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八一卷) 2006/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8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四段無方大用。清涼大師在這段經文的開端為我們說明「十門三昧業用」,第一門「圓明海印三昧門」。經裡面給我們說了十義,我們前面學到第七條廣大普現。今天我們看第八,第八是「頓現。謂如來三昧,一切世界當念即現,無前無後,色相宛然」。昨天有位同修在網路上節錄了三篇近代科學的發現,另外還有兩片光碟,很可惜,光碟應該是磨損壞了,放不出來。科學家也確實是相當的聰明,從數學裡頭推論到宇宙的本體、宇宙的起源,大意跟經書上講的很接近,不過沒有《華嚴》講得這麼透徹、講得這麼清楚,所以科學家的發現有極限。算是很不錯了,能夠在微觀世界裡面看到原子、電子、粒子、夸克,這都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
難得的,他們發現到微觀世界裡面這些佛經裡面講的微塵,微塵裡頭有世界,他們發現的就是碎片裡頭有全部的影像。他舉的例子,譬如像一朵玫瑰花,你把這個玫瑰花分成兩半,在每一半裡面它所現的是整個的;你把它切成四半,四半裡頭現的也是整個的,畫面是整個的;乃至於把它切成很小的片子,每一片裡面都是整體的,看到這麼一個現象。所以他們推測整個宇宙所有的這些形相,彼此是息息相關。這和《華嚴經》前面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裡面境是完全相同。
由這個理論跟事實,我們也能夠聯想到我們一個人的身體,縱然把這個身體毀滅了,每個細胞裡面一定都有整體的形相。這個境界不可思議!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所以他終結得到的結論,他說我們這個感官世界不是真的,好像三度空間投影的影像一樣。現在國外發展的立體電影,我在美國曾經看過一次,立體的電影,實際上它是平面的,就是用雷射光線的反應,你看到這個現相是立體感,不是它有深度。這種立體電影好像並不多見,但我是很多年沒有看過電影,不知道現在的狀況,初到美國的時候看過一次。所以科學家認為這個世界就像雷射光的投射一樣,是我們完全在幻覺裡面,把不是真實的以為是真實,產生錯覺。
這些事情我們要不要去研究?實在講沒有必要,也不可以去研究,為什麼?研究你就走入了歧途,真的,研究是有侷限,見不到真相。所有這些現相都離不開空間維次,這種現相裡面,空間不見了,時間不見了。這樁事情大乘經裡面佛常講,《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世尊講得那麼清楚、那麼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更具體的講,「一切有為法」,一切有為法是講整個宇宙,《百法明門》裡面實際上就解釋佛在經上講的兩句話,「一切法無我」。一切法是什麼?天親菩薩根據彌勒菩薩所造的《瑜伽師地論》歸納為一百法,稱為百法。這一百法,前面九十四法叫做有為法,有為是什麼意思?有生有滅,是我們感官裡頭有生有滅。這裡頭有心法(八識),心所法(五十一個心所),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法,合起來九十四法。這九十四類展開來是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佛怎麼說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
它存在的時間如閃電一樣,這是說太短了。如露,露是露水,露水存在的時間長一點,那是什麼?講這個現相在我們感官世界裡產生一種錯覺,相似相續,實際上它不是連續的,像一張張畫面,當中有空隙,這個科學家現在想到了。但是怎樣把那個空隙找出來?這是個難題,確實是這樣的。這些觀察、說法跟佛經上講的,特別是《華嚴經》講的,非常相接近,佛教我們應作如是觀,你這樣看法就正確。這樣看法怎麼樣?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為什麼我們說科學家的研究沒有辦法達到究竟?畢竟它還是有侷限,侷限是什麼?侷限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他見不到真相,他沒有辦法突破空間維次。
空間維次從哪裡來?他們講的空間維次就是我們佛經裡面講的法界,講十法界、講百法界,天台大師講「百界千如」。從理上講法界是沒有止境的,沒有邊際的,所以空間維次從理論上講也是無量無邊。怎麼來的?你看《華嚴》講到究竟處,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頭沒有空間維次,空間、時間都沒有了,這叫一真。由此可知,空間維次從哪來的?就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在我們六道凡夫,尤其是欲界,迷得深,迷得很重,迷得很久,「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地藏經》上給我們提示的,句句都是實話。
我們這一生當中遇不到淨土,縱然明白了,你能出得了三界嗎?自己要很冷靜的去想想,出不了!遇到淨土了,怎麼樣?不相信,為什麼不信?沒有法子理解,所以你不能行。佛家常講「信為道元功德母」,《華嚴經》上說的,《華嚴經》講的十信,我們講到信也費了很長的時間,我記得有十幾個小時,講信。信成就了,這一生往生淨土你有把握了,你才真的能把這個世間統統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才能生淨土。有一絲毫放不下,你還執著、你還分別,你這一生遇到淨土也枉然,也會空過了,不能往生。那麼這個應不應該放下?應該,為什麼?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你分別執著還情有可原,一場空,《般若經》講得最透徹。
而世尊當年在世,講《般若》的時間最長,你看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講《般若》這一門就講了二十二年,差不多一半的時間。《般若》講什麼?就是講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可是世間人迷了,以為它是真的,我們生生世世墮落在三途,輪迴在六道出不去。就是這個錯覺,把這個假相、幻相當真,這裡面起貪心,生起對立、生起控制、生起佔有,這個煩惱重。煩惱重的人不知道自己煩惱重,煩惱輕的人看到知道煩惱重。
我們怎樣才能出離?兩種人最容易出離,一種是上上根人,佛門裡稱為上根利智,一接觸他就通達,他就能放下。這樣的人少,真正是一萬人當中一個都找不到。在我們中國歷史上不多,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唐朝惠能大師,他會下大徹大悟的有四十三個人。那麼你要想想,唐朝時候是中國佛法的黃金時代,帝王大臣護法,無比的興旺,在家出家學佛的人有多少?不止百萬。就算是百萬,大徹大悟四十三個,你就曉得多難!其他朝朝代代真正開悟,三個五個、一個兩個。最近,至少一個半世紀,我們可以這樣說,就是最近的一百五十年來,一個開悟的都沒有,沒聽說一個。這話是倓虛老法師講的,他見過得定的,沒有聽說過哪個開悟。得定怎麼樣?得定將來生色界天、無色界天,出不了六道。
但是淨土法門裡面往生的那可多了,朝朝代代都有很多人往生。往生的人你要曉得,基本的條件是要能把煩惱習氣控制住,伏住,並沒有斷,叫帶業往生,那就容易太多了。有這個習氣,譬如我們講,我們講得很白大家好懂,對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習氣、有佔有的習氣、有貪瞋痴慢的習氣,可是我們的佛號起作用,自己警覺性很高,那個念頭是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才起來,他就發覺到了,我這個毛病又犯了。諸位要曉得,毛病!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常講的對立、控制、佔有、矛盾、衝突,這都是病。這個念頭才起來,自己馬上曉得我病又犯了,犯了怎麼辦?趕快吃藥,把這個病壓住,藥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這時候要念佛,這句佛號把我這些不善的念頭壓住了。所以你不警覺就沒用處,天天念佛不管用,為什麼?煩惱習氣壓不住。煩惱習氣能壓住,這才叫做功夫得力,你念佛管用了。得力是什麼?能夠把煩惱控制住,不讓它發起來,煩惱只能有一個念、兩個念,頂多第三個念頭,阿彌陀佛,壓下去了,不再發作。真正控制住了,也就是說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這念頭很少了。記住,自私自利的念頭少了,名聞利養的念頭少了,五欲六塵的念頭、貪瞋痴慢的念頭少了,顯著的少了,跟一切人對立的念頭、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減少了,這叫功夫成片。這種念頭一天難得起二、三個,不錯!這決定能往生。
你看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我們讀到過,不止一次提到,好幾次,有人向老和尚請教,念佛的功夫很勤,為什麼妄念還這麼多?老和尚教他,你要繼續用功去念,你已經很不錯了,為什麼?你已經發現到你妄念很多,這是個好現象。就怕自己妄念多不知道,那真的叫沒救了。就是一個人有病,他不知道自己有病,這很麻煩,他不求醫。我們知道病發現得早很好治療,容易治,時間拖久了就沒法子治。同樣這麼一個道理,常常能發現自己的毛病,你一定會想著我要治好它。淨宗這個藥就是一句佛號。這句佛號真管用,一句佛號成就的,自古至今有很多人,不要小看這句佛號沒有什麼了不起。對,對你沒有什麼了不起,為什麼?你煩惱習氣太重,你不相信,你輕視這句佛號。對什麼人有用?把這句佛號看得很重的人,他有用。
倓虛老法師晚年在香港弘法,在香港往生的,他給我們說了很多故事,都是真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的師兄弟鍋漏匠念佛,就是一句佛號,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他重視這句佛號。哈爾濱的極樂寺是倓虛法師建的,寺建成舉辦一次傳戒法會,修無法師在那邊往生,諦閑法師非常讚歎。修無法師也是不認識字,沒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什麼都不會,出家之後在寺院裡面做粗活,只會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念成功了,預知時至,傳戒期間當中往生,給大家做個好樣子。真的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不認識字,不懂經教,也給大家做榜樣、做模範,一句阿彌陀佛。去年深圳黃忠昌居士,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二年十個月,預知時至往生。這些都是有大智慧、大福報的人。黃忠昌居士聽我講經也有好幾年,尤其是淨土,所以他就來做實驗,這是他自己說的:我閉關三年,專念三年,看看能不能往生。真的往生,萬緣放下,一心專念,三年到西方世界去作佛去了,實際上他念佛就是二年十個月。
到西方極樂世界,《大方廣佛華嚴經》不要學就通了,這叫真實智慧,真實功德。一天到晚還起心動念搞這個、搞那個,說個老實話,你搞什麼?搞六道輪迴,你所造的都是輪迴業。真正是菩薩,到這個世間來一定跟大眾做一個好樣子。在今天這個環境裡頭什麼是好樣子?學佛的人無論在家出家,都持戒,他一定做一個持戒的好樣子,不持戒行門就沒有了,怎麼能成就?為什麼不願意持戒?對於諸法實相是一無所知,又不肯聽經;聽經是幫助你看破,持戒是幫助你放下。你要做好樣子,一定做一個好學的好樣子,像釋迦牟尼佛一樣。諸位要曉得,釋迦牟尼佛絕對不是三十歲才開悟,十九歲出來參學,三十歲開悟,十一年,我們中國人連頭帶尾算是十二年。在《梵網經》裡面他老人家講真話,他這次到這個世界來示現作佛是第八千次了。我們就曉得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就成佛了,到這個世界是來給大眾做個樣子,像我這樣子修學就能成就,來裝樣子給大家看的。這就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師是師表、表率,範是模範,這真正叫再來人。
在中國惠能大師也給我們做了一個頓悟的示範,告訴我們放下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學經教,學經教是什麼?慢慢放,慢慢明瞭,慢慢放;放不下又不肯學經教,那就完了。你說修福,你真能修福嗎?修福是有福之人,沒福之人修不到福。什麼人是有福之人?老實人,你想想你老不老實?你不老實你肯定修不到福報,為什麼?修福要三個條件,我前面都講得很清楚,六波羅蜜的前三條,布施、持戒、忍辱,這三條具足,修福,福報修到了,這三條去一條都修不到。
在末法時期,我們這個很可憐的小道場算是一個正法道場,可以在這裡修福。如果這個地方沒有耐心,尤其是人跟人相處,末法時期,哪個人煩惱習氣都很重,煩惱習氣重就很容易起衝突,你要不能忍耐就會跟人起衝突。修養好一點的,算了,我不跟他起衝突,我就離開這個道場,再也不來了。你自己吃虧了。這是一條正路,這就是修福。你縱然有布施、有持戒,不能忍辱,還是修不到。多念《地藏經》,《地藏經》裡面會給你啟示,告訴你閻浮提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化」,諸佛菩薩都這麼說法,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我們遇到是這麼一個環境。
我早年在台中求學,日子也不好過。現在有很多同修說某人羞辱我。我點點頭,為什麼?我這一生受羞辱受得太多了,但是我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沒有開除我,沒有叫我走,任何一個人用什麼方法羞辱我,我都不會走,我能忍,為什麼?《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我如果不忍,一生氣就跑掉了,哪有今天!我跟諸位報告過,我過去生中修得不好,所以這一生的命貧窮下賤又短命,我要不學佛,過不了四十五歲;學佛要不天天學教,天天講經,也過不了四十五歲。我跟你們報告過,我出家的時候三個同參,好朋友,同年,而且都是過不了四十五歲。那個算命算得真靈!四十五歲那年三月,法融法師走了,出家了,出家還不行,逃不過這一關,五月明演走了,七月我生病了,我以為也走了,沒想到以後病好了。
我這一生很少生病,沒住過院,以後甘珠活佛告訴我,講經法布施的功德,他告訴我,把整個命運都轉過來了。我也沒有求長命,我也沒有求富貴,接觸到佛法,我覺得佛法好,這是正理,人應該要走這條路,我什麼都不求,與法相應。有求就不相應,有求什麼?自私自利的念頭起了,不知不覺的就起來了,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都斷不掉。什麼都不求,一切隨緣,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老人家教我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李老師教的,李老師也特別強調隨緣念佛。講經說法也都是緣分,哪裡有緣到哪裡去,我自己從來沒有主動過。一生都是被動,隨遇而安,自己沒有想在哪裡,偶爾想想都不能成就,沒有這個命。
一九八0年代的末一九九0年初,還是一九八0年代末,一九八八年第一次陪同韓館長回大陸探親,第二年再去的時候在北京遇到趙樸老,我們同鄉。第一次見面他就請我吃飯,那時候跟我去的差不多有二十多人,他統統都請,我們談了四個多小時,希望我回中國,落葉歸根。以後我回去多次,每次我都去看他,每次都會提這句話,落葉歸根。我也很想落葉歸根,現在香港回歸中國,我在這裡也是落葉歸根,這個願望總算是實現了。國外的環境比這邊是好,有很多同學你們都去看過。為什麼我在這裡講經?現在全世界講經的道場太少了,佛經裡面告訴我們,哪個地方有講經哪個地方就有福報。我自己居住的環境,有人看到都說:法師,你很可憐。是的,像逃難一樣,像住旅館一樣。這無所謂,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求享受,得過且過,天天讀經要緊,天天講經教學要緊;除這個之外,與我都不相干。
諸位曉得我在湯池辦了一個教育中心,現在很多人了解我為什麼辦這個,給參與聯合國那些從事於尋求世界和平的志士仁人恢復信心,增長他們的信心,就為這個。我為什麼會這麼做?那是我參加多次聯合國的會議,我了解那些專家學者沒信心,世界愈來愈亂。我參加幾次,也做過幾次的主題講演,把我們中國老祖宗辦班教學的方法介紹給他們,他們聽了之後都點頭、都歡喜,最後來告訴我:法師,這是理想,做不到!那我們有什麼話說?信心沒有了,那比什麼都可怕。幾百年來西方預言裡面講的世界末日,如果沒有信心,末日就會現前。怎樣把他們的信心再提升起來?只有做一個榜樣,中國人所講的要做一個樣板,我們用湯池小鎮做實驗,把釋迦牟尼佛辦班教學、孔夫子辦班教學的方法我們做實驗。成功了,真的是三寶加持,意想不到那麼快成功。
這一成功聯合國就來找我,邀我參加主辦今年十月的慶祝二五五0年的衛塞節。我接到這個邀請,無比的歡喜,歡喜什麼?我們湯池這個實驗可以送到聯合國,讓他們看看這樣做真有效。展覽之後我也跟同學們宣布,我們這樁事交給國家、交給政府。我們縣裡面的領導書記來跟我說:最好給一個大學,做為這個大學裡頭的分校,繼續來推展。他想得很好,國家來督導,大學來接辦,好事情。希望這個辦學永遠辦下去,湯池鎮不但是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示範點,國家的示範點,同時也是全世界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一個示範點。我希望佛門子弟要熱心支持,不要認為我退出、我不做了,你們就不支持,那就錯了。希望不要看我一個人,要看國家的,看社會安定,看整個國家民族的前途,我們全心全力熱烈支持,我們要為整個世界和平來著想,這樣就對了。
今天我們談到宇宙是頓現的,不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這是現在科學有這個概念,但是還沒有辦法離開大爆炸這個說法。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繼續來討論這個問題。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繼續來學習海印三昧第八義,頓現。「如來三昧」,這句是說自性本具,我們真如自性是宇宙萬事萬物的本體,它本來就有智慧、德能、相好,本來就具足,所以「一切世界當念即現,無前無後,色相宛然」。無前無後就是說明沒有時間,當念即現是沒有空間,我們要在這個地方體會到諸法實相,真相!前面第一句說無心能現,到底是什麼原因而現的?佛只給我們說沒有因、沒有緣,楞嚴會上佛講的「非因緣,非自然」,不是因緣現的,也不是自然現的。佛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不是我們的境界。
我們要知道,我們的言說有侷限,超越這個侷限我們言語、言說沒有法子表達;我們的思惟,分別的作用,也是有侷限的。大乘教裡面講得很好,我們思惟、想像,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決定不能超越阿賴耶,阿賴耶是個妄想,你沒辦法超越,一真法界阿賴耶緣不到,所以佛也給我們說了一句真話,「不可思議」。這句話是真話,可是我們一般人對這句話聽到之後,大概就是說不出,這個事情說不出,也沒有辦法想得到,我們的思惟想像達不到,我們的言語說不出,就這樣想法了。我們要這樣解釋佛所說的不可思議,錯了,那就解讀錯誤;換句話說,這個事實真相永遠是個謎,永遠是個問號,永遠我們沒辦法解釋。哪裡曉得佛這句話說得太清楚了,只要你不思不議,這個思就在現前,你就明白了,你要這樣去解讀它。為什麼?你有思有議,你想想是不是佛所講的「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道理就在此地。
科學家用盡心思,見到彷彿的現相,真相還是見不到,什麼原因?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兩句話裡頭,不可思、不可議,議是陪襯的話,主要就是不可思;思是什麼?分別,議是什麼?執著。佛這句話是明明教我們把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見到了,你就明瞭了。所以我們做了一張光碟,「凡聖迷悟示意圖」,常常看看,你就懂得諸佛為我們開示不可思議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你要明白了,你把思議放下了,你就成佛了。佛沒有思、佛沒有議,於是真相大白,只要放下思議,什麼都通達了。
我們在講席當中跟諸位做過報告不止一次,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三十歲在菩提樹下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什麼?放下,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中國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忍和尚那裡聽《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什麼?徹底放下,放下才大悟,放不下,佛給你說法你也不會開悟,你還在打妄想。你看看佛說的這麼一句真話,不可思議。你還在打妄想,這個事情太難了,這個事情說不出來,這個事情也沒有辦法想像。這打妄想,依舊是聽了這句話,還是落在妄想分別執著,開不了悟。那個聰明的人,善根深厚的人,聽到這句話怎麼樣?不可思,放下妄想、放下分別;不可說,放下言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兩句話是叫你放下,言說放下了,心行就是起心動念跟分別放下了,放下就是!
宗門裡面大徹大悟的人,豁然開悟的時候說了一句很感嘆的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到處參學,一雙鐵的鞋子都踏破了,你說他多辛苦,一旦悟了之後,「得來全不費工夫」,原來就是!就是我們迷悟示意圖裡面跟諸位舉這個現相。這裡頭一共是三種,這三種,黃色代表妄想,藍色代表分別,紅色代表執著,凡聖不相同,就這麼一回事情,凡夫三種統統有,就是這個東西障礙。我們把眼睛代表法性、心性、真心、本性,外面的境界是法相,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今天就是因為前面有這三樣東西遮住,看不見了,把一真法界扭曲了,佛是非常慈悲,教我們放下。
你看我的老師真好,章嘉大師我向他請教,他不跟我講佛學名詞,講佛學名詞我會錯解,我得不到利益,他直截了當教我「看破、放下」。我也沒有這種智慧,但是我有個好處,我尊敬老師,我對老師沒有懷疑,老師教我,我一定接受。以後我們佛法學多了,知道了,放下執著,執著放下了、不要了,這就有點清楚,像戴太陽眼鏡,外面境界看得很清楚,這是阿羅漢。放下執著就是放下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沒有了;再放下分別,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沒有了,剩下妄想;妄想再放下,本來是佛,真的不是假的,本來是佛,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是不是佛?是的,一點都沒錯,你的佛性不生不滅,這是法性。
性當作本體講,宇宙一切萬事萬物從法性變現的,法性是能變;世界、眾生,眾生的意思前面講得很清楚,眾緣和合而生起的一切現象,叫法相。連現在科學都知道,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在沒有變成形相的時候,我們稱它作法性,變成有相,有這個現相,就叫它做法相。法性、法相是一不是二。所以法相裡面再小,小到什麼?小到一微塵,一微塵裡面顯示出全體的法相,這就是經上佛給我們講的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沒想到現在被科學家發現了。不過科學家沒有講得這麼圓滿,只發現任何一個物體把它分解開來之後,任何一片裡面都有完整的原來影像,這是被科學家發現的,他還沒有能發現一粒微塵裡面有虛空法界,這還沒發現。你拿這些經文跟科學家所發現的去對照,佛法是科學,非常偉大的科學,非常了不起的科學,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當念即現,這個念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正念,一個是妄念。正念,正念是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那是正念。正念現不現?現,下面講的常現。正念,現的境界叫一真法界。妄念能現能變,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妄念現的。所以這個念是雙關語,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心所現,妄心跟真心是一不是二。為什麼叫它做妄心?因為它有妄想分別執著,叫它做妄心。可是諸位你要懂得那個妄的意思,妄是虛妄,不是真實,真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真心。妄心要用這八個字來說,妄心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常有斷,有一有異,真妄的界別就在此地。
可是妄妨不妨礙真?不妨礙。就像這個顯示一樣,它確實擺在我們眼睛前面成了障礙,我們看到外面的景象顏色完全變了。它有沒有染到我的眼睛?沒有,有沒有染到外面境界?沒有。沒有染到我們的眼睛,就是它沒有染著我們的法性;它也沒有染著外面境界,就是說它也沒有真正染污到法相,法性、法相上都沒有。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這個東西是一種錯覺,本來沒有,你以為它有,就這麼回事情。在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用「演若達多迷頭認影」來做比喻,所以才叫妄。妄不是真,可是你墮落在這妄裡頭,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出不了這個妄的範圍,這麻煩就大!
如果它真的有,真的把你的心染污了,把外面境界扭曲了,那佛不能怪你。佛如果說你迷惑顛倒,那他講這個話太殘忍、太過分了,哪來的慈悲心?根本沒有,你迷惑顛倒才說你,才說你愚痴,才說你顛倒,才說你是可憐憫者。你想想佛的話,然後你細心去體會,你才知道佛的智慧,佛的善巧方便,佛的大慈大悲。沒有契入境界,契入少許,你就能體會到少許,契入甚深,你就能體會到甚深。我在初學佛的十年體會不到,往後這麼多年來,愈來愈明瞭,愈體會愈深。這些經上的字太普遍了,從初學五十五年前,到今年五十五年,還是看這個句子,不一樣;從前看不到這麼深,看不到這麼廣,看不到這麼真實。
所以佛經字字句句無量義,每天讀它,天天讀的感受不一樣。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孔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上第一句,大家都會念、都會背,真正懂得這個意思不多,為什麼?真正懂得這個意思,他把世間五欲六塵放下,不亦悅乎,快樂!世出世間法沒有比這個更快樂的。你尋求快樂到哪裡尋求?到這裡來找,真找到了,內心裡面流出來的法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假的快樂是外面來的刺激,我們把它比喻什麼?麻醉劑,那個東西有副作用,樂中有苦。真的?真的,你雖然生活很清苦,苦中有樂。在物質生活不如人,跟人比相差太遠,樂趣誰也比不上你,快樂比不上你,你真的入進去了,入到哪裡?入到自性,明心見性。雖然沒有達到那個標準,這個方向就快樂,這個目標就快樂。你現在走的這條路,雖然沒有走到,方向、目標非常正確,縱然是開步走了,向這個方向目標,只要不變,愈走愈快樂。
我感激方東美先生的教誨。年輕的時候無知,聽人家說佛教是迷信,我們就信以為真。沒有接觸過佛教,聽大人說,聽一般世間人都說,我們就相信,也信口開河,佛教是迷信。遇到方老師之後,我跟他學哲學,方老師把佛經介紹給我,告訴我佛是大哲,哲學家,大哲學家,不但是大哲學家,佛是聖哲。我們聽了之後非常震驚,跟我向來聽講怎麼完全相違背?然後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我尊重老師,我對老師一絲毫懷疑沒有,接受老師的教誨。
老師教我看經,佛法在哪裡?佛法在經典裡面,我從此之後才留意經典。有空閒的時間就逛寺廟。逛寺廟不是學佛,逛寺廟幹什麼?問這個寺廟有沒有經典,經典可不可以借出來看;有些能借,看完了再還他,有些他不肯借出來。像《大藏經》,成套的,一套一套的,他不借,借了你要是不還,它就變成殘缺,這很有道理。那怎麼辦?去抄,星期假日利用空檔到那邊去抄。當然還得有人指導,要沒有人指導那學得很苦,沒有信心,學幾天就不學了、就捨棄了,那永遠不能成就。所以要好學,要遇到真正善知識。我是很幸運,好學,遇到章嘉大師。
前三年接受章嘉大師指導,他教我看一些經典,看了之後有疑問的地方,每個星期天他給我兩個小時,我就向他請教,我把經文念給他聽,他給我講解。他老人家教我看的書跟一般也不一樣,第一部書是《釋迦譜》,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告訴我你要想學佛,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你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很有道理,你連釋迦牟尼佛都不認識,你學什麼?這個引導是正確的。所以我最初接觸的《釋迦方誌》、《釋迦譜》這兩本書,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大藏經》裡頭有,唐朝人的著作,都是根據經典裡面記錄下來的,大綱就是世尊的八相成道,敘說他一生的經歷。
方東美先生在一切經裡面特別喜歡《華嚴》,《華嚴》是他介紹給我的,我一展開之後也非常歡喜。《華嚴》裡頭不但有哲學、有科學,這都是我年輕時候非常喜愛的,年輕時候關於天文學這方面的東西我就看了不少。《華嚴》一開端就講這個,華藏世界、世界成就,而且比天文學家的觀察講得還有道理,愈看愈歡喜。方老師給我介紹《華嚴》是佛經哲學的概論。這裡頭內容非常豐富,無所不包。所以隋唐這些祖師大德們認定《華嚴》叫根本法輪,其他一切經叫《華嚴》眷屬。好像一棵大樹一樣,《華嚴》是根、是本,其他一切經教是枝葉。你抓到根本,你所有都抓到了。到三、四十年之後發現了,根之根是《無量壽》,是阿彌陀。雖然在隋唐時代就這麼個說法,《華嚴》到最後的圓滿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圓滿。如果沒有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學《華嚴》成就就太難了。所以有一條捷徑,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生到華嚴世界,就是《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這個道理、事實我們不能不知道。
說到頓現,誰能見到?世尊在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八地菩薩。我們想想,十信位的菩薩,初信位放下見惑,但是還有見惑的習氣,到二信位,見惑的習氣沒有了,放下了,到三信位,開始放下思惑;思惑難斷,三、四、五、六、七才把思惑斷盡,徹底放下了。徹底放下這是七信位,阿羅漢,證阿羅漢果了,脫離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思惑的習氣還有。再往上提升到辟支佛,思惑習氣才斷掉,不容易!再提升是菩薩,菩薩要斷塵沙煩惱,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分別。然後你想想看,執著多難斷,執著在《華嚴經》上,初信位到七信位,七個階層斷見思煩惱,八信斷思惑的習氣,到九信分別斷掉了,到十信,我們現在是十信賢首菩薩,分別的習氣斷掉了,再斷無明就超越十法界,那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無明習氣就沒有那麼容易斷了,這在前面我們講得很清楚,無明真的斷了,就是起心動念真的沒有了,習氣有。從初住以上一直到等覺菩薩,統統是斷無明習氣;換句話說,愈在下面的,無明習氣濃,愈往上面去的,無明習氣愈淡。無明習氣沒有什麼大障礙。譬如我們講無方大用,無方大用裡面所說的是什麼?隨類現身,應機說法。能現無量無邊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初住菩薩就做到了,跟如來果地沒有什麼兩樣。應以佛身而說法就現佛身,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他喜歡菩薩就現菩薩身,喜歡羅漢就現羅漢身,喜歡國王大臣就現國王大臣身,喜歡童男童女就現童男童女身,什麼身都能現,你看多自在!
應機說法,他是什麼程度,他是什麼根性,他的過去再過去你統統清楚,所以說法契機,普度眾生,應該把他提升到哪個等次就把他提升到哪個等次,大用無方。可是無明習氣?在這裡我們看到,宇宙頓現,雖然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還是沒見到,要到什麼?要到八地,八地無明習氣斷了多少?(無明習氣,不是無明,無明早就斷了)無明習氣,十住斷了十品,十行、十迴向,這斷了三十品,八地,四十一品無明習氣他斷了三十八品;換句話說,他的無明習氣很薄。把無明習氣的厚薄分做四十一等,他已經斷了下面三十八等,這時候他見到頓現。
今天科學家所懷疑的,物質從哪來的?這時候才看到。雖然現在科學家是用數學推演出來的,無中生有,物質不是真實的。我們現在看物質現象是一種相似相續,不是真正的相續,就好像我們看畫片一樣,前一張跟後一張當中還是有空隙。這是科學家說出來的,我是今天早晨看資料看到的,我很佩服,很難得。怎麼樣能把這個空隙找到?這太不容易。好像我們看電影的底片一樣,電影放映機裡面的底片,你看上一張下一張當中有界線,我們看不出界線是因為放映機的開關,鏡頭一打開,這一張出來,立刻關掉,它就拿走了,第二張就起來了,當中空隙我們看不到。整個宇宙現象也是如此,上一張不是下一張,所以它不是相續,但是相似,所以說相似相續,所以是頓現。
不是像科學現在認為是大爆炸,那在頓現上講不通,那裡面問題很多,沒法子解決,頓現就沒有問題。頓現怎麼樣?也頓滅,起滅幾乎是同時,為什麼?它時間太短了,我們常講億萬分之一秒,不是萬分之一秒,《仁王經》上講的那就是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不是萬分。我講那是世尊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比這個快得多。我們今天拿光的速度來說,那比釋迦牟尼佛講的就快多了。所以你想想這個,這是一個不思議境界。到那麼深的定,無明習氣快要盡的時候就看見了,看到宇宙的真相,宇宙怎麼來怎麼去的真相看到了;看到法性,無念現一真法界,正念;妄念現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你就見到了。
我們可以這樣說法,這是一種推理、推想,應該是正確的。無明破了,也就是起心動念斷掉了,對於宇宙的真相就應該看得很清楚。雖很清楚,因為無明習氣在,那就好像還是有點模糊,總是隔一道。好像我們這個比喻裡面,我們這個比喻裡頭這是無明,我們這樣看,你看在這個畫面上也能看到我的面孔,這有個障礙,這個東西沒有了,無明斷了,還有習氣在。習氣像個什麼?沒有顏色的眼鏡,完全透明的,沒有顏色的眼鏡,還是有障礙,眼鏡拿掉之後真相就大白了。那個透明的,沒有顏色的,就好比是妄想的習氣,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那個很不好斷,但是它沒有顏色,礙不礙事?不礙事,我們戴眼鏡看外面東西還很清楚,好像不礙事,雖不礙事,它有一片東西在那裡。我們用這個來比喻無明的習氣,你就能夠體會到一點。
所以整個宇宙確實是頓現,這是被科學家發現了,所以物質的現相是無中生有。可是現相一生它立刻就滅掉,第二個又生起來了,第二個滅掉第三個又生,它永遠不斷的在生,不斷的在滅,是這麼個現象。我們凡夫你要曉得,凡夫今天所見的宇宙跟聖哲所見的不一樣,凡夫是妄想分別執著非常的深厚,聖哲雖然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很淡薄,那怎麼會一樣?我們兩個人在一起,感官的世界也不相同,為什麼?煩惱輕重有差別,你兩個人煩惱不會相等的,有輕重差別;換句話說,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你所感受的不一樣。這個道理不難懂,要細心去觀察,細心去思惟,沒有前沒有後,有前後就是真的,起滅,幾乎起滅同時,所以叫不生不滅。佛經這個名相含義很深,一定要細心體會。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