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0卷)  2009/11/12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6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我們接著昨天的《疏鈔》,前面一段我們學到,「十住直心增故,故名為解,解為行願本,故首而明之。十行深心增,故名為行,依於前解,以起行故。十向大悲增,故名為願,迴前解行,願諸眾生離苦得樂故」。我們學到這個地方,菩提心是菩薩解、行、願的根本。清涼大師在這個地方,用的是馬鳴菩薩《起信論》裡面所說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給我們說的名詞,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清楚,什麼是直心?至誠,真誠到極處才叫直心。直心是菩提心的體,也就是我們常講,真誠到極處,這個說法中國讀書人容易懂。因為中國讀書人講到修持,跟佛法所說的非常相似,中國人講修行從格物開始,格物、致知,你看誠意,說得好。人人有一個真心,真心為什麼不能現前?真心要怎樣才能現前?《大學》裡頭說出來。真心不能現前,佛法講是被煩惱覆蓋住,煩惱障礙住,所以這個三心不能現前。《大學》那個時代,《大學》出現在中國的時代,佛法沒到中國來。所以我們愈想就愈有理由相信,我們中國這些古聖先賢是佛菩薩再來的,在中國這個地區,應以聖賢得度者即現聖賢而為說法,諸位想想對不對?

  我這個想法曾經請教李老師,李老師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理上真的講得通,《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理講得通。所以格物致知就是把障礙除掉,格物是破煩惱障,致知是破所知障,這兩種障礙都去掉真心現前。你看誠意、正心,誠意是直心,正心就是深心跟大悲心,你看《大學》裡頭也是有體、有用。不過在佛法裡面它用講兩個,體一個,用講兩個,為什麼講兩個?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所以說兩個。而我們老祖宗說一個,深心跟大悲心都是正心,說一個,菩提心,菩提心現前,才是真正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佛法到中國,跟中國傳統文化一拍即合,不是沒有道理,我們細心去觀察,就能恍然大悟。佛法講斷煩惱障、斷所知障,不就是格物致知嗎?物是物欲,欲望,在佛法裡面常講的財色名食睡是五欲。大乘教裡面我們常常看到,佛是時時刻刻警惕我們,給我們講「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我們對這個東西有沒有貪著?要是有貪著的話,你就沒有辦法離開地獄。為什麼?它會引導你深深的陷入貪瞋痴,三毒煩惱!三毒煩惱被什麼東西引起來的?就是被財色名食睡、被五欲六塵,把它引發出來,這一造業,造三途的業。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沒有佛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可是統統都講到。

  明心見性的菩薩,我們常常講他超越了十法界,往生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三心都圓滿,還會有差別嗎?這個經上給我們統統講的差別。讓我們想一想,《華嚴》是圓教一乘,這是過去歷朝歷代的祖師大德都承認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這兩句話把我們的疑惑化解,一乘圓教根性的人,他是圓融的。不是一乘根性的,三乘根性的人,大乘、中乘、小乘,那就得用這個講法,這個講法是行布,行布就是有次第的,有淺深不一樣。我們想想不要說我們這個世界,十法界裡面學佛的這些大眾,是圓頓根性的人多,還是三乘根性人多?肯定是三乘,圓頓的人太稀有!現在不但圓頓人稀有,三乘根性的人也愈來愈少。如果是三乘根性,是很容易接受佛陀的教誨,很容易被感化,很容易契入。這在我們現前的社會裡,跟經教上所講的不一樣,現在有幾個人真學?不錯,是有很多人想真學,但是怎麼樣?不得其門而入。這裡面的因素很多,我們要追究真正的因,還是自己業障太重,古人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自己造的業很重。過去生中造的業不知道,但是細細想一想,想我們這一生的習氣,就能夠想到過去生中造的重業,有意、無意傷害無數的眾生,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我們都疏忽。

  在這一生當中沒有學佛之前,我相信很多人跟我都差不多。我十歲離開老家,那一年是民國二十五年,二十六年抗戰爆發我十一歲,經過八年的抗戰,抗戰結束的時候我十九歲。我記得大概是我十五歲的時候失學,家裡面生活非常困難,父親在軍中參加抗戰,我們這個家留在福建,那時候交通非常不方便,靠父親的薪水供給我們生活,常常有接濟不到的地方,所以生活非常艱苦,我輟學了。以後我就跟著軍隊,跟著我父親,因為年歲不夠還沒有資格當兵,十五、六歲還沒有資格當兵。我父親在軍中管軍械,管武器、管彈藥管這個東西的,所以槍枝天天接觸。父親喜歡打獵,每天早晨我們起得很早,每天早晨跟他出去打獵,抗戰期間生活很困難,我們天天吃野物,打了三年。打獵殺生還不算嚴重,殺生最嚴重的是用炸藥去炸魚,黃色TNT的炸藥做爆破用的,我們用這個到河邊、到池塘去炸魚。這個炸藥一點燃,一爆炸,這河裡面的魚全部翻上來,幾千條、幾萬條,許許多多人都來撈。這個殺生太大,當時我們都不知道,我父親沒有宗教信仰,我們也沒有宗教信仰。而且學校裡面老師告訴我們,這宗教是迷信,所以我們受了學校教育,對宗教就產生錯誤觀念,從來不接觸。我父親為人很好,對人很好,但是對這些動物就沒有愛心。以後我看到報應我非常驚訝,我父親死的時候跟《地藏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我看到,就是現在人講是神經錯亂,精神病。他看到山就往山上跑,打獵;看到水就往水底下鑽,這炸魚。身體真是骨瘦如柴,皮包骨頭,可是力氣很大,幾個人都控制不住,他有那麼大的力氣,我看到這個現象印象非常深。

  以後到台灣,我是到台灣才接觸佛法的,認識朱鏡宙老居士,他老人家把他自己學佛的經歷,那些個故事講給我聽,我回想我們在抗戰期間造的這業,殺業太重!所以我接觸佛法不到半年,我就發心吃長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知道我在十五、十六、十七、十八,這個年齡當中,三、四年打獵造的業很重,殺生很重。那時候炸魚我還不敢,我們年齡小還不敢用炸藥,可是用槍枝打獵那是很平常的事情。深深知道懺悔,素食、放生,那個時候就真的是真幹,隨分隨力做放生工作,用這個行動來求懺悔。小時候不知道、不懂事,殺害小動物太多,螞蟻、蟑螂、老鼠這些小動物殺得太多,這都是眾生。所以年輕時候有人給我算命,我的壽命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父親四十五歲過世的,聽我母親講,祖父也是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父親有個哥哥也是四十五歲過世的,所以那時候我想也許是遺傳。別人告訴我,我有警覺心,我也相信,學了佛,聽說有淨土法門可以帶業往生,所以我把我自己的時間表就訂在四十五歲,認真努力學習,念佛求生淨土。人,過去的人,受過傳統教育的人,多半都相信因果報應,都相信命運,這有個好處,心是定的,沒有妄想、沒有妄求。學佛之後,接觸到佛法、接觸到聖賢教誨,懂得懺悔,懂得改過,懂得斷惡修善。

  菩提心曉得,也讀過這些書,也聽過老師講解,不很懂,聽了好多次,都不是很清楚,而是到自己學講經的時候,慢慢體會到。這個體會就像別教裡面所說的,我相信,我能夠理解,不相應,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依舊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的。知道這妄想分別執著不是好事,可是斷不掉,習氣太深。我感謝李老師,李老師鼓勵我出來講經,不是他,我這個念頭不敢想,為什麼?經太深,講經談何容易?從來沒有動過講經的念頭。喜歡聽經,法師講經、居士長者講經喜歡聽,每一堂都有收穫,都有一點感受,所以這個東西不能中斷。在我那個時候年輕那一代,從大陸跟著政府到台灣的那些法師,常常講經的有十幾個人。雖然他們不是長年講,但是一年總得講一個月、兩個月,講一部經。所以我們住在台北聽經的機會很多。現在少!而那時候這些老法師、老居士,確實還有修持,我們在這得利益了,但是沒有敢發心。到台中親近李老師,李老師勉勵,勸導一定要發心學講經。為什麼?講經的人愈來愈少,後繼無人,你們不發心那怎麼辦?以後沒人講。我說講經背因果,聽古人說「錯下一個字的轉語,要墮五百世野狐身」,我把經講錯了怎麼辦?老師教導我們,我們依據前人的註解來講,不要加自己的意思,要是講錯了,註解的人他負責任,我們不負責任。尤其是古大德的註解,像我們現在用的清涼大師的註解《疏鈔》,《疏》跟《鈔》都是清涼大師自己作的,我們照他的去講,講錯了他負責任,不能自己加意思,這就對了。註解看不懂的,看不懂的地方我們不要講,你就光講你看得懂的。老師教我們這個方法,這一想這還可以。尤其是初學講經的時候,不選古大德的,古大德的文言文,這裡面東西很深,找近代的法師。所以那時候我們一般選擇的,像圓瑛法師的、諦閑法師的、倓虛法師的,還有太虛法師,選近代這些人,他們是今人,他不是古人。縱然是文言文也寫得很白很淺,像太虛大師很多東西都是白話文。老師指出我們這個方向,把方法教給我們,我們就覺得可以嘗試。

  正式跟他學經教,他開了個班,我參加他的班,完全用複講。當時因為我受了他的三條戒律,只可以聽他講經,不能聽別人。因為他知道我喜歡聽經,只可以聽他的,在台中十年,不能聽別人的,聽他一個人的。講經,你聽了之後能記多少,你把它重複講一遍,用這個方法,可以漏掉,不能自己加東西進去。十幾年之後我們自己才覺悟過來,這個方法是中國佛教幾千年傳下的老辦法,老辦法是真理,你不能改變,改變弊病立刻就出來。尤其是現代人,現在這個新的價值觀,認為古老東西應該淘汰,縱然還有一點價值看看,大概哪些自己看得懂的認為有價值,看不懂的那是沒用的東西,這是嚴重錯誤。對於古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只是說說而已,沒把它當作一回事情,這是現在人的過失。深入再深入,愈深入之後才知道古人這些方法妙極,高明極了。首先培養我們德行的提升,無論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先決的條件就是謙虛、恭敬,如果沒有謙敬的心,你什麼都學不到。這讓我們立刻就想到,孔夫子所說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孔子這句話是說得非常正確,一個人有才華,才華像誰?像周公,周公是聖人,是孔子心目當中最崇拜的一個人。他說如果有這麼一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一樣,可是他傲慢還吝嗇,這個吝嗇是什麼?他不肯輕易傳給別人,也就是說他有嫉妒。為什麼?怕別人將來在他之上,教給別人自己總得留一手,有,歷朝歷代都有這種人。夫子說如果是這樣的人,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則其餘就不必談,不是真正的聖賢,假的!

  因此我們修學頭一個要學什麼?學謙敬,謙虛、恭敬。以後看到《印光大師文鈔》,完全明白,印祖說我們求學、求道,要用什麼心態求?誠敬,真誠、恭敬。真誠就是菩提心,恭敬是什麼?尊師重道。對你所學的要尊敬,你所學的經教、你所學的法門,你要用誠敬心學,你跟的老師,你對他要存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一點都不假。我讀《印光大師文鈔》,那一年是三十歲,我離開工作,到埔里跟懺雲法師住茅蓬。在茅蓬裡面,懺雲法師教我的功課,是每天拜佛拜八百拜,早晨起來拜三百拜,中午午餐之後兩百拜,晚上拜三百拜,每天拜八百拜。我在茅蓬住了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把自己傲慢的習氣拜掉。他教我看書,看《彌陀經》註解,《阿彌陀經》,蓮池大師的註解、蕅益大師的註解、幽溪大師的註解,這三本註解是《彌陀經》註解裡頭的權威,要我細細的看,把科判畫成表解。這個表解畫成之後,我真佩服得五體投地,才曉得古人所講的好文章一個字加不得,一個字減不得。你加了一個字,廢的,可以把它刪掉;你要少一個字它斷掉,它上下接不上。我才懂得什麼叫好文章,這是通過科判的學習。這三種註解的科判我都把它畫出來,寫得很工整,送給懺雲法師。在《文鈔》裡面學到「誠敬」這個態度,所以以後離開茅蓬去親近李老師,那個時候有那麼一點真誠心、恭敬心,比過去我親近方老師、親近章嘉大師,就更要踏實一點。

  所以到台中大概不到一個月,李老師就勸我發心學講經。確實那個時候雖然不敢,但是他要我到他那個經學班上課的時候,讓我去看一看,帶我去看看。我去旁聽坐在最後一排,這一堂課旁聽之後,我就向老師要求,我說行,老師,我可以學。因為我看那些同學的程度,比我並不高很多,那些同學能學,我說我也可以,我就這樣參加。我在同學當中我有兩個長處,一個記憶力很好,聽老師一次講演,至少在一個星期,我有這種博聞強記的能力,我在一個星期之內,我至少能夠記住百分之九十,所以我複講那是一點沒有問題,這同學都趕不上我。第二是理解力,所以參加沒有多久,我等於就變成助教,同學們有很多沒聽清楚的、沒聽懂的,你去問老師,老師會罵你,老師會打你,還不給你講。為什麼?老師就告訴我們,他說我打了你、罵了你,還給你講,你還不會專心。為什麼?頂多我挨一頓罵、挨一頓打,老師還重複講。根本就不給你講,逼著你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全副的精神全神貫注,知道你漏掉的時候你再聽不到。那時候沒有錄音機,五十多年前沒錄音機,全憑記憶。所以自古以來講經的人,就是要這兩個條件,記憶力好、理解力好,他有能力選出來複小座,就是複講,老師講一遍,你也講一遍,不就會了嗎?我在台中最大的成就,就是《楞嚴經》,這是一部大經,李老師講了三年,他星期三講,我星期四晚上複講,把老師所講的我講一遍。所以他一部《楞嚴經》講圓滿,我也講圓滿,這才把講經的基礎真正奠穩,這是一部大經。小部經我跟他學了十三部,那是沒有出家之前學十三部小經,出家之後回到台中,最重要的就是學《楞嚴經》。所以誠敬決定你能不能學成功,誠敬雖然不是菩提心,可是跟菩提心很貼近,不遠了。在凡夫能做到這個算不錯了,老師會下我們能做到這個,老師也就很歡喜。這是說我們學習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你才能學到東西。所以能不能學到、能不能學成功,關鍵在自己,不在老師,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古大德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非常有道理,我們自己用什麼心去學習。

  所以這個地方給我們提出,那是菩薩學習,菩薩用的什麼心?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真誠心,深心,我這二十多年統統講的,都是用《無量壽經》的經題,深心是自受用身,大悲心是他受用身。我用什麼心對人?大慈大悲。用什麼心對自己這是深心,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我因為都是兩個字,所以加了一個字正覺,清淨、平等、正覺這對自己的,這是深心。這個說法大家就不會有模糊概念,會很清楚。對待別人是大慈大悲,慈悲上加一個大,這大是什麼意思?大是沒有條件的這叫大。也就是清淨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至少要做到這樣;如果像菩薩那樣正覺的慈悲,那就高了。慈悲心是真正想幫助別人、真正想成就別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現在我們看看我們這一代,跟上面一代比不是升是下降,降的幅度很大。在那時候這些老法師、老居士,像李炳南老居士講經,他確實還有相當的水平;現在雖然有一些年輕法師,也常常講經,他水平不夠。

  特別是我們這一代科學技術,比從前進步很多,以前方東美先生雖然跟我提過電視,他跟我講過好幾次,他說這個東西是很好的工具,要懂得利用它,它的影響會很大。如果這裡面的內容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這個社會會被它毀掉,這他說的。在那些年政府提倡復興中華文化,方老師跟教育部的幾位官員,他們到老師家裡訪問,正好我那天也在老師家裡,我聽到老師的談話。這些官員問過一個問題,在那時候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好像是教育部有兩位處長、一位祕書三個人,他們提出問題,他說古羅馬那是盛極一時它也亡國,美國也不能說永久保持,不可能,將來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方老師毫無考慮,兩個字「電視」,分析電視的利害。而且告訴教育部的這三位官員,叫他們要記住,台灣的電視雖然還沒有到美國那個樣子,但是如果要學美國,台灣前途也就很難講!所以他老人家這樁事情提醒我幾次,但是我們那時候根本就沒有把它放在心上,為什麼?這要花多少錢,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雖然知道,不敢想。

  這沒想到謝居士夫婦兩個,搞這麼一個電視,讓我們來弘法利生,這是三寶加持。他們做,我不知道,在開播前一個星期,打電話告訴我這樁事情。我聽了我把它當笑話聽,沒在意,我還問了他一句話,我說「好吧!我看看你能不能活一個月?」結果播到一個月我們又有聯繫,我就又說,我看看你能不能維持三個月?到三個月,我說我看看你能不能活半年?沒有想到能維持這麼久。這使我想到什麼?想到我們這個社會,歡喜傳統文化、歡喜佛法的人還是多,他們能夠節省一點錢,來支持這樁事情。我跟他講,我不化緣、不募捐,我們只是自己銀行存款的號碼在畫面上播出,大家自動發心來支持。不過很遺憾,我跟陳總裁講過很多次,我們播出這個畫面太多,這個不好。我們銀行號碼是要播出,一天兩次就夠了,不要太多,太多顯得好像我們已經很困難,經營很困難,希望大家趕快支持,不要。三寶加持,這不是三寶加持做不出來的,我們要求誰幫助?求三寶幫助,求佛菩薩幫助,感應不可思議!我們要多讓一點時間,讓有緣的同修他能夠收看到,他能夠得好處,存這個心就好,一分一秒我們都不可以浪費,這個時間太寶貴。播出去的,像我們講經這一次是兩個小時,很多同修告訴我,希望都能夠兩個小時聽完整;不要分成兩段,聽一個小時還得到明天才接著。他說我們希望一次都能聽兩個小時,有這麼個要求,我也轉達。

  所以既然用電視來弘法,就要把電視當作教室,我們要有個教務處來排課,要常常跟聽眾有聯繫。我也聽說華衛每年有一個聽眾的朋友,大家能夠聚會在一起,這是好事情,有個聯誼會。聯誼會可以能夠常設,常常參加,常常聽經的,那就是我們聯誼會的會友。也歡迎大家提出改革的建議,不斷的去改進,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在國際上接觸許許多多宗教,我都鼓勵他,在現代的社會,我們必須要用衛星電視、要用網際網路。最近我又看到網路上有信息,同修們他們節錄下來給我看的,這個信息說是可能在明年,很快寬頻的電視就能夠取代衛星。而且非常可能將來是中文來主導,現在這個傳媒是英語主導的,它說將來慢慢的中文會取而代之,這是外國人的預測。為什麼?寬頻發展之後成本降低,頻道會更多,寬頻電視台將來會發展愈來愈多,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運用。方老師那時候談到這些問題,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要不然如果說我們這個時代,這種科學技術要在五十年前,那上一輩發揮的力量就大,他們沒趕上。我們這一代趕上,但是我們的道心、我們的學歷比不上上一代,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怎麼樣提升?提升的時候你不從菩提心上著手,你無法提升,也就是說我們要想提升要用真心,用妄心是不可能提升的。可是真心有障礙,煩惱是障礙,煩惱去不掉,用《華嚴經》上的名詞,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去不掉。去掉就是聖人,你能夠把執著去掉,你就證阿羅漢果,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事實就這麼簡單,可是就做不到;分別要是放下你就是菩薩;起心動念放下,恭喜你,你成佛了。說得容易,做是真難!因此我們就不能不依從古聖先賢、佛菩薩教給我們這些程序方法,從哪裡學起?從根本法學起。不從根本,就好比建大樓一樣,你沒有打地基,怎麼蓋都會倒下來,不能成立,沒有用處,搞一生都搞不成功,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親身體會的。根是什麼?儒釋道的三個根,那是基本戒律,戒定慧三學都是依它為基礎。你沒有這個基礎的時候,戒定慧三學都不能建立,你說這東西麻煩大了。這三個東西是什麼?我們先說佛法的,我們在學佛,十善業道。世尊在《十善業道經》上告訴我們,他把它比喻作大地,十善業道像大地。你看看所有一切眾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都依它而建立,沒有它全落空。你就曉得世尊對十善業道是多重視,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統統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十善業道不是念的,十善業道是要做的,真正把它做到。綱領只有十條,那個綱領一展開可不得了,展開是什麼?全部的佛法,它離不開,離不開大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沒有離開十善業。再告訴你,這是佛在經上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無量無邊無盡的佛法,都沒有離開十善業道,你就曉得它多重要。也可以這麼說法,一切佛法全是落實在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把它落實了;沒有十善業道,你那個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儒呢?儒家的根是《弟子規》,《弟子規》的性質就像我們的十善業道。儒的四書五經十三經,你學得再好,說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如果你要沒有做到你還是個凡夫,你不是聖賢君子。儒家過去也有學位,最高的學位是聖人,第二個學位是賢人,第三個學位是君子。就像我們佛門裡面講佛陀、菩薩、阿羅漢,這是佛門的三個學位,儒家有三個學位:聖、賢、君子。道家也不例外,道家的根是《太上感應篇》。

  所以在中國舊社會裡面,讀書人無論是哪一家,在從前不是宗教,給諸位說,儒釋道三家都是屬於學派,變成宗教是最近的事情。我以前問過道安法師,道安法師給我講的,佛教變成宗教大概是在嘉慶以後,因為乾隆時候還不是的,乾隆時候還是屬於學派。所以寺院庵堂是教學,沒有這些經懺佛事,法會都沒有,沒有這個東西,它以教學為主。這是近來兩百多年,大概不到三百年,這個歷史我們應該要曉得,不能產生誤會。無論你學哪一家,三家的東西幾乎都學,學佛的人,佛門裡頭這些出家人,你要問問哪一個沒有念過《四書》?哪一個沒有念過《五經》?太少了,幾乎都念過,哪一個沒有念過《老子》、《莊子》?都念過。道教的道長,你問問道長有沒有念過佛經?有,最普遍的是《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這肯定都念過,《楞嚴經》尤其受人歡迎。所以儒也如此,儒家這些念書人,他所涉獵的有佛經、有道教的經典。所以實際上,在形式上有儒釋道,穿的衣服不一樣,內容呢?內容早就合成一體,就分不開。這是古人所以他有成就,他有悟處,他沒有門戶之見,好東西都學,包括回教、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中國的伊斯蘭跟外國不一樣,這我接觸到的。我在印尼那最明顯,你看印尼,蘇門答臘的回教從中東傳過去的,爪哇,南面爪哇是從中國傳過去的,誰傳的?鄭和。諸位要知道,鄭和是回教徒,他是雲南人,他姓馬,他是回教徒,所以爪哇的回教是他傳的。從中國傳的回教,回教吸收了儒釋道的文化,所以它很溫和,它不是很強悍,很溫和。他們學中國的五倫,五倫《古蘭經》上沒有,可是中國回教徒,他有五功、五典,五典就是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它講這個,這《古蘭經》上沒有。我接觸回教是早年,在念中學的時候,念初中的時候我一個朋友,有二、三個好朋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都是回教徒。所以我看到他們回教的一些,那時候經典很少,沒有讀到經典,但是他們教會裡面,有一些宣傳的這些文字,給信徒看的,我看到這些東西講到五功、五典。五功是敬上帝,敬他們的安拉,五典是做人,完全是五倫,這就曉得他們吸收了中國儒釋道的東西,不一樣。中國傳統文化真是個大冶爐,無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學術,到中國來,都被這個煉鋼爐就統統合而為一。這是中國了不起的心態,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中國人學到。這大乘佛法裡講的,沒有界限,包容、圓融,所以能夠成就博大精深的文明。展現在歷史上,鄭和就是非常明顯的,在明朝初年那個時代,鄭和帶的那就是現在講的海軍,龐大的艦隊,世界第一,在全世界那時候沒有那麼大的艦隊。發現了全世界,這外國人說的,不是我們中國人說的,七次出發,每一次出去大概都是兩年多才回來,發現全世界。發現新大陸是中國人,不是哥倫布,發現澳洲也是他們那個艦隊,不是庫克船長。比他們外國人發現的時候,都早上幾十年到一百多年,都留的有歷史的遺跡那是證據。你看看中國從來沒有佔別人一塊領土,這是什麼?這文化。中國艦隊所到的地方是和平的,把中國一些技術傳給他們,提升他們的文明,把中國文化傳給他們,沒有絲毫侵略的心。中國是把愛心、倫理、道德、因果告訴全世界。所以南洋那一帶,無論到哪個地方都有鄭和廟,你看當地人對他多感激,把他當作神明來看待。這就是用的是真心,用的是大悲心處事待人接物,自己永遠守住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裡頭決定沒有染污、沒有傲慢、沒有煩惱,他生智慧,他不生煩惱。

  我們接著今天底下的經文,十地,「十地三心等證,故名決定,而大悲為首,故舉其願」。十地是菩薩地位達到最高的層次,前面還修三心,你看十住修直心,當然深心、大悲心統統都有,以直心為主,這三心,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前面說過離不開的。十行,深心增長,你看看這裡頭用意很深,要想幫助眾生,先成就自己。十行修行的,成就自己的德行;十住位是堅定自己的基礎、根基,著重在體上,真誠心。十行菩薩落實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清淨平等覺得到不再為自己,自己成就了,戒定慧三學都成就,這時候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那就十迴向,十迴向講願。願裡頭一個就是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什麼?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自己成就、回頭,決定要幫助一切眾生像自己一樣回頭。回頭是岸,不能再搞六道輪迴,也不能再搞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可是十界六道裡面還有許許多多的眾生,還迷在裡頭,現在看這個情形迷得愈來愈深,這是一時的現象。迷得愈來愈深是什麼?把聖教迷惑,聖教在中國是講儒釋道三家。實際上這三家之外還有九流,九流也是學派,也非常重要,一個也都不能夠捨棄。這樣組成一個圓滿的社會,使每個人才真正能享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這現前。在幸福美滿人生的時候,又不斷向上提升,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個人生多有意義。我們中國古代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向上提升就是經典裡面的,高深的哲學與科學,這在前幾個月我們學的,賢首國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講得非常清楚,你在這裡面看到《華嚴經》科學跟哲學,講得多好。登地,三心等證,等是平等,都圓滿,這成佛了。成佛之後只有一樁事情,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就這樁事情。眾生苦從哪裡來的?從迷失自性來的。眾生樂從哪裡來的?覺悟自性來的。這樣我們就明白,聖人要幫助一切眾生,他用什麼方法?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你看在這個社會上,出現在這個世間,這社會各行各業他都不選擇,他就選教學。三十歲他到什麼程度?就是十地,三心等證博士班畢業,這個學位拿到,這個學位就是佛陀,博士班畢業於是就開始教學。這一教教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的,三十歲開始到七十九歲圓寂的四十九年。所以經典記載的有,他老人家一生講經三百餘會,這就是我們現在講他辦班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你說他是什麼樣的身分?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我們現在的話說,職業老師,他職業教師,沒有一天不給人上課。他上課沒有形式,你一個人向他請教他給你講,兩個人也講,幾百人也給你講,幾千人也給你講,所以那時什麼問題去問,他都給你講。

  這些記錄下來的經典,《阿含經》,四阿含裡面這個地方很多。大單元的教學,時間很長,我們在經典裡面,這是古來祖師大德把它整理系統化。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講阿含,就是接引初機十二年;方等八年,這大單元來說;般若是最長的,般若二十二年,可以說他一生教學,這是最主要的一門課,般若講智慧;法華、涅槃八年。《華嚴》是最早講的,《華嚴》不是在人間講的,在定中講的。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可是他一坐就坐了十幾二十天,他在定中講了一部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現在南傳的小乘他不承認,他說這個經不是佛說的,佛當年在世沒講這個經,這是龍樹菩薩自己偽造的,假託釋迦牟尼佛的名義。龍樹菩薩是不是這樣的人?肯定不是這樣的人,這是我們錯估了龍樹菩薩。《華嚴經》還得了!一切經裡面所講的原理原則全在《華嚴》裡頭,特別是《華嚴》裡面講的科學,超越我們現代科學,這是無比殊勝的,從理上講它是高等哲學,事上講是科學。

  所以到這個層次也就是他證得圓滿,所以故名決定。決定之後而以大悲為首,這一句非常重要,清涼大師有註,註就在底下這一面小字,你看《鈔》,「直心增名解者,正念真如是智解故」。這是解釋十住菩薩,對我們講很重要,我們如何把我們的真心從煩惱習氣蓋覆裡面把它顯示出來,這很重要,就是說我們要把煩惱習氣要排除掉,這個東西絕對不是好東西。煩惱是什麼?我平常講十六個字,從這十六個字開始就有辦法,放下自私自利,破我執就要從這裡下起,起心動念想利益別人,不要想利益自己,我們在菩提道上真的是一帆風順。一想到自己馬上就迷,菩提心就沒有了,菩提心沒有怎麼樣?菩提心沒有就是輪迴心,幹什麼事情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關鍵的時刻,念念想別人,不要想自己,頭一個是放下自私自利。第二個放下名聞利養,不是好東西,決定是障礙,要這個幹什麼?釋迦牟尼佛不要,捨得乾乾淨淨的。第三個放下五欲六塵,我們今天講物質享受、精神的享受。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不是貪圖享受的,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什麼?到世間來求解脫的,提升自己的靈性,我們終極的目標是要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如果對這個生起貪戀,你怎麼能出得了六道輪迴?

  所以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他的財產是什麼?三衣一缽。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一生也沒建過道場,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你看多自在。告訴我們這樣的生活是正常的,這樣的生活是最健康的。你看他在樹下一宿,他也不怕風吹雨打日曬,所以那個身叫什麼?金剛不壞身,他不生病。我們現在嬌生慣養,天天要住在好房子,住得很舒服,晚上到樹下去坐一晚上,第二天到加護病房,有什麼辦法,沒有辦法,這就好比嬌生慣養,一定要懂得。他是對的,我們是錯的,要跟他學習,所以物質方面盡量要降低。佛隨緣不執著,他很活潑,他也不故意做作,你看國王大臣把別墅讓給他教學,他也接受,你看祇樹給孤獨園、竹林精舍,都是國王大臣的花園別墅,他也接受,但是他不要所有權,在這裡講一個單元,環境都好,一切供養不費事,可以講個大的單元,這個大單元講完之後,他走了,物歸原主。用現在的話說,釋迦牟尼佛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你們主人的,你們主人這樣供養功德大,這是給後世做一個好榜樣。你們有這種能力不要把產權送給出家人,請他到這個地方來修行,請他到這個地方來講學。為什麼?如果你送給他,他不又回家去了嗎?他們都出家,你不有個家又給他了嗎?他出了家,你再把個家套上他,你這個罪多大,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不可以。出家人接受人供養的使用權,不接受所有權,這就對了。不接受所有權,你的學生、徒眾再多,大家不會爭財產,為什麼?你沒有財產。他不爭這個東西,他心就在道上,你有了這個東西,人家念念他要爭這個,他捨不得,道心就沒有。所以佛給我們的示現含義很深,我們要能體會、要能學習。

  尤其是學佛的人,如果是中年以上,過去李老師他教我們,他是一個星期上兩堂課,一堂是經典,一堂是國文,國文上古文。老人家給我們曾經說過,學佛真的要放下,不放下怎麼能超越六道?所以我們的目標要正確、要堅持。我們修淨土,目標是西方極樂世界,念念是希望親近阿彌陀佛,使我們很快也能夠證得十地,這個方向目標是正確的,一點沒錯。我們對日常生活隨緣,絕不攀緣。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緣裡面注意,對我們修行有利的隨緣,對我們修行沒有利的不隨緣。沒有利的是什麼?豐盛的物資供養,他雖然是好意,我們要把道理講清楚講給他聽。你看佛陀在世,在家同修對佛弟子的護持,佛只限定四事供養,四樁事情。第一個出去托缽,他到你家來托缽,你給他一碗飯,這他很歡喜,佛接受,不接受多。衣服破爛不能再穿,你供養一件衣服;睡覺的時候臥具,我們現在講鋪蓋,人他還是要睡眠,臥具;生病的時候醫藥,就這四樁事情,其他的沒有。現在社會跟從前不一樣,現在這四樁還不夠,確實還要有遮蔽風雨的房屋。真的,我們現在人這個體質跟從前比,不能相比,他們能夠受得了,我們受不了,這不能勉強,一定要有房舍。但是房舍這個供養,還是要學釋迦牟尼佛,供養使用權,不能供養所有權。大家借這個地方建立道場,這個道場現在有董事會、管理委員會,由他們管,這裡面多半都是居士出錢出力的,他們管,好事情,這是正確的。所以建立道場供養出家人,他們到這個地方來學習,到這個地方弘法利生,養道、弘道功德無量。如果你所有權給他之後,你就能看到底下徒子徒孫都來爭,甚至於還打官司上法庭,把佛教形象都破壞,你這不是供養,你是造業。所以這個總要講清楚、講明白。那你不像個出家人,如果你還留戀這些財產的話,你何必出家?你在家學佛不一樣嗎?為什麼?你出家破壞出家形象,這一條罪就非常重,一定要講清楚。

  道場是修道的、行道的、傳道的,現在有沒有?怎麼個修學、傳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不就表演給我們看了嗎?每天講經教學,一天沒有缺過。老人家圓寂之後,他的這些學生們,從記憶當中把老師的教誨,用文字記錄下來傳承後世,這就是經典。怎麼記錄法?當時同學當中記憶力最好的、理解力最好的,阿難尊者。所以就請阿難升座,把釋迦牟尼佛講的經,你過去聽的,重複講一遍給我們大家聽,五百阿羅漢作證。在現場聽,看阿難有沒有講錯,大家都同意,說他講得不錯,佛是這麼說的,記錄下來就成為經典,取信於後人,所以結集非常謹嚴。阿難升座複講,這個辦法就一直流傳下來,流傳到現代。所以我們佛門講經的法師,是怎麼學會的?複講,我還是學複講。可是現在不是,現在佛學院不用這個方法。可是我覺得複講好,複講的好處太多,複講裡頭確實具足誠敬、具足謙虛、具足尊師重道,這是德行的根本,沒有這種德行,什麼都假的,你學到的東西不踏實。所以佛家教學,真是叫面面都顧到,不是單方面的。德是學之本,沒有德你那個學是假的不是真的,德的核心,德的最基礎的東西就是孝親尊師。佛法也是依這個為基礎,中國傳統聖人教誨它也是依這個為基礎。所以佛教到中國來,馬上被中國人歡迎,為什麼?我們站在一個立足點,孝親尊師。所以佛法當年的傳播,也是這些學生們四面八方都傳,你看到現在唯獨在中國,真的是生根、茁壯、開花、結果,成就超過印度。什麼原因?跟中國祖祖相傳的這個根是一個根,孝親尊師。你看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看這四句講得多好!我們學習就要從這四句下手,修養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學問。修養德行是孝親,成就學問是尊師重道。

  我們看現在的寺廟,最近台南的同修,大家想建立一個道場,悟行法師帶了這些同修們來見我。我告訴他,如果建成現在一般寺廟的形式,大可不必,台灣的寺廟不少,不少你這一個。如果你要建立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那倒是很有意思,怎麼不一樣?恢復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學的道場,那是什麼?學校。所以我給他建議,你們這個小的寺廟規模不大,它總共面積只有五百坪,建個三層或者是四層,我說裡面建六個教室。他說為什麼建六個?六波羅蜜,六度,建六個教室,在這裡培養講經的法師,這個廟裡六個教室天天講經。如果將來你這個道場有個三、四十個出家人,個個都是高手那就很有意思。這個道場什麼?全台灣還沒有,全中國也沒有,全世界也沒有,這個道場值得建立。我說你們走這條路子,我贊成;如果搞一般的寺廟,我不贊成。他們聽了都很歡喜。我說現在教學我們到哪找老師去?找不到。實在找不到,我們就幫一幫,幫個忙吧!用什麼方法?就是用光碟來教學。我們這些年來還算是不錯,留下有一萬多小時的光碟,大概也有幾十部經論,我們就開這個課。

  學習的同學聽光碟講經,怎麼學?複講,阿難傳承老辦法。譬如學《華嚴經》,你現在聽我講《華嚴經》,聽完之後明天,到第二天你再講兩個鐘點,把我所講的東西複講出來。兩個鐘點記不住,把兩個鐘點縮成一個鐘點,聽我講兩個鐘點,你一個鐘點講出來就不錯!這樣你聽得會很專心,為什麼?明天要複講,你會真正很用心在聽。我講的光碟很多,學《無量壽經》的,你就聽《無量壽經》;學《金剛經》的,你就聽《金剛經》。我們真可以開這個課程,不需要到外面請老師,就用這個方法。要知道這個方法是老祖宗,從阿難一直傳到我的身上,我是這樣學成的。我是複講李老師的《楞嚴經》、《金剛經》,我在台中是複講這兩部經。我也曾經教過佛學院,教過佛學院那是複講李老師講的小部經,我跟他學小部經學了十三部,我聽了之後我統統會講,這樣就學成功。如果有個五年,根就紮穩,五年以後你聽我的東西做底子,再可以參考古今這些註解,你就可以補充,能更深入。我們辦這樣一個佛學院不請老師,我說這個我幫助你。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