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四七O卷) 2005/11/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47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我們還接著看李長者的《論》。《論》文比較長,講得非常精彩,我們接著昨天。昨天我們念到「是故華藏世界,有如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所持,其上一切莊嚴,因大願風輪,能持萬行,以行招果故」。昨天我們學習到這個地方。今天接著看下面,「因以願力堅持,報得風輪持剎故」。這個地方的願力跟前面所講的大願非常重要,一個是諸佛如來的大願,一個是現在發心修行菩薩們的大願。如果沒有這兩種願力,這個世界早就不存在了。
大乘經裡面佛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是講的法性,法性能現,法相是所現;性識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能現所現,能變所變,我們統統要搞清楚。眾生就像《地藏經》上所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業有善有惡,善業招感六道裡面的三善道,惡業招感三惡道,這六道差別是這麼來的。所以佛的力量跟眾生的業力幾乎是相等的。但是佛的力量,他能夠跟法性相應,我們一般講得法性的加持,於是他的力量就比眾生這個業力要大,這才能夠持剎。
這個「剎」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球、星系。像太陽系、銀河系,在佛經裡頭用剎來代表,諸佛剎土。一般講,這一尊佛他教化的區域,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往年許許多多人都以為銀河系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土,我在早年也是這麼個看法。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告訴我,他說不止,他說實際上一個銀河系是佛經裡面講的一個單位世界,日月繞須彌山的山腰旋轉。今天銀河系的中心,這在天文圖像裡面顯示出來,銀河系的形狀像一個碟,當中厚,愈往邊緣愈薄。那我們太陽系確確實實是圍繞在它的中間旋轉。黃老講得有道理!
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才是一個大千世界,一佛土。一佛土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區。我們從「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讀過,諸佛如來他所證悟的沒有兩樣,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沒有問題,完全相同,佛佛道同。但是一切諸佛的福報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福報是你行菩薩道世世劫劫所修的。你不跟人結緣,跟你有緣的人就不多,那將來你成佛,你的教區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如果你歡喜跟人結緣,你的法緣很殊勝,有一尊佛他教化區兩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於五個、十個三千大千世界,二十個、一百個大千世界,不一樣!
諸佛如來教區最大的,給諸位說,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無量無邊際,什麼原因?他跟遍法界虛空界裡這一切眾生結的緣太深太廣了,所以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沒有不讚歎的。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讚歎,那是代表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我們學佛,實在講對這事情並不是很了解。可是我們的老師慈悲,老師把這個事情講得很透徹,所以我們從做學生的時候就知道結緣重要,廣結善緣,那我們的法緣就殊勝,非常殊勝!
我們一生雖然不化緣,不向人要錢,可是四眾同學供養又不能不收。他來供養什麼?認為你是福田,供養你,種福。那我們想想,我們真的是福田嗎?我們接受這個供養能消化得了嗎?萬一要是消化不了,麻煩就大!古德所謂「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些話千真萬確,不是隨便說的,是事實真相。那我們沒有這個大德,又有人來供養,怎麼辦?老師告訴我要接受,接受之後輾轉布施供養,替他修福,這我們明白了。
真正修福,那我們要細心觀察古大德,當然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但是世尊那個時代,雖然有不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供養佛陀的很多,佛陀都布施掉了,沒有留,什麼都不留。那我們再看歷代祖師,最近的印光大師,這是我們的祖師。我們學淨土是直接從印祖那裡傳下來的,我的老師是印祖的學生,他的法得自於印祖,他傳給我,一脈相承。那我們就想想,印光法師一生所接受的供養,他只做一樁事,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一樁什麼事?印經布施。十方供養,他這個錢自己一分都沒有用,完全拿來辦了一個事業,弘化社。弘化社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佛經流通處,自己有印刷廠,那個時候是鉛字排版。在當時,這是很先進的印刷廠,當然現在比從前進步更多。統統用在印經,法布施!這做得圓滿。
你看佛在大乘教裡頭說了多少?即使你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供養,都不如為人說四句偈。這個例子佛講得太多。為人說四句偈的供養超過大千世界七寶供養,我們在《普賢行願品》廣修供養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印祖給我們做了個示範,所以我也就學會了。十方供養給我的,我拿來做什麼?印經。這幾十年當中印經,我自己不知道數量,太多太多!單單是印送《大藏經》,這是大書,有數字,連我過去買《大藏經》送給中國大陸(那不是自己印的,向別人買的),總共我概略的估計超過五千五百套,這《大藏經》;其他的經書,真叫無數!
最近二十年來跟著高科技走,所以我們贈送錄音帶、錄相帶,現在光碟、DVD,成本愈來愈低,品質愈來愈好,向全世界流通。最近八年,我們使用網際網路,我們在攝影棚講經,全世界從網路同時都能收看到。二00三年元旦開始,我們自己有了衛星電視,零三年三顆衛星,零四年加了一顆,四顆衛星,零五年的元旦我們又加了一顆,五顆衛星,現在覆蓋全世界。只要有接收器二十四小時都能夠看到我們講經的錄相帶,不斷的在播放,跟全世界有緣的同學一起共同學習。我們的錢用在這個地方。
所以我一生沒有蓋廟,八十歲了,我沒有一個地方住,我都是住居士的房子,他們有多餘的房子借給我住。好!確實學得有一點像祖師,有一點像佛陀,一身之外無長物,沒有憂慮,沒有牽掛。講經攝影棚裡頭,只有我一個人面對著攝影機,所以講經現場沒聽眾,教學現場沒學生,聽眾、學生都在螢光幕前面,我們可以面對面。有問題可以傳真過來,可以用電子信箱提出問題,我們每個星期五有一次解答,面對全世界的同修們。這是現代化的道場,沒有道場的形式,有實質。所以印經還依然是我們最重要的法布施。
這些都要靠願力,佛的願力,菩薩的願力,我們自己的願力。每天早晚課,四弘誓願不是口頭上念過就算了,那沒有用處,真做到!「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度」,用現在的話來說,幫助他,協助他。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斷惡修善,幫助他離苦得樂,幫助他轉凡成聖,看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機,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幫助他。除此之外,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世界災難頻繁,頻率一年一年在往上升,災害一次比一次嚴重,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經文上這句話諸位要記住,「因大願風輪,能持萬行,以行招果故」,這句話就是答案。今天眾生大願是什麼?貪財、貪色、貪名聞利養、貪權勢地位,貪不到就瞋恨,所以今天眾生的大願是貪瞋痴慢疑。貪瞋痴慢疑的大願風輪,他所感的果報就是天災人禍。我們要懂這個道理,這不是迷信。
昨天我跟諸位提起,日本江本勝博士從水實驗裡頭用科學的方法證明了,我們凡夫,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起心動念會影響我們居住的地球。地球上為什麼有水災?為什麼有風災?為什麼有火災?為什麼有地震?統統有原因。貪心感得的是水災,海嘯,水災;瞋恚,火山爆發,火災;愚痴,風災,不久之前,美國南部三個州的颶風,太可怕!愚痴所感;貢高我慢,地震。貪瞋痴慢疑所招的果報如是。沒有深入經藏的人,他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有這麼大的影響。知道之後,那佛教導我們,我們起心動念都是善念沒有惡念,言語造作都是善行沒有惡行。從自己心裡面做起,這叫自度。
我們自己自度了。我們的念頭,這個念頭是波動,今天講波動是電磁波,光波,但是這個意念的波動比任何波動都強、都快速,真的是一剎那周遍虛空法界。現在世間人都是不善的念,我們念念都是純淨純善,這個善念放出去,跟他這個不善念交叉,我們善念會受影響,會波動,但是他那個惡念也會減輕。他那惡念好像大的波濤一樣,我們是很平靜的水,這兩個水一結合,我們也會有小波濤,他那個大波濤就降低,這就是化解災難。
許多宗教裡都講世界末日,不是假的。但是那是一個定數,定數當中有變數。我們今天努力修自己,就要像《十善業道經》上所說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我講經的時候也特別引申了一句,「不容毫分不淨夾雜」。我們一定要修純淨純善的念頭,純淨純善的心,純淨純善的行為。這樣做就能夠化解災難;縱然不能夠全部化解,至少把這個災難減輕,把災難的時間縮短,這是肯定可以做到的。日本江本博士對這個非常相信。我在日本開了兩次會,我們都見面,我們變成好朋友。他的這個實驗報告,現在在世界上很流行。所以我們的念頭度自己,我們的念頭幫助別人,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幫助這個苦難世界,這叫菩薩,這叫覺悟,叫明白人。千萬不要再搞自私自利,千萬不要再搞名聞利養,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那會遭不善的果報。
再看下面的《論》文,「又云,如是華藏莊嚴,皆從普賢願力起。為無願故,行乃不成,即莊嚴不現,不感無盡依果報故」。我們就看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前面一句,華藏世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皆從普賢願力起。普賢願力是什麼?就是這品經,「淨行品」,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一百四十一願落實了。由此可知,如果我們地球上的人,人人都修「淨行品」,我們這個世界什麼樣災難都沒有了,什麼樣的污染都沒有了,這個地球就跟華藏世界無二無別。華藏世界為什麼美好?華藏世界裡面的居民,人人都修淨行,心清淨,身清淨,行清淨,所以感得華藏依正莊嚴。這麼來的。
在我們中國古代史書裡面記載的,三皇五帝,堯舜禹湯。這是孔子、孟子最羨慕的太平時代,為什麼?堯舜禹湯對人民的教化教得好!他們國土裡面的百姓,現在講人民,人人都懂得五倫八德,人人都是好人,所以感召的果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民安樂。今天世界的動亂,你這一對比,原因立刻就看到。是什麼?沒有倫理道德的教育,人活在這個世間不知道為什麼活的。我們常講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是什麼?很少人能答得出來,所以自殺率太高了。我聽說現在自殺的年齡已降低到五、六歲的小孩他就自殺,這還得了!少年、中年、老年自殺的太多了,什麼原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
自殺能不能解決問題?給諸位說,不能解決問題,自殺是更痛苦,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那我知道我們這一生所受的是業報。過去生中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那你這一生享福,你日子過得很好;過去生中要造作罪業,不知道積德,不知道修善,這一生我們的生活就會過得很苦,果報。佛說得好,人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人生酬業,你是來受果報的。果報苦樂無所謂,可以不放在心上。最重要的是什麼?受教育。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就可以改造自己命運。
《了凡四訓》是一個改造命運的典型,而實際上比他改造得更有效果的人很多,沒有寫下來。我們看到一篇短文,《俞淨意遇灶神記》,文章不長。俞淨意先生跟袁了凡同時代,大概大他十幾歲,了凡先生小十幾歲,大他十幾歲。他那個改變效果超過袁了凡,果報也超過了凡先生。我這一生受這個影響很大,我這一生也是把自己的命運改過來了。我前生沒有修財布施,所以這一生貧窮下賤,貧窮是沒有財富,下賤是沒有地位,命苦,壽命又短,四十五歲。我二十六歲接觸到佛法,看到《了凡四訓》,我看了之後,好像是在兩個月當中,我看三十遍,非常受感動,從此之後改過自新。所以聰明智慧,健康長壽,財用不缺乏,都是這一生修的,不是前世,前世沒有。我的修學也沒有求,我不求財富,也不求聰明智慧,也不求健康長壽,一切聽其自然。佛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反正活一天就學一天,我的學習始終沒有中斷過。天天都在學,天天都在講,教學相長!講給別人聽就是講給自己聽,別人究竟聽多少,我不知道,自己可是百分之百的受益。
所以有很多人問我,學佛應該怎麼學法?上講台是最好的辦法。上講台逼著你不能不講,逼著你不能不用功,是個很好的方法,讓自己不敢懈怠,讓自己不退轉;必定要持之有恆,要萬緣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要放下,貪瞋痴慢要放下。如果這些東西不放下,你很難進步,你很不容易入佛境界;這聖人境界你不容易契入。統統放下,障礙就沒有。所以曉得華藏、極樂種種莊嚴都是普賢願力。《華嚴經》上講得透徹,全部的《華嚴經》字字句句都是普賢願力。
後面說,為無願故,行乃不成。這就講我們的世界,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幾個人修普賢願力?普賢十大願王每天念念,念念不管用。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這個念了沒用處。禮敬諸佛,你真的有沒有禮敬?沒有。諸佛是指誰?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三世諸佛。未來佛是一切眾生,我們對於一切眾生尊不尊敬?如果對於一切眾生不尊敬,你這一條就沒做到。不但對一切人要尊敬,蚊蟲、螞蟻、蒼蠅是不是眾生?牠有沒有佛性?有。牠是不是未來佛?是。凡有佛性者,皆當作佛。又何況《華嚴經》說得太圓滿,「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意思就是說,不但有情眾生(就是動物)他有佛性,植物、礦物也不例外,植物、礦物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我們對這些植物尊不尊重?我們對礦物,泥沙、磚頭、瓦塊有沒有恭敬?沒有。為無願故,行乃不成。
許許多多的懺儀,前面第一句話,「一切恭敬」、「一心頂禮」,這大家看得太多,只是念念過去,不懂得這裡頭的境界,不知道怎麼起修。普賢菩薩十願只是一個綱領,落實在「淨行品」一百四十一願。能夠依教奉行,這個人就叫做普賢菩薩,菩薩裡面無比的殊勝。大行大願普賢菩薩,沒有願,行不成,莊嚴不現。我們這個地球上跟華藏、跟極樂同樣的莊嚴,莊嚴不現。為什麼不現?居住在地球上人沒有普賢的願行,所以莊嚴不現。
不感無盡依果報故。感是感召,因為你沒有願,你沒有行,所以沒有辦法感召無盡的依果報。依是依報,果是正報,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華藏世界的依正莊嚴,不能現前。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真幹,我們明白了,我們回頭了,確確實實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跟普賢十願相應。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毋不敬,這頭一條。沒有一樣我不尊重,沒有一樣我不禮敬。你這是在學習普賢十願的第一願,禮敬諸佛,毋不敬。儒家《禮記.曲禮》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世出世間聖人教人頭一個,就是教你要懂得尊敬別人,尊敬萬物,對人、對事、對物不可以有輕慢心。
我們今天細心去觀察,一切眾生的輕慢心從哪裡來的?可以說,無始無明習氣。雖然他本性本善,可惜生下來之後沒人教。生下來之後,逐漸逐漸被染污,染上個十年、二十年,性德全迷了,一絲毫的光明都透不出來。縱然有機會遇到佛法,聽經聞法,就像那閃電一樣,豁然有了覺悟,可是一、二分鐘之後又迷惑了。這個現象,我相信我們同學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聽講經的時候好像覺悟了,轉眼又迷了,迷了還造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七情五欲,生煩惱不生智慧,道理就在此地。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長者的《論》文,「由是義故,信心之上,法性悲智妙慧萬行,總依佛有,而為進修,不得別有」。這幾句話非常重要。我們一般學佛的人錯就錯在這裡,在這個地方產生了嚴重的誤會,以為自己所想的、自己所領悟的都是正確的,而不知道錯在哪裡,這就一錯到底,永遠不能回頭。
由是義,就是上面所講的這些道理。信心之上,這問題我們有沒有信心?我相信每位同學都說我有信心,信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你有信心,你就是十信位的菩薩。信心之上,這個信心是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我們有沒有這個信心?說實在話,沒有。如果有這個信心,那我們就已經進入初信位了。初信位所斷的煩惱頭數,八十八品見惑斷了,知見是正確的,佛知佛見,這是信心。信心以上就是初信以上,二信、三信、四信到十信,十信再上去,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前面講「六位」,這信心以上。法性悲智,這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妙慧萬行,統統是自己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本來具足,現在迷失了。真的把煩惱頭一個關口突破了,得到信心,不容易。說實在的話,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釋迦牟尼佛末法第二個一千年,依照這些法門修學,初信位你沒有辦法證得。你試想想看,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你斷盡了嗎?
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你確實破了身見,不再認為這個身是我;果然破身見,你就絕對不會利用這個身體造罪業。這身不是我,所以你就不可能用這個身去造罪業。第二是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相對的,凡是相對的見解都是邊見;真妄是相對的,邪正是相對的,善惡是相對的,苦樂是相對的。你們看看《壇經》,印宗法師向六祖請教:你從黃梅來,五祖對禪定解脫,他老人家怎麼講法?六祖回答他:禪定解脫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聽了服了,這叫正說!凡夫哪個不落在二邊(就是邊見)?現在科學家稱之為相對論,相對就是邊見。戒取見,非因執著是因;見取見,非果執著是果,都是在因果裡面產生錯誤見解。末後一個不屬於前面四大類的,邪見,錯誤的知見。統統斷掉了,才是信心現前。
這信心是有標準的,不是說我們學了佛,受了戒,出了家,不一定。從前李老師告訴我,那時候我剛剛受戒,受戒之後到台中去拜老師。我還沒有入門,還在門外,老師在裡面看到,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說了好幾句「你要信佛」。我走到他面前,我也莫名其妙。我出家兩年才受戒,受了戒回來看老師,怎麼叫我信佛?他叫我坐下來,告訴我:信佛不容易,有很多老和尚學了一輩子,到死都不信佛。我這才恍然大悟。「信為道元功德母」,佛給你講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你為什麼做不到?不信!你要是相信,你統統做到;你不信,所以你做不到。從這個地方你看信心。受了三皈,你沒做到,皈依佛是覺而不迷,你還是迷而不覺,皈依法是正而不邪,你還是邪而不正,皈依僧,僧是淨而不染,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你還是染污。讚歎你幾句,高興的得意忘形;毀謗你幾句,你懊惱幾天,你哪來的淨、哪來的信?你才曉得信心多難。
我們今天依靠什麼?依靠經教。不依靠經教,你的正信從哪裡來?你的那個信是迷信不是正信。迷,我信,佛是什麼不知道,教是什麼不知道,反正我信就行了。他迷信。管不管用?不管用,不能解決問題。依靠經論的教誨,這個信叫正信,為什麼?經論是正法,依正法教誨,當然這個信是正信不是真信。正信跟真信不一樣,什麼叫真信?證得之後是真信。我雖然依教修行,我還沒有證果。
諸位要曉得,初信是證果,初信位是聖人不是凡夫。證得初果,雖然你還沒有出離六道輪迴,決定不墮三途,這是自己真有把握,一點都不迷惑,決定不墮三途。為什麼不墮三途?他不造三途業了。阿賴耶裡面雖然還有三途的種子,沒有緣。不造三途業,緣斷掉了,有因沒有緣,果報不會現前。起心動念還有貪瞋痴,還有是非人我、自私自利,不行,假的不是真的。
學佛跟佛學是兩碼事,一定要辨別清楚。學佛是什麼?學習經教沒有去做,佛學;學佛是真做,佛教我怎麼做我就這麼做,做到一定的程度、一定的時間就豁然大悟,就契入。契入就叫證,這證的是小果不是大的果。所以小悟多少次,大悟多少次,才能夠徹悟。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他斷煩惱的頭數跟小乘須陀洹相等,智慧不一樣。智慧,阿羅漢也不如他,為什麼?長者在前面說得很好,「從初信心,理事圓融,達其願體」,這就是說明初信位的菩薩智慧高,小乘雖然煩惱斷了,智慧沒開,這不一樣。大乘智慧開了,這是大道心眾生,大心凡夫!《華嚴》十種當機裡頭一種,大心凡夫,他有能力接受《華嚴》,得《華嚴》的受用。
這是我們要曉得自性本具的慈悲智慧萬行,一定要依佛的教誨,而為進修,不得別有。你要不依佛陀的教誨,多半都是走向邪慧,錯了!這是我們真正學佛的人不能不留意的,不能不知道的。學佛成就貴在老實,老老實實跟這個老師,依教奉行。老師的教誨百分之百的做到,你是個好學生,你才會有成就。無師自通,《壇經》裡面說過,威音王佛前可以,威音王佛之後,無師自通的都是天魔外道。祖師說的,不是我講的。我們今天學佛離不開老師,老師不在了,老師的教誨在,永遠記在心裡,念念依止,依教奉行,我們才不至於走錯路。
修淨土,我的老師告訴我,決定要依止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在哪裡?《印光大師全集》在。現在《全集》精裝這麼厚一本,七本,天天不能離開,這就是依止印光大師。天天讀,天天學,是我們這一天、這一年、這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指導原則,不能違背,這叫依止老師。為什麼不依止佛經?佛距離我們太遠,祖師距離我們近,祖師學佛學得很像,學得很有成就,我們用他來做榜樣。我們幾時學他學成了,跟他一樣了,然後再提升一級,以佛為老師。現在以佛為老師,說得是好聽,做不到,佛太高了,你決定修不到。跟念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慢慢來。如果說躐等,小學、中學都不念,一下就念研究所,那是騙人的。這要知道,要小心,要謹慎,不可以狂妄。所以這幾句開示比什麼都重要。
下面說,「若離佛別有自法者,不成信心,不成十種勝解,不成修行」,這段從反面來說。你不依佛依自己,你很聰明,自己有一套法,甚至於說比佛法還高,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沒看在眼裡。現在世間有沒有這種人?有,很多!我見過,我聽說過,我邊都不敢沾他。為什麼?他太高了。我們心裡清楚經典是標準,擺在我面前。所以這樣的人,不成信心。《華嚴》講的十信心,他沒有;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的六信心,他沒有。那是專修淨土,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六種信心裡面第一個信自。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這一生一定可以得生淨土,可以永脫輪迴,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信他,他是誰?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一定要對他有信心,要聽他的教誨。《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很重要。佛教導我們,我們做到沒有?正修、助修都講得很詳細。你不能依教奉行,自己搞一套,肯定錯誤,肯定失敗。所以一定要記住總依佛有,而為進修。
由此可知,學佛從哪裡學起?信解行證,古來祖師大德給我們安排的順序。第一個相信,相信,你才能入門,你才能求解;解了之後,這個信是正信;行了以後,這個信是真信。為什麼?通過了實驗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信心位,這個初信心是正信、真信。為什麼?他證得了,他八十八品見惑斷掉了,證得了。這個道理要懂!話說得容易,實際上非常困難。所以末法時期,除了念佛求生淨土之外,沒有第二個路子你能夠成就信心。
依佛陀的教誨也需要很長的時間,終年累月,鍥而不捨。我跟你們同學說,我從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五十四年天天在幹,沒有一天不讀經,沒有一天不講經。坐在這個地方是講經,跟一般客人佛友往來交談,全講的是經。不容易!幾十年如一日,才能契入這個境界。我知道艱難,這個路我走過,路上的障礙太多太多、路上的誘惑太多!你能禁得起考驗嗎?你能夠關關順利通過嗎?多少人被淘汰了,我的同學有!當初都一樣發心,發心勇猛令人讚歎,沒幾年淘汰了。總是離不開名聞利養,內裡頭不能夠息滅貪瞋痴慢,外面沒有辦法拒絕名利的誘惑,這是墮落的原因。
「不成十種勝解」。十種勝解我們前面在「光明覺品」裡面念的。前面一品經是講解,這品經是講行,解後起修。十種甚深我們學了,幾個人能有體會?幾個人能有契入?不要說很深的契入,一分、二分。我們假如把這個契入分做一百分,你能夠契入一分、二分,這一生受用不盡,真得利益。像方老師介紹給我的時候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諸位要把話聽清楚,學佛不是佛學。佛學沒有辦法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學佛才行,學佛是真幹!佛學是把經教當作一門學術來研究,這個不行,這就變成世間學術。所以學儒就要學孔子,要學得跟孔子一模一樣;學佛那就要學釋迦,跟釋迦牟尼佛一模一樣,成功了。無論是世間聖人、出世間聖人,同樣一個法則,那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煩惱。世尊如是,孔子亦如是。我們對這些東西要不能夠看破放下,怎麼學都學不像。你要真正學像,你要徹底放下。
勝解得不到,信心不成,勝解不成,修行當然不成。修行這兩個字我們要認識清楚,行是行為,行為太多!世尊把它歸納為三大類,身體的動作,身業,言語叫口業,起心動念叫意業,行為再多總不出這三大類。這三大類的行為發生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看錯了、想錯了要修正過來,說錯了、傳錯了要修正過來,做錯了更要修正過來,修正錯誤的行為。
凡夫錯誤的行為太多太多!依據什麼?依據佛陀的經論,經論是修正我們思想見解錯誤的依據,戒律是修正我們言語造作、身體造作一切錯誤的行為,戒律是標準。經律論三藏幫助我們修行,離開經律論,你的標準沒有了,自然不成修行。沒有經律論就是煩惱、就是習氣,隨順煩惱習氣,那叫造業。起心動念是造業,言語是造業,身體一些動作都是造業,造作種種不善,所以感召到這個世間許多的災難,是這麼個原因。
後面這段說得非常好,「設苦行精勤,是邪精進」。假設這個修行人修苦行,精勤用功,我們一般人看到都會被他感動,都會非常尊重敬仰他,不知道他是邪精進,他不是正精進。這種苦行精勤,後來得不到結果,不能開悟,不能證果,這就錯了。錯在哪裡?他不依經教,不依佛陀教誨,錯在這個地方。「勤苦累劫,生人天中,一念貪瞋,一時焚盡」。這就說他最後沒有結果。別人能不能成就與我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看到這種情形回光返照我自己有沒有?見思煩惱斷盡才叫真精進。見思煩惱沒斷,無論怎麼樣的苦行精進都是屬於邪精進。所以他在人天當中,這福報,他修行有福,不定什麼時候一念貪心墮落,一念瞋恚,地獄就現前。好比火一樣,佛法把瞋恚比喻火,「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完全毀掉。
人天正法裡頭,諸位要知道,上面二界瞋恚沒有了,他不是斷了,他是定功伏住了;色界天人沒瞋恚,無色界天人沒瞋恚。到什麼時候一念貪瞋,一時焚盡?到他壽命終的時候。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非想非非想天人,這是三界六道裡面修行功夫最高的,但是他出不了六道輪迴,他的壽命長,八萬大劫。八萬大劫他煩惱不起,定功伏住;八萬大劫到了,定功失掉了,煩惱起來了,那個時候就是一念貪瞋,一時焚盡,爬得高摔得重。非想非非想天人命終之後都墮地獄,什麼原因?他自己以為證得究竟果位,如來的大涅槃境界。把這個非想非非想天以為是涅槃,很歡喜,證得這麼高的境界,不生不滅了。到壽命到的時候,怎麼還有生死?那諸佛如來所講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我證得了,為什麼還有生死?這個時候,這個念頭謗佛謗法謗僧,果報是阿鼻地獄。我們不能不知道。
在我們自己的修行過程當中,時時刻刻要警惕自己,在順境裡頭有沒有貪心、有沒有貪念?有貪念,鬼、畜道。逆境裡頭有沒有怨恨?會不會怨天尤人?如果有這個念頭,地獄道。我們自己修行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人事環境。我們跟人相處,看這個人喜歡,看那個人討厭,沒功夫,依舊是凡夫。能不能往生?不能,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凡是生到那裡都是上善之人。還喜歡這個,討厭那個,他不是上善,不能往生。
所以往生,經上說得好,「心淨則佛土淨」。你要真正修成了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才能往生。這個話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你看看上輩、中輩、下輩,以及後頭一段,一心三輩,最重要的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要記住。現在有很多人怎麼樣?他只抓住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忘掉了。經上明明說的八個字,你只要一半,所以你一生的精進努力還是不能往生,沒有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我寫得很清楚,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就是菩提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違背這十個字,要學。就在生活當中學,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學,學用真誠,沒有虛偽;別人用虛偽對我,我接受,我不可以用虛偽對人。這樣一來,有很多人說:法師,那我不是吃虧嗎?不要緊,在這個世間吃一點小虧,將來到極樂世界佔大便宜。現在小虧不能吃,極樂世界沒分,這個帳好好算算。
別人用染污的心對我,我用清淨心對他;別人用貢高我慢對我,我用平等心對他;別人對我自私自利,我對人大慈大悲,這叫修行。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統統要磨掉,在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磨,所有的稜角都要把它磨光、磨圓,我們念佛一向專念,才決定得生。如果只有一向專念,沒有菩提心,還是不能得生。重要,比什麼都重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特別是念佛堂的同學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提高警覺。
我們再看下面的《論》文,「是故此品下文云,住去來今諸佛之道」。住去來今,去是過去,來是未來,今是現在,三世諸佛。我們要住三世諸佛之道,這句話是這個意思。「隨眾生住,恆不捨離」。跟眾生住,你才有機會修行。眾生以不善的心對我,我以善心對他;眾生以虛偽的心對我,我以真誠心對他;眾生以染污意對我,我以清淨心對他,離開眾生,到哪裡修?沒地方修。所以隨眾生住,恆不捨離,就在眾生上把自己磨得光禿禿,所有一切稜角統統都磨光。諸位要知道,離開眾生沒地方修行,真正修行人不離眾生。
「如諸法相,悉能通達」。這是解門,也就是說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瞭通達。這就是前面「光明覺品」裡面講的十甚深。事實真相清清楚楚,我們常講(省略講)六個字,諸法「性相,理事,因果」,這六個字。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解門。真正解了之後,決定是「斷一切惡,具足眾善」,這肯定的。你怎麼會造惡?不但沒有惡言、沒有惡行,一個惡念都沒有。人真舒服,真快樂!
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已上明宗趣竟」。這品的宗趣,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說這品經要不要學?我們要不要真幹?你真幹,你將來得的果報就跟普賢一樣,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心想事成。「意明迴凡小所執心境差別業,皆成願海,具普賢門」。這段文我們就講到此地,正好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