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五九卷) 2002/6/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759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轉變差別,長行第四句:
【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
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到,前面第三句是講修人天福報的,這個天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第四句還是『成染淨劫轉變』,淨的成分多,染的成分少,雖然跟前面是一樣的,染淨裡頭成分不相同,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人天福報已經不容易修了,佛在經上常講,現在這個世間人死了以後,來生再得人身機會非常之少。佛講了三個比喻,我們從這個比喻裡面,你就能體會到多麼困難。第一個比喻叫「須彌穿針」,須彌山是這個世間最高的山,從山上放一條線,下面放一個繡花針,那個線放下去,剛剛好穿到那個針孔裡去了。你們想一想,這個機率能佔多少?得不到人身的,就像須彌山頂上放那個線沒穿上針孔;得人身的,穿到針孔裡去了。我們不要說是須彌山,須彌山太高了,我們就說我們現在這個道場十一樓,你從十一樓裡頭放下一條線,樓下放一個繡花針,你穿穿看,你能不能穿進去?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二十四小時不斷在穿,看看一個月能不能穿到一次?佛講失人身再得人身,那個難,機會之難,就像這樣子。佛沒有妄語,絕對不說假話。《金剛經》上講「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語,完全講的是事實真相。
第二個比喻「盲龜浮木」。大海裡頭有一隻烏龜,這隻烏龜瞎眼睛,眼睛瞎了。大海上漂了一塊木板,木板當中有個洞,烏龜在大海裡頭游,把那個頭伸出來,剛剛好就穿在那個木板的洞當中。這個機會跟須彌穿針我看沒有兩樣。
第三個比喻,世尊在祇樹給孤獨園,孤獨園那個時候有工程,他去看。在地上抓了一把泥土,抓了一把,抓完之後把它放下,撒在地上。弟子們看到老師這個舉動,就請教老師:老師,你這是什麼意思?佛就說:這個世間的這些人們,居住在這個世間的人們,死了以後不能得人身的,就像我抓這一把土撒到地上一樣。來生還能得人身的,你看看,指甲裡頭還有一點,撒的時候都撒盡,指甲裡頭還留了一點,來生能得人身的,就像我指甲裡頭這一點。難!真難!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決定不能夠欺騙自己。欺騙自己不是有意的,是無意的,佛法裡面講增上慢。沒有得到以為得到,佛經上舉的例子,沒有證得阿羅漢果,自己以為證得。像出家人去受戒,確實沒有得戒,以為自己得戒了,這是增上慢。我們今天在形式上受了三皈、受了五戒,這是在家居士,三皈、五戒真的你得到沒有?沒有!真正要是得到,《戒經》上講得不錯,三十六位護法神晝夜保護你,你的三皈真正得到了。
三皈第一個:皈依佛,覺而不迷。你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念念覺,不迷,你做到了沒有?沒有!見色迷在色裡頭,聞聲迷在聲裡頭。什麼是迷?在裡頭起妄想分別執著,就迷了。不迷的人,最簡單的這個樣子,跟諸位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不迷。你見色聞聲還起心動念,迷了!還有這個喜歡、那個討厭,迷了!佛菩薩對於一切境界沒有喜歡也沒有討厭,永遠是清淨心、平等心。我們用功就用這個功夫,怎樣在六塵境界裡頭永遠保持我們的清淨平等覺,這叫念佛。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佛的別號,《無量壽經》上有。我們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保持清淨平等覺,就是念佛、念阿彌陀佛,那真的能往生。所以覺而不迷我能做到嗎?正而不邪能做到嗎?對事對人對物,正知正見。
什麼人能做到?在《華嚴經》上講,圓教初住菩薩做到了,他確實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明心見性的菩薩做到了。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你怎麼會做到?我們現在念的這一句「信解菩薩」,信解菩薩他怎麼做?他隨順佛陀教誨,他能做到隨順佛陀教誨。經教上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決定不違犯;教他不可以做,他就不做,隨順經教的教誨,這叫信解菩薩。我們不能隨順經教教誨,我們不信、不解;不信、不解,能修人天福報就不錯了。
人天的大福,大福是什麼?色界天、無色界天是大福,欲界天是小福。所以我們自己要問,憑著良心問自己,還貪不貪愛「財色名食睡」?五欲!如果對於「財色名食睡」還會動心,你是欲界。真學佛,真的皈依、覺悟了,「財色名食睡」我不再貪,你才算是覺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人對事對物完全遵照經典的教訓去做,決定放棄自己的成見,自己的想法、看法完全放棄,你才是信解菩薩。你還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你完全是凡夫,你沒有皈依。皈是回頭,你沒有回頭;依是依靠佛菩薩,你沒有依靠。換句話說,你的皈依是假的、是形式,有名無實。所以現在真的鬼神也求皈依,鬼神皈依比我們認真,現在確實人不如鬼。
五戒,你有嗎?不殺生,我們叫眾生因我而起煩惱,我們那個殺的心沒斷。殺心是瞋恚心,雖然沒有殺他,這個殺的念頭沒斷。尤其是對冤家對頭,他曾經毀謗過我,曾經侮辱過我,我對他有仇恨,那一點仇恨是殺心,你這一條戒就不清淨。
不偷盜,盜心是總是想佔別人一點便宜,佛家這個盜叫「不與取」,別人沒有答應,不是很歡喜真心答應的,你取得別人東西都叫偷盜。很難持!
李老師以前給我們說,他在奉祀官府做主任秘書,有的時候拿到公家的信封、信紙,私人寫信。所以他每一次領信紙、信封,都要向奉祀官報告:我領的信紙、信封,有時候我私人寫信用,可不可以?奉祀官說:你不是囉嗦嗎?每一個人不都是這樣的,你何必要這樣說?他就講:我向你報告,你同意了,我就不犯盜戒;我要沒有向你報告,我拿公家東西做私人用途是犯盜戒。很小的事情,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也疏忽了。
公家東西是有主物,所以道場常住的物品,如果沒有得常住的同意;常住是什麼人?這個地方的會長。這邊公家東西,結緣的,那是例外,結緣品很多,你可以拿,你可以隨意拿。不是結緣的東西,你要是拿去自己用,常住沒有答應、沒有同意,都犯盜戒。這些小事情我們都沒有留意,五戒不容易持。
不妄語就更難了。很多經商的居士告訴我,「法師,不妄語不行,現在不打妄語就賺不到錢,要想賺錢賺多一點,非打妄語不可」。打妄語是騙人。你才曉得,哪一條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所以持戒,條條戒相要清楚,《戒經》要細細去讀。
出家人,出家人最低的戒律是「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你要是做不到,不是出家人。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以為我受了三皈,我受了五戒,我受了菩薩戒,都以為自己得到了,這在佛法叫增上慢,自己太粗心、太大意了。
我們讀傳記,蕅益大師,這是我們淨宗了不起的一位祖師,蕅益大師的成就很值得我們學習。他在沒有學佛之前,讀儒書,是孔子的信徒,毀謗佛法。學佛之後懺悔,知道佛門廣大。這都是菩薩示現,做給我們看的。受了戒之後,他知道戒沒有辦法做到,受戒之後,回來在佛菩薩面前退戒。比丘戒退了,做不到,一生他持沙彌戒、菩薩戒。所以我們在一些著作上看到他老人家提名「菩薩戒沙彌」,他不敢稱比丘,這是懂得的明白人!
古時候許許多多的大德不敢用菩薩、比丘這種稱號,連翻經的大德,他稱什麼?他稱沙門。沙門是什麼意思?沙門是學生。這是印度話,古印度出家修行人的通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沙門是這個意思,通稱學生。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貪瞋痴有沒有息滅?還不一定。戒定慧有沒有成就?也還不定,用這個稱號。我們看到安世高大師的著作,他那個名題就是用的沙門。到我們這個時代,真的叫無知,過去炳老所說的「膽大妄為」,我們現在真的屬於這一類,疏忽事實真相,以為自己了不起。佛經上講增上慢,學得愈多,傲慢愈嚴重,叫增上慢。
從前李老師給我們上課的時候講了個笑話,跟我們講什麼叫增上慢。他舉有個不孝的兒子,父母在鄉下種田,不認識字,辛辛苦苦把他養大,送他到學校念書。念到小學畢業了,就很傲慢,自己認為了不起,父母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小學畢業,就已經有傲慢的那個態度表現出來;到他中學畢業,傲慢心愈增長;到大學畢業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他那個眼睛慢慢長,長到頭頂上去了,看不到父母,目中無人,這叫增上慢。不給他念書,他還乖乖的,他還不會傲慢。這是說你的知識,這不能講學問,你的知識長一分,你的傲慢就增長一分,這叫增上慢。這是佛經上的名詞。
他是不是真的證得?沒有!如果真的證果,不要說是那個高的菩薩位次,小乘須陀洹,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真正證得須陀洹果,他絕對不以為他已經證果了。須菩提尊者說的,須陀洹已經沒有這個念頭,「我證須陀洹果」。如果有這個念頭,「我證須陀洹果」,世尊講他沒有證得須陀洹。為什麼?須陀洹斷了身見。
這五種錯誤的見解,第一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他都斷掉了,怎麼還會以這個身是我?「我」證得須陀洹?你才曉得,真正證果的人謙虛、卑下。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這一句講信解菩薩,這個信是從初信位起。到什麼時候?到地前;登地以前,都叫做信解菩薩。跟諸位說,這是別教,別教初地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就是底下所講的,下面第五句所說的。
所以清涼講,這一句就是「地前,以未斷障,故非純淨。以淨多故,故先云淨。經多云染淨,與前何別,或譯人之失,或傳寫之誤」。我們這個經本子上也是染淨,跟前面是一樣的。清涼大師在註解裡指出來,應該這個地方是「淨染」,淨在前面,染在後面。有差別,就是說淨多染少;前面人天福,染多淨少。
清涼這個講得很有道理,他說可能是翻譯的人忽略,也可能是翻譯的人沒有錯,抄經的人抄錯了。你看看古大德,這也是在這裡教我們,他不把它改過來,他在註子裡頭跟我們講清楚,保留經文原來的樣子。不能改!明明是錯誤的,你把它改過來,另外一個人他認為那個地方看不懂,他以為是錯誤的,他再改一改,每個人都改經,到後來這個經本面目全非。所以經本縱然有錯誤,不能改,就照這樣傳下去。你可以把錯誤註在旁邊,留給後人做參考。要負責任,明明是錯誤,都不可以改。存真,它原來是什麼樣子,就這樣子傳下去,代代相傳。
地前未斷障,這個障是什麼?煩惱障。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沒斷,所以他不是純淨。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沒斷;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沒斷,換句話說,他沒有出十法界。見思煩惱斷了,我們曉得他出了六道輪迴;但是塵沙、無明沒斷,所以比起六道,他淨。六道是染,他是淨,淨染成淨染劫。什麼時候破一品無明,他才是真淨。真淨,他並不圓滿,他無明沒有完全斷盡,只斷個幾分。比起十法界,十法界的淨是相似淨,他這是真淨。
我們今天自己想想,是在信解這個範圍之內,還是在修福範圍之內?還是在染污眾生這一類?自己心裡要多想想,要想清楚我們屬於哪一類。說實實在在的話,修福眾生這一類我們都沒分,為什麼?真正修福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想一想沒有做到,我們是染污眾生。災難來了,染污眾生他要受報。我們希望從染污這裡醒過來,認真修福。學佛,人都做不好,人天福報都沒有,你怎麼能學佛?學佛先要學做好人,好人才能學佛。
這個有根據,你看經典,就是以淨宗經典《彌陀經》,大家念得最多、最常念的,經裡頭佛講「善男子善女人」,沒有說惡男人惡女人,沒有這個說法,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的標準,就是「淨業三福」第一條。所以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做到孝養父母?有沒有做到奉事師長?老師的話我們有沒有接受?有沒有依教奉行?有沒有對老師尊重?老師教導你的,你不聽,你沒有照做,師道有虧。在家裡頭不尊重父母、不知道孝養父母,子道虧了,你怎麼能做佛弟子?
佛弟子的標準,在家是孝子,在校是好學生,這個條件才是佛弟子。佛弟子各個都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你在佛教僧團、道場裡面,你是來破壞道場的。那是哪些人?魔王的眷屬,魔王的子孫。
世尊當年在世,魔王波旬想障礙世尊八相成道,魔來擾亂。釋迦牟尼佛他確實有圓滿的戒定慧的功德,魔不得其便。魔也不錯,到沒有辦法破壞你了,他掉過頭來,他當護法神。但是障礙佛法那個念頭他沒有斷,對釋迦牟尼佛佩服得五體投地。魔王波旬對釋迦牟尼佛講「等到你老人家末法時期,我會破壞佛法」。佛就說「佛法是正法,一切邪惡都不能破壞正法」。魔王波旬說「到那個時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加入你的僧團來破壞你的佛法」。佛聽了之後流眼淚,一句話不說。經典上有一句話講「譬如獅子蟲,還噬獅子肉」,到你家裡來了!
所以我們今天要明白、要認識自己,我學佛受了三皈,我是佛的弟子,還是魔王眷屬?自己要認識自己。如果是佛弟子,真的佛弟子,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如果是魔的弟子,魔子魔孫,那是專門做破壞佛法工作,把佛門搞得烏煙瘴氣。什麼結果?墮阿鼻地獄。魔害人,魔不會成全人,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我自己是佛還是魔,不必問別人,自己比別人清楚得多。
佛的弟子決定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的煩惱習氣;換句話說,對一切人事物決定放棄自己的想法,放棄自己的看法,遵從經典上的教誨。佛在經上教我怎麼想,我就怎麼想;教我怎麼看,我就怎麼看;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這是信解菩薩,這是真佛弟子。不能有貢高我慢,你才是初學,上佛教的小學。我今天跟諸位講的是《華嚴經》,但是我講的境界是華嚴小學的境界。為什麼?我們是小學生,講得太高深了,得不到利益,我們學不到!
我們今天讀這個經,最重要的,我現前這個階段、現在這個程度、這種根性,我要得利益。我得不到這個利益,我何必學這個經?所以一切經都是圓融的,這裡頭的義理、境界深廣無盡。什麼樣的根性,用什麼樣的解法、講法,都能得利益,博地凡夫聽《華嚴》也得利益。
講染污眾生,我們一想我們真的是在染污,我要覺悟了,我就回頭,我要真幹。從哪裡幹起?斷惡修善。我要把我提升,提升到修福的眾生,從染污提升到修福。在社會上我要做好人,我要做好事,做好人就不能夠損害別人,做好事就不能做壞事。從好人再升級,再學佛做信解菩薩。我對於經教真相信,我對於老師的教誨我真相信,這樣的學生難找。
我早年在世界各地弘法非常辛苦,沒有幫手,一直到今天還是沒有幫手。每一次回到台中,我去看老師,我都向老師請求,希望老師多栽培幾個學生,我們在各地弘法有個幫手。老師也點頭,好!以後怎麼樣?沒下文。我這個話提了很多次,老師大概聽得厭煩,最後給我講「不是我不教,你替我找學生」。這句話說了之後,以後我再不敢講,為什麼?我找不到學生。不要說別的標準,像我這個標準,對老師的尊重,老師教誨我能夠百分之百的奉行,找這樣的學生,真的我找不到。所以師生之道是前世的緣分,可遇不可求,我到哪裡去找?從此以後,這個話不提了。我知道菩提道上很難走,很辛苦,靠自己慢慢走,求佛菩薩加持,找不到幫手。
所以在美國遇到黃念祖,我歡喜得不得了!總算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我在海外真的是專修專弘夏蓮居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聽說他在中國也是專修專弘,總是找到一個人了!我們見面,一見如故,雖然過去不相識,我聽過他的名字,他沒有聽過我的名字,我聽他的名字是李老師說過、提到過。所以在美國有同學向我介紹,他們想在中國請一個大德到美國來弘法,說是一個密宗的上師。我聽了就很疑惑:你們專修淨土,又何必去搞密?我就問他:這個上師叫什麼名字?他們告訴我「黃念祖」。我聽了這個名字好像很熟,想了好半天,我想起來了,我說:這個人是不是梅光羲居士的外甥?他們告訴我,是的。我說:那行,請他來。如果是梅老的外甥,他的知見一定不會錯。請來了,果然是梅光羲的外甥,我不知道他是夏蓮居的學生。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師,是梅光羲居士的學生。梅老是師公,這是一家人,我們的思想見解可以溝通,總算是找到一個幫手了,不容易!
信解是多麼難,一層一層往上提升。我總算是有這麼一點善根,小時候父母、尊長、老師教導,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我接受教育是三歲,小時候有這個聰明,反應好,我從三歲開始受教育。非常可惜,當中中斷的時間太久,不是連續的。如果是連續的,從三歲到十歲,那我的根底就非常深厚。家庭環境不好,代代都是清寒,家裡沒有恆產,沒有土地,沒有房屋,我父親一生都是租人家的房子住,靠自己一點薪水,他做公務員,微薄的薪水來養家,所以我的教育常常中斷。根底是小孩時候,那個印象深刻,真的是得利這一點點。
以後在戰亂當中,我是避難到台灣。在台灣親近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我有做學生的態度。所以一接觸,他們知道我可以做學生,具備做學生的條件:尊師重道,對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老師肯教,歡喜教我。我認真學習,依教奉行,才有今天這一點成就。狂妄自負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成就的人都虛心。
老師在旁邊都觀察,特別對於貧賤之人,在旁邊看你用什麼態度對他。如果你的態度真誠、清淨、平等,你有善根;老師要教的學生,就是要教這樣的學生。如果你對富貴人很親近,很有禮貌、尊重,對貧賤人很輕慢,老師看在心裡也不會說話,不會教你。為什麼?沒有德行。不教你,對你有好處;如果教你,你將來有了知識、有了能力,你做壞事,你害社會。叫你少造一點業,不教你。你真有德行,他教你,你將來可以幫助社會,多做一點好事。老師對學生觀察入微。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轉變差別,長行第五句:
【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故。世界海純清淨劫轉變。】
五濁惡世,「劫濁」,五濁裡頭頭一個就是劫濁,劫是時間,我們中國人講年頭不好。其實年頭有什麼不好?是這個年頭裡面發生的一些事情不好,所以我們說年頭不好,那是劫濁。
我們看這一句,這個年頭很好,『世界海純清淨劫』,這不是劫濁,這是劫清淨,好時候。好時候從哪裡來的?上面講的『無量眾生發菩提心』,這個難得!我們知道菩提心一發,就超越十法界了。
什麼叫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話,古印度的梵語菩提,翻成中國意思叫覺,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三皈依裡頭頭一條:覺而不迷,這是百分之百的回頭,百分之百的依靠,皈是回頭,一絲毫拖泥帶水都沒有。在圓教,《華嚴經》裡面是初住菩薩,初住叫發心住,「破一品無明,證一身法身」,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這個位置。前面是別教三賢,這個地方是別教初地、圓教初住,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的人住的地方,淨土。所以它前面加個「無量」,為什麼?這個地方如果不是發菩提心的人,他不能在那裡居住。同學們要聽清楚、要想清楚,這是事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上「三輩往生」,往生的條件不管是哪一輩,這是講三輩九品全部都包括在裡面,基本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是發菩提心的人,一向專念也不能往生。為什麼?那個地方是淨土,你心不清淨,你不具足條件住淨土。「心淨則佛土淨」,我們不能不懂得。
修淨土修什麼?修清淨心。用什麼方法修清淨心?用念佛。念佛堂裡面的法師常講,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萬緣,提起佛號。有許多同學來告訴我,在念佛堂裡雖然放下了,但是念佛的時候還有雜念,那怎麼辦?很著急。古時候祖師大德們說得好,這是正常現象。如果說一進念佛堂,一放下,念佛就一個雜念沒有,那恭喜你,你已經成佛了,你已經是夠得上這個標準:心地清淨。哪有那麼容易!無量劫來雜染的薰習,已經薰習成了習慣、成了自然,現在要把這個心的念頭轉過來,把雜染完全放下、完全捨掉,談何容易!
所以念佛人,一面念佛,一面妄想雜念起來,正常!你不要害怕,哪一個念佛人都是從這個過程過來的。有這種情形,自己一定要生慚愧心,我自己的煩惱習氣業障太重了。應當怎麼修?確確實實要把自己的貪瞋痴慢、五欲六塵那個水平降低,年年放下,一點一點放。一下放是決定放不掉的,那是假的,是自欺欺人的。真正老實幹,點點滴滴的放,認真努力。
這裡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對於經教的學習。你為什麼放不下?是因為你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你沒有通達,事實真相你沒有了解,所以你放不下。果然通達明瞭,你自然就放下。放下,你念佛,雜念就沒有了。
你想一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辛辛苦苦每天講八個小時,講四十九年,為什麼?幫助我們放下妄念的。解透徹了,所以前面「信解」,信解圓滿,菩提心才現前;信解不圓,哪來的菩提心?
諸位要曉得,阿羅漢沒有發菩提心,辟支佛也沒有發菩提心,權教菩薩發的那個菩提心不是真的。我們現在也受了菩薩戒,也發了菩提心,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絕對不是現在這個境界。我們發的菩提心,如果照天台大師那六個標準來說,我們是什麼菩提心?名字菩提心。名字是有名無實,掛名的,實際上我們的心依舊是迷邪染。自己要認得自己!從迷邪染到覺正淨,好難!
你看信解菩薩,信解菩薩就是發菩提心了,菩提心裡頭夾雜著染污;覺裡頭夾雜著迷,正裡頭夾雜著邪,淨裡頭夾雜著染。信解菩薩三十個位次,別教裡頭:十住、十行、十迴向。好像讀書一樣,三十個年級。三十個年級念完、畢業了,菩提心才現前。決定不夾雜,覺裡頭不夾雜迷,正裡頭不夾雜邪,淨裡頭不夾雜染,三十個位次。
我們就以這個標準來說,初信位的菩薩,這個還不能講初信;如果從初信講起,別教講起,那是四十個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初信菩薩發菩提心。我們現在還不到初信,即使是初信,我們的菩提心,說實在的話,四十分我們只有一分淨、三十九分染,一分正、三十九分邪,一分覺、三十九分迷;我們今天受持三皈,覺正淨真的是這個樣子。
什麼時候把自己升等,四十分當中,我們能夠升到兩分覺、三十八分迷,兩分正、三十八分邪,兩分淨、三十八分染,你從這裡慢慢提升。提升到什麼時候,你在境界當中才能有把握?跟諸位說,至少要有一半,這四十分當中我有二十分淨、還有二十分染,有二十分正、還有二十分邪,有二十分覺、還有二十分迷,一半一半。一半一半是什麼菩薩?三賢菩薩裡面的初行菩薩。
你這才曉得,修行不是想像那麼容易,你要真幹,決定不能隨順煩惱習氣。許許多多修行人,這一生一世不能成就,就是敵不過煩惱習氣,裡面有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外面有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的誘惑,你怎麼會成就?境界一現前,覺正淨全沒有了!四十分全是迷邪染,你怎麼不造業?你怎麼不遭難?遭難就受果報,這些事實真相不能不搞清楚。
難!難要幹,不能說難就把我嚇倒了。難要把你嚇倒,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搞六道輪迴,你一定要記住,《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決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你知不知道佛在經上常說「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今天我們得人身、聞佛法,你要知道珍惜這個機會,這個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古人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了還是這麼糊塗,還是這麼任性,還不肯真幹,吃虧的是自己,不是別人。真幹的人肯定克服重重障難,你成就了。
這個地方講到菩提心,《大乘起信論》上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講了三個心。這三個心有體有用,直心是體,深心跟大悲心是作用。從體起用,用裡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的是深心,他受用的是大悲心。經上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我現在跟諸位同學講,我也不講論,我也不講經,我把經論會歸,我說了一個很容易懂的菩提心,我說五個: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五個心跟三心是一個意思。真誠心是體,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是自受用,就是深心,我把深心講成三個;大悲心是慈悲心,對別人。我說這五個意思大家好懂。
換句話說,我們今天發菩提心,你是真的發,還是假的發?我們用百分比來比、來說,你的真誠心有沒有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你是虛偽的心,你有沒有一分真誠心?不要說一分很少,那一分非常寶貴。什麼時候對自己、對別人用過真誠心?我們要多想想,仔細去反省、去檢點,這是做功夫,這是真正在學佛、在學覺。
自己欺騙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你發現到我天天都在騙自己,你開始覺悟,你有一分真心現前了。天天欺騙自己而不知道欺騙自己,就是你的真誠心一分都沒有,你是百分之百的虛偽、百分之百的染污、百分之百的不平、百分之百的迷惑、百分之百的自私自利,你哪來的菩提心?
現在這個地位的菩薩,通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十個階段的修學,把虛偽、染污、不平、愚迷、自私自利統統斷盡,他現在已經拿到百分之百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菩提心發了。這是別教初地菩薩,圓教初住菩薩。
所以在這個剎土裡面,無量眾生,凡是生在這個剎土裡頭都是發菩提心;菩提心不圓滿的,決定不能到這個剎土來。這個剎土是什麼剎土?華藏世界,我們常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沒有破無明、沒有證法身,你不能契入這個境界。再告訴你,你要不是真正發菩提心,你念佛不能往生。我說這個話,你們會嚇倒,我再把話說清楚,不能往生西方世界的實報莊嚴土。
所以彌陀了不起!你發菩提心,菩提心發得並不足,但是真有,不是沒有,有個幾分。剛才我們講,這四十品四十分,你只要有一分真誠、一分清淨,雖然還有三十九分不真誠、不清淨,這一分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在什麼時候發?臨命終時。臨終的時候,這個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句佛號往生了,生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所以往生的人多。
到華藏世界那就不簡單,華藏世界一定要圓滿,圓滿的菩提心你才能夠證得。帶個幾分,裡頭還夾雜,華藏世界沒分。極樂世界淨土,凡聖同居土夾雜,方便有餘土也是夾雜,實報莊嚴土純淨,這個不一樣。
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一個無比殊勝莊嚴,十方諸佛剎土找不到,那是什麼?它四土的居民住在一起,不可思議!不像他方世界,這四個境界是四個不同的維次空間,彼此不相見。西方極樂世界這四個不同的程度居住在同一個維次空間,不可思議!十方世界所沒有的,所以西方世界跟一切諸佛剎土來比是無比的殊勝。
這個世界在哪裡?華藏世界的中心。像我們都市裡頭最繁華的一個街道,華藏世界最繁華、最殊勝的中心是極樂世界,極樂沒有離開華藏。所以華藏世界的菩薩各個都想到極樂世界去,普賢、文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要懂得。
菩提心要是真正發起來,你的日常生活行為決定是我們對聯下聯所寫的: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肯定是這樣的,這是行。上聯是講的心,菩提心;下聯是講的菩薩行,也就是說菩薩日常生活行持,肯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什麼叫看破?看破是一切明瞭,你不迷了。以佛法來說,宇宙人生的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看破。放下什麼?所有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心裡頭一塵不染,心裡面乾乾淨淨,佛法裡面講的清淨寂滅。心裡頭沒有煩惱,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只有智慧。
所以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唐朝時候人,他,我不叫他老人家,為什麼?他那時候才二十四歲,不老,二十四歲他菩提心現前。諸位要知道,百分之百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菩提心現前,所以他智慧開了。見五祖,他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沒有分別執著,常生智慧。五祖聽到之後故意不理睬他,怕別人嫉妒,把他送到碓房裡面去做苦工。每天舂米破柴,供養大眾,做粗活。這樣子過了八個月。
有一天五祖忍和尚到碓房裡面去看他,走到很接近的時候跟他講「你說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其他的話都不說,在他那個碓上,五祖拄了一個拐杖,拿這個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惠能就懂得意思了,敲三下就是叫他三更的時候去找他。
到三更的時候,果然惠能去找他,他的門都沒有栓。五祖給他說法,還怕別人聽見、看到,用袈裟把他圍起來,給他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明心見性,無明破了。破無明,菩提心現前,那個時候他二十四歲。
為什麼他做得到,我們做不到?他也是人,我也是人,為什麼人家二十四歲就做了祖師,五祖把衣缽就傳給他?我們學佛學到今年還是糊裡糊塗,往後下去依舊糊裡糊塗。什麼原因?慚愧心沒有生起。為什麼不能成就?實在就是一句話:沒有依教奉行。每部經到最後,最後一句話「信受奉行」,我們經是學了,教是聽了,聽了怎麼樣?不行,不能接受,不能奉行,這是我們比不上人家的地方。人家不管學什麼樣的經典,不必學多,一部、兩部就成功了。
實在講,五祖忍和尚給惠能大師講《金剛經》,你們今天翻一翻,你翻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經本不到三分之一。《金剛經》五千言,往後不要講了,什麼經都不要講了,為什麼?全通了!他為什麼能?他平常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今天麻煩,妄想分別執著一大堆,無量無邊!所以學什麼都學不成,不能契入。
我跟諸位同學說,不但是《華嚴經》,一切經字字句句無量義,講不完的,你能看多少意思?為什麼看不出來?煩惱障住了,習染障住了,你不開智慧。學講經,頭一個要開智慧。智慧不開,我們學講經怎麼學法?老師教導我們,講別人的註解。自己決定不能夾雜意見,夾雜意見就有過失。這個過失自己要負責任,要負因果責任,不是容易事!
所以真正學佛、真正修道,不能不斷煩惱,不能不開悟。先且不談開悟,專談斷煩惱。煩惱斷了,自然就開悟,我們是煩惱把自己的悟門障礙、堵塞了。
佛在這個經上講得那麼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大乘經教上佛常講的,真話!本來是佛,你現在為什麼墮落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你妄想分別執著太重了。佛教我們沒有別的,把這三樣東西捨掉,佛的教學就圓滿,就沒事了。
《華嚴經》三十九品,我們今天講第四品,用的時間一千多個小時。前天周居士問我,「法師,你這樣的進度,你這部經還要多久才能講完」?如果依照這個進度來講,十年都講不完,何況「入法界品」就有四十卷!但是我要不是這樣講法,大家不得利益,聽也是白聽。這樣的細講,得利益的人有,不多。
古人講《華嚴》,沒有這個講法。李老師當年教導我們,告訴我們講經的原則:長經短講,短經長講,聽的人才有味道。長經長講到哪一年才聽得完?聽經的意願就沒有了。短經短講,人家瞧不起,「這沒有什麼希奇,沒有什麼意思」,提不起興趣。短經能夠長講,人家覺得這個很了不起。長經短講別人有興趣,經雖然這麼大,沒有關係,使用的時間不長,他有學習的興趣。
我們今天違背了這個原則,長經長講。好在是我沒有聽眾,我在攝影棚裡頭錄相,我自己對自己講。我在這個地方是做學習報告,我盡一點綿薄之力,幫助有緣的同學。
這個有緣絕對不簡單,要菩提心;不發菩提心,你決定不能入華嚴境界。跟彌陀極樂國不一樣,極樂國裡頭上中下三輩往生,發菩提心;菩提心,剛才講了一定要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一百分裡頭能有十分,你就有把握往生凡聖同居土,你就有把握;你能夠有五十分,你就有把握往生方便有餘土;真的發足百分之百的菩提心,你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不一樣。如果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那就是古人所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我學佛五十年寫這一幅對聯,你們在佛堂看見,這是我自己修學的心得,貢獻給諸位。上聯是心、存心,下聯是處事待人接物。養生之道在自在、隨緣,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才自在,隨緣才自在。自己一定要想怎樣怎樣,你就自己找自己麻煩,你就不自在;換句話說,你就不快樂。法喜充滿,從自在隨緣來的,常生歡喜心。一個人也不寂寞,也歡歡喜喜。我在攝影棚裡頭面對著攝影機,一個人!你看我一個人多高興、多歡喜!這是從佛法裡頭得來的,真實的學問,真實的智慧。
人在一生當中,能得到這個確實不容易。所以古人講這個事業「非將相所能為」,將是統帥,相是宰相,做宰相、做統帥不難,得這個不容易,自在解脫這個不容易!我們這麼多年學習的成績,雖然不能說證得,沾到一點氣氛。天台大師所說的六即位裡頭有相似即位,我們不能說到真實,但在相似位中跟真實慢慢的靠近了,所以要加速度不斷的向上提升。
怎麼提升法?不斷的放下。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個放,這個話有根據。孟子說過,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個放下不是別的放下,是心裡頭放下。千萬不要誤會把工作事情都放下,那錯誤了。心裡頭放下,心裡頭放下什麼?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所有一切人事物、世出世間法統統要放下,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去想。你去想是無明,是妄想。
為什麼教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因為一切諸法的真相,給你說真的,《般若經》上,六百卷《大般若》的總結,我把它總結九個字,「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世尊當年在世二十二年講般若,講得那麼多,總結就是這三句話,這是給你講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
所以經上一再講相有性無、事有理無,相是幻相,事是影事,像夢幻泡影一樣,不是真的。所以你可以受用,你不能佔有;你可以隨緣,你不能控制。你要有控制的心,你要有佔有的心,你錯了!你已經墮落在迷邪染裡頭。千萬不要以為這個事我要不認真的管,這事情就糟了!沒有那回事情。「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沒有你,這個宇宙照樣運行,這個社會一切活動並不停止。你怎麼不想想這個道理?除了你就不行?錯了!
所以真正修行人,聲聞、緣覺、菩薩他們在世間,我常常有個比喻,這個世間眾生在演戲,假戲真演,演得好像是真的。諸佛菩薩在旁邊看戲,知道這個舞台是什麼?是夢幻泡影。所以《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是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了!你的智慧就開了。
所以真正發菩提心,我寫這二十個字,你要是做到了,「世界海純清淨劫轉變」,這是一真法界,這是諸佛菩薩,菩薩是法身菩薩,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淨土。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