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七三卷) 2003/1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73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九段下方關鑰世界,苦滅聖諦第三句看起:
【或名妙藥。】
這個名詞好像是很容易懂,但是它又非常難懂。「藥」是治病的,如果沒有病,哪裡來的藥!所以藥跟病是相對建立的。這個藥上加個「妙」,是出世間果報的名稱,我們看到這個名詞會聯想到,因地應當是藥師如來。諸佛如來裡面,有一個名號叫藥師如來,善治九法界一切眾生之病,無量無邊的病,他都很會治療。果地,將來成了佛,證得無上涅槃,這個涅槃就稱之為『妙藥』。這個意思諸位有沒有聽懂?證得究竟涅槃之後,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病都沒有了,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三苦八苦。壽命是真正的無量!無量壽,我們世間人講的長生不老。身相是大乘經上常說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諸佛如來應化在我們世間,叫劣應身。應化身總是隨類,這些事實我們都要知道,都要明瞭。
在究竟果位上,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經上常常講大圓滿,無一而不圓滿。這也就是說明為什麼菩薩要勇猛精進,證得無上的菩提涅槃。為自己,要證,為什麼?證不到這個果位,也就是說你的身體總有缺陷,這個缺陷就是我們一般人叫毛病,毛病雖然不大,但是你有毛病。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毛病。這一品無明破了,他就沒有毛病了,他才是真正究竟圓滿、健康長壽之人,一點毛病都沒有。所以稱為「妙藥」的果報。
現在我們是在因地,而且是在最初的因地,確實我們是一身的毛病;身有病,心有病,我們居住的環境有病。生在這個時代,一切病痛比過去顯著得多,身心感受的痛苦也比古人多很多倍。這個原因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提到,學佛不是別的,是治病,經上常常稱諸佛如來為大醫王,我們世間講名醫、聖醫。釋迦如來是諸佛的一尊代表,釋迦佛是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的大醫王,他的教誨稱之為「法藥」,就是這個地方講的妙藥。這個妙藥是什麼?三藏經典,這是世尊當年為一切病苦眾生所開的處方;經教是處方,依照經教學習的人是服藥。這個藥確實妙,藥到病除,這個藥真正是奇妙之極,治療的方法絕不是世間一般大夫能夠相比的。他的方法多,佛法裡頭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門就是方法,方法多,太多太多!為什麼有這麼多方法?因為有那麼多的病人,每個病人細心觀察,他不一樣,用一個方法救不了一切病人,這個道理不難懂。所以,藥要對症,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我們是什麼症候,應該服什麼藥。
可是,現在這個醫王不在世間,他在三千年前離開我們世界了。不錯,留下不少的處方,這個處方是佛當年在世給那些人治病用的,確實有效。當時那些人聽佛講經說法,開悟的開悟,證果的證果,開悟、證果就是藥到病除。不但他超越六道生死輪迴,超越十法界,無始劫以來身心的病根,這個醫王都有能力將你拔除,讓你恢復健康。健康的人,在佛法裡面稱為法身菩薩,法身大士沒病了。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面的聖人,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天台藏通的佛,賢首小教的佛、始教的佛,都沒見性;換句話說,病快好了,還沒有復原;復原就是法身菩薩,不在十法界了。由此可知,十法界是什麼?是醫院;六道是重病的醫院,三惡道是瀕臨死亡的病院。我這樣的比喻,諸位比較容易體會。十法界裡頭,沒有一個不是害病,只是這個病有淺深的差別,大小差別,有人是大病,有人是小病;四聖法界是小病,六道凡夫是大病。我們自己要曉得自己的身分,現在在六道搞輪迴。生在三善道,好像病這幾天輕了一些,感覺得很舒服,一個不留意,病又加重!這一重了,就是三惡道,三惡道是重病。
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人間有佛菩薩應化,畜生也有,佛菩薩應化在畜生道,度哪一類的眾生要現哪一類的身,我們在經論裡面看過。菩薩要為這些豬講經說法,菩薩就現豬身跟牠們在一起,為牠們講經說法。現個人身不行!人身跟牠不能溝通,要現同類身。觀音菩薩在餓鬼道裡面教化眾生,現什麼身?現鬼王身。佛門弟子大概都知道,一般寺院做這些經懺佛事,經懺佛事裡面有一種叫焰口,放焰口,這個佛事我們常常看到。主法的法師,他的對面設一個台,這個台用紙紮了一個鬼王,叫焦面大士,那鬼王青面獠牙,很難看,那是什麼人?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鬼道是現那種身,不是像我們人間,觀世音菩薩很慈祥的,不是。在鬼道現鬼身,在地獄道現地獄身,這真叫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你要問,觀世音菩薩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觀世音菩薩沒有身形,隨類化身,你喜歡他是什麼樣子,他就為你現什麼樣子。菩薩應化在其中,就是作醫王,幫助眾生,治眾生的種種病痛。
經典上告訴我們,無量無邊的病痛也有個根、根本,根是什麼?三毒。佛講的三種病毒,在你內心深處,這三種病毒要不拔除,你離不開六道輪迴。這三種病毒叫做貪、瞋、痴,佛常講貪瞋痴叫做三毒煩惱,我常常把它說作病毒,大家好懂。這個病毒深!你有這個病毒才有六道輪迴。這個病毒沒有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什麼?剛才講了,重病的醫院。你沒有這個病毒,你病好了,你出院!醫院對你來講沒有了,你不會再進醫院。你就轉到輕的病院,輕的病院是什麼?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藏通佛。完全好了,輕病也治好了,你就到一真法界,一真就是華藏、極樂。這裡面的人完全是健康的,無量壽,健康長壽,什麼病都沒有,這時候才真正得大自在。佛經上講的「三德秘藏」你統統都得到,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脫;解脫是自在,般若是智慧,法身是無量壽、無量光。
法身包容虛空法界,和睦一切萬法,所以,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是性德。到什麼時候這個境界現前?法身菩薩。到法身菩薩他們那個境界,就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對虛空法界一切諸佛的剎土,剎土裡面的一切眾生,絕對沒有一個對立的。我們常講敵對沒有了,沒有一個是對立的,自自然然跟十法界所有眾生都和睦相處,都尊敬。眾生不尊敬佛菩薩,佛菩薩尊敬眾生;眾生不能包容佛菩薩,佛菩薩能包容眾生;眾生不知道敬愛佛菩薩,佛菩薩敬愛眾生。佛菩薩信賴眾生,佛菩薩關懷眾生,佛菩薩照顧眾生,佛菩薩幫助眾生,無微不至!你要是問佛菩薩為什麼會這個樣子?佛菩薩太好了!這是性德,只要你明心見性,你自自然然也是這樣子;換句話說,你還沒有能做到,就說明你是凡夫,你沒有見性。這個東西不要人教,自自然然。
這些果德上所起的作用,統統是妙藥,顯示出自己煩惱斷盡了。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智慧、德能自自然然流露出來,流露出來就是這個樣子。性德流露,實在講就是治療眾生,眾生違背了自性。我們這些年來,總結大乘經教的教誨,我們提了二十個字。自性本來是真誠的,真誠就是健康,真實、誠懇!一絲毫虛假都沒有。現在人怎麼樣?現在人不真實,不誠懇,現在人虛偽,虛偽就是病,就是病態。法身菩薩清淨,身心清淨,一塵不染,我們現在的身心染污;染污是病,清淨是健康。我們眼見色,被色染污;耳聞聲,被聲染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幾乎是念念被外面境界染污,這個病重!
染污,就是引發你的貪瞋痴慢,引發你七情五欲,七情五欲、貪瞋痴慢,重病!這個東西現的現象就是生死輪迴,就是三惡道,三途地獄。自性裡頭本來沒有這個東西,本來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沒有三途,沒有地獄,這些東西叫做病、病態,不是健康的,病了!我們要明瞭,健康的人,健康的人是法身菩薩,平等的。不平等,不平等就是有高下,貢高我慢,你不如我,我超過你太多了,你有這種高下心,這是病態。要曉得,健康的人心平氣和,心平等,氣是和睦;健康的人具足智慧,病人迷惑顛倒;健康的人大慈大悲,迷惑的人自私自利。所以,你從這些地方看,什麼叫健康?什麼叫有病?我們就很明顯了。
印光大師更妙,他老人家說得更妙,他說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也顯示出健康、有病的差別現象,你一眼就看穿了。他老人家講「敦倫盡分」,這是健康的人。什麼叫敦倫?倫是倫常、是倫理;換句話說,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一切眾生的關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與一切人、一切眾生誠懇和睦相處,叫做敦倫,這是健康的;如果跟這個相反,不就是生病了嗎?那就是病人了。盡分就是今天所說的為人民服務,佛法裡面講的為眾生服務。盡心盡力為眾生,念念為眾生,行行為眾生,這是佛菩薩,這是健康的人;起心動念都為自己,這個人有病,頭一個是你思想病了,知見病了,你的行為與健康完全相反了。
「閑邪存誠」,這是健康的人。閑邪是什麼?時時刻刻知道防止邪知邪見,知道防止;知道防止邪說邪行,知道防止,閑是防止的意思。現代這個社會,《楞嚴經》上說得好「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是什麼?他的思想邪,偏邪不正,他的見解也是偏邪不正,他的言語是花言巧語,都是誘導你走邪路。把你往哪裡引導?把你往三途地獄引導,你自己茫然無知,你不是個病人,誰是病人!現在講病患,患是禍害。心地,對人對事對物一點誠意都沒有,這個話印光法師講的,他老人家常常講。
「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人覺悟了,這就有救了。現在我們看看,淨宗法門念佛的這些人,怎麼樣?你說他不信,好像也挺信的;你說他信,他世緣放不下,他不知道治他的病。所以,信佛真的迷信的多,真信的少!真信才有救,迷信不行!不但迷信不行,正信也不行。這個正是邪正的正,正信雖然不是迷信,為什麼?他有理論依據,「我相信釋迦牟尼佛的人格,這是個聖人,有道德的人,他不會欺騙人,他不會害人,我相信他」,不是真信!這是對釋迦牟尼佛有仰慕、有尊敬。什麼叫真信?真信是發了心,「我真正要學佛菩薩,我要把我自己塑造成佛菩薩,跟他一樣」,這叫真信。真信的人太少了!我們看看許許多多的佛教徒,充其量是正信,不是真信。為什麼?他還不知道他有病,他不知道認真去治他的病。真信的人知道自己有病,下定決心念念不忘要把自己的病治好,那是真信。所以,教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我們今天也是發心,天天念著求生淨土,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怎麼知道不是真的?如果佛來說,「我明天就帶你到極樂世界去」,那你嚇死了。這不得了,明天我就要死了,這還得了嗎?趕緊找個地方躲避。假的!說求生淨土假的,不是真信,聽到明天要走嚇壞了,還得了!真的,聽到明天要走了,快樂得不得了,我明天解脫了!好像在監牢獄裡關著,明天要離開,要出獄了,多麼高興。這就是人迷惑顛倒,不知道六道是個病院,不知道六道是個監獄。能有出離,那是好事,還會對這裡頭有留戀嗎?哪有這種道理!細細看都不是真的,都是搞假的,所以他不能成就。不能成就,搞假的比不搞還是好。為什麼?阿賴耶識裡頭種一點善根,這一生肯定不能成就;這一生要肯定能成就,聽說佛明天來接引的時候,那高興得不得了。
所以,你天天念佛,佛沒有感應,佛為什麼跟你沒有感應?知道你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佛來的時候,「再過幾天,過七天、過三天我就接引你」,把你嚇死了;沒有能接你往生,把你嚇到三途去了,你受不了!所以佛很慈悲,知道你是假的,假的他就不來;你要是真的,真的他就來了。真的,來了你生歡喜心;假的,來了你生恐懼心。佛不害人,不會叫人生恐懼心,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有個重要的原則,「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絕對不會讓你恐懼,妙藥!所以我說這兩個字看起來好像很容易懂,裡頭的意思其妙無窮。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我們認清楚,經教就是法藥,是妙藥。我們毛病太多了,心理上的、思想上的、見解上的、精神上的、生理上的,無量無邊的毛病,沒有這個藥還得了嗎?
佛在楞嚴會上,把「諸法實相」講得很清楚、很透徹。但是,那個話裡頭的意思很深很深,要細心去參究,你才能開智慧,你才能明瞭。這一明瞭,許許多多的毛病自自然然就沒有了,為什麼?那些毛病從無明生的,無明豁然覺了,病根拔除了。所以不需要在枝枝葉葉上治病,在根本上治療,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心,說心很難懂,說老實話,心哪裡會有病?心要是有病就不叫做心了,心沒有病。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心;「真」是心之體,「如」是心之相。佛法裡面常講的法性、法相,「真」是講法性,「如」是講法相;性如其相,相如其性,稱之為真如。這個意思很深,你把這兩個字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宇宙之間的現象你就通達,你就不迷了。
通達、明瞭,不迷,產生一個什麼現象?《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得到了。如果更深一層,「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你證得了。那你這個大病幾乎完全好了,身心清涼自在!我們講,你自私自利的病沒有了,名聞利養的病沒有了,貪瞋痴慢的病沒有了。病根!這個病根要是拔除,許許多多的病都自自然然就好了,沒有了。
古來祖師大德教人,修行從根本修,根本是心,我們怕有些同學們產生誤會,不說心,根本是什麼?念頭、思想,這個不太容易起誤會。你的思想錯了,你的念頭錯了,要怎樣修正?夏蓮居老居士常常講,讀經。依照經典的道理,依照經典的方法,依照經典所說的境界,把你的錯誤修正過來,讀經的用意在此地。你要不讀經,說老實話,你不知道你在生病。一讀經之後,一想想,「怎麼我這也是病,那也是病,沒有一樣不是病」,你才能發現!你不讀經,不會發現。就好像我們平常做人,自己以為是好人,不知道自己有過失。印光大師教人去念《感應篇》,《太上感應篇》你去念念,念念之後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對照自己的言語行為。這一發現,我的身口意統統在造惡業,你要不讀、不對照,不曉得。你明白了,知道自己有病,這在佛法裡面叫你覺悟了。覺悟之後怎麼樣?治病!所以叫悟後起修,你要先悟,你不悟怎麼修!你不知道病,你怎麼會治病!所以,治病一定要先知道病,我有病,我什麼地方有病,才去找大夫,依照大夫處方我才服藥,這個道理世人皆懂。
佛法修學亦復如是,所以你先要覺悟。譬如從來不知道自己自私自利,現在曉得自己自私自利,你把這個病根找出來了。找出來之後怎麼樣?我要對治它。如何對治?佛告訴我們,起心動念為眾生想,不再為自己想。現在我們常說,我們起心動念要為社會想,要為眾生想,不要想自己。為眾生、為社會就是真正為自己,為什麼?自己是眾生裡頭的一分子。把自私自利的念頭轉變為大公無私,大公無私就是對治自私自利的。犧牲奉獻,為一切眾生效忠、服務,是對治名聞利養的。佛教我們修布施,布施是對治貪病的,慳貪這是三毒煩惱,治貪毒,布施是治貪毒;持戒、忍辱是對治瞋毒的,瞋恚;禪定、般若是對治痴毒的。貪瞋痴三毒,佛經裡頭有妙藥,你只要搞清楚,你只要會用,藥到病除;這個病要是除掉,六道輪迴沒有了。剛才講,六道輪迴是病院,是監牢獄,你出去了。病好了,這就比喻病院;罪滅了,這就比喻監牢獄,你就出院了,你就出監牢獄了,你說妙不妙!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滅聖諦,第四句:
【或名不可壞。】
這個名字的意思好懂。確確實實,真如自性無生無滅,無來無去,不垢不淨,不常不斷,所以它是真正『不可壞』。佛在經上常常用「法爾如是」,用這一句來形容;「法」是講這個法,「爾」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裡面沒有原因,沒有理由,你要是說出一個理由,說出一個原因,就不是真的了。是世出世間法的根源、本源。
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有這個疑問的人不少,自古以來。為什麼會迷了自性?我們是凡夫,佛說我們迷失自性,我們為什麼迷了自性?什麼理由迷的?幾時迷的?這是大問題,是根本問題。好在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的大弟子富樓那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過這個問題,在《楞嚴經》裡頭,《楞嚴經》第四卷。等於說我們的疑問,富樓那尊者替我們問出來了,尊者比我們想得周到,比我們問得詳細。你看世尊怎麼解答的。這是根本的問題,在哲學上來講也是大問題,古往今來沒有人能夠解答,佛解答了。
佛說無明從哪裡來的?什麼理由來的?佛只用了八個字,「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我們不能不佩服釋迦牟尼佛,這麼嚴重的問題,這麼大的問題,輕而易舉就幫你解決了。可是佛這句話意思太深,真正懂得的人,沒有!什麼叫知見立知?知道的人確實不多。知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給你說,你睜開眼睛你能見,你見得很清楚、很明瞭,這叫知見。你耳朵聽外面音聲,也聽得很清楚,這叫知見。換句話說,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這是佛家講的六根,對外面的境界是色聲香味觸法,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你接觸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叫知見。
什麼叫立知?立知就是你起心動念。我眼見,張開眼睛見,我不起心不動念,不是無知,不是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知見。這是什麼?這叫「自性見」,佛法裡面講「見性見」。可是一起心一動念,那個見性馬上就變質,變成什麼?變成無明。無明裡面生什麼東西?生妄想、生分別、生執著;見性裡頭,可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沒有執著。佛給我們講,無明是這麼來的。無明起得太快了,我們張開眼睛看外面的境界,這是見性見,第一念是見性見,第二念就變了,變得很複雜!這一起心一動念,立刻把自性本具的般若轉變成八識;一落在八識裡面,「唯識所變」。你看看,不起心不動念這時候是「唯心所現」,性現的;一動念頭就變成識變的,識產生變化。變什麼?變十法界,變六道,變三途。原本是如如不動佛,這一變就變成凡夫,壞就壞在這個地方。
所以,佛經上常講「真如不守自性」,這話講得有道理。前面跟諸位說過,「真」是法性,「如」是法相,都沒有問題。什麼叫不守自性?違背了性德;性德沒有念頭,你動了念頭,這就叫不守自性。這一動念頭迷了,愈迷愈深,愈陷愈不能自拔,從無上的佛道,一個跟斗跌到谷底,掉下來了。雖然迷了,掉下來,給你講還是「不可壞」,為什麼不可壞?你的真如並沒有壞。也就是說你的法性,法性所現的法相,沒有壞,它不會跟著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損壞,但是,它會跟著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扭曲、轉變,它的本性不壞。
古人講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好像給你一堆黃金,我們現在講分量,好比說給你一公斤的黃金,這一公斤的黃金塑造一尊佛像,你看得很歡喜,佛像。好比這個像是唯心所現的,可是你一動妄念,你要把佛像改造一下,「我不喜歡這個相,我喜歡菩薩像」。你把它改造成菩薩像,相不一樣了,還是這一公斤的黃金,這一公斤的黃金沒有變,它的質量沒有變,相變了。有人看到這個像不喜歡,他喜歡小貓、小狗,把它造一個小貓的像、小狗的像,好好去欣賞它。相變了,菩薩變成畜生了,但是怎麼樣?「體」還是這一公斤的黃金,一絲毫沒有損壞,不可壞,不可壞講的是性體。黃金不管怎麼樣它都有相,所以相不可壞;相可以變,但是相不可壞。諸位細細體會這個意思。
你說佛像不要了,什麼也不要了,黃金一塊有一塊的相,一團有一團的相,它不能沒有相,它一定要有相。相叫法相,法相是什麼?虛空是法相,世界是法相,這個世界是佛經上講的大世界。我們現在講的星系,現在天文大概最大的單位講到銀河系,但是佛經上講的星系大單位不是銀河系,銀河系是最小的單位。一千個銀河系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星系一層一層向外擴大。所以,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佛經裡面講的天文比我們現在講的大得多了!大千世界是不是最大的?不是,大千世界在大世界裡面是一個單位,像這樣的大千世界在太空當中無量無邊。
佛經裡面講的諸法實相,這是什麼?這是法相,這個法相不可壞,可以變。六道隨便你怎麼變,十法界隨便你怎麼變,告訴你相不壞,現在這個道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他怎麼說?他說物質不滅。不但精神不滅,靈性不滅。靈性不滅,現在世界上一般人都肯定,人有靈性,身會滅,會有生死,靈性沒有生死。我們佛法裡頭不叫靈性,叫阿賴耶識,就是一般人講的靈性,中國世俗裡面講的靈魂,這個東西不滅。身體壞了,他離開了,他又去找一個身體,我們叫投胎,他去投胎了。生生世世他要找一個身,附在一個身上,靈性附在肉體上,這個人叫活人;靈性走了,這個身體叫死屍。所以,靈性不生不滅,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不可壞」,我們才有個概念,這個概念對修行證果有一定的影響,這個影響最明顯的是建立修行證果的信心。人能夠修行成菩薩、成佛,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給自己帶來無比的信心。再看下面第五句:
【或名無著。】
「著」是執著、是著相。菩提涅槃裡頭『無著』,你有執著,有著,你就跟菩提涅槃相違背。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常講的,什麼叫修行?你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無著」。起心動念,著了,著的細微;分別,著的粗;執著,著的是最粗。執著是造業!所以佛教菩薩,《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住就是著,生什麼心?生大慈悲心。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轉凡成聖,這個聖是無上菩提,就是幫助眾生成佛,要生這個心,不是自私自利的心,這一點我們不能夠不明瞭。
於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當作重要的科目來學習。學什麼?學不執著,非常重要。不執著,換句話說,學放棄成見。我們世間人常講,某人成見太深,成見太深是什麼?他很執著。他所想的,他所做的,你不能改動他,你改動他,他受不了。他覺得什麼?你對他不太尊重,這就是什麼?這就是他執著。這在我們生活當中,時時刻刻你都遇得到的。所以,愈是執著的人很難相處,為什麼?他不能隨緣,他要別人隨順他,他不能隨順別人。在今天民主自由開放的時代,你這種行為就是古人所講的專制、跋扈,只有你,沒有別人。你沒有大福報,沒有大德,人家不服!不服就跟你不合作,無論你辦什麼事情你得不到人幫助;換句話說,你一事無成,你說這個妨礙多大。不要說修道,世間成就事業不能成功,就是對你一生幸福都障礙住了。你年輕有體力,行!你年老的時候沒有人理你,你不知道跟人結好緣,堅持自己的成見,這種人念佛也很難往生。
所以,我們要把這個當作一門重要功課來學習,就是放棄成見,接受大眾的意見。我沒有意見,我就能接受大眾的意見,我有意見,我就不能接受大眾的意見。我有意見,就說明我有妄想,我有分別,我有執著。要學佛菩薩!諸佛菩薩、聲聞羅漢都沒有分別執著,大乘經教裡頭常說。我們自己要想修行證果,還要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壞了。有這個東西生煩惱,不生智慧;沒有這個東西,生智慧,不生煩惱,你看這裡頭得失這麼大的差別,你應當要想到。要知道,放棄妄想分別執著是正確的,你不能放棄妄想分別執著,你錯了!底下第六句:
【或名無量。】
這個『無量』的意思是廣義的,什麼無量?無一不是無量。滅諦,滅什麼?滅煩惱,滅十法界依正莊嚴,滅的是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滅了之後,滅的是無量,是無量的無明惑業苦,滅的是這個東西。反過來顯示性德無量,無論你說哪一樣都是無量的,智慧無量,德能無量,壽量無量(無量壽),光明無量,相好無量,不管你講哪一樣,沒有一樣不是無量。這是性德圓滿的現前,無量的無量,這個意思很深很深。不讀《華嚴》,我們怎麼想無量無量都還有侷限,盡我們的思惟,已經沒有辦法擴大了。你要曉得思惟是有限量的,有限量怎麼能懂得無限量!言語是有限量的,有限量怎麼能說出無限量!所以,佛最後教給我們一句話說,不可思議。這個無量你沒有辦法想像,你有辦法想的都是有量的;你沒有辦法言說,你能夠言說的也都是有量的。所以性德,性體、性相、性德(德就是作用),不可思、不可議,它是無量的!
在《華嚴經》裡面,給我們透了一個訊息,讓我們大開眼界。佛說自性沒有大小,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真的不可思議。沒有遠近,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距離。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國土,一個佛國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從我們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不是地球,是娑婆世界,是這個大千世界的西面,過去經過十萬億個這樣的大千世界,那一邊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是個大世界,在哪裡?就在眼前,沒有距離!不但沒有距離,沒有前後,沒有前後就是沒有時間,無量劫也在現前;無量劫之前在現前,無量劫之後也在現前,你沒辦法想像。
沒有大小是什麼?佛在經上講,最小的是微塵;物質,物質最小的,佛法裡稱為微塵。微塵肉眼看不見,佛說阿羅漢的天眼能看見微塵。微塵裡頭有世界,有大世界;大世界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居然微塵裡面有大世界,每一粒微塵裡頭都有大世界,它又不擁擠。大世界裡面都有無量無邊像《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不可思議!微塵裡面也有娑婆世界,也有這個地球,也有我們大家如此一會。就像我們在攝影棚裡跟諸位同學在一起研究《華嚴經》,你們在全世界每個地方收到這個頻道,打開來,我們都在這個地方見面了。這只能做個比喻,沒有辦法比喻得恰到好處,為什麼?今天我們電視機畢竟還有那麼大的體積,微塵就像現在科學所講的原子、電子、粒子。現在發現有這些東西,不知道這裡頭有世界!我們科學做不到,哪裡曉得這裡頭有世界?這是讓我們大開眼界,體會到《華嚴經》上講的無量。
這個世界誰能進去遊覽?普賢菩薩。我們每個修行人將來都要修普賢行。為什麼?《華嚴經》上講得好,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證得苦滅聖諦。如來果地上的大般涅槃,你不修普賢行,你就沒有辦法證得。到什麼時候修?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開始修普賢行,怎麼知道?《華嚴經》上看到的。文殊、普賢勸導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位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十住(圓教初住菩薩)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在內了,文殊、普賢來勸導你們念佛求生淨土,不思議法門。所以,到一真法界統統修普賢行。
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修普賢行,你看《無量壽經》,序分,還不是正宗分。首先列上首的名號,上首名號完了之後頭一句話,「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話什麼意思?修普賢行,個個都是修普賢行。我們曉得普賢菩薩能入微塵裡面的世界,度微塵世界裡面的眾生,性德真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思、不可議的意思很深很深,不僅僅給你說一切諸法的真相,你不能想,你也不能說,為什麼?你想不到,你說不出,裡頭更深一層的意思,只要你不思、不議,你就能證得。你今天學佛,為什麼這麼難?為什麼沒有辦法入佛的境界?為什麼不能契入菩薩境界?就是因為你有思、你有議,你不能把這個放棄。你能放棄一分,給你說,你就接近一分,諸佛如來的境界你就接近一分;你放棄兩分你就接近兩分。
所以,從前章嘉大師教我,學佛學什麼?就是學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又看破。就是看破放下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看破是因,放下是果;放下又是因,看破又是果,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我開始學佛,遇到老師頭一天,他就把這個祕訣傳授給我,我就學,學了果然有用。我學了五十二年,天天要放,天天要看破,不是說了嗎?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到等覺菩薩還天天要看破,還是天天要放下。為什麼?要不然你就不能證得無上菩提。再給你說,等覺菩薩成佛了,證得無上菩提涅槃,這時候看破放下都沒有了,圓滿了,到了盡頭!雖然到了盡頭,他還是看破,還是放下,還是放下、看破。這是什麼?這叫大慈大悲,那是表演給那些還沒有看破放下的人,給他看。就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所應的,幫助眾生,教化眾生,接引眾生,成就眾生,用什麼?還是看破放下,沒有別的法門,不二法門,妙絕了。
看破、放下裡頭沒有言說,真的沒有思想,沒有言說,就是做這個樣子來給你看,聰明人一看就懂得,就會了,他就得到了。中下根性的人愚痴,他看不出來,看不出來怎麼辦?佛也很慈悲,給他說法。你有問題你來問,隨問隨答,記錄下來成為經典。眾生無量的疑問,世尊無量的回答,每個答問都幫助他解決問題,幫助他斷疑生信。問的人,凡夫!有思、有議,答覆的人是佛菩薩,至少都是法身菩薩,他沒有思,他也沒有議,這個我們又不懂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從出生到入滅,八十年,為我們表演的八相成道。這個表演就是告訴每個人的一生,這個一生多少階段長成、成就,給我們做個表演,我們要覺悟。
佛有入胎,我們也有入胎。佛有住胎,我們也有住胎。佛有出胎,我們也有出胎。佛有求學,我們也有求學時代。佛有就業,我們也有就業的時代。佛就業是什麼?佛就業就是出家弘法利生,他一生就是做這個事業,這個事業用現在人的話來說,就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從事這個事業。這個教育是義務的,不收學費的,學生來也不必要考試,只要你喜歡來,我都教你,佛的教學幾乎都是個別教學。所以,每次講經說法,都有一個對象是對他講的,其餘大家是旁聽的,旁聽准許發問,統統都教。有一個主要對象,這個主要對象叫當機者,這是我們從經典上、記錄裡面都看到的。你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你才能應付無量眾生的疑惑,你才能幫助他。
無量的智慧、德能從哪裡來的?從不思、不議裡頭來的。不思是禪,不議是定,不可思議是甚深的禪定。《金剛經》上解釋禪定有八個字,「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從這個地方體會到的。他以後所傳的,他給人家講禪定,什麼是禪定?他講「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兩句話是從《金剛經》來的。「外不著相」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不取於相」;「內不動心」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如如不動」。六祖一生教人,沒有離開《金剛經》上那些原理原則,他把它活用,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真正叫活學活用,活用活學。
所以,「不可思議」,這四個字妙絕了,不但是果,它又是因,因果是一,因果不二,太妙了!佛常常用蓮花來代表因果是一,因果不二,這不容易。但是我們仔細觀察蓮花,雖然蓮花結花苞的時候裡面就有蓮蓬,花苞隨著慢慢長,到花開的時候,蓮子已經長成,所以叫花果同時。不像其他的植物先開花後結果,因果不同時,蓮花顯示出因果同時。可是,「不可思議」真的叫不可思議,它不但因果同時,同時因果是一不是二。現在我們還找不到一個東西,花就是果,果就是花,還找不到這種植物,不得已而求其次,用蓮花來表法。這是愈說愈深,但是是事實真相。
你能夠明瞭一分,有一分的受用,你明瞭兩分,有兩分的受用,對你看破放下有直接的幫助。你為什麼不能看破?為什麼不能放下?你對於這個事實真相一無所知,雖然天天在讀經,天天在研教,在聽講,你沒有能體會到。這些名詞術語音聲耳熟,你提起來我都知道,什麼意思我也懂得。真懂?真的就不懂,好像是懂,又好像不懂。多少人學佛是在這麼個境界裡頭,所以他不得受用。他每天還是為煩惱所轉,他不能轉煩惱為菩提,還是天天被煩惱轉,每天還是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義裡頭真正有無量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