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八三卷) 2002/1/1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583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光聲自述偈頌第三首:
【盡諸劫海修方便,無量無邊無有餘,一切法門無不入,而恆說彼性寂滅。】
這首偈前面曾經略說過,我們應當如何來學習,依然有補充的必要。在這部大經裡面,我們看到諸佛菩薩的修行,決定不是短時期的,真正是所謂盡未來際的,學佛不能沒有這樣的認知,換句話說,一定要發長遠心,要有恆心,要有耐心,不斷的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而行為的邪正,實在話,沒有標準。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這個人看到好,那個人看到不好,由此可知,那個標準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真的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處而異,哪裡來的標準?事雖然如是,在理上確實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絕對的標準是性德。
中國過去教小朋友念《三字經》,第一句話就是絕對標準,「人之初,性本善」。真如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肯定能適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是本善。可是跟九法界眾生接觸,九界眾生心是散亂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於是他們的善惡標準千變萬化。所以古人講做事難,做人更難,如何才能夠通達人情事理,這是大學問。要做得圓滿,一定要有神通,要有他心通、宿命通、天耳通、天眼通,至少你有這四種神通,應付眾生就不難,為什麼?你能明瞭你面對眾生他的標準是什麼,菩薩能夠修隨喜功德,恆順眾生。神通從哪裡來的?神通從清淨心來的,也就是從禪定、從三昧裡面生的。由此可知,我們講修行,清淨心重要,尤其是修學淨宗。心地清淨,對於自己來講利益很大。
我們現在看到,世俗人、佛門的修行人病痛很多,病痛從哪裡來的?病很多,很複雜,根是什麼?總有個頭,總有個根,那個根就是污染,污染最嚴重、最厲害的是貪、瞋、痴,佛講這是三毒。有這三毒在,我們的心就不清淨,心不清淨身就不清淨,這才是我們現前身病、心病的大根大本。聰明人要離開一切病苦,你就應該把貪瞋痴斷掉。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不瞋不痴,你的色相自然端嚴,端正莊嚴,你的身體一定輕安,健康長壽。我們修行,這就知道從哪裡修。
但是要想斷貪瞋痴,可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教同學,先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放下。怎麼修法?起心動念想別人,要像這個地方法身菩薩所說的一樣,念念要想利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不起念則已,起念就與這個相應,不再想自己了。這是修行很好的方便法,在這個地方學,在境界裡面修,離開境界你到哪裡去修?特別是人事環境上修,要學古聖先賢,與人相處,相處不好,過在自己不在對方,這就叫修行。如果你一定執著過失在對方,我沒有過失,那就難了,為什麼?自己不曉得過失在哪裡,自己沒有辦法改過自新。你要想改過,首先要知道過在哪裡,要反省。古德常說:「獨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這兩句話有大學問大道理在,我們千萬不要把它看輕了,以為這是老生常談,你要真正懂得,真正能夠記住,能夠做到,終身享用不盡,真的,我們修清淨心,不能離開這個原則。常常想自己的過失,常常改正自己的過失,比什麼都重要。改過就有進步,改過是真修行,為什麼?修正自己的毛病了。修行,行就是行為,錯誤的行為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
我們的行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量無邊無有餘』,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清涼大師說這首偈是「空有雙觀」,空無量,有無邊,空是講萬事萬物的理體,有是萬事萬物的相狀、形相,體是能現能變,相是所現所變。從這兩方面去觀察,你就能夠明心見性。要時時刻刻觀照,用智慧去觀照,然後你才能夠照見諸法實相。任何一法裡面,你如果是鍥而不捨的去觀照,都能見性,都能見到事實真相。如果觀照的功夫不深就改變方向,那就錯了。像我們在高山上打井一樣,打到地底下一百公尺以上才看到有水,你打個三、四十尺沒有水,不再打了,打個五、六十尺沒有水,不再打了,你永遠找不到水源,為什麼?不夠深度。一門深入,你不夠深度,所以你不得受用。一門深入,深到什麼樣子?深到心地清淨,萬緣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放在心上,連生死都不問,也放下了,這個時候雖然沒有見性,沒有見水,有了消息,打井這個濕氣有了,繼續努力絕不改變,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所以要觀察一切法,相是幻有,性是真空。「真空不空,幻有非有」,這句話不難懂。「真空即是幻有,幻有即是真空,空有不二」,這個話難懂了,但是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你才真正見到,你的心清淨,兩邊不著,中道不存,這個時候清淨平等覺現前,在禪宗的話,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所以同學們必須要知道,你心裡還有毫分放不下,不乾不淨,你入不了這個境界。所以我們修行的目的純淨純善,這是我們做功夫的目標準則,我們的存心純淨,我們的言行純善,一定要在這上用功夫。
『一切法門無不入』把它擱在一邊,現在不要去想它,為什麼?我現在修的這一門功夫純熟,它自然通了。就像我們今天取地下水,打一口深井,水像泉水一樣噴出來,這個水你想想,它通不通整個地球上的海洋?那就是「一切法門無不入」,它通,它通整個地球上的水。佛門裡面常說:「一經通,一切經通。」就是《十善業道經》,你要是通了,一切佛法都通了。誰說的?釋迦牟尼佛講的。你看看《十善業道經》末後幾段,它通四諦,通十二因緣,通六度萬行,通無上菩提,為什麼?純善。純善就純淨,純淨就純善,我們用心,我們做人,這就完全對了。決定不能與世俗人同流合污,決定不能幹。到自己真正得道,什麼叫得道?通了,宗門裡面講「會了」,會了就是悟了,真的通了,那個時候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時候可以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幫助他們覺悟,自己決定不受染污,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不受,為什麼不受?觀空,所以他不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怎麼會受?天堂二十八層天,「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畜生餓鬼地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受,心像虛空一樣,虛空決定不受污染。心如虛空,真性確確實實是這樣,所以它叫真,它不是妄。
學佛的人,最殊勝的就是知道用心,用真心。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純真之心、純善之心,這就是菩薩道,這就是佛道。還要用意識心,意識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那你所修的是六道輪迴,你修善,三善道,你修惡,三惡道。為什麼?跟六道輪迴相應,都在我們一念之間。《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學佛的同修念得最熟,《朝暮課誦》也念,你會念,你不會觀,所以你不得受用。般若是空慧,你要是會觀,此地「無量無邊無有餘」這一句你就懂了,你就會了,這一首偈的意思你就通了。二百六十個字義理深廣無盡,它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精華、六百卷《大般若》的總綱要。這二百六十個字通了,六百卷《大般若》你就通了,你入菩薩境界,不是普通人。最低限度,以《華嚴經》來講,你也是圓初住的菩薩。最低的果位,法身菩薩。
我們今天要用這個來幫助,我們修淨土,我們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主修,「空有雙觀」可以做為我們的助修,常作如是觀,對於我們念佛得念佛三昧,也就是常講的得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會有很大的幫助,幫助我們看破,幫助我們放下。「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第三句,我們留到自己到極樂世界再辦,這是我們現前這種根性無可奈何的辦法,不失為一個好主意,我們現在不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浪費精力,要把時間精力集中專修淨土。古德講得很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所以我們今天第一樁大事情,是要見彌陀,我們不要其他的,我們要見阿彌陀佛。過去不知道,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難得在這一生當中我們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的目標方向正確了。只要見彌陀,一切佛法都圓滿具足了。
『而恆說彼性寂滅』,這一條在現前,我們對一切人事物,我們要觀它的性,不要觀它的相。它的性是清淨寂滅的,它的性是清淨平等的,它的性是至尊至貴的,佛性。一切眾生,連阿鼻地獄的眾生,跟一切諸佛如來同一個性,一性無二性。見相不著相,如果著相,你就不見性。見到相,一定要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它變幻無常,它不是定相。我們看一個人,這個人的相是剎那生滅相續相。剎那生滅,它不是個定相,不定的,剎那之間它就變化,所以相永遠不可得,永遠是無所有,佛給我們講無常。
性真常,為什麼?它永遠不會變。這個性,通常我們把上面加一個字,「靈性」,佛門裡面加一個字叫「覺性」,那是真的,真常永恆不變,周遍法界。《楞嚴經》上講得好,在眼曰見,在耳叫聽,在鼻叫嗅,在舌叫嘗,它在哪一個相裡頭,它起一個不同的作用,它是一個東西、一個性。這個話不太好懂,我們現在可以用電跟電器來做比喻。電,在燈它就放光,在電話機它傳聲音,在電視螢幕上它現色相;體是一個,作用隨著電器不同,千變萬化。電是真的,所現的現象是假的,是虛幻的,這個比較容易體會。我們把性比作電,把所有一切形相比喻作電器,器有生滅,電沒有生滅,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有生滅,體性沒有生滅,我們也講心性。沒有生滅的是真常,有生滅的是無常,凡是無常的,你要把它放在心上,你豈不是錯了?修道的人對這無常的東西,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了不生歡喜心,沒有,決定沒有煩惱,有跟沒有一樣,這樣才能得大自在。在末後這一句,我們要懂得作觀,《金剛經》上講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正確。第四首:
【三世諸佛所有願,一切修治悉令盡,即以利益諸眾生,而為自行清淨業。】
第四偈,「三世二利,是願皆修」。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佛,現在佛,好懂,沒有問題,未來佛在哪裡?給諸位說,現前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是未來佛。怎麼知道是未來佛?佛在經上常說,「一切眾生」,這個眾生是講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九法界有情眾生皆有佛性,那個靈性、覺性就是佛性,「凡有佛性,皆當作佛」,他將來一定會作佛。如果我們真正明瞭佛這句話的意思,你對一切眾生不會不恭敬,我如何恭敬釋迦牟尼佛,如何恭敬阿彌陀佛,我會對所有一切眾生,跟對世尊、對阿彌陀佛同樣的恭敬。為什麼?我知道他將來成佛,我給這一尊佛結個善緣,結個法緣。既然曉得他是未來佛,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要幫助他早日成佛。怎麼幫助?我們所有一切的修行,修行功德迴向給他們,佛門常常迴向到法界眾生,就是這個意思。法界眾生是未來佛,怎麼可以得罪?怎麼可以輕慢?我們對他們恭敬供養,無量功德。
說實在話,過去佛、現在佛他們已經成佛了,還需不需要我們恭敬供養?不需要。我們對他們的恭敬供養,表我們自己一點感恩之意,我們對佛菩薩的感恩沒有法子表現,用這個方法表示自己一點意思。這裡面還有一層深義,表演給未來佛看的。現在是眾生,將來他會作佛,我們希望他早一點回頭,早一天成佛,我們供養過去佛、現在佛,這個樣子給他看,幫助他覺悟,有這個意思在裡頭。我們自己能夠如教修行,做一個好的形象,裝扮成佛菩薩的形象,行佛菩薩之事,言佛菩薩之言,都是幫助未來佛快快成就。最快速的成就,是如何把他們導歸極樂。這個願不能沒有,一定要有,方法要善巧方便,要知道時節因緣,這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藝術。
『三世諸佛所有願』,我們怎麼落實?總歸納起來講,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怎麼落實,我們在講席裡頭講得太多了。諸佛的別願,我們就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做例子,四十八願歸納起來還是四弘誓願,換句話說,像四十八願,願願我們都要學。三世諸佛的弘願,散布在一切經論之中。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誰是地藏菩薩?給諸位說,沒有一尊菩薩不是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誰是觀世音菩薩?每一尊菩薩都是觀世音菩薩。他不畏苦難幫助眾生,我們看他是地藏王。看到一切苦難眾生,真的是眼到手到,立刻就伸出援助之手,我們知道這是觀世音菩薩。充滿智慧是文殊菩薩,真實智慧。善巧方便,圓滿功德,是普賢菩薩。所以,我們學佛最麻煩的,就是把這些菩薩分了家,一個菩薩管一樁事情,不知道實際的事情: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確確實實是一。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個身,「一心一智慧」,一個人能夠變化無量無邊的人,變化都不同,這是事實。「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觀世音《普門品》裡頭三十二應,那是一個例子,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全是觀世音菩薩,也全是地藏菩薩,也全是文殊、普賢菩薩,這是事實真相,這是性德圓滿的流露。明白這個道理,一切經就是一部經,一部經就是一切經,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會了,一切法門都會了,就這麼回事情,這是佛法。所以諸佛菩薩的願,就是我們自己的本願。我們讀了之後,心裡要有警覺:我心裡原來有這個願,現在這個願為什麼沒有了?被煩惱妄想執著遮蓋了。這個障礙拿掉,一切諸佛的本願,我們性德裡頭統統圓滿具足。
第四首:
【三世諸佛所有願,一切修治悉令盡,即以利益諸眾生,而為自行清淨業。】
這首偈子是教導我們,一切諸佛所有大願都是利益眾生的,即使是利益自己的,還是利益眾生。莊嚴自己的身相,莊嚴自己的國土,看起來好像是自利,實際上是利他。自己有莊嚴的色相,是為了接引眾生,決不是自受用的。自己有莊嚴的國土,是為了供養一切眾生,也不是自受用的。我們在這裡看到毘盧遮那如來,往生經裡面看到阿彌陀如來,依報正報無一不是幫助眾生成無上道。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個總綱領,『三世諸佛所有願』我們就都得到了,真正落實到四弘誓願。
『即以利益諸眾生』,這句話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我們學佛沒有成績,煩惱習氣斷不掉,原因在哪裡?念念利益自己,把利益眾生放在第二位,這樣一來,我們的煩惱習氣不但斷不了,天天在增長,增長貪瞋痴慢,你怎麼能斷?什麼時候我們真的覺悟,真的回頭,起心動念再不想自己,想佛法久住世間,想佛法普及一切眾生,我們自己為這樁事情盡心盡力,盡形壽做出貢獻,這樣子就轉過來了,轉惡為善。念念利益自己是惡,這是惡的根本,一切惡業的根源就是自己。《八大人覺經》講:「心是惡源,形為罪藪。」我們念念都為自己想,這一回頭,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所以,凡聖實在講一念之間,就看你能不能轉得過來。世間人有所謂大修行,什麼叫大修行人?他能轉得過來,這個人就是大修行人,這個人就是豪傑。
所以,把利益自己的念頭轉過來利益諸眾生。『而為自行清淨業』,這個樣子你的心自然清淨了。心清淨,身就清淨,你居住的環境無一不清淨。到這個時候,你才真正了解,才真正發現,境隨心轉是真的不是假的,迷的時候是心隨境轉,悟的時候是境隨心轉。《楞嚴經》上佛說得好:「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這些偈頌裡頭都是講的自在,你轉過來就得大自在,轉不過來,你被境界、你被煩惱所拘束,你怎麼會自在?第五首:
【一切諸佛眾會中,普遍十方無不往,皆以甚深智慧海,入彼如來寂滅法。】
從這一首到第九首,這有五首頌,別說現前的自在。這是菩薩,法身菩薩,前面說過,絕對不是普通的法身菩薩,而是什麼樣的菩薩?寂滅忍的菩薩。也就是說,法雲地的菩薩跟等覺菩薩,這個地位高,他們這些自在我們看了很羨慕,學不來,心嚮往之而已。我們在一生當中能不能得到?說實在話,有可能,不是不可能。怎樣才能?往生西方淨土,你就得到了,就跟他們一樣自在,即使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也得到。為什麼?世尊跟阿彌陀佛在《無量壽經》上都給我們介紹,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淨土第一殊勝,無與倫比。阿惟越致是什麼地位?無生忍的菩薩,無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七地遠行地,八地不動地,永遠住三不退,真正不退轉了。這個自在境界完全得到,跟諸位說,這不是修得的。如果是修得的,那就講不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有斷,你怎麼能夠證得這麼高的果位?這到底是一回什麼事情?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加持。前面四十問裡頭「云何是佛加持」,彌陀加持往生的這些,特別是帶業往生的這些,真正顯示出諸佛加持的不可思議,所以你不僅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得一切諸佛本願威神加持。
『一切諸佛眾會中,普遍十方無不往』,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生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世界,為什麼?他來去自由,生活空間大了。彌勒淨土不能比,生彌勒淨土,親近彌勒菩薩,不能超越兜率天。生彌陀淨土,就等於生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我們自己一定要有智慧,頭腦一定要很冷靜細細觀察,要以理智不要感情用事。往生彌勒淨土不容易,往生彌陀淨土比往生彌勒淨土容易得多。如果你喜歡彌勒菩薩,你想親近他,你修彌勒淨土難,不如修彌陀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天天跟彌勒菩薩見面,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佛教大學,十方世界的菩薩都在那裡留學,彌勒菩薩在極樂世界擔任唯識課的教授,所以你天天會看到他。你要是喜歡,跟他請求一下:「我到你兜率天內院去參觀參觀。」彌勒菩薩一定歡迎,不會拒絕,比你直接從此地修彌勒淨土容易太多。所以到兜率天內院有近路,我們要知道。許多人不知道這個近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真的是生極樂就全都生了。
在《無量壽經》上,我們看到世尊讚歎阿彌陀佛,世尊對阿彌陀佛的讚歎,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彌陀弟子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會受到特別待遇,為什麼?別人尊敬你老師,這個老師的學生焉能不尊敬?所以我們作彌陀弟子要做得像,不要給阿彌陀佛丟人,要是做得不像,極樂世界去不了,這一點不能不知道,不能大意,一定要如教修行。
如什麼教?《無量壽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經是一部經,真正求生淨土,三經都要熟讀,可以受持一種,以一種為主,那兩種為助。為什麼?三經要不讀,對西方極樂世界你了解得不夠透徹。《無量壽經》是淨宗概論,這是最重要的。《觀無量壽佛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很重要,念佛成佛的理論補充了,三輩往生的方法補充了。《觀經》給我們講十六種觀法,這說得詳細,在九品因果裡面又做詳細的補充,並且說出最重要的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是修學所有大乘佛法的基礎,並不是單單是淨土法門,因為後面講得很清楚,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如果不具足這個條件,修學一切大乘法都落空。所以我們要特別重視,要在這個地方奠定基礎。只要你具足淨業三福,你念阿彌陀佛,你就肯定得生。為什麼?條件具足了。小本《無量壽經》是十方一切諸佛勸導我們,共同來勸導我們求生淨土,顯示出《無量壽經》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不是空口說的,是有行動的,普遍勸導自己所有一切學生,勸他們求生極樂世界。所以三經一定要熟,可以專攻一部。這是講往生我們才能得這個自在,不往生,那我們是只有羨慕,沒有辦法學習。
『皆以甚深智慧海,入彼如來寂滅法』,這是甚深般若觀智,見到一切諸佛,「入彼如來」,彼如來就是前面講的一切諸佛,一切諸佛的寂滅法。由此可知,我們現在對於甚深智慧要留意,你要想得智慧,你就不能不修清淨心。智慧,甚深智慧是覺,覺是從清淨平等來的。清淨平等是定,你要想得清淨平等心,你不能不持戒。還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說到戒律,我們今天講的最低,把這個水平放到最低,低到不能再低,再低就不是佛法了,我們把它落實到《弟子規》、《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增註》,最低,不能再低了。我們能把這些小小戒完全依教奉行,老實念佛,必定往生彌陀淨土。如果把這些小小戒看輕,大意了,你這一生念佛念得再多,念得再好,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你口善,你心不清淨,心不善。往生西方世界真正的條件,「心淨則佛土淨」,這是給你講真話。所以一句彌陀,要把你的煩惱習氣統統念掉,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加上持戒那就方便多了。古大德教給我們「持戒念佛」,它能幫助我們得清淨平等心,能幫助我們得念佛三昧,對我們有真實無比的利益,我們要覺悟。如果不認真去做,這一生大好的機緣當面錯過,那叫真可惜。第六首:
【一一光明無有邊,悉入難思諸國土,清淨智眼普能見,是諸菩薩所行境。】
清涼大師註解,「身光普入,智眼遍觀」。這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肯定做不到,但是要知道。我們從前面看過,這些菩薩毛孔放光,一毛孔當中放無量光,一一光中現無量菩薩,一毛孔如是,全身所有毛孔無不如是。『一一光明無有邊,悉入難思諸國土』,這個光明遍照法界,「諸國土」是一切諸佛國土,他沒有加「一切」,說「難思」,難思是不可思議,沒有法子思惟,沒有法子計算,這是身光普入。『清淨智眼普能見』,誰見到這個景觀,莊嚴的境界?「清淨智眼」就見到了。這個清淨,寂滅忍菩薩他們見到了,他們入佛的境界。『是諸菩薩所行境』,菩薩所行的境界,無一不是上求下化。上求的境界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下化的境界是盡虛空遍法界微塵世界剎土,一一剎土裡面無量無邊的九法界眾生。我們想想這個心量多大?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第七首:
【菩薩能住一毛端,遍動十方諸國土,不令眾生有怖想,是其清淨方便地。】
『住一毛端』,震動十方諸佛剎,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一個不漏。震動的相,我們在前面看到「六種十八相」,眾生會不會感到恐怖?不會的,『不令眾生有怖想』。說老實話,像我們這些凡夫無法覺察,他的震動絕對不會像我們現在地球上的地震。地球上地震,震央的中心震動得大,愈往遠去,震動的波動就愈小。台灣那邊有地震,我們這邊一點都感覺不到,距離太遠了。菩薩這六種震動,給諸位說,它是均平的。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它波動現象是一樣的,是均平的,誰知道?佛知道,菩薩知道,還有一類人,有緣的眾生知道,無緣的眾生不知道。為什麼?這種震動,說實在話,從來沒有間斷過,我們《華嚴經》從頭讀到這個地方,我說這句話大家相信,哪一尊菩薩上求下化不是放光動地?你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的菩薩有多少!所以我們可以講,這個震動一剎那都沒有停止。我們絲毫都不能感覺到,說明我們這個機器收聽能力失掉了,機器壞了,像遠方的訊號我們接收不到。怎麼壞掉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使得我們六根不靈了。
這樣想,煩惱習氣要不要斷?非斷不可,不斷永遠不靈,諸佛剎土裡面的訊息收不到,諸佛菩薩的法會看不到,諸佛菩薩講經說法聽不到,諸佛菩薩現無量無邊的神變見不到,這個苦。佛說,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能力就恢復,「出現品」裡頭講得多清楚多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這是一語道破。我們有無量無邊大自在的受用,這是真正的福報,這個能力喪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看這一切修行人,修什麼東西?就是把這個東西去掉而已,沒有別的好修。去掉一分,恢復一分智慧德相,去掉兩分,你就恢復兩分智慧德相,為什麼?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這個不是外來的。
佛法教人修行,自始至終,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放下而已。有人問布袋和尚:「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兩手下垂。人家一看,懂了,放下。什麼是佛法?放下就是佛法。「佛法」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覺悟。佛是覺,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如何覺了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就是。你放不下,你的虧吃在這裡。我們讀了這段經文,聽了這些話,應當有所感觸。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師,我見出家人,第一個就是跟他見面,他頭一句話就是教我看破放下。以後我學佛深入經藏,才知道他老人家給我講的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真正是一切諸佛教化無量無邊眾生總原則總綱領。頭一天見面,第一句話就傳授給我,我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那就看自己怎麼做了。
看破放下是功夫、是學問,要不斷向上提升。看破一點,就真的放下一點,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更看破一層,這兩個相輔相成,互為助緣,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就是這麼個原則。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沒有看破。什麼叫看破?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叫做看破。所以,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宇宙人生的真相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所以放不下。由此可知,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解。佛教導我們深解義趣,你要是解得深,你放下就多,放下就徹底。是放下了,放下不夠深,不夠多,不夠廣,什麼原因?看破得不夠深。你所能夠放下的,決定是在你看破的那個範圍,你看破的範圍愈大,你放下就愈多,就這麼回事情。如來果地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性相、理事、因果全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徹底看破,所以他也就徹底放下,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放下是功夫,看破是智慧,沒有智慧哪來的功夫?真正了解人生的真相,自自然然你會把自私自利放下,把損人利己放下,把控制一切人的念頭放下,把佔有一切的念頭放下。你要不真正了解,你怎麼會放得下?我們一般人講情執很深,那是真的。情是迷,就是你迷執得太深,迷情。覺是智。迷情那個現象,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產生這個現象,所以你迷得愈深愈放不下,心量愈小,堅固的執著。學佛不能不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問題才解決。開大智慧,你就有比較圓滿的解決,你得自在受用,所以沒有智慧不行。
『是其清淨方便地』,清淨是心,清淨是慧,清淨方便地,我們一般講的真實智慧,這個智慧有體有用,方便是作用,我們佛家常講的善巧方便,他對一切眾生處理得非常妥善,契機契理,真正的妥善。我們凡夫講度化眾生,實在講凡夫講度化眾生,這個話有語病,你拿什麼度化?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怎麼能度別人?這佛經上常講,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佛的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凡夫想度眾生,這個話實實在在說,是講過分了。我們幫助一切人,把佛法介紹給一切人,往往產生反效果,對方不但不能接受,還要說你迷信,這是什麼原因?我們沒有智慧,沒有善巧方便。如果是法身菩薩來,就不會了。為什麼法身菩薩不來?時節因緣沒成熟,法身菩薩沒有這樣顯明的來幫助他,法身菩薩在暗中幫助他,助長他的因緣成熟。我們不知道,我們著急,希望他趕快得度,所以往往收反效果,這個就是證明我們的智慧能力不足。自己從這裡頭吸取經驗,改進,我們境界就會向上提升,正是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這個地方長智慧,在這裡頭吸取經驗教訓。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