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0一卷) 2007/1/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華嚴三昧」第七句:
【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我們在《地藏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放光之後就出種種微妙之音,這微妙之音裡面就有十度,像「檀波羅蜜音,尸羅波羅蜜音」,檀是布施,尸羅是持戒,跟此地講的完全相應。這段經文裡面放光之後講度生,講智慧自在,說法無礙,這個我們前面學過的。接著這講的十波羅蜜,十波羅蜜就是菩薩行的內容,我們可以說菩薩的生活,菩薩的工作,菩薩處事待人接物,做些什麼?當然這就是講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說佛、說菩薩這個意思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佛是個圓滿覺悟的人,就是對於宇宙人生、諸法實相通達明瞭,這個人在印度稱為佛陀,在中國稱為聖人。菩薩雖然是在修學,功夫還沒有圓滿,所以菩薩還是在做學生,還沒有畢業;佛,好像是畢業,學位拿到了,菩薩沒有拿到最高的學位。
無論是佛菩薩還是阿羅漢,乃至於我們初學的人,這十個原則不能不知道,而且怎麼樣?不能不遵守。這十條不是釋迦牟尼佛制定,也不是釋迦牟尼佛之前古佛所制定的,不是的,這是什麼?這是每個人自性裡面的性德。你看世尊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十條就是智慧德相的具體說明。我們是在迷沒有覺悟,沒有覺悟學佛、學菩薩,先從外表上學,慢慢才能夠悟入他的內涵,這是學習的一種方法、一種手段。方法、手段非常之多,這也是從綱領上來講,對於中下根性的人非常有效。上上根人畢竟是少數,太少了,在中國,佛教傳到中國兩千年,兩千年來上上根人,我們從歷代《高僧傳》裡面來看,上上根人不到三百個人。你想兩千年來,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不到三百人,你就知道那是極少數;大多數還要按照形相、事蹟上好好的來學習。
第一個就是叫我們要學『施』,「施」就是布施。布施那裡面的範圍就太廣大!理很深,事相你看起來很淺顯,道理太深。為什麼要這樣做法?這個道理就深。為什麼要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在前面講了很多的放下!凡夫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以為這些現相是真有,你想想看,哪個人不說這個事實真相是真有?所以在這些現相裡面,就起妄想分別執著,尤其是堅固的執著。六道眾生,不但在我們人間,佛說天上也不例外,天有二十八層,到最高的第二十八層非想非非想處天,還是放不下,你就知道這個事情嚴重。放不下分別執著,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輪迴從哪裡來的?這佛告訴我們輪迴的事實真相。釋迦牟尼佛沒有出世之前,古印度無論是宗教跟學派,他們都非常清楚。因為印度畢竟是個很古老的文化國,上古時代,它們的歷史,婆羅門教的歷史一萬多年。印度人不重視歷史,所以沒有詳細的記載,可是全世界承認它至少有八千五百年。我們中國人常講五千年歷史,它有八千五百年,超過我們很多。
釋迦牟尼佛出世到現在,這是有記載的,依照中國人的記載,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四年;可是外國人的記載就差很多,外國人的記載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去年是二千五百五十年,我們做了個紀念活動,你看差不多就相差五、六百年。這個事情無需要考證。總而言之,肯定釋迦牟尼佛確有其人,確有其事,這就可以了。釋迦佛出世之後,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釋迦佛說出來了。在一萬多年之前,印度人就曉得這些真相,甚至於不少人六道裡面可以往來,可以去參觀。所以佛教我們要放下。
這個布施可以說是大小乘佛法裡面,修學的一個科目,必修的科目,要學著放下。大乘教裡面,他修這個科目目的在哪裡?目的是解脫,是要消除自己慳貪的煩惱。這個慳貪根深蒂固,你說哪個人沒有貪心?哪個人不吝嗇?自己有的不肯給別人共享,那是吝嗇;自己沒有的,總希望能夠得到,這貪心。煩惱無量無邊歸納到最後,佛講經教學要用歸納的方法,說話方便,歸納到最後,佛把它歸納一百零八類,叫百八煩惱,無量無邊歸納到一百零八。那佛門用的念珠,這個念珠就是一百零八顆,什麼意思?代表要斷一百零八煩惱,是這麼個意思。可是一百零八對初學還是太多,所以再歸納成二十六。這個二十六裡面就是根本煩惱、隨煩惱,隨煩惱有大隨、中隨、小隨,總共二十六類。二十六類還多!再歸納,歸納到三條,這就好說,這三條是什麼?貪瞋痴。貪瞋痴展開是無量無邊的煩惱,這找到根。如果說貪瞋痴三個,再能不能歸納?行,還可以歸納成一個字就是貪。
你看為什麼瞋恨?貪不到才瞋心起來,要貪到你的瞋心不會發,不會起來,所以說貪是煩惱的根。佛教給我們斷煩惱從根本斷,這個有道理。好像我們要砍棵樹,從根挖,不要從枝葉,一片一片葉子摘,一個小枝、一個小枝來砍,那多累人!從根一挖不就全解決了嗎?那用什麼東西來對治煩惱的根、貪欲的根?用布施。這你就要曉得,布施是手段、是方法,目的?目的是把我們的貪欲斷掉,貪欲真的是害了我們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這個根要是拔掉,其他的煩惱根都沒有它深,它是最深的,最深的根拔掉了,其他譬如說瞋恚、愚痴,那個根比貪的根都要淺,容易解決。所以在這裡面平常我們講六波羅蜜,《華嚴》講十波羅蜜,對治瞋恚就用忍辱,對治愚痴就用智慧。但是忍辱、智慧,你想想看,如果我放不下,放不下你就不能忍,放不下就沒智慧,所以歸根結柢還是這個字重要。
你要想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做個明白人,這一生當中做個幸福的人,方東美先生當年教我在這一生人生當中,真正要獲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那要怎麼樣?學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要把自己的煩惱拔掉,這才是真正最高的享受。煩惱輕了,智慧自然就長,煩惱跟智慧就好像明暗的兩面,明來,暗就沒有了;暗來了,明就沒有了,我們這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就這麼個道理。煩惱跟智慧是一體,自性裡面的佛性,這個東西不是學來的,是自然的,佛學的名詞叫「法爾如是」。就是一切法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理由的,沒有生滅,也沒有常斷,不常不斷,永遠就是這樣的,你覺悟了它就是智慧,你迷了它就叫煩惱。我們迷了,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就變成煩惱;我們覺悟,我們現在的煩惱統統變成智慧,這是事實真相。
現在我們怎樣把煩惱轉變成智慧?佛告訴我們用布施的方法。布施,如果你的目的不是斷煩惱,不是把貪心捨掉、吝嗇的心捨掉,修布施是世間法,不是佛法。這個要知道,世間也有好施,樂善好施,世間的善人。世間善的果報很現實,你布施財得財富,你布施法得聰明智慧,你布施無畏得健康長壽。所以有施就有報,施是種因,種了因後頭就有收穫,愈施愈多,這講世間法。就是你目的是求果報,我要求發財,佛真的會叫你發大財,問題就是什麼?你不相信,你不接受佛的教誨。真正接受佛的教誨效果非常殊勝,怎麼樣修法?財布施。
我很貧窮,我沒有錢,這財布施我做不到,我在年輕的時候就處在這個狀況之下。我的老師告訴我,一塊錢有沒有?有,一塊錢可以。一毛錢有沒有?有,這個可以,多了沒有。你就從這個地方布施起,歡喜布施。那剛剛學佛,從前不進寺廟,這也就進了寺廟,看到寺廟裡面有人放生的,大家捐錢、湊錢來放生,我們可以出個一毛、兩毛;有人發心湊錢去印經,這個好事情,我們也可以能出個一塊、兩塊。就從這裡開始,真正歡喜心,真正在生活上省吃儉用,希望什麼?多做點布施。這樣差不多做了三、五年之後,果然收入漸漸就多了,多了怎麼樣?多施。我自己一生的生活,永遠保持了一定的水平,可以非常的節儉,多餘的收入全布施了,愈施愈多。真的到六、七十歲之後,就是我們世俗人所講的心想事成,財布施財用不缺乏,法布施智慧增長。以前這個經文拿在手上看不出意思,一定要看古人註解,這也大概是在六、七十歲以後,展開經本字字句句無量義。
健康長壽諸位是看到的,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我是怎麼修法?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發心吃素。我二十六歲吃素,二十六歲接觸到佛法,半年我就開始素食,我的素食到今年五十六年,健康不生病,這是諸位能看到的。年歲大了沒有老態,也就是說老化非常緩慢,不像一般人六、七十歲就很老了,看那個老態龍鍾。這是什麼?這是講世俗布施果報愈施愈多,愈多你的信心就愈增長,你對這就有信心。但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果報,那就不是世間果報所能夠相比,大乘佛法裡面講的果報是煩惱輕智慧長。我們在世間,人總有憂慮,總有牽掛,總有些放不下的,從長年的布施,這些全布施掉了。把牽掛布施掉,把憂慮布施掉,把一切是非人我布施掉,最後把自私自利也布施掉了,生活愈來愈快樂。一心求生西方極樂淨土,好像西方極樂淨土跟自己有了訊息,信心十足。在這個世間全心全力提升自己的靈性,幫助眾生覺悟,這就是方老師當年告訴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在中國孔孟、老莊走這個路子,在古印度諸佛菩薩走這個路子,我們也走的一條路!
佛菩薩,大家一定要知道不是迷信,現在很多人聽到佛菩薩都說佛教是宗教,這是誤會,他根本不知道佛菩薩是什麼意思。佛、菩薩、阿羅漢全是印度話,是我們從音譯過來的,阿羅漢翻成中國叫無學。無學是什麼?他所學習的東西學完,畢業了,我們中國人講畢業,印度人叫無學。阿羅漢稱為無學,他是學小乘,小學的課程他全學完了,就證阿羅漢果。你要記住佛法教給我們放下,教給我們捨,施就是施捨,小的施捨告一個段落了。小的施捨是什麼?施捨對一切人、一切眾生、一切萬物的執著,這個他真的放下,捨掉了,這叫無學。小乘上面有大乘,大乘也有個階級叫無學,叫大阿羅漢,加個大字。大阿羅漢,我們《華嚴經》裡面講的十地菩薩,法雲地菩薩叫大阿羅漢。我們看到大乘經典,常常這個經文裡面講的大阿羅漢,你就曉得那不是小乘阿羅漢。這個階段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大阿羅漢。
一般菩薩他放下了分別,還有妄想;妄想也放下,徹底放下了,叫大阿羅漢。我們一般稱大菩薩,印度話是摩訶薩,摩訶是大,大菩薩。菩薩摩訶薩,菩薩是一般的菩薩,大菩薩就是大阿羅漢。再往上面去就是佛,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捨掉、布施掉了、放下了,這叫佛。所以佛是聖人,菩薩是賢人,阿羅漢也是賢人,賢人裡面地位高的叫菩薩,地位低的叫阿羅漢。這三個名稱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是佛教裡面的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是佛陀,像我們現在大學裡面,最高的學位是博士;第二個學位是碩士,在佛教稱菩薩;第三個學位是學士,佛教稱阿羅漢,三個學位。然後你才曉得一切眾生皆當作佛,這是學位。凡是好好念書的人都應該拿到博士學位,所以他不是神。神、上帝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人人都想當上帝還得了!這你就知道它不是宗教。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作菩薩,它是學位。
所以佛教到底是什麼?佛教是教育。這一定要認識清楚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佛教裡面沒有神,沒有仙人,這個你不能不搞清楚。如果你要想作神、作仙那就錯了,你在佛教裡頭找不到。這些神、神仙到底有沒有?有,佛教承認他存在。他在哪裡?也很複雜,有天仙、有地仙、有人間的仙人,種類很多,至少也有千萬種,也很複雜,六道裡面都有神仙。這些神仙當中也有學佛的,跟釋迦牟尼佛學智慧的教育,佛對於教學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你來,我們一起共同來學習。
佛教導我們的內容是什麼,就是佛教導我們哪些課程?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把它整個歸納為五個科目,佛教我們倫理,佛教我們道德,佛教我們因果,佛教我們智慧,佛教我們科學。《華嚴經》裡面講科學講得太多了,現在這科學界裡面講的宏觀世界、太空物理,這佛法講得很多;講微觀世界、量子力學,《華嚴》也講得很多,不亞於這些科學家。像這些東西講得很時髦,三千年前佛早就說過,說明宇宙的真相,宇宙的來源,生命的真相,真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佛法裡面的智慧科學。所以這五個科目是一貫的,你好好的學習,確實你這一生會過得非常幸福、非常充實,你自己會感到非常滿意,這一生到世間來沒白來。
我們學施,首先就要曉得就是學放下,你要知道愈施愈多,就是愈放下愈多。愈多怎麼樣?愈多可不能享受。你想想為什麼不能享受?享受貪心就斷不掉,享受吝嗇就斷不掉。你要往上提升,往上提升這個貪瞋痴慢要把它斷掉!所以再大的福報,我們只需要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足了,還要那就錯了。我在美國住了不少年,看到我們佛門的同修,這比較常接近的,都買了很大的房子,豪華的別墅。住的人,家裡人又不多就幾個人,夫妻兩個,一、二個小孩。在美國請佣人請不起,佣人工資是用鐘點費算的,所以每個星期他會找幾個工人,院子裡頭給他割草,幾個小時;請幾個工人來家裡打掃清潔,大概一個星期一次,請個三、四個工人,平常都要自己打理。我看到就告訴他,我說不是你住房子,是房子住你。為什麼?你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你要侍候房子,你是房子的奴隸,哪裡是幸福!
真正懂得幸福的人,住的房子愈小愈好,為什麼?整理方便。我每天只花一個小時乾乾淨淨,你說你多自在,為什麼要搞那麼大的地,那麼大的房子?而且在美國生活環境很辛苦,房屋所用的東西,全是銀行、保險公司貸款來的,每天辛苦的工作還錢,還一輩子都還不完,這叫什麼?這叫迷惑顛倒,自找苦吃,錯了。這錯裡面有個最大錯誤心理,就是什麼?很在乎別人對他的批評,很在乎別人講他的話。你住的區,在美國的住區是代表你身分,代表你收入,你一個月可以收入三千塊,三千塊的區;收入五千塊是五千塊的區。所以他工作提升,譬如從三千塊錢提升到五千塊錢,他趕快就想到搬家,要搬到五千塊那個區裡去,所以他苦死了。他如果住在三千塊的區域,他拿五千塊,你說他多自在!他偏偏要賣掉,去買個更好的區,永遠在做奴隸,人就這麼笨,就這麼樣想不開。我在美國居住的區是收入兩千塊的區,能過得去的,以後我們收入愈來愈多,我還是住這個區,自在,我銀行有存款,我不負債,你說多快樂!
他就想不開,好像自己的身分,身分就是人家看到你,你自己苦不堪言。我們住在比較差點的區,我們住得很快樂、很自在,人家也沒有什麼對我們看不起的。我們還是東方人的思想,東方人的思想著重什麼?生活簡單、樸素。要節儉、要儲蓄,老的時候不求人!美國人很可憐,工作丟掉了,這房子一切東西銀行、保險公司沒收拍賣,自己怎麼辦?自己去領養老金,美國政府有照顧。政府是每個州不相同,每個州貧富不一樣,這個州富有,你每個月拿的錢多一點;要是差一點,你拿的就少。我過去住在德州,德州養老金一個月三百五十塊錢;加州比較富裕,加州可以拿到五百塊錢。住老人公寓很可憐,兒孫不照顧,國家養你。逢年過節你的兒孫給你寄個卡片就歡喜得不得了,到處給朋友看,你看我的兒孫還沒有忘記我,還給我寄個卡片來。沒有看到人!
美國的習慣小孩十六歲出去之後,再都不回家,沒有家的觀念。這是什麼?早期都是過游牧的生活,還是那種文化。不像中國,中國人一定要找老家,為什麼?中國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都有根,落葉歸根。無論在哪個地方工作做事情,過年一定要回老家過年,這中國人,跟家人在一起團聚,外國人沒有這個觀念。一個是游牧,游牧它是沒有根的,所以他們的房子建築也都是沒有根。不像中國建得這麼堅固,房子建築起來最少要能使用三百年。你看中國古老的建築,家俱,紅木家俱桌椅最少要使用一百年。外國人家俱看起來很漂亮,不經用,幾年要換新的,要常常換新的;房子也是的,常常換房子。所以是游牧民族,他的房子我們看起來像帳篷一樣,常常換。你要了解他們的文化,然後跟中國文化做個比較,各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能夠怎樣?保持它的優點,除掉它的缺點,我們的生活才過得自在,才過得快樂。
所以學佛一定要學布施,布施所得的,得的要再施掉。諸位要曉得,捨得這兩個字是佛教的術語,現在社會上用得很多了。叫你捨,捨就是施,施捨,施捨一定有得,得到之後怎麼樣?得到要把那個得到的也要捨掉。所以這個捨得是兩重意思,你看第一重,捨你一定有得;第二重意思,那個得還要捨掉,可不能留,一留就會增長貪心。佛教你施捨的目的就達不到,那就變成世俗的,世俗雖然你得富貴,得世間的富貴,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如果你了解六道的真相,你就會很認真,要徹底的放下。你不了解六道輪迴的真相,在那裡迷惑顛倒,永遠不能超越,生生世世在裡頭流轉,所以叫輪迴,這才叫真正是苦不堪言。
所以這個科目擺在第一條,我們從開始學習,開始學佛就要學起,一直到等覺菩薩。等覺菩薩他還捨什麼?捨最後一品無明習氣,無明是斷了,習氣沒斷。斷無明習氣從圓教初住位開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統統是斷無明習氣。無明習氣不好斷,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斷掉,你證得究竟的佛果,天台大師講究竟佛;沒有斷掉之前叫分證佛,是真佛不是假佛,是真的,就是帶著有習氣。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我們要以這個為目標,以這個為方向,就不會錯誤了。
對於世間人的教誨,也要讓他明瞭,因為世間人現在求的是什麼?就是求的財富。「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財得財,求智慧得智慧,求長壽得長壽,求兒女得兒女,有求必應。但是這裡頭有道理、有方法,你如理如法的求,沒有不感應的。你有求,求的沒有感應,不是理論上出了毛病,就是錯誤了,就是方法上錯誤。這都是我很年輕的時候,二十六歲我的老師教給我,我對老師尊重這點非常重要。你對老師不尊重,那就是老師教給你的,你不懂,你不會去做;對老師尊重的人,能聽得懂老師的話,會依教奉行,那你就得利益。這就古人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印光大師一生這樣教人。不但是對老師,對父母也是如此不例外,乃至對一切眾生,你要是把握到這個原則,沒有一樣行不通。
如果我們跟人交往產生問題,真正問題的原因在哪裡?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定是自己對人不誠不敬。你千萬不要怪說那個人不行,那個人是什麼,那你錯了,你永遠是對立的,永遠不能化解。一定要回頭想想自己,我對人不誠,我對他不敬,所以才產生這些問題。如果我對他像對我父母那樣的誠敬,對諸佛菩薩那麼誠敬,對老師那麼誠敬,沒有不通的。你看我們這些年,連對畜生,對蚊蟲、螞蟻,對蟑螂、老鼠,對外面的小鳥、小動物,我們就用誠敬都溝通,都能做朋友。哪有人不能感動的?所以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知道自己對人不敬,反而去怪別人,這個人有不好的習氣,那個人有不好的脾氣,錯了。所有一切不善在自己,不在外面,不在別人,你不能不懂這個道理。這些毛病真的要把它放下。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繼續看「華嚴三昧」裡面的十波羅蜜這兩句,布施、持戒、忍辱。去年十月我們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辦了個大型活動,之後我訪問倫敦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前年訪問過牛津大學。劍橋的麥大維教授,這是劍橋漢學系的指導教授,他告訴我一樁事情,說最近,近年從中國出土有四個字,他們不能夠理解這裡面的意思。我說哪四個字?他說「物惡獨勝」。他告訴我(他的中文講得不錯,專門研究漢學的),物質的物,善惡的惡,獨立的獨,勝負的勝,這四個字。我聽了之後,我說有沒有別人跟你解釋?他說有,他找到一個中國的老教授向他請教,這老教授說,這個意思是說人討厭一個人獨勝。我跟他說,這個老教授講得沒錯。可是他為什麼不說人惡獨勝?他為什麼講物?他就不能理解。
我說這個物字包括人,人不能包括物,這是佛經上常講的。你看人,十法界裡頭只能講人,人道,只包含人道;如果講物十法界都包括,全都包括了,所以物的範圍大。也就是講天地萬物都討厭那個人是獨大、獨勝。獨勝我講了幾個他就明白,我說獨尊、獨大、獨善、獨美,什麼你都是獨,只有你一個人超過別人,人人都討厭你,鬼神也討厭你,畜生也討厭你,天地萬物都討厭你。他說這意思他明白了。反過來說,天地萬物喜歡什麼?喜歡一個人謙虛,喜歡一個人互相尊重,而不是獨尊。能夠尊重別人,能夠敬愛別人,能夠關懷別人,能夠幫助別人,能夠捨己為人,天地萬物都歡喜,就不會討厭。所以你懂得這個道理,他說這出土大概總是漢朝以前的,從墳墓裡挖出來的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含意很像是道家的,「物惡獨勝」,很像是道家的。
我在漢學系裡面等於給他們上一堂課,他們跟我接待的時候有不少學生,我看那間講堂也擠得很滿,但是研究生好像不多。其中有一個是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有一個用《孟子》,還有個用《王維》,做論文的題目。我聽了之後我告訴他,我說你們可以用這些題目拿到博士學位,可是你們這一生依舊是生活在煩惱痛苦的世界,他們都笑起來,連麥大維教授也笑起來。我說孔子所講的,你們都念過《論語》,《論語》開頭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你沒有。中國古人所講的「孔顏之樂」,孔子的快樂,顏回的快樂,這就是方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得不到;佛法裡面所說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得不到,所以你們還是生活在煩惱跟痛苦的世界。
最後我告訴他,我得到了。我怎麼得到的?我把你們所學的東西顛倒一下就得到。顛倒他想不出來,怎麼顛倒?我說你們今天所學的,不但你這個學校,包括倫敦大學,你們的漢學系學的是什麼?佛學、儒學、道學對不對?確實是研究這個。我跟你們學的就相反,我是學佛,你是佛學;我是學道,你是道學;我是學儒,你是儒學,不一樣。如果是把儒釋道三種當作學問來研究,與你自己生活境界不相關。如果你是學佛、學儒、學道,那不一樣,學儒就是學孔孟,你當然得孔孟的樂趣;學道,你是學老莊,你一定有老莊的境界;學佛,那一定是學釋迦牟尼佛,一定是法喜充滿。他們聽了之後好像有所領悟,這個方向目標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們雖然時間很短,我給你一個小時的上課,我今天把這個告訴你,你們能轉過來真正的學佛、學儒,那是真正可以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把你的煩惱變成智慧,把你的痛苦變成快樂,那怎麼會一樣!
這些都是給我們講的要放下,所以現在這高等學校的學術,走的目標跟方向都有問題。我訪問回來之後,我深深感覺到,今天這個時代缺乏大師級的教授。我們怎麼辦?我在湯池做的實驗做成功,介紹給聯合國。現在回來想到,就是如何幫助真正好學的這些志士,成就他們真正的學術。我可以幫助他,使他有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根據佛法的理念,「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過去也常講聖賢是教出來的!這個方法古人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中國古人講十年寒窗,你就成就了。我們能夠有個很安定的環境,對於他們的生活衣食住行照顧都周到,讓他們十年當中能夠專心學一門功課,學十年,他就是世界頂尖的學術。你學《論語》學十年,那還得了!學《老子》學十年,學《無量壽經》學十年,學《金剛經》學十年,都變成世界大師級的教授。所以真的要有人發心,像古人講的十年不下山,今天我們住的房子是公寓房子,能不能發個心十年不下樓?苦學十年沒有一個不成就。
把外緣統統斷掉,好好的學一樣東西,反覆的講,一遍一遍的講,遍遍不一樣,遍遍境界不相同。我過去講《無量壽經》講了十一遍,遍遍不一樣,遍遍都有進步,天天學習,天天研究討論,天天講經。古人在學習的時候十年寒窗沒人知道,獨善其身;現在不一樣,現在我們縱然不下樓,我們有攝影棚,我們面對著攝影機來講,用網路、用衛星馬上就傳播全世界。不下樓,我們的修學,我們的講解,都可以給全世界有緣人共享。什麼叫有緣人?他能收看我們的網路,收看我們的衛星,就是有緣人。所以今天我們利用這高科技,是獨善其身同時兼善天下。我們十年每天的成就,每天的進步,全世界人都看到,這對自己是很大的安慰。古人沒有這些工具,他做不到;必須是他下山、他下樓跟社會大眾接觸,才知道這個人有道德、有學問。現在不需要,現在在攝影棚,不出去,天下人都知道某人有道德、有學問。
這就是講布施下面第二個字,「戒」,戒是什麼?戒是守法。老祖宗的方法不可以或缺,為什麼?它經過五千年這麼長的時間歷鍊,它要不是好東西,它會被時間淘汰掉;沒有被淘汰掉,那你就曉得這真金不怕火,肯定是好東西。我們自己這一生有這麼點成就,就憑這點信心,守住老祖宗的方法。我在年輕時候初學佛,有人請我去教佛學院,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學佛七年。我在李老師那裡學講經,學得還不錯,所以一出家到佛學院教書,還挺受歡迎的;同時也接受別人邀請我講經,講了四十九年。佛學院教了幾年之後,我良心發現不再教了,什麼叫良心發現?佛學院叫誤人子弟。因為現在的佛學院完全仿照一般學校的方式,同時學很多科目。我們中國老祖宗教人是一門深入,你只可以學一個科目,不能學第二個。我接受李老師教學,就是這個方式,你同時想學兩門,不教你。
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教學的方法,為什麼?你學一樣,你整個精神、精力都集中在一樣上,人容易得定,專心!你能學到;你同時學幾個科目,你心是散亂的。譬如佛學院裡面,我所教過的佛學院,第一堂課講《金剛經》,一個法師跟你講;第二堂課給你講《無量壽經》,又換一個老師。前面那一堂課印象還不深刻,第二堂換了,第三堂又換了,而且每個老師觀念都不一樣,有的時候還批評,這個法門好,那個法門不行,還批評。所以三年學生畢業出來對於佛法是一無所知,只能學點皮毛常識,思惟是混亂的,理不出一個頭緒出來。我看到這種情形,這不可以再教了,這個再教,將來學生要罵我害他。所以從此以後我就不幹了,想到過去老師教我們的方法正確。
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一個老師,一門課;跟章嘉大師學佛學,一個老師,也是一門課。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我跟李老師十年,接受他的教導,完全用傳統古老的辦法,我們得利益,就是叫你專心。李老師教我們,一門沒有學好(好的標準是他肯定)你不可以學第二門,一門一門的來。我在那邊十年學五部經;如果在別的佛學院,那個五部經一年就學完。我在他老人家會下十年,這五部經給你們說起來你們就理解,都很小的,我第一部學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所學的《阿彌陀經》,第三部是《普賢行願品》,第四部是《金剛經》,最後一部是《大佛頂首楞嚴經》,我在台中十年就學這五門功課。這五門功課老師的標準,是讓你上台去講,就講這部經,他老人家在下面聽,講得不錯,他滿意、點頭了,你才可以再學第二部經,非常嚴格。你要不能依教奉行,不能真正理解,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講得透徹,不行,他不答應的。
我們才曉得,中國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都是這個辦法把人培養出來。所以那些人培養出來他有定功,現在講很有耐心,不像現在的學生心浮氣躁。現在學校裡頭老師那麼多,課程那麼多,一個小時就換掉了,他怎麼不心浮氣躁?他怎麼能定得下來?心要不定下來,他能學什麼東西?得要方法、規矩。使我們深深體會到,中國古人有句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就講教學,中國過去傳統教學,老人言!你不聽,去學西方的,學西方的全學壞了。西方說老實話,除了科技之外沒有長處。我們接觸西方太多,尤其接觸西方是最高等的學校。所以回過頭來想到中國老祖宗這兩句話,真是不得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們不由這番經歷,這兩句話雖然看了、聽了,沒什麼印象,你自己親身有這番閱歷之後,才知道這兩句話的價值。這也就是講真正是從這個路上走過來的,過來人他才懂;不是過來人給你講,你聽不懂,你不知道這句話裡頭真正的含意。今人興的這些科技是有它的好處,古時候那東西好處多,比今人的多,可惜今人不知道,現在人都麻木,好東西給他他不識貨,不認識。方東美先生告訴我,這個世間最好的學術是佛經,誰知道?我要不是遇到他也不知道,也被世俗蒙蔽了,認為什麼?佛教是迷信,佛教是泛神教,佛教是多神教,什麼都拜,在宗教裡面是低級宗教,比不上天主教、基督教。高級宗教它只有一個神,佛教怎麼這麼多神?泛神教是低級宗教,迷信,什麼都拜。完全不了解,沒有這個人的介紹、指點,怎麼會曉得?
契入境界也不簡單,鍥而不捨,一門深入。當年我到台中求學,李老師要求我五年,希望我跟他五年,遵守他的教誨。我到五年的時候向老師報告,這個方法好,我得到受用,我很歡喜,我希望我還再遵守五年。老師聽了笑笑,我跟他十年,你這個根才真正紮進去。五年我覺得根不夠深,不夠深是什麼?禁不起社會的誘惑,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禁不起這個誘惑,你接觸到會動心這就不行,那個時候你會前功盡棄,就是根要紮得深。我今天勸人真正要想學的話,至少也要十年;沒有十年你沒有根,你不保險,遇到名聞利養你會起心動念,你會完全失敗,根要深。
根要紮四個根,真正學佛不管是在家、出家,這四個根就是儒的《弟子規》,道的《太上感應篇》,佛教裡面的《十善業道》、《沙彌律儀》,這四種都是屬於戒。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修學的程序,修學的途徑,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不會得定。定是什麼?清淨心。你的心不會清淨,你的心不會平等,不會平等你的心是動的,不清淨你的心是染污的。染污、動盪的心,哪來的智慧?
你要能把戒持得好,首先你要能放下。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常常勉勵同學們,決定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放下貪瞋痴慢,我講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你有一個字放不下,你就沒法子入佛境界,雖然是學佛,不入境界,為什麼?你有障礙。這是頭一關的障礙,最嚴重的障礙,這個障礙去除你才能入佛門,你才能嘗到法味。古大德常說「世味哪有法味濃」。這世間的樂趣比不上佛法,你要真正契入之後你有法樂、法喜,那不是人間天上之樂能相比的。你嘗到之後你才會勇猛精進,你就不退轉了,為什麼?快樂!世間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快樂的,天天生歡喜心,時時刻刻都在快樂當中,所以你不會衰老。這世間諺語講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你天天都是喜事,天天都是快樂,你的精神多好!
遇到煩惱,那你就憂慮,你就頹喪,你就很容易衰老。這樁事情尤其是在晚年,我看得好清楚。我們的同學,過去同事朋友,年輕的時候都在一塊,他們也有很好的工作,可是到年老的時候要退休。沒有退休的時候,精神、活力,我們看起來都非常正常;一退休之後,兩年沒有見,遇到之後,突然看他就好像老了二十年,變化那麼大。這是什麼道理?不學佛不容易知道這道理,學佛就知道,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他在工作的時候沒有想到老,所以他有很旺盛的活力;一退休,我老了,人家不要我了,退休了,他有老的念頭。想老,人真的就老,一天比一天老,老了就怎麼樣?老了就病,所以毛病都出來,年老了每天跑醫院。老化那個速度非常驚人,我幾個朋友都是這樣的,有些年齡比我大,大我四、五歲的,站在我面前至少比我要老個十幾二十歲。佛法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他想老。
我為什麼沒有老?我從來沒有想過老,從來也沒有想過病。這個意念比什麼都重要,縱然有點小毛病不要在意,它很快自己就恢復正常。特別是年歲大的人,有點小的病痛馬上在意,天天想著,麻煩就來。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個好的醫生,中醫,他告訴我,他的醫術一生沒有誤過人。我那個時候也很想跟他學,他說不行,你年歲太大,如果你是二十歲跟我,我會教你。我跟他那年三十一歲,他說你學的時間過了,學醫要從小學。所以中國古人講醫至少要三代你才能成為名醫,才不會耽誤別人的病況,這說得都很有道理。所以他教我佛法,醫,他不教我,只教我從佛法上一門深入,對我也看得很嚴。
曾經跟我講過一樁事情,跟同學們大家上課的時候,跟大家講到醫道,時間久了名字我都忘記。古時候有個名醫,有個病人得了很嚴重的病,其他的大夫都說,你這個病沒法子治了,不給他治療。所以有人介紹找到這個人,這個人給他一診斷就告訴他,沒事,你這個病沒事,指出另外一個部分你要小心。你另外一個部分,如果這個地方出了毛病,那麻煩就大!他也相信這個醫生,所以天天就怎麼?天天就注意醫生指的部位,果然一個多月以後,這個地方就會疼痛。他非常恐怖,醫生跟他講這個地方要發生毛病就沒救。有人告訴他,既然他告訴你,你去問問他,回去再去問問他。
他問他之後,這老醫生告訴他,這個地方已經有了問題,你還要注意到,再到嚴重的時候你來找我。果然又過了一個月的樣子,非常嚴重,來找他。他就告訴這個病人,從前你的病在那個部位上,藥打不到,死路一條。我叫你注意,把你那個病毒轉移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好,可以下藥,就把他治好了。這意念,你看看他病可以搬個地方,裡面內臟治不出來,搬到好治的地方,用你自己天天去想,去觀想,把那個病想到另外一個部位。這李老師告訴我們,他說中國的醫學是神醫,可以把你的病位搬換個地方,他就把他治好。這是智慧,這是懂得這個道理,意念可以轉變一切。
所以最殊勝的,佛法告訴我們,現在這外國人也發現。我們看到美國魏斯醫生,這是精神科的醫生,他說過一句話,終極的治療就是最後的治療,最有效的治療,不管什麼病,愛,愛心是終極的治療。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做了幾十萬次,發現愛的水結晶是最美的。他告訴我:愛跟感恩大概是宇宙的核心。我同意他的講法,我說你講得沒錯。他小我十幾歲,看起來比我老很多。我們在一起吃飯他問我:法師,你怎麼保養的?我就告訴他:我保養的方法就是你實驗出來的方法。他說我實驗出什麼方法?愛、感恩。
我說我一生把愛落實到我生活,落實到我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我念念感恩。對我有恩的人我永遠感激他,對我有怨恨的人我也永遠感激他。他聽了莫名其妙,怎麼人家對你有怨,你還會感激他?我說是!為什麼感激他?他替我消業障。他毀謗我,他侮辱我,他陷害我,替我消業障,我怎麼能不感激他?這一生永遠生活在愛、感恩的世界,你說多快樂,這他就懂得了。你所實驗出來的就是愛跟感恩,我做到了;你實驗出來你沒有做到,我告訴他你沒有做到,所以你的身體不如我,都是真的。許多地方在在處處,你只要細心留意都給你啟示,都給你靈感,都給你得無比的受用。
所以持戒,簡單的講守法,守法的人心是定的,守法的人他不會亂。佛教誡我們,遇到再大的災難,你看《金剛經》上舉的例子,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暴君,歌利王就是翻成暴君。你碰到這種人他不講理,他把你凌遲處死,可是忍辱仙人有沒有怨恨?沒有。忍辱仙人真的還感激他。為什麼感激他?因為這個遭遇證明忍辱波羅蜜圓滿,圓滿他提前成佛,就是考試及格。歌利王最後給他這次考試,他及格了。所以他跟歌利王講,我將來成佛第一個來度你。釋迦牟尼佛成佛,第一個度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過去世的歌利王,說話算話。我們如果小小事情都不能忍,那你到底學的是什麼佛?無故加害於你,都歡喜接受,考驗自己的忍辱功夫到什麼程度了。小小境界現前,自己就忍受不了,火冒三丈,你要慚愧,你要感謝對方,你來考試我,我不及格。決不能怨恨,趕緊什麼?我好好的來修,我功力不行,這就對了。
如果你還對別人有怨恨,那你這輩子成就就困難了。所以你要知道,凡是來毀謗你,侮辱你的,甚至於陷害你的,都是你自己修學到一個階段他來考試,看你能不能通過。好老師、善知識!看自己的德行、學問、智慧是不是真有長進?是不是心平氣和?這是一種考試。另外還有一種善的考試,對你很好也是考試,考試什麼?你起不起貪心?所以在境界裡面把自己的貪瞋痴磨掉。沒有考試你哪裡知道你有貪心?所以,順境、善緣,考試你有沒有貪戀?逆境、惡緣,考試你還有沒有瞋恚?我們每天接觸外面境界都在學習,都在考驗,天天在受考試。到哪一天磨到你自己的心性,李老師常常比喻心境光明,像水晶、琉璃球一樣稜角都沒有,你成功了。
所以真正修行人,就是你要真正禁得起考驗,你要感激所有考驗你的人。就像我十幾年前離開台灣的時候,我寫了六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那是個很大的考驗。每次大的考驗,你們很多同學都看到,我是大幅度的提升,無論在哪方面都提升得很高,一次一次都是往上提升。你禁不起考驗就完了,不但不能向上提升,你往下降,降級了。所以順境善緣是善知識,逆境惡緣還是善知識,在我們心目當中是平等的,沒有差異的,我們才真正能學到道德,真正成就智慧。這都是經典裡頭教導我們的。學了之後要有用處,不是說這個經會念,我懂了、我會講,沒用;要落實到生活才管用,要落實在工作,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就管用,那才叫做人生最大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你不能夠落實,學了沒用處,在一切境界裡面還是迷惑顛倒,還是起心動念,還是造業,那將來還是受報。
戒律裡頭,我們今天講到最根本的、最直接的,《弟子規》是儒家的戒律,儒是佛的根,你要認真努力做到。《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根,是道家的戒律,特別偏重在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十善業是佛家的根,但是它要有前面兩個做基礎,你才能修,如果沒有《弟子規》,沒有《感應篇》,十善業道做不到。這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在海內外所看到的,在家出家學佛,在家十善業道沒做到,出家《沙彌律儀》沒做到,所以佛門衰了,佛門裡頭真正修行人沒有了。如何把佛教興旺起來?不要求人,求人靠不住,反求諸己。回過頭來要求自己,我自己真正能依教奉行,就能把佛教興起來。我自己要是做不到,陽奉陰違,佛教會在我們這一代斷滅了,那怎麼對得起佛菩薩?怎麼對得起祖師大德?怎麼對得起我們的父母、祖先?
你不知道情有可原,你知道就有這分使命,一定要認真學習,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弘法利生是要做出樣子給人看的,不是口說的。道場有道場的樣子,古時候道場是講學、是教學,不是經懺佛事。我們今天的道場確實是走釋迦牟尼佛的道路,可惜什麼?課程太少,我們一天只有兩個小時。這是我們受環境的拘束,住的地方離這裡有段距離,常常塞車。此地這個地方是個商業大樓,沒有休息的處所,所以到這邊來的時間受限制。我們總想下個月鍾茂森居士過來,我希望他也能講兩個小時,每天講兩個小時,講什麼?我講的《華嚴經》讓他用廣東話複講,那我們這個道場一天就四個小時。如果將來再有好的同學,我希望我們道場每天有八個小時,那佛法真的會興旺起來。我們在攝影棚,我們利用網路、利用衛星把我們的現場轉播到全世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