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七九卷)  2000/12/2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379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諸神眾,主晝神長行,第六句:

  【樂作喜目主晝神,得普開悟一切苦樂眾生皆令得法樂解脫門。】

  清涼大師註解,「方便開示,世樂亦苦,令其悟入,見理法樂,如歡喜地也。」世間人對於五欲六塵的享受,始終是堅固執著,念念不捨,由於這個原因,這才造成六道輪迴。正如古大德所說的,「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這兩句話我們仔細去思惟,六道輪迴不能出離的原因,就是在「愛」。

  世間許許多多的宗教都提倡愛,今天所講「愛的教育」,這人好懂。為什麼?與他無量劫來的習氣、願望、希求相應。這個教育值得提倡,我們今天也提倡愛的教育。特別是在今年,今年千禧年轉眼就到,我們今年送「愛」,我們印了兩千張,就寫了一個「愛」字,普遍跟大眾結緣。愛比仇恨好,人要是常常懷恨在心,將來果報在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如果能夠把怨恨捨棄,真正懂得愛一切眾生,懂得愛別人,至少你在六道裡面還在人天兩道,不會墮落三途。這在佛法裡面,佛法有所謂五乘佛法,這是人天乘。

  本經這一段經文,教導我們要『開悟一切苦樂』,這「一切苦樂」是世間的。要知道世間的樂是不究竟的,貪戀世間樂能不能離世間苦?佛在經論上教導我們,是決定不能!為什麼?因為你的覺悟不能永遠保持,這一生縱然有高度的理性,沒有迷惑,可是你一轉世,到來生你就保不住。縱有天分,我們佛經裡面講的善根;縱然有善根,但是「緣」主宰你一生。你有善根,你能不能遇到善緣?如果你有很好的善根,過去生中修善積德,你生在這個世間富貴人家,從小就被物質精神優裕的生活所迷,把你的善根統統掩蔽,你會隨緣造作一切惡業。福報享盡了,惡的緣又現前,苦報就來了。所以在這個世間,佛講的話是真實的,只要不出六道,肯定苦多樂少。你在六道裡面,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

  佛這個說法我們相信,為什麼相信?法相經論裡面告訴我們,我們起心動念,心心所的作用,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惡心所是煩惱,多一半還超過。又何況惡心所的力量強,善心所的力量薄弱。所以多少修行人,出家、在家好心的修行人,何以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自己知道錯了,錯了就是改不過來,什麼原因?看看法相經論,我們就明白了,善心所少,惡心所多,善的力量薄弱,惡的力量強大,所以他怎麼能改得過來?所以要改正過來,那要相當的覺悟,他才能真正克服自己。儒家講「克己復禮」、「克念作聖」,把自己的妄念克服,這才能成為聖人。何等的毅力!何等的決心!這個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我們冷眼旁觀,這個人明明是個普通人,他為什麼能作聖?他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勇氣、這麼大的決心,克服了煩惱習氣?第一要靠善根,第二要靠緣分,緣分比善根還重要。這個話從前我們不懂,有人給我們說,我們也疑惑。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裡面,把這一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了,我們才點頭、才相信。他老人家說了一樁事實,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往生的人,「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從前沒有人說過的。古來的大德總是以為,上三品往生一定是菩薩,中三品一定是聲聞,凡夫往生只能在下三品。善導大師告訴我們,不是的,「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說得好,如果我們遇到的緣殊勝,我們這一生可以上上品往生。上上品的緣是什麼?緣是佛法的薰修,這個是緣。譬如說,如果我們這一生,我們確實過去生中有善根,這一生要遇不到緣,那也是枉然!如果我們遇不到好的老師教導,我們對佛法沒有辦法悟入。縱然遇到好的老師教導,你遇不到好的修學環境,也是枉然!

  我自己這一生走的路子,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我學佛跟章嘉大師三年,老師領我入門,懂得修學的原理原則。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學教,這個緣殊勝。學教是什麼?天天親近佛陀,我天天要讀經,天天要講經。過去李老師教導我們:你講經講得不好,別人譏笑你,你日子還可以過得下去;如果你講經要講得好,受到大家讚歎,你就走投無路。這是提醒我,心理上要有個準備。到後來在台灣,果然走投無路,沒有一個道場肯收容我;招待我吃一餐飯是面子,住一晚上根本不可能。

  以後聽眾當中有一位韓鍈居士,她常常聽我講經,知道我遭遇這個困難,她很不平,她是北方人,有豪爽俠客的那種風度,邀我到她家裡住,我在她家裡住十七年。她替我在外面張羅,租房子講經,借她朋友的辦公室來講經,白天上班,晚上辦公室空著的,很不容易讓我講台沒有中斷。這是護法的緣,如果我要得不到這個緣,那也就完了,走投無路。也有一些老法師很慈悲接見我,希望我放棄講經,跟大眾一樣去做法會、趕經懺、做佛事,這樣可以賺錢、可以生活,哪裡都歡迎,這是違背我出家、學佛的宗旨。另外的一條路還俗,再回到社會上去找工作。遇到這樣的困難!

  一直到今天,講經已經四十一年圓滿,過年就四十二年,在全世界邀請我講經的都是居士道場。這一邊是居士林,沒有法師住。韓館長往生之後,真的我們得三寶加持,李木源居士發大慈悲心,收容我們在這個地方繼續講經弘法。更難得的他還辦了一個培訓班,讓我們有一些年輕的法師們,共同在一起學習,這個機緣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善導大師說的話有道理,「總在遇緣不同」。

  我們對《無量壽經》產生無比的歡喜心,實在講是什麼?是看到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除這個本子以外,五種原譯本,龍舒的會集本、魏默深的會集本,都引不起大歡喜心,這個本子我們一展開的時候生大歡喜心。何以故?緣,遇緣殊勝;因緣具足,這才能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由此可知,佛法很少說因,它強調緣,「緣生論」,它不說因。這個說法跟善導大師講的「總在遇緣不同」,那個味道很濃,古德所謂真正是一鼻孔出氣,所以我們要重視緣。

  「緣」,就是今天一般人所講的機會。機遇,可遇不可求,往往在人生當中剎那就消失了,你要抓不住,立刻就消失,以後再也遇不到。世出世間成功的人沒有別的,就是他在剎那之間把機會抓住了,緣抓住了,他成就了。緣不能抓住,縱有善根,也不能結果。可是緣怎樣來培養?讀誦大乘,為人演說,這是佛教給我們的。千經萬論,哪一部經論上這一句話說得最多?《金剛經》只有五千字,這一句話說了幾十遍,「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不能間斷。「受」是決定接受佛的教誨,「持」是保持,決定不能把它失去。如何落實?落實就是天天在讀誦,天天在研究討論,這才能深入。為別人講,實在講是利益自己,每講一遍有一遍的悟處,漸漸從小悟就到大悟,然後從大悟就到徹悟。由此可知,不講就不能成功。

  我們佛學院培訓班的同學,學成之後,如果半年、一年不講,就忘乾淨了。你到哪裡去講,這緣分。沒有人請你講,怎麼辦?要學「生公說法」,擺幾塊石頭在面前對它講,決定不能間斷。你沒有這個毅力,沒有這種恆心,你不能成功。有情的眾生不來聽,無情眾生來聽,只要自己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定要用這個心,決定沒有一絲毫求名聞利養的念頭,有這個念頭就壞了;不是壞一部分,全壞了。不能有一點私心,有一點私心,跟諸佛菩薩沒有感應。私心,自私自利也有感應,跟誰感應?妖魔鬼怪。跟妖魔鬼怪起感應,他來了,他來障道,他引導你走邪路,引導你去造罪業,引導你入三途。

  我們要珍惜這個緣,也要想方法,就是有善巧方便,製造這個機會。製造機會,如理如法。怎麼製造?佛教導我們,「四攝法」,這講過很多。「四攝法」的整個精神,就是跟別人,人與人的關係搞好,你的機緣就會成熟。你平常要跟人的關係搞好,「沒有人請,我請」,「沒有道場,到我家裡來講」。所以我們過去在台中求學的時候,老師講經聽眾很多,我們跟聽眾結善緣,自動自發給聽眾服務,我們招待他、接待他,跟他建立好的關係。等我們學成,會講經的時候,他就會來找我們:「你有沒有講經?」「沒有地方。」「行!到我家來,到我家來。」他自動就找我去了。在他家裡講一部,另外同修聽到了,「你那裡講圓滿了,到我家來講」。你的緣,這叫製造機會,就是廣結善緣。

  一定要尊重別人,我們是作學生,聽眾是什麼?聽眾是我的老師,聽眾是我的監學,我講完之後,恭恭敬敬、誠誠懇懇請他們批評指教,哪些地方他們聽了覺得滿意,哪些地方聽得不滿意。我們要多問,多參考、多改進,天天在改進,天天在學習,千錘百鍊,這才能成功。一定要把自己貢高我慢的習氣磨掉,你只有一點點習氣,不要以為別人不知道,人家看得清清楚楚,他不理你,他對你怎麼?敬而遠之。所以跟一切眾生一定要打成一片,儒家的禮教,禮的精神就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要謙卑,要尊重別人。別人樣樣不如我,我也要謙卑尊重他,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也就是什麼?自己遇緣就多了,這個機會就多,幫助你的人就多。如果自己貢高我慢,自以為是,不能合群,你的緣就斷掉了。你就是學成了,上台講得天花亂墜,也沒人請你。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要明瞭。

  成就是要吃苦頭的,六波羅蜜裡面「忍辱波羅蜜」。忍辱波羅蜜裡面有一條「學法」,學法要忍耐,不忍耐不能成就。這個事情不是短時間能成功的。學一部經,一部經要沒有從頭到尾講上十遍,你的學習沒有根;學一部經,從頭到尾講十遍,你對於這一部經才生了根。這是講學習,決定一門深入。而且講十遍,十遍決定是十個樣子,如果一個樣子,那你沒有進步,那不是學習,那是敷衍。我們看看學校裡頭的老師,比如教小學的老師,教小學的國文,教小學三年級、四年級,每一年他就教這一班,他用的筆記就一本,年年都是它,一輩子都不改變,他的水平就在這個地方,永遠不能提升,因為年年都是一個參考資料。我們講經要是一個註解,照本宣科,年年都一樣,都一個講義,你永遠沒進步。

  要怎樣才會進步?每一次講,每一次重新準備,前面那一分講義決定不用,重新再寫,你才會有進步。你第二遍所講的一定跟第一遍不一樣,第三遍跟第二遍不一樣,這叫精進。如果老是守自己一個筆記的話,叫偷懶,敷衍塞責,不會有進步的。參考古人註解亦復如是,每講一遍決定從頭看起,為什麼?自己的境界年年不一樣。你對於經文、對於註疏,你的看法、你的採取也不相同,它是活的不是死的。這是一門相當艱苦的工作,要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的時間投入。可是它有好處,真的會法喜充滿,這個法喜能夠增長你的恆心毅力。你在學習得不到歡喜心,人當然會懈怠、當然會退轉,甚至於墮落。這些事我們看得太多了,古今中外,在我們身邊都常常發現,我們自己應當怎樣克服。

  世出世間的樂,佛講得很好,「樂是壞苦」,不能保持。真正的樂是什麼?真正樂是法喜。它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從你內心生的,這個樂是真的。法喜怎麼生的?法喜從悟處生的,每天在學習當中都有悟處。同學們一定要記住,我們學佛,從初發心到等覺的地位,都天天在學習,可不能忘記學習。不要以為自己,「差不多了,可以畢業了」,那你就錯了。到究竟佛果,那才叫畢業。等覺菩薩都沒有畢業,都非常認真在學習,學習裡頭才有快樂。《論語》頭一句講:「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不亦悅乎,那個悅是從內心裡面流露出來的喜悅,那是真歡喜,真實的受用。方東美先生講的「真實的享受」,那個樂是真正的享受,是在學習當中得來的,你不學得不到。所以一定要認識清楚,世間樂是假的,決定不是真實的。

  現在有很多人相信,人死了有輪迴,人死不過是身體死了,靈魂沒有死,靈魂又去找一個身體去投胎。我們身體就好像我們穿的衣服一樣,靈魂就像我們自己本人一樣,衣服舊了,脫了,再換一件。所以這個身有生死,身命有生死,靈魂沒有生死。靈魂將來再換一個身,換什麼身?如果這一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那個身愈換愈莊嚴,福報愈來愈大;他得人身,來生決定比這一生幸福;更殊勝的他生天,他得天人身。天,在佛經裡面講得多,天有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殊勝,福報一層比一層大。如果他造作一切罪業,他換的身比這一生就差了,他變畜生、變餓鬼、墮地獄,愈換愈差。懂得這一個事實真相,接受這個說法,自自然然他會斷惡修善,他對於這一生的際遇就不重視了,重視來生。只有對於這些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的人,才執著這一生當中的享受。為了滿足他物質上的生活,他不擇手段,他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是沒有智慧。縱然眼前得到一點小利,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再要問,他這一種不擇手段所得來的享受,是真能得到嗎?如果真的能得到,我們都可以不擇手段去獲得。我們仔細觀察這個世間,不擇手段去求名聞利養、求五欲六塵享受的人有多少,幾個人得到?一百人當中難得有一個得到。這個事實現象就值得我們去考量,為什麼不能人人都得到?他所得到的是他命裡有的,命裡沒有,什麼樣的手段都得不到,冤枉造業。這一樁事情《了凡四訓》裡面就講得很透徹,你要得財富,你命裡頭沒有財富,用盡心思、用盡手段,你都得不到。如果你得到了,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你所得到的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頭為什麼有?你前生修的。前生修的是因,這一生用種種方法是緣。命裡頭有因,你現在用緣,果報就現前。為什麼不用善緣去用惡緣?所以命裡頭有財,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都會發財;命裡頭沒有財,用什麼樣的手段,你也發不了財。古人在這裡做了一個結論,「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這兩句話說明了事實真相。

  我們命裡沒有,我們現在想得到,能不能得到?能!答案是肯定的。佛法裡面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求必應是我命裡沒有的,我求能求到,這才叫真正求。命裡有的,你求什麼?求是命裡頭沒有的,我也能求到。怎麼個求法?有理論、有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你決定得到。佛告訴我們,財富是果報,它的因是什麼?因是財布施。那我懂得了,我今天想得財富,我就拼命學財布施,歡歡喜喜的布施供養。我在修因,我命裡頭沒有這個因,我現在修因。行!來得及。果然歡歡喜喜,沒有疑惑,修個三年五載,你的財運慢慢就好轉,以後就愈轉愈多了。這是佛教給我們的。

  你要想得聰明智慧,你就法布施,決定不能夠吝法。吝財,得貧窮果報;吝法,得愚痴果報。我們今天看到許多聰明智慧算是不錯的,出了很多書,書都是好書,看看都很有道理,翻到後頭「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我就知道他來生愚痴,他來生決定比不上這一生聰明。為什麼?吝法。貪圖這一點小便宜,來生得愚痴果報,大錯特錯!所以什麼事情,你要把它因果搞清楚。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的果報,絕對不是什麼營養品、補品,能夠叫你得健康長壽的,沒這個道理。你們很多人相信這個東西,我不相信。所以有同修們下一次到這邊來,不需要帶這些禮物給我,你們帶的些補品,很多那些什麼參的東西,我都不懂得,我自己決定不用它。你們帶給我,我轉手就送給別人,我不相信這些。心地清淨善良,飲食衛生,愈少愈好,愈簡單愈好,養生之道。

  佛在經論裡頭常常教導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又給我們說「依報隨著正報轉」,這都是講到很高層的原理原則。我們的心是正報,心清淨身就清淨,心不清淨身就不清淨,不清淨就生病,清淨就沒有病。所以你要想身體好,那要怎麼學?學清淨心、學平等心、學慈悲心,你的身體自然健康。吃那些補的東西,決定把你的身體毀掉,那個東西都是害人的,都是有毒的。花那麼多錢,買毒品來吃,你說冤枉不冤枉!對自己身體確確實實沒有好處,為什麼不把這些錢用在弘法利生上?我們多印幾本書送給人家看,多製造幾片光碟、錄像帶送人家看,這個好!這是真正的供養,真正的布施,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不希望大家帶這麼多的禮物給我,帶多了,我也沒地方送。你們送給我吃的東西,我統統交給廚房,我自己沒有開伙,全部交給廚房。你們送給我的錢全部交給常住,你們供養常住,常住收了,供養我的也全部都給常住。為什麼?那個錢我要收到的時候,麻煩就來了。你們看看中國「錢」字怎麼寫法?你懂得它什麼意思?這一邊是「金」,金是錢,那一邊兩把刀,就跟著你。你把這個金丟掉了,那兩把刀就沒有了,你就平安了。所以你有錢,謀財害命的刀就在你的四周,你身心都不安穩。中國古德造字,那個字裡頭都有智慧,都叫你看到提高警覺,這東西不是好東西,趕緊要捨。捨掉了,身心安穩,自在快樂。

  真正的樂是明瞭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這些大道理,佛說的最究竟、最透徹,這是得大樂,覺悟了。覺悟要不是大樂,不是究竟圓滿的快樂,誰去幹這個事情?佛菩薩都是世間絕頂聰明人,他會幹糊塗事嗎?他會幹傻事嗎?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值得我們效法。他們不是胡作妄為,他們的果報無比的殊勝、無比的希有,我們要懂得,要細心去思惟、去觀察、去體會,希望我們也能夠早一天契入佛的境界。

  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佛經上說得多,也說得非常詳細,從綱領上來講,佛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是講空間,三世是講時間;換句話說,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諸佛,未來諸佛就是現在的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作佛」,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開示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我們每個人都是未來佛。「共同一法身」,這是什麼意思?由此可知,法身是真的,法身是一切諸佛的根源,是一切諸佛的根本。法身是能生,一切諸佛是所生,所以叫共同一法身。法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這是真的,永恆的。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迷了法身就叫眾生,悟了法身就叫成佛。過去佛,過去那些人他們悟入法身;現在佛,現在這些人悟入法身;我們這些眾生,這是未來的,未來你要悟入法身,你就是成佛了。

  我們要問法身是什麼?佛在經上講,法身沒有相,法身不是色法,法身也不是心法,但是心法跟色法都是法身所生的。法身,大乘經上常講的真心、本性、法性、第一義諦,名詞術語很多,都是說一樁事情。一樁事情,佛為什麼說那麼多的名詞?用意是教我們不著相。只要你懂得這個意思,你用什麼名詞沒有關係。於是我們就能體會到,基督教、天主教講的上帝,上帝就是法身。為什麼?因為他們講,所有一切萬物都是上帝造的,上帝是能造,萬物是所造;我們佛法講,法身能變,萬物所變;這兩個一配合,原來他們講的上帝就是我們講的法身,名詞不一樣,實際上是一樁事情。再看《華嚴經》,《華嚴經》得到了證明。《華嚴經》裡面,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聲聞、緣覺,甚至於天龍鬼神,全是佛的化身,各個平等,無有高下,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從這些地方我們能夠體悟到,現前的世界芸芸眾生、蜎飛蠕動、草木沙礫,試問問哪一樣不是如來的化身?沒有錯,統統是如來的化身,統統是法身的現相。

  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悟進去,那我們的心,心要像虛空一樣,六祖能大師講「本來無一物」,這是心。我們心裡頭有一物,錯了!你迷了真心,真心決定沒有一物。佛法用的表法,常常用圓,法輪。圓必有心,但是心不可得。心決定有,但是你找不到,因為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心理,所以你也想不到。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我們的心也想不到,但是它無處不在。它的確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中觀論》上講的八不,就是形容它。它是真實的,它雖然沒有相,它能現一切相,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變現的。它何以有這麼多的變現?緣不相同。遇緣不同,現的相就不一樣,相千變萬化。相不是真的,相有生滅,性沒有生滅。像我們心裡頭有念頭,念頭有生滅,心沒有生滅,心沒有念頭。所以心要像虛空一樣,身跟國土眾生融成一片,自他不二,性相一如,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

  法身菩薩真正通達明瞭宇宙人生真相,他與一切眾生融合成一體,流露出來的叫大慈大悲。而眾生不承認,眾生為什麼不承認?眾生在迷,不知道事實真相。法身菩薩這個時候,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他是真正的慈悲。他的慈悲是真誠、清淨、平等的,這裡面決定沒有差等。可是我們凡夫看起來,似乎有差等。這個差等不是在佛的那一邊,是在凡夫自己認知這一邊。他認知的深,他接受諸佛菩薩的慈悲也就多了一分,他認知的淺,他接受佛菩薩的慈悲好像就少了一些,就這麼回事情。就像日光普照大地是平等的,一棵大樹吸收日光的光跟熱吸收的多,小草它也同樣在那裡接受,它受的太陽光跟熱就少。不是太陽要多一點給大樹,少一點給小草,不是的,它是平等的。你本身能吸收多少?那就看你覺悟的淺深大小不一樣。你悟得深、悟得廣,你能夠接受諸佛菩薩的光熱就多;你悟得淺、迷得深,佛菩薩光熱還是加持你,你吸收得很少,道理在此地。

  古德常說「量大福大」,佛菩薩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愈小的人得福愈少,絕對不是佛菩薩不加持,佛菩薩對一切眾生平等加持。怎麼曉得平等加持?這《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是平等加持的嗎?我們每個人手上都有一本,平等加持。你拿到這一部經,從頭到尾看一遍,你能體悟多少,各人不相同,各人心量不一樣,你所體悟的不相同,你得的受用不一樣。如果你的心量大,你一展開,「原來全是自己境界,他講的就是自己」,你就成佛了。心量小的看這個東西,看這個像看小說一樣,與自己毫不相關。把《華嚴經》當作一本小說來看,看完了,什麼也沒有能夠體會到,這心量太小了,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所以學佛,頭一個條件:「拓開心量,包容別人」,這是佛家教學最殊勝的教義。你要不相信,你走到佛教的道場,只要是正規的道場,它的建築,你一進山門,頭一個看到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就代表這個意思,滿面笑容,法喜充滿。法喜從哪裡來的?肚皮很大,什麼都能包容,量大。他是代表量大,沒有不能夠包容的,所以他才法喜充滿。這個造像因果都在其中,量大是因,歡喜是果報。量小的,處處跟人過不去,生活可憐,面孔很苦的相。

  這些事情只有佛法的道理講得透徹,佛在此地,真的是方便開導一切眾生,幫助眾生悟入,悟入宇宙人生真相,叫你要通達明瞭,這是世出世間無比的殊勝功德。我們自己悟入,成就自己功德;我們幫助別人悟入,成就無量功德。在《華嚴》上我們看到,無論我們現在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無論現前是什麼樣的身分,無需要改變,就在自己現前生活方式上、工作崗位上,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所以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如來,為我們所示現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各個都是諸佛如來,各個都做如是的示現,都在幫助一切眾生悟入,《華嚴經》上講的一真法界。沒有別的事情,就是這麼一樁事情。其他事情都不是重要的,只有這一樁事情是真實的,其他的事情都是虛妄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決定不放在心上。世間所有一切諸法,我們今天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有,好,沒有也好,不可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壞了,你的心就壞了。

  不但世法不能放在心上,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金剛經》講得很明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他那個法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我們要不要?要!但是不能放在心上。我們要藉著它開悟,放在心上就把我們的悟門堵塞,你就悟不了。換句話說,你所有的一切法,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不是你自己自性透露的法。你把佛教化義趣誤會了,佛是教我們開悟,不是教我們記著他的東西。我們要死死的,把他的東西都學了,都放在心裡,哪一天才能出師?

  釋迦牟尼佛是個好老師,善師。善師,善巧方便教導我們開悟、悟入,這才是好老師。要幫助我們自己成佛,不是教我們永遠跟著他後頭。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教導我們的真實義,開經偈上講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真實義是引導我們契入法界,引導我們圓滿成佛,佛的恩德才大,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好老師,善師、善友,才真正令人尊敬。我們跟他學,永遠脫離不了他的範圍,就是我們自己不善學,不是他不善教。他善教,我們不善學,所以沒有辦法超越他的範圍。果然肯依教奉行,我們這一生能成就。

  修學並不是很困難,中國人自古以來,為什麼讀《金剛經》?為什麼那麼喜歡?《金剛經》言簡意賅,凡夫成佛重要的原理原則都在其中,這很難得。如果我們捨棄了四相,煩惱障就破了。《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能夠捨四相,你就入佛門;四相不能捨,在佛門外面,沒有入門,這個要知道。四相裡頭關鍵最重要的「我相」,我相就是我們今天常講的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想到我的利益,完了!你入不了佛門。什麼時候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打掉,真的沒有了,起心動念都想到一切眾生的利益,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的利益,那恭喜你,你入佛門了。在大乘裡面講,你是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你在初信。我相沒有捨棄,初信位都沒有證得。所以離四相是斷煩惱障。《金剛經》下半部講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比前半部的意思深。四見要破掉,破所知障。破四相就脫離六道輪迴,破四見就脫離十法界,恭喜你,你就證得一真法界,《華嚴經》上初住菩薩,歡喜地。

  佛法的教學旨趣在此,讓我們悟入。我們不肯放下,怎麼能悟入?要悟入,勢必要放下。為什麼不肯放下?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沒有不肯放下的。為什麼?放下得大利益,放下得大自在,為什麼不放下?你放下之後事事如意,你放不下的時候事事都生煩惱。煩惱從哪兒來的?自己找來的,自作自受。放下就自在,放下就成佛,所謂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個意思。屠刀是什麼?《金剛經》上講的四相、四見。

  我們今天還是不能放下,沒有別的,對於佛所講的半信半疑,沒有真正通達明瞭,這個難,難在這裡。真正通達明瞭,一定要老老實實去做。你不肯做,單單在這裡聽,單單在這裡思惟,沒有用處。解跟行要相應,「有解無行」,清涼大師講「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都不能成就。真正成就,要解行相應。解行是同時的,我懂多少,我就做多少,我做到這麼多,那個解又會提升。你懂得這麼多,你不肯去做,你的解沒有辦法提升。所以這兩個是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不離開這個原則。所以學了之後,決定要落實在生活裡頭,要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這菩薩行。真幹!不幹,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