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五四卷) 2004/4/1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54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光照百千世界,長行,我們先把長行經文念一遍:
【爾時光明過十千世界。】
這個『過』是超過,前面那一段經文是十千,光照十千世界,超過『十千世界』就到百千世界。
【遍照東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世界無量無邊,我們要了解事實真相。百世界也好,千世界也好,『百千世界』也好,乃至於無量無邊世界,實在說那就是一個世界,這一個世界叫一真法界。無量無邊世界都是一真法界幻化出來的,怎麼會幻化出來?佛在大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無量無邊世界是從心想生的。我們的妄想、雜念你說有多少?從早到晚,在一年當中,從初一到臘月三十,肯定沒有兩個念頭是完全相同的,這有多少!十年,你的一生一世,你還有過去世,過去還有過去。所以妄念、念頭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念頭就把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世界;念頭要是熄掉,沒有了,無量無邊世界也不見了,回歸到一真法界。所以永嘉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夢是迷夢,迷夢裡頭明明有無量無邊的世界;「覺後空空無大千」,這一覺過來的時候,無量無邊世界總是一真法界,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明白。既然在迷,就是你有妄念,有妄念就會有這些東西出現,妄念消除之後,這個境界都不見了。
佛慈悲,到如來果地,妄念確實沒有了,可是依然不斷,這才顯示出真正慈悲。因為他要斷了的話,他就不會再回到「百千世界」裡面來了,他真的出離了,他不再回來。不再回來,自己是圓滿成就,功德圓滿了,對眾生是毫無利益,他走了。所以,一切諸佛如來,大乘經上講「留惑度生」,那個惑是什麼?就是那一品生相無明他不會斷,等覺菩薩是沒有能力斷,諸佛如來是有能力斷而不斷,他要把這個留著。留著幹什麼?留著他才能給無量無邊世界裡面的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如果那一品斷掉之後,眾生有感,他也不會有應。真慈悲!有能力斷,不斷,有能力出離,不離。為什麼?知道還有許許多多迷惑顛倒眾生需要幫助,這是我們應當學的。
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出離?給諸位說,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求智慧,是學本事。那個地方好比是一切諸佛共同在那裡建一個佛教大學,十方世界有緣的眾生,都歡迎你到這個學校來修學,阿彌陀佛是校長。既然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共同立的,所以每尊佛都有護持這個道場的使命,十方諸佛在無量無邊世界為這個學校招生。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淨宗法門,是不是在招生?諸佛如來在十方為阿彌陀佛、為極樂世界招生!擁護這個學校,護持這個道場,成就這個道場裡面所有的學生。道場裡面老師,當然最主要的是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個道場的教授。諸大菩薩在這個道場擔任助教,那些助教是什麼人?等覺菩薩,經上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等覺,上善擔任助教,一切諸佛如來擔任教授,這還得了!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進了這個大學。
凡聖同居土就像是什麼?預備班一樣,預科。我們在那個地方真正還消除業障,業障不消除不行。四弘誓願這個原則在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遵守,「煩惱無盡誓願斷」,在凡聖同居土裡,要把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斷盡。我們在娑婆世界裡斷不了,壽命太短,時間不夠用,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也是無量壽。那個地方的環境好、老師好、助教好、同學好,沒有一個人有惡念,惡業種子、習氣有,它不會起現行。不會是怎麼?緣太好,你每天接觸的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自己縱然有點煩惱,那個善人會原諒我們,不會給我們對立,不會給我們起衝突;我們再不高興,人家很高興,人家寬宏大量。所以到那個地方消業障快速、穩當,肯定把你業障習氣消盡。
所以,你的見思煩惱斷盡、消盡了,塵沙煩惱消盡了。見思煩惱沒有消除盡,你不能離凡聖同居土;消盡了,你就離凡聖同居土,你就升級,升到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裡還有塵沙惑,塵沙惑要消盡了,那你就又要升一級,你就離開方便土,你就往生到實報土。到實報土,你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諸佛如來,是見報身,不是化身。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你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諸佛菩薩,都是化身。但是他那個化身殊勝,他那個化身幾乎跟報身一樣,不是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應化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應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裡面的佛菩薩化身,我們知道,應化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為什麼?我們每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你看四十八願裡面講,就是生到凡聖同居土也是紫磨真金色身,具足像佛一樣的相好光明,這不是我們自己修的,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的。十方世界沒這個事情,神通道力佛力加持,好像都現前。這是無比殊勝的道場,無比殊勝修學的場所。世尊在經上說,多少菩薩希求而沒有這個緣分,這個緣分就是跟西方極樂世界結法緣,你才有這個緣分,你不結法緣,哪來的緣分!
緣結得最殊勝的是什麼?是建淨宗道場。你在這個地方建了淨宗道場,是夏蓮居老居士教導我們的,建個「淨宗學會」,提倡修學這個法門,這個緣可結得殊勝了。在我們這個地方立一個「淨宗學院」,這個緣是殊勝當中第一殊勝。淨宗學會在世界上,大概也有,我估計也應該將近有兩百多個,有兩百到三百個淨宗學會,淨宗學院才一個。建立這個道場的人,不知道自己有福,我要不說出來不知道。不知道跟阿彌陀佛,跟十方諸佛如來結的那個緣之深,不可思議。心思細密之人,粗心大意的人不知道,心思細密之人應當知道,諺語所謂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微密觀照,細心思惟其中真相不難明瞭。
我們今天人手不足,許多地方希望我們去建道場,所以今天我們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是培養師資。希望同學們無論在家、出家,發大心,發大願,真正發大心、大願,必須把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捨棄;你要不捨棄,你發的那個大心、大願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心一意來修淨土,來學經教,把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個使命承擔下來,直下承當。世間人認為這是苦事情,沒有人願意做。你說出家,我當年出家、受戒,我們同戒的同學不少,有一百多人,幾個人這一生做弘法利生的事情?為什麼不幹?弘法利生太辛苦了,沒有人供養,生活沒有辦法維持。所以,你要能過最辛苦的生活,你要把它熬過。
一般道場,道場裡面靠法會、靠經懺佛事來維持;不像古時候道場,古時候道場自己有固定的收入。那是什麼?那是有些大富長者對寺廟裡面供養,他不是供養錢財,他是供養山林、田地。在家學佛很虔誠的,因為在過去是私有財產,我到臨命終的時候,我的子孫都能夠獨立,不依賴遺產,所以老人把自己的房子、把自己家裡面的田地都捐給寺廟。寺廟拿這些土地、田地讓農民去耕種,收租,農民耕種一年有收入,收成了,分一些給寺廟,所以寺廟的經濟有來源。山林都租給農民,農民在山上種樹木、水果,種這些蔬菜,山林都有生產。所以寺廟的收入是固定的,不靠經懺佛事,不靠法會。一年做幾次法會,那是報恩,不靠這個為收入。所以來參加法會的,在法會當中帶牌位超度的,都不收錢的,供養是隨意的,這是古時候的道場。現在道場裡面,經懺佛事、法會都收錢的,靠這個做收入,這是現在道場跟古時候的道場不一樣。所以,現在真正修行人比古時候苦,要苦很多倍,要真正來煎熬。
但是你信佛就沒事,信佛是什麼?真正修行人有諸佛護念,有護法神照顧。生活雖然苦,但是你決定能吃飽,決定可以穿暖,決定還有地方住,你要相信佛會供養你,佛會幫助你;你這個信心沒有的時候,那就不行了。我真修行,我沒得吃怎麼辦?我沒得穿,我沒有地方住怎麼樣?那是對佛菩薩的信心失掉了。我有一年,就是四十五歲,壽命該絕的那一年,這個我印象很深刻,靈源老和尚是我的尊證師,受出家戒的時候三師七證,他是七證之一。老和尚很慈悲,那一年結夏安居叫我到道場,他的道場,他是住持,為安居的同學們講《楞嚴經》,三個月。我很歡喜!上了十方大覺寺,在基隆山上,我講了一個月,好像講了三卷,我就生病了。
我知道壽命到了,回到木柵去養病,實在講去念佛求往生,壽命到了。我也不看醫生也不吃藥,因為我很清楚、很明瞭,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你的命到了,壽命到了,還醫什麼?所以,每天喝點稀飯,吃一點鹹菜,油統統都斷掉,每天念佛求生淨土。難得台大跟師大有四個年輕的學生照顧我,輪流來照顧,他們兩個人一班、兩個人一班,輪流照顧。一個月之後我的病就好了,這一關就過了,四十五歲那年就沒事了,就生這場病。所以,一切要相信佛菩薩,要相信護法神。我那一年在夏安居的時候,因為他的講堂在韋馱殿的後面,我跟大家講,我說:講到信佛,我們對佛有信心,我們這個道場不做經懺、不做法會,我們認真在這裡修行,不要去攀緣,不要去看信徒的臉色,一心一意向道。如果我們要是餓死、凍死了,我就指著我們講堂前面韋馱菩薩,我說韋馱菩薩要撤職查辦!他們寒毛直豎,我敢說這個大話。韋馱菩薩護持,我們餓死、凍死了,韋馱菩薩不撤職查辦嗎?我們要相信他。
今天你要搞經懺佛事,你要做法會,你要依靠信徒、巴結信徒;換句話說,你不信佛,你不相信有護法神。佛走了,護法神落得清閒自在,你們自己會照顧自己,不需要我照顧。錯了!我們自己照顧自己非常辛苦,心不在道。如果真的修道人,你這樣做,你餓死、凍死了,佛法是假的,你做這種示現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不要佛法。為什麼?假的,你看看,真正修行,餓死、凍死了,你學這個幹什麼?真正修行人有佛菩薩護持,有護法神護持,他雖然凍他不死,他雖然餓他也不死。他受凍受餓,那是什麼?那是消業障;業障消除的時候,他的福慧一定現前。我這一生能夠把這個關口統統都平平安安度過,我相信我的老師教誨,章嘉大師教我的。一生發願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真正把如來的家業擔當起來,他說你一生佛菩薩照顧你,你什麼都不要操心!我相信他老人家的話。你看這五十三年來,有感應!我真的沒有凍死,也沒有餓死。苦是受得很多,最初十五年,也不是一個短時間,那要咬緊牙根度過,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信佛,我們要特別強調,學佛的人不信佛,學佛的人不肯依教奉行,不要講依教奉行,教是什麼都不知道。他不研究經,他不讀經,教是什麼都不知道,還談什麼奉行?他所行的,依舊是煩惱習氣;他所想的,還離不開名聞利養;他所受的,他離不開五欲六塵,這就糟了。這一生不靠自己,佛菩薩不會護念你,護法神不會照顧你;你要把這個統統放下了,護法神就不能不照顧你。我們今天有這麼一點小福報,我們是非常喜歡、我們理解,照顧真正修行人,使你物質生活條件,你不用憂愁,你一心辦道。
所以我們學院,我主張在幽靜的環境裡,我們多買幾棟房子。做什麼?當茅蓬住,真正發心修行的,我們照顧,你在這裡好好用功,我們四事供養,你一點都不要操心。我們供養你到往生,你要不能往生?那你將來就是「披毛戴角還」。真正念佛求往生,萬緣放下,這就是跟阿彌陀佛結緣,跟十方一切諸佛結緣,無比殊勝的法緣。我們這裡講到百千世界,你要不通教理,你怎麼會知道這些事?不知道這些事,你怎麼會去做?古來這些祖師大德都知道,在中國這四大名山,這是樣本,佛教裡面的樣板。這個大道場香火鼎盛,那是什麼?那是結緣的、接引的,接引大眾的,是給一切大眾修福的場所。
福從哪裡來?每個道場,你去看看山誌,大小小廟,包括茅蓬,至少也有一百多個。它有很多小廟,小廟裡面都是住五、六個人,茅蓬裡面住兩、三個人,小茅蓬,這個大道場供養。他們裡面住茅蓬的,住小廟的,真修行,跟外面人不接觸的。他們生活所需,大廟供養,大廟每個星期或者是每半個月,要派人去補給生活必需品,糧食、油鹽、蔬菜。有些蔬菜自己種,因為自己茅蓬旁邊都有土地,可以種菜,不足的地方這個大廟供養他們。那些叫真修行,那是福田!福田不在大廟,福田在那些地方真正修行人,他才有福,才種到福。如果沒有那些修行人住小茅蓬真修行,哪來的福!
這些道理現在人有幾個人想到?你要想到你會去做,你想都想不到,作夢也沒想到,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去做。所以,我讓這邊常住,常常到外面去看看有房子,距離比較遠一點,偏僻一點,安靜一點的地方。一棟房子住兩、三個人修行,你說多好,跟外緣全部斷絕,連電話都沒有。我們需要水,實在講,有的偏遠地區連電都不要,要電幹什麼?水不能夠少,電可以不要,晚上點蠟燭,真正修行人早睡早起。
我早年跟懺雲法師住茅蓬,在埔里住茅蓬,那時候沒有電,也沒有水,水是我們從山上泉水,用竹子把竹節打通,用竹子一根接一根接個管道,山上泉水流下來,我們不要挑水。沒有電,點油燈,油燈比蠟燭便宜,一個玻璃杯,用棉線做一個捻子,自己做油燈,一個油燈就夠了,佛堂裡面點油燈。早晨兩點鐘起床,晚上八點鐘睡覺,是我們睡眠時間。兩點鐘起床是拜佛,每個人都是起來拜佛,拜兩個小時,拜三百拜。拜得快的,可以拜四、五百拜,當然最好速度不快不慢,兩個小時拜三百拜。兩點起來,你漱漱口,整理一下,兩點半開始,自己做自己的功課,到四點半。四點半,這個時候念佛,繞佛、念佛,或者誦經,誦經都是背誦。身體不好的時候,你再回去睡個回籠覺,行。工作的人,我們年輕人工作,我們拜完佛之後,就要下廚房準備早餐,六點鐘吃早餐。吃完早餐之後,天亮了,這個時候可以讀經,八點到十點鐘,這時候讀經。
每天有正常的功課,功課不是一起做,各人做各人的功課,在一起做,各人做各人的。誦經不出聲就不妨礙,我念《無量壽經》,你念《法華經》,他念《金剛經》都行,不出聲音,彼此大家沒有妨礙。真幹!幹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幹,不分晝夜,功夫真得力,沒有雜念。所以真修行的道場,這裡頭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話。只要有電話,準不能修行,廢話太多了,雜心閒話,你的心定不下來。道場,你真的是六根清淨,所有社會上這些污染,你統統都離開了。你還有電話,還有傳真,你怎麼能得清淨?還有電視,就更糟糕,完了,你跟普通住家有什麼兩樣?真正要建小茅蓬、建小道場成就人,不能不知道這些原則。所以我們讀這些經文感慨萬千,看看我們現前的社會,這麼多好心人學佛,為什麼不能成就?原因很多,說之不盡。我們再把下面文念下去:
【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
說『閻浮提』到『究竟天』,就是把每個世界裡面的六道都講到了,百千世界,每個世界裡頭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
【其中所有,悉皆明現。】
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統統看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這裡頭許許多多芸芸眾生,都迷在裡頭。迷了他就造業,造業哪有不受報的道理!受報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千萬不能夠怨天尤人;一個個全是自作自受,你要怨天尤人那就罪上又加罪。你要知道那是自作自受,所受都是在消業。《玉曆寶鈔》裡面是有說,說得不夠清楚,明白人一看懂得,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還是不懂,看到之後還是不懂,說得不夠詳細。我們這次有這麼個機緣,儘量做補充的說明,然後你才真正了解,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生生世世永無間斷,全是業力在支配。業有定業,有不定業,所以數有定數、有變數,有宿命,也能轉命運,活的,不是死的。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懺悔功德不可思議,造作再重的罪業,只要真誠懺悔,它就消掉,消得很快,他的罪報就可以不受。
正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古人講「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一點都不過分。那我們天天念佛,為什麼罪業還這麼重?無量劫造的罪業太重太重了,天天在消還消不了。實在講,經上講得沒錯,這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是我們念不行,我們念也消,為什麼?我們的心不誠、心不真,真誠心念佛才有這個力量。我們散亂心、懷疑的心、猶豫不決的心夾雜在念佛裡頭,把這個念佛功德減損了,虧折了。人家念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念一聲佛號,能夠消一生的罪業,就不得了!恐怕一生的罪業都消不掉。這就是什麼?覺迷的問題,誠敬的問題。印祖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我們迷而不覺,雖然修行、念佛,毫無誠意,難怪古來祖師譏諷我們,說我們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不是佛經不靈,是我們對佛經完全不能了解,產生莫大的誤會,望文生義,斷章取義,所以造成誤會。不是經不靈,經是真靈,經一點錯誤都沒有,我們錯會了意思。所以經教不學,你怎麼修行?盲修瞎練!你看佛教導我們,信、受,我們的信是迷信,因為迷信,我們對於佛陀教誨沒有接受。根本就沒有接受,還談什麼持?持是保持,什麼都談不上,所以後面全沒有了。從這個地方我們深深能體會到,世尊當年在世,為什麼天天為人講經?從來沒有看到世尊帶哪個人念一天佛,沒有。如果有,這是大事,經上有記載,沒有。釋迦牟尼佛哪一天帶著幾個人在哪裡去參禪?沒有。為什麼?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明白了,你自己就會了,老師不管你這些事情的。老師的責任,就是幫助你破迷開悟,老師就這個,這是老師的事情。你有疑問,老師幫助你解決;你修行遇到困難,你向老師請教,老師幫助你突破這個困境。老師在教學,你學會了自己就什麼都行了。智慧、德能、相好自然現前,老師慈悲,教學、教化。下面我們就看到老師教學了。
【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
『閻浮提』,你看看,佛講經他講得很親切,那麼多世界,舉出一個例子,「閻浮提」。我們這個世界就叫做閻浮提洲,回歸到我們現前,親切!我們看到佛菩薩在這個世間建立道場教化眾生,建立道場不一定要建立一個有形式的道場。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找一棵大樹底下,坐在那個地方,學生圍繞著一起來講經、來說法、來研究、來討論、來解答問題,那個地方就是道場,不一定要建立形式。佛所在之處,那個處所就是道場。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再看百千世界長行文:
【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
前面說的老師,每個閻浮提都有佛示現在這個地方,說法教化眾生。有老師一定有學生,世間人愚痴,沒有慧,不認識善知識,不知道去求學,所以一定要有『菩薩』來協助。菩薩有多少?那一定看這個地區人的福報,這個時代、這個地區眾生福報成熟了,就會有許許多多菩薩示現。你看在中國歷史上,隋唐時代,佛教十個宗派都是在那個時候建立的。十個宗派的開山祖師,都是大菩薩再來的,護持的長者居士都不是凡人,真的是應以什麼身出世,他們就現什麼樣的身分。在家、出家的,菩薩都來合作,大家聯合唱這台戲,廣度眾生。
眾生福報衰退,業障現前,佛菩薩也就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什麼人?魔來了,魔王、魔子魔孫。為什麼?眾生造作罪業多,這些魔王、外道他們到這個世間來,必定是助長一切眾生的罪業,讓你加快墮落到三途。由此可知,是佛來,還是魔來,因緣都是自己善、不善行業的感召。所以,大乘經上給你講真話,無佛亦無魔。善心、善行就變現出諸佛菩薩,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想是善,境界上就變出許許多多的佛菩薩,那就是性德自然而應,善它就有善應。如果我們的念頭、行為都是惡的,違背了倫理道德,所感的、變現出來的境界都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跟諸佛菩薩是一不是二,善心應的就是佛菩薩,惡念應的就是妖魔鬼怪,佛菩薩跟妖魔鬼怪是同一個體,共同一法身,共同一個法性,原理我們不能不清楚。
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對於魔跟佛平等觀,你的心平等性現前了。如果我們喜歡佛,討厭魔,你心不平等,你是凡夫,你沒有入境界。你入境界,心是平等的,心平等,受就平等,在極樂世界沒有樂受,在阿鼻地獄沒有苦受,平等的,平等才叫一真法界。所以諸佛菩薩的示現,我們要特別留意,他展現的叫至善,儒家講「止於至善」,這句話意思很深,這是善的感應。佛出世,菩薩『圍繞』,菩薩示現做我們的學長,你看看他對老師那種心態,他求學的方法。老師給我們講,我們從這些學長身上看到,老師研教,他們在示現、在表演,那我們的進步就快了。我們所聽到的,實實在在看到有一批人在真做。這下面接著說:
【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
這是外來的,前面是此地的,佛出現了,先是此地菩薩,此地菩薩也是『十佛剎微塵數』所共圍繞;講「十佛剎微塵數」就是圓滿,表圓滿的意思。這個教學聲名遠播,這有好老師,有好的學習道場,外面聽的人,四面八方聽到的人也都來參學。顯示出多元文化有教無類,絕不限於我這一個地區,從外地來的,從外國來的,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統統歡迎,一視同仁。不但佛教如此,每個宗教都如此,佛教徒要想去拜耶穌,基督教徒並不反對。佛教徒要想去學《聖經》,聖經學院不會拒絕,它很歡迎你來學習。印度尼西亞伊斯蘭的經學院,你要想去到那裡面去讀書,他歡迎,他不會排斥你。每個宗教都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
實在講,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佛菩薩示現的,應以什麼身分得度就現什麼身分,應以什麼方法教化,他就用什麼方法,「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日本中村康隆老和尚,我是三年前第一次跟他見面,今年他九十九歲,我跟他見面那一年,他九十七歲,很歡喜見到我,告訴我,全世界每個宗教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聽了很歡喜,他老人家也給我印證,我這個想法、看法沒錯。他下面那些弟子們,下了殿堂出來之後,他那些弟子們當中有一個,大概是他們那邊當家的,橋本。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我們老和尚講的這個話,他一生從來沒講過!他們都是老和尚常隨弟子,老和尚從來沒有講過,怎麼會講出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這個話就是告訴我們,全世界宗教是一家人,不要排斥,都要尊敬、要包容、要敬愛、要互助合作,都是來教化眾生的,都是來成就眾生的。
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就開了很多不同的科目,就是這麼個意思。眾生想學什麼,佛菩薩就教你什麼,你看多慈悲!佛菩薩一點點分別、執著都沒有,永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我們為什麼遭遇到這麼多的困難?佛菩薩為什麼一點障礙都沒有?他恆順。像老子舉的比喻「上善若水」,他用水來比喻上善,上善就是最上的善,隨緣。你看水,放在圓杯子裡面,它就是圓的;你放在一個方的杯子,它就是方的。它沒有說,我一定要圓的,一定要方的,沒有。水在河流流動的時候,這個地方有障礙,它拐彎從那裡流去了,它不跟你對抗,所以它沒有障礙。這都是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要學習的,這是真實智慧,不要固執,不要執著,隨緣,你就得自在;一定要執著自己的成見,你就生煩惱了。煩惱不是別人加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的根都拔掉了。自性裡頭沒有煩惱,自性裡頭也沒有所知障。
這些地方,我們不但看到道場的殊勝,我們要學習,《華嚴經》裡真的字字句句我們永遠學不盡。這是外面來的參學的學人,我們現在這個小道場,圖文巴的學院,你看看,從全世界各地來的同參道友,絡繹不絕。我知道的,每個月都有旅遊的團體到山上來,學院接待。我常常看到的,是在齋堂,大家吃飯的時候,歡歡喜喜聚集在一堂。因為我上課,我在攝影棚,但是講堂裡面我也能看得見。我們講堂有閉路電視,我在攝影棚能看到大家,大家在講堂,在銀幕當中也能看到我。
【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這跟前面講的完全是一樣,全是表法的,我們不能不知道。清涼大師在《疏》裡頭,有一句提示給我們,「即第二答佛威德問,威德約身故」。這是講這一章,就是光照百千世界這一章,有十首偈。前面大問裡面,有問佛威德,這十首偈也是答威德問。威德一定離不開身相,威德是從身相上顯示出來的。我們現在看偈頌,偈頌前面有一行說偈儀,我們念一遍: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這一行經文是說偈的儀式,我們看下面第一首:
【若以威德色種族,而見人中調御師,是為病眼顛倒見,彼不能知最勝法。】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個十首偈可以分為兩大段,前面五首講「法身」,後面五首講「智身」。講法身裡面,第一首「揀迷」,揀是揀別。迷惑顛倒的眾生見不到如來法身,這是我們不難理解的。可是向上去,我們免不了有懷疑,阿羅漢有沒有見到?辟支佛有沒有見到?菩薩有沒有見到?我們通常講菩薩、講佛,都講十法界裡頭的,不知道有個一真法界,我們都講十法界。十法界裡面菩薩、佛都沒有見到法身,什麼原因?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十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佛,說老實話,執著放下了,決定沒有執著,分別還有。四聖法界,分別就有四種輕重不同,在下面的,分別很重,阿羅漢、辟支佛。上面,分別就比較輕,菩薩、佛分別輕,他還是有,他沒斷,這就是迷,就是顛倒。如果把分別也統統都放下了,他就離開十法界,離開十法界你才能見到如來法身。見到如來法身,你自己就是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你就超越十法界了。
在我們《華嚴》圓教,十信菩薩沒有見法身,見法身是初住菩薩,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證一分法身就是見如來法身。見如來法身才算是真正成就,你學佛成就了,沒有見如來法身不能算成就。所以在四聖法界裡面,大乘教裡面稱為小果;你學佛得個小的果報,相似的果報,不是真實的。真實的大果,那要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那是真實大果,你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算是你真正有成就,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從經教裡面去看,理論、方法、境界、果報,我們沒有辦法。不要說別的,第一關執著,就是見思煩惱,你能放下嗎?你要是放不下,六道出不去。
現在我們不談六道,六道裡頭色界天、無色界天,我們不談,你能不能把五欲六塵的享受完全捨掉?捨掉不是從形式上,形式上捨掉、放下了,你心裡念頭上還有,那不行!你還有這個念頭的話,出不了欲界,三界裡頭的欲界;換句話說,你在這三界裡頭,無量劫來生死輪迴,上,出不了欲界,下面到阿鼻地獄。佛在經上常講,在這種狀況之中,肯定是在三途的時間長,在人天的時間短。三途是你的老家,是你的家,人、天是你出來觀光旅遊,來度假的。佛菩薩在經論裡用這個比喻來給我們說,我們細心想想,他有道理,人間的壽命不長,鬼、畜、地獄的時間長。欲界天的壽命,從我們來看那很長,但是要比起地獄,那還是小巫見大巫,地獄時間比欲界天長多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往上去都是倍倍相乘。化樂天,第五層天,壽命一天等於我們這個世間八百年。再上去欲界天頂,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一天也不過是一千六百年;我們人間一千六百年,他那裡一天,那跟地獄比,不能比。地獄種類很多,差別很多,我們現在人講時差,地獄裡面時差很大。從前李老師跟大專學生上課,介紹說明地獄,他講最普通的,不是很重的地獄,地獄一天是人間多少年?二千七百年,普通的,不說阿鼻地獄。普通一般地獄,一天是人間二千七百年,你就曉得比第六天長多了。阿鼻地獄裡面的壽命無量劫,你不知道懺悔,你永遠不能出來。地獄裡頭的情形,有同學來找過我,希望我跟大家說說。我說,行!我另外找時間,但是我們先要把這個書印出來,《諸經佛說地獄集要》。
我們在《大藏經》總共查到有二十五部經,我們只把經典裡面講地獄這部分節錄出來,印成一冊,供養我們同學。這裡面說得很詳細,一定要讀,不讀不知道自己每天有沒有過失,讀了之後,你才曉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犯了些什麼過失,我們可以把這個書當做「功過格」來學習,這分量也多,很詳細。在過去祖師大德們,特別是印光大師,他沒有用這些教材,他取的是道家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他取這兩樣東西。教我們依這兩樣東西好好修學,代替戒律。祖師用心之苦,知道的人很少。
在現在這個社會當中,我在極力提倡,在印光大師給我們立的這個基礎之下,還要加《弟子規》。為什麼?你要沒有《弟子規》的基礎,《太上感應篇》跟《文昌帝君陰騭文》,你怎麼學都不得力,就像蓋房子一樣,你沒有地基。《感應篇》跟《文昌帝君陰騭文》已經是基礎了,基礎之基礎是《弟子規》。沒有《弟子規》,就像樹一樣,那個根,那根不會活;有《弟子規》在下面,那個根會活。你才曉得這個事情重要,不能不學。那個東西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也不是講給人聽的,是要自己真正做到,天天要做。念念行行不捨棄,你的修行、學道你有根,你怎麼會不成就!
我希望這個《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這有相當的分量,提供你做參考,希望常常閱讀,反省、檢點、改過自新。從哪裡下手?還是要從《感應篇》、《陰騭文》下手。印祖給我們講得非常有道理,決定不可以疏忽,因為《感應篇》跟《陰騭文》分量不多,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天必需要反省、檢點的科目。它說的是惡,我們有沒有犯?它說的是善,這條是善,我們有沒有去做?佛家所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祖師把這個德目提出來,對了,我們應當依教奉行。
這是我們看到清涼大師科題裡面講的「揀迷」,使我們想到迴向偈,祖師所說的「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這樣才能夠破迷開悟。消三障煩惱是因,得智慧明瞭是果,你要不消三障煩惱,哪裡來的智慧!這個兩句偈子裡說明,般若智慧是我們人人自性裡本來具足的,本有的。現在迷了,現在智慧沒有了,智慧完全變成煩惱,所以能夠把三障煩惱消除,智慧就現前。四弘誓願裡頭,「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是開智慧,可是前面「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不斷煩惱,哪個法門你都修不成!煩惱一斷,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夠貫通一切法門,一門通,無量法門通,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什麼最重要?斷煩惱最重要。用什麼方法斷煩惱?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異口同音都叫我們持戒,所有一切戒律那是斷煩惱的方法。你要是輕視戒律,你要不肯依教奉行,你的煩惱永遠斷不了。
諸佛如來在經教上教導我們,因戒得定,持戒的人心地清淨,斷惡修善。佛教總綱領的地方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就是持戒。諸惡莫作是「止持」,一切不善的不可以做、不可以說;不但不能做、不能說,念頭都不可以有,止持。眾善奉行是「作持」,你必須要做的,不善的不能做,善的一定要做。斷惡修善從這兒下手。慢慢功夫成熟了,佛再教你離念,就是離執著,斷惡不執著斷惡的心行,修善不執著修善的心行,你才能得清淨心。天天斷惡,天天修善,執著在我今天斷了幾樁惡,我今天修了幾樁善,這只是世間善業,心不清淨。為什麼?分別、執著沒放下。是好事情,不能得定,這樣修行,他的果報在人天,不能開智慧。所以要學什麼?學不著相,不著相就不分別,那功夫就提升了。
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斷惡不著斷惡的相,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清淨、平等能生智慧。所以,我們只要著相,清淨平等心決定不能現前。清淨、平等沒有,再跟你講,真誠、正覺、慈悲也沒有。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沒有發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那就是說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他沒有。菩提心是真心,他們的心很善良,他們的心是接近菩提心。所以天台大師講相似即,相似不是真的,這個我們要懂。我們一定要經過這個道路,一定是先得相似,然後從相似裡頭再得真實,沒有別的,放下而已。真放下!世出世間法決定要放下,一絲毫不能沾染,我們這才懂得放下的重要,放下的必要,不但是重要,必要!不能不放下;不放下,念佛不能往生,不放下,念佛品位不能夠增高,這個虧真正吃大了。
我們在這一生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記住學「隨緣」,學「什麼都好」。要學幫助別人,這是大小乘教裡頭佛都說,特別是大乘教。老師也特別提示,與一切眾生結善緣,與一切眾生結法緣,處處給人方便,菩薩業;處處都顧到自己的利益,不肯給別人方便,錯了。錯在哪裡?錯在我們的分別、執著非常不容易放下。一切都無所謂,學個什麼?我的都是你的,你的還是你的,這真的隨緣,真的放下。我放得乾乾淨淨,你的,我決不要你的。你有這種心量,說老實話,不念佛,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肯定生天,你的福報絕不在人間,人間沒有這麼大的福報,真正懂得修福。
所以,福報最大的是捨己為人,念念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著想。我有多大能力,我貢獻多大能力,決定沒有保留,這個人的福報不可思議!福報的大小,是隨著他的心量,譬如我們用財布施,財布施福報大小,不在財富多少,是在心量大小。心量大,施捨的錢少,得大福;心量小,施捨的錢再多,也是得小福。這個道理《了凡四訓》都講得很透徹、很清楚,不能不知道。你不知道你就不曉得怎麼修,知道你就懂得怎麼修法,修個三年五載,那個福報多少劫都受用不盡。這個地方要有智慧,要提高警覺,絕不享受福報。為什麼?你有享受福報這個意念,你出不了六道,你就不能往生。
我只知道修福,只知道利益眾生,絕對沒有享受福報這個念頭,你的心清淨,心淨則佛土淨。這樣的人,要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具足往生的條件,他在臨命終時,一念十念肯定往生。為什麼?心清淨!天上人間福報決定沒有貪圖,能放下乾乾淨淨。捨己為人,是菩薩應該做的事業,為什麼?自他不二,情與無情同一個法性,同一個法身,還有什麼話好說!捨己為人是應當做的,就好像做父母對他的嬰兒一樣,才生下來幾個月,一、兩歲,完全以他為重。諸佛菩薩看一切眾生,真的就像看嬰孩一樣,沒有自己的念頭,全心全力照顧他,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無量無邊的福德,都在裡頭,我們要知道、要曉得怎樣去修學。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