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七四卷) 2002/7/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774
諸位同學,我們還是接著看「華藏世界品」。《疏論纂要》裡頭李長者的開示,他的開示一共有十段,前面我們講到第八段。第八段是說明「佛國本空,何為華藏世界出生所緣」,長者給我們說了四個意思。第一個是二乘聖者雖然得到解脫,我們曉得他的解脫只是脫離六道輪迴,還沒有出十法界,跟菩薩比,智慧福德還不足,不能主動的度眾生,喜愛涅槃寂靜之樂。第二個原因,是為三乘菩薩有喜歡求生淨土的,上一次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心裡面染淨這樣的分別沒有斷,執著是沒有了,但是染淨的分別沒有斷,所以李長者講他們是「染淨當情」,李長者說的,「知見不普,情存淨土,不得自在。」由此可知,修行只要有絲毫妄想分別,就是你執著斷了、見思煩惱斷了,你還有妄想分別,你就不能得大自在。這是講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
總是不如《華嚴經》上所說的,《華嚴經》我們曉得是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所以說「不如此法,隱現自在。」知道淨穢不二,心淨,淨土就現前;心不清淨,穢土就現前,「隱現自在」。這絕對不是三乘菩薩的境界,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的原理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這個才真正得大自在。「為利眾生」,示現殊勝的福德,這個自在,三乘菩薩就沒有這個境界。長者說,「即具相萬差,光明顯照。若令眾生,情無取著,如幻雲散,一物便無,無有所得。」這幾句話說得好,法身菩薩、諸佛如來示現在九法界,他能示現種種依正莊嚴教化眾生,特別是接引眾生。
接引哪一類的眾生?我們要曉得,是大心眾生。這些眾生得度、成就了,這是佛法裡面講的當機眾。不是當機眾,人數多!就好像我們學校當機是正課的學生,不是當機眾,還有很多旁聽生,我們講有一類根性沒有成熟,他的福德因緣殊勝,他也有機會跟著這些當機眾聽到這個法門。他為什麼不能證得?因為他著相,他的分別執著沒有放下,雖然有這個福分得聞大經,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下金剛種子,這也是無比殊勝的因緣,但是他這一生不能證得,不能得果報。那要問:什麼時候這個果報能現前?那就要問什麼時候你把妄想分別放下,不再打妄想、不再分別,這個時候佛菩薩一定來幫助你。為什麼?你妄想分別放下,這就有感。「我沒有求」,沒有求這是冥感,冥感佛菩薩也來,他來的時候或是顯應、或是冥應,一定會來應的。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我沒有求佛菩薩,佛菩薩何以來?」佛菩薩知道你條件具足,就是你修學《華嚴》圓頓大法的條件具足了。要知道,十方諸佛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觀察得非常清楚,哪一個眾生條件具足,馬上就來幫助他;條件不具足,幫助他提升。已經具足的,幫助他成就,這個成就就是超越十法界,提升他到華藏世界去了,或者是提升到極樂世界去了。菩薩跟我們一般普通人不一樣,普通人是講感情,你雖然條件具足,問題是「我歡不歡喜幫助你,我對你看得順眼還是看不順眼」,這是凡夫知見;佛菩薩沒有,決定不是情見,佛菩薩是純粹的智慧。根熟的眾生雖然見到佛菩薩現的相,他懂得,《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他能理解,所以他不執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學佛的同學你們要想在一生成就,佛的這一句話要牢牢記住,要常常放在心上。為什麼?時時刻刻提起觀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的佛來了,我們禮敬、稱讚、供養而不攀緣,為什麼?保持心地的清淨,佛就來了。
我們現前佛為什麼不來?跟諸位說,佛不來是大慈大悲,來了怎麼樣?來了你受不了,你感情激動,你的清淨心沒有了、失掉了,你修的那一點智慧也失掉了!所以你要問,什麼時候你會見佛?我在這裡可以明白的告訴你,什麼時候佛菩薩來了你不動心,見如不見,這個時候佛菩薩就來了。為什麼?他來對你只有好處,不會障礙你,所以佛菩薩來是慈悲,不來也是慈悲,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修道的人、覺悟的人,跟迷惑的眾生差別是:一個心清淨、一個心雜染,一個是智慧,一個是感情,這裡面的道理不能不懂。
我離開祖國三十六年,跟到我家人聯繫上。那個時候我在香港講經,在「中華佛教圖書館」,我的母親到香港來看我,她是從上海到廣州。當時佛青的會長袁文忠居士,代我到香港去迎接我的母親。接到香港來的時候,我正在講經,我在講台上。我母親來了,招呼她,請她一邊坐下來聽經。經講完之後,我招呼她,非常難得!沒有激動。不是像幾十年沒有見面,一見面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那就完了!所以我非常佩服她能夠鎮定,沒有激動,跟平常天天見面一樣。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不激動,她也能不激動。當時聽經大眾看到之後,也很佩服!這是什麼?這可以見面了。如果見面的時候,諸位想想,痛哭流涕,在那裡訴說這麼多年的別離、相思,那我們學佛學這麼多年,不是一下就退轉過來了嗎?退到沒有學佛的這個地位,這幾十年佛不就白學了嗎?
從這個之後,她來看我或者是我到上海去看她,都沒有一絲毫激動。我不勸她吃素,她回到上海去之後,發心吃長素。她看到我吃素很好,身體健康。我們不用言說來勸,我們用事實來表現。念佛好!這是我勸她的。她說這麼多年來常常想我,我就告訴她,不要想我,想我沒有好處,想佛!你天天想阿彌陀佛,我也想阿彌陀佛,將來我們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我們母子還在一起,這多殊勝!我跟她講,她聽懂了,回去之後念佛就不間斷,我送她一串念珠。實在講,這也是她過去有善根,能在這種場合聽我講經觸動她的善根,她能夠把感情伏住。好像在香港住了一個多星期,從來沒有激動過。一般人講修行看功夫,從哪裡看?就在這裡看。
國內我去過幾次,早年間去還好,為什麼?知道我的人不多。這些年來我們講經的這些錄音帶、錄影帶,現在做的VCD、經書,流通得很多。我們流通到中國都是合法的,這一點學佛的同修一定要記住。佛陀滅度教導我們,「以戒為師」,戒是什麼?戒就是守法。我們學佛要不守法,是佛的罪人,自己決定不能成就。一定要守法,一定要守規矩,這是每一次講經都特別鄭重勸導大家的。佛是世出世間最好的人,哪有好人不守規矩的道理?佛弟子是以佛為榜樣、為典型,我們要向他學習,頭一個就是要學他守法的精神。如果不守法,秩序就亂了,給社會大眾帶來的是負面的印象。人家一看:「佛教徒是這樣的,亂糟糟的!」把我們佛教的形象破壞了,讓社會大眾輕視佛法,那我們學佛的人就有罪過。我們自己沒有做得好,我們自己沒教得好,應當生慚愧,應當回去要改過自新。
自從有一年,我還是沒有告訴很多人,知道的人確確實實不多,我回到上海看我母親。下飛機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老的機場,下飛機的時候,機場上有三千多人,沒有秩序,一下圍起來了,我都走不出去!這種場面、熱情,我非常感動。從這個以後,我嚇到了,不敢再回祖國。如果我們祖國同胞能夠像外國人一樣守規矩、有秩序,我會常常回去看看大家。所以不是我不常回來,是大家太熱情了,熱情過度,使我不敢回來,道理在此地。香港過去被英國人統治一百年,香港人守規矩,我們國內同胞這一點跟外國相比是要差一些。所以我們特別重視持戒,遵守國家的法律規章,遵守社會秩序,我們從這個地方做個好榜樣給社會大眾看。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學佛的人跟沒學佛的人不一樣,沒有學佛的人爭先恐後,我們學佛的人處處退讓,有禮貌、有節度。
真正契入佛法,長者講「情無取著,如幻雲散,一物便無,無有所得」,這是真正懂得佛法,真正得佛法的受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大乘經上常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但是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為什麼在佛國本空,他要現這麼多相?佛國本空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自受用,佛國本空;現相,是他受用,教化眾生、接引眾生。你要不能夠現相,你怎麼能接引眾生?接引眾生為什麼要現相?眾生著相,眾生歡喜相,那你就得現相去接引他。你要不現相,跟眾生的緣就斷掉了。所以我們曉得,這一切設施、一切現相不是為自己,是為了接引眾生。
你們從許多地方到這個地方來,我香港這個地方也不是常來,來的時間比較多一點,為什麼?這個地方有攝影棚,有攝影棚我來了有工作做;如果沒有攝影棚,那我來了就沒事了。沒事做,我的光陰虛度,這個不可以。這部《華嚴經》諸位現在聽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是第八卷。《華嚴經》八十卷,我們這一次講的是八十卷裡面講到五十九卷,然後接著講《四十華嚴》,五十九加四十,九十九卷。九十九卷,現在講的第八卷,那你想想我還要講多少年?我現在預定的時間是一天講四個小時,一年要講滿三百天,就是每年要講一千二百個小時,沒有休閒的時間。當中還有六十幾天的時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要講滿三百天,還有六十五天的時間,這六十五天的時間要辦事,確確實實沒有空閒的時間、沒有休假的時間。現在我到澳洲,目前要幫助兩個學校,可能還有一個學校在等著我,也可能還不只一個學校。幫助一個學校,我們做國際和平消弭衝突的這個工作,這個工作很重要!現在世間災難太多了。另外一個學校,我幫助它團結宗教、團結族群的工作,都是祈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這是《華嚴經》的落實。有那麼多熱心的人去做,他們來找我,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他。
諸位學佛一定要明理,佛法修的是什麼?戒定慧三學。戒是守法,是得定的前方便,也就是得定的預備功夫。定還是手段,還不是目的,目的是什麼?因定開慧,智慧開了,這是真正教學的目的。智慧從哪裡開?從定開的,也就是說從清淨心開的。清淨、平等、覺,覺是慧。你的心要不清淨、不平等,智慧不能現前。心地要到清淨平等,一定要持戒,持戒幫助你得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幫助你開智慧。不但釋迦牟尼佛是這樣修成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從這條道路上修成功的,我們要學習,我們決定不能離開戒定慧。能夠入般若境界、能夠得般若的受用,好!不但戒定你得到,智慧開了。不再執著,不再分別,功夫高的,連妄想都沒有了。長者為我們說了四個意思,這是第二。
第三,「為怖一切法空眾生」,這很有道理。有一類眾生,你要講一切法空,他就驚慌,「一切空,那怎麼辦?」所以佛示現相,現相,相不空,把他這個恐怖安穩住,他就不害怕了。所以,「現福德依正果報」。要不要幫助他「觀空法」?要!要慢慢教導他,空不是凡夫想像當中那個空,凡夫想像空是什麼都沒有,他害怕,這要跟他說清楚,要好好教他。空跟有是一不是二,《心經》許許多多人天天念,雖然念,沒懂。為什麼不懂?他還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就知道他沒懂。如果真正念懂了,不但分別執著他沒有了,妄想也沒有了,那是我們修行最高層的階段。前面跟大家講戒定慧三學,《心經》是慧,是最高的階段,連妄想都沒有了,哪裡還有分別執著?
什麼人跟我們示現這個榜樣?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自己修行上來說,就他自己自受用,稱「觀自在」。如果就他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一方面來講,我們就叫他做「觀世音」;世是世間,音是音聲,苦難的音聲,菩薩看到、聽到了,馬上就要去幫助他。觀世音菩薩現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代表什麼意思?代表是眼到手到,我看到了,我立刻就幫助你,表這個意思。諸位看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個造像,很多,我想大家都看見過。再告訴你實話,所有的菩薩都是千手千眼,你有沒有見過千手千眼的文殊菩薩、千手千眼的普賢菩薩?由此可知,一切法身菩薩哪一個不是眼到手到?特別用觀世音菩薩來代表,觀世音菩薩表大慈大悲,是這個意思。
我想應當同修當中,也有人見到千手千眼的普賢、千手千眼的文殊,在我們新加坡淨宗學會,我們小佛堂兩邊供的,一邊是千手千眼的文殊菩薩,一邊是千手千眼的普賢菩薩,我們要學。不是真的一千隻手、一千隻眼睛,那一千隻手你說多麻煩!兩隻手很自由;如果四個手、八個手,你就覺得很累贅!它是表法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表法的,代表微密觀照,眼表這個,沒有看不到的;千手是表援助、幫助,沒有做不到的,取這個意思。所以,示現福德依正的果報,然後教你觀空,《心經》就是講的觀空。觀空是圓滿的智慧,所以《心經》一開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那個不是淺的,深的,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五蘊就是一切法,一切法歸納起來就是五蘊。在法相宗裡面,把五蘊展開來就是百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經》上講得更簡單、更扼要,「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後的結論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種說法,對初學的人講,不行,他不能接受,你要這樣講法,把他嚇跑了,他下一次再也不敢來了。所以,一定要示現殊勝的莊嚴相好,慢慢教導他。終極的目標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空掉,這個時候就成就究竟圓滿的果德,這是自性本具的無量智慧,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大圓滿!你要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空掉,性德本具的圓滿不能現前。所以,空不好懂,空很難講、很難體會。這是第三個意思。
第四個意思,長者講「總為一切三乘及一切凡夫」,前面是講一切三乘,不包括凡夫,這個地方包括凡夫,「現廣大願行福智境界量度樣式,令其倣學,不偏執故。」這個話說得好,這個對我們學習是重要的教導。佛菩薩給我們現廣大的願行,願行是因,福智是果,你從佛菩薩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工作、他們處事待人接物,你仔細去觀察,他是怎麼做的。你看他的因,你就曉得他的果報。從他所示現的這個果報依正莊嚴,你就要知道他的因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所以在示現裡頭那個蓮花用得特別多,蓮花表因果同時,因不離果,果不離因,讓我們知道修因證果。佛菩薩示現這個境界、示現這個樣子,目的是教我們效法,是教我們向他學習,不能有偏執。你要有偏見、要有執著,你就錯了!
有這四層意思,佛國本空裡面也現依正莊嚴。雖現依正莊嚴,不礙本空,為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是一不是二,所以它沒有妨礙。這一段末後,長者引經裡面四句偈,我們也念一念:「諸佛國土如虛空,無等無生無有相,為利眾生普嚴淨,本願力故住其中。」像我們這部經,毘盧遮那佛現的華藏世界依正莊嚴,我們修淨土的同學是依三經一論,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跟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一個意思。如果就佛自己所證的境界,那是一切皆空,本空!但是為了接引三乘、為了接引一乘根性的大眾,遮那現華藏,彌陀現極樂。我們對極樂相當熟悉,讀得很多、聽得很多,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自己享受的,他現的這個國土是為了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眾生,希望脫離六道十法界,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是為這些人示現的。真的,我們在《華嚴》裡面看到「隱現自在」。
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裡頭有緣,還有這麼多人希求阿彌陀佛幫助,希望到極樂世界修行,那極樂世界就要存在。所以極樂世界無量壽,是什麼道理?這麼多人在那裡等著,在那裡盼望著,要到這個地方去修行證果。這是諸佛菩薩示現存在時間的長短,這不是佛這邊的事情,是眾生那邊的事情,眾生需不需要。如果需要,時間就長;眾生覺得不需要,「我不必到極樂世界去、不必到華藏世界去,我也能成就。」這個世界就沒有了。同樣一個道理,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也就是到九法界來示現,我們常常講「感應」所生的。他為什麼來?眾生有感,他就來了。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眾生沒有感,眾生不需要,自己覺得自己行了,不需要了,這個時候佛菩薩就走了。佛菩薩住在這個世間時間長短,完全看眾生感的願力強弱長短。如果眾生感的願力很強,時間也長,他就長住;如果眾生這個願望不是很強,時間也很短促,諸佛菩薩示現的時間就短,道理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佛菩薩完全是為了幫助眾生、利益眾生,那眾生需不需要幫助?是眾生本身的事情,無關佛菩薩的應現。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李長者的開示第九段:「明華藏世界因何得隱現自在」,當然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很想知道的。長者在此地告訴我們,「為從一切法空之理,隨智現故,得隱現自在。」這一句我們要把它記住,他講得簡單扼要。說華藏世界,實在講包括所有的境界,尤其是我們現在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不同維次空間,現在我們是見不到它的隱現自在,實際上它是隱現自在。為什麼能夠隱現自在?這是「從一切法空之理」,這個理我們不知道,我們迷失了。「隨智現故」,這個智我們也失掉了,我們今天迷了,沒有智。理是所現,智是能現,智慧開了,所有一切障礙就沒有了。障礙從哪裡來的?障礙從迷來的,迷了有障礙。什麼障礙?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障礙。迷了才有,悟了就沒有。所以,不同維次空間那個頻率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妄想分別執著要是斷了,這些頻道都沒有了,差別都沒有了,於是法空之理就現前了。
法空之理就是真如本性,大乘經上常講「緣起性空」,所以性空才是緣起的根本,是緣起的根、是緣起的本。沒有空理,什麼樣的緣也沒有辦法現起境界。這一樁事情,佛在經上講「法爾如是」,這也就是《般若經》上所講的「諸法實相」,這是一切法的真相。所以覺悟的人,真正覺悟的人我們經上常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標準在此地,他就得隱現自在。身隱現自在,境隱現自在。我們在前面跟諸位說了兩個公案,法照禪師在五臺山見到大聖竹林寺文殊菩薩道場,文殊菩薩隱現自在;悟達國師去求迦諾迦尊者給他治病,迦諾迦尊者是大阿羅漢,他的依正莊嚴隱現自在。隱現自在,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你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隱現就自在。沒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就不自在,就是這麼個道理。
長者後面這個話說得好,「世間龍鬼,具有三毒,猶能隱現。何況法空,空諸三毒,純清淨智,不能隱現自在?」這是舉出世間龍,龍是畜生道,鬼是餓鬼道,龍跟鬼他沒有斷三毒煩惱,他還有貪瞋痴,他也能夠隱現自在,這是舉出一個例子來說。這是什麼原因?龍跟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兩種原因,一種是報得,鬼他報得五通,他能夠隱現自在;龍有報得的、有修得的,實在講他那個隱現自在還是不自在,不能隨心所欲的隱現,他隱現還有特別的因緣。我們常常講,在一種特殊緣分之下,鬼現在你面前,你見到了。我們這個會發起的時候,有幾個老的同學,老同學裡面有一位施居士,他往年是在影劇界,他就跟我們講過。因為拍攝電影很多景是在夜晚拍的,真的遇到鬼。他到新加坡看我,我就請他將他親身所經歷的這些境界說給我們大家聽聽,我們給他錄了一個錄相帶。
但是在我們這個世間,與鬼神接觸的人很多,不是他一個。我們為了要找這些證明,所以有許多人親身經歷的,我都請他們說給我們聽聽,現身說法。早年蒲松齡先生寫《聊齋志異》,《聊齋志異》不是他自己編的,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他很喜歡蒐集這些資料,常常做一點酒菜擺在路上。從前路上的行人、旅行的人,大概都是騎馬坐轎,步行的,他在大樹底下或者涼亭下面擺好酒菜,遇到這些來來往往的人,請他坐下來,專門問他:「你有沒有遇到過這些奇奇怪怪鬼神的事情?」請他們講,他把他記錄下來,這部書是這樣編成的。所以《聊齋志異》裡面所說的,我感到百分之八十是可信的,可以相信。編故事的人不多,那要很聰明的人,一般人編不出故事。我們也來蒐集,現在蒐集方便,可以請他說出來,我們錄相把它錄下來。確確實實有!
所以他有隱現,他不自在。諸佛菩薩隱現自在,也要看緣分,緣成熟他就現;緣不成熟,他就隱。這什麼道理?這就是佛法上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間有聖人設教來教化眾生,不能用神道設教。為什麼?神道設教裡面,要知道有些邪神、妖魔鬼怪他也能有隱現,那就是邪正不能辨別,世間眾生沒有依靠,無所歸依。所以諸佛菩薩的隱現自在絕不輕易來表演,道理就在此地,維護正法。聖人教化眾生,都有一定的儀式,有一定的規律,決定不用神通做佛事。這就是說,妖魔鬼怪都有神通,鬼都有五通,畜生道裡面有報得的神通、有修得的神通,要是以神通來做佛事,那把諸佛菩薩教化眾生全部都擾亂了。所以佛菩薩、大聖大賢不用神通,給大家講理、講事,講因、講果,但是偶爾示現神通啟發你的信心,這個行!啟發信心之後,不會再現。
有一等學佛的同學來告訴我,「我初學佛的時候,我有很多感應」,見到佛,見佛像,佛真的現相給他看,聞到異香,見到佛光,許許多多的感應;學了佛之後,學了多少年,沒有了,想見都見不到,想聞也聞不到了,來跟我說:「法師,我是不是退步了?」我相信在座的同學當中,可能也有這些問題。我在初學的時候,感應的事情也很多。初學佛的兩年當中,我遇到這些不可思議、沒有法子解釋的感應,總有十幾次,兩年當中。我曾經向章嘉大師請教過,大師告訴我,這是佛菩薩、護法善神幫助你增長信心。入了佛門,一切都上軌道,你好好在經教上學,如果這個事情再要常常有,那就不是佛菩薩的感應,是妖魔鬼怪在擾亂。哪能常有?我們在史傳上看到,《大藏經》裡頭有《神僧傳》,《神僧傳》裡記載的都是一些不可思議的感應。
感應,遠公大師,我們淨土宗初祖廬山慧遠大師,他在一生當中見過三次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他看到了。從來沒有跟一個人講過,這是對的,這是非常好的態度,所以他能見三次。見到了,到處去宣揚,以為自己了不起,那是著魔!那個不是好境界,我們自己要清楚、要明瞭。什麼是好境界?見如不見,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如如不動。境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絕對不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好境界!好境界不能常常有。遠公大師往生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又現前,第四次。他告訴大家:過去見過三次,現在這個境界又現前,我應當走了。他老人家到極樂世界去了。
初學佛的時候,因為你的信心不定,你的疑惑很多,你有善根、你有福德因緣,佛菩薩幫你一把,增長你的信心,所以讓你接觸到一些不思議的境界;到你信心已經建立,已經入佛門,這個境界就沒有了。再有的時候,可能在特殊關鍵的時候。好像我們學校裡上課一樣,學習到一個階段之後,老師來考我們一次,示現一些境界來考我們,看我們怎樣的反應。如果我們的反應非常清淡,這個考試及格了,他才真來。如果這個境界示現,你喜歡得不得了,他不會來的。為什麼?把你道心破壞了,這一點我們要曉得。這就是佛菩薩隱現自在裡頭,他現、不現,道理在此地。
下面他舉個例子,這個例子是《華嚴經》上的。「如善財入彌勒樓閣,以三昧力,具見眾莊嚴。從三昧起,忽然不見。一相都無。」這是《華嚴經》,《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善財童子參訪彌勒菩薩,見到彌勒的樓閣,眾寶莊嚴。他是怎麼見到的?三昧見到的。三昧是定,禪定裡頭見到的。到出了定之後,就沒有了,這個境界就沒有了。「善財白言,此莊嚴何處去?」善財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你的樓閣到哪裡去了?我明明見到,見到得很清楚,怎麼我一出定就沒有了?彌勒菩薩告訴他:「從來處去。」你問:它到哪裡去?從來處去。再問他:「從何處來?」彌勒菩薩答覆的是:「從菩薩智慧神通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彌勒菩薩講的是真話,說了這麼多,實在講佛在經上一句話就說完了,「從心想生」。「我心沒有想啊?」但是入甚深禪定之後,我們這個情識障礙突破了,我沒有想,別人想,別人想的那個境界我看到了。所以我們在有障礙的時候,我與諸佛如來、與菩薩、聲聞、緣覺、與一切眾生,這個心想有障礙,我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但是境界比我們高的、空間維次比我們高的,他知道我們在想什麼,我們不知道他;也就是說,覺悟的人能知道迷惑的人在想什麼,迷惑的人不知道覺悟的人,迷惑的人也不知道迷惑的人。這些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這一句話不是說沒有法子解釋,理太深了。再說真話,不可思、不可議,不可思,你不能想;不可議,你不能說。真正你到不能想、不能說的時候,這個事情你就看到了,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此可知,我們要想思,想想,要想來討論討論,這就是障礙,你見不到事實真相。你要見到事實真相,不可思議,你就見到了。這話是真話,不是假話。不可思議是什麼?是三昧的境界。換句話說,善財童子不可思議的時候,他見到彌勒樓閣;他一動念頭,想思想議,那樓閣就不見了。實在就是這麼一回事,這就是菩薩神通,就是菩薩智慧。所以一切現象不來不去,不生不滅,只不過是隱現自在而已。十法界依正莊嚴又何嘗不如是?
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用電視螢幕做比喻,這個常識我們現在大家都具足。我們這個螢幕,這台機器有許許多多的頻道,我們按這個頻道,這個頻道的相顯了,沒有按的頻道那些現相是隱了,這不叫隱現自在嗎?我不喜歡看這個頻道,再換一個頻道,這個頻道隱了,另外一個頻道又現前了。跟這個很類似!我們從這些境界裡面細心去體會,就不難理解。另外一個例子,夢境。我們一般人晚上睡覺都會作夢,夢中的境界夢醒之後很清楚,就像真的一樣,夢中的境界是什麼?現。夢醒之後,隱。夢境在哪裡?在阿賴耶識裡頭含藏著。阿賴耶識裡含藏著業習種子,我們在睡眠的時候控制的力量薄弱,有時候它起現行;清醒的時候,我們的力量控制住,它不起現行,它就隱。睡覺的時候,精神鬆懈,控制不住的時候,它就現。我們從夢境當中知道自己的業習,如果常常作夢,作惡夢,不好!你一定要曉得,我造作的惡業太多了。
我在早年沒有學佛的時候,學佛的前兩三年,常常作惡夢,半夜嚇得一身冷汗嚇醒,夢到一些妖魔鬼怪。我學佛大概到二十年之後,還會作夢,惡夢沒有了。有的時候,因為我講經,夢到佛菩薩講經說法。我們一般人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般人的解釋;而我們自己曉得,為什麼會有這種境界?常年(?長年)在經教上,天天讀誦經論。說明這個習氣它有了力量,就是說你心裡頭有了,你晚上作夢的時候它會起現行。沒有學經教的時候,惡業的力量起現行,都是夢到這些妖魔鬼怪。因為過去經歷過八年對日本人的戰爭,八年抗戰,那個印象很深刻,常常夢到打仗。夢到有人拿著刀槍來追逐,自己到處去逃跑;飛機轟炸的時候,那個時候做防空洞,往地底下鑽,會有這種夢境。那個夢境我們仔細想想,差不多都是畜生道跟餓鬼道的那個境界。從夢境當中我們能夠覺察到境界不斷向上提升,現在都沒有了。也是勘驗自己功夫最好的方法,我們自己修行到什麼程度,不必問人,實在講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有一切境界相,你要記住,《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為是虛妄,所以相是空的,這個有叫「妙有」,不是真有。夢境如是,我們現前境界又何嘗不如是?你能夠這樣一回光返照,你才能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就是入正覺的境界。夢醒之後曉得,「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要覺悟到我們現前這個境界也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心清淨了,妄想分別執著你才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想放下,為什麼放不下?」就是你沒有透過這一關,你總以為這是真的,夢境是假的,你不知道現前跟夢境無二無別。所以,什麼東西是真的?佛法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要真正知道因果不空,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努力修善,積功累德,這個不空。為什麼?幫助你提升你的境界。
學佛的人說老實話,最大的安慰就是知道沒有生死,沒有學佛的人貪生怕死,對這個死非常恐懼。學佛之後曉得沒有生死,死了怎麼樣?死了以後,俗話講他又去投胎去了;在佛法裡面講,換個身體。如果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那個身體愈換愈好。我這一生是人身,來生換的是天身,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修得最好的到極樂世界換成菩薩身,愈換愈好!沒死,換身體而已!但是你要是造作罪業,那就差了,你的身體愈換愈糟糕,現在是個人身,換成畜生身、換成餓鬼身、換成地獄身,愈換愈糟糕!這是學佛我們現前得到真實利益,使我們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人沒有生死。再說,人沒有佔人便宜、沒有吃虧的,因果通三世。我佔人家的便宜,來世要還他;我這一生吃了虧,來生人家要還我。所以我們這才真正了解,人與人之間想佔人這一點便宜,沒這回事情;吃虧上當,也沒這回事情。你看只是看這一段的時間,好像有吃虧、佔便宜,你看到未來的時候,沒有了。
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自自然然處處退讓,你喜歡,給你,統統給你,我的也可以給你,來一世你回報,報過來。我歡歡喜喜給你,你也歡歡喜喜供養我,何樂而不為之?為什麼一定斤斤跟人家計較?為什麼不大大方方?都在一念覺迷。迷了,人心量很小,很小氣;覺悟了,心量大,非常大方!諺語也常講「量大福大」,真的,一點不假!量小的人哪裡會有智慧,哪裡會有福報?所以你要想修大福德、大智慧,頭一個要拓開心量,《華嚴經》幫助我們拓開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如來的福報。
這一段從理上來講,事實真相上來說。長者還怕我們不能夠理解,又舉個比喻給我們說。「又如幻師,作諸幻事,無所從來,無所至去。雖無來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見。彼莊嚴事,亦復如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雖無來去,然以慣習不可思議幻智力故,及往昔大願力故,如是顯現。華藏世界,亦復如是。」這段比喻說得好。幻師,就是我們講的魔術師,舞台上表演魔術的。我們曉得魔術不是真的,但是他的手法很俐落,他在那裡變幻的時候,我們在下面觀看的人看不出來。好像是真的,其實它不是真的,所以長者用這個比喻讓我們了解。佛經裡面講「如夢幻泡影」,這個幻就是變魔術。夢幻泡影這四個字告訴我們,相好像是有,它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你不要執著,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執著,你執著就錯了。可以欣賞,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你要能夠懂得這個道理,曉得事實真相,這一切我受用、我欣賞,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你過的日子就是菩薩的日子,你過的是菩薩生活。凡夫跟菩薩在同一個境界裡頭,不同的地方是他有執著、有分別、有妄想,這就叫凡夫。凡夫境界跟佛菩薩境界實際上境界完全相同,是幻有,不是真有,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佛是總說,是總綱領、總原則。
說到這個地方來了,華藏世界。華藏世界,佛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就是常講的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中觀》論上講的八不。但是隱現都有緣,所以佛法講緣生。這個緣非常重要,有緣就現,沒有緣就隱。緣從哪裡來的?緣從願力來的。佛菩薩在因地初發心的時候,他發的願。像我們現在學佛,我們現在是因地,我們天天也在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不管你這個心是真是假,如果這個心是真,你這個願會產生力量,願力;如果是假的不是真的,阿賴耶裡頭種種子,雖然有種子,這個種子沒有力量。你是發了這個願,天天在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你天天在念,但是你一條也沒做到。雖做不到,阿賴耶識落種子,這個種子現在沒有力量。如果你發的願是真心,發的願你要兌現,你認真努力去做,這個願就有力,願力就能感得隱現,這個道理我們能體會。
最明顯的,我們現前能夠覺察得到的,你的發願這個心是真的,你真幹。真幹怎麼樣?真幹,你這個人變了。什麼變了?果變了。沒有福報變成有福報,沒有智慧變成有智慧,沒有能力變成有能力,果報嘛!這願力,力有力量。反過來,我的發願還不過是隨著經本念念而已,我並沒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意思,完全不能夠奉行,你的果報不會變;換句話說,你還是隨著你的命運走。大家讀《了凡四訓》就明白了,「一生都是命,半點不由人」。高明的算命先生給你批的八字,你一生照這個走,這就是一點都沒有轉變過來。什麼原因?沒有願力。了凡先生能夠把他命運轉過來,是願力。雲谷禪師一番開導之後,他領悟了。但是他的願力並不是很強,比不上俞淨意先生。
《了凡四訓》後面有一篇文章,《俞淨意遇灶神記》。俞淨意先生那個警覺性比了凡先生高,回頭比他快,斷惡修善比袁了凡還要認真,所以他的果報超過袁了凡。只可惜他自己沒有把他改過自新的這些東西寫出來,是他的同鄉晚輩給他寫出這麼一個傳記留下來。如果他自己把他一生改變命運的過程寫出來,那比《了凡四訓》要精彩很多。所以,問題就是你是真心還是妄心。命運,有!一點都不假,命運是自己造的。過去生的行業決定這一生的吉凶禍福,這一生所作所為,決定來生的果報,這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只是我們一般人、學佛的人健忘。佛說:「欲知前世因」,你要想你前世造的是什麼因,「今生受者是」,你這一生所享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來世我什麼果報,你這一生一天到晚想什麼、說什麼、做些什麼,來生的果報!
這一生,我們的思想是意業,言語是口業,造作是身業。如果這一生我們的思想言行純淨純善,來生作佛,佛的三業純淨純善。如果我們這一生三業與三學、六度相應,來生是菩薩。不必要問人,堅決的肯定,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來生什麼果報,那就問你這一生造的是什麼因,你這一生所做的。如果我這一生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所幹的還是損人利己,來生是三惡道。我這一生思想行為、所作所為是仁義道德,你來生是人天福報。這些道理、事實真相,經論裡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你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長者這一大段的開示你就完全理解了,「隱現隨緣」你就懂得了。
末後講:「若隨法性,萬相都無」,這從性上來說,確實性裡頭沒有一切現相,沒有!性不是物質。「隨願智力,眾相隨現。隱現隨緣,都無作者。但以理智,法爾自具不思議功、不思議變,無能作者,自在隱現。」這是說明事實真相。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學,隨順性德,不要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煩惱習氣,你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隨順性德,性德是什麼?隨順經論的教誨,你能夠脫離六道、能夠超越十法界,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這樣做。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