》,也說明了《無量壽經》超越了《華嚴經》。一個頭,一個尾。所以《無量壽經》確實不能夠輕視,這個法門是真實、究竟、圓滿的法門,希望同修們要注意到。整個經文,字字見性,字字句句都具如來無邊的功德。所以善財這再遇到文殊菩薩,『智照不二』,這真是大徹大悟。

  經上講三覺,本覺,本覺本有,本覺就是真如本性。始覺,始覺是開始覺悟了。什麼叫始覺?始覺要與本覺相應,才叫做始覺。如果與本覺不相應,那不叫始覺,要與本覺相應。始覺不是說有一個開始,給諸位說,沒有開始。譬如我們講《華嚴經》,《華嚴》從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起,初住菩薩始覺了,開始覺悟了,二住還是始覺,開始覺悟了,到等覺還是始覺,他天天有覺悟,天天開始覺悟,所以這個始覺,從初住一直到成佛之前都叫始覺。始覺要沒有了就變成究竟覺,圓滿了,再沒有覺悟了,就圓滿了,覺圓了。所以諸位要曉得,這個始覺不是說哪一天開始的,天天都覺悟,位位都覺悟,叫始覺合本,合於本覺。

  到智照不二,不二就是一。能照之智,所照的法界合而為一。智,就是淨;淨,就是智,這裡頭沒有能所。於是乎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所以善財便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所有微塵全部都是善知識,意思在此地。為什麼?前面講「益我為友」,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微塵對我有沒有利益?無論從性上講、從相上講,都成就了圓滿的功德利益。從性上講,性德圓滿;從相上講,就是成所作智的圓滿。為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體,就是一個自己。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這些微塵聚集的。集,集聚是功德,散滅還是功德。知道聚散都是功德,那你就曉得成住壞空沒有一樣不是自性的功德。不能說成住是功德,壞空不是,成住壞空統統是功德。為什麼?因為成住壞空具不可得。《心經》到最後「無智亦無得」,都不可得。所以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這裡面真實的無量智慧、無量功德,這就圓滿了。這種境界我們聽了,懂也好,不懂也沒有關係。為什麼?只要把一句阿彌陀佛念好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境界就現前了,不要講自己見到,體會到了這都好。如果沒有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就難了。我們要想契入這個境界的確不容易,所以這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