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八八卷)  2008/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8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今天我們從經文第二段看起,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

  【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升須彌。向帝釋殿。】

  這是第二段的經文,經文雖然不多,它裡面含的意思很多。特別是對初學佛的人,初學佛的人利根的人沒有問題,他沒有懷疑;下下鈍根的人也沒有問題,他念過去也就行了。中間,大多數的人,中根人,或者是佛經上所講的上中根人,上上沒有問題,上中根人問題很多。為什麼不離菩提樹,這人就上升須彌山頂?這問題來了。為了解釋這個問題,《疏鈔》裡面有很長的文字,道霈法師把它節要,但是還是很豐富。我們前面學過清涼的《疏》,我們把《疏》念一段,這是前面學的。《疏》是一個問答,「問,動靜相違」,動靜是兩樁事情,動就不是靜,靜就不是動,所以互相相違,「去住」也是這樣,去就不能住在這裡,住就不能去,這是大家都共同承認、肯定的。現在經上講「不離」,沒有離一切菩提樹下,他怎麼會上升,「何得言升」?提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可見得自古以來就很多人懷疑,所以古德有很多解釋,「古有多釋」。許多解釋,先說三個,為什麼?這三個實際上都相同的,意思相同,只是說法不一樣而已,所以把這三個合起來一起談。第一個人說「本釋迦身,不起道樹」,釋迦牟尼佛的身沒有離開道樹,坐在那裡不動,住在那裡。「別起應化,以升天上」,釋迦牟尼佛有神通,化一個身到忉利天去了,他的本身沒動,他的化身到忉利天了。這個說法好像也很有道理。第二個人說,他說不起是報身,是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升天是化身,你看跟前面意思很接近。第三個說「不起是法身,升天是化用」。所以這三個就一起答,總的來說,它不是經文的意思,「並非文意」。為什麼並非文意?因為《華嚴經》上所講的這個世尊是毘盧遮那,「以此文中,俱是毘盧遮那十身雲故」。所以這三種說法都不是正確的。

  毘盧遮那十身,我們要注意那個雲。十身跟三身是通的,細說說十身,略說說三身,就是應身、報身、法身。《華嚴經》講得詳細,講十身,都用十代表圓滿。所以把應身,開應身為四身,菩提身、願身、化身、住持身,這四個是應身;開後面五個是報身,相好身、勢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這是報身;末後一個是法身。所以三身跟十身是講得通的,開合不同。那個雲,諸位想想雲是什麼意思?現在我們常常旅行坐飛機,飛機都飛在雲上,你就曉得雲代表什麼,雲代表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為什麼不能說它有?它是個霧氣,根本不存在,遠看起來有,接近就沒有了。這是什麼?這是佛說明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夢幻泡影,雲就是夢幻泡影的意思,相有性無,事有理無。能現能變的法身,法身是能現能變,它都不是真的,所現所變的報身、應身哪是真的?那怎麼可能是真的!如果能把這些事情搞清楚了,你對於這個就沒有疑惑了。

  『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升須彌』,須彌山頂。我們仔細想想,理上沒有兩樣,我們從家裡到道場,一樣也是沒有離開你的家就到道場來了;從道場回家,也沒有離開道場你就回家去了,在理上講是完全相同的。一切法無不如是,這才妙,所以法叫妙法,相呢?相是幻相,緣生。我們現在是看不到,我們的身不動,不動是法身,我們在某個地方現,緣,有緣他就現身;沒有緣,這個身不現,不是沒有身,有身,只是不現而已。正如同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屏幕,全世界所有電視台的色相都在這個屏幕裡面,這個我們現在都懂,你也會承認,你只要打開頻道它就現,現在前面。你不能說我不打開頻道它沒有,此地沒有。有,真的在此地。這個機器是個緣,遇到這個緣它就現相,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現在有科學技術幫助我們理解佛在經上說的這些不思議法,我們很多都能體會。我們想到古人,古人沒有現代這些科學技術,他們能夠相信,能夠不懷疑,我們不能不佩服。上上根人不算,那我們是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的,他心地清淨,一聞千悟。下愚的人我們也不要去問他,他根本就不想,他人非常誠實、老實,所以老實人容易度,他一點都不懷疑,對佛沒有懷疑,對菩薩沒有懷疑,對法師也不懷疑,你說什麼他都相信,他不知道什麼道理,他能接受、他能相信,難能可貴。絕大多數是中間這一班人,這一班人妄念多,遇到事情追根究柢,要問個清楚,這很難很難。為什麼?佛菩薩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或者我們換句話說,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個人的境界,不是具足妄想分別執著的人的境界,這兩個決定不同。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知道有妄想分別執著的,他對你太清楚;可是有妄想分別執著對於沒妄想分別執著是決定沒法子了解,真的不同空間維次。所以這樁事情,現代接受科學知識的能夠體會得到,雖然不能完全體會,能體會到少分。所以雲這個字在此地表法。

  十身,我們也依照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裡面所說的,第一個身「菩提身」,十身就是十種佛,「菩提身,即正覺佛,又云無著佛」,就是不執著,你看這很好。什麼叫正覺?什麼叫菩提?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叫正覺,就叫菩提,這個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如果說只放下執著,不執著了,只放下執著,那是阿羅漢,那個不能叫毘盧遮那。「安住世間,不著於涅槃,成正覺故。不著於生死,示乘無著之道而成正覺,故云無著」,這個不執著。實際上這個佛,天台大師講藏通別圓,藏是小乘,叫藏教佛,執著沒有了,他沒有說分別,他沒有說妄想。這個執著,清涼大師講得很清楚,他不執著生死,但是也不執著涅槃。阿羅漢生死不執著,他執著涅槃。所以比阿羅漢高,阿羅漢比不上他,他是生死涅槃二邊都不著,安住在世間,而成正覺。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就是這種佛,三千年前給我們在這裡示現的,為什麼?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藏教佛。如果通教的、別教的、圓教就沒有八相,只有藏教佛有八相成道,藏教。佛家還有個術語叫藏頭佛,頭是頭頂,頭是一個人身部位上最高的,就是藏教的頭,藏教的頂,小乘的頂。在天台家,天台家講五教,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小始終頓圓,這是小教的佛,這是小乘的,示現八相成道的。所以他這裡講不著,不著生死也不著涅槃,這不容易,所以叫菩提身,正覺身。

  第二種願佛,「願身,後云願佛」,在十種佛裡面也稱作願佛,「願生兜率天之佛身也」。這個願佛是誰?在我們現在來說,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將來他從兜率天下生到人間,在人間示現成佛。這是我們娑婆世界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叫賢劫,劫是佛家講的時間單位,是大的時間單位,這不是短的。在這一個大劫裡面,就是賢劫裡面,一共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第五個就是彌勒佛,他下生來成佛。他什麼時候到我們這個世間來?這個期限似乎也是相同的。兜率天的一天,跟我們有時差,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四王天,這距離我們最近的,是須彌山半當中,四王天住在須彌山半當中,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往上去就一倍一倍增加,上面就是忉利天,就是須彌山頂,須彌山頂忉利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再上去就是空居天,不在地面,在空中,夜摩天,夜摩天一天是人間兩百年,再加一倍。再上去是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那你就曉得,化樂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八百年,他化自在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千六百年。一年是一個圓周,三百六十度,所以一年也以三百六十天計算。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你看一年是多少天,他的壽命四千歲,再乘上四千,好像是有人有這個數字,我記得不太清楚,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我們人間,彌勒菩薩才下來成佛。

  彌勒菩薩不是現在下來,他在兜率天那個地方養道,這個世間眾生成熟的時候,哪些眾生成熟?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這一萬二千年當中接受佛法、學習佛法而沒有成就的,將來在那個時候緣成熟了。我們這一批釋迦牟尼佛法運裡學佛沒有成就的人,也都到人間來,會遇到彌勒佛出世,接著跟彌勒佛再學,彌勒佛來接班,我們再學習。你就想想,所以從前李老師常講,如果我們這一生遇到淨土不能往生,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你在這個世間是輪迴多少次?你要受多少苦難你才再遇到佛法?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道理在此地,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我們這次要是抓緊了,真能往生,不是不能,只要你肯放下,你對這個世間再不貪戀。幫助別人要緣分,佛也如此,我們怎麼可以勉強?佛不度無緣之人,我們怎麼能度?什麼叫有緣?他歡喜接受是有緣。你把佛法硬塞給他,他不肯接受,沒有緣。所以我們曉得,有緣歡歡喜喜一起學,總是要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一生成就,不要再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要再等這麼長時間。

  我們一般學佛的人,說老實話,如果不是修上品十善,修上品十善都不行,還是脫不了這個範圍。真的,你要等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再能遇到彌勒佛。上品十善生天,可是天上壽命有限,像忉利天,忉利天一天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的壽命是一千歲,這個能計算得出來。忉利天下來之後,你不能再往上去,下來之後那麻煩就大了。下來容易,上去可不容易,往往是愈墮愈深,我們能想得到,為什麼?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做的善多還是惡多?每天思想、言語、行為都是善惡混雜,你就想想,我們是善多還是惡多?哪一個力量大,哪一個先受報;如果惡的力量大,先到惡道受報。我們善的力量超過惡的力量你才能生天。可是有生天這個條件,生忉利天的條件,念佛就決定得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機會不容易遇到,遇到了要珍惜。所以這是應身,化身佛在兜率天示現,做什麼?後補佛,兜率天是後補佛,願佛。

  第三種叫化佛,「化身」,叫「化佛」,化佛也叫「涅槃佛」。釋迦牟尼佛示現也是屬於這個,八相成道,八相成道「生於王宮」。既然是應化,當然他就有生死,跟我們世間人一樣就有生死。所以他示現入滅的時候就叫涅槃,印度人叫涅槃,我們中國人叫滅,所以叫涅槃佛。由此可知,菩提佛是從他智慧上說、覺悟上說;涅槃佛是講他的化身,他的應化身,八相成道有生有滅。無生滅裡面現生滅,生滅即是不生滅,這個我們就很不好懂。如何能夠把這個諸法的真相、實相搞清楚?那真的,我們要知道物質現象它的存在是非常短暫,短暫到我們沒有法子想像。念念並不是相續,如果是相續,那就變成真的,不是相續,沒有相續,每一念都是獨立的。但它相似,不相續,它相似,所以我們說這個現象是相似相續相。相續不是它的相相續,相續是它念相續,它念不斷,前念滅、後念生,這個念頭滅底下又生。就像電影放映機的鏡頭開關一樣,鏡頭開關,你看那幻燈片在裡面旋轉,它速度太快,這是事實真相。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什麼叫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正的大般涅槃,沒有生滅。我們眼前的相不是生滅相,沒有生滅。你們看電影,懂得電影放映的原理,你真的明白了,回光返照,一看現實的境界,它就是這個相,就是這個大的放映機,宇宙就是銀幕,銀光屏幕。速度之快,真叫億萬分之一秒。我們現在一秒鐘,現在這個電影一秒鐘二十四個幻燈片,張張不一樣,張張不相同。佛在《仁王經》上告訴我們的,這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一秒鐘有二十一萬六千張幻燈片。我們現在人間的電影,一秒鐘二十四張,佛在《仁王經》上,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張,你怎麼知道這世界是假的?

  不要說真相,就是從這個比喻上來說,《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就能體會,你就能悟入。悟入有什麼好處?悟入之後才真正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掉,不再打妄想。像什麼?像袁了凡一樣,自己知道一生的命運算定,打妄想沒用處。了凡先生雖然不打妄想,他在無明裡頭,他執著什麼?執著一個沒有妄想,不打妄想了,還是執著,分別執著沒有放下。如果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之後,分別執著就能捨掉,我不再執著,我也用不著分別,虛妄的,你分別它幹什麼?念念都是自性在現相。自性現相這套理論,法相唯識裡面講得清楚,這相怎麼現出來。《華嚴經》是法相宗六經之一,法相宗主要有六部經十一部論。你要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了解了,你無憂無慮,你的心清淨自在,確實法喜充滿。那就像看萬花筒一樣,看的是什麼?還沒有覺悟、還沒有了解事實真相的這些眾生,在那裡起惑、造業、受報,受報又起惑、又造業、再受報,就幹這個。你會跟諸佛菩薩一樣說同樣一句話,六道眾生叫「可憐憫者」,你會說這句話。這些境界是他自己造的,不是別人給他的。自性裡面的震動,實在講自性是本來不動的,能大師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是不動的,就是法身,法身不動。動的是什麼?全是自己的妄念,自造自受,全是自己的妄念,跟別人毫不相干,這才叫正知正見。這個世間人,我們看到是怨天尤人,錯了。

  佛在經上常常勸我們,稍稍覺悟之後你就應該行善,為什麼?行善是性德,與自性相應,你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我們現在一般人怕了,我幫助他們,誰幫助我?我的財捨掉之後,明天誰給飯給我吃?他有疑慮,這是什麼?全是妄想,統統是妄想分別執著。為什麼?不知道自性裡頭是圓滿的。惠能大師第三句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自性裡面的智慧是無量的,你自性裡面的財寶是無量的,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相信。佛告訴我們,愈捨愈多。章嘉大師那時候教我,我剛學佛的時候,「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後面他又加個註解,他說當你求沒有感應的時候,有求不應,什麼原因?你有障礙,你把障礙除掉,你所求的就現前。這個障是業障,我們求財、求功名富貴,是煩惱障障住;我們求學、求智慧,所知障障住。所知障是分別,煩惱障是執著。執著障放下,你求功名富貴的時候,真的有求必應;分別放下了,智慧現前。

  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的示現,給我們做榜樣。釋迦牟尼佛物質生活捨掉,做給我們看的。但是他的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自然現前的。阿難尊者看到佛的相好才發心出家,說這個相太好了,這個相不是父母生的,是修得的。阿難說得沒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自性裡面的如來智慧現前,如來的德行現前,如來的相好現前,那真正的相好。我們凡夫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沒福,所以只能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真正福報是要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才有那麼大的福報。那你見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數不盡的。在中國,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個證明,放下就是。我們為什麼不肯放下?沒搞清楚,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搞清楚之後,不要人勸,這個好處太大!佛說《華嚴經》意思就在此地,就告訴你放下之後你得多麼殊勝的利益。你搞清楚之後,你還能不放下嗎?所以這是示現佛身在這個世間的用意。告訴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跟釋迦、你跟彌陀、你跟毘盧遮那沒有兩樣。搞明白之後,然後才知道釋迦是自性釋迦,彌陀也是自性彌陀,不是外面的,那是我自己的性德,自性所現的。淨土,唯心淨土;華藏,唯心華藏;這個娑婆,唯心娑婆。自性釋迦,不是別人,原來是自己,自他不二。這比此地「不離菩提樹,上升忉利天」更精彩,這是事實真相。

  第四個「住持身」,在十佛裡面叫「住持佛」,或者稱「持佛」,持佛就是住持佛。這是什麼?這是佛滅度之後,「自身舍利」,留下舍利給後人去供養,做個紀念,「住持佛法之身」。所以佛像也是屬於住持佛。我們今天講三寶,佛不在世了,佛寶是什麼?佛像是佛寶,佛的舍利是佛寶。佛陀在世的時候,佛寶是第一,為什麼?我們跟他學,他教導我們。佛滅度之後,佛寶就退居第二,就不是第一,第一是什麼?第一是法寶。佛的經教留下來,我們要從經教裡面去學習,所以經教比佛像、比佛舍利更重要。你供養佛像、供養佛舍利,你有這種虔誠恭敬,得一點感應,得一點福報,很不容易開智慧。你真能放下分別執著,智慧會現前;你放不下,你得的是福報,人天福報。如果煩惱習氣重,這個福報就在三途,畜生裡面有福報,餓鬼裡頭有福報,地獄裡頭沒有,這些真相要明白。

  我們要想到真正的身,理體的身是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法身能現能變,變是隨著眾生變,不是他自己變,他自己永遠不變,這個道理要知道。譬如黃金,古人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黃金永遠不會變,人可以拿黃金來叫它變,我用黃金做個佛像,它就變成佛;我把黃金做個菩薩像,它變成菩薩;我把黃金做成一個小狗,它就變成畜生;我把黃金做個羅剎,它就變成鬼道,它隨著人變。不管它怎麼樣變,黃金有沒有變?沒變,黃金是法身,一切身都離不開法身,離開法身,沒有身了,這個道理要懂。法身在哪裡?法身就在變化的形相裡,花草樹木也是法身變的,山河大地也是法身變的,虛空還是法身變的,沒有一樣不是法身變的。離開法身,沒有一法可得,法身才是真正的自己。「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後面還有,這《華嚴經》上都念過,「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平等的。平等,我們今天很不平等,不平等是你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的,你自己有分別、有執著,不平等。一切眾生分別執著不一樣,顯示不平等。

  分別執著妄想全是假的,有這些東西就有十法界,這些東西沒有了叫一真法界,原來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菩薩放下了,菩薩入一真法界;你放下了,現前你就住一真法界。我們在這個世間上,如果你真放下,你跟佛菩薩一樣住一真法界又跟六道眾生在一起,這就是像這個經上講的,佛在菩提樹下,忉利天宮他也有,他也在忉利天,他也在夜摩天,也在化樂天,也在他化自在天,哪個地方都有,到處都看到。這真的,不是假的。什麼地方有緣他就現,同一個世界,一千處有緣一千處現,一萬處有緣一萬處現。就像我們現在這個電視傳播一樣,什麼叫有緣?你那個地方架設天線,你能夠接收,這就有緣。我們在現場,在這邊學習,在這整個地球上,我們現在用網路、衛星,統統能收到,那就有緣。你有這個設備,你按上頻道,形相現,不就是有緣嗎?就這麼回事情。不過稱性不要這些機器,用不著這麼麻煩,自然就現,比機械、媒體還要傳神,為什麼?機械、媒體畢竟是現局部,我們這整個環境你看不到,是平面還不是立體的。我們性德的顯現是圓滿的,是你可以接觸的,這是性體起用。

  第五「相好莊嚴身」,也叫做「業報佛」,這個字應該是佛字,業報佛。為什麼?「以無邊之相好莊嚴佛身也」,後面有,「萬行業因之功德,故云業報佛」,業報佛是對的,這業報佛。業報佛是佛示現給眾生看的。你不是要相好嗎?你要相好,你要修好因。心善,相就善;心慈悲,相就慈悲;心清淨,相就清淨;心健康,相上就決定沒有毛病,你身體就健康。連那個看相的都會說,相隨心轉。《了凡四訓》裡面,雲谷禪師對袁了凡的開示,就是告訴他命隨心轉。那個命是什麼?我們現在人講命運,隨心轉的。那你改造命運很容易,你把念頭改正過來命就改了,把從前種種不善的習氣統統改正過來,你命全改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薩為什麼這麼相好莊嚴?佛菩薩生生世世行善,無量劫來都修善心,沒有一個惡念,所以無邊之相好莊嚴佛身。我們為什麼要作惡?相好身裡面最重要的是修忍辱、修布施,這大乘教佛常講,修布施、修忍辱。忍辱是什麼?消業障,布施是增福慧,修財布施是給你添福,修法布施是增長智慧,你要很認真拼命去幹。

  捨光了,歷史上有榜樣,中國的財神爺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很可惜大家沒看出來。中國人的財神爺范蠡,台灣人現在把關公當作財神很沒有道理,關公是講義氣,沒教人發財,范蠡是真發財。越王勾踐的大夫,他跟文種兩個人幫助越王勾踐復國,那真不容易,國家被人滅了又能夠恢復,最後把吳打敗,報了仇,雪了恥。他對於勾踐這個人知道得很清楚,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患難的時候你跟他建議,真的叫百依百從,他能夠用你;富貴的時候,他就不需要你了。他了解。所以當吳國一滅之後,他留一封信給文種,叫文種要離開。文種不相信他的話,建這麼大的功何必離開?沒想到,勾踐確實賜文種自殺。而范蠡聰明,帶著西施走了,西施是他的夫人,改名換姓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做小買賣,跟西施在一起做小買賣。做了幾年發大財,發了財之後,把他的錢財統統布施光,幫助這些貧窮苦難的眾生,統統施光。施光,從小慢慢再做起,從頭再起,三年之後又發,發了之後又施光,三聚三散。散不完的,為什麼?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所以中國人以他為財神是有智慧,他真的教導我們發財之道。那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跟佛經上講的道理完全相同。佛經還沒有來的時候,他就先用上,真有效,這個道理要懂。

  自己的生活必須要節儉,不可以浪費,為什麼?這才跟性德相應。念念都能照顧苦難眾生,慈悲,大慈大悲。我們學佛的人知道這種人是菩薩再來,為大眾示現做好樣子。世間人夢寐所希求的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些東西在佛法裡面叫雞毛蒜皮,小道;大道是成佛、成菩薩,那是大道。大道都能求得到,小道算什麼!真叫輕而易舉。你肯不肯散?你散了之後馬上就聚,聚了再散,要做這個示現給大家看,讓大家覺悟。覺悟之後再不爭財,這社會才安定,這才叫救世。可是今天沒有人敢這麼做,原因是什麼?不了解事實真相,以為自己賺這麼多錢都是辛辛苦苦,他也不相信它是命,相信他聰明、他有手段,他相信這些,那就沒法子。相信命運的,也講不徹底,你命裡財從哪來的?為什麼你命裡有財,他命裡沒有財?命裡有財,過去生中修財布施;命裡有智慧,過去生中修法布施。你修得多,你命裡財庫多;你修得少,你命裡財庫少,就這麼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現在努力在修。了凡先生他能夠依雲谷禪師的教誨認真去做,他得到了。你們再看《俞淨意遇灶神記》,灶神給他的開示,他完全接受,依教奉行,果報他得到了,這很明顯。自古以來,依照這些方法改造命運的,在中國,人數不計其數,沒有寫出來的太多了。了凡先生是自己寫出來教他的兒子,命運是可以改造的,不是宿命論,是可以改造的,俞淨意先生是他的同鄉寫了一篇文字把它傳下來,當然還有很多這一類的記載,在中國古人筆記小說裡很多。確實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你要是很冷靜的觀察,業因果報就在面前。你看這個花花世界,看芸芸眾生,你靜觀性相、理事、因果,無一不清清楚楚擺在面前。為什麼看不到?你的心亂了,心浮氣躁,擺在面前的事情你看不到。

  佛示現業報身教導我們。這個業報的基礎就是十善,十善業是基礎,從這裡下手。十善業是原理、是原則,它的展開是萬善,不是十善,萬善同歸。此地講無邊之相好,酬,酬報萬行業因。菩薩修六度萬行,六度是綱領,每個條目都是沒有邊際的,布施沒有邊際,持戒也沒有邊際,持戒是守法,忍辱沒有限量的,精進、禪定、般若,每一條都是遍法界虛空界。利益眾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幫助別人才真正幫助自己,幫助自己成佛道,佛告訴我們的。為什麼?這是世間人想不通的,為自己是害自己,念念想到自己不想別人,害自己,這世間人想不通。為什麼?我們學佛之後才知道,念念為自己,堅固的我執,我執不能破,換句話說,六道輪迴就出不去。六道是我執造成的,我執破了六道就沒有了。佛這麼一說,我們才恍然大悟。那堅固一切為我的人,這個虧吃大!他真可憐。六道出不去,那你就要曉得,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苦日子多;在三善道的時間短,快樂的日子少。

  佛菩薩慈悲做樣子給我們看,教我們捨。大小乘經論裡佛說過太多次,「積財喪道」。我們可以把這個換一個字,你就更容易懂,佛說積財喪道,我們換一個字,「積財障道」,障礙。所以佛什麼都不要,沒障礙。隨緣就沒有障礙,攀緣就有障礙,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障礙,這個道理要曉得。總原則、總綱領,「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心真的要純淨純善,才能得相好莊嚴。你看《無量壽經》經題上教我們「清淨、平等、覺」,菩薩修行成佛三個綱領,菩薩修什麼?就修這個,果報是什麼?「莊嚴、無量壽、大乘」。大乘是智慧,清淨平等覺,與覺相應,覺是因,大乘是果;清淨是因,莊嚴是果;平等是因,無量壽是果。所以如來的相好莊嚴統統具足,真的是大乘無量壽莊嚴。修因一定得果報,這是萬行業因功德的果報,業報佛。

  第六叫「勢力身」,我們今天講有權、有勢力。世間這個勢力是位置高,有權有勢,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真正的勢力是心,所以勢力身是「心佛」。你看底下解釋不多,「以佛之慈心攝伏一切,故云勢力身,亦云心佛」。在八相成道裡面,你看佛降魔,魔太多,種類太多,佛用什麼力量來降他?慈心,慈心是無條件的愛心,讓所有一切的魔王外道統統都順從。所以慈心的力量最大,無比的勢力。中國的教育是以這個為中心,「父子有親」,父子的這種親愛,相親相愛,這就是慈心。因為是父子這個關係,所以彼此恩愛沒有條件,天性。他不能成佛,原因在哪裡?他沒有離開分別執著。他只念念,他是我的父母,那怎麼能不愛?父母說他是我的兒女。如果能把這個愛心永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愛心是遍法界虛空界,你把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都看作父母子女,這是佛、這是菩薩。

  所以佛在經裡面告訴一類的眾生,大概這類眾生都是孝子,對佛法理解不夠透徹,佛在哪裡?佛才告訴他,你家父母,你家裡面的父母,就是兩尊活佛在你家裡,你都不能尊敬,你到寺廟裡拜佛有什麼用?活佛在家裡他不拜,到寺廟裡去拜泥塑木雕的佛,這叫顛倒!這個學佛就學錯了。什麼時候你能成佛?你把所有一切眾生,年歲比你大的,你都看作他真的是我父母;年歲比我小的,都看作自己的子女,恭喜你,你成佛了。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你還是凡夫一個。為什麼?沒有捨棄妄想分別執著,你當然是有層次、有先後。像我們愛父母,慢慢把這愛心擴大,愛我的兄弟姐妹,愛我的家庭,愛我的家族,愛我的鄰里鄉黨,逐漸的,這叫愛緣慈、眾生緣慈。你妄想執著沒有放下。

  放下之後,這個愛心,真誠的愛心跟法性一樣大,這是性德。慈悲遍法界,善意也遍法界。無論什麼樣的魔王外道要想來障礙你,要想來害你,慈心沒有不能成佛的,為什麼?他有佛性。我們中國人《三字經》上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他本性本善,怎麼不能成佛?沒這個道理的。所以你要肯定人性本善,在佛法講要肯定人性本覺,他本來是佛,迷惑顛倒變成了魔王、變成了羅剎,只要你用大慈悲心,甚深的慈悲心,必定感化,沒有不能感化的。無比的勢力從這裡生的。我們遇到障礙,想什麼方法都沒有辦法化解,沒有慈心,沒有慈悲心就不行,慈悲心能化解一切。

  下面第七個「如意身」,也叫做「意生身」,意生跟如意是一個意思,就是十佛裡的「如意佛」。如意佛怎麼講?「對於地前地上菩薩」,地前是講三賢,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地上就是十地。由此可知,如意佛在哪裡?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就是說法身對他們所現的身是如意身,圓滿的稱性。我們現在讀的經文,這是十住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裡面所講的佛都是如意佛,都是如意身。

  後面接著,「福德身,即三昧佛。常住於三昧之身也。三昧為福之最,故云福德」。這是世間人知道不多的,有大福德的人知道,究竟圓滿的大福報是什麼?給諸位說,清淨心,三昧是清淨心、是平等心。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也翻作禪定。正常的享受,反面就是不正常的享受,你懂得什麼叫不正常的享受,你就知道什麼叫正受。佛說六道眾生,從非想非非想天到阿鼻地獄,這是六道,他們的享受都不正常。怎麼不正常?佛說把享受歸納為五大類,欲界眾生,身有苦樂,苦樂不正常,心有憂喜,不正常,苦樂憂喜;色界、無色界,他們住在四禪八定,住在定中,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捨受,捨是給他們講的。什麼叫捨?他捨了,身捨苦樂,心捨憂喜,這是很好,但是怎麼樣?他不是永久得到,色界、無色界天都有壽命,壽命到了他就失掉,苦樂憂喜又現前,所以他又往下墮落。這是佛講六道,六道眾生苦,他所受的不外乎這個五種。正受,正受就是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永恆的,真的得到,永恆的,這叫正受。所以底下這一句話是非常重要,三昧為福之最,這很多人不曉得。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清淨、平等是福之最。什麼人有最高的享受?方東美以前把佛法介紹給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你心地清淨平等,沒有比這個再高了。心清淨,沒有苦樂,心平等,沒有憂喜;由此可知,有憂喜是心不平,有苦樂是心不清淨。而清淨平等是性德,是你本性裡頭有的,苦樂憂喜你本性裡頭沒有。我們就曉得,回歸自性是真正的福德,搞六道輪迴哪來的福德?四聖法界有福德,不圓滿,這我們要知道。

  我們想修福德、想求智慧,我們用什麼心?用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慈悲心去修三種布施。修布施不要著相,修布施不要去問、不要有疑。佛在大乘教裡頭常講,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疑,菩薩沒有貪瞋痴慢,他有疑,因為有疑,障礙菩薩精進。所以為什麼佛要這樣講經,要講得這麼詳細?沒有別的,幫助菩薩斷疑生信。沒有疑了,真精進。我們是初學,煩惱習氣業障深重,總以為自己想的是正確,佛講的好是很好,點頭,也讚歎,不敢接受。比方說,佛是講得好,是應該這樣做,自己為什麼不做?我捨了之後,明天真有這麼大的福報嗎?福報真能現前嗎?他不敢想,萬一沒有怎麼辦?他要有這個疑心的話,他布施掉的時候,他得不到,他真的是得不到,為什麼?他有障礙,他不相信,他不懂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自己懷疑,它就不生,道理就在此地。你根本不理會它,它自然來,不想要,它也來。確實這個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的時候是一粒種子,收的時候是很多。這是性德,法爾如是。你看看大自然,它就是這樣的,你為什麼不相信?哪個種子種下去不開花、不結果?沒有的,我們為什麼自作聰明,不相信老人言?自作聰明,結果還是作繭自縛。明白了,真的明白了,他就幹,不明白不肯幹,真明白歡喜幹。

  我們看了凡先生確實是個很好的範例。了凡先生最大的憂患不是別的,無後為大,他的命中沒有兒女,到他就完了。這個事情在歷史裡面看,很多。他的兒子是求來的,命裡沒有,他行善,把行善的功德迴向求兒女。真的他得了一個好兒子天啟,不錯,天啟以後結婚,好像生了六個,所以現在他這一支很繁盛。了凡先生現在孫子第十六代,年齡跟我差不多。我們拍《了凡四訓》電影的時候曾經到他家去訪問過,他還傳信給我,希望我到他們家裡去參觀。有機會真的是值得去看一看,墳墓都還在,明朝時候人。所以信心,能相信真就有福,懷疑的人沒有福報。

  第九是「智身,即性佛」。這個智是「大圓鏡智等之四智也。是為本有之性德,故云性佛」。大圓鏡智是阿賴耶轉變的。轉變的就是四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第六是分別,你只要不分別,把分別放下,妙觀察智就現前。什麼叫妙觀察?一接觸就明瞭,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一接觸就通達明瞭。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做最好的示範,不要學,妙觀察。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第七末那是執著,執著放下,平等性現前。這兩個轉了之後,前五識跟阿賴耶自然就轉,這佛在經教告訴我們,轉識成智就成佛。應該怎麼轉法?從因上轉,第六、第七是因上轉,第八跟前五是果上轉。果我們做不到,我們只能從因上。分別執著是因,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只要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分別、不執著就轉識成智。不分別、不執著比一般世間人那個分別力量強上一萬倍都不止。所以你們有分別,看不出事情真相,沒有分別的人能看出真相;有執著的人看不到真相,沒有執著的人能看到。中國有一句諺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話說得很有味道。當局是什麼?他分別執著很重,他看不清楚;旁觀的人是什麼?旁觀的人分別執著輕,為什麼?與他自己不相干,沒有利害關係,他看得很清楚。與自己利害有關係,他看不清楚,他糊塗。這話很有道理,那是輕重不一樣。如果說是完全與自己沒有關係,你對整個宇宙,真的跟自己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沒關係就是有關係,有關係就是沒關係。為什麼有關係?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心現識變的。沒關係是什麼?每個人所做的跟我都沒關係。雖沒有關係,我要幫助他回頭,他很可憐,他迷得很可憐,這就是菩薩慈悲心生起來了。

  所以慈悲是性德,是自自然然生起來的,沒有什麼條件,也沒有什麼理由。就像是父母對子女一樣,或者是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你看到二、三歲的小孩要掉到坑裡面去了,你會不會趕快把他拉一把?他也不是你的兒女?這是本性,惻隱就是慈悲心,惻隱之心就是悲心,人皆有之,自自然然的,沒有任何條件。所以你只要把這個轉過來,你的智慧德能全現前。這兩個一轉,前五識,成所作智,為什麼?你有智慧。你有智慧,幹什麼沒有一樣不能成就。前面是眼耳鼻舌身全轉了,後面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什麼?本來裡面是倉庫,倉庫裡面裝的是什麼?全是垃圾,習氣種子。起個善念,一個善的種子;起個惡念,惡業的種子,遇到緣它就現行,它就感果報。善的種子,三善道的果報;惡的種子,三惡道果報。那你去想,你每天的念頭有幾多善念、有幾多惡念?善念是人天,惡念是三途,你就曉得你將來會到哪裡去!你就清楚了。可是一轉之後,全變成智慧,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圓是圓滿,大是廣大,廣大圓滿的智慧。善的種子、惡的種子全變成智慧,這就是佛菩薩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所以煩惱習氣跟智慧是一不是二,一體的兩面,轉過來就是智慧;迷了,迷了你無量的智慧變成煩惱。覺迷就是轉變的緣,一定要覺,一定要轉。轉是自己轉不是別人轉。怎麼轉法?把分別執著盡量放下。放不下怎麼樣?盡量減少,天天在降溫,希望降到沒有了,那你就成就。所以到後頭這句話,這是本有的性德,四智是本有的性德,所以叫性佛。本有的性德就是本性本善,純淨純善。

  最後「法身」,就是「法身佛」,「智身所了之本性也」,所以法身就是法性,本性就是法性。法身跟法性是一個意思,從相上講,我們叫法身;從體上講,我們講法性。任何一法,它的體都是法性,平等的。遍法界虛空界是它變現的,這就是能生萬法,這是能生的;萬法是它所生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它所變的。怎麼會知道?智身所了,前面講的性佛,你轉八識成四智,你就明白,沒有能夠轉八識成四智你體會不到。我們今天是聽釋迦牟尼佛所說,知道有這麼回事情,自己沒證得。知道了,希望我們把這個定為我們人生的目標,我們人生努力的方向,我們要修這十種身。見到法身就成佛,轉八識成四智,圓滿成佛。這是相宗修行的綱領。我們要轉,不能不轉,還要念佛,這雙管齊下,這個成就就更不可思議,所以這是我們應該要努力。

  後面還有幾句,配於通常的三身,前面我跟諸位報告了,從菩提身到住持身,這是應身,三身裡面的應身;從相好身到智身,這五種身是報身;後面這是法身,這配三身。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