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三一卷) 2002/5/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731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世界成就品」,「剎體」偈頌第九首:
【或以佛光明,摩尼光為體,諸佛於中現,各起神通力。】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這一首偈內容包含前面長行的四句,「一切寶莊嚴示現」第十六句,以及第十八句「菩薩形寶」,第十九句「寶華蕊」;這裡面還包含著有「佛光明」,它第一句是『或以佛光明』,這意思就把佛的音聲也含攝在裡面,「聲光成剎」,所以這四句內容非常豐富。佛的光明是從自性般若顯現出來的,光明跟智慧是一不是二,內有智慧,外就現光明。智慧高,光明就大,所以毘盧遮那光明遍照。也許有人會疑惑,這個光明遍照,為什麼夜晚我們見不到光明?這種看法實在講對於光明的意義並不了解,誤以為太陽陽光就是光明。實際上光明遍照是真的,有許多光我們肉眼看不見,這種常識現在人都有,比起過去真的是方便多了,科學技術幫助我們對於經教的理解,比從前來得方便。所以我們學經教的人,想想古人能夠體會到經典的義趣,那實在不容易。
今天通過科學儀器的探測知道,像紫外線我們肉眼看不見,X光我們肉眼也看不見,而實際上我們肉眼能夠看得見的光(光是波動),比太陽光波長的我們肉眼看不見,比這個光波短的我們也看不見。我們曉得光波也是無量無邊,我們眼根能夠見的是非常窄小的一個波段,就如同我們用收音機收音波一樣。我們知道音波的頻率,你打開一個頻道,你就聽到這個頻道的音聲。空中音波的頻道,我們知道非常複雜,非常之多,布滿空中,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做個試驗,用一個小的收音機,無論在哪個地方,撥開頻道就聽到聲音了。這些音波重疊混在一個空間,它並不凌亂,它並不互相干擾,這個很妙!就跟佛在經上講的世界一樣,世界也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重疊。音波也一樣,光波也一樣,奇妙的世界!
我們的眼睛只能夠收一個頻道,我們用科學儀器可以能夠收到多一點的頻道。但是我們曉得頻道是無量無邊,科學技術還沒有辦法完全都能夠接收到。音波如是,光波亦復如是,哪裡不遍照?佛說我們的眼根,本來是很利,眼根的本能是宇宙之間所有的光波它沒有障礙,統統能見到。耳根的本能也是圓滿的,宇宙之間無量無邊的聲波它也能收到。現在我們變成除了一個波道之外,其他的波道都不靈光,都收不到,機器壞了;不是音波不存在、光波不存在,是我們接收的機器產生故障。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六根沒有故障,所以要看看十方諸佛剎土,他想看哪個地方,他就能看到,他能收到,他沒有障礙。法身菩薩跟我們坐在一起,我們講華藏世界,我們看不到,他能看到;我們講極樂世界,他也能看到,他看得很清楚,經上講的比喻「如對目前」,就像在眼前一樣。為什麼?他的眼根、耳根,六根沒有故障,通了。我們今天六根有故障,不通,所以沒有辦法。
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故障,我們有故障?佛在經上講得很多、講得很好,我們的故障是怎麼來的?妄想分別執著。「出現品」不是說得很好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六種神通是德,是德能,我們跟佛一樣,沒有差別。可是現在佛的六根通利,我們的六根不起作用,毛病就出在「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眼看我們這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尊重,對於一切眾生禮敬。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凡夫不知道。佛隨順我們的知見,說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我們可以接受。佛隨順他自己的知見,他講真話呢?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話我們聽不懂,我們不會接受,但是是真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一尊佛暫時出了毛病,就好像一個人原本他很健康的,他現在生病了;眾生是帶著病的佛,諸佛如來是健康的佛,就這麼回事情。
生了病,我們叫他做病人,佛法裡面講,眾生生了病,叫他做凡夫,凡夫就是病人,他的精神體力沒有恢復,但是他總有一天會恢復。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講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妄想分別執著是不覺,本無,本無當然可以斷掉;本有的,本覺本有,本有當然可以恢復。馬鳴菩薩這幾句話給我們增長了無比的信心,我們知道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可以恢復,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是可以斷掉的,可以斷乾淨的;給我們信心,我們不要害怕。妄想執著太多、太重,「這怎麼得了?」你動這個念頭又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不能斷妄想分別執著,你要懂這個道理。用什麼方法?根本就不要想,根本就不要理會,把念頭一轉,我們今天採取的方法是專念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個法門,一切諸佛沒有不讚歎的,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我年輕初學佛的時候是學《楞嚴》,我跟諸位報告過,我在李老師門下十年學五部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金剛經》、《楞嚴經》,我的佛法十年當中就學這五部。這五部都下了很深的功夫,沒有一部經不是指歸淨土。許許多多人學經教真的叫囫圇吞棗,不能夠深解義趣,所以他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受用。我記得台北圓山臨濟寺第一次傳戒的時候,白聖法師六十歲開戒,我在戒壇擔任書記。在那個時候台灣大學有個學生,這是從前參加慈光大專講座的學生,跟我都很熟,古正美居士,他現在在新加坡國大教書,那個時候他是學生。他帶了一個老師是日本人,也是日本的出家人,在台灣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學生陪著這個老師到圓山臨濟寺來看我,教授眼睛都長在頭頂上,對於我們這些人沒看在眼裡。他問我:「法師,你修什麼法門?」我說:「我修淨土,持名念佛。」他說:「你在經教上有沒有下點功夫?」「有!我學經教很多年了。」他說:「法師,你學哪一部經教?」我說:「我學《楞嚴經》。」他馬上眼睛就豎起來了。「《楞嚴》與淨土有什麼關係?」日本的法師,大學教授,他說這個話我就曉得他不通。我當時回答他,我說:「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與淨土有沒有關係?」他一聽,他就呆住了。
《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就跟《華嚴經》上五十三參一樣,你從這個地方能夠看到《楞嚴》的旨趣,《楞嚴經》的指歸。《楞嚴》是說理,理說得非常圓滿。怎麼修法?念佛法門!一般人只認為《楞嚴》跟禪有關係,跟密有關係,因為它有五會楞嚴神咒,所以都把它看作是禪宗、密宗必修的課程,把淨土疏忽了。二十五圓通章裡面明明白白顯示兩個特別法門,不是一個。所以一般人真的叫粗心大意,只看到一個「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只看到一個,為什麼?這一個太明顯了。二十五圓通章的排列順序:六根、六塵、六識、七大。觀音菩薩要按照正常順序來排列,他排在第二,第一個是眼根,第二個是耳根,他排在第二。但是把他抽出來放在最後,這個很特別,它沒有按順序排。按順序排的是普通法門,把它拿出來放在最後是特別法門,這個太明顯了。
但是,還有一個特別的,大家疏忽了,是哪個?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在七大裡頭,七大是地、水、火、風、空、見、識,大勢至菩薩是見大;最後一個是識大,識大是彌勒菩薩代表的。按正常順序,大勢至菩薩在彌勒菩薩之前,彌勒菩薩是最後一個。但是你去看看經上的順序,順序不對,彌勒菩薩在前面,大勢至菩薩放在後面。因為他這個動作很小,就是兩個人交換,不像觀世音菩薩從最上面拉到最後面,很明顯。大家疏忽了,這《楞嚴經》怎麼念的?所以《楞嚴經》上講的,是兩個特別法門。《楞嚴經》教你修什麼,這不是很明白嗎?教你修觀音、勢至。觀音、勢至跟淨土有什麼關係?我這一說,這個日本法師、台大的客座教授就呆了。
我們要問,為什麼不把大勢至菩薩擺在最後,把觀音菩薩擺在最後?文殊菩薩講得很清楚,「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觀音菩薩修學這個法門,契合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把他放在最後。大勢至菩薩為什麼也是個特別法門?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是契合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根性,了不起!觀音菩薩只適合娑婆世界,跟娑婆世界差不多、相似的諸佛剎土能適應,不能適應盡虛空遍法界,但是大勢至菩薩是適合盡虛空遍法界。這是修首楞嚴大定,二十五圓通,二十五位菩薩都是修首楞嚴大定。各人方法不一樣,大勢至菩薩是用念佛法門,用什麼念佛?持名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在這裡成就首楞嚴大定,楞嚴三昧。所以,《楞嚴》究竟、真實、圓滿的指歸是淨土。如果你會用觀世音那個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你要會用這個方法,你能夠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所以任何一部經論,你要不能契入境界,你學《楞嚴》不能得楞嚴三昧,學《華嚴》不能得華嚴三昧,那只可以說把它當作世間書來讀、來看,經教裡面的真實利益你得不到。
果然你能夠得少許的三昧,你就知道一部經不但是理論貫通的、境界貫通的,方法也貫通,真正是古德所講的「一經通,一切經通」。《楞嚴》不好學,要真正好老師來指導,你要遇不到真善知識、好老師,那個非常困難。我介紹給同學,我不介紹《楞嚴》,我也不介紹《華嚴》,我介紹《大乘無量壽經》。為什麼?經容易。學東西,哪個容易你在哪裡學,你方便。果然契入了,你再看一切經都通了。這是佛家講的善巧方便,就好像走路一樣,我們要走一個走得通的路、障礙少的路,直接而沒有彎彎曲曲的道路,到達目的地了,所有道路全都通達了,這叫善學。學習,經教常講契機契理,理是共同的,機是我個人的。我的根機跟你的根機不一樣,這個法門能契你的根機,未必契我的根機;你學的能成就,我學的未必會成就。但是淨土法門能契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之機,無論你是上根,無論你是下根,統統都適合,這個了不起,不可思議!所以大勢至在楞嚴會上也是代表特別法門,不是普通法門,我們要認識清楚。
《華嚴》是契一類大心凡夫之機,我們不講別的,就我們這個世間來說,《華嚴》的當機者,它有十種機,真正當機的是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我們凡人沒分,二乘沒分。但是現在流傳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是凡人,所以佛說凡人裡面有一類可以學《華嚴》,哪一類?大心凡夫。心量很大,心胸開闊,這種人可以學《華嚴》,《華嚴》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就說明:小心量不是《華嚴》當機者,在《華嚴》裡面你要是能夠得一點受用,那你的心量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比的。一般人起心動念,愛護自己的家庭、愛護自己的家族、愛護自己的國家,大概就到這樣的。大心凡夫不如是,愛護自己的國家也愛別人的國家;不但能愛別人的國家,也能愛整個世界;這個世界外面還有世界,世界無量無邊,他能夠以真誠平等的愛心愛護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一切眾生,這個愛心是真誠的、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有這樣的心量是《華嚴》的當機者。如果不是這個心量,你就是學《華嚴》,也只是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一點善根而已,不能得利益,它不是你的境界。
《華嚴》確確實實是法身菩薩心,圓滿的大菩提心,對於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一切人、一切動物、一切植物、山河大地,每一粒微塵都是圓滿的愛心。愛心表現在外面是尊重,對人尊重、對物尊重,所有一切植物礦物沒有一樣不尊重的,沒有不愛護的。一切人,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遇到了,見到、聽到了,一定是盡心盡力去幫助他。沒有絲毫疑惑,沒有絲毫猶豫,只要他能接受,我們的援手就到了;他不接受,那就沒有法子。他不接受,我們以精神的力量去幫助他,這是常講的,我們誦經、念佛、修積功德迴向給他。這是什麼?他不能接受,他對佛法有誤會,他不相信。可是佛菩薩、大心凡夫,對於不肯接受、拒絕、排斥的,我們在力上幫不上忙,心上念念不忘。不是說力幫不上忙,心裡頭念頭也斷掉了,那不是華嚴菩薩,那不是佛說的大心凡夫。你才知道《華嚴》跟大心之可貴。我們今天學習《華嚴》,不能不曉得這個總綱領、總原則,心量要大,確確實實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佛的光明就是心光,就是心裡面的智慧光明、道德光明、相好光明,無不是周遍虛空法界。
『摩尼光為體』,「摩尼」是比喻,梵語摩尼,中國人翻作如意,能如一切眾生之意,稱為「摩尼」。西方童話裡面,我們小時候讀過《神燈》,就像佛法裡面講的摩尼一樣,有求必應,你想什麼它就變什麼。這個摩尼我們就知道了,摩尼是表什麼?表性德。虛空法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摩尼就是表心性,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性識。放光,般若光明、道德光明、相好光明。這個道德有的時候我們講德能,沒有一樣不放光,相好放光。佛家講光,中國古人講氣,常講氣色,看到你這個人,「你的氣色很好,紅光滿面」、「你的氣色不好,灰塗塗的」。中國人講氣,西方人講磁場,實在講都是說的一樁事情。
心地清淨,能夠看到整個宇宙的磁場,看到一切人、動物、植物、山川的氣。這就是中國一般人講的風水,看這個地的氣,在佛法裡面講光、磁場。光跟氣、磁場是會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怎麼變化的?隨著人心變的。地氣,山川的氣,一般通俗講風水,西方人講磁場,是居住在這邊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人,居住在這個地方居民的念頭,就是他的思想、他的見解。如果這個地方的居民思想見解都非常善良,這個地方就有靈氣,我們講磁場好,「摩尼光為體」。如果居住這個地方的人,人心不善,言語不善;心不善就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言不善,你用十善業反過來看,你就知道了,這個地方的人不誠實,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身不善,他所作所為是殺盜淫妄,居住是這些人,這個地的靈氣就沒有了。而變成什麼樣的氣氛?我們通常講煞氣。你進入這個地區,心裡頭感覺到不舒服,沒有安全感。
這種經驗我們有,我們到一個地區覺得非常舒適;如果到動亂的地區,你到那裡看,真的叫草木皆兵,無論在哪個地方你都感覺到恐怖。所以山川大地的氣氛,人心在那裡變化它。這些事情我想每個同學不難體會,因為自己有這個經驗,常常到海外度假旅遊都會有這個經驗。我們最近有一個機緣到婆羅洲亞庇去度假,住了兩天,住在神山,是婆羅洲最高的山,海拔將近五千公尺這麼高,我們住在山下,原始森林。那個地方人很少,有些同學身體比較弱一點的,在那裡晚上睡覺感覺到非常不安穩,陰氣很重;在我們中國講陽氣、陰氣,陰氣很重,非常明顯的感觸。身體強壯的人、陽剛很盛的人,沒有什麼大的感覺,身體稍微虛弱的人是非常明顯的感覺到。
《華嚴經》上講的山有山神,河流有水神,樹木花草都有神靈,這些神靈陰氣很重。佛教導我們,我們要教化一切眾生,把眾生不善的念頭轉變成善念,不善的行為轉變成善行,這個山川、地氣、磁場就改變了。歸根結柢一句話,教學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古時候那些帝王、聖人,不是普通人,他們統治這個國家,教化人民用什麼?用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他不是把制定法律做為第一優先,不是訓練軍隊,不是訓練警察,不是拿這個做第一優先;教育第一優先。這是合乎天道、合乎聖道,諸佛菩薩之道、所有一切宗教神聖之道都是教學。你能夠以教學為先,你跟諸佛菩薩神聖走一條路。這個路,用我們世間的話來講,大吉大利,如意吉祥,真正是「摩尼光為體」。
『諸佛於中現,各起神通力』,為什麼?佛菩薩教化眾生的緣具足了,佛菩薩非常慈悲,不要請他,他自己會來。你們在大乘經上念得很多,一切諸佛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真正的善友你不要請他,他就來了。問題是你想學,他就來了,你喜歡學,他就來了;你不喜歡,你不想,他就走了。所以佛菩薩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我們一念真誠善意想學,想學好,佛菩薩就來了。我們起心動念不想學好,我們希求貪瞋痴慢、我們希求五欲六塵、我們希求名聞利養,佛菩薩走了。什麼人來了?妖魔鬼怪來了。妖魔鬼怪來助長你的欲望,到最後把你毀滅了,那不是佛菩薩。所以我們一念善心感動諸佛菩薩,一念惡心招來妖魔鬼怪。《太上感應篇》第一句話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要懂這個道理,你即使受到災難,你不能夠埋怨別人。為什麼?是你自己起心動念所感召的。你的周邊是善友還是惡友,也都是你自己感召來的。如果對於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了解,還要怨天尤人,那你是罪上加罪,惡業上又添加惡業,你就錯到底了。這些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還從第九首看起:
【或以佛光明,摩尼光為體,諸佛於中現,各起神通力。】
這一首偈後面兩句境界很深、很廣。清涼說這個境界都是講淨剎,也就是諸佛菩薩所居的環境,依報環境,我們現在人講星球,諸佛菩薩所居住的星球,『諸佛於中現,各起神通力』是當然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華嚴經》上所講的,是法身菩薩修學生活的環境,處處時時都蒙佛力加持,佛的威神願力變現出依正莊嚴,來幫助居住這個地方的菩薩破迷開悟,提升境界。菩薩還迷嗎?菩薩的迷沒有斷盡,即使法身菩薩,到等覺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盡,那還是迷,還需要諸佛如來幫助。菩薩成佛之後,沒有不報佛恩的。怎樣報佛恩?佛要普度一切眾生,菩薩必定倒駕慈航幫助佛普度眾生,這才是真正報佛恩。所以末後兩句結得好,「諸佛於中現,各起神通力」。
淨剎如是,那我們再想一想,穢剎呢?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這個世紀,在整個地球上,在整個世界史上,真的是自古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混亂,這是亂世!早年我學經,學《阿彌陀經》,經上常講「五濁惡世」,我們對於濁惡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到現在,不學佛的人都已經深刻的感觸到這世界不好,世界太亂,這個世界不安全。所以許許多多人逼著去自殺,甚至於青少年自殺。這些事情時有所聞,已經不是新聞,常常聽到。自古以來,從來沒有的這麼樣一個社會。我們要問,這樣的社會裡,諸佛菩薩在不在這個世間示現?無論是從理上講、從情上講,佛菩薩大慈大悲,哪個地方眾生有災難,應當先去,優先去。我們這個想法沒錯,諸佛菩薩也在這個世間示現。「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話是佛講的,哪有捨棄眾生不顧的道理?但是要知道,佛是講理的人,佛菩薩絕對不是感情用事的人。就像父母對待兒女一樣,哪有不疼愛兒女的道理?兒女錯了,他要不要受懲罰?要。雖然接受懲罰,父母還是在周邊照顧他。
我們地球上的眾生,現在就處於這個狀況。以往無知,雖然佛菩薩這些大聖大賢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這些眾生沒有在意,把聖賢教誨當作耳邊風,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想一些歪曲的理由來抗拒聖賢教誨。「打倒孔家店」、「破除迷信」,這些口號喊得很響亮。孔家店打倒了,倫理道德沒有了,迷信破除了,佛菩薩的教誨沒有了,結果是什麼樣子?結果就是今天的社會動亂。所以這個災難就是懲罰,這個懲罰是自作自受,佛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上忙;就像父母一樣,再疼愛你,你的兒女還是要接受處分。我們在這個地方細細去思惟、去觀察,能夠體會到聖賢神聖之心。聖賢跟父母一樣,希望我們覺悟,希望我們回頭是岸,所以這些天災人禍也是「諸佛於中現,各起神通力」。這些苦難,希望在受苦難的時候省悟過來,斷惡修善,改過自新,我們才有救。然後看到諸佛菩薩「各起神通力」,正面的。現在佛起的神通力是負面的,負面幫助我們消業障;正面的幫助我們覺悟,無論是正面負面都是大慈大悲。你要冷靜細心去思惟觀察,你才能見得到;否則的話,粗心大意你體會不到。但是細心的人少,在佛法裡面講那是善根,真正有善根的人少,粗心大意的人多;隨順煩惱習氣的人多,隨順自性性德的人少。
我們有幸天天不離開經教,五十年的薰習,我們才稍稍體會得,才能夠契入少許的境界。雖然很微少,我們感覺得很大的受用,漸漸對宇宙人生真相明白過來了;怨天尤人的念頭從前有,很強烈,現在沒有了。諸位要曉得五十年的薰陶,染上一點佛菩薩的氣氛。許多同學有些跟我差不多同時遇到佛法來學習的,為什麼許多人沒有成就?他不能夠捨棄世俗的薰染。他不能捨棄,就是他還喜歡名聞利養,還愛好五欲六塵享受,這是障礙。於是在佛法裡面薰習的力量就顯得很薄弱,這就是他一生修學為什麼沒有成就,為什麼不能入佛境界,道理在此地。所以,我總是勸勉大家要遠離煩惱習氣的薰習。遠離最重要的是不能接近,電視不能接近,網路不能接近,現在世間一般娛樂歌舞不能接近;更進一步的,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享受要放下。一切可以隨緣,不可以攀緣。隨緣是自自然然,遇到什麼都好,決定不苛刻要求我一定要吃什麼、一定要喝什麼,不可以。你在這些方面如果分別執著,你就脫離不了煩惱習氣薰習,你怎麼會成就?你怎麼能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就是跟自己性德相應,這是學佛最艱難的一樁事。
這個事情老師幫不上忙,老師只能勸導你,沒有辦法約束你。一定要自己覺悟,要長年累月保持高度的覺悟,要像經上所說,這個世間如幻如化,《金剛經》上四句偈:「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你要常常作如是觀。你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你才真正能夠積功累德,在這個世間什麼都好,一切隨緣。這個地方的人跟我有緣,歡喜我、尊重我,我多替他服務;這個地方的人沒有緣,他不尊重我、他討厭我,我趕快離開。隨緣而不攀緣,自己的心永遠是清涼自在。在這些地方大家一定要明瞭,人家尊重、歡喜,我不是分別執著人家尊不尊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從他的尊重、從他的歡喜,菩薩觀機,他的機成熟了,所以尊師重道。一個老師如果希望學生跟學生家長對他尊重,這個老師不是好老師,為什麼?他沒有離開名聞利養,他還喜歡別人尊重他,不喜歡別人不尊重,這不是善師,這是凡夫。覺悟的人、聖者不然,他尊重是曉得他對於道的尊重,所以尊重是看他重道。他重道,他自然尊重。那個不是做出來的,不是一點勉強的。
過去有人向印光大師請教,「有沒有祕訣能教我們很快的入佛門?」印光大師答覆說:「有!」這些都在《文鈔》上。印祖說「誠敬」二字,「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一分就是你入一分,「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是觀機的祕訣。你有誠意,自然表現出來是尊敬。沒有誠意,哪來的尊敬?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最重要的是契機、契理,理是不會有違背,觀機。觀機就是看他喜不喜歡學?好不好學?從哪裡見?從他的表情舉止上能看得出來。他尊敬的心、真誠的心,顯示他能接受,這是決定不能捨棄的,一定要幫助他。他的心懈怠、懶散,不太喜歡,這個時候就要走了。哪個地方緣成熟到哪裡去,這個地方人懈怠、散亂,不想學;過個幾年之後,他又想學了,菩薩又來了,這是感應。感應時時有變化的。佛菩薩隨著你心地好惡,你好他來了,你惡他走了,你再好他又來了。佛菩薩不辭辛勞,看你想不想學?願不願意學?是不是真的在學?你果然是真的在學,你會感覺得到佛菩薩沒有離開你,佛菩薩時時刻刻在你的周邊,提升你的境界,幫助你、成就你,自行化他。只要你細心,你會體會到,你會觀察到。所以即使是穢土,佛菩薩也始終沒有捨棄我們。這是我補充的一點意思。我們看最後一首偈,這是這一段的總結:
【或普賢菩薩,化現諸剎海,願力所莊嚴,一切皆殊妙。】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一首偈「結歸普賢」,結得好。中國是大乘佛法,大乘法裡面是以四大菩薩做代表,代表大乘的教學、大乘的學習,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在中國有四大名山,代表大乘佛法的教學、學習。第一位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地代表心地,藏是寶藏,心地是真正的寶藏。真心具足無量的智慧,是般若的寶藏;具足無量的德能、能力,萬德萬能;具足無量的相好,大經上講佛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真的這個話說得一絲毫都不過分。只是一般人常常念這些經文,不懂得它的意思,更不知道相隨心轉,心好相就好。地藏菩薩代表根本的修學,一切眾生心地寶藏都一樣,跟諸佛如來沒有絲毫差別,所以佛在《華嚴》「出現品」裡面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我常講大圓滿,你們都聽到佛家常講大圓滿,密宗講得最多,顯教也講,《地藏經》上「大圓滿光明雲」,你們都念過。大圓滿裡頭包括什麼?包括三樣:智慧圓滿、能力圓滿、相好圓滿,三種圓滿稱為大圓滿,自性本具的。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佛菩薩覺悟自性,所以佛菩薩這三種圓滿現前,他得受用;我們迷失了自性,這三種圓滿不能現前,得不到受用,道理在此地。《地藏經》上教導我們怎樣破迷開悟、恢復自性,所以《地藏經》是大乘佛法裡面啟蒙的經典,學習大乘這是根本的經典,第一門課程從這裡學。《地藏經》教什麼?給諸位說,四個字「孝親尊師」。由此可知,孝親尊師是破迷開悟的基本的手段,是開發自性寶藏最重要的工具;像我們開礦、挖礦,我們要有機器、工具,地藏法門是最重要的工具。
我們的修學遵守佛陀的教誡;要是違背,我們就吃大虧,要延誤很長的時間;佛教給我們從哪裡學,我們就從這裡走,省很多事!學佛從什麼地方入門?淨業三福。我們的學院學習課程的安排,完全依照淨業三福這個原則來指導,我們才曉得課程應該怎麼安排。所以學院基本的課程是《弟子規》、《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為什麼選這些經典?符合這個學習綱領:「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從這個地方學起。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作佛?哪有這種道理?佛是人中最好的人,最完善的人,先要學做好人,要會做人。三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才學習《沙彌律儀》、學習《太上感應篇》,把善惡的標準詳細的搞清楚、搞明白,斷惡修善。然後再進入第三條、第三個指導綱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落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地藏經》教我們「發菩提心」,教我們「深信因果」,我們是循著這個指導綱領來做。
「讀誦大乘」,我們淨宗是大乘教,讀誦大乘,讀誦哪些?當然首先是淨土的五經一論,在這裡奠定根基;然後專攻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在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成就自己就是教化眾生,你給眾生做很好的榜樣、做很好的模範。我是凡夫,跟普通人完全一樣,我怎麼修成的?這個樣子擺在此地,可以提供你做參考。你要真正看出來了,你就照這個樣子去做,你會成就。你的成就會比我高,為什麼?我修學的時候,眼前沒有好的榜樣。李老師教我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不在我面前,我不能親近他,讀《印光法師文鈔》。我學得很辛苦,修學環境很差,今天不曉得明天日子怎麼過,沒有人支持,苦難當中學成的。
你們今天許多年輕人跟著我,我做護法,你們的修學環境超過我當年一百倍都不止,我照顧你們非常周到,我從前得不到這樣的護法。你們不肯認真努力修學,不但對不起佛菩薩,你對不起我。我對你們一無所求,只是盡義務幫助你們破迷開悟,幫助你們轉凡成聖。我給你們限定的時間、選定的課程,都是遵守世尊在大乘教裡所講的原理、原則,不是我隨便想的,我沒有那個智慧。只要認真努力,放下萬緣,全心全力的投入,我知道你們的成就在我之上。但是這裡頭,古德常講醍醐裡頭不能摻一點毒藥,摻上一點毒藥,全部都毀了,這是要特別提防的。什麼是毒藥?自私自利。你只要摻一點點自私自利,你就沒有法子契入了。你念佛,不會得念佛三昧,你得不到。你學《華嚴》,得不到華嚴三昧。你學《金剛》,得不到般若三昧;得不到三昧,換句話說,你的功夫不得力,你不會有成就。誰破壞你的?自己破壞自己。所以修學大乘基本的條件,念念為眾生,不能有一念為自己。對於自己這個色身絕不考慮,自己生活環境置之於度外,從來不想它,一切佛菩薩給你安排,佛菩薩照顧。
我們這些年當中也建了些小道場,你們諸位都看到了,我沒有化緣,從來沒有開口向人家要一分錢。有人供養,我們就做;沒有人供養,不做。所以我們雖然建幾座道場,對於自己的道業一絲毫妨礙都沒有,沒有破壞自己的清淨心,沒有妨礙自己境界之提升,不生煩惱。一切隨緣而不攀緣,這些是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五十年了,我沒有違背。一心要攀緣,動腦筋怎麼樣找錢,錯了,大錯特錯!他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他佛法學得太少,他完全不懂,他才會起這種妄想分別執著;他不相信佛法,他相信他自己的頭腦,所以佛菩薩離開了。我們不相信自己的頭腦,我們相信佛法。佛法講財富從布施,愈施愈多,根本不要考慮財富的來源,只管布施,盡心盡力幫助別人;財力幫助別人,佛法幫助別人,無畏幫助別人。除了學這三種布施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什麼希求都沒有,你所得到的福報、智慧、健康長壽是自然的,沒有一絲毫勉強。
當年章嘉大師這樣教我,我這樣做,這五十年所得到的,完全證明老師傳授的一點錯誤都沒有。我相信老師,我相信經典的教誨,我從來不懷疑。由此可知,今天我們看到出家、在家許許多多人走的這個路子,走得很艱難、很困苦,原因在哪裡?一句話,「不讀書之過」。這個書是經書。世界這麼混亂,有人來問我:「法師,到底這是怎麼回事情?」我也一句話回答,「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哪些是老人?佛菩薩是老人,孔老夫子、孟夫子是老人,每一個宗教創教的聖賢都是老人。你不聽話,你不肯好好的學,你要隨順你自己的思想、你的想法、你的作法,你能得到一點,非常辛苦。所以很多人看到我很自在,我沒有想法,我也沒有作法,一切隨順經典的教誨。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老老實實乖乖照做就好了,依教奉行。所有的過失,總的來說是不學經教,過失都從這裡來的。佛菩薩大慈大悲教化眾生,你不肯學,有什麼法子?
世出世間一切法,哪個法最重要?學佛最重要。你要不相信,你仔細想想,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做國王?做國王不重要。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去做統帥?統帥不重要。釋迦牟尼佛有智慧聰明,他所選擇的這個行業、選擇的這條路,決定是世出世間最好的、最殊勝的,義務社會教育。你一定要記住,「義務」,義務是決不求報酬的。我上一堂課要跟你談鐘點費,這成什麼話!這是生意買賣。佛什麼時候跟人家談過條件?沒有,無條件的。只有奉獻,決定沒有希求,你才能得心開意解,你才能夠入大乘法門。所以真正修行要記住,孝親尊師,從這裡扎根。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諸佛菩薩都是大孝之人,我在《地藏經》上講得很詳細。從《地藏經》往上提升,就是觀音菩薩,觀音代表大慈大悲,把你的孝敬,你孝父母的心、敬老師的心擴大,擴大到孝敬一切眾生、奉事一切眾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大乘戒經上佛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是觀世音菩薩,把孝敬隨著心量展布在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叫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沒有條件,這個慈悲是真正的愛心,沒有條件的,仁民愛物。
再向上提升,文殊菩薩做代表,智慧。孝敬、慈悲要依智慧,不能依感情,依感情就壞了。你看看,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是佛門裡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個話是不是矛盾?不是矛盾。慈悲、方便要依感情,那就是禍害、就是下流;慈悲、智慧,要是依理智、依智慧,那是大德大能。文殊代表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智慧,譬如兒女犯錯了,該處分要處分他,這不是感情用事。感情是溺愛,往往養成子弟不良的習氣,到長大沒有法子回頭,那才叫害他一生。所以有智慧的父母、理智的父母,對兒女的教訓是非常嚴格的;那個嚴格是真愛,他將來長大成人,他會真正感激父母。如果不是嚴加管教,他怎麼能成就?從小要是養成壞習氣,那不得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很難改。改在孩童,在小孩、在童子的時候,這個時候把他養成,紮成根,社會雖然是大染缸,他也不會被污染。
我為什麼感激父母?小時候管得嚴,常常挨打,常常罰跪,長大才曉得父母對我好。我們踏進社會,社會是個大染缸,沒有被影響、沒有被污染,就在小時候紮的這一點根,那個父母是真正愛護你。真正愛護你,不是天天對你笑笑,對你客氣,不是的。我們從小家裡事情樣樣都要做,為什麼?養成你自己獨立,你可以不靠人,自己能夠生活得下去;跟現在的父母不一樣。現在的父母好像是很愛兒女,實際上害了兒女。這是什麼?沒有智慧。
最後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落實,把孝敬、奉事師長、大慈大悲、智慧、理智,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是普賢菩薩。所以大乘法,四大菩薩做代表,這個意思很深。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