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九五卷) 2004/8/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295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第九段光照十億界,偈頌最後一首看起,第十首:
【聞法信解無疑惑,了性空寂不驚怖,隨形六道遍十方,普救群迷是其行。】
這一首偈是第九大段「光照十億界」這一段的總結,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告訴我們,前面兩句「結有教證之智,能導無緣之悲」,第三句「結有同體之悲,能遍十方六道」,末句是講『普救』,「結於所救,不越群迷」。『群迷』是指九法界,不止六道。經文雖然只有四句,意味深廣無盡。「普救群迷」,先救自己,這麼多年來我們天天在學,天天在勸,要知道勸人就是勸自己,講經是講給別人聽,實際上,自己最得利益。
第一句『聞法信解無疑惑』。這是教,學教確確實實能不能學成,能不能得經教真實的利益,關鍵就在後面這三個字「無疑惑」。無疑惑,誠敬之心自自然然你就流露出來。今天學教的人很多,真的是有疑,真的是有迷惑。疑是根本煩惱,貪瞋痴慢接著就是疑,能障聖道,能障你自己開悟,能障礙你自己念佛往生,你說麻煩大不大!惑,惑是迷惑。迷惑很普遍,對於佛法認識不清,有些人聽教聽經,聽了幾十年,疑惑不能斷。過去我在美國洛杉磯遇到一位老居士,周宣德先生,這個人也很久就不在了。他在抗戰之前皈依印光法師,跟我們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算是師兄弟。我們比他晚一輩,他們至少大我二十歲之上,父親這一輩的人。你看看學了一生,我在洛杉磯講經的時候,他差不多八十歲了,疑惑沒有斷。
有一次,我從台灣到洛杉磯,他在機場接我,我真是受寵若驚,這是我們的長輩。從洛杉磯機場到我們的小道場,他們居士有個念佛堂,開車大概要一個多小時,洛杉磯地區很大。在路上,我們坐在一個車上,他問我:淨空法師,最近有人說念佛只有消業往生,沒有帶業往生的,人家查《大藏經》,派了很多人去查,找不到「帶業往生」這個句子。他說:怎麼辦?我們修行念佛念了一輩子,希求就是往生,現在看到往生沒有指望了,心裡頭慌張!他有疑,他有惑。
我聽了之後,我就問:哪一個說的?這邊很有名的一個大德他講的,他讓他的學生去查《大藏經》。這證據十足,向大眾宣布只可以消業不能帶業,消業才能往生,帶業不能往生。我聽了之後,他說的這個人我也聽說,沒見過面。我笑了一笑:那就算了,不要去了。他聽不懂我的話,就呆住了,往生怎麼叫我不要去?我就告訴他:如果不能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你去幹什麼?他還是聽不懂,到最後我只好直截了當的告訴他,我說: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是等覺菩薩,對不對?他說:對。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這經上有沒有?有。算不算帶業?他這才漸漸明白。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到極樂世界都帶業,哪有不帶業的!
我再問他:西方世界有沒有講到四土三輩九品?這個有。如果不帶業,哪來的四土三輩九品?不帶業是平等的,四土三輩九品不就是帶業多少不同而形成的嗎?帶業帶得多的品位就下,帶得少的品位就高,不就是這麼個道理。他想對!我說:你搞明白了,老老實實念佛求生淨土,不要聽人家的造謠,那些人是造謠生事,沒有經典做根據。經典上佛雖然沒有說帶業往生,祖師說了,祖師說的話有根據,根據什麼?根據經典所說的,經典裡面沒有,根據經典的義理,四依法裡頭說「依義不依語」,佛沒有講這個話,他講了別的,他講四土三輩九品,這就是明明帶業。
只要具足信願行,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得到佛的接引。這些話經典上有沒有?有。那就行了。《彌陀經》上說得那麼清楚,《彌陀經》總不是假的,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所有《大藏經》裡面都有,這假不了。「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你能把業消得掉嗎?消不掉。可是說這個話的人在美國聲望地位很高,我們也不敢得罪,他的徒眾很多,咱們話總得說得圓滿一點。我說這個大德也是好意,希望你們多消一點業,少帶一點,到極樂世界增高品位!我說也許他是這個意思,而不是說帶業不能往生,我們聽話要聽得圓,要解得圓。疑惑,皈依印光大師,念了幾十年佛,還禁不起這個考驗。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都是弘揚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在世界各地也是遇到很大的障礙;批評這個本子,指著我的名字毀謗,甚至於聽說還有出家的法師把這個經當眾燒毀,確實有不少人退心了。這是什麼原因?有疑惑。凡是疑惑沒有斷,我希望你多讀讀《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特別去看看善導大師的註解,叫《四帖疏》。善導大師這個註解我們過去曾經講過,有錄相,「上品上生章」這一章還特別講過。善導大師,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屢次提到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那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的話。相信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人很多,在日本、韓國這些出家的法師們都相信。在這一章這一段裡面,確實大師幫助我們堅定信心,決定不動搖。
我們採取的修學依靠的典籍,不是隨隨便便取得的。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我的老師傳給我的,他對我要負責任,他怎麼能把一個假的東西傳給我?不如法的東西傳給我?這個不可以的。我對於我老師信任,我對我老師沒有疑惑,老師傳給我的典籍,我當然決定沒有疑惑。所以我在講經的時候曾經跟大家說,全世界的人都疑惑、都反對,我還是依教奉行,我絕對不會說是聽到別人,我對這個經也起了疑問,絕對沒有。如果我對這個經要有疑惑,捨棄了,我想我正好中別人的計策,什麼計策?淨空法師背師叛道,這個罪名馬上就加給我了,我沒有辦法辯駁。天下人都不信任,我還是依教奉行,最後會落得個名字:淨空法師不錯,尊師重道。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我的佛法是跟誰學的?我的老師又是跟誰學的?我的老師是跟印光大師學的,他是印祖的學生。我跟他十年,無論從生活上、修持上、教學上、處事待人接物,他沒有違背印祖的教誨,我對他信任。如果他所講的跟他日常所做的不一樣,我可以懷疑,他所說的、所做的跟印祖講的完全相應。這樣的老師,你要是疑惑他,他所傳授給你的,你不相信,說明什麼?你福薄,你沒福氣,這是事實。所以我們親近這個善知識,了解這個善知識。善知識,哪一個善知識自古以來都有人毀謗,即使釋迦牟尼佛在現在這個時代,你看看不信佛的人對釋迦牟尼佛的批評,很多!這麼多人批評,我們是不是就否定釋迦牟尼佛,不要再學他?如果你要是處處疑惑,這個世界上,耶穌有人懷疑,穆罕默德也有人懷疑,孔子也有人懷疑,老子也有人懷疑,你一個老師都找不到,你到哪裡去學?
聞謗能夠不疑、不迷惑,根本不放在心上,這是第一等人,這有真實智慧。其次的,聽到這些謠言、這些毀謗,你認真冷靜去做個調查工作,是不是事實?造謠生事的人他目的何在?他是有意還是無意?你把他查清楚、查明白,這是智慧!我們聞法信心就建立了,你才真正理解。像我剛才講的周老居士,聽信這些謠言,自己信心動搖;由此可知,他信心不堅定,他對於淨宗了解的不夠透徹。雖然他也是個學者,是個大學教授,佛家說得好,「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學術再高,佛法跟世間學術不一樣的。他們雖然是跟印祖學,我們很了解,在印光大師那裡做個皈依就是皈依弟子,以後頂多是跟印光大師通通信,有什麼問題請教請教,真正接觸祖師教誨這個緣分沒有。能夠深入的那只有一種,印光大師在那個時候,他老人家的《文鈔》已經流通,能夠得到老人的《文鈔》,天天讀,天天學,認真的學習,行,印祖的東西你可以得到;你要不是天天學,認真的學,你不具足信解,你當然有疑惑。
李老師把祖師介紹給我,要我直接學印光大師,做印光大師學生。他把《文鈔》給了我,怎麼個學法?天天讀,天天研究,依教奉行,這就行了。如果對老師的話有疑、有迷惑,你的信解都沒有了,信心沒有了,解一定會錯解意思,曲解、誤解,這種事情太多太多了。怎樣不會曲解、不會誤解?堅定的信心,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你才能夠有正解、有理解、有圓解,這才得受用。我們今天學東西,毛病不都在此地嗎?學一部經,你對這部經信不信?實在講不信。不信你怎麼能理解?必須是毫無疑惑。我選一部,發個願,我一生當中我就學這一部,依教奉行,我就弘揚這一部,很可能有一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說為什麼?因為你戒定慧具足。你只學一部經,其他的都放下,正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世尊一生說這麼多經,我只取一部,一部行不行?行。《金剛經》上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要你入得深,一定的深度就大徹大悟,所以它平等!平等是什麼?你在這一部經上修戒、修定、修慧,是這麼個道理。一部經容易得定,你心地不散亂,整個精神意識時間統統集中。決不要以為這個經很短,太少了,那你就錯了,即使是最少,印祖給我們提出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章經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少。《般若心經》是二百六十個字。二百四十四能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肯定能,因為大勢至菩薩就是這麼修成的。這樣短小的經典跟《華嚴》、跟《法華》、跟《大般若》,平等平等,無二無別,你要會學才行。所有一切自古至今修學經教修不成功的,毛病就在這一句裡頭。他沒有正信,他沒有圓解,他有疑,他有迷惑,障礙了他的成就!那我們要有成就,你就相信這句話就對了,這句話你真正做到,聞法決定信,沒有一點疑惑。決定信就有決定解。
學佛當然愈年輕愈好,為什麼?年輕時間長,古德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有那麼長的時間,一定鍊鐵成鋼,時間長!時間短就不行了。所以年歲老了,來日無多,沒有時間了。沒有時間有沒有時間的辦法,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來日不多,什麼都要放下,淨土經教裡面選一部做為早晚課就夠了。一般通常選《佛說阿彌陀經》,恭恭敬敬的讀,不要求解義,那就是修戒定慧。
過去我也曾經請教過老師,早晚課誦我們都是念佛,為什麼前面要念《彌陀經》,要念一遍經?道場裡面還要唱香讚?老師告訴我,這些儀規是祖師們制定的,有很深的意思。唱讚的時候,一方面是舒暢自己的心情,一方面是等後面還有人來,有遲到的,有的時候他不曉得,這一聽到唱讚,早課開始了,趕快來。念這卷《彌陀經》的目的,念經決定不想經裡頭什麼意思,恭恭敬敬去讀,收心!念這一卷經是收心。把心定下來,不去胡思亂想,然後那個佛號才得力,是這個意思。如果你是一天到晚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要不要去念經?不要了,為什麼?你心定了。這一卷經下來是定心的,用意在這裡,如果你要想經裡頭的意思,這效果就失掉了。
所以念經歸念經,念經不能研究,研究歸研究,研究不是念經;研究許可你看這個經,去了解它裡面的義理,讀經的時候不可以。所以讀經,諸位一定要曉得,讀經的用意是修戒定慧,也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給念掉,這個經念得有功德!經愈長,你修學的時間就愈長。你如果每天讀一部《法華經》,或者是讀一部《楞嚴經》,至少要五、六個小時。五、六個小時這相當長的時間,一個人每天能夠這樣用功,三年五載,他妄想就少了,他有定,自自然然有定、有慧,恭恭敬敬、規規矩矩念,那就是戒,所以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可不能求解,一求解,你妄想分別執著又起來了,那就全盤失敗,這是不可以不知道。
研究經教是求後得智,讀誦經典是培養根本智。你要曉得,沒有根本智決定沒有後得智,後得智是依根本智生起來的。所以一定是先求根本智,然後再求後得智。古人都懂,現在人不懂,現在也沒人講了,這是現代人可憐憫之處,我們不能不知道。如果有時間,每天,工作繁忙的人讀十分鐘,讀十五分鐘,決定有好處,你這一天頭腦清新,一定要懂得讀的方法。修行人、學佛的人每天讀經最好能有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讀經,讀經是修定,同時又是修慧。學教的人更應該如此,每天一小時的時間訓練根本智,你學哪一部經你就讀哪一部經,如果這個經太短,沒有關係,我讀十遍,像《阿彌陀經》這個經不長,我每天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半個小時的時間至少可以讀五遍,一個小時可以讀十遍,可以。要自己發憤!這個時代沒有人督促你,沒有人管你,一定要自己發憤,自己認真努力,成就自己。
智慧開了之後,一切經擺在面前都通了,這個時候一切經你要去宣揚弘講一點障礙都沒有,到那個時候就看你的緣分、看你的發心。如果你要是看看現代這些眾生沒有善根、沒有善緣,真正是可憐憫者,那怎麼教他?要給他們做個好模範、做個好樣子。我雖然能講一切經,我不講,我只講一部經,一生就講這一部經,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教化眾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給這些眾生做個樣子。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比你這一生講許許多多經功德要大。講許許多多經,你沒有給這個時代真正學人闢一條康莊大道,你沒有去做,你有能力、有機會做你沒有去做。像古來確實有不是沒有,一生專講《彌陀經》,一生專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兩百遍,《彌陀經》那不曉得講多少百遍,他一生只講一部,標榜的是專修專弘,心無二念。不要說夾雜,二念都沒有,他怎麼會不成功!
乃至於慈悲救世,像印光法師指導我們,救現前眾生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他老人家為我們選的《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他勸人學,勸人講,勸人流通,這是什麼?這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安士全書》最後一篇「西歸直指」編得好,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幫助一般初學認識淨土,對淨土建立信心。都可以發心專修專弘,平常自己念佛,以這個專修專弘的功德求生淨土,決定得生。你要是問為什麼?心淨則佛土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看《無量壽經》夏老居士會集本「三輩往生」這一章裡面所說的;這一品經裡面四大段,上輩、中輩、下輩,最後一段一心三輩,一心三輩不是專修淨土,學其他宗派的,以他所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得生,妙不可言!你才看到西方這個法門太廣大,它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不是說你不是修淨土的你不能往生,你學禪的、學密的、學教的,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只要把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統統得生。
西方極樂世界是多元文化大家庭,只要你心地清淨,這是我們應當要明瞭的,修清淨心才能夠往生西方世界。清淨心裡面沒有疑惑,沒有夾雜。夾雜什麼?夾雜妄想、夾雜分別、夾雜執著,都不能往生。所以我常常教人,可是人聽了怎麼樣?耳邊風,我知道!這個耳朵聽進去,那個出去,忘了,沒有在意。所以同樣東西不厭其煩的講一千遍、講一萬遍,希望能提醒,希望你真正覺悟。為什麼要常講必定有他的道理,對自己有好處,長時薰修,自己的信心、願心、念心隨著薰修往上提升,愈學愈精進,愈學愈深妙,愈學愈不會動搖,到最後自自然然成就了。不但決定得生淨土,而且決定增高品位。
修學的基礎就是要心清淨,要清淨,必須要把自己內心,我常講的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你心裡面那個對立矛盾要化解!這個東西要不能化解,你的心永遠得不到清淨。修心從哪裡修起?從這裡修起,什麼樣的人都歡歡喜喜,都看得很順眼。古人常講「仁者無敵」,敵就是對立的,對敵。仁者,仁者是菩薩,菩薩對一切眾生,乃至於對地獄、餓鬼、畜生、蜎飛蠕動,決定沒有對立。看到什麼?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也沒有瞧在眼裡,各人果報不一樣!各人境界不相同,果報跟境界是隨心變現的,唯識所變的,是從心想生的。我們的心為什麼不想善?為什麼不想平等?為什麼不想和睦?為什麼不想慈悲?我們提倡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常想這個好!過去、今生、現前所有一切的怨懟,全部把它化解掉,用什麼方法化解?佛法,自然就化解了。
佛在經論上教給我們的這些方法,殊勝無比!就是讀經這個方法,你不要看很平常,它真能化解,只要你懂得怎麼讀法。讀經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我想一般人有三年到五年,功夫得力,十年、八年你的身心就平和了,心平氣和。心平氣和,健康長壽,百病不生,這是你現在得到的利益,現前得到的殊勝果報。功夫得力,果報就在身體,功夫不得力,你心裡面的矛盾、心裡面的怨氣(貪瞋痴慢)、心裡面的對立沒有化解,這是什麼?這是你的病根,外面很容易感染;內心清淨,外面什麼樣的傳染病,你不容易感染。又何況真誠慈悲能解毒,不但解一般的毒,能解怨毒。
所以我這二、三年來,常跟這些從事於消除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這些人士往來,我就用這個方法教他、勸他們,然後你這個工作做得才會有效果,才會有成績。如果你內心裡面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矛盾誤會不能夠化解,你做這工作收不到效果。凡事要從自己內心裡面去求,中國古聖先賢講得好「反求諸己」,沒有做不到的,沒有不圓滿的,要從反求諸己做起。要知道所有一切問題不在外面,是在內心,佛法稱為內學,道理在此地。好,現在時間到了。
我們接著學習偈頌第十首:
【聞法信解無疑惑,了性空寂不驚怖,隨形六道遍十方,普救群迷是其行。】
這第一句前面說了不少,雖然囉嗦一點,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我也是把我自己往年學習的經過、心得,給諸位報告,提供有志一同的同學們做參考。
第二句意思就深了,『了性空寂不驚怖』。尤其是大乘法裡頭,「了」是明瞭,「性」是一切諸法之體。你看佛法,大乘法裡頭說明一切諸法總離不開體相用,任何一法它一定具備這三方面。體是性體,性體空寂,這個道理很深!一般中下根性我們就避免,不談,那說什麼?說質體,質體容易懂。所以體有兩種,有質體、有性體,質體是物質。譬如我們說這是一本書,書之體是什麼?書之體是紙張,離開紙張這書就沒有了,紙張是這本書之體。紙張之體是什麼?紙張之體再一分析是很多微細的纖維。我們知道現在造紙的原料,那個原料就是紙張的體,有木材,材料很多。在我們中國用竹子、用麻,很多東西都可以做紙,那個原料是紙的質體。再往下分析,那個原料的體是什麼?分析到最後就沒有了,最後就接近空性。所以物質確實是從空而生的。
現在的科學家也發現物質確確實實是從無中生有,有還歸無。我們這個經到下一品,有很長的經文要來討論這個問題。下一品是「菩薩問明品」,是第二會裡面的解分,要探討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很深也很奧妙的理論與事實。特別是在大乘《般若經》裡頭,對於這樁事情有詳盡的說明,六百卷《大般若》,物質確實是無中生有,性體了不可得,所以空寂。這個空不能當「無」講,這個寂不能當「滅」講,不能當作「靜」講,那空是什麼意思?空跟有是一個意思,很難懂。空有不二叫真空,所以佛法裡常講「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從質體上講,那是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空有是一不是二,這才真正叫了性空寂。一般人聽了害怕,你聽到不驚不怖,不驚不怖是什麼?這是事實真相,你明瞭。如果對於初學的人,或者是對佛法修學深度不夠的人,他聽了這個一定很吃驚,他一定感到恐怖。學佛學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我學它幹什麼?他總是想學佛要有所得。下根的人得名聞利養,菩薩保佑我發財、升官,修這個,下根人!跟他講心性空寂,他當然就恐怖。
尤其《大般若經》,這我也跟諸位說過多次。六百卷《大般若》,我是做了一個總結論,總結論只有十二個字,也就是六百卷《大般若》就講這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總結,二百六十個字;我這個總結更簡單,十二個字。《大般若經》你沒念過,《心經》你念過,你想想我這十二個字解釋這二百六十個字的《心經》,行不行?二百六十字的《心經》,是不是說這樁事情?你聽了有沒有恐怖?這是什麼?佛法告訴你宇宙諸法的實相、真相。果然你明白、了解了,那恭喜你,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斷了,還打什麼妄想?
你看看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眼前六根接觸的是一切法,你要拿來比對比對,常常對對能開智慧。這一切法確確實實無所有,怎麼呢?那個法,《金剛經》上那個比喻好,夢幻泡影。夢幻泡影,你想想是不是無所有?是不是不可得?不但夢中身外之物不能得,身體不能得。畢竟空寂,這個意思就深,那見性了。你知道一切法畢竟空寂,這個人見性,明心見性。相有沒有?就在相上見到空寂,從相上見到性,從事上見到理。這是什麼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法身是什麼?了性空寂就是法身、就是法性。這個性是一切法的理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空寂。真的是夢幻泡影,剎那生滅,了不可得。我們在前面花了不少的時間講這樁事情,我引用最多的是用電影做比喻,因為電影大家容易理解。不過現在年輕人恐怕不太容易理解。現在什麼?現在從電影走向電視。我這個年代,在中年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科技(高科技)流行八厘米的小電影,這小的攝影機,我玩過這些東西。我會拍攝,我也會剪接,我有一套這些機器,放映。一卷帶子拍四分鐘,一盤帶子至少要四十分鐘。你從放映機裡面放出來就像幻燈片一樣,銀幕上顯現。一個現相,一張片子放得快,一秒鐘放映機是兩個速度,拍攝的時候也是兩個速度,一個是慢的,十八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拍十八張;快的,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拍的時候多數都是用二十四張,放的時候也是二十四張,你看銀幕上的相就像真的一樣,其實全是假的。你看到這個現相的時候,這個現相已經不在了,因為它的速度比我們眼睛看外面速度要快,所以我們看不到片子在交換,看不到以為是真的,殊不知全是假的。
現在電視道理是一樣的。現在電視實在講比從前電影拍攝更進步。現在這個畫面是由線組成的,線是由點組成的,速度太快了,欺騙了我們眼睛。我們眼睛沒有看到線在移動,沒有看到,它太快。電的速度,諸位曉得一秒鐘三十萬公里,我們現在電視這個密度,四百條線,六百條線,一千二百條線,你把它拉起來不到一公里。一公里電的速度是什麼?三十萬分之一秒,我們怎麼能夠覺察它是假的?覺察不到。電影那個畫面不過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就被它欺騙了,我們看那個就好像是真的一樣。現在換成這個畫面,三十萬分之一秒,你怎麼能覺察它是假的?而事實上,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我們內六根外面六塵這種形象,就像電視、電影裡面的生滅,我常常講比光速快。要用電的速度來講,光的速度來講,我們現實環境裡頭那個生滅現象是億萬分之一秒,你完全不知道它是假的;給你說出真相,億萬分之一秒。
電視、電影是平面的不是立體,我們現在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是立體的,那裡曉得它是假的?《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話說得太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諸佛、法身菩薩他就是如是觀,他們的看法就是這樣正確,真相,諸法實相是如此,這一句講諸法實相。你要常常觀察,沒有一樣東西是真實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存在的。什麼東西永恆不變?空寂永恆不變。所以我剛才跟你說了,空不是無,因為它能現;寂不是滅,它能生。能生萬物,能現萬象,但是它雖然是能生能現,時間非常非常短暫,剛才說了,億萬分之一秒,一出現馬上就沒有了,幾乎像生滅同時。生滅同時,所以佛在很多經上講不生不滅。如果真的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這不叫廢話?不生不滅,實際上是有生有滅,生滅太快了,幾乎生滅分不出來,叫生滅同時!
我們所看到的現相是相續相,生滅看不到,一切法生滅的相看不到。佛在經上講,到什麼時候你才會看到?這個要修定,很深很深的禪定,這麼快、這麼微細的,極其微細的波動你看到了。大乘經上講「八地菩薩」,八地是不動地,他才看到阿賴耶識的三細相。也就是現代科學家,他大概是從數學裡頭推算出來(實際上科學還沒有辦法見到,科學還達不到),無中生有,有立刻又歸無,無又生有,永遠循環不斷,就變成相續相。我們把這相續相以為是真的,不知道全是假的。身外之物是假的,身體是假的,身體都了不可得,身外你怎麼會得到?哪有這種道理!如果真的明白、真的透徹,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馬上就沒有了。你相不相信?你要不相信,你去念念《了凡四訓》。
了凡先生何以能夠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坐三天三夜不起心動念,原因是什麼?命被人算定,起心動念打妄想沒有用處,不如不想,什麼都不想。「一生都是命,半點不由人」,想什麼?命裡沒有,你想,想不到,命裡有的,不想它會來,不如把心統統定下來,等待命裡有的自然來,他心是定的。連知道這麼一點小小的,這是知道什麼?知道因果報應,他都不打妄想,不起分別執著,他要是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還會動念頭嗎?不動念頭就是破無明。所以這一句境界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凡夫聽了這個話不驚怖,這是《華嚴經》上講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是過去無量劫中修學大乘,聽得太多,讀得太多,心裡面有一點體會,所以你說,他不驚,他不怖。雖然沒有證得,沒有親證得,理上他悟,他明白了。了,了就是覺悟,他是解悟,他不是證悟。證悟,他就是法身菩薩;了悟,在現前稱為大心凡夫,大心凡夫能伏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能伏住,就像了凡先生一樣。
了凡先生是明瞭因果報應,了解自己的命運,所以他伏住;他的妄想分別執著並沒有斷,一品也沒斷,他伏住。在佛法裡面,智者大師所示現的,圓五品,圓教五品位,他所悟的理(道理)、事實真相,跟法身菩薩、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決定沒有錯,煩惱一品沒斷,見惑沒有斷,所以他是凡夫。雖然沒斷,他這種見解把他妄想分別執著伏住,雖有妄想分別執著,不起作用。我們要明瞭,智者為我們示現的就是這個境界。他所示現的就是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間,他示現在中國,我們這個地區的人像他這種境界都可以證得。證得這個境界雖然不是真的得大自在,給諸位說,你得的是相似的大自在。發願求生淨土,凡聖同居土是決定有分。如果是證悟,那叫法身菩薩,最低限度圓教初住以上,超越了十法界。
圓五品,雖然是理已經頓悟,事沒有除掉,所以如果不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出不了六道。雖然出不了六道,他將來肯定生天,生到哪一層天要看他伏煩惱的功夫。六道裡面,四禪八定都是伏煩惱,要到第九定才能超越六道輪迴。第九定是阿羅漢證的,阿羅漢他不是凡夫,聖人。圓教,天台大師所講的六即佛裡面觀行位,還是凡夫,觀行位就是我們淨土宗裡面講的功夫成片。如果不求往生不能超越六道,多半是在人天二道輪迴,天道一般來講多半還是在欲界天,因為你沒有得定,這就是五品位,然後才知道這個事情不容易。可是這是我們應當要努力、應當要學習的,為什麼?決定往生。如果不能往生,我們這一生空過了、白過了,得到全世界也沒有用處,你還要搞六道輪迴,你還要搞三惡道。你真正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大梵天王來找你,讓位給你,你決定不去;摩醯首羅天王讓位給你,你也不會去,為什麼?不出生死輪迴,這個事情幹不得。六道苦海!立定志願決定要超出,不能再幹!
下一句,『隨形六道遍十方』,這一句裡頭是自行化他,化他還是屬於自行。前面這個理悟了,悟了時候要修,修在哪裡修?在事相上修,在生活上修,在日常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在這裡修,修什麼?修不執著,修不分別,修沒有妄想,真修!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方法門道很多,修什麼?就是修這三個東西,這跟你講清楚、講明白了。要用《無量壽經》經題上的話,修什麼?覺正淨;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淨,平等是正,後面有個覺。覺正淨是三寶、是三慧,也是三藏,清淨是律藏,平等是經藏,慧是論藏,三寶、三學、三慧、三藏都在裡頭,經題上就把它的綱領說出來了。再說穿了就是不執著、不分別、斷妄想,沒有妄想是慧,沒有執著是戒,沒有分別是定。千經萬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自行化他總綱領就是這個。自己依這個成就,也用這個來教化一切眾生,幫助眾生成就。「隨形六道遍十方」,這就是菩薩應化,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六道是最苦的地方,也是真正修行人最得力的地方,功夫得力,六道快速,因為六道是大風大浪,你在大風大浪裡面不動,真成功。所以佛在經上講,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一比一百;這個一百年不是極樂世界一百年,我們這個世界一百年。這樣看起來,極樂世界修行進度很慢,我們這個地方是大起大落,會修的人一下就起來,比極樂世界快;不會修的大落,一下又落到地獄裡頭去了。極樂世界只有往上長,沒有落下的,這是極樂世界的好處,但是他提升是很慢很慢,慢慢的向上提升。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好不好?不能說不好,會的人好,不會的人不好,就是你會不會修!你怎樣才能學會修?四個字「依教奉行」,你把佛在經教裡所說的,你統統明白,你相信了,你完全落實照做就行,會,會修。如果你有疑惑、有不相信,那你就大落。你要是具足深信切願,正確的理解,依教奉行,大幅度上升。善導大師在《觀經》註解裡頭講得好,他講四土三輩九品是哪些人往生?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講得太好了,跟古時候講的不一樣。古時候講的上三品,上輩,也就是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古德講是地上菩薩他們往生的,方便有餘土是三賢菩薩往生的,凡夫不管怎麼修都在凡聖同居土,好像凡聖同居土只有中下品,中輩、下輩,上品都沒分。善導大師把這個說法糾正過來,「總在遇緣不同」。如果我們遇的緣殊勝,你可能這一生當中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去了,這就是我們講的大起大落。
前面第一句話你要記住,「真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正解」,不疑不迷惑,死心塌地,什麼樣的誘惑、謠言到我這個地方來都終止、都進不來,你才能成功。幾句話一說你信心就動搖了,你沒有本事,你招架不住。舉世之人都毀謗,所以許許多多修行幾十年的信心都沒有了。我聽內地同修來告訴我,確實有不少人現在不念會集本,改念別的本子,我說好、很好。那他們將來能不能往生?有問題,問題不是說我換本子,不是這個,我是感覺到他們信心不堅固,信心動搖。信心動搖是往生淨土最大障礙,信心動搖,證明你了解不夠透徹,雖然天天念佛、天天誦經,你還有疑,你還有迷惑,這個麻煩大了。聽到這麼多的批判,信心還是不動搖的,這個人值得讚歎,他決定成功。成功不是說這本經,與經不相關,他信心堅定。
淨宗法門成功關鍵是信願行,他信願行不動搖,他不退轉,所以這個人肯定會成功。這裡頭有個道理在,風吹草動沒有關係,理不會動。他沒有找到這個理,所以他還是常常會動搖。我在前面跟諸位舉的例子,周宣德老居士那麼大的年歲,八十歲了,緣不能說不好,有機會能親近到印祖,跟李老師好朋友。聽到這些流言,信心動搖,猶疑不決,你就曉得這個事情多難!這樣的大德聽到謠傳就信心動搖,那麼在內地對於會集本,人家普遍的來攻擊,言語、文字、雜誌;不動搖的,難得,不動搖的,我肯定都會往生。我不是說肯定這個本子,我肯定他的信願行不受流言障礙,不受外界的影響,這是真正的功夫。知見縱然不能到成圓,知見很正,有智慧,聽到這些話有能力辨別,不受他的干擾,這就是你用功能不能成就關鍵之所在。
所以修行在哪裡?隨形六道。後面這三個字很重要,遍十方。隨形六道,在現前講的是我們娑婆世界,他方諸佛世界都有六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多數都是有六道的。沒有六道,像華藏、像極樂世界,一味清淨,有,我們在「世界成就品」裡面讀過,也有不少。那些是什麼?純淨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純淨土裡頭的一個,那個裡頭不但沒有六道,十法界都沒有。這個意思就是說,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有六道的地方都去,就像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你有能力,眾生有感你就有應,不定是在娑婆世界;他方一切諸佛世界,哪裡有感,哪裡就有應,到那一邊去示現,就遍十方。你想想看,只要你「了性空寂不驚怖」,你看看你的生活空間多大!
我們今天這個地球人很苦,生活空間現在就是一個地球,還不能到其他星球上去。現在太空技術是在發展,將來很可能太陽系的幾個行星可以去旅遊、去看看,太陽系之外的,難,太難太難了,又何況銀河系之外。由此可知,這肉身真的是一文不值。想想還是諸佛菩薩那個身好,還是西方極樂世界金剛不壞身,具足無量的相好莊嚴,為什麼不去取這個身?為什麼要留戀娑婆世界這個身體?如果說連身都能放下,那身外之物更不必說。無論你做什麼事情,一定是非常大方慷慨,充滿了智慧,如理如法,不需要通過思考。思考是什麼?思考是妄想分別執著。你所修的是真實功德,真實利益。
隨形六道遍十方幹什麼?『普救群迷是其行』。這個「行」是當動詞用,行動,這不是名詞。現在這個術語叫活動,你參與十方諸佛剎土六道眾生的活動,為的是什麼?為的幫助他,幫助他破迷開悟,也就是幫助他前面的兩句,幫助他「聞法信解無疑惑」,幫助他「了性空寂不驚怖」,這個人就得度了。你要是勸他念佛求生淨土,圓滿的成就,究竟圓滿的成就。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證究竟圓滿佛果,不是十地,不是等覺。所以自己成就之後才能幫助別人,自己不能成就,不能幫助別人。
那話說回來,我們現在在一生當中,我們希望得到什麼成就?過去沒發心,沒有真正發心,今天發心不算遲!年歲大的,七十以上的,你學習的條件沒有了,希望你真正發心,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世出世法統統要放下。五十、六十的還能發心弘法利生,我為什麼說六十?我們的同學當中有一個林看治,那時候跟我們在一起她六十歲,她對我們的鼓勵太大太大。因為我們都覺得講經太難,這個東西我們怎麼能學?結果看到她在那裡學,她年歲比我大,六十歲,我那時候才三十歲,她大我三十歲。她小學畢業,我至少還初中畢業,她能學,我說我為什麼不能學?看到她,把我們發心學講經的願望鼓勵起來。沒有她,我們不敢發這個心,太難!總以為這種東西太難,我們到台中是聽李老師講經,不是去學講經的,沒有想到他開這麼一個班,這一位大居士,老大姊,我們稱她師姊,老大姊,她把我們帶起來。所以六十歲以下學講經,一部,不能學多,一門深入,做一個帶頭,專學專弘,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樣就好,圓滿功德。這一大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