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八九卷) 2006/7/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8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我們接著看李長者的《合論》,從「法性恆遍十方」這句看起。「法性恆遍十方,如影對現色身,同自身故,本不二故,體無差別故」。大乘教裡面講的法性就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而法性這個名詞比本體意思還要深、還要廣。法是指一切法,宇宙之間萬事萬法,性就是它的本體,這個意思很圓滿。法性沒有生滅,沒有大小,沒有遠近,沒有先後,《中觀論》上講的八不,可以說就是形容法性的。
法性實在講是講不出來的,不但講不出來,也無法想像,所以佛經上常用四個字來形容它,叫「不可思議」,大乘教裡面常說「動念即乖,開口便錯」,沒有法子形容。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但是精神跟物質都是它變現出來的,都是它的現相。所以,長者在此地用恆遍十方,恆是恆常,永遠不變的。在什麼地方?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超越空間維次。在佛法裡面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總以它為理體,沒有它就沒有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沒有;它是能現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現、是所變。
可是它跟哲學裡面講的意思不一樣,為什麼?哲學裡頭有能有所,佛法也說能現能變,所現所變,但是它跟哲學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佛家講能所是一不是二,哲學裡面講的能就是能,能不是所,所不是能,能所是相對的。大乘教裡面沒有一樣是相對的,這個要知道,如果有相對的,相對是妄想,永遠不能見性;換句話說,永遠沒有辦法證得諸法實相,這是佛法跟哲學不一樣。所以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大師說過,「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就是今天這個世界不能少它,它確實能幫助我們解決一切疑難雜症,它真有能力解決,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底下長者用比喻來告訴我們,「如影對現色身」,影是影像,身跟影是分不開的,有身一定就有影。在光明之下,一定有個影,形影不離,形影是一不是二,「同自身故,本不二故」。可是影跟身雖然說是同自身,本不二,依然不能夠比喻到那麼恰當,只是個比喻。古人還有個比喻,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金比喻作法性,器比喻作法相,就是色相。色身也好,色相也好,色身跟色相在此地是一個意思。哪一個色身不是真金?統統都是的,離開金沒有色身,離開色身也沒有金。這個比喻比身跟影還要貼切,為什麼?身跟影,身一定在光線之下才有影,晚上沒有日月燈的時候,有身沒有影,看不見影。就是我們在白天黃昏的時候,黃昏在外面走的時候也沒有影。所以,用金跟器來比喻更為貼切,讓我們了解諸法實相,就是我們一般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或者是宇宙萬物的真相,是一不是二,體無差別。
下面說,「十方諸佛智身如影,所言如響,如是信解,當得成佛」,到這裡是一段。十方諸佛是已經修行證果的人。最近半個世紀,西方人對靈學的研究興趣愈來愈大,這是個好現象。西方人說這是超科學,本來科學是不承認有神靈的存在,也就是抱著無神論。可是在這一百年當中,許多科學家用科學的方式來探討、來研究,確實發現有靈體的存在,確實有輪迴的存在。現在西方許多人都能夠接受了,可以說部分接受,還有一部分懷疑,比起從前完全不能接受好得太多了。
研究靈體,特別是這些靈體有時候偶爾附在病人的身上,他講話了,透露了許多訊息。訊息裡面最重要的告訴我們,人是永遠不會死的,這個訊息重要!因為哪個人不貪生怕死?如果曉得自己永遠不會死,貪生怕死的恐懼就沒有了。生死是一回什麼事情?為什麼會有生死?高層次的神靈告訴我們,你到這個世界上來投生是來學習的,是你有很多功課要做。學習到一個階段必須換個空間維次,換個維次你再去學習。課程很多,學不完的,什麼時候學完就畢業了。他講的這些話,我們學佛的人一聽就懂。
高級的神靈是什麼?還不是佛菩薩隨類化身,就像觀音菩薩三十二應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有時候這個神靈現身,有時候這個神靈有聲音,跟你講話,你看不到人;還有時候不講話,完全用心靈感應。你知道這個時候有神靈,或者有上帝、天使在身邊,他告訴你很多訊息,既看不到形相,也聽不到聲音,你心裡明白。這就是佛教裡面的感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就這個,我們經教裡頭講得很多。
你能聽到聲音,你能夠見到色身,見到神靈的身相,這顯感顯應;聽不到聲音,見不到形相,你感覺到他存在,用靈性來溝通,他把訊息傳你,你明白了,覺悟了,冥感冥應。這就是說「十方諸佛智身如影」,他能現身,這個身不是物質,縱然現形相也不是物質。為什麼?我們講化身,他跟你說幾句話,教你幾樁事情,完了這身就不見了,一轉身就走了,就突然不見了,再也找不到,化身。雖有身,他的身不是物質,十方智身如影,你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
然後你再想想,諸佛菩薩的智身如影,我們今天的色身也不例外,《金剛經》上給我們提了一個總的綱領,「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這四個字意思都相同的,都是抽象的名詞,沒有實體,這是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我們眼前六根六塵這些現象沒有一樣不如是,凡夫怎麼?凡夫把這個幻相(夢幻泡影的相)執著以為是真實,錯就錯在這裡。這一執著,帶來無量無邊的煩惱,見思煩惱就是從這裡起來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貪欲、瞋恚、愚痴、貢高傲慢、懷疑、惡見,不都是從這兒出來的嗎?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正像《地藏經》上所說,「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造業就感果,實在講業因果報也是夢幻泡影,雖是夢幻泡影,可是你迷,你不知道,那你就真受了。就好像作夢一樣,做了個惡夢,驚醒的時候嚇了一身冷汗,因為你作夢不知道是夢,如果知道是夢你就不會害怕了;你不知道,迷在裡面。我們今天這個境界,誰知道是夢幻泡影?真的知道是夢幻泡影,你就放得下了。為什麼放下這麼難?放下見思煩惱,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你就證得正覺;無上正等正覺第一個位次你證得了,你證得正覺。智慧開了一部分,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統統突破,你不住六道,你住在四聖法界。因為你還有分別,分別要是斷掉了,再破一品無明,你就超越四聖法界,那真的就成佛了;就是此地講的十方諸佛,你就是十方諸佛之一。最難的是難在認知事實真相,這是最困難的。
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幫助眾生的就是破迷開悟,就是把事實真相給你說出。了解真相之後,你就曉得我們生生世世的目的。真的是有目的,目的就是斷煩惱、開智慧,也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生生世世的目的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不是沒有原因的。要學看破,要學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你一層一層往上提升,升到頂頭就是佛。成了佛怎麼樣?成了佛還要幫助眾生,不是成佛就沒事了,還有很多人迷惑顛倒,成了佛還去普度眾生。
普度眾生要做種種示現,應化到十法界那不是業報身,那是什麼身?就是此地講的智身如影,不是業報。三身佛裡面,我們講報身佛,報身佛是智身。我們在六道裡面這個報身,是善、惡、無記這三種,三類的業。善心、善行,善因就有善果,三善道。人在三善道裡面,天上比人間好,能夠繼續斷惡修善。人間很麻煩,善跟惡是一半一半的,如果沒有遇到好的緣,好的緣是什麼?善友,受到好的教育、善的教育,他會墮落。
像現前這個社會就很麻煩,從小所接受的教育,現在是什麼教育?電視的教育。稍微長大一點,現在小孩五、六歲就玩電腦,就接受網路的教育、電動玩具的教育,這個諸位比我知道得更清楚。這些教育教什麼?教色情、教暴力、教殺盜淫妄;沒有倫理、沒有道德、沒有因果、沒有智慧,這怎麼得了!接受這種教育長大的那些人,我們可以說是無惡不作,他認為作惡是正常的。為什麼?從小就是受這個教育,怎麼不是正常?殺人、放火、貪婪,都是正常的,這樣的教育會導致世界末日提前了。
有沒有救?除非地球上所有的居民都覺悟,都回頭,才能挽救,否則的話肯定走向毀滅。誰能救這個世界?我常常講的兩種人,一種是國家領導人,一種是媒體的主持人、網際網路的主持人、衛星電視的主持人、廣播的主持人。他們有權,什麼權?就是教化的權在他們手上。他如果要是用倫理、道德、因果、智慧,這個世界就有救;如果還是用殺盜淫妄、色情暴力,這世界就走向毀滅。所以,西方這些通靈的人,接受到高等的神靈透出來的訊息,這個世界沒有人能救,世界末日肯定是有。到底是什麼時候?神靈透了個訊息,不在我們這一代。諸位要知道,說這個話大概是在三、四十年之前,不在我們這一代。我們是指誰?就像我這一代,我八十歲了,就算活一百歲,還有二十年,二十年世界還不會到末日,但是三十年、五十年之後就靠不住了,就很難講了。
所以美國也有個預言家,他講的世界末日現象就像諸位看到的末日地圖一樣。什麼時候世界會變成那個樣子?他的講法大概是二一00年,也就是二十一世紀末世界就會變成那樣的,不是突然的,慢慢變的。而且他在預言上說,到那個時候他會再到這個世間來看這個世間;就不知道他是用靈體,還是又投胎到這個世間來做人,這就不得而知了。一般我們的推測,靈體應該是比較可能,他來看看這個世界,從前居住的地方,將來再來看,這變成廢墟了。
我們曉得這個道理,有這麼多的訊息,西方人這些訊息,跟佛法所講的沒有兩樣。他們是講生生世世都是來學習的,佛也是教我們生生世世是來修行的;學習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學習。學習什麼?把煩惱習氣統統斷掉,他也是這麼說法。勸人要學習愛心,要捨棄嫉妒,捨棄瞋恚;對自己、對別人要學習信任,不要懷疑。懷疑是病,懷疑自己,懷疑別人,這是錯誤的。你看跟我們佛經上講的有什麼兩樣?靈學的普及、發達,對於佛法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把佛法介紹到西方,西方現在這個風氣已經很盛,你跟它一結合,那就很容易接受。對我們東方人學佛的也增長了信心,我們要認真學習。
從哪裡學?我們今天從《弟子規》學,要真的會學,你才能提升自己。《弟子規》很深,很不好懂,看起來很簡單,叫望文生義,你所得的利益非常小,為什麼?你理解的是狹義的,我講它深,它是廣義的。譬如我們舉頭一句「父母呼,應勿緩」,你看到這是父母,父母親叫我,我要趕快答應,這是狹義的。別人呢?別人不是我父母,他叫我,甚至我可以不理他,錯了。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父母呼就是所有一切人叫你,你都應該像對父母一樣的態度對人,這個意思深!這樣你才能提升,才升得起來。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它的內涵包羅萬象,可以講遍法界虛空界都在其中。你統統都會了,統統學通了,知道什麼?知道法性恆遍十方,知道自他本不二,體無差別,這個《弟子規》就遍虛空遍法界了。
《華嚴》是圓教,古人所謂「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修法,無法不圓。《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自他不二,一多不二,這些話講得太多了,這不二法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弟子規》是一,千經萬論是多,《弟子規》展開是不是千經萬論?是。不但《弟子規》是千經萬論,《弟子規》上每個字都包含一切法,你信不信?我們前面念過,微塵裡面有世界,一個字比微塵大多了,微塵是肉眼看不見的,那裡頭有世界。我們講遍法界虛空界在一微塵中,無量的微塵就是無量的法界,無量是一,一為無量,不可思議!更深的,深的我們這個經後面會講到。實在講,我在講的時候已經把訊息都透露了。微塵裡面有法界,微塵法界裡面又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又有法界,重重無盡,這叫深!
一法即是一切法,那個法不是說只有佛法,任何一法,佛法裡頭沒有講專一的,講一都是任一,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你說我學《弟子規》能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我給你點頭,給你印證,決定可以,為什麼?通一切法!就是你要得真幹,徹底的幹。法界虛空界裡面一切眾生,男性是我父,女性是我母,一切眾生皆是未來諸佛,你怎麼會不通?你要沒有這種認知,你的思惟、你的言行就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真的看破了,宇宙是一不是二,真正看破了,自他不二。我身、他身不二,佛法跟非佛法不二,《華嚴》跟《弟子規》不二,《華嚴》跟《新舊約》不二,你這才通了,真的通了。
怎樣才入這個境界?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沒有,就通了。所以我們生生世世學習的,學習什麼?沒有別的,就是學看破、放下。佛法總的指導原則,頭一個就是你要把執著看破,把執著放下。執著看破是什麼?對於一切執著的明白了,明瞭它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你才肯把它放下。《般若經》上講得多好,「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破執著、破分別、破妄想,換句話說,是幫助我們看破的,所有一切戒律是幫助我們放下的。功夫純了之後,一切都歸於自然,歸於自然就是歸於法性。我們妄想還沒破,我們會說與法性相應,妄想破的時候,哪有什麼相應不相應,就是法性。所有一切善法全是法性,所有一切不善法是違背了法性,迷的時候就有不善法出現,覺悟的時候沒有一法是不善的,法性裡面找一個不善的找不到。正如同《起信論》裡面所說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找不覺,在本性裡找不到,找煩惱找不到,找生死找不到。自性純淨純善,自性就是此地講的法性。
所以我們曉得佛身如影,佛言如響,響是什麼?自然的。響,我們一般講回音,在山谷裡面我們長嘯一聲,我們的聲音停下來的時候就有回音過來了,響是回音。有這個現象,沒有自性,所以它不是真的,跟前面講的,用影的比喻是一樣的意思。「如是信解,當得成佛」,當然你先是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這個清楚總的來說,就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就是這樣的,你理解了,明白了,你相信,沒有絲毫懷疑,當得成佛。這句話你相信嗎?為什麼?你真的相信了,你說你放不放下?你還有執著嗎?你還有分別嗎?你還會有妄想嗎?當然沒有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執著了,你成正覺;沒有分別,你成正等正覺;沒有妄想,你成無上正等正覺,這不就是當得成佛嗎?成佛不難,凡夫成佛一念之間。我前兩天畫了個圖,我讓悟梵師把它貼在這個地方,大家看看,你一看就明瞭。凡聖差別在哪裡,為什麼會有凡聖,怎樣轉凡成聖,讓你一看一目了然。你真搞明白了,成佛這個事情還需要問人嗎?確實在一念之間。
下面說「我今信者,亦如是知,如是信解,云何有退」,這就是說學佛有退、有不退,為什麼會退?是你對真相不了解,不了解是你對你自己有疑惑,我這一身罪業,我能成就嗎?看看別人,別人也沒什麼了不起。你要懷疑別人,認為別人不能成就,自己不能成就,真不能成就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世間,他對一切眾生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就是把這個理事、因果、性相講清楚了、講明白了。講明白,你了解了,了解之後你相信了,你也肯這樣幹,你怎麼會退轉?由此可知,所有一切會退,總而言之一句話,對事實真相不了解,他就會退心。
由此可知,我們自己要想保任自己的信心永遠不退,有一個好辦法,什麼好辦法?讀經、研教。經教學得愈深刻、愈契入,自然就不退。西方人講的學習,你這一生當中肯定有非常好的成績。非常好的成績,你這一生把所該學的學圓滿了,學圓滿是什麼意思?成佛了。這一生真能辦得到嗎?帶業往生就能辦得到。帶業往生裡頭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如果一退轉,當然你就沒辦法了。你要這一生當中對淨宗法門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長真的是難得,不像其他宗派法門,那個長時期是真長,淨宗講長時期也不過三年、五年,你就能移民到極樂世界去了。只要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成佛了,不思議的法門。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下面的論文,「全身全心一切境界,總是法界一真,法身體用理智,住在何所,退至何處,若也身心有所依住,放卻依處,即有退失」,這一段是給我們講為什麼有退、有不退。如果你明瞭、認知我們現在全身全心,身是我們的身體,心是我們的起心動念,身外一切境界,這個境界從內,我們貼身穿的一件襯衣,遠就是遍法界虛空界,這一切境界。這一切境界是什麼?總是法界一真。這個地方透了一點消息,法界一真就是一真法界,證得一真法界的人就成佛了,就成無上正等正覺。諸位看到「總是」,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此地。中峰大師在《三時繫念》裡面明白的告訴我們,彌陀就是自心,就是自己的心,自心就是阿彌陀佛;此方就是淨土,淨土就是此方。淨土是一真法界,彌陀是一真法界,跟我們是一還是二?說真話,一而二,二而一,自他不二,彼此不二,生佛不二;不二就叫一真,二就不是一真,不二就是一真。
由此可知,一跟二從哪裡來的?從分別來的,你有分別,就有一真、就有十法界;沒有分別,一二都沒有,不得已稱它為一真。所以,一真的一不是一二的一,一二的一是對立的。這是沒有對立的,實在說不出來,假設一個名詞。所以會聽經的人,《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一真、十法界是名詞,不可以執著,你在這裡面一執著、一分別,錯了。所以用這些名詞來言說是善巧方便,你可不能當真,你要當真就錯了。名詞術語好比我們走路的指路牌,你不能把指路牌就當作是你的目的地,那就錯了。當然一般人不會把指路牌當作目的地,可是學佛的人真的把指路牌當作目的地,所以永遠到不了目的地,原因就在此地。
所以你要了解,你看身心世界,境界就是世界,總是法界一真。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是法身的體,法身的用,法身的理,法身的智,它在起作用。法身的體就是法性,法性的作用就是現相。法性為什麼會現相?這裡頭有個理,有道理的,不是沒有道理的。你怎樣明白這個道理,明白它的作用,那是智,這個智就是法性裡面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也叫做根本智,這不是學來的,本有的。本有,什麼時候我們失掉?無明起來就失掉,失掉之後,對於法身的體、用、理就不明,就叫迷惑,就叫無明。本來你對於法身的體用理你都明瞭,一迷之後就不明瞭,所以叫它做無明;無明就是智迷了,智變成無明。
智怎麼會變成無明?經教裡面常講,因「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它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這一念是什麼?不覺是什麼?很難懂。《楞嚴經》上,佛把這個事情說出來了,佛是怎麼說法?「知見立知,是無明本」。這個話還是不好懂。我們在講經教學,跟同學們在一起研究,我說得更簡單、更白。什麼是無明本?佛講知見立知,我把它換句話說,起心動念,這大家容易懂。要知道,我們這個身是法身,一切眾生的身也是法身,山河大地,一切萬事萬物,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切不同空間維次,一個法身,叫一法身。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你就看到,你就明白了。為什麼?不起心不動念,無明沒有了,自性裡面的智現前,就是此地講法身的體用理智的智現前了。智就是自性裡本有的智慧般若,佛法裡又稱為佛性。佛家講法性,法性是全體;講佛性,佛性單單講法身的體用理,就是講智,這個智就是覺,本覺。所以《起信論》上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是什麼?不覺是迷,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不覺了,不覺本無。
我這個說法如果你再聽不懂,我舉個比喻你慢慢去想,譬如鏡子,古人常用,佛也常用。我們每天早晨起來照照鏡子,洗臉照鏡子,晚上睡覺之前洗個臉也照鏡子。我們面對著鏡子,自己好好去觀察一下,鏡子有沒有起心動念?鏡子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不但鏡子沒有分別執著,好的它照,不好的它也照,它決定沒有分別,實在講,它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佛菩薩常常教我們「用心如鏡」,你就成佛了。你每天面對著鏡子,鏡子就跟你說法,鏡子說你像我這樣你就成佛。鏡子裡面現的相,善人也現,惡人也現,佛菩薩也現,妖魔鬼怪也現,它絕不拒絕;香花它現,很臭的穢物它也現,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幾個人懂得學鏡子?天天學鏡子,天天照鏡子,真正契入了,恍然大悟,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現在我們說實在話,對電視機的畫面大概比照鏡子的時間還要多、還要長。電視機的畫面也一樣,它也是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拿這個來做比喻,我們去體會法身的體用理智,也很接近。所以看電影、看電視,如果是會看的,他就覺悟了。會看看什麼?不著裡面的相。修行的功夫,《般若經》上告訴我們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金剛經》上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看電視你能夠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一般講,你在參禪,面對著電視機學什麼?學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面對著電視畫面,看這個畫面的時候,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這是什麼?這是會看,這是修行。不會看的,隨著幻境擾亂自己的心性,所以你看它笑你也笑,它哭你也哭,你的心被外面境界轉。會看的人怎麼樣?會看的人自己如如不動,轉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怎麼轉?看到外面境界的真相,真相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即相離相,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
所以底下講,「住在何所,退至何處」,它根本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般若經》上講「無住生心」,你要有所住,你就會有退,你無住你往哪裡退?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的萬象都是夢幻泡影。《金剛經》上四句偈好!一切有為法,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剎那不住。我們看電影、看電視要明瞭,面對著我們眼前的影像是幻相,不是真相。電影比較更容易體會,電影是幻燈片,放映機鏡頭打開,這個影片照在銀幕上,立刻就關起來,再打開,第二張。一秒鐘開關二十四次,也就是一秒鐘你看二十四張幻燈片,這是相續相,你就知道它不是真的。你才看到,已經過去了,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看電影在銀幕上以為是真的,其實每一張都是獨立的。所以說生滅同時,太快了,速度太快了。
那麼我們現前的現相,一秒鐘有多少次的生滅?電影院看電影,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佛在《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仁王經》是講我們現前感官的世界,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是什麼?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我們彈得快,用力彈,彈得快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一剎那裡頭有九百生滅,我們用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就是說明我們現前的現相。你眼見的、耳所聽的,你所接觸到的現相,一秒鐘多少個生滅?二十一萬六千生滅。二十一萬六千!不是二十四次。
這個說法我們《華嚴經》前面很多次向諸位報告過,我說這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佛是用方便,所謂是善巧方便,讓你從方便去體會真實。為什麼?真實說不出來,要用方便來說。真實總在是億萬分之一秒,不止二十一萬六千,這是我們生在今天科學昌明的時代應該理解,然後我們才曉得佛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明白了。就像你看電影,電影銀幕上的現相是不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點頭,沒錯,這個講得好,確實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但是講到現前,你就迷了。電影裡面是一秒鐘才二十四次,你居然知道它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那麼現前我們的現相一秒鐘大概是億萬次,億萬次!太快了,所以佛只好說個不生不滅。
如果它真的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不叫廢話?真的是有生滅,生滅太快,看不出來,所以叫不生不滅。聽話要會聽。所以生滅即是不生滅,不生滅即是生滅,生滅不二!你去細細體會這個話的味道。你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不但身外之物放下了,決定不放在心上,連身體都放下。為什麼?不可得。身體這個相也是如此,也是剎那生滅,前一秒鐘的我跟後一秒鐘的我決定不是一個,這個道理要懂。
你要真的不懂,還是用電影的攝影機,用這個東西來拍照。在電影的攝影機之下,你的一舉一動拍成膠捲,一秒鐘二十四張。你仔細看看底片,前面一張不是後面一張,後面一張不是前面一張,然後你就曉得,你這個身一秒一秒不一樣!連起來是相續相,單單來看,一張是一張。從這些地方才真正能夠認識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自己身心都是這樣的,何況身外之物?所以,所有一切貪著全是假的。如果真的能夠貪得,釋迦牟尼佛也會拜你做老師,你真的可得。一切諸佛如來都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你還有法可得,那了不起,十方諸佛當然會拜你做老師。得不到!
我們人間,人到死的時候才看出來,他赤手空拳而來,走的時候還是赤手空拳而去。佛法裡面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話現在西方研究靈學的人他們明白了。你能夠帶去的就是你學習的這些成就,如果還沒有學得好,你還要來一次。同樣的,你在人間沒有學得好,就是說做人沒學得好,一定要學好做人,你生天了,生天怎麼樣?不會再墮到人間來,你修得好。如果修得不好的話,會墮落。幾個人能學得好?佛家講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統統在學習,六道是六種不同的環境,你到這裡面去投胎、去學習。
所以我常講,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全是增上緣,為什麼全是增上緣?統統都在裡面學習。三惡道是三種惡趣,造作貪瞋痴慢的果報,在那個裡面學什麼?在那個裡面學斷貪瞋痴慢,你才能出離,你貪瞋痴慢不斷,你就離不開那個地方。為什麼?你沒有學好,你畢不了業。地獄是瞋恚的因墮到那裡面去的,必須把瞋恚斷掉,你才能出得來;餓鬼道是貪婪的心,慳貪,自己有捨不得給人,沒有的希望貪得,貪而無厭,鬼道。什麼時候能把慳貪放下,你就離開餓鬼道;愚痴放下,你就離開畜生道,就這麼個道理。人間是五戒、中品十善,五戒、中品十善修好了,你就脫離人道到天道,一層一層向上提升。這就是西方人所講,生生世世你到哪一道、得什麼樣的身,真正的目標、意義就是學習。這個話講得一點都不錯,他們說學習,佛家講修行。一定要把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修正過來。
邪正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法性,這個標準不是哪個人訂的,戒律決定不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而是釋迦牟尼佛覺悟了,徹底覺悟了,思想、見解、言行就是法性,我們一般人說統統隨順法性,不違背法性,記錄下來叫做戒律。所以,戒律是自己的本性,就是我們儒家《三字經》上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你要懂得戒律就是性本善。《弟子規》是性本善,《太上感應篇》是性本善,《十善業道》是性本善,你說你要不要學?你現在完全相違背,那就是不善,不善是迷,善是覺。我們現在沒法子覺,但是依照這個學,學久了自然就覺悟,這就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你在這個生活規範學久了,自然你不會起惡念,你心是定的。我們講現在人心浮氣躁,這是煩惱的現象,你會心平氣和,心平氣和的人就開智慧。心平氣和是定,定開慧,那個慧就是前面所講的法身的智,法身有體、有理、有用、有智,有體用理智,智慧就開了。智慧開了之後你才曉得戒律是一回什麼事情,真的明白了。自然的變成自己生活的規範,不是有意去持戒,一定要照這個,不是的,自然的,表現在外面就是這個。沒有覺悟之前是要勉強學習,學習到最後契入境界,統統明白了。所以有依住就有退失。
我們初學沒有開悟,沒有開悟我們要依佛,佛教導我們怎麼做,我們就這樣去做。但是煩惱習氣很重,有時候煩惱習氣現行,雖然知道是錯的,他還是要去犯,這就退轉了,所以有退有失,覺悟就不退。你看看佛給我們講三種不退,第一種是位不退,什麼時候位不退?小乘初果、大乘初信。《華嚴經》上我們現在念的是第十信的菩薩,初信就不退了。你要問為什麼不退?他有小的覺悟,他明白了局部的事實真相,所以他勤學、好學,就不會退轉;我們一般凡夫,最怕的是不好學,那就太難了。不讀經、不聽教、不好學,你要說他不退,不可能。不聽經、不好學,不退,那除非是什麼?佛菩薩再來,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退的道理!
我們學佛,我學佛五十五年了,講經教學四十八年,天天幹,才能維持著不退轉;如果不是天天幹,早就退了。我是個過來人,我比別人清楚、明瞭,所以我對於護法非常感恩,你要沒有好人來護持你,沒有這個緣,你就不可能不退轉。我念念不忘韓館長,她護持三十年,三十年讓我安心,沒有任何顧慮,安心的讀經,三十年不離開講台,她成就我的。這個恩德,說實在的話就像開經偈上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不容易的事情!什麼人能夠幫助你三十年,讓你無有後顧之憂。物質上的生活,佛家講的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生病的時候醫藥,都給你照顧得很周到,你的心就安了,一心向道!三十年鍥而不捨,成就初步的戒定慧三學,到我達到這個目標,她走了。
我經過這三十年的訓練,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我不會被境界所轉,我能夠堅定繼續的勇猛精進;沒有那三十年的基礎,辦不到!所以我很清楚,一個人的成就最重要的是護法,對護法決定要知道感恩戴德,知恩報恩。不能有絲毫的疑惑,不能有憂慮,我們彼此建立了信心。她這一生做了一樁好事,成就我;我對她的回報,一生把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將佛法弘揚光大,這個功德全是她的,這諸位要曉得。沒有護法就不可能有弘法的人,有善護才有好的法師、大德出現,所以護持的功德是第一。
今天在香港講經,誰的功德?何彩娟居士、何麗湘居士、張美鳳居士,他們三個人的功德,他們三個要不把我再請回香港來,我不可能來。今天道場的成就是她們的功德,我們今天講經,都是她們的功德,一般人不知道,深入經藏明白人清楚。護持的人縱然修行不好,他有福報,即使將來他不幸墮惡道,他還是有福報。他墮到餓鬼道一定當大鬼王,到畜生道那就像安世高的同學一樣,做龍王,不是普通人!所以護法的功德第一,沒有善護怎麼能有成就的人?縱然有成就,到這個地方來弘法利生,沒有人護持,你就沒有法緣。
所以世尊當年在世,把這些護法的工作委託給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他們明理,他們懂得,知道請轉法輪,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就是請法師來講經,世出世間善事,這是第一大善事。請法師在這個地方講一天經,講一個小時經,功德都不可思議。請法師常住在這個地方講經,就是請佛住世,講一座功德就不可思議了,何況住在這個地方長期講經。理不能不明瞭,明瞭之後自己做出好的樣子給人看,真心護持。護持不容易,也要受很多的磨難,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成就一個人,同樣一個道理,你在家裡面你培養你的子女,全心全力,你做老師培養一個學生,亦復如是。護持道場,護持一個善知識,無論是在家出家,真正修行人,真正有能力從事於弘法利生的人,跟培養子女那種辛勞沒有兩樣。這裡建個道場,道場需要管理,道場為誰?道場為一切眾生,道場為正法久住,決定沒有個人的利害在裡面,如理如法,那個功德多大!如理如法的道場,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你要真正講功德,那只有佛經上這句話,唯佛與佛才能知道,除如來以下,不可思議。
這種緣不容易遇到,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可是遇到之後,頭一個你要認識。機會到了,修積功德,修福德的機會到了,遇到之後你能夠認識,把它抓住,一生好好的幹,有無量的福報。世間的人王、諸天的梵王,都是這些人幹的,他們往後的果報,如果瞋恚心沒有斷,脾氣很大,將來是阿修羅王、羅剎王,大福報!都是這麼來的。所以你對於十法界業因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底下一句說「自了」,自己明瞭,「身心本無依住,本無所得,一切語言分別,如空中響,應無作緣,任物成聲,本無依住,了如斯法而生信解,即無退轉」,後面這個結語講得更清楚、更明白。給你說明為什麼會不退,為什麼我們看《華嚴》圓教初信位菩薩就不退了。雖然他的斷煩惱跟小乘須陀洹相等,須陀洹也是位不退,但是行、念會退的;而圓教《華嚴》裡面初信位的菩薩,三種都不退,這個真的不可思議。長者給我們這麼一分析、一開示,我們明瞭了,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了,這是一乘圓教無比殊勝之處。現在時間到了,這一句我們明天接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