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0三卷)  2002/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903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明體性中」,這十首偈的第八首:

  【有剎淨光照,金剛華所成,有是佛化音,無邊列成網。】

  體性當中多半是講教體,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教學理論的依據。我們在前面長行文都曾經向諸位報告過。也顯示出諸佛菩薩全心全力投入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教學雖然是多元,多采多姿,確實美不勝收。不僅包括我們這個地球、我們這個星系,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它所包含的範圍確實是無窮大,遍法界虛空界,這裡面無量無邊的世界種,那世界更不必說了。小,講到微塵裡面有重重無盡的世界,普賢菩薩所入。這一切的一切無非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離開性識,無有一法可得。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要不是佛給我們說出,真的連作夢也想不到。

  佛的教學雖然是圓滿的、多采多姿的,但是怎樣契入?怎麼入門?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入門一定要斷煩惱,煩惱習氣障礙了我們的悟門,障礙了我們的性德,所以這個東西不能不斷。佛法的修學,學是學習,修是修正錯誤,我們的錯誤太多了。那從什麼地方修起?佛教導我們,開始學的時候一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凡夫修成佛果的祕訣。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一絲毫都不吝法,可惜的是凡夫雖然聽了,他不悟;換句話說,他不懂!他要真懂了,他修學自然就上軌道。他上不了軌道,入不了門,他沒有聽懂,根本就沒有聽懂。如果說他半疑半信,這個話對他還是恭維,根本就沒懂得。為什麼不懂?套一句佛法說,業障太重了!

  所以,「說」要不斷的重複,這是佛的經典跟我們中國古來的典籍最大不相同的地方。中國古人的言語文字決定沒有重複的,它的標準是「簡要詳明」,重複叫雷同,這是毛病。但是佛經就不一樣,它不斷的重複,甚至於重複千遍萬遍。所以讀中國古書的人,初接觸佛法:這不是好文章。在佛法,佛法不重視文章,佛法就是一遍一遍教你,到你覺悟為止。你沒有覺悟就不斷的再重複,佛法裡頭還是有大道理,阿賴耶識裡頭加深你的印象。所以不厭其煩。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佛家講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從什麼地方表現?不斷的重複。他真耐煩,有耐心,幫助你覺悟。在沒有覺悟之前,你不能學第二個法門。為什麼?你學第二個法門、學第三個法門,學多了,你的覺悟就永遠沒有希望。其實這個道理我們並不難懂,一門深入,深到底,通了!同時學多了,你的力量分散了,不能集中,這樣造成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很難契入。一門,一門你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方法好,還是正確的。

  講到真正巧妙的時候,世法不如佛法。學佛,佛跟儒家教學有相通之處,首先建立德行。所以古時候學佛,無論在家出家,五年學戒!這是德育,今天我們講教育,道德的教育,這擺在第一。孔老夫子教學,他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才是政事,最後是文學,把「德行」擺在第一。佛法教學把「戒律」擺在第一,都是屬於德行。這是世間聖人跟出世間聖人,你看看關於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完全相同,我們不能不重視。所以學佛從持戒、守規矩入門,你要不能持戒,不守規矩,永遠不能入佛門。經聽得再多,讀得再多,背得再多,甚至於講得天花亂墜,佛法受用你絲毫都得不到。你每天還是生活在煩惱裡面,還是生活在憂慮裡,佛法裡頭真正的智慧、樂趣你得不到,那就是白學了。

  四弘誓願裡面有「法門無量誓願學」,沒錯,確實是這個樣子。那不是開頭,四弘誓願這四條它有次第的。你看看頭一條教你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菩薩願。這一願要用現在的話來說,我發願為人民服務、為眾生服務,犧牲奉獻。第一願是這個意思,不為自己,為眾生。你真正要為眾生服務,你要有能力,你要有學問。後面教你,頭一個你要把你的品德修養做好,「煩惱無盡誓願斷」。你的煩惱斷了沒有?自己煩惱不斷,你怎麼能為別人服務?你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是好事。煩惱習氣不斷,沒有能力為眾生服務,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佛菩薩的要求,頭一個要求你斷煩惱,這個科目重點是在此地,所以第一個階段是以斷煩惱為主要的目標。學法門,學一門,學一門容易斷煩惱。剛才說過,妄想分別執著減少了,你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一樣上。這一門你要學多久?沒有一定,以斷煩惱為標準。你一年煩惱斷了,你一年畢業;十年煩惱斷了,你十年畢業;你這一生煩惱都斷不了,你一生都畢不了業。就這麼個道理,你就守住這一門。到這一門真的煩惱斷了,煩惱一斷智慧就開了,這個時候法門無量可以學了,你學起來也很輕鬆、也很愉快。為什麼?智慧開了。

  所以古人常講智慧不開,那個「開」是大徹大悟,沒有大徹大悟,不容許學許多法門,不容許!智慧不開,沒有大徹大悟,不能離開老師,從前跟老師的標準在此地。你真的開悟了,智慧開了,煩惱斷了,你想跟老師,老師也把你趕出去。為什麼?你有能力獨立了,你有能力廣學多聞,你應當不違背你的誓願,你要為眾生服務,你要去廣度眾生。你沒有明心見性,你的煩惱沒斷,你沒有能力,老師保護你、守著你,不讓你出去。為什麼?你出去,自己不能成就,幫人也幫不上忙。古時候嚴格,師道長存。今天不行了,今天師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不孝父母,怎麼會尊敬師長?怎麼會聽老師的教誨?所以我們這個時代,苦!我們的根本、基礎沒有了、失掉了,今天這個世間沒有師徒了。五倫,我常常講,五倫都沒有了。早年,五倫裡面還有一個「朋友」,現在連朋友都沒有了。朋友是講道義的、講義氣,現在完全講利害。現在人與人的結合是利害,有利就相聚,沒有利,馬上就是陌生人,很可憐,很苦。五倫是道,五倫是性德;換句話說,倫常沒有了,完全違背性德。違背性德造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果報可怕,我們不能不懂。

  所以,真正想學佛,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一門深入。一生學一部經,學一個法門。我們現在同學們大多數都是選擇《無量壽經》,或者是《阿彌陀經》,都好!一部經,一生我就依靠這一部經,經裡頭的道理、經裡面的教誨、經裡面的方法,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這是真正佛弟子。智慧不開,煩惱不斷,我決定不學第二門,這是真正奉事師長。我們的師長是釋迦牟尼佛,佛這樣教我的,我應當依教奉行。到自己智慧開了,可以涉獵一切法門。一切法門拿到你的面前,一接觸自然就通了,沒有障礙。智慧開了!

  煩惱斷了。煩惱一斷,心地清淨、善良;淨生慧,善生福,福慧圓滿,「二足尊」的真因!我們「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真正的因就是「淨」、「善」;心要淨,行要善。佛是真正做到純淨純善,所以稱為二足尊,這個「二」是福、慧;善生福,淨生慧,不能不知道。這是真的可以帶得走的,其他的都不是真的。所以這世間一切法我們要看清楚,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統統把它放下,我們修真的,真的是清淨心,純善的心。善的標準是「十善業道」,那是善的標準。修學指導的總綱領、總原則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頭的「淨業三福」,總的指導原則。不管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不能離開這個指導原則,我們的修行有路了,我們才會有成就,所以這一點不可以不知道。我們接觸人,古人常講「聽其言而觀其行」,你的言行相應不相應?言行不相應,姑妄聽之!不能當真,自己心裡頭要清楚、要明瞭。

  這首偈我們一起來學習。『有剎淨光照』,這一句意思很多,我們說兩個意思,一個是諸佛剎土、如來剎土;另外一個意思,這個地區佛陀教育很發達、很普遍。佛陀的教誨,經典的內容,確實是清淨光明,清淨是德,光明是慧。換句話說,這個教育教什麼東西?教道德,教智慧。「淨光照」,這個教育的重點是智慧跟道德。『金剛華所成』,怎麼有這麼好的境界?德是福,光是慧,又有智慧,又有福報,這麼好的境界怎麼來的?「金剛華所成」。「金剛華」從表面上來看,狹義的看法,「般若」這一門功課,釋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講,也是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教學的主要的課程。

  我們知道古人常講,世尊當年在世,教學可以分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講《華嚴》。《華嚴》是定中講的,什麼人聽?法身菩薩聽,聽眾是法身菩薩。定中,佛入甚深的大定,你有沒有能力入他定中去參學?你沒有這個能力,那就沒分。所以連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沒分,沒有資格參加這個法會,這個法會是法身菩薩。所以小乘人不承認這個說法,大乘裡頭有。時間多久?二七日中。二七日,十四天,十四天講這樣大的圓滿的教學,不可能!現在講大家好懂,現在怎麼講?它有時差。我們世間講無量劫,在如來定中無量劫,在我們這個世間十四天,念劫圓融。如來有這個能力把無量劫濃縮成一剎那,也能把一剎那展開變成無量劫,現在人叫時差,時差不一樣。如來定中的時差跟我們世間不一樣,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這樣的大法一般人聽不懂。

  如來從定中出來之後,看看這個世間芸芸眾生,根性不太高明,怎麼辦?辦小學。恆順眾生,就眾生的知見、就眾生的常識來教他,阿含。「阿含」講十二年,我們現在講小乘,這等於說是辦小學。你看,佛要教化眾生不能不辦小學。著重斷煩惱,著重在品德的修養。這十二年完成了,看看這些學生,修學的學生程度向上提升了,再講方等。「方等」八年,就等於說辦中學,這就是入了大乘。八年方等教學之後,學生程度高了,可以跟他講般若了。「般若」是佛教學的中心。佛法是講智慧的,佛學是智慧的學問,佛法是智慧的方法,高度的智慧、圓滿的智慧,可以接受了,講般若。「般若」講了二十二年,這等於是佛教大學。最後的一個階段,八年講《法華》,《法華》等於研究所一樣。智慧開了,現在跟你講一乘法,《法華》是一乘經,講成佛的方法。所以在中國,古大德常講「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楞嚴」,這兩部經在中國很有名氣,知名度很高,有它的道理在。最後,佛示現入滅,離開我們世間,一日一夜跟大家講一部《大涅槃經》。《大涅槃經》裡面的內容等於是老人要過世,他老人家的遺囑,最後的勸勉。最後勸勉裡面,特別囑咐「戒律」重要,怕大家到這個程度把戒律疏忽掉了。這個話當然是囑咐這些大菩薩們,特別是教初學,千萬不要疏忽,要著重戒律。

  教戒律,自己當然要持戒。你要不持戒,你怎麼能教別人持戒?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是學生的模範,你要做給學生看,學生才會心服口服。你只教他做,你自己做不到,學生在背後笑話你:你是假的,你要求別人,你自己做不到。所以,諸佛如來先做到,然後再教人,法身菩薩亦復如是。權教菩薩裡面,教導你了,你仔細看,他真的做到了,他說到他做到,菩薩!我常說,做到而後說到是聖人;說到做到是菩薩;說到做不到,那個人是騙人,不是聖人,那是騙人。所以,修學要幹真的,這個東西不能幹假的,對自己有大利益!你真幹,自己有大喜樂,法喜充滿。那個歡喜從哪裡來?歡喜在真正做到。為什麼?做到就真信了。我們講契入如來的境界,契入自性的性德,這裡頭有真樂,這裡頭沒有煩惱。違背自性就是煩惱,你要讓煩惱不生,談何容易?只有契入性德,契入佛菩薩的境界,不生煩惱,永遠不生煩惱。這樣你才能入歡喜地,歡喜地是初地。

  所以修學,佛教導我們從孝親尊師,從這裡入門。「淨業三福」頭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現在在此地,將九樓這個場所做一個「中華萬姓先祖紀念堂」,為什麼要這樣做?佛教我們的,孝養父母,我們這個設施是提倡孝道。我們用什麼方法報父母、祖宗之恩?我們用學佛、學習聖賢的教導,來報父母、祖宗之恩。所以這個紀念堂也是念佛堂,希望將來這個念佛堂開幕之後;現在在積極籌備,我們預定今年冬至舉行開幕。開幕之後,這個念佛堂念佛的佛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我們開放。喜歡念佛的同學,「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隨時可以到這個地方來念佛。這個念佛堂二十四小時開放,沒有任何限制。現在這個社會是工商業社會,生活都繁忙,你有時間就來念,有事情隨時可以離開。到這個地方來念佛,供養祖宗。不僅供養我自己家裡的祖宗,供養全國所有各個姓氏的祖宗,你說這個多有意義!能叫全國所有祖宗都生歡喜心,我們用這句「阿彌陀佛」來供養他,這個緣比什麼都殊勝!所以歡迎同修們好好的來利用這個念佛堂,這個紀念堂。在十樓有個小型的圖書館,這個地方播放講經的光碟,有喜歡研究經教的、喜歡聽經的,可以利用這個場所。

  這是我們落實「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德行真正的落實。我們要非常認真努力把自己的毛病習氣改掉,一定要修十善!現在社會也有人說:善人常常被人欺負。沒錯,是有這個現象。不能說有人欺負我,我就不修善。人惡,我比他還惡,人家就怕我了;人惡我善,我就常常受人欺。你不知道古人說的一句話,「吃虧是福」,這句話非常有學問,非常有道理。你被人欺負,消自己的業障,成就自己的德行。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為什麼欺負我?我要忍受,我要反省,我要改過,我要自新。你從這個角度上去觀察、去思惟,你就願意承受,樂意承受了。這裡頭確確實實你的煩惱輕,智慧長了,把你自己的道德境界提升了。不能賭氣!決定不可以有驕慢、嫉妒,那是大煩惱,那是大障礙。

  可是驕慢、嫉妒這個煩惱與生俱來,生生世世累積的,就要在這些境界裡面去歷練,去淘汰,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你要不能忍受,你就不會成就了。我們看看古來的祖師大德,再看看諸佛菩薩,哪一個人不是從這些境界裡頭鍊出來的?他們能鍊得出來,我也鍊得出來。所以一切的忤逆,我們要歡喜接受。別人毀謗我,我不毀謗他;別人欺負我,我不會欺負他;別人以惡意對我,我以善意對人。這是智慧,這是德行,這個能化解問題。累劫的冤親債主都化解了,化惡為善,化敵為友,化怨為親,這是聖賢教育,真能解決問題,成就自己智慧,成就自己德行,帶來無量無邊的福報。這個利益就是智慧、德行、福報,不是馬上就來的。如果希求,你跟佛菩薩、跟古聖先賢學,你的目標是求福報,你錯了,你的心不正!那到底求什麼?一無所求。福報是自然的,福報是真實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

  現在的社會,普遍的,外國,中國也學了,從上幼稚園、小學,家長就教他們要競爭,這是錯誤的。你要知道,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戰爭最後兩敗俱傷,毀滅。毀滅不是完了,如果毀滅之後就完了,那倒是無所謂;毀滅之後就不得了!這個話怎麼說?毀滅之後,這個怨恨結下去,生生世世冤冤相報,不得了!這不是解決問題。所以,那個思想從根本上產生錯誤。

  從小教什麼?忍讓。忍讓,你會不會吃虧?決定不吃虧。怎麼知道不吃虧?諸位同學,你回家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你就明瞭了。凡人,就是說你有「是非人我」,在佛法裡講,你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就逃不出命運。看相算命的,給你看的時候都會說,你逃不出命運。你縱然覺悟了,像了凡先生接受雲谷禪師的教誨,他覺悟了。覺悟是他斷惡修善,改造命運,他改造的幅度很小,他改得不徹底。為什麼不徹底?四相沒破,四見沒斷!但是有效,你能做一分有一分效果,做十分有十分效果。他真的改變了,壽命也延長了,福報增長了。真正知道,一個人一生當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爭什麼?命裡沒有,想什麼方法去爭,爭不來;命裡有的,你處處忍讓,讓不掉,最後還是要得到。

  所以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他的心是定的,他沒有妄念,他沒有妄求,心地清淨,心地平等。如果他接受聖賢的教誨,他的境界必然向上提升,智慧增長,福報自然,何樂而不為之!為什麼要跟人家爭?為什麼要跟人家比?自己找自己的麻煩,錯了!自己要知錯,要肯改進,佛法裡面講「勇猛精進」,改過就進步了。你不改,你怎麼會進步?佛家講懺悔,一般宗教裡面叫悔改,都是這個意思。所以這是「金剛華所成」,我們要明白這一句話的意思;「金剛」是般若,「華」是佛菩薩的因行。因地當中所修的,成就「淨光照」。

  『有是佛化音,無邊列成網』,這兩句是說一樁事情,這兩句講得不好懂。所以古時候古人學佛能夠契入境界,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真聰明!心地真正清淨,契入這個境界。現在好懂,現在這個科技發明之後,大家都曉得電視有網路,電視頻道在空中就像網一樣。現在電腦連線網際網路,「無邊列成網」,真的是無邊,數不清。你不說別的,現在手提電話多方便,手提電話的電波在空中密密麻麻的形成網,這樣一解釋,這個話你就很好懂。「有是佛化音」,我們今天在此地學習《華嚴經》,用網路傳播到世界各個地區,全世界的同學,你們打開網路都能夠收看,這不就是「佛化音」!這《華嚴經》是「佛化音」。

  所有一切學習經論的,或者是學習日常生活規矩的,我們講的儀規。儀規是我們日常生活,在工作裡面,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應該要遵守的。像出家人,我現在對出家同學,這是常常跟著我的,我對他們提出一個要求,一定要學《沙彌律儀》。在家的同學,一定要學《弟子規》,要學《十善業道》,要學《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在家一定要學這些。出家,還要加一個《沙彌律儀》。你要不學《沙彌律儀》,你不是佛弟子,你不算是出家人,你披著這個衣服是假的、冒充的,鬼神不尊重你,鬼神瞧不起你。一定要曉得,既然有這麼一個形象,把那個最基本的、最起碼的條件要具足。出家人最基本的、最起碼的是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你要不能落實、不能做到,你是冒充的出家人,你是假出家人。不能不知道。所以像這些東西,我們在網路上教學,一起來學習、來研究、來討論,這就是「佛化音」。我們常講佛化家庭,佛化家庭擴大,就是佛化社會、佛化世界,「無邊列成網」。這樣講,你們大家就好懂了。

  諸位同學,請繼續看下面第九首:

  【有剎如菩薩,摩尼妙寶冠,或有如座形,從化光明出。】

  第一句是連貫下面兩句而說的,就是有的剎如菩薩的『寶冠』,有的剎如菩薩的『座形』,這樣念就對了。這個地方講到『菩薩』,我們對菩薩可以說並不陌生。而實際上來講,對菩薩確實是很陌生,這是實話。說菩薩大家都知道,不陌生,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陌生。到底什麼叫菩薩?可能陌生了,我們的學習就不得其門而入。「菩薩」這個名稱,在梵語裡面稱作「菩提薩埵」。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都省掉了。菩提只取「菩」,尾音提不要了;薩埵用個「薩」,埵不要了,所以稱「菩薩」。我們這樣稱的時候,我們稱成習慣了。如果要在從前古印度,我們講菩薩他聽不懂。你一定要把音很正確的完全讀出來,菩提薩埵。什麼意思?古時候把它翻成「大道心眾生」,菩提翻作大道心,薩埵是眾生,古譯的。新譯,玄奘大師從印度回來,從事於譯經的工作,玄奘大師所翻的稱為「新譯」,玄奘大師以前的為「古譯」,這個常識我們要懂。玄奘大師把菩提薩埵翻作「覺有情」,菩提是覺悟,薩埵是有情的眾生。名詞術語意思正確的了解,菩薩不是神仙,沒有一絲毫迷信的色彩。照古時候那個意思是你只要發了大道心,這個大道心的標準是什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向上我要跟釋迦牟尼佛學習,對下來講,我要把我所學到的,我要教化一切大眾。你發這樣的心,你就是菩薩。菩薩是人,菩薩不是神,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菩薩有等級,這是沒錯的。為什麼?你學習,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學校有分等級,小學、中學、大學。這個學校裡頭也分等級,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這是等級。你是菩薩,他也是菩薩,你是哪個等級的,他是哪個等級的,都是菩薩,不一樣。在佛門裡面講菩薩有五十一個等級,它也好像分學校;十信位的菩薩,十信,信位菩薩,好像是小學。十信上面十住,十住好比我們講的初中。再上去十行,好像是高中。再往上去,十迴向,好比是大學。再往上去,十地,好比是研究所。它有分!但是每個階段它都分十個等級,信位菩薩十個等級,像學校一樣,一年級到十年級。十住位的菩薩,也有十個等級。它都是十個等級。所以,等於是五個階層,每個階層有十個等級,最高的那個叫「等覺」。所以總共五十一個階級,都稱菩薩。經典裡面,我們常常讀到「菩薩摩訶薩」。摩訶都是梵語,摩訶翻作「大」,什麼叫大菩薩?登地的菩薩叫大菩薩,也就是五十一個階級最後的十一個階級,最高的,那十一個階級稱「大菩薩」;前面四十個階級都稱菩薩,這個要懂。你不能把所有菩薩都看成一樣,那你就看錯了。

  我們凡夫真正發了大心,真的向佛學習。佛怎麼教我們?佛教我們是經典,依照經典來學習。《華嚴》諸位可以聽,《華嚴》沒有法子學,境界太高了。聽,聽的時候有好處,幫助我們把心量拓開,幫助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多元的,今天講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社會,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可以聽。學,那一定要依照各個宗派他們所選修的經論,一門就好。我們淨土宗五經一論,一共是六門功課。這六門當中,你隨便選一門都行,一門深入,一生都不改變。一定要依照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境界去學習,你會有成就。有這個緣分聽《華嚴》,《華嚴》當作你的助修,不是你的主修。像學校裡面讀書,有主修的課程,有選修的課程,選修一般都是輔助,輔助主科的。把《華嚴》當作輔助的課程,選修課程。現在同學當中,我知道以《無量壽經》做主修課程的人很多,非常好!清朝早年,乾隆時間,彭際清居士他就說得很好,他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他把《華嚴經》、《無量壽經》、《彌陀經》看成一部經,這個看法正確。換句話說,《華嚴經》就是大本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經文長短不一樣,裡面講的道理、原理原則,完全相同。所以選擇《無量壽經》做為自己主修的課程,高明!

  我要不是為了許多在家、出家的同學,至少找我有一、二十次,希望我把《華嚴》講一遍,把錄相、錄音留給後學做參考,我沒有發心講這個經。我真正發心講什麼經?很少人知道,真正喜歡的,發心想講的是《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的《要解》,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經,分量不多,內容非常豐富。《無量壽經》講了十一遍,報佛祖之恩。諸位同學一定要曉得,選擇《無量壽經》是智慧的選擇,一門深入,不開悟不學其他經典。我所講的這些東西,你有空、有時間可以聽;如果到對淨宗、對佛法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了,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我講的這些經都可以不必聽,打閒岔!我勸你的都是好話,都是為你真正成就著想,一定要一門深入。

  所以對於菩薩要認識清楚。菩薩是我們的學長,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早年的學生,比我們早,我們跟菩薩是同學,先後同學。菩薩也有資格做我們的老師,所以我們跟菩薩的關係很親密。老師有尊嚴、有威嚴,不大敢接近他;菩薩比較隨便一點,雖是老師,但是也是同學。在中國,中國是崇尚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裡面,以四大菩薩做代表,代表大乘佛法,大乘的教學。這四位菩薩就是中國四大名山。第一位,九華山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過去我們講過、介紹過。大乘從哪裡入門?從地藏。所以要記住「淨業三福」裡面跟我們講的修學佛法、接受佛陀教育的最高的指導原則,淨業三福三條十一句,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講孝道,孝親尊師,是講的這個。

  如果你會講,到處去講《地藏經》,講了怎麼樣?不孝父母,不尊重老師,你這是假的,你這不是真的,你講這個經沒有功,你有罪過。什麼罪過?拿著這個經侮辱父母,欺負師長,這個罪重。哪有這種道理!我們學習的人,聽經聞法的人,要有智慧,去思考,去接受,去辨別。如理如法是佛弟子,代佛傳法。不如理、不如法是魔王的子孫,他來破壞佛法,把佛法的形象給破壞,讓社會大眾知道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全是騙人的,自欺欺人。所以,這個過失很重很重。

  地藏,地是心地,藏是寶藏,我們的真心本性裡面,寶藏無量無邊。這無量無邊的寶藏,佛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智慧,第二類德能,第三類相好。你看世間人,哪個人不希求這三寶?這真正叫「三寶」。這個三寶就是「佛、法、僧」,智慧叫佛寶,自性本具的般若;自性本具的德能,法寶;自性本具的相好,僧寶。自性三寶!佛教我們入佛門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主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寶,你一定要懂。外面形相上的三寶也很重要,重要在哪裡?這是介紹我們得到自性三寶。沒有外面形相三寶的介紹,我們把自性三寶疏忽了、忘掉了。因此,外面這個形相的三寶是我們的介紹人,也是我們的恩人,我們得到好處不能忘記他們。所以對形相上的三寶,當然就尊重、禮敬、稱讚,這是必然的道理,知恩報恩!學佛基本的常識,不可以不知道。

  從孝親提升就是普陀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中國江澤民主席講三個代表,我們大乘佛法有四個代表。「地藏」代表孝親尊師,「觀音」代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把孝道、孝親尊師擴大,擴大到整個社會,擴大到全世界,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把我們孝父母的心行,敬老師的心行,擴充到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觀音代表慈悲。第三位,五臺山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這個非常重要。孝敬、慈悲裡面要有高度的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就是佛門裡面所說的「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那就錯了。佛法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一定要依靠文殊菩薩的智慧。用現代的話來講,佛法裡面講孝敬、講慈悲,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感情用事,沒有不壞事的。佛法,自始至終學智慧。情執那是煩惱,煩惱要斷,「轉煩惱為菩提」,菩提是智慧。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依文殊的智慧。

  最後落實到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代表實踐,現在人講落實,就是把孝親、尊師、慈悲、智慧完全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裡面,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大乘佛法,這就是四大菩薩所代表的,一定要懂;四大菩薩合起來就是佛了。我們要學,學孝敬,我學孝敬,我就是地藏。我學慈悲,我能對一切人慈悲,我就是觀音。我用智慧,不用感情,我就是文殊。我在一切時一切處,無論是順境逆境,我都能夠做到,那就是普賢。

  菩薩代表大乘的教學,所以佛門裡面菩薩很多。不懂得佛法的人,不了解的,認為佛教的「神」太多,多神教,泛神教,這個多神教、泛神教的名稱不好聽。在宗教裡面,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神,唯一的真神,多神教是低級宗教。你看看把佛教變成宗教,而且貶成低級宗教,貶成了泛神教。說這些話的人,對於佛法完全不懂,他不知道佛教裡頭沒有講神的。佛教說神是說宇宙的真相,佛教本身裡面沒有神,本身裡面有佛、有菩薩、有阿羅漢,這三個是佛教裡面的學位名稱。就像現在學校裡面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名稱;阿羅漢是學士,菩薩是碩士,佛陀是博士。像我們中國古時候,科舉時代的進士、舉人、秀才,那也是學位的名稱。秀才就好比阿羅漢,舉人好比菩薩,進士好比佛陀,學位的名稱。所以在佛法裡面講人人都要作佛,就好像是你們人人都應當拿到博士學位,這個意思。所以它是學位的名稱,不能把意思搞錯了。

  小乘修完畢,畢業了,見思煩惱斷了,這個時候稱阿羅漢。大乘菩薩修學,真正的菩薩,無明破了一品,明心見性,真正菩薩。在《華嚴經》圓教初住菩薩,真菩薩。十信位,十信位是預備的菩薩,像我們念書一樣念預科,沒有上正式的一年級,是在預備班的,十信位是在預備班的。見思、塵沙斷掉,無明斷一品,這是真正的菩薩。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這是拿到最高的學位,佛陀。這些總得要清楚,總得要明白。

  所以在佛法裡面,所有一切菩薩是代表我們的修德,我們的修行,所有諸佛如來形像跟名號代表性德。我們自性本具的德能,無量無邊,一個名稱沒有辦法顯示,所以用許許多多的名稱顯示德能的無量無邊,是這個意思。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它是一種教育的設施,是教學的方便。用現在的話說,是教學的高度藝術表現,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對佛法真的五體投地,沒話說!看看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確實比不上,這是真的。不接觸不知道,接觸之後才搞清楚、搞明白,那不能不尊敬,不能不崇拜!我之進佛門,就是搞清楚、搞明白了才進來,我不是迷信進來的。這個永遠感謝老師,方東美先生介紹的。他那個時候給我介紹,他是學者,他不是佛教徒,他也不是在家居士。但是他讀佛經,他是一位哲學家。晚年,在大學完全講佛經哲學。我從他那裡學來的,才知道佛教本來面目。這一接觸佛教,很幸運,我就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讀什麼?《釋迦譜》、《釋迦方誌》,他教我從這裡入門。好!讀這兩本書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認識釋迦牟尼佛,真正了解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樣的人物。

  用現代的話來講,我們肯定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要用今天的這個名稱來說,他是這樣一個身分。他本人一生所作所為,那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了不起!一生從事於社會義務教育。教學四十九年,我們在經典裡面所記載看到的,他每天跟大家講學、上課,教學八小時,沒有星期天,沒有休假。所教的內容太豐富了,現在大學要跟他來相比,遜色甚多!今天學校所講的科學技術,佛經當中統統都有,都講到了。不要以為現在有很多新東西,舊的就沒有;全講到了,三千年前都講到了。現在科學走兩個極端,一個走無窮大,講太空物理,《華嚴經》上有;一個往小的走,講到量子力學,《華嚴經》上也有,比它講得還微細,它那個還不夠,差得遠了。你看看,這個經裡面,我們前面讀過的,微塵裡面有重重無盡的世界,這個比量子力學不知道要微細到多少倍!所以今天尖端科技都沒有離開《華嚴》。非常可惜,這些科學家沒有緣分讀到這個教科書。

  所以,菩薩我們要認識;阿羅漢、佛這些名稱,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除這個之外,我們附帶說一說,因為這是名相。現在佛門一般出家人,人稱法師、稱和尚。「法師」,這是中國用漢語翻譯過來的,翻成了中文。「和尚」就沒翻,和尚是梵語,音譯的。它的意思也要懂,不是說剃了光頭就叫和尚。和尚這麼容易做?和尚在佛門裡面是最尊貴的稱呼,它的意思是「親教師」,不是普通的老師。就像我們在學校讀書,學校裡老師很多,很多個班級,許多老師根本沒有上過我們的課,真正上過我們課的老師沒幾個人,大多數都沒上過我們課的。沒有上過我們課的那個老師在佛門稱「法師」。上過我們課的、直接教導我們的,這又有個名詞叫「阿闍梨」。佛經上常常有,但是阿闍梨一般人知道的就不多;阿闍梨是我上過他課的這個老師。「阿闍梨」是印度話,翻成中國叫「軌範師」,他教導我,他是我的模範。「和尚」呢?校長一個人稱和尚,校長叫親教師,就是這個大學、這個學校是他親自主持教育政策,課程是他安排的,老師是他請的,代他執行教學的,所以校長稱和尚。在研究所裡面也有個人可以稱和尚,指導教授。指導教授、校長稱和尚,和尚不是普通人能稱的。所以對於一般人稱法師,這是正確的,名實相符;稱和尚,不正確。為什麼?你沒有跟他學過,他跟你沒有這個關係。和尚關係是最密切的,等於說你的修學是經過他設計的,他指導的。誰去執行?阿闍梨去執行,代他來教。

  佛法是學校,確確實實是學校。所以寺院,實在講是大學。它的組織,在佛門叫綱領執事,它分三個部門,跟現在學校完全相同,教務、訓導、總務,分這三個部分。在佛門裡面的稱呼不一樣,現在學校稱教務主任、稱教務長,在佛法裡面稱「首座」,首座是管教育的。所以首座也稱和尚,他管教學的。「維那」就相當於訓導,「監院」相當於總務。名稱不一樣,他們的職責、工作完全相同。你仔細去觀察,它是學校的行政組織,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所以一個寺院只有一個和尚,不能有兩個和尚;一個學校只有一個校長,不可以有兩個校長。寺院的住持方丈稱和尚。現在一般人不懂,只要看到剃了光頭都叫和尚,亂了!這些沒有人教,也沒有人講,連常識都不懂。

  這個地方是講世界體性,有剎土像菩薩寶冠。「寶冠」是什麼意思?離不開教育,傳授學位。寶冠,「冠」是表法的。在從前不但「冠」表法,連這個服裝叫「章服」,看你戴的帽子、穿的衣服,代表你的身分。為什麼這樣做?便於行禮。這是自然的法則,尊卑上下。「禮」是維繫社會秩序非常重要的一個設施,禮沒有了,天下就亂了。菩薩這個「冠」裡面,也就像我們現在讀書,畢業了。畢業之後,他也穿禮服,學士有學士的帽子,有學士的禮服,碩士、博士各有各的禮服、帽子,顏色型式也有不相同的,從這個地方你就能看出來這個話的意思。加上「摩尼」,摩尼是如意。如意裡頭含的意思很深,如你的根性,如你的程度,如你的勤惰,你修學得到哪一個學位,它表這個意思。

  『或有如座形』,菩薩的座大概都離不開蓮花,蓮座。蓮代表什麼?代表清淨,代表不染,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所以蓮代表清淨,污泥代表見思煩惱。泥上面是水,水是代表清淨,泥是代表染污,蓮花開在水上面,代表染淨都不染;不但染不染,淨也不染,這叫真清淨!還有淨的這個念頭的時候,就不淨,你的心就被那個淨污染了。染、淨兩邊都離開,真淨!那真的叫不染,用這個「座」做代表。「座」是安座,他安座在哪裡?安座在真正的(我們現在講)純淨純善,用這個做教學的目標,教學的綱領,教學的總原則。

  『從化光明出』,「化」是變化,「光明」是放光。我們在經上看到,佛頂放光,肉髻放光,身放光,底下講眉間放光,這都是「從化光明出」,這個意思更深一層。你了解這個意思,這顯示出什麼?空有不二。《心經》裡面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一句是表這個意思,這叫事實真相。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兩邊都不執著,兩邊都放下了。

  我們在《金剛經》上讀到,這是須菩提說的,釋迦牟尼佛問的。須陀洹,他證得須陀洹果了,他自己有沒有說他證得「我是須陀洹」?須菩提告訴我們,真正證得須陀洹的人,他沒有這個念頭。證明什麼?他四相破了,他真放下了。如果他自己覺得「我證得須陀洹果」,他有沒有證得?他沒有證得,他著相了,他是凡夫。所以佛證得佛果了,他自己有沒有覺得「我已經成了佛」,決定沒有。他要有這個念頭,他已經被這個念頭染污了,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壇經》上講「本來無一物」,你有個佛、有個菩薩,你還是有一物,你已經被污染了。

  所以,名是假名。連老子都講得很清楚,「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馬鳴菩薩教我們學習,你看《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你怎樣才能真正學到佛所傳給你的學術?他講了三個原則。第一個「離言說相」。你聽,你可以聽,不要執著他的言說;你要聽他言說裡面的意義,體會他的意義,不要執著言說。第二個「離名字相」。名詞術語,菩薩、佛、阿羅漢這些名詞術語,你要體會裡頭的意思,你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是言說方便而建立的,你執著,錯了。第三個意思更深,「離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你聽,你去體會,你不能去求了解。你要去想想「他這個話是什麼意思」,錯了。怎麼樣了解?你多聽自然明瞭,不可以去想像它是什麼意思,一想就落在意識,就錯了。所以叫「不可思議」,那個「思」就是落在言說、名字、心緣。言說是議,議論是言說,心緣是思惟。不可思議,佛所傳的東西你真正得到了。釋迦牟尼佛說法,迦葉尊者在旁邊拈花微笑,釋迦牟尼佛讓他做傳法的人,他真正得到了。那個考試有問有答的,沒有真正得到,得到的是皮毛。真正得到精髓是確確實實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真正得到。

  所以「從化光明出」,這句話的意思很深。佛在這部經上,這是大經;在《大智度論》,我們稱大論;大經大論上有說到,「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什麼人說?真正有修有學、過來人說,他懂得這裡頭字字句句其味無窮。沒有修證的,如果完全照文字表面來講,統統講錯了,不是佛的意思,是他自己的意思。那不是講的釋迦牟尼佛的《華嚴經》,是他講他自己的《華嚴經》,統統搞錯了。「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道理在此地。好,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