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九二卷) 2005/5/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392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目首菩薩偈頌第七首看起:
【亦如日出時,照耀於世間,佛福田如是,滅除諸黑暗。】
前面「阿揭陀藥」比喻能滅一切苦,說的是煩惱障,佛的說法是治病。六道眾生有身病、有心病,身心都有病。身病從哪裡來的?還是從心病來的;心如果沒有病,身就沒有病。佛給我們講三毒煩惱,不但是一切病的根源,也是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本。這我們只要看看佛在一切經裡面所說的,只要把見思煩惱斷了,三毒是在見思煩惱思惑裡面。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這一點我們不能不重視。無量劫來,我們就在六道裡頭流轉,死死生生,佛在經上所說的「生死疲勞」。界外人看這個情形多麼可憐,所以很感嘆的說了一句話,「可憐憫者」。這句話特別是指六道眾生,什麼事情可憐?輪迴,久久不能出離,原因就是煩惱習氣不能斷。
佛出現在世間,為一切眾生做大福田,田是比喻,比喻能生能長的意思。我們五榖雜糧種在田裡面,它就會生長,佛常常用這個做比喻。福田種福,我們將種子種在這個田地裡面會生福。六道眾生哪一個不求福報?那福報要到哪裡求?佛氏門中,佛是大福田。在過去,說佛氏門中很正確,沒有任何副作用。今天我們在佛門裡面種福田,能不能得福報?有問題,問題在哪裡?今天佛門變質了,田雖然還在,不似從前那麼肥沃。現在這個福田,就好像良田被洪水淹沒之後,水雖然退了,可是洪水帶來的沙石,把整個田都蓋覆了。現在田雖然還在,種東西不會生長,變成沙土了。這也是個比喻,比喻這佛門裡面,現在只講形式沒有實質,所以今天在佛門種福田,我們所收穫的遠遠不如古人,道理在此地。
你要再進一步來問,為什麼會變質?不但佛法變了質,世法也變質了,整個社會都變質。過去古代太平盛世,現在整個世界動亂不安,人活在這個世間活得很可憐,物質生活雖然比過去有了進步,人活在世間沒有安全感。沒有倫理道德,無情無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利害,你說這多麼可怕。現在這種情形有沒有改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在自己有生之年你做一個反省,今天的社會比起十年前怎麼樣?十年十年的比,不如十年前。再往前面推個十年、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五十年前,然後就想到什麼?一年不如一年。
世道人心,講通俗一點,人與人的關係一年不如一年,這是很可怕的現象。現在這個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了,所以世界上許多政府警覺到了,志士仁人沒有不關心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現在這個變成世界上最常聽到的口號。我們曉得這個事情著急了,衝突怎麼化解法?衝突的根源在家庭。全世界,整個社會,你看這社會健康不健康,從哪裡看?從家庭看。家庭是社會基本的結構,像一個人身體基本的結構是細胞,家庭出了問題,我們身體細胞出了問題,問題嚴重這個人沒救了。古時候為什麼家庭不出問題?古時候不是沒有,極少數,沒有太大的影響;現在普遍,現在變成大多數。青少年吸毒,少女墮胎,我在澳洲聽說的中學生,初中學生十幾歲,比例很大很大。聽了叫人真是怵目驚心,不能把這個問題看輕了,這是嚴重問題、嚴重的病態。
古時候為什麼能夠維繫良好的家庭狀況、社會安全?教育。在中國五千年來,中國人重視「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把教育看作人生第一樁大事,第一重要的大事,沒有人不重視教育。你有沒有念過書那其次,那個不要緊,要受過教育。教育兩個字怎麼講法你要懂得,什麼叫教育?中國文字,我說了很多,說了很多年,是智慧的符號,讓你看到這個符號,你就能體會裡面的意思。這個絕對不是拼音的文字能做得到的,智慧的符號,這個發明非常希有,非常之難得,我們要認知。
「教」,諸位要能夠看篆字,你才很明顯的看出它的意思,在篆字裡頭它是會意的,顯示出上行下效。上一代的人父母尊長他們怎樣做法,孩童自自然然他就在模仿,他就在學習,有意無意、有形無形,學習從來沒有中斷過。嬰兒生下來三、四個月,他會看、他會聽,雖然他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他的學習開始了,從來沒有中斷過。所以過去的家庭,老人懂得代代相傳,在嬰孩面前要有很好的表演,讓他看,讓他聽,讓他學習,人都懂得。小孩面前不可以有衝突發生,夫妻不能吵架,凡是鬧情緒絕對不要讓孩子看到,為什麼?怕他學壞了,在孩子面前表演的是正面的。現在誰懂?所以到小孩三、四歲就很懂事了,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五、六歲用現在的話說,他的免疫能力就很強,不合理的事情、違背道德的事情,他能夠覺察到,他就會迴避。
諸位現在,你們看看《弟子規》,聽聽楊老師、蔡老師這些人的講演,你就明白,《弟子規》是誰學的?父母,家裡面的長輩。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那是生活教育,不是學校課程,學校不教這個東西,在家裡,家裡頭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做。嬰兒從小就看到父母對他父母的孝順,對他長輩的尊敬,容貌、言詞、態度他都看到了、都聽到了,牢記在心,那是他終身的榜樣。即使這個人緣分不好,沒有念過書,沒有進過學校,你不能說他沒有受過教育,他懂事。雖然不認識字,他懂事,他懂得忠孝節義,他都能把這些德行落實在他自己生活當中。我們這個時代,這種教育沒有了。現在的兒童睜開眼睛他看到是什麼?不是父母,他看到是電視。電視裡面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他天天學這個東西,所以六、七歲心術就成了問題。
我聽蔡老師講《弟子規》,舉了很多例子,那都是現在真實的事情,不是虛構的。六、七歲的小朋友不愛父母。有一個老師問學生,你是愛爸爸多一點?還是愛媽媽多一點?他的回答是我兩個都不愛。還有一個七歲的小朋友,聽了《弟子規》的課程之後,很感慨的說了一句話,聽了《弟子規》,我才知道做人應該要孝順父母。這個大家聽了,不錯,學了有心得。接著他就說:我在沒有學《弟子規》之前,我常常想謀害父母,七歲!這些問題怎麼產生的?家教疏忽了,教學為先,這個教學為先從哪做?小孩一生下來。從前人懂,小孩生下來第一樁大事是什麼?教學為先,天天教他,時時刻刻要教他。我們自己做父母的人,對待自己的父母沒有孝敬,小孩從小看到,他怎麼會孝順你?沒這個道理!這些例子太多太多,不勝枚舉。
所以《弟子規》的講座,希望大家要很認真的去聽,很認真的去學習,為什麼?關係你一生的幸福。你現在要疏忽了對兒女的教育、教誨,你到中年以後,你的兒女長成了,這個苦難你就會受到了。你的兒女不會照顧你,甚至於你的兒女會遺棄你,會給你帶來很多痛苦。你不能說他的過失,你要反求諸己,他沒有過失,過失是誰的?自己的過失。從小我沒有把他教好,沒有給他好的影響,孩子沒有過!所以做父母的人要深深去反省。今天家庭普遍出了問題,寺院庵堂、道場裡頭也出了問題,家裡頭沒有孝子,道場裡面還有好學生嗎?當然沒有。不孝父母他怎麼會尊敬師長?沒這個道理。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家庭出了問題,佛法當然出問題,連帶的。
從前家庭是福田,佛講這個福田有三種,也有講到四種。佛講福田第一個恩田,父母,孝養父母,父母對你恩德大,生你、教你、養你,這個恩德大。可是父母今天生你也養你,沒有教你,這個不行,最重要要教。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關於這些事情講得很多,我相信每一個人讀《印光大師文鈔》,會對這樁事情有很深的印象,他是多次說到這個問題。婦女的責任重大,不只是關係你一個家庭的興旺,關係社會安全,關係國家興衰,這是事實。你看中國,從自古以來講五倫的教育,中國的教育是倫理道德的教育,「夫婦有別」。這別是什麼意思?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兩個人各有各的任務,各有各的職責,別是分別。
家庭裡面兩樁大事,一個是家庭經濟,一般先生負擔,他出外工作謀生養家。另外一個重大的責任,比養家的責任還要嚴重,教子。做母親的人她在家裡頭,這是她一生當中最大的一樁大事情,她的天職。所以家裡有沒有後代,後代不是說有沒有兒女,有沒有好兒女,這後代是講好兒女,有沒有賢德之人,這要靠母親的教誨。家裡頭有賢德之人,社會、國家就有好的領導人。婦女的天職是為國家民族培養下一代的人才,你看這個責任多重大。一般人認為這個責任是學校的,是老師的,學校、老師那是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的教學,最初的這個基本的教學是母親。所以家庭是教育的根基、根本,學校教育是家教的延續,傳授各種學問技能。那個德行,根本做人的道德觀念是父母從小教成的。這個根基好,以後接受這些學術、技能,他才能夠貢獻社會,為眾人謀幸福。
我們前面講到「藥喻」,我們就講到過做醫生的,醫生從小受過父母倫理道德的教育,他的心是仁慈,他有愛心。所以家教,實在講,在倫理教育裡面,最重要就是「父子有親」。兒女跟父母有一種天然親愛的這個心,這是性德。父母對兒女的愛護,兒女對父母那種愛,是天然的,那不是人教的。這個現在有沒有?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兒女!嬰兒,你看從出生到還不會走路,懷抱當中,你看父母愛不愛他,他也愛父母,你仔細觀察這是自然的。教育,做父母的人要覺悟到,這一種親愛怎樣能夠永恆保持,一生到老死都不會改變,家庭教育教這個。他會愛父母,他就會愛兄弟、愛家庭,他會愛家庭他就會愛國家,他會愛國家就會愛人類。父子有親,那個親就是愛的原點。教育教什麼?就是那一個種子怎麼樣把它培養,讓它生根、讓它茁壯開花結果。
所以倫理道德的教育,愛的教育。我們在講席裡面也是多次特別強調,這宗教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之擴大。佛法講「大慈大悲」,你看基督教、天主教,「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稱上帝稱安拉,是阿拉伯語,「安拉確實是仁慈的」。這個慈悲、愛、仁慈,源頭在哪裡?源頭就在父子有親。現在這個父子有親,一年還像樣,三年就變質了。你看小朋友六、七歲的時候,他就有謀害父母的念頭,親情沒有了,這親愛沒有了,愛變成恨了。這是什麼原因?原因很簡單,那個愛、親愛你沒有好好的把它保持,你疏忽了,你把它失掉了。到後來發現,你想再找回來,可不是那麼簡單。
這些年來,確實有一些仁人志士,在國內大力提倡兒童讀經,希望從這個地方把倫理道德再引發出來,產生很好的效果。現在國家對這個很重視,好事情!「中國少兒基金會」告訴我,中國的少兒(也就是小學以下的),大概十歲以下有三億多人,三億六千萬,佔全世界大概是兒童的百分比好像是六分之一,比例相當可觀。全世界六個兒童就有一個是中國人,三億六千萬。現在對於兒童教育非常重視,好事情,我們聽了非常歡喜。國際間對這事情逐漸也重視了,所以我這個月底,大概就是下個星期,我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邀請,在巴黎我們舉行一次座談會。人不多,只有十幾個人,討論一個主題是什麼?全世界的倫理道德教育。我們非常希望把中國傳統的教學介紹給聯合國,希望聯合國在全世界去推動。
這一樁事情我們要知道,我們絕對不是說,我是中國人,一切都是中國好,這是人家很難接受的。我們在國際上告訴大家,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他們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東西,都是人類智慧的財產,都是人類經驗的結晶,全世界任何一個人都有繼承的權利,好東西!我們應當要學習。中國有五千年完整的歷史,重視教育,對於這教育的經驗非常豐富,絕對不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誇耀自己,不是,我們是站在很客觀的立場上來觀察。像過去七0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所說的(現在這個人還在);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先生,這歐洲人,他們知道,他們也非常強調,不可以忽略中國五千年傳統的歷史、智慧、經驗、教學,應該要學習。
現在全世界著名的大學都有漢學系,當然他們開的課程很多,我相信內容也很豐富,可是效果不彰。這是什麼原因,這要很細心去觀察、去探索,他們所看到的、所重視的,像植物一樣,他重視花果。這花開得美,果很甜,忽略了根本。中國的智慧、經驗是真豐富,為什麼你學不到?你讀那麼多中國的典籍,你為什麼沒學到?不但外國人沒學到,我們中國人自己本身也沒學到。什麼原因?疏忽了最基礎的家庭教育,所以我說沒有根。中國古聖先賢傳統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是家庭教育。所以我說,中國傳統教育的特質是家庭,我這一次應邀到聯合國去訪問,主要就是把這一句話介紹、告訴他們。
中國東西是好,從哪裡學?從《弟子規》學。現在怎麼個學法?男女老少大家一起學。為什麼?做父母的、做祖父的沒學過,現在你叫小孩來學,你自己沒有學,他不服。小孩慢慢長大,到了三歲麻煩就來了,他看你叫我做,你為什麼沒有做到?他會質問你,所以到五、六歲他就反抗。大人做到了,他很歡喜,他沒有話說,他認為這是天經地義。所以現在這個教育是男女老少大家一起學,全民教育。我們要培訓一批好的老師,這個老師,每個老師自己一定做到;他不做到,他就沒有辦法教這門課程,要自己做到。
學佛的,佛門,佛門一定要把十善業道做到,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我說《十善業道經》是建立在《弟子規》的基礎上;沒有《弟子規》的基礎,十善業道決定做不到。大乘佛法裡頭就變質了,這『佛福田』就有了問題;本來是良田,真的得福,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的。所以今天我們一定從根本做起,修行從哪裡修?從《弟子規》修,從《十善業道》修,你有根。然後這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會有成就;如果你不在根上下功夫,不認真把它做好,你這一生會空過,到老死一事無成。那就是從前李老師常講的,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你還是搞六道輪迴,你念佛都不能往生。諸位要曉得,念佛往生的人都是有淨業三福的基礎,你三福頭一條都沒有做到,後頭兩條那就不要想了。
「藥喻」是除煩惱障,「日喻」是除所知障,太陽出來的時候,『照耀於世間』,佛福田也是這樣的。『滅除諸黑暗』,清涼大師在《疏》裡面註的雖然不多,把經義、精華點出來了,「即一之多」。你看前面藥喻「即多之一」,這裡是「即一之多,無幽不燭,大小之闇並除」。所以這一首偈是講斷所知障。所知不是障,你應該要知道的,所知怎麼會是障?今天怎麼樣?有一種障,障礙了我們的所知,我們稱它作所知障。跟煩惱不一樣,煩惱本身就是障礙,所知本身不是障礙,就是障礙了我們的所知,這個障比煩惱障還難破。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下一堂再學習這首偈。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看第七首偈:
【亦如日出時,照耀於世間,佛福田如是,滅除諸黑暗。】
前面跟諸位同學說過,這一首是破所知障,所知障跟煩惱障的性質不相同。煩惱是貪瞋痴慢疑,這個疑是對於聖賢教誨的疑惑。末後一個惡見,惡見就是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見解也有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合起來稱為十使。這是佛學的名詞,稱之為見思煩惱。它本身就是煩惱,本身就是障礙。所知的性質跟它恰恰相反,所知是智慧,智慧不是煩惱,智慧是我們學習終極的目標。佛法常講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是智慧。智慧開了之後,所有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所有一切障難都化解了。現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都在憂慮怎麼樣化解衝突。衝突很多,無量無邊,智慧一開衝突都沒有了,矛盾沒有了,對立沒有了。「即一之多」,智慧是一,能滅除種種黑暗,黑暗就是愚痴。所以真實智慧很不容易,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佛福田』裡面具足戒定慧三學,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修學的次序,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包括我們淨土法門,古德說這個法門「易行道,萬修萬人去」。祖師大德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沒有說錯,為什麼現在修學會有這麼多困難?當然我們學的人兩種障具足,煩惱障跟所知障統統都有,這個易行道也就不容易了。這些年來我們深深有感於是。所以古人說得好,凡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經過許許多多次的失敗,在失敗當中吸取經驗教訓,不斷的改進,到最後成功了。這個話很有道理,我們大家聽了都會點頭、都能肯定。我們學佛,我從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我就很歡喜、很認真的學習,今年五十四年了。五十四年當中不知道遭遇多少困難、多少挫折,我很冷靜、很細心的檢討思惟,把這個病根找到。
佛在經教裡面講得非常清楚,我們的修學,淨宗學會成立,我們寫了個緣起。緣起是我寫的,用韓館長的名義發表的,提出了我們修行的綱領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很多大德看了都很歡喜,簡單、明瞭、容易記;你要是太深、太多了,記不住,你沒有辦法落實,那就等於零,所以愈簡單愈好。我們的五個科目,第一個是「淨業三福」,這是根本依,我們依靠的根本。為什麼?三福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世尊對韋提希夫人的開導。韋提希夫人實在講也是大權示現,遭遇到極大的困難,家庭出了問題,國家出了問題,正是現在所說的衝突,痛不欲生。求世尊指點有沒有更好的佛國土,那裡面沒有這些矛盾,沒有對立,沒有衝突,那這個世界就太好了,現在人講我們移民過去。
世尊聽了之後很歡喜,沒有告訴她,世尊用他的神力把諸佛剎土變現在她面前,讓韋提希夫人自己去看,正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看了之後自己去選擇。她看了之後,果然她選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她向世尊報告,這個世界好,我很喜歡,我很想往生,求世尊教我,怎樣才能得生阿彌陀佛國土,她選得正確。世尊在沒有教她往生淨土的方法之前,先說「淨業三福」作為修行證果的大前提,佛說出這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說完之後,又特別鄭重的囑咐,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這才完全明白,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統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換句話說,這是學佛總的指導原則,是所有法門的根本依,最根本的要依靠這個。我們懂得這個,這是我們第一門功課。
第二門「六和敬」,六和敬是人與人,大眾相處,怎樣能和睦相處?六和。第三科「三學」,第四「六度」,第五「普賢十願」,我們行門五門功課。但是這個功課提出來差不多也有將近二十年了,效果不彰。雖然好像都還在做,法緣也還殊勝,還不錯,真正成就、回頭、變化氣質的人不多,甚至於還有見異思遷。這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出在「淨業三福」頭一條沒做到。所以我講《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上佛講得太清楚了,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統統是依十善業道為基礎。
而十善業道就列在三福頭一條裡頭,頭一條四句,最後一句「修十善業」。十善業為什麼做不到?十善條目大家都很清楚,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因為它是對在家學佛的,出家更不必說了。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業不貪、不瞋、不痴。為什麼做不到?學佛沒有十善就沒有佛法,「佛福田」就沒有,你只能在這個福田裡頭,就是阿賴耶識裡頭,種一個佛法的種子。你在這一生當中無論怎麼修學,你只要是沒有十善,你就不會開花結果,這種子不會發芽。你說十善業道多麼重要!
再看看,我們看《彌陀經》,大家念得最多的,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不但要修十善業,要修到上品十善,你才能往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惡人往生是不是上品十善?是,惡人在最後他修懺悔,痛切懺悔,回頭是岸。我們諺語裡面所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他真的回頭了,那一念就能往生,那也是上品十善。俗話還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到將死臨命終的時候,一生造了很多錯事情,良心發現認錯了,希望後人不要學我,這是上品善。所以說念佛的人臨命終時他能往生,他真的懺悔,真的回頭,那一念就能往生,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
把這個根源找出來之後了,我們才知道,特別是今天整個社會動亂,我們自己一家好,一個地區好,大環境不好,我們還是好不到哪裡去。所以沒有緣我們絕不攀緣,佛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一心求生淨土,我們可以做到。世局的動亂,乃至於西方人所講的世界末日,我對於這個一絲毫恐懼都沒有。為什麼?八十歲該死了,所以生死對我都不放在心上了。可是今天這個社會,希望化解衝突、促進和平這一樁事情找到我了,找到我,我們不能置之不問。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事情,也不懂得這個道理,也不曉得這個修學的方法,那就算了,我們可以拒絕。今天他既然找到了,我們知道病根在哪裡,知道用什麼方法來救。我們如果要不盡心盡力,慈悲心何在?我們這個佛法不叫白學了嗎?
今天緣成熟了,那我們出面來做,總得辛辛苦苦,這世界許多地方不能不去跑跑。為什麼?就是為這樁事情,這是應該做的,於我們自己修學有沒有妨礙?沒有妨礙。我讀經每天不中斷,旅行也不中斷,事情辦完之後,我們攝影棚講經立刻就恢復。我常講人在社會一定要有正業(業是事業)、有恆業,恆常,不要去常常去改變。我們的事業是社會教育,我們繼承老師,老師是釋迦牟尼佛,老師一生從事於社會教學,天天講經上課,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休息,沒有中斷。這是老師告訴我們,他一生的事業如是;我們跟老師學,也把這個當作我們自己一生的事業。我們的事業就是講經,就是教學,這是我們的正業;現在搞世界和平這個,這不是我們的正業。找到了,找到幫幫忙,何況對我們自己所修學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妨礙,可以。
希望化解衝突,化解矛盾,化解對立,促進世界的安定、和平,所以才提出「孝親尊師」。你看,我們還是沒有離開「淨業三福」,孝親尊師找什麼樣的教材?根本的根本最有效的教材,《弟子規》。我過去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李老師教我們修身的課本,他老人家沒有教,叫我們自己去讀,自己去學習,給我們選擇的教科書,《五種遺規》。這本書好,清朝康熙年間,陳弘謀先生編輯的,他那個時候做兩廣總督,公餘的時候編這麼一套書。這書好,我們現在把它翻印。所以《弟子規》不是學校教科書,而是什麼?而是中國自古以來,家訓、家教的集大成。在《五種遺規》裡面,選擇好的家教、家訓就選了不少。《弟子規》是集大成,而且言簡意賅,又用孔夫子《論語》裡頭一句經訓作為總的綱領。這就是說《論語》上夫子所說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用這一句做綱領。
所以《弟子規》總共就有七大段,「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後面「學文」,這七段。文字少,全文只有一千八十個字,總共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個字,好念、好記。我們特別選擇這個本子,沒有用《五種遺規》,選擇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我說過,它不是教科書,不是學校教的,家教。那我們今天,從小沒有受過家教,現在來補習。世出世間學術,倫理、道德、學術統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這個東西沒有了,什麼都不要談,全盤都廢棄了,佛法也不存在了。
所以我們到澳洲,這都是經過很多挫折,冷靜思惟我們怎麼辦?這路怎麼走法?這才慢慢、慢慢比,比到這條路來了。在澳洲我們辦了個淨宗學院,淨宗學院的學程是九年,我把它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兩年。兩年主要的落實《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是以這兩部經為主修。另外還有助修的,有《了凡四訓》,有《太上感應篇彙編》,有《德育課本》,有《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甚至於還可以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但是這兩年是以《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這兩部是主修的,其他那是選修。一定要在兩年當中落實,兩年不能落實,你就淘汰了。兩年真正能夠落實了,後面第二個學程是三年,三年學淨宗本科。就是五經一論,再加上祖師語錄,語錄是選修的,我們淨宗基礎能奠定。最後四年一門深入,作為專攻研究,學一部經,這一部經你將來可以自行化他,一經通一切經通,九年教育。
我在想這個學程,那個時候我也不敢確定九年時間是不是太長,正好我去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個和平會議,在日本岡山開。開會期間,我去參觀日本的一些佛教聖地,到比叡山去參觀。比叡山是日本佛教很有名,說是日本佛教之母,他們各宗派的這些祖師大德都是從比叡山出來的。我去參觀,問他們那一些祖師大德過去在山上修學的狀況,特別著重在修學的期限。他們住持告訴我,這一些大德們過去在山上修行,最少十六年,有的在山上住了三十多年。這九年的學程我這樣就定下去了,不能再少了,你看日本這些大德高僧十六年以上。我們這個九年已經是打很大的折扣了,再把這個期限再降低,恐怕不能成就,所以就再堅持決定九年。
所以弟子規跟十善業落實之後是一生的,不是說我只做兩年,那你就錯了,終身不變。菩薩修行,生生世世不離十善業。你們看佛像,特別是釋迦牟尼佛的畫像,畫像佛頂上有一個圓光,光上面有三個字,也有用中文寫的,多半是用梵文、用藏文,這三個字是「唵阿吽」,什麼意思?就是十善業。唵是身業,阿是口業,吽是意業,三業清淨。《無量壽經》裡面講的「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唵阿吽就是這個意思。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你看看,沒有捨十善業,不但是一天沒有捨,一剎那的時間也沒有放棄過十善業,這叫聖人。所以我們希望我們的十善業,十善業決定建立在《弟子規》的基礎上,孝親尊師。你不在這根上的根下功夫,你怎麼能成就?這是同學們不可以不知的。
現在聽說一些地方,有一些所謂潮流,這潮流不是好事情。聽到什麼,一窩蜂的要改變學什麼,這個不好;學的成就,自古以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念佛人,我們要認真依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念佛求生淨土。《華嚴經》可以聽,作為什麼?補充教材;《弟子規》、《十善業道經》要不要學?要學,是我們的行門。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佛學會了,經會念了,不會做人。不會做人你還能往生嗎?你還能成佛嗎?佛是人成的,好人才能作佛,不可以搞錯。我們現在中年以上,我們要把《弟子規》、《十善業道》作為我們補充教材。小時候沒有學,現在就是一面蓋大樓,是一面打地基,雙管齊下,同時並進,這是不得已的方法。不在這上把地基搞好,恐怕往生有問題。
如果你說,我現在把《無量壽經》、念佛統統廢棄了,我專門來學《弟子規》行不行?行。但是那個期限,我們佛學院規定兩年。兩年一定要落實,然後回過頭來學《無量壽經》,學《阿彌陀經》,不一樣!你有根,你活了。像這些道理不清楚,見異思遷,這都叫所知障,就是此地講的『諸黑暗』,你永遠在黑暗裡頭摸索。你智慧沒有開,你跟著別人走,盲從!縱然聽經,聽經也會把意思解錯,這種事情太多太多了,沒有智慧,往往把經義解錯了。聽我講經,解錯意思的不希奇,為什麼?讀佛經解錯意思都很多,這是很平常的事情,這就是此地講的諸黑暗。到什麼時候心地放光?
《弟子規》跟《十善業道》要用佛法來講都是屬於戒律,因戒得定。你們現在用這個能不能得到定?很難,為什麼很難?如果百分之百的落實,那就有定功。我學這兩樣東西,我只能做到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二、三,或者十分之五、六,十分之七、八都得不到定。十分之九、十,那你心就有定功,定生慧,你學經教你有悟處,你聽講經你也有悟處;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所遭遇到一切境界,統統都有悟處。就像開悟的人所說的,左右逢源,頭頭是道,那個時候就法喜充滿了,真得受用。
所以在我們智慧沒有開,遇到困難,遇到疑惑要問,你們來問我,可以用通信的方法,可以用傳真的方法。重要的問題,許許多多人都有同樣問題,我會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講解。為什麼?經上常常講到,尤其是《華嚴經》多次的重複,這經的好處。佛知道我們這個根性,說一遍、兩遍很健忘,時間久了肯定記不住,又迷惑了,時時提起。
《華嚴經》講什麼?《華嚴經》講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十波羅蜜。十信位菩薩講十波羅蜜,十住菩薩還是講十波羅蜜,再往上去十行、十迴向、十地統統都講十波羅蜜。譬如初信、初住、初行、初迴向、初地統統講布施波羅蜜,二信、二住、二行、二迴向、二地統統講持戒波羅蜜。就是學習的科目完全相同,當然這裡頭淺深不一樣,愈講愈深,愈講愈廣,深廣無際,菩薩主修的就這個法門,這個經好處在此地。一遍學下來了,重複很多很多次,你能夠專心學習,肯定開智慧。但是各人(每個人)開智慧層次也不相同,有高、有低,那這關係各人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所以我們肯定佛福田。
這個「佛福田」意思深,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同學說過,佛法裡面常用如來、常用佛,這些名詞有時候是一個意思,有時候是兩個意思,完全要看這個經文上下語氣你去體會。說事,事裡頭有理,說理,理裡面有事,圓融無礙。說佛多半是在事相上說的,事離不開理,沒有理哪來的事。理是什麼?理是自性。有時候講如來,如來就是講自性;說佛,佛這是講法報應三身。諸位想想看,法報應三身,法身是自性、是體,報身是自受用,應身是他受用。三身在哪裡?三身就是現在自己這一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們自己修學,提升自己境界,這是報身;我們講經教學,幫助別人開悟,這是應化身;體,體是智慧,智慧是法身,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佛雖然不在世,經本就是佛,經本就是佛的應身,我們依靠經本明白、覺悟了,從佛的應身啟發自己的智慧報身,所以能夠「滅除諸黑暗」。
佛法能幫助我們轉迷開悟,迷是惑,這煩惱裡頭的惑業苦,迷惑,沒有智慧;這一下覺悟,智慧開了,斷煩惱就不難了。斷煩惱,轉惡為善,成佛道也有指望了。我們今天用成佛道的方法,就是用求生淨土,八萬四千法門最適合現代人的根性。我們是依照方法、依照這個理論來修學,真的,祖師講的話沒錯,「萬修萬人去」。你要不懂理論、不懂方法,懂理論,方法錯誤了,去不了;懂方法,依據理論錯誤了,也去不了,如理如法決定往生,你有信心。對往生有希望,對現在有信心,什麼樣的障緣,什麼樣的災難,你不會放在心上,你不會感覺到恐懼。即使逆境,逆來順受,不驚不怖,沒有驚慌,沒有恐怖,這是什麼?智慧。對於世出世法性相理事因果你都能夠通達,自己曉得怎麼學,也能夠幫助別人,有緣不能迴避。
過去祖師大德用什麼方法幫助廣大的群眾?用文字。所以講經說法、講演利益現場的大眾,現場大眾人數有限,一般講經,聽眾大概有幾十個人、一百多人。我過去在香港講經,第一次到香港來,一九七七年講《楞嚴經》。在九龍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講兩個月,以後又到香港藍塘道光明講堂續講兩個月,講了四個月,聽眾一百多人。香港這個道場都很小,一百多人講堂已經坐滿了。百世勸人寫書,所以古來祖師大德一部經講完之後,多半他這個講義都會編成書,這書就流通。書雖然利益十方、利益後世,流通量有限制,還得要有程度的人喜歡看。總是佛家常說的「佛度有緣人」。沒有緣的人遇到你這個書他不看,或者他看不懂,沒興趣。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衛星電視、網際網路,此地我們在一起學習,全世界都能夠同時收看到。這是從前這些大德們沒遇到的,我們現在遇到了,也用上了。而且能把聲音、色相用光碟保存下來,流通十方,流通到後世,這比從前緣來說殊勝太多了,這是很好的工具,我們要學。科技不斷還在進步,我們現在一般估計,五年之後衛星電視會淘汰,代替的是什麼?寬頻道的網路,接收更方便,成本更低。現在這衛星成本很高,變成網路的衛視,那這就是成本低。現在已經開發了,還不普遍,我們相信五年之後一定非常普遍。不斷在進步,我們要利用科技的方法、手段,把古聖先賢的教誨介紹給全世界一切有緣眾生,我們共同學習,希望各個都能成就。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