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八七卷)  2002/10/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887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十海所管之海,第六海,請看第七句:

  【次有香水海,名妙金幢。世界種,名演說微密處。】

  這一類藏識的種子稱為『妙金幢』,幢是幡幢,代表高顯,也代表說法。古時候寺院叢林講經說法就是用「幢」來做為一個訊號,旗號一類的。古時候的寺院都有旗杆,現在沒有了,現在用不著。這個旗杆是通知大眾的,我這個道場今天有什麼活動,向大眾宣布。如果是法會、禮懺這一類,懸幡,旗杆上掛的是幡,扁形的。今天道場有講經說法就懸幢,幢是圓形的。人家一看今天有什麼活動,他有空閒,樂意來參加他就來了,這個法子好。古人常說,佛法是師道,師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我把我的活動通知你,我不敢邀請你。這個道理我們後學都要懂,為什麼不敢邀請你?你的時間很寶貴,萬一我邀請你來,你到此地來參加這個活動非常不滿意,那我怎麼對得起你?但是我的活動又不能不通知你,所以通知你,你歡喜,你來;你不歡喜、不滿意,你可以不來。所以不是用請帖,不是用發帖子,是設一個訊號,旗杆上設個訊號。

  「妙金幢」,當然這個道場今天講經說法,所以跟世界種的名號相應,你看『世界種』是『演說微密處』。我們藏識裡頭的種子有歡喜演說妙法的這些種子,這個種子遇到緣起現行,那就是演說微妙處。這微妙處在哪裡?還是一個緣。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說絕了。哪個地方有緣,這個緣是有聽眾!有歡喜聽的,這緣就成熟了,佛菩薩就在這個地方現身說法。歡喜聽經的人確實有,但是世間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佛法微妙?很少人知道,尤其是在現代這個時代。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講經說法的大德很多,不辭辛勞到處宣演。在中國古時候,文化水平就很高,儒家跟道家這是兩個大的學派,小的學派非常之多。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先秦諸子百家」,學派很多,這麼多的學派顯示出一樁什麼事?好學的人多。中國在歷史上成為一個文化大國不是沒有道理,好學的人多。而且中國古時候的教育,始從胎教,中國古時候是最重視教育。所以印度這些高僧大德到中國來,非常受中國讀書人的歡迎。所以那個時候學佛都是士大夫階級,士大夫階級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知識分子,社會上知識分子歡喜佛法,到處建道場、翻譯經典、演說經典、指導人修行,由國家帝王親自來提倡。

  所以佛法在中國的傳播,無論是從面上講、從深度上講,遠遠超過儒跟道。在中國這兩千年來,歷代高僧、高士人才輩出,佛法之衰是衰在最近的兩百年。我們看看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時代,乃至於嘉慶,道光、咸豐之後衰了。當然衰的因素很多,但是咸豐以後西洋文化傳入中國,確確實實讓中國讀書人看到西方堅甲利兵、科學的機械,心理產生震撼,而對自己幾千年傳統的學術產生懷疑。但是無論是傳統、無論是西方,都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去了解,造成今天的後果。在這一方面,中國人不如日本人。但是現代的日本人對於傳統的聖賢教誨也逐漸的疏忽了。雖然如此,畢竟這些國家還是有高人,我們深深希望聖賢的法脈不能斷絕,要有傳人,這個時代弘傳機緣沒有,將來會有。就像達摩當年到中國來一樣,把印度禪宗傳到中國,沒人學,沒人護持,他能夠找一個人來傳法。他傳給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傳到弘忍,五代都是單傳,到第六代機緣成熟,學禪成當時一種時髦的風氣。所以法運有興衰起落,現在這是落的時候,它落在底谷,不要緊,將來還有往上興旺的時候。

  早年我親近章嘉大師,我向他請教,我對這個事情很關心。大師告訴我:你放心,現在佛法雖然衰,將來有興的時候。風水也輪流轉!佛的法運這一萬二千年當中,興衰輪替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眾生造作一切不善業當然要受苦報,受苦報的時候,這些正法一般人很難接受。但是苦頭吃盡的時候,他就會接受,他覺得走投無路,要另找出路了,這個時候聖賢教誨興旺的緣就逐漸逐漸成熟了。由此可知,最重要的大事,承傳!諺語所謂「後繼有人」,一個人都行,有傳人。祖師大德、高僧、高士對於這樁事情非常重視。不僅是佛法,世法也不例外。無論是學哪個行業,中國可以說國粹,除佛、儒、道,醫也是如此。中國的醫學絕對不是從醫學院能夠學到的,學醫跟學佛跟學道實在講沒有兩樣,它確實不是一種技術,它是大學問!一般的醫學是技術,中醫是大學問,它裡面講陰陽、講五行、講方位、講時節;西方醫學絕對講不上這些東西。中醫講的是什麼?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哪一月出生的?你在什麼地方出生的?你這個身體稟賦,他大概就了解。西醫絕對不管你這些東西,他認為這個與他沒有關係,與你生病沒有關係,與治病的方法沒有關係;中國人認為有關係。採藥,這個藥材出產在什麼地方,什麼季節去採,統統都有講求的,同樣藥材,季節不對效果就不一樣,這是「道」,這不是學術。真的,中國文化的根非常深厚,很可惜現在這個世間對中國文化能夠認識的人太少太少了。我們也非常擔心,怕中國文化在這個世間消失了,那是整個人類的不幸。我們知道這麼一點點,當然我們要盡心盡力保護,不但要保護,要發揚光大,因為它對於一切眾生有真實的利益。

  我們看到經文就想到,「演說微密」總在遇緣。緣從哪裡來?要求佛菩薩加持,這不是迷信,自己有純善純淨的心為眾生、為正法久住世間,真正有這個心求,這一念就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有福的眾生,他所居住的地方叫福城,緣自然成熟,在成熟一定要緊緊的抓住。為什麼?人情事理變化很大。時節因緣究竟有多長?時間有多長?影響有多大?都是不一定。所以有一天的緣,認真努力做一天;沒有這個緣,自己努力修學。古德所說的「進則兼善天下」,有緣;退,退是沒有緣,「退則獨善其身」。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沒有緣,他在少林寺每天自己面壁,獨善其身,他在那裡示相,在表演給我們看,可惜我們看不懂。禪是什麼?達摩祖師的形相就是的!九年之後,慧可看出來了,這二祖看出來了,向他請教,佛門裡面講,向他求法。求法的心真誠,祖師一指點他就開悟了,傳法是這個傳法,這是真正傳法。衣缽是什麼?那是個紀念品,那個不重要,那有沒有無所謂。所以到六祖能大師不傳衣缽了,沒衣,傳法是所謂是「以心印心」,這是真傳。再看下面這一句:

  【次有香水海,名光影遍照。世界種,名普莊嚴。】

  這一類的識種『光影遍照』,這是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遍照」是樣樣清楚、樣樣明瞭。這個識種現的世界,『普莊嚴』。「普」是普遍,「普」跟「遍照」相應,如果不是「遍照」,哪來的「普莊嚴」?普莊嚴沒有一樣不莊嚴,所以說十法界依正莊嚴。有一些同學懷疑,十法界依正莊嚴,佛法裡真的是常常講。他提出了疑問,那畜生道有什麼莊嚴?餓鬼、地獄裡頭還有什麼莊嚴?他不懂。三途一般的狀況我們看了,苦不堪言,哪來的莊嚴?他這個莊嚴確確實實我們不知道,佛菩薩知道。我們學佛學了這麼久,逐漸逐漸也開了一點竅,也能體會到了,那是什麼?消除罪業,莊嚴是好事。你想想看消罪業是不是好事?沒有這樣的果報,他造的惡業消不掉,所以三途苦報是消貪瞋痴所造的惡業。惡業消除了,障礙沒有了,你才會覺悟,你才會恢復你的本心,大菩提心。菩提心是我們自己的本心,本來如是。我們今天菩提心不能現前的原因是什麼?這個自己要曉得,原因是貪瞋痴煩惱業習把我們自己的本心、真心障礙住了。

  在六道裡頭用的是妄心,什麼妄心?用貪瞋痴的心。只要我們諸位冷靜思惟、反省就知道了。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用什麼心?貪心、瞋恨心、痴心,我們用這個過日子。諸佛菩薩不一樣,諸佛菩薩用的是覺心、正心、清淨心,用覺正淨!我們用貪瞋痴!貪瞋痴的果報變現出來就是三途,這個三途苦報消你的罪業,怎麼不算是莊嚴?所以這個莊嚴是從另一個角度裡面看出來了。三途沒有什麼不好,都是幫助人、成就人的。正如同世間法律裡面的刑罰一樣,你犯了罪,要不要判刑?你要不要去服刑?刑期滿了,你就出來了,你出來依舊是個好人。三途就好像一個人造作罪業被判刑一樣,在監獄裡面改造。一切眾生墮落在三途,在三途裡面改造,就這個意思。消除業障回歸自性,「普莊嚴」。沒錯!再看最後這一句,第九句:

  【次有香水海,名寂音。世界種,名現前垂布。】

  這一句比較不好懂。『寂』,清淨寂滅,十地以上所證得的。我們可以說,諸佛如來在十法界現身說法,他的理體就是「寂音」,清淨寂滅。《仁王經》上講的「寂滅忍」,五忍菩薩,十地、等覺、如來果地,寂滅忍。「寂音」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就是佛法當中所謂的一乘法,《法華經》上所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佛給你講真法是一乘法,一乘法是成佛之法,如來果地上親證境界。這個法佛不常講,為什麼不常講?凡夫聽不懂,凡夫不能接受。換句話說,是純正之法,不契初學之機。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成佛之後第一部宣講《華嚴》,《華嚴》是一乘法。二乘、天人對於佛現身說法,不見不聞,如聾如盲。佛講《華嚴》是在定中講的,能夠參與如 來定中境界的,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聖賢都沒分,前面跟諸位介紹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

  所以佛說完這個之後出定,看看這個世間眾生的根性只能學小教。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給他們說法,講了十二年,小乘!現在的《阿含經》。這個好懂,就是解決你們現前的問題,思想上的問題,見解上的問題,日常生活的問題,我們今天講的多元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就開班教學了,十二年這個基礎打下去之後才提升,提升方等,方等講八年;前面這十二年好比小學,方等好比中學。方等講了八年之後,再提升到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學,講了二十二年。最後的八年講法華、涅槃,《法華》、《涅槃》是一乘法,跟《華嚴》無二無別。用這麼多的時間,佛說法四十九年,他用四十年的時間,把這些學生提升到一乘境界,最後依舊給你講最真實的,世尊果地上親證的境界。你有四十年的功夫、修行功夫,你能聽得進去,你能有受用。

  但是今天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我學佛多少年?有人說:我從皈依到現在已幾十年。是,你從皈依到今天幾十年,就好像在學校裡報名,報名到現在差不多也有三、四十年了。怎麼樣?從來沒有一天上學去上過課,你說你這報名有什麼用處?你沒去上課!一定要好好想想,釋迦牟尼佛天天上課,你有沒有參加上課?佛法的小學,小乘十二年。你有沒有上十二年課?有沒有天天去聽講?有沒有每天在學習?沒有!阿含十二年沒上過課,方等也沒上過課,般若呢?還是沒上過課。這是天台大師所說的「名字位中」,我在這個學校裡報了名,掛名的學生,從來沒上過課的,那有什麼用處?四十年之後,佛才吐「寂音」。

  『世界種,現前垂布』,「垂」是代表上對下,「布」,展布開。我們曉得世尊,「垂」是慈悲,「布」是演教,今天講的布教。早年,我們在台中求學,台中蓮社有十七個布教所。那個範圍都不大,有些布教所的講堂還沒有我攝影棚這麼大,可以坐三、四十個人,就坐滿了。哪些人去布教、去講經?李老師的學生,我們這一批跟老師學講經的這些同學。所以有十七個布教所提供我們去練講。分布的範圍也很大,北面到新竹,南面到鹿港,在這個區域裡頭有十七個布教所,那是我過去在台中的時候。這些布教所有幾個我都去過,但是我沒有講過經,我聽同學講經,去參觀過,「垂布」。

  這個「世界種,名現前垂布」,我們就知道這個世界種所持的佛剎,法緣一定很勝,道場到處都有建立,就是散布在許許多多所持的世界;而且「垂布」前面加上「現前」,不是過去、不是未來,現前垂布。這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一定要懂得掌握住現前的這個緣分。凡是成功的人,無論是世法、佛法,你仔細去觀察,他一定能抓住現前的機會,他不會錯過、不會失掉,這個人註定成功。凡是失敗的人,眼前的機會他放過,他沒有能抓住。機緣不可失,失掉之後,你知道往後你還能遇到這個機會嗎?我們同學當中,凡是能把機會抓住的,多少都有成就。凡是疏忽了,沒在意,懵懵懂懂天天混日子,他怎麼會有成就?不要說別的,只是我們自己同參道友,我們的同學,大家起步的時候都在一條起跑線上,好像田徑賽一樣,賽跑,起跑的時候在一條線上,到目的地不一樣,有拿到第一、有拿到第二的,還有中途退轉的。在學佛的起跑線上,我們同時在一起的人不少,但是大部分的人中途他就退出了,跑到終點能有成就的,都是把機會抓住了,鍥而不捨,勇猛精進,他都有成就。

  成就的大小也是機緣不一樣,當然最難得、最殊勝的是講經的機緣。在我們末法時期,我們自己要想真正得度,除了這條路之外,實實在在講找不到第二條路,我自己是從這個路裡面成就的。為什麼我這麼肯定的說?習氣煩惱太重!裡面有貪瞋痴慢,我不能不承認,我確實有貪瞋痴慢;外面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你怎麼能不動心?我能夠有今天,實在講得力於什麼?命不好!真的,看相算命的時候,我命裡頭沒有財庫、沒有官印。沒有官印就是大大小小的領導人你不能做。又沒有財富,生活非常貧困,也就是因為這個貧困,我沒有辦法造業。所以遇到佛法之後,發現一條新的道路,我從那個道路退回來,轉到這個新的道路。如果我命裡頭有財富又有官印,年輕的時候做官又發了財,我也糊塗了,我怎麼能禁得起這個誘惑?早就被拉跑掉了,哪裡還懂得什麼佛法?所以命苦有命苦的好處,知道那個路走不通,別想去做官,命裡頭沒有官印;別想發財,命裡頭沒有財庫,死心塌地老老實實跟著佛學習。

  早年,那個十年影響就決定一生,跟李老師天天聽講經,天天研究經教,打下這個底子,這一生五十年沒有中斷。把裡面貪瞋痴慢化解掉了;外面,就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才不再動搖,不會起心動念了。五十年的功夫,天天在講經,沒有一天離開經本,所以沒有一天離開佛菩薩,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才有這一點成就。你要不跟佛菩薩在一起,跟這個世間,跟貪瞋痴慢,跟五欲六塵在一起,你回頭不容易。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下面一句,這是九海的總結:

  【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

  這一句文字,結文,在前面第五海裡頭沒有,不但沒有這個結文,「最近輪圍山之海」也缺少了。像這樣的文字在所管十海裡頭統統都有,所以這肯定是梵文傳來的時候有欠缺。我們再看「最近輪圍山香水海」所持的二十層佛剎,舉一個例子來說。那要細說,每一個香水海、每一個世界種都有二十層佛剎,可見世界實實在在是沒有辦法計算,真正是不可思議。請看經文:

  【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密燄雲幢。】

  這是香水海的名稱。

  【世界種名一切光莊嚴,以一切如來道場眾會音為體。】

  這個『體』是教體,佛菩薩在這個大世界裡頭現身說法之所依。『香水海』名叫『密燄雲幢』,我們同學一定要想到,這是阿賴耶裡面一類的種子習氣,這一類的,這也是屬於智慧。智慧有種種,實智是一,權智無量無邊。這一類稱為「密燄雲幢」,「密」這個字一定要懂得,佛法裡面從來沒有祕密。諸佛如來無一不是大公無私,各個都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不但四相斷了,四見也斷了,哪來的祕密?密怎麼講法?深密。理太深了,事相那就密了,一般人看不懂;它稱性,但是一般人看不懂,理事都密。所以這個密,深密,佛經裡頭有《解深密經》。這種權智非常的深密,這一類的種子。「雲幢」都是形容,這個意思大家都懂。

  它所變現的『世界種,名一切光莊嚴』,「一切」,世出世間法統統包括盡了,沒有一法不在其中,用真實智慧去對一切法。在我們初學,法相宗經論裡頭教給我們「轉識成智」,真正修行要在這個地方做一個轉變。識是什麼?分別、執著這是識,妄想是識裡頭的種子,就是此地講的香水海、香水河。如何能夠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這兩個因地轉,修行的時候轉;這兩個轉過來之後,阿賴耶跟前五識自然就轉了。前五識跟阿賴耶果上轉,因轉它就轉了,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一切光」!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它這個教體以「一切如來道場眾會音為體」,就是成所作智。法相宗的學人用的是這種功夫。我們雖然念佛,它這個理論非常值得我們做參考的,我們在境界上要不要轉?要轉!

  李老師往年教導我們,學佛怎麼學法?改心!你要把你的心理做一個改變,老師常說,我在台中聽了十年,聽得耳熟了。改變心理,把錯誤、不好的念頭改過來,不好的思想改過來,這就是古大德常講的「從根本修」,這是密法。佛法大乘裡頭有一個宗派叫密宗。什麼叫密宗?很多人不知道,以為密宗一切都很祕密、很神祕,把意思全都給解錯了。我算是緣分不錯,初學佛的時候就跟了密宗大德,章嘉大師。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懂得密宗是什麼意思,佛法裡頭極其高深的,深密。不學密宗,跟諸位說不能成佛。那到什麼時候才學密宗?不是我們一學佛就能夠學的,很多人搞錯了。藏密,學密之前要學十年顯教、經教,要學十年經教,十年還要參加考試,考試及格之後才能開始學密,哪有一開頭就學這個法門的?沒有這個道理!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大師教我的是顯教,不是密教,從顯教上奠定基礎。我這個基礎還沒有完成,他老人家就往生了,這一往生我就沒有依靠了,以後朱鏡宙老居士給我介紹台中李炳南老師。我到台中之後,不但是顯教,而且是淨宗的。所以跟章嘉大師三年有好處,基礎在那個地方奠定的,密宗裡面常識我就知道的很多了。

  我的學習,心是定的,不會見異思遷。我知道「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知道自己的根性,非常歡喜經教,尤其對《華嚴經》有特別的愛好,這個在我想,必定是過去生中的因緣,不是這一生的。過去生中大概是學這部經、講這部經,這一生又遇到,就特別歡喜。這是初學佛的時候就歡喜這部經,那個時候確實這個經的奧妙不知道,但是就是喜歡這部經。所以「一切光莊嚴」,於一切法是以智慧來對待。《般若經》裡面講的觀照、照住、照見,那是光的莊嚴,於一切世出世間法。

  在這個大世界,這世界種,大世界!我們一看教體,那就是今天所說的多元文化,『一切如來道場眾會』。眾會,現在我們這個地方名副其實的淨宗學會。淨宗學會很多,我聽說澳洲有八個,馬來西亞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現在在全世界應當有一百多個,眾會!「淨宗學會」這個名稱,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黃念祖老居士囑咐我,在海外建立淨宗學會代替蓮社。古時候叫蓮社,現在換個新的名稱,非常好!顯示出夏老居士的智慧,佛法必須要講求現代化與本土化,「學會」是現代化的名稱。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的場所用「學會」;教學的場所,培養人才的場所,「學院」。從淨宗開始,淨宗學會、淨宗學院,希望佛教各個宗派都能夠採取新的名詞,讓社會大眾不會誤以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學會,禪宗學會、天台學會、法相學會、華嚴學會,或者是賢首學會,好!律學會、密宗學會都好,用這個名稱確確實實是好。凡是培養各宗弘法或者是護法的人才都採取學院,讓社會大眾對於整個佛教各個宗派耳目一新。古時候那個時代,用「寺院庵堂」那是對的,為什麼?從前都用這個名稱,現在這個名稱不用了。清朝時候還用,民國不用。我們要配合時代,把一切的道場改成學會。道場眾會音!每一個會,譬如佛教這十個宗派,十個宗派所依據學習的經論不相同,這些學人興趣不一樣,所以會就多了,眾會!

  我們這個學院,淨宗學院,除了淨宗必須修學的課程之外,我們有願幫助各個宗派,利用我們學院來培養弘法人才。我們分教室給你,只要我們有這個福報、有這個能力。共同修學的場所,我們有念佛堂、有禪堂、有講堂,我們容納各個宗派。將來各個宗派都有人才出來的時候,我們也全心全力協助各個宗派建立道場、建立學院,把大小乘佛法,顯教密教全面的興旺起來,這個世間眾生就有福了!不是只搞一樣,你們以為我搞一樣,那你完全看錯了。一個法門不能普度眾生,所以世尊開八萬四千法門,四十九年講這麼多的經教。為什麼?適應這個世間各個不同根性的眾生,這才叫大慈大悲。我們不僅幫助佛法各個宗派,我們還幫助全世界各個宗教,為什麼?我們肯定各個宗教是正法,各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佛菩薩的化身。各個宗教都是「如來道場眾會」,今天講的多元文化。這個「一切光莊嚴」世界種,這個大世界,我們從這幾句經文裡面就能夠觀察到這個世界莊嚴。我們再看它所持的佛剎,從最下面看起:

  【於此最下方,有世界名淨眼莊嚴,佛號金剛月遍照十方。】

  這是所持二十層佛剎最下面一層,最下面有多少佛剎?前面我們讀過,有「佛剎微塵數世界」。佛剎微塵數世界,世尊舉一個例子來講,前面都是這個說法,舉這一個例子。這個世界『淨眼莊嚴』,我們要學,我們現在這個眼睛不清淨,真的是帶著有色眼睛看人。什麼叫有色眼睛?帶著成見看人,「這個人不是好人」。那到底哪個是好人?自己是好人,除自己之外恐怕都沒有好人,眼不清淨!跟佛菩薩不一樣,跟世間聖賢人也不一樣。聖賢,什麼叫聖?中國這個「聖」字,意思就是對於宇宙人生一切事理通達明瞭的人,稱為聖人。用最簡單的話來說,聖人是明白人,我們一般凡夫糊塗人,這個大家好懂。在佛法裡面講,聖是覺悟的人,佛是大覺,覺正淨這是佛菩薩;迷邪染是凡夫,迷邪染不覺、糊塗。所以佛跟聖的意思是一樣的,中國人講聖,印度人講佛,意思相同。什麼時候我們能用「佛眼」看眾生,那就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要用「淨眼」看眾生,也恭喜你,你是菩薩了。菩薩肯定人性本善,人人都是好人,無惡不做的人也是好人,跟我們凡夫看的真的不一樣。

  所以世出世間的聖賢常常教導我們要反省、要懺悔,孟子教人「反求諸己」,佛家常講「回光返照」。觀世音菩薩的成就,他說他用功的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我們缺少這個功夫,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檢點自己,起心動念直衝著別人,造業!不但你的言語行為造業,你起心動念都造業了。真正修行人,一切時、一切處,我們常講一切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保持清淨心,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這是道人,修道人。哪有那麼容易衝動?世間人常講心平氣和,我們要常常想到,要認真努力去學習,學用平等心,學和氣待人。

  『佛號金剛月遍照十方』,「金剛月」自受用;「遍照十方」他受用。這個「遍照十方」,我們前面常常講的,影響力。你的感召力隨著你自己修行的功德擴張,你能夠感召許許多多的眾生,智慧的感召、德行的感召,再就是才藝的感召、福德的感召,感召裡頭很多種!佛號裡面統統具足。金剛般若智慧!「金剛」是顯出陽剛,但是這裡頭有個「月」,月是柔,合起來講,智慧、德能、相好,剛柔並濟,「遍照十方」。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這是真實智慧!運用得恰當那是學問,在佛法裡面講,觀機,觀機是學問。該用剛則用剛,該用柔就用柔,不能用錯了;用錯了就產生反效果,那就是世間人所說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用錯了。不能不學,不能不小心謹慎細心觀察,使自己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如理如法,合情合理,那麼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障礙,都能得到大眾歡喜擁戴,你就成就了。再看下面這一段:

  【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

  這第十層。

  【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蓮華德,佛號大精進善覺慧。】

  這個世界名字叫『蓮華德』,蓮華之德也是無量無邊,最明顯的,清淨無染;它的清淨無染是在染而不染,這是它的大德。因果同時,這也是蓮華之德,告訴我們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在哪裡?在起心動念之處,因果相續,因果循環,因果不空。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時間在剎那際,如果不是細心觀察,你沒有辦法體會到。

  『佛號大精進』,「大精進」是勇猛精進。大,在《華嚴》裡面代表性體,這個經題「大方廣」,大是體,方是相,廣是用,就是自性的體相用。大精進,這個精進稱性才是大精進,如果與自性相違背的,那就不能叫大,沒大字。我們看看這個世間人,現在的社會,你看看那些人精不精進?我看他真叫勇猛精進。他在哪一方面精進?競爭精進,為名、為財、為利,為財色名食睡,精進不懈!果報在哪裡?果報在三途。

  這個地方有個「大」字,我們就曉得順著性德,不違背性德,菩薩唯一的善根是「精進」。所以後頭有善、有覺、有慧,自利利他,尤其『善覺』好!我們今天縱然有一點小覺悟,不善。為什麼?缺少真實智慧,缺少真實清淨、平等、慈悲。所以我們的覺、我們的慧都少了個「善」字,如何來成就?「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天天要記住,起心動念要拿這個對照一下,我跟這十個字相不相應?相應,隨順性德;不相應,隨順煩惱。不能不懂!再看下面一段:

  【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

  這一看我們就曉得是第十三層,與娑婆世界等齊的。

  【有世界名金剛密莊嚴,佛號娑羅王幢。】

  『金剛密莊嚴』,我們看到這個名號,很自然就能夠體會到,這是阿賴耶裡面含藏著密教的種子。所以現的境界『娑羅王幢』,佛用這個做名號。由此可知,我們阿賴耶識裡含藏種子無量無邊,沒有一樣缺少的,哪一個種子起現行,總在遇緣不同。我們許許多多學佛的同修,老實講,他有沒有認真在選擇法門?沒有,遇到哪個選哪個,遇到禪學禪,遇到密學密,遇到教學教,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根性,善知識也沒有真正去觀機,這是事實。

  我跟大家這個緣就不一樣,我確實非常幸運。第一個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觀機,這個對我利益就大了,不是一去拜他就灌頂、就學密法,不是的。他給我講這些道理,密是佛門裡面上乘的法門,但是要有基礎,沒有基礎學不到的。基礎從哪裡學?顯教裡頭最淺的。最淺的從哪裡下手?從持戒下手。實在講,在那個時候,持戒對我來說很難,很不容易接受。因為我們有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自以為聰明,以為這個戒律(戒律是生活規範)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規範;我們是現代人。所以經典的道理我們歡喜學,原理原則好,我非常羨慕;至於那個生活方式,我不願意學古印度人。這個堅固的執著很不容易打破,就是成見太深了。難得章嘉大師三年,以他的智慧、以他的善巧方便,把我這個錯誤觀念糾正過來,這個對我一生修行是起關鍵的作用,真善知識!再看最後這一段,我們時間不多,我們把這一大段講完:

  【此上過七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海莊嚴,佛號威德絕倫無能制伏。】

  「與娑婆世界齊等」是第十三層,再加七個佛剎微塵數世界,那就是第二十層。這個世界種裡面最高的這一層,『有世界名淨海莊嚴』,「淨」是清淨,「海」在此地是比喻,清淨的深廣都沒有邊際。說的什麼?清淨心。清淨就是「莊嚴」。莊嚴,在大乘佛法裡面講決定離不開清淨,如果沒有清淨,沒有清淨就染污!染污那種莊嚴,那就是我們世俗裡面舞台表演,你們看看那莊不莊嚴?世間人認為莊嚴,在佛法裡頭沒有,染而不淨。佛法裡面清淨莊嚴。你看看住山老修行人住個小茅蓬,裡面一無所有,但是他打掃的、整理的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你在小茅蓬裡感覺得非常舒適,磁場好、氣氛好,莊嚴。所以真正莊嚴從清淨平等。

  『佛號威德絕倫』,「絕倫」是沒有能夠跟它相比的,如來果地上的「威德」。『無能制伏』,佛有能力降伏一切魔外,魔王、外道。魔外雖有聰明,世智辯聰,雖然有福德,雖然有威勢,不能降伏佛菩薩;菩薩都不能降伏,何況是如來!再說老實話,連阿羅漢的威德,這個世間諸天都不能夠降伏。如來果地上的威德,「無能降伏」是指什麼?羅漢、菩薩。那不是講魔王外道,魔王外道,到阿羅漢就能夠制伏這些魔王外道。所以如來果地上,應當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無能制伏,這個講法就對了。現在時間到了,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