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六五卷) 2007/6/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6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在這一大段裡面第四個小段有二光,慧燈光、法自在光。這二光所說的是「入理持法」。入理就是契入自性,也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教下講的大開圓解,所以意思是比較深一點。我們也藉這個機會把智光跟慧光做了一個簡單的說明,因為智慧是大乘教裡面修學最重要的科目,智跟慧有時候意思相同,有時候意思不一樣。在這個經裡面,我們就很清楚、很明白的看出,慧是入理,簡單的講就是真正覺了諸法實相,這是慧;菩薩應化在九法界,善巧方便,隨心應量,那是智。所以智是用在事相上,慧是觀察到體性。我們講性相、理事,智是用在相上、用在事上,慧是用在性上、用在理上,對於性理的悟入,所以此地講入理。智完全是用在事相,我們佛法裡面常講「慈悲為本,方便是門」,方便就是最妥善的一種方法,這是屬於智。可是智跟慧有密切的關係,表裡的關係,裡面是慧,外面是智,外面智沒有了,肯定裡面慧也沒有,有慧一定有智,有智一定有慧,這我們要懂得。慧要是沒有,就是迷;智要是沒有了,就是煩惱。所以煩惱即菩提,一體的兩面,迷了之後起的作用就是煩惱。
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許多的事情都在我們現前,只要你冷靜去觀察就清清楚楚。整個宇宙,佛說得好,「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要煩惱沒有斷,因果就逃不了。到什麼時候因果沒有了?明心見性,因果就沒有了。譬如講報復,這我們世間很明顯的,報復,你結了怨,你很害怕報復,結怨是因,報復是果報。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實在你要是了解透徹你就不怕,為什麼?因果報應是正常的。但是報應麻煩在哪裡?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碰到一個覺悟的人就了了,兩個人有一個人覺悟,這個問題就化解了。兩個人都不覺悟,報復的時候不服氣,又結了冤仇,來世又要報復,報復來,報復去。你看看《文昌帝君陰騭文》,一開頭他就是示現給我們看,生生世世的報復非常殘酷,一次比一次嚴重。因為他報復不是他報復那個仇人,連帶無故傷害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那個問題就嚴重。所以罪是一次比一次嚴重,到最後都是墮阿鼻地獄,這是不覺,完全迷失了自性,胡作妄為。
當中有一個覺悟,有一個入理,這個報復就中止。怎麼中止?報復的人找不到他的冤家對頭。所以像我們現在凡夫他找得到,凡夫有身,如果沒有身他就找不到。世間人報復,報仇人是他找到身,找不到身就沒有法子。所以他有「我」,你看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如果沒有身?沒有身,他還有靈魂,他不是在人間,他或者在靈界,在天道,在鬼神道,也能找到你。你只要有靈魂在,他也能找到你。那麼修行人為什麼找不到?修行人沒有靈魂。諸位曉得,靈魂是阿賴耶識,如果覺悟了,轉八識成四智,那就找不到。為什麼?四智菩提跟宇宙整個融成一體,那怎麼報復法?覺悟的人他的精神跟法性融成一體,他的身體跟法相融成一體,就是整個宇宙,那就沒有了。
所以諸位要曉得,靈魂出不了六道輪迴,他的活動空間是大,那我們這個身體?現在活動空間離不開地球,縱然是用太空船飛到其他的星球,也沒辦法超越太陽系。所以說靈界比我們這個肉身活動範圍大,他超越不了六道。可是再向上提升一級,到了靈性,不是靈魂,靈性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超越六道輪迴還有層次,你看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有佛。在四聖法界有沒有因果?有因果,不過他那個因果酬償是非常自在。像安世高大師,這傳記裡面我們都讀到的,他是過去生中誤殺兩個人,殺人要償命。他到中國來的時候,他知道那兩個人在中國廣州,就是又轉世了,又到人間來。他到廣州去,跟一個朋友講,今天我會被一個人誤殺,你要告訴官府不可以判他的罪,這是什麼?過去生中我誤殺他,這一生中我應該被他誤殺。講得很清楚!結果?果然是被人誤殺。
他這種示現告訴我們,十法界裡面因果不空,因果不但在六道,延續到十法界。十法界再上去到一真法界,那就沒有了,為什麼?他跟法性融合成一體。他的心是什麼?心是遍法界虛空界,他的色身也是遍法界虛空界,他沒有身相。他那個相是眾生感,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華嚴經》上講法身大士,他有應。如果眾生沒有感,他不會現相,他現相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道理現在我們懂,我們看到日本江本博士的實驗,明白了,從這個地方得到啟示,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種應是什麼?佛法講「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本能,性德的本能。
所以學佛,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今天我看到同學從網路上下載一份報告給我,第一份是英國牛頓,這是過去的一位大科學家,也是一位數學家,他發現地心吸力。他看到蘋果掉在地下,這現象是很自然的,你看別人發現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發現蘋果掉在地下,為什麼不飛到天上?為什麼不往兩邊跑,會往地下跑?這個心就比一般人細,結果發現地心引力。現在他的這些筆記,他手寫的這些筆記都保存在,最近在歐洲展覽。展覽裡面發現他記的有一條就是講世界末日,根據他所說的來推算,世界末日應該在二0六0年,我看了這麼一條訊息。現在很多人在研究,這是他的預言。
另外就是看到世界各地的災難,特別是水災,有些地方有旱災,也相當的嚴重。我們知道災難,科學家是根據物理的觀察、數據的統計來說的。科學家所說的在佛法裡面講是「緣」,凡事果報它有因、它有緣。科學家能看到是緣,因他看不到。因是什麼?大乘教裡面講得清楚,因是人心!所以佛法講境隨心轉,外面的環境(大宇宙)是隨人心在轉變的。
如果你是佛心,佛心是什麼?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佛心。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所看到的世界不是這個樣子。是什麼樣子?大乘教裡面講的常寂光淨土,大光明相,一片光明。心地是光明,不是黑暗。我們今天晚上看到太空是黑暗,那是什麼?那是無明。黑暗從什麼地方變?把光明變成了黑暗,這是自己變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境界。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黑暗沒有,整個宇宙是大光明藏。誰能見到?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見到。見到這個就是入理,真正入理!理是光明的,理是清淨的。現身現土,那個土叫實報莊嚴土。現土他就起作用,不起作用的時候是常寂光,常寂光才真正是理。現實報莊嚴土那已經起用,這個用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是什麼?是明心見性的諸佛如來的自受用。
他為什麼還要自受用?他不是已經明心見性了嗎?還要什麼自受用?我們讀《華嚴》明白了,雖然明心見性,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他還要把習氣斷盡,所以他還要用。不過他那個用跟我們這一般用完全不一樣,所以說如來自受用。如來如果真的有自受用的話,那不就又起心動念,不又有分別執著了嗎?決定沒有,他那個自受用也是法爾顯現的,唯心所現。法爾是沒有起心動念。他們應化在十法界也沒有起心動念,不但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著。所以雖然示現在一真法界,實際上給你講他住常寂光淨土,他住實報土。如果他四十一品無明沒有斷盡,他是實報土;四十一品無明斷盡,他是常寂光土。我們能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說實在的話,很不容易。如果不是得力於《華嚴》,很難理解。這是我們歡喜什麼?《華嚴經》講得詳細,我們細心去學習,雖沒有達到佛菩薩的境界,也能模模糊糊的看出佛菩薩一點苗頭,這就相當不容易!
看出來之後,這是慧!有了慧之後,那要有智。怎麼樣?我們一定在這一生當中要入理。這個願是好願,這個心是好心,可是真不容易做到,為什麼?你煩惱斷不掉。那你就可以選擇帶業往生的法門,這一生當中專念阿彌陀佛,其他的世出世間法都要放下。可不可以學?也可以學,學了怎麼樣?不要放在心裡。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那麼你這一生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到那邊再明心見性,再去大徹大悟。這是保證你這一生能走得通的路。
而且走這個路需要多少時間?真正下決心肯放下,這是我這幾十年當中都常常勸勉同學,三年,頂多五年,不超過五年。外國科學家說世界末日是到二0六0年,那還有五十多年,時間足夠用。三年到五年,不要放下別的,只放下執著,我不再執著了!不執著,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方便有餘土,你看比凡聖同居土要高出太多。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過去善導大師講「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一定要記住!我們學的《華嚴》就起了作用。
好!我們現在看今天這段經文,第十光,四十四第十「法自在光」,它也是兩首偈,我們把經文念一念:
【又放光名法自在。此光能覺一切眾。令得無盡陀羅尼。悉持一切諸佛法。恭敬供養持法者。給侍守護諸賢聖。以種種法施眾生。是故得成此光明。】
這八句偈意思深廣無盡。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可以肯定一個說法,那就是《華嚴經》上每首偈、每句經文都是大圓滿。一句一偈要是明白了,全經就學完,就畢業了。這就是《華嚴經》裡面的一句名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是全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一,一句或者一首偈就是全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我想同學也聽過佛門裡有這麼一句話,一經通則一切經通,一法門通,一切法門通。在《華嚴經》上你會體會到,一句一偈通達了,全部都通達。
今天講大自在,『又放光名法自在』,法是宇宙之間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法怎麼說自在?自在的意思,簡單的講就是沒有障礙,有障礙就不自在。佛法裡說「進退無礙,謂之自在」。又說「心離煩惱之繫縛」,煩惱好像繩索一樣把你綑綁起來,你不自在,要是離煩惱的繫縛你就自在,「通達無礙,謂之自在」。大乘教裡面,諸經有二自在、有四自在、有五自在、有八自在,《華嚴經》上說十自在。《華嚴》是用十表法,每樣它都講十,這是很圓滿的。
我們先把這幾種自在略略的介紹,兩種自在是《華嚴經疏鈔》上講的,就是清涼大師說的。一個是「觀境自在」,一個是「作用自在」。觀境自在是慧,我們前面講的智慧是慧,作用自在是智,我們對智慧用這兩個字來看(觀察)的時候就很清楚。智慧是相對的,雖是相對,它是不能夠分割的,所以真的叫不二法門。觀境,「菩薩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達一切諸法,圓融自在」。智慧的觀察就能夠通達一切法,一切諸法是相,相一定有性,一切諸法是事,事一定有理,慧是觀理、觀性。你看清涼大師講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這個真如就是性,真如是理,這不是相、不是事。但是你在事相上看到它真如之理,真是真性,如就是它現的相如其性、事如其理,理跟性是真的,所以它現的相也不是假的。不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為什麼?因為真如沒有形相,真如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是宇宙的本體。所以一切相都是它變現出來的,真如。說得很深,說得很玄,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我今天講這個特別寫了幾個字,「信我自性」,真如就是自性。
下面這五句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大徹大悟說了這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自己的自性。這五句話你要是能夠肯定,深信不疑,這就是慧觀,這就是清涼大師在此地講的觀境自在。你要曉得,你的真心、你的自性「本來清淨」,「不生不滅」,「本來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本無動搖」,本無動搖是自性本定,《楞嚴經》上講的首楞嚴大定;「能生萬法」,宇宙從哪裡來的?是你自性變現的。這你不能不知道,是你自性變現的。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眾生也都是你自性變現的,離開你自性,宇宙之間沒有一法可得,連時間、空間也是你自性變現的。
所以覺悟的人,他是什麼境界?覺悟的人知道整個宇宙是自己。你的冤親債主在哪裡?冤親債主也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一法可得。所以宗門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識得一,萬事畢」。那個一是什麼?一心、一相。一相是寂滅相,一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一心一相,你就證得究竟的佛果,沒有一法是離開自己的。我們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作整個宇宙,覺悟了,曉得整個宇宙是自己,身上一個細胞、一根汗毛全是自己,絕對沒有對立。迷了之後不曉得,這個汗毛跟那個汗毛對立,這個細胞跟那個細胞對立,他們兩個做冤家,你說可不可憐!冤冤相報。
你們有沒有這個經驗?牙齒咬到舌頭,有沒有這個經驗?牙齒跟舌頭對立,牙齒咬到舌頭,舌頭一定要報復,要想辦法把牙齒打掉。你有沒有看到這種人?沒有看到。為什麼?一體。你不曉得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知道一體之後,我們自然就會體會到十法界是一體,六道三途都是一體。迷了之後墮在十法界,十法界不能說不善,三惡道也很好。好在哪裡?他在那裡面學習,十法界都是在學習。學什麼?學回頭是岸,學返璞歸真。你迷了,墮在阿鼻地獄這是迷得最深,阿鼻地獄也是教訓,也是消你的業障。業障消盡了,就往上提升。所以眾生有感,這個感可能不是他有意的,不是有意叫冥感。佛菩薩有冥應、有顯應,都是在幫助他向上提升,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這叫佛法。
世出世法裡面能找像這樣完美的這種教學,完美的體系,我們不但沒有看到,聽都沒有聽說過。我初學佛的時候,我聽老師告訴我,佛門裡頭沒事。我們世間人常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真的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確實沒事,那到這個世間來應化不就多事了嗎?沒事你為什麼來?沒事也來,來了還是沒事,這叫高明。我們是有事、沒事是對立的,是二邊,二!他們能做到不二,有無是一不是二,這叫妙法!他為什麼能現?我們現在知道一體,牙齒咬到舌頭之後,我們知道,我們對牙齒也關心,對舌頭也關心,都要好好的保護,一體,不二!
諸位要知道,二就墮落。嚴格的說,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就是他對印宗法師那段談話。印宗法師知道他是惠能大師,從黃梅得法到嶺南來,在廣州見面,向他請教禪定、解脫,這是大乘教裡常常講的,他說五祖怎麼講法?禪定、解脫五祖怎麼講法?惠能大師回答他,禪定、解脫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開悟、明白了,幫他剃頭,倒過頭來拜他為師,統統是菩薩示現。你要真正學佛法,惠能大師這個格調太高了,世法、佛法,你要問什麼是世法?什麼是佛法?能大師告訴你,世法、佛法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你自己去體會。什麼時候你能做到不二法!那什麼是佛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是佛法。只要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不是佛法。如果給你說佛法,那是什麼?那是口頭上的佛法,口頭上的佛法我們也要承認,那叫什麼?方便法。這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可是你要想入理,就是你要想見性,你必須把兩邊放下。兩邊是什麼?起心動念,你才能入理。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不二法,起心動念就變成二法。我們要怎樣入進去?所以真的他有方便法,先放下執著,於一切法都不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佛法的修學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都在你工作裡面,在你處事待人接物,不在外頭。為什麼?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性變現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變現的。你什麼時候能真正覺察到萬法是我變現的,阿彌陀佛在哪裡?自性彌陀。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唯心淨土。我們居住現在這個地球,唯心地球。地球上所有一切萬物,自性萬物。佛,釋迦牟尼佛,自性釋迦;張三李四,自性張三、自性李四,是一不是二。你入這個境界,妄想分別執著是一掃而光,你就入理。你入理什麼?入不二法門。如果還有人我是非,你沒有法子入。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也有人我是非,那是什麼?那是恆順眾生。你有人我是非,我也跟你有人我是非,表面上有,骨子裡頭沒有。世間人是表裡統統都有,他是外表有,裡頭沒有,這就叫入不二法門。
十法界的眾生都落在二邊,不要說六道,為什麼?聲聞、緣覺執著放下了,分別沒有放下;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分別執著沒有了,放下了,妄想沒放下,所以不能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一真法界,必須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就是不二法門。這是慧照,了是明瞭,真如之境,真如之境就是不二法門。這不是凡夫境界,可是我們要知道,這才是真真實實見性的境界,是我們修學大乘終極的目標,我們就是要證得這個。
我們的煩惱習氣太深,染污太嚴重,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尤其聞到正法,太可貴了。要想在這一生成就,決定要依教奉行,佛怎麼教我,我就怎麼做,不要自己有意見,不可以懷疑。譬如念佛法門,這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我們為什麼佛念不好?不聽教誨。佛是怎麼教我們的?末法時期選擇淨土,是釋迦牟尼佛代我們選擇的。在《大集經》裡面佛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生在末法,選淨土是聽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依教奉行。
可是修行兩個原則你一定要曉得,世尊滅度之前,阿難尊者向世尊請教兩個問題,在滅度之前。第一個問題,世尊滅度之後我們以誰為師?佛在世,我們是以佛為老師,依靠佛;佛不在世了,我們以誰為師?佛說了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我們今天選淨土法門,我們有沒有依靠戒律?要是沒有依靠戒律那就錯了,法門選得沒錯,沒有老師指導你。你今天怕不怕苦?末法修行,尤其是現在,法弱魔強,你以好心待人,別人不是以好心回報,你說這多痛苦!苦要不要受?想到世尊告訴我們「以苦為師」,心就平,也就歡喜接受,佛教給我們的。
我們現在這個境界正好碰上,戒裡頭你要知道什麼叫根本戒。十善業道叫根本戒,你做到了沒有?後面,我們這首偈子接著以後,就是六波羅蜜,六度的光。六度光裡面有戒,布施持戒,到那邊再跟諸位細細的來討論戒律。不持戒不能成就,特別是根本戒,根本戒是十善業道,不是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十善業道的上一級,十善業道是第一層樓,三皈是第二層,五戒是第三層,沙彌戒是第四層。你第一層都沒有,你哪裡會有二三?這不能不知道。
十善業道你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十善業道,無論學哪個法門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有解無行,這就是我們常講的佛學,跟學佛不一樣。持戒是學佛,沒有戒是佛學,佛學解決不了問題,佛學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解決不了問題,就是說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那戒,你不持戒,決定不能成就。所以我們今天實在就是做深層的反省,十善為什麼做不到?十善還有根,有根本的根本。我們想到在中國歷代無論出家、在家學佛的,為什麼他們有成就?他們從小出生根就紮得很厚,所以持戒對他們就輕而易舉,一點困難都沒有。為什麼?心善、言善、行善,很容易做到。
中國五千年的家庭教育,那才叫真正的根本,集家庭教育之大成就是《弟子規》。所以中國過去出家、在家學佛的這些大德們,根基太好、太厚了,統統都是紮的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法的《十善業道》。這三個根紮下去,不學佛,不想求生淨土,他來生也是人天,不墮三惡道,那叫真正的學儒、學佛、學道!如果連《弟子規》都沒有,我們承認他是佛學、儒學、道學,他可以拿到世間的博士學位,他可以成為一個佛學家、儒學家、道學家。但是李老師的話,「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就是說他在六道裡面依然受業力的牽引,他出不了六道輪迴。佛學家念佛不能往生,學佛的人念佛決定往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決定不能夠疏忽,疏忽那你就是真的錯了。
《華嚴經》裡面講的最高的境界,我們可以聽,我們可以去體會。體會的淺深各人不相同,不能體會也不錯,阿賴耶識裡面種了一個種子。可是我們一定要做到尊師重道,尊師重道,師是老師、是佛陀、是諸菩薩,他們所說的決定沒有懷疑。佛是老師,這是「賢首品」,賢首菩薩是老師,文殊、普賢是老師,決定不懷疑,依教奉行。所以我們一定要老實把這三個根紮好,有這三個根,念佛求生淨土,三年五載沒有一個不成就。
再看第二「作用自在」,這是智。「謂菩薩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這是入理。你看先入理,然後才起作用;沒有入理,作用起不了,你這是煩惱用事。「即能由體起用,現身說法,化諸眾生,圓融自在」。這一條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個慈悲一定要記住,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什麼?我們現在雖然沒有入理,學了這麼多,你不得不承認整個宇宙是一體,整個宇宙是自己,你要肯定這一點,這是佛講的。我沒有證得,佛說的我相信,我一定努力證得。
我們現在用什麼方法證得?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決定可以證得。在這個世間證,太難!在這個世間證的時候,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我們自己想想不可能。我們可以放下執著,放下執著也就不得了,放下執著是阿羅漢,能放下分別是菩薩,妄想無明是決定沒有辦法放下,我們沒有這個信心。有這個信心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但是我們能夠把執著放下,不再執著,我們往生的品位就夠高。所以自己做不到的不必去說,也不必去想,為什麼?假的,那不是真的,面子上好看,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所以戒律,在這個時代能把沙彌戒做好就是菩薩應世。沙彌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你百分之百的落實,我們就承認你是佛菩薩再來,你不是凡人。所以不要再去往高處想,往高處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沙彌律儀》能做好,諸位要知道,沒有根就沒有沙彌。這個根還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統統做到,這是在家佛子;《沙彌律儀》能夠做到,出家佛子。佛菩薩承認你,龍天護法承認你。如果你連《弟子規》都做不到,世間人承認你,佛菩薩不承認你,鬼神不承認你。這個事實真相你不能不知道。你穿上出家人衣服,你是冒充的,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冒充在現代的社會是普通的現象,也可以說正常現象,不冒充是太少。現在這個世界都是假的,連賣藥都是假的。我們要是學這個世間法,樣樣都學假的,你可以欺騙社會大眾,欺騙世間眾生,你欺騙不了鬼神,你欺騙不了佛菩薩。你要認真去想想,要認真去學習,佛法的精髓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慧,放下是智。
所以智光、慧光給我們講得很透徹,有慧、有智你才能現身說法,才能化諸眾生,圓融自在,你沒有障礙。這個說法還是嫌太深,我們要問,我也很想做,從哪裡下手?五十六年前我第一次見出家人,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請教。方先生告訴我,佛教很好,佛是大哲,大哲學家;佛是聖哲,佛是聖人;佛經是高等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相信方先生的話是真的。我向章嘉大師請教,有沒有很簡單的方法讓我很快的能夠契入,就是要求入理?章嘉大師告訴我,有!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放下是他第一次教我的。我聽了似懂非懂,接著我就向他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我向他老人家辭行,他送我到大門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今天我教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
我是深深感觸到他老人家的毛光照益,那攝受的力量太強,我真的很認真的學六年,六年感應就現前。我這個行業是他老人家替我選擇的。我跟他三年,跟他那一年,我二十六歲,他老人家是六十五歲。他六十八歲走的,我跟他三年。出家這是他替我選擇的,而且告訴我,真正發心出家學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續佛慧命,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你自己不要操心。佛菩薩給我安排不少逆境,我很感激,為什麼?這是鍛鍊自己,放下報復,放下瞋恚。不是在這個境界裡面,你怎麼能知道你的貪瞋痴斷掉,或者說是你的貪瞋痴降溫、年年輕了,這念頭輕了?
煩惱一輕,肯定智慧就增長,它就像明暗兩面一樣,貪瞋痴是黑暗,暗的去掉光明就現前,所以智慧就增長。順境裡面不起貪戀,在順境裡頭要斷貪戀,沒有貪心、沒有留戀;在逆境裡面沒有瞋恚、沒有報復。無論是順境、逆境,永遠保持感恩,為什麼?它幫助我們斷貪瞋痴,長戒定慧,你怎麼能不感恩?這要懂得,知恩報恩。世間人為什麼不知道感恩?他不知道恩,沒有人教他。《無量壽經》講得好,「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你就不能怪他。
我們從小父母教的,知道感恩,知道尊師重道。在年輕的時候遇到善知識,接受善知識的開導,對於諸法實相、世道人情逐漸明白。尤其是接觸到佛法,知道虛空法界是自性變現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宇宙是一體,決定沒有分隔。宇宙的形成是頓現,不是進化,這是佛法跟科學講的不一樣,是一時頓現,所以它不是真的。我們跟科學一比較,我們對佛法就更肯定,一時頓現。我們所看到的現相是一個虛妄的相續相,不是真的,虛妄的相續相,你才能把所有一切萬象放得下。放不下的人是他把這個虛幻的相當真,那他就放不下。
他要曉得這個相續相是虛妄的,根本就不存在。就如同看電影,電影銀幕上現的,根本不存在,剎那剎那都不存在。你說它存在,已經過去,它那個存在的時間只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電影放的速度,就是說它存在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只有那麼長的時間。你還沒有動念頭,它就換掉了,就沒有了。佛講我們現實的這個世界,就算是《仁王經》上所講的,一秒鐘它換多少次?二十一萬六千次。你來不及動念頭,你念頭還沒動,它就沒有了,就不存在了。它是個相續相,不是真的,你能明白這個就徹底放下,這事實真相。
我們在前面跟諸位講過好幾次,用科學來作證明,不是進化的,一般人放不下,就是不了解這個事實,現在連科學家都知道,無中生有。雖然生的有,那物質是有,那個物質存在時間非常之短,所以它是個相續相。知道這個,我們就想到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的,一時頓現,念念頓現。這個念很難理解,這個念的時間太短,就像《仁王經》上講的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個念就是生滅,太短了。所以《般若經》上,我看《大般若經》,看完之後題了十二個字,我學習的心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把這十二個字刻了一個印章,就在這上面,就是它,「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不要說分別執著,那太粗了,起心動念都錯了,它無所有,你還起什麼心、動什麼念?但是我們起心動念養成習慣,習慣好不容易,捨不掉。所以我們回過頭來聽佛的話,我先把執著,執著的相最粗,粗細的粗,最粗的煩惱先把它斷掉,分別妄想是微細的煩惱,先從粗的下手,不再執著。怎麼練?日常生活當中,人家送東西給你吃,有的你喜歡吃,有的不喜歡吃。在這個地方,拿來的時候學什麼?喜歡跟不喜歡用平等心對待。從前我還有喜歡、有不喜歡,喜歡的要,不喜歡的排斥,現在一切沒有了,都好!從這裡下手,真幹。對人也是這樣,這個人我覺得很好,不錯,那個人我不喜歡,討厭他,一律平等。
這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工作裡頭,待人接物裡頭,修真誠心,真誠沒有分別,用清淨心、平等心,修這個!這叫真修行,不是每天念多少經、拜多少佛,不是。你要曉得,心淨則佛土淨,真修到心地清淨,不染著了,念佛求生淨土,一念都能往生。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佛是什麼?佛是自性,佛是本自清淨;換句話說,佛就是真誠清淨平等覺,念念跟真誠清淨平等覺相應,真念佛。西方極樂世界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我想到那裡去,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念頭才一生,極樂世界就現前。明白這個道理,往生真有把握,往生得自在。
我們今天幫助,現前這個世界眾生很苦,真的是苦難眾生。不接觸,沒有法子了解,接觸之後就明白了。所以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是有道理,釋迦牟尼佛參學了十二年,沒有一樣不通達。我們要用釋迦牟尼佛這個例子,不要用六祖。六祖是不學,不學也通達,那真的是極高明的示現。釋迦牟尼佛示現是把這個格局降低了,跟我們中下根性一樣的,這示現得太好!學了之後怎麼樣?放下!徹底放下,才明心見性。
我告訴諸位,你們要想入理,你學《華嚴》,你要不把《華嚴》徹底放下,你見不了性,你學的是書本,就是你學的是佛學。學《法華》也好,學《楞嚴》也好,學完之後,徹底放下就見性。你不學它,徹底放下也能見性,那是惠能大師示現的;學了之後徹底放下,是釋迦牟尼佛示現。你放不下,你就是搞佛學,那是世間一點福報,名聞利養是福報。福不能解決生死輪迴的事情,這是六祖大師常說,「此事(就是生死輪迴的事情)福不能救」。這要懂,我們要智慧,不要福報。智慧能解決問題,福報不能解決問題。
智慧從哪裡來?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實在講福報也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佛在「出現品」裡面講得多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就是德能、才藝,相是相好,我們現在人講的福報。你自性裡頭沒有一樣欠缺,能生萬法,還有什麼欠缺的?沒有欠缺。所以學佛一定要把入理、見性擺在我們第一位,我一生要求的就是這個。這個東西現在我們知道,用什麼方法?我感激章嘉大師,頭一天就告訴我,就是看破、放下。現在我們用《華嚴》來印證,看破是慧,放下是智。
為什麼不能徹底放下?沒有徹底了解。徹底了解就放下,才知道好,一切都不執著,這心裡頭多清淨、多自在。小小執著,你就有小小煩惱;多多執著,你就有多多煩惱;大大執著,你就有大大煩惱。這都是煩惱,見思煩惱。你能放下是什麼?放下執著,是煩惱放下,煩惱放下智慧就現前,為什麼?煩惱障礙著智慧,智慧是本有的。所以「凡聖迷悟示意圖」,我做了一個圖,做成一個光碟,希望同學們這個光碟至少每個星期要看一遍。能夠每天看半個小時,要常常看,你會覺悟。不要說話,你就看,你會覺悟。你要曉得,紅黃藍三色代表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一般大乘教裡面講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
四弘誓願裡面「煩惱無盡誓願斷」,那個斷就是放下。你發了願要斷,為什麼你不肯放下?那你那個願是假的,你那個願是騙人的,是騙佛菩薩的,是騙自己的,你說你有沒有罪過?你要真斷,真斷就不能分別,就不能執著,一定要這樣、要那樣,不可以!要學著什麼?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在這個世間,世間人說什麼,行!只要你沒有太大的過失,小過失都隨順。嚴重的、大的過失不隨順。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人不喜歡我,看到我就生煩惱,怎麼辦?我們就搬家,就移民。現在這個世界每個國家都開放移民,到處去遊覽,哪個地方人不討厭我們,就可以在那邊住,總有有緣人!特別是平常跟人結緣很重要,廣結善緣,所以「得道者多助」。得道就是明理的人,明理、如理如法的辦事、生活、待人接物,什麼人都能相處。
在現在,地球已經變成一家,交通便捷,資訊發達,真的是變成一家人。所以首先這是我常常勸勉同學們,一定要非常認真去做,第一個學謙虛、學謙卑,絕不吃虧。接著要學會尊重別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貧富貴賤,我都尊重別人。學習包容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你在這個世界無往而不利。在這麼多年當中,我能夠跟不同的族群相處,跟不同的宗教相處,都能相處得像兄弟姊妹一樣,沒有別的,就是這麼幾點。哪個人做到,我相信你走到任何地方,沒有人不歡迎你。別人最不歡迎是什麼?你傲慢,這就沒有人歡迎你;你自以為是,不會受人歡迎。謙卑很重要!你看天主教的《玫瑰經》,《玫瑰經》一共十五段,第一段就是聖母瑪利亞的謙卑,把謙卑擺在第一條。應當要好好的學習!
所以作用裡頭要知道有下手處,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先學著飲食衣著。衣著只要乾淨整齊,料子無所謂,不要執著在這個,款式也不必,一切都隨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多多的接受別人意見,決定不能堅持自己的成見,我要怎樣怎樣,這不好,這就不能隨緣。放下執著,要從這裡下手。工作也是如此。一定要曉得,人都有長處,都有缺點,要找一個沒有缺點的人,你走遍天下找不到;找一個完全是壞人,沒有一點好處的也找不到。那你就懂得,我們讚美別人的優點,不理會別人的缺點,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都值得尊敬。能夠幫助這些人改正他的缺點,那你就是大聖人,那你就是佛菩薩。
所以首先你要能夠包容,要能夠原諒別人,要有耐心跟人相處,要長時間感化別人,這個東西急不得。要曉得,尤其是四十以上,這從前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四十以上他已經養成習慣,決定不能責備他,所以「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有缺點也不要說了,為什麼?不容易改過來。那個改過來是他自覺。別人要去責備他,勸他改過,往往他會記恨在心,那你就跟人結了冤仇,那就錯誤,所以只有恭敬隨順。四十以下的可以幫忙。李老師他的學生裡面,他用這個標準,四十以上的絕不勸,四十以下的,觀察,你能接受,真教你,你不能接受,也就隨順。所以這不是不慈悲,這是智來決斷。四十以上還真肯學的,那也不捨棄。
那時候我們同學當中,有一個老居士,林看治老居士,我們在一起學經教,她年歲最大,她六十歲,真學、真聽話、真幹。所以老師不但常常罵她,老師手上的扇子會打人的,打她!真肯學,所以她學得很不錯。小學沒有畢業,學講經,還講得很好,法緣殊勝,每到一個地方講經,聽眾特別多,緣勝!我們同學有比她講得好的,到那裡去講,沒人聽;她去講,有人聽,各人法緣不一樣。所以老師也就勸我們,要結法緣。你要不結緣,將來成佛了,成佛說法也沒有人聽,佛說法也是要靠緣分。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舉那個城東老母做個例子,跟釋迦牟尼佛沒有緣。人家見到釋迦牟尼佛很歡喜,她跟佛沒有緣,不願意跟他見面。佛走到她身邊,她掉頭就走;佛有神通,化一個身在她對面,她往那邊拐;四面八方佛統統現身把她包圍,她趴在地下大哭。佛跟大家說你看沒有緣!跟誰有緣?她跟舍利弗有緣,所以佛就派舍利弗去跟她講經說法,一看到舍利弗就歡喜。
這你就要懂得,人跟人當中緣分的關係,不要去羨慕,也不要去責備,於外面沒事,重要的是自己。自己要與眾生結法緣,要與眾生結善緣,決定不結惡緣。惡緣要化解,化解不從對方,從自己的內心,自己對於對方確實沒有一絲毫的怨恨,就化解了。你懂得這個道理,同樣一個道理,你在家庭也好,你在公司行號、在社會,化解怨懟都是一個道理,不是在對方。
我們這些年來從事於國際和平工作,化解國際的衝突,我在會議上做過很多報告。說明化解的方法在自己內心,不在外面。自己內心化解了,你去調停,兩方面對你都信任,這問題容易解決。你自己內心的對立沒有化解,就是你那個磁場、氣氛不一樣。我們這一大段講「毛光照益」,毛光就是磁場、就是氣氛。他跟你一接觸,覺得氣氛不對,興趣就沒有,信心沒有了,那怎麼能談得攏?他一接觸的時候就不一樣。所以必須自己建立自己良好的影響力,這個氣氛是影響力,外國人叫磁場,良好的影響力。不接觸真的不知道。
我們年輕的時候,接觸章嘉大師,那是磁場最好的。接觸方東美先生、李老師,這個氛圍一般人沒有法子想像,就是一句話不說,你也喜歡在那裡多坐幾分鐘,為什麼?那磁場好,讓你感覺到非常柔和,非常安全,非常喜悅。這個地方講了四十種利益,那還有智慧,還有自在。就在他那個氛圍裡面,你能感受到。這是佛光、菩薩光。
底下我們也都可以介紹一下,為什麼?對我們的修學都非常有幫助。《大乘莊嚴經論》裡面說四種自在,第一種「得分別自在,住於菩薩第八不動地,即捨一切功用之行,得無功用法。於一切法,遠離一切分別之想而得自在」。這段的意思我們簡單的說,就是《般若經》上說的兩句話,「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兩句話到什麼時候才兌現、才落實?八地菩薩,真不容易。八地菩薩不動地,什麼不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的習氣都不存在。不能說他習氣完全斷,他還有很微細的,不但我們凡夫無法覺察,阿羅漢、權教菩薩都覺察不到,那只有十地菩薩、等覺菩薩能看出來,還有那麼一點點。
不起作用的時候他在定中,完全止於清淨。我們就以惠能大師講的、形容的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無動搖,就是這三條,他是在這個境界裡頭。本不生滅就是大般涅槃,他安住在般涅槃當中,不起作用。起作用是什麼時候?九法界眾生有感,他自然就有應,他應就起作用。起什麼作用?能生萬法。他要不生萬法,就是不現相的話,那跟眾生沒有法子交往,他也現相。自自然然,他那個現相是眾生是有感,他應是無心,眾生決定是有心,佛菩薩應決定是沒有心,決定沒有起心動念。
沒有起心動念能感,很妙!我們怎麼想都想不通,總以為他起心動念。所以江本博士的實驗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把這個疑惑斷掉。水是礦物,它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我們動個念頭它有感應?連水這種礦物跟我們起心動念有感應,那我們就曉得,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跟九法界眾生感應道交,他那個應是不起心動念的。起心動念沒有,哪裡會有分別執著?這一定的道理。所以他們那個起作用是智,自性裡面的智自然流露,叫法爾如是。
所以這裡講得好,捨一切功用之行。我們今天修行要用功,你修哪個法門,這用功,他沒有,一切有功用的那個行法他都捨掉、都沒有。他不起心、不動念,他還有什麼修行的方法?所以那種修行方法叫什麼?叫無功用法。他們用功是無功用法,這很不好講,也很不好懂。前面我跟諸位講的,我們用酒瓶做比喻,只能用這個方法,用酒瓶做比喻是古人用的方法,教我們從這裡體會。酒瓶裝酒,酒倒乾淨了,裡面擦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這個味道怎麼樣除掉?沒有辦法,沒有法子除,只有什麼?只有把它放在那邊,瓶蓋打開,時間久了自然沒有。自然沒有了,就叫無功用法。所以這是說什麼?無明習氣。無明斷掉了,真沒有。無明什麼時候斷掉?初住菩薩就斷掉,圓教。別教是初地,《華嚴》是圓教,初住菩薩就斷掉。換句話說,初住往上去統統是無功用道。到八地的時候,純!也就是說他無功用道那個習氣只剩一點點。
如果我們比喻,像我從前講的這個方法,你們也得細心去體會。四十一品無明我們用四十一瓶酒,四十一個酒瓶。你一個星期打開一個,把它擦得乾乾淨淨放在那裡,第二個星期再打開第二個,到第四十一個星期,最後一瓶拔掉,最後一瓶拿掉,擦乾淨了,很濃!那四十一個星期之前的,第一個開的?你再去聞聞就沒有,就這麼個道理。把這四十一個酒瓶比喻為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最早斷的已經成等覺,剛剛斷的那是初住,今天剛剛斷的。裡面確實統統都沒有,一點都沒有,但是裡頭那個味道濃淡不一樣。
所以初住菩薩跟等覺菩薩、跟究竟佛果,在隨心應量,十法界應化那個能力沒有兩樣,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統統都是這樣的,可是他的無明習氣厚薄真的不相同。到八地就很純,他在一切法裡面決定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得大自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是《楞嚴經》裡面佛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自己真的沒有。他來隨心應量,就像演戲一樣,凡夫把什麼都當作真,他什麼都是假的,都是空的。
所以佛菩薩入世,不要說佛菩薩,連阿羅漢應化在世間,他與性德相應。我們凡夫在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與煩惱相應,這很糟糕!與煩惱相應是迷惑顛倒,造業受報。佛菩薩教化眾生,沒這個事情,得大自在,這叫得分別自在。就是《般若經》上兩句話,「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你要無所不知一定要做到無知。那你就明白了,徹底放下就無所不知,要不放下,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東西太多。所以知是從哪裡來的?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頭求的。圓滿菩提不是從外頭得來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