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三一卷) 2002/8/21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831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看明體,長行第十五句:
【或有以一切佛方便音聲為體。】
佛的『方便音聲』可以說教化九法界眾生,沒有一法不是方便法,因方便而悟入真實,這是佛教化眾生常用的方法。「方」就是說的方法,「便」是講的便宜,「方便」兩個字合起來講,用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最合適的方法叫做方便。所以佛法裡常講,佛是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由此可知,佛懂得方便,方便才能夠應機施教,所以它不是固定的。
在佛法裡面特別顯示的五乘,五乘是方便,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在《法華經》上給我們講,諸佛如來「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是把方便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了。真正的佛法只有一法,這個一法是什麼?成佛之法。這個法對什麼人說?這經上我們常常看到,根熟眾生,這個根性熟了,熟透了,這一生肯定可以成佛了。哪些人是根熟眾生?我們在相上來說,他萬緣放得下,這個就根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留戀,不再放在心上了,決定沒有得失,決定沒有取著;或者說沒有取捨,沒有愛憎,心在一切諸法當中,在九法界當中,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平等的,這個人根熟了。像大乘經上講的「怨親平等」,對待你的親人,對待你的冤家對頭,你都能用「真誠、清淨、平等」心。不會說:親人我喜歡他、愛他,冤家對頭我恨他。你要是稍稍有一點分別執著,你的根沒熟,你這一生不能成就,根熟的眾生不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修行,修什麼?就是把那個沒有熟的根,希望把它修成熟了,這是功夫!就在「怨親平等」上下功夫。我過去教過不少人,有同學來問我,煩惱習氣重,特別是冤家對頭,恨透了!想起來,瞋恨心就起來了;看到,當然就不高興了。來問我:怎麼辦?我說:這是障礙,這是你念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能成片,原因就在此地。那怎麼辦呢?修怨親平等。怨親平等怎麼個修法?我就教他:你學佛多年,都是受過三皈五戒,你家裡有沒有佛堂?有,家裡有佛堂。我說:你在佛像的旁邊,可以供你的祖先牌位,供你父母的長生牌位,我們不能把祖宗忘記,我們要報父母的恩,每一天將自己修行功德迴向給父母親。同時,你把你的冤家對頭也供一個長生牌位,跟你的父母牌位在一起,怨親平等。每一天迴向,也給冤親債主迴向,你這樣去做,你天天拜他。他確實真的聽話,他去做了。過了兩三年,遇到我,他說:法師,我想到那個冤家債主,我心裡還是不平。我說:你有沒有天天拜?天天拜,但是提起來,看到人,心還是不平,怎麼辦?功夫不夠,繼續再拜,三年時間短了。你看看,你拜個十年、拜個二十年,准定心平了。兩個極端,怨親是兩個極端,修平等心;在名聞利養裡面修得失心,得到沒有歡喜心,失掉沒有煩惱。在得失裡頭修平等心,怨親裡頭修平等心,都是方便法!
所以佛陀教化一切眾生,我們在《大藏經》上看到,你看世尊平常接眾,我們今天講接見,佛法的名詞叫接引(接見你引導他),這個意思比接見意思要深。引導他離地獄出火坑,引導他離煩惱出三界。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世尊接觸多多少少的人,世尊對於這些人開示教誨各個不相同,這是什麼原因?根性不一樣,佛的方便法。上上根人,佛可以跟他講一乘法,根利,一點他就覺悟了;中下根人不行,要慢慢的誘導,要漸漸幫助他提升。道業跟世間人的學業不相同,世間人的學業的目的,是要學一種技能,將來在社會上可以謀生,現在人講的是可以發財、可以升官,目的在此地。佛法的修學目的不是升官發財,而是求脫離六道輪迴、脫離生死苦海。這些目的不相同,因此方法也不一樣。
佛法無論多少法門,八萬四千也好,無量無邊也好,佛法的修學決定不是從外面學,所以佛法稱之為「內學」。諸位可不要忘記,經典稱為「內典」。內是什麼?內是心性。佛法要從心性當中求,你才能開悟,心性是空寂的,心性是定的,從心性當中求,就是要從定中求。說實實在在的話,佛法的修學,禪定是總樞紐,如果沒有禪定,那就肯定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決定是修禪定。八萬四千法門,我常常講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禪定。我們念佛用持名這個辦法,修什麼?修禪定。何以知道修禪定?我們修學學什麼?念佛念什麼?
你們現在都知道「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是不是禪定?一心不亂是不是禪定?是!他們用參究的方法,我們用持名的方法,方法不一樣,成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用持名念佛,念到功夫成片,這是禪定初步得到了,跟禪宗裡面觀照這個層次是平等的。那個觀照是什麼?功夫得力,你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換句話說,人家讚歎你,你不會得意忘形;人家毀謗你、侮辱你、傷害你,你若無其事,心裡面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的念頭,若無其事,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了,功夫成片。這是我們佛家有個俗語說「八風吹不動」,不受外頭環境影響,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能夠平等對待,歡歡喜喜,功夫成片。
那我們念佛,這個念佛人心裡常常想著,我的功夫有沒有成片?你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你一反省就知道了。果然不會被外頭境界影響了,功夫成片了,這樣的功夫肯定得生淨土。但是不高,生凡聖同居土。那再要往上升,那你要得事一心不亂,那個不容易得到。事一心不亂是見思煩惱斷了,這在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統統斷盡,你的功夫跟阿羅漢平等,跟圓教七信位的菩薩平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自在了!真的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在這個世間再多住幾年,毫不礙事,生死自在,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凡聖同居土,是方便有餘土,這個功夫跟禪宗裡面「照住」平等,照住是得定。禪宗都是講照,觀照、照住,最高的境界「照見」,你看《心經》裡面「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這是最高的。在我們念佛門裡面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就是「照見」,理一心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你看方法不一樣,目的完全相同。這些方法、手法都叫做「方便音聲」,佛菩薩、善知識、老師教導我們,開示我們,統統是「方便音聲」。我們今天自己學習,我們也幫助一些有緣的同學,離開「方便音聲」,自他都不能成就;要提升自他境界,離不開「方便音聲」。
但是這個「方便音聲」前面加上『一切佛』,這一點要注意。「一切佛」的方便總的綱領,也是我們常講,經上講的四句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那是一切諸佛的方便音聲教。雖然只有三句十二個字,它的內容深廣,沒有邊際,十方三世,《華嚴經》上講的世界海微塵數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都不離這一個原則。
善惡的標準不是一種,不是一個標準,那個標準也是世界海微塵數,看什麼樣的眾生,什麼樣的根性,用什麼樣的標準,標準不同,標準很複雜。在不同複雜的當中,有一個絕對標準,這個我們要曉得。絕對標準是什麼?性德,隨順性德是善,違背性德是惡。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不合性德?
那現在問題來了,我們沒有見性,沒有能證得佛菩薩的果位,什麼是性德我們一點不知道,我們如何隨順?這是真的,這是老實話。佛菩薩告訴我們,經典所說的就是性德,所以隨順經教就是隨順性德。因為諸佛菩薩的言教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諸佛菩薩的行為也是從性德裡面表現出來的。他身體表現出來的,我們今天稱之為戒律,戒律是性德的形象,經論是性德的標準。由此可知,凡夫沒有開悟,隨順戒定慧三學就行了。
每一部經裡面都具足戒定慧三學。諸位仔細去看,大小乘所有一切經,如果不具足戒定慧三學,那不是佛經;是佛經,肯定具足。無論這個經典分量大小,古大德編輯《大藏經》把它分類,那個類怎麼分法?部部經裡面都有經、律、論。那三藏怎麼分?看講的分量多少。像《華嚴經》,《華嚴經》講定學講得多,就把它編在經部。《華嚴經》裡頭有戒律、也有研究討論,但是那個分量要是跟定學來比,定學的比例佔得重,戒慧佔得比較少,這個就把它編在經藏裡面。如果這部經戒律上面講得多,定慧上講得比較少,那這個就把它分在律藏裡頭,是這樣分法的,也是屬於方便。
佛接引大眾,無論這個開示長短,都具足三學,這是佛的徹底悲心,誠心誠意幫助眾生,只要跟他見面,決定沒有空過的。學人能不能成就,有多麼大的成就,完全看學人自己能不能依教奉行。果然能夠依教奉行,都能得到世尊預期的成果,或者是證阿羅漢,或者是證菩薩果位,佛很清楚、很明白。
在這個地方最重要的一句話,方便必須要跟性德相應,這個最重要了。方便要與煩惱相應,那個不是佛法了,魔說法了,佛跟魔的差別在此地,我們學佛的同學要記住。如果真的是佛法,我們聽了之後,心地清涼自在;反過來,如果我們聽了這個法,生起了七情五欲,這是魔法,魔說法,叫你的心不得清淨。我們在這麼多年學習的過程當中,應當有相當深刻的體驗,到了真正有功夫了,魔,妖魔鬼怪來給我說法,我的心也很清淨、也如如不動,不會被他挑動,功夫成就了。功夫成就,換句話說,生死自在了。人家常常講,你生死怎麼知道有把握?你自己到那個境界,自己很清楚,用不著去問人。下面這一句:
【或有以一切剎莊嚴具成壞音聲為體。】
這一句我們要明白,因為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間,正好遇到這一個剎土『莊嚴具成壞音聲』。這個音聲是什麼?許許多多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宗教是迷信,那我們完全看走了眼。所有宗教的創教人,都是有真實智慧,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立說,如何能流傳幾千年?這平常人做不到!我們中國歷史上,聰明智慧的人多,誰的學說能夠傳到今天?那真是除了孔老夫子之外,孔、孟、老、莊之外,什麼人的學說能夠流傳到幾千年,還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孔孟的學說,實實在在講比不上宗教,世界上哪一個宗教信奉的人,比信奉孔孟的人不曉得多多少倍,那怎麼不是聖人來傳授的!《新舊約》裡頭講的「世界末日」,《古蘭經》裡面多次的重複「信真主,信末日」。末日是什麼時候?很可能就是現代,這是現代許許多多人有理由相信的。
東西方古老的預言,都講到兩千年這個時代進入世界末日,都說在這個時候有大災難。我們很冷靜的觀察這個世界,你仔細想想,該不該有大災難?「該不該」這是學問,你沒有這個學問,我可以教你,而且很容易學會。你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每一天念一遍,一年;一天念兩遍,半年;一天念四遍,三個月。如果你有工夫的話,你每天念個四、五遍,念上三個月,你這個觀察、判斷的能力就有了,不難!《了凡四訓》文字並不長,只有四篇,一天念個四、五遍容易,三個月念下來,你的心定,你的智慧開了,你心裡頭也有標準,那個標準就是《了凡四訓》。你用這個標準來觀察,吉凶禍福,你心裡頭就有數了,你就知道該不該有災難。就像雲谷禪師教袁了凡好好的反省,你該不該得功名?該不該有兒女?因為算命的先生算他沒有功名,算他沒有兒女。雲谷禪師這樣一問他,他一反省,他說出道理來了,不應該,沒有這個福分,不具足這些條件。雲谷禪師傳授他改造命運的方法,他學會了。
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的,前世的因!佛經裡頭常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過去世造的些什麼因,我這一生所受的果報就是,因果一定相應。「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那你要想來世我的果報怎麼樣?這一生你造作的就是。我們自己反省,我這一生當中造作,不敢說沒有罪業,罪業少,惡少善多。我今天在晚年了,我求的是什麼?我求的是純善無惡、純淨不染,我這五十年來造作的善多惡少;現在想再提升,提升到純善純淨,那多自在!一定要把自己境界往上升級,這個是聰明人。我們還有時間、還有精神,為什麼不再向上提升?要向上,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跟性德相應,那就提升了。
世界末日來了,我們不驚不怖。為什麼?意料之中,它早晚一定會來的,一點不害怕,一點沒有恐懼,若無其事,有好地方去。到哪裡去?最好的地方,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去也!這是人生無比的樂事。這個娑婆世界與我有緣,我隨時可以來,乘願再來;再來的時候,不是凡夫了,是菩薩應化來的,是乘願再來的。不是像這一生,這一生是業力來的,不來不行。所以在這一生當中,我們要懂得把業力轉變成願力,把業報身轉變成願力身,這是真實功德。把往昔、今生一切不善的習氣毛病統統改正過來,你要修到純淨純善,心裡頭不能有一個惡念、不能有一點染污,有絲毫的染污、絲毫的不善,你就達不到這個標準了。特別是在人事環境裡,哪一個真正修行人,沒有不重視在人事環境裡頭「歷事鍊心」。歷是經歷,順境經歷、逆境也要經歷,善緣經歷、惡緣也要經歷。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事鍊心,鍊什麼心?鍊清淨心、鍊純善心,善財童子修的是純淨純善,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是我們的好樣子!這是慈悲到頂點的示現,究竟圓滿的示現,給我們做出修行的樣子,我們要會學。
頭一樁學的什麼?心裡頭沒有敵人、沒有冤家,永遠記住別人的好處,不要記別人的不好處,這是修行人。我們自己要轉凡成聖,凡夫記人家的善與不善,他都記;聖人記人家的善,不記人家的不善。別人對我有一天的好處,我永遠感恩不忘!以後或者有某種誤會,對我不好,我把它忘得乾乾淨淨,絕不放在心上,永遠放在他那個時候幫助我的事情。特別是我們現在已經出家人,別人幫助我們,這是護持,這是護法,是施主,對於我雖然是小小恩惠,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一天,往後有再大的誤會,我這一天的恩德念念在心,永遠不忘。為什麼?我修純淨,我修純善,確確實實落實「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我們怎麼報答?我修行成佛就是報答他。他對我的布施、對我的供養、對我的護持,他有功德;我要修行不成就,他那個功德落空。所以報恩,那就是真的要成佛。你不成佛,你怎麼能報恩?成不了佛,也得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報恩,他對我的護持、對我的布施供養有了成績了。極其微薄的供養,極其微小的恩惠,他都能得大利益。為什麼?能幫助一尊佛,那真是千萬劫中難遭遇的事情。
我們自己要不成就的話,你去想想看怎麼對得起人?特別是個出家人,接受四眾同修的布施供養,接受許許多人的護持。為了念念不忘,我們每天朝暮課誦都要禮拜迴向,迴向給老師,迴向給護法,迴向給檀越,檀越是施主。特別是這個施主、這一位護法現在對我有誤會了,那就要特別迴向,求三寶加持,求三寶護念他,自己要特別認真用功,成就自己,這個功德迴向給他,不能有一絲毫惡意。肯定佛在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中國聖人講的「人之初,性本善」,肯定我們的冤親債主他有佛性,他的性本善。他今天的不善,一定是別有因緣,我們要相信他本善,我們尊重他的本善。這個樣子修行,把自己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修掉,修是修改、是修正,才能成就自己純淨純善,才能報護法、施主檀越之恩,這是真報恩者。在現前,如果要是看到他有困難了,我們一定是全心全力去幫助他。他今天對我有誤會,我幫助他,他不接受,我們可以拐彎抹角想別的方便法去幫助他;他還有信得過的好朋友,我們委託他,說他幫助的,不要說我幫助的;他遇到困難,我們請別人來替他排解,不要說是我。善巧方便!時時刻刻關懷,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這就對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前面我們講到第十六句:
【或有以一切剎莊嚴具成壞音聲為體。】
我們說到這一句。這一句因為正好我們生長在現前這個時代,很可能會遭遇到重大的災難,因此必須要時時刻刻提起高度的警覺心。我們不要想去躲避災難,災難是躲避不掉的,應該認識災難,要準備往生。往生的目標,當然頭一個是極樂世界,萬一極樂世界去不成,也應當選擇天道。天道裡面,色界天要去不了;這個色界天的條件是要離五欲六塵,佛在經上常常給我們說的,色界四禪得修禪定。是不是只有修禪的大德才能生色界天,不是修禪的大德那就沒分了?色界四禪十八層天,那就變成禪宗道場了,這講不通!但是確確實實是因禪定而得生的。
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禪什麼是定?得把這個搞清楚!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我們念佛也是修禪定,念佛人能不能生色界天?能!只要你符合它的標準,你就能得生。禪是什麼意思?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的,「外不著相」叫做禪,「內不動心」叫做定。是不是一定要在禪堂裡面去坐下?不一定。六祖這個說法是《金剛經》上所講的,六祖是在《金剛經》上開悟的,所以常常引用《金剛經》。《金剛經》世尊教須菩提教化眾生,應當「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是禪,如如不動就是定,這個話講得很深、很有道理。
我們看自古以來,現在社會那就更不必說了,如果沒有禪定,出去教化眾生,沒多久被眾生度跑了,很多!什麼原因?敵不過五欲六塵的誘惑、財色名食睡的誘惑,這個力量太大了。所以世尊教須菩提尊者,實在講就是教我們大眾,須菩提尊者我們相信他有定功、他有智慧,那已經是菩薩再來的,是教我們凡夫,菩薩尚且如是,何況我們!所以什麼時候你可以出去弘法利生?那佛的標準就是這個,你真正能夠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才有資格出去教化一方;沒有這個功夫,你要說是你不被境界轉,你不會墮落,難了!太難太難了!
我們生在末法,末法真的這個標準降低了,降得很低了。我早年跟李老師,跟他老人家學經教,他教導我的是四十歲之前不可以接受外面邀請去講經說法,不可以;四十之後,這個標準就放寬很多了。佛的那個標準高,你真的得禪定,不受外面境界誘惑,佛才准許。那我們的標準就很低,限定在四十歲,我遵守,我聽老師的教誨。老師能夠對我關懷照顧,沒有別的原因,聽話。所以他老人家一生講經說法,最重要的一樁事情,《無量壽經》會集本,他傳給我了,囑咐我將這個本子弘揚光大。這個事情,我們同學很多,他沒有交給別人。
我在這麼多年,總共講過十一遍,印送這個本子,老師的眉註的本子,超過百萬冊以上,我以這個行動報答老師知遇之恩。這一部經肯定接引世尊末法九千年的眾生,我認識,我了解。這麼多年來,從這個緣上面能夠得知,在海外、在中國凡是接觸的生歡喜心,這就說明這個本子的緣比什麼都殊勝,比一切經都殊勝。
我自己有非常明顯的感觸,我一生講經也講了大概大大小小的總有好幾十部經論,任何一部經論,那個法緣比不上《無量壽經》,就是說明講《無量壽經》那個緣特別盛,聽眾特別多,特別歡喜,講其他經都比不上,這是感應。從這個地方我就明白了,這個經肯定是末法九千年一切眾生修學修行證果(往生就是證果),主要的依靠。
夏老會集的功德不可思議,夏老絕對不是普通人再來的。我在美國邁阿密遇到那些特異功能的人,中國人講特異功能,外國講有神通。遇到這些人,在邁阿密遇到三個,都是美國人,他們看到,讀我們第一次印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這個本子送到邁阿密去了,前面有夏蓮居居士的一張照片,印在這個書上的,這一些特異功能的人看了這個照片,告訴曾憲煒居士:這個人是再來人,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說得很好:這個人現在已經不在了。完全正確,沒有人給他介紹過,他說出來了。而且說出這個人身體透明的,從照片上看出來,很不可思議,沒有親見其人。身體透明是怎麼回事情?證明他心裡面沒有煩惱,沒有染污。如果有煩惱、有染污,身體不透明,有特異功能看到我們身體是漆黑的。
黃念祖老居士清楚、知道,但是他一生口風很緊,絕不透露。我心裡有數,他不是阿彌陀佛再來,肯定也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為什麼?要不然《無量壽經》會集本不能夠會集到這樣的完美!會集前面有四種了,王龍舒有會集本,宋朝時候的;魏默深有會集本,咸豐年間的;還有一個本子叫節校本,是乾隆時間的,這個彭居士的作品,彭紹升。前面這兩種會集都有瑕疵。王龍舒站著往生的,了不起!王龍舒這個本子影響很大,蓮池大師註《彌陀經》,他那個註解本叫《彌陀經疏鈔》,《疏鈔》裡面引用《無量壽經》,差不多一半都是用王龍舒這個本子的文句。由此可知,這個本子在佛教裡面的地位,這個本子收在《龍藏》裡面。佛菩薩為了末法九千年的眾生,特別應化來做這一樁事情,我們要知道感恩,要知道頂戴奉行。
夏老非常謙虛,也非常善巧,希望用這個本子引導大家對於《無量壽經》生起興趣、生起敬仰,能夠引導他去讀《大藏經》裡面的原譯本。原譯本有五種,現在我們將這五種原譯本、三種會集本、一種節校本,九個不同的版本我們統統印在一冊上,諸位自己可以看、可以比較。《無量壽經》九個本子都在你面前了,都供養你了,你可以把九個本子統統看一遍,然後你選擇一種受持,讀誦受持。
我不是迷信,我得到他這個本子之後,看到非常歡喜,所以把這九個本子我都找到了,我都看過了,我發心受持這個會集本,這個會集本真的是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我歡喜讚歎,五體投地。我講十一遍了,最後這一遍沒有講圓滿,也在新加坡講的。所以我是準備《華嚴經》講圓滿之後,我發心把《法華》講一遍,《楞嚴》講一遍,然後「淨土五經一論」再講一遍,我的事情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華嚴》初分我細說,這是屬於初分,後面還有一品,「毘盧遮那品」,這是第六品。第七品往後我就不是這個細說了,略說了,點到為止。初品是最難的,如果不知道這個裡面表法的密義、表法的深趣,這個十二卷經文你很難看得下去,你看不出味道出來;這細說你就明瞭了,知道字字句句含無量義。所以,我們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最珍貴的是得到解脫。如果你還要跟這個世間人爭名逐利,還要貪圖五欲六塵享受,你就完了!你這一次得人身不可貴,你遇到佛法沒成就。
什麼叫大事因緣?自己總得要清楚,總得要明白。特別是在大災難的前夕,我們發菩提心、發大乘心,救自己,幫助別人。救自己,絕對不是說倖免這個災難,那不是救自己。救自己是在這個災難之前,我自己修學有了把握,災難來了我不害怕,我有地方去。真正做到不為五欲六塵誘惑,自己心裡頭有主宰,不會動搖,則不能生極樂世界,就能生四禪天,生到色界去了。如果名利情欲還沒有能放下,雖沒放下,很淡薄了,這一點很重要;在境緣當中,雖然還會動搖,但是動搖的幅度很輕,能生欲界天,享人天福報。所以一定要曉得來生到哪裡去?來生的狀況怎麼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在經上講「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這一生所作所為,自己要平心、要反省,這一生當中沒有做一樁對不起人的事情,沒有起個念頭害別人,這個重要!這個就是我們生天的本錢,這個就是色界、欲界天的條件。具足這個條件,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再看看三途,餓鬼道是慳貪,地獄道是瞋恚,畜生道是愚痴,貪瞋痴感三惡道。我們貪瞋痴這個念頭縱然是沒有斷,決定能夠伏住,不起作用,不起現行。順境善緣裡面沒有貪愛,逆境惡緣裡頭沒有瞋恚,對人對事對物清清楚楚,不迷惑,不愚痴,沒有三惡道的緣;換句話說,肯定不墮三惡道。人道的因具足,敦倫盡分,五戒十善,孝親尊師,念念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人道的條件具足了。災難來了怕什麼?歡歡喜喜。縱然捨身,我很清楚換個身就是了,換一個身體。換個身體准比這個身體好,為什麼?因好,果當然好。可是我勸同學們要力爭上游,不要希望享人間富貴、去享天福,一定要取極樂世界。我們能夠有欲界天、色界天的善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凡聖同居土是決定得生的。
那麼這裡的障礙,就是我常講的我們不能往生的障礙,「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要把這個障礙斷掉,這些東西是我求生淨土的障礙,一絲毫都帶不得。修淨土的人,二六時中常常保住自己的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要摒棄外緣,沒有必要再攀緣。
講經的法師外緣比一般人多,要盡量減少。減少的方法自己要懂得,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看雜誌,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娛樂,放下!所接觸的都是學佛的同學們。學佛的同學有真學佛的、有假學佛的,這個不能不清楚。從前李老師常講,假學佛的是什麼?是到佛門裡面來消遣的,不是真學。算是不錯,他沒有到娛樂場中去消遣,他到寺廟佛堂裡面來消遣,好像是高尚一點,他不是真心在學,對於世緣放不下,世味很濃,我們要認識清楚。他來了,我們不能拒絕,我們要以善巧方便幫助他回頭;回不了頭來,這是沒有緣,就算了。
現在還有一個魔,這個魔的力量很大。這個魔是什麼?電腦。很多年輕的法師都在學電腦,要知道那是個魔,你在電腦裡頭什麼樣的訊息都有,負面的總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你被這些魔迷了,落入魔掌了,你很不容易跳出來。還有一個大魔,是什麼東西?行動電話。如果你身上有這兩樣東西,兩大魔王在你的身邊,你想逃得出魔掌,那不是簡單事情。行動電話方便,走到哪裡都有人找你,你的心怎麼能定得下來?你怎麼能得清淨?我住在香港、住在新加坡,我住的地方裝了有電話,平常我把電話線拔掉,所以有很多人打電話打不進來,電話線拔掉了。我有要緊的事情找人,我就把電話線插上。省事!
那個魔要遠離,好!不要親近。常常跟魔在一起,你想想看,你有多大的定功?你有多大的智慧?你降伏不了它,肯定被它降伏。好心出家學佛,到最後學成了魔子魔孫。你要記住,你那個行動電話是魔,你那個電腦是魔,現在出家人最可怕的就是這兩大魔王,很少人能警覺到。
你要用這種工具幫助你學佛,好事情,那是功德。你要在裡面看一些資訊,那就壞了,你能不能控制得住自己念頭?克服不了念頭,古人的辦法,遠離!所以,古人道場為什麼建立在深山裡面?一般人很不容易去,沒有交通工具。所以不是真正虔誠仰慕佛法,希求親近善知識,誰願意吃這個苦頭,到這個深山人跡不到的地方?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學佛的人不喜歡清淨,喜歡熱鬧,糟不糟糕?縱然住在深山裡面,還要特別開個馬路上去,車好上去,甚至於還要做纜車,唯恐觀光旅遊的客人不多,唯恐這個地方不熱鬧,這哪裡能辦道?道就是清淨心,怎麼能叫心清淨?清淨心破壞了,道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你還是輪迴心,學佛也是輪迴業,那再加上攀緣,麻煩就大了!
跟信徒緣結深了,這個歷史上例子很多,死了以後,到他家做他的兒子、做他的孫子。為什麼?跟他一家有感情,到他家投胎去了。還算是修得好的,你還沒有失人身。差一點的、貪瞋痴重一點的,三途去了,墮到畜生道,有的時候也到信徒家裡去了,信徒家裡養的有小狗、小貓,你跟他有緣,你歡喜他,他也喜歡你。結果變成什麼?變成他們家的寵物了,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說不盡!能不警覺嗎?
這個修行愈想愈難,愈想愈不容易,你自己要捫心自問,你真放下了嗎?你真的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了嗎?真的不動搖了嗎?如果沒有須菩提的功夫,「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沒有到這個境界,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覺,最好不接觸外緣。
所以,我是希求淨宗學會的念佛堂,到這個地方來念佛的人、同學,止語!你到這個地方來念七十天,十個佛七,七十天一句話不要說,一個雜念不要有,你成功了!不說話能減少妄念,這七十天當中,你進了念佛堂,就一樁事情,六字洪名,二十四小時不中斷。
有同學來問過我,他說那吃飯、睡覺算不算是中斷?那不算中斷。你要曉得吃飯的時候,心裡面的佛號不斷;睡覺睡著了,佛號忘掉了,醒過來之後立刻進念佛堂,我又把它接上,這個就是不斷,醒過來就念佛。我這七十天什麼事都不幹,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切人事物我不再分別、不再執著,用這句佛號伏自己的妄想就好,真有受用。你只要肯真幹,守住念佛的原則,「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念到兩個星期、三個星期,你就會法喜充滿,你就真正得到利益。當然最難的是第一個星期,為什麼?妄想習氣很重,第一個星期,那你真的這一句佛號有力量,把它控制住,煩惱伏住了,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的時候,你身體就輕安了,你就有法喜了,愈念愈歡喜,愈念精神愈好,你的睡眠時間會愈來愈少。
念佛堂的飲食,這是常住、護七的義工們要注意,要時時供應他們的茶水、點心。念佛的人不能吃太飽,吃太飽了就昏沉,提不起精神;也不能餓,餓的時候心裡發慌,你心裡頭七上八下,佛號也念不好。所以念佛堂跟禪堂一樣,少吃多餐,維持著不飢不飽,這是古大德的經驗。所以小饅頭、包子多準備一些,供養他們茶水,要照顧周到。隨時感覺得有一點餓,吃一點點,這樣就好。你吃東西的時候也不要招呼別人,你自己去取,都給你準備好了,自己去取,吃完之後回到念佛堂。一定要吃得很少,能提起你的精神。這一天沒有空過,這是消災免難的不二法門。下面這一句:
【或有以無邊佛音聲為體。】
『無邊』是古印度的數量,跟下面『或有以一切佛變化音聲為體』,這個「無邊佛」跟這個「一切佛」是一個意思,這裡面還是有講求的。天台大師講「六即佛」,從理即、名字、觀行、相似、分證、究竟,這是「一切佛」。「無邊佛」是從數量上說的,無量無邊!這六種每一種都無量無邊。
「名字即佛」是凡夫,我們常講有名無實,他有佛性,但是佛性被煩惱蓋覆住了,不起作用。他的思想、他的言行是道道地地的凡夫,「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一個學佛修行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不能學到東西?能!你看到他迷的地方,反省,我有沒有這個迷惑?看他邪知、邪見、邪行,看別人看得清楚,看自己看不清楚,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照照自己的心行,我有沒有像他一樣的邪知、邪見、邪行?我有沒有像他一樣的染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是我的善知識,他是在教我。你能從這個地方學習,你就能轉境界了,「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所以真正修行人,我常講順境善緣增長自己的福慧,裡頭不生貪愛、不生貪念,增長自己的福慧;逆境惡緣不生瞋恚,消自己的業障。那是一面鏡子,回光一照,照見自己的過失,它不是在說法嗎?我看到了,這個我也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消自己的業障。然後你才曉得,大地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無邊音聲;六塵都是諸佛菩薩化現的,一切時一切處都在提醒我,都在幫助我。這個時候你的心目當中,盡虛空遍法界全是諸佛菩薩,我們在諸佛菩薩環抱之中,你看你歡不歡喜!諸佛菩薩從來沒有離開我,我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