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五五卷)  2006/1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5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十地位,偈頌第五首看起:

  【示現十方靡不遍。悉能調伏諸眾生。若能如是調眾生。則現無量神通力。】

  這兩首是說「身業大用」。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一首。在第一首裡面,光,光中有蓮花,蓮花上有佛,我們在「讚佛偈」裡面講「光中化佛無數億」,就是這個意思。賢首菩薩是十信位,信滿菩薩確實有這個能力,這不是普通人,比阿羅漢高多了。阿羅漢的神通德用我們很清楚,阿羅漢相當於七信位,你看這裡八信、九信、十信,智慧德相高出阿羅漢非常之多。所以賢首位菩薩來學習,境界我們無法想像。現在我們學這部經,最重要的,我們怎樣學法?如何落實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這個才重要。

  前面三首講「身體德殊勝」,從理上講,眾生跟佛平等沒有兩樣,在事上講差別太大了。我們凡夫業障、習氣一品都沒有斷,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妄想分別執著真是圓滿具足,這不是好事情,所以沒有方法脫離六道輪迴。一乘信位菩薩,《華嚴》是一乘教,十信位的初信菩薩在斷煩惱的功夫跟小乘須陀洹相等;換句話說,初信菩薩在小乘就是證初果須陀洹。佛給我們說,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斷盡了,證須陀洹果。在這個果位上,他所要學習的是斷習氣,習氣要是斷盡,他就提升,他就證二果,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但是智慧、神通、道力絕對不是初果能相比的,不但初果不能比,說老實話,四果羅漢都比不上。

  這個話從哪裡說起?《楞嚴經》上佛告訴我們,在楞嚴會上,阿難尊者是初果,富樓那尊者是四果阿羅漢。你看世尊為大家開演《楞嚴》這部大經,在第三卷,《楞嚴》十卷,就算是三分之一,阿難尊者就開悟了,說偈讚佛,而富樓那尊者是完全不明瞭,所以提出一些問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這什麼原因?我們在楞嚴會上才聽到,阿難尊者煩惱障重,所以只能證得初果;但所知障輕,所以他一聽佛說這些大乘法,他能開悟。富樓那尊者跟阿難尊者恰恰相反,他煩惱障輕,所以他能證四果。不但八十八品見惑斷盡,連八十一品思惑也斷了,超越六道輪迴,他證果相當於十信位裡七信位的菩薩。但是所知障重,對於世尊講這些大乘法,他聽不懂。

  所以人,這是經上常常告訴我們,障礙有兩大類,一類是煩惱障,一類是所知障,這總得要曉得。兩大類,我們的輕重,各個人都不相同。當然根最利的,兩種都輕,那個就根利;兩種都重,就非常麻煩,那真正是非常之苦。我們佛門裡面,過去大德們常常謙虛自己是「苦惱比丘」,苦惱比丘就是說兩種都重,煩惱障也重,所知障也重。煩惱障重,不能斷惑;所知障重,沒有法子理解,對於經教不理解,兩種都重。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我想這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事情,可是佛慈悲,都教了我們。我們真的是這兩種障都重,不能理解,聽很多遍還不悟。

  《華嚴經》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包括你,包括我,也包括他,每個人都一樣,平等平等,沒有差別,這是我們首先要能夠接受。縱然是兩種障都重,佛這一句話我們聽清楚了,佛說我們自己本來是佛。那就要想想,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十法界來教導我們,教什麼?佛用什麼來教我們?教我們無非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也就是說把我們自己的本來佛找回來而已!本來是佛,我們本來是佛,現在變成這個樣子,佛只是把這個原因一語道破,就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害死人,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在六道裡面搞生死輪迴。如果真正明白了,才曉得這才是自己真正的恥辱,為什麼別人都成佛了,我還幹這個?

  哪些人成佛了?我們不看過去,我們只看現在。現在在這個時代,倓虛法師講得很好,他說修禪的、修密的真正有成就的,他一生當中沒聽說。真正有成就,禪宗裡面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密宗裡頭真正是三密相應、即身成佛。倓老講,沒聽說過。可是修定,禪宗修定得定的見過,有得定的,沒有開悟的;沒有開悟,出不了六道輪迴。沒有開悟,修定有成就的,有定功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他將來到哪裡去?到四禪天去。禪定功夫深,到四禪,到四空天;功夫淺一點,在初禪、二禪。你就曉得這不是一樁容易事。但是念佛往生是另一種方法獲得成就,他說這個可多了。倓老講他一生看到的有二、三十個,親眼看到的,聽說的那就太多了,沒法子計算,親眼看到的有二、三十個。只要是往生淨土,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成佛了,都回歸自性,這不是假的。所以淨土的殊勝,十方諸佛沒有不讚歎的,原因在此地。

  《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華嚴經》是不是淨土的經典?是!淨土五經一論裡面,這是流通很廣了,就有《普賢菩薩行願品》。而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這也是佛門了不起的一位大德,通宗通教。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大本《阿彌陀經》。他這幾句話,我們歷代這些祖師都讚歎,他講得對。所以我曾經跟一些同學們說,你要想把《無量壽經》講得好,你一定要讀《華嚴》,為什麼?《華嚴》是大本,《無量壽經》是中本,大本通達了,講中本就跟吃冰淇淋一樣,輕而易舉。一定講得非常令人歡喜,會把《無量壽經》的義趣講透了,講小本《彌陀經》就更沒有問題。小本《彌陀經》用《華嚴經》來講,在古時候頭一個是蓮池大師。你們看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完全用的是《華嚴》。

  所以,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學,你要記住這總的綱領,要淡化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的分別執著;換句話說,無論是在順境、逆境,無論在什麼時候,對人對事對物都不要太計較,所謂是得過且過,我們的煩惱障就輕了。至於所知障,要求佛加持,求佛加持怎麼求法?要用真誠心,要懺除業障,以前老師教我拜佛,有效!

  倓虛老法師講了一個拜佛的故事,這是他老人家親自見到的。這個法師比他資格老一點,跟他師父是同一輩的,他的師父是諦閑老和尚。清末民初,這個故事在《影塵回憶錄》裡面,晒蠟燭的持律法師,是一個寺院裡面的香燈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人非常老實,老實人就有人給他開玩笑。夏天天熱,有人給他開玩笑,說香燈師,你看天這麼熱,我們很多東西都拿去晒,經書都搬到外面去晒,你的蠟燭也要拿去晒。他真聽話,就把蠟燭搬出去晒,晒了幾個鐘點,蠟燭全化掉了。

  晚上上晚課的時候,佛前面要點蠟燭,點蠟燭的時候,只有蠟燭芯,蠟燭全融化了,沒有了。他沒有辦法,找不到,只有把這個拿來點。維那師看了就很煩惱,說到底怎麼回事情?他說今天蠟燭搬到外面去晒,沒有想到全化掉了。大家都笑他。維那師就把這個事情向方丈和尚報告,方丈和尚第二天就找他。你這個香燈交給別人,就叫他到阿育王寺,那裡供的有佛的舍利,你到阿育王寺去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你會有成就的。這個方丈和尚很了不起,學道沒有別的,就是真誠,這個太可貴了,老實人。老實人會成就,這是個老實人,就叫他去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就真老老實實決定是一拜都不會少的,拜了三年,他開悟了。業障消了,他心是定的,這是老和尚成就了他。智慧開了之後,他能作詩,他能作偈,他會講經,就跟惠能大師一樣,你把經念給他聽,他就會講給你聽。這個例子給我們一個啟示,怎樣求佛加持,消自己的所知障。

  煩惱障一定要在人事裡面去磨鍊,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要跟人事接觸。就是不要再像以前那樣過分的計較,什麼事情都看淡一點,這是斷煩惱障的方法。斷所知障的方法則是拜佛,這個非常有效。可是晒蠟燭師那是老實,他成就了。如果我們不老實那就很難,但是還是有效,效果沒有他那麼大,總歸還是有效。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拜佛,規定我一天拜八百拜。我在那個小道場裡面住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真的消業障、長智慧。佛法裡面的方法很多,最可貴的就是老實。

  今天這首偈接著前面來的,我們的學習,怎麼樣學習光明遍照、光中化佛?這個光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日常生活當中要用這個心。遠離虛偽,遠離染污,遠離貢高我慢,遠離自私自利,要把一切眾生都看作諸佛如來,這就是『示現十方靡不遍』。在哪裡示現?在我們心裡示現,我們對一切眾生決定不敢怠慢。所以蓮花是我們的清淨心,心上現諸佛。這句是我們常常講的「愛心遍法界,善意滿娑婆」,我們要培養這樣的情操,跟這部經就相應了,這就是「示現十方靡不遍」。

  我們雖然煩惱習氣沒有斷,沒有斷就不能證果,可是我們的理念、我們的言行確實已經順著佛菩薩的方向,順著佛菩薩的道路,這就好。雖沒有佛菩薩那麼樣的成就,但是自己心地的輕安,輕安是佛教的名詞,要用現在人的話說就是身心都輕鬆。怎麼叫輕鬆?沒有壓力,精神上沒有壓力,身體也沒有壓力,你就感到很快樂、很舒適,這是佛法裡面講的輕安。這是我們修行最先得到的一個效果,身心安穩,自在快樂。佛法裡面講的法喜,你得法喜,也就是儒家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它那個悅也是佛家講的法喜。有這個成就,底下一句說『悉能調伏諸眾生』,你就有能力了。

  你看這還是在凡夫位,連初信位也沒有證到,不過只是修學的方向、目標正確了。跟佛菩薩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只是我們現前障礙沒有突破,障礙突破了就證果。證個初信就不錯,往後真的就是節節高升,決定不退轉。你證到初信位的菩薩,在三種不退裡面,第一個不退你得到,位不退,算是聖人了,你決定不會退到凡夫,雖然不出六道輪迴,你決定不墮三惡道。在小乘講,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你就證阿羅漢果。而在大乘,比小乘殊勝多了,而且也快速多了,小乘要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大乘不需要。

  所以在賢首,當然他是入佛境界。前面我們介紹的法身不朽,涅槃八味,賢首菩薩有能力,他已經非常接近。只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人家就超越十法界,他就不是十信菩薩,他是初住菩薩。初住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我們平常念佛的時候,念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就是初住以上,「菩薩」是十信位的菩薩,在《華嚴》上講十信菩薩,摩訶薩是初住以上,圓教。如果在別教裡面講,摩訶薩是初地以上,菩薩是三賢位的菩薩。於是我們就明白,別教三賢就相當於《華嚴》的十信,無論是在斷煩惱或者是在開智慧,都是在這個階段;只要破一分無明,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薩。

  別教法身菩薩是初地,圓教法身菩薩是初住,所以他有能力「調伏諸眾生」,「諸」就是指十法界。在我們現前,如果我們能夠有這麼一點氣分,只能這樣說,剛才我講了,我們的學習方向、目標正確,確實是走佛菩薩的道路,就沾上佛菩薩的氣分。有這個氣分,對我們周邊的這些眾生就會產生影響力,就是現在人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所學的、所做出來的,是社會大眾的一個好樣子,這個好樣子就叫調伏眾生。我們的能力只能在人道,十法界裡頭只能在這個法界,其他法界我們也見不到,我們也沒有能力調伏他。調伏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影響,你能夠影響他們,你能夠教化他們依正法。我們自己謙虛一點,也是說實話,可以幫助這些眾生,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是老老實實的話。

  有志一同,我們就可以一起來學習。像我們淨宗初祖遠公大師,慧遠大師,他能夠集合志同道合的出家、在家,不分出家、在家。但是那個地方那個時候統統是男眾,沒有女眾,在家、出家都可以,男眾。在廬山建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現在叫東林寺。一百二十三個人在那個地方念佛,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求生淨土。依靠的是什麼?諸位要知道那個時候佛教傳到中國來不太久,沒有這麼普遍,經典也不多,只有一部《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都沒有翻譯出來,《無量壽經》是最早翻譯的。安世高到中國來的時候,就曾經翻譯過《無量壽經》,但是安世高的本子失傳了,非常可惜。現在我們比較早一點就是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是三國時代的,都算是很早。所以遠公那個時候依《無量壽經》,只有一本經。真有成就,這一百二十三個人全都有成就,真的是個個往生,無比的殊勝。

  中國淨土宗的修學,我們都以遠公大師為初祖,蓮社就從念佛堂興起,以後世世代代都稱為蓮社。蓮社初祖就是遠公,二祖是唐朝的善導。至於淨宗學會是民國二十幾年的樣子,抗戰之前,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淨宗學會是什麼?就是蓮社,蓮社換個新的名詞,能夠跟這個時代相應。因為人家稱為蓮社,現在人一般觀念上,那是個很古老的宗教。聽說淨宗學會,這個名詞就新了,其實內容完全一樣,換個名詞而已,這個名詞能夠跟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的潮流相應。

  當年黃念祖老居士介紹給我,希望我在國外,在每個地方講經,勸勉同修們成立淨宗學會。到現在我們也做了十多年,成績還不錯,現在全世界淨宗學會,我們沒有確實的統計,概略估計應該差不多有兩百多家。多數我們都有聯繫,我們沒有隸屬,不像其他的宗教有隸屬關係,好像是自己的分會,我們沒有,每個淨宗學會都是獨立的。他們的人事獨立,行政獨立,財務獨立,統統是獨立的。我們只有在修學上有聯繫,彼此互相勉勵,也互相協助,跟從前蓮社沒有兩樣。以前蓮社在中國也很多,也都是各個獨立,沒有體系的組織,沒有,隸屬組織沒有。在教學,我們的名稱就用學院,淨宗學院,培養淨宗的弘法人才跟念佛領眾的人才,培養這兩方面的人才。這是調伏自己,也能夠幫助別人。

  下面一句說,『若能如是調眾生,則現無量神通力』。我們現在把標準統統降低,我們不談十信菩薩,為什麼?他太高了,我們望塵莫及。我們要把水平降下來,降到我們現前的地位,我們怎樣學?這兩句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教學相長,這是真的。你的智慧、你的德能自然天天在進步,這就是「現無量神通力」。所以修跟學決定不能分開,分開就錯了,什麼都得不到。就跟夫子所說的,學、習,學而時習之,習就是我們講的修,所以中國人也常常把這兩個字連在一起,修習。

  修習是什麼?是把你所學的要做到,在生活當中做到。我們舉個例子,特別是在現前的環境,諸位看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發脾氣。我們能不能,佛講六度裡面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我們修忍辱波羅蜜。一切逆境裡面控制自己不發脾氣,這個就是落實,我把我所學的落實。布施,我們出家人沒有從事於生產事業,換句話說,我們沒有錢財布施,我們用什麼布施?佛告訴我們,法布施,這個要做。法是什麼?法就是我們的修行。譬如六波羅蜜,這都是我們的布施。我們的布施波羅蜜,是端端正正現這個樣子,持戒、忍辱,做給大家看,用身體來布施,我做給大家看;身體布施,內財。我所學的這些經教裡面的道理,我完全都用在生活上,別人看到會向你請教。向我們來問的時候,我們很歡喜、很誠懇的詳詳細細跟他講解,我們每天在一起學習,這都是屬於法布施。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守住戒學裡面的規矩,從哪裡學起?從十善業學起。不殺生,不但不殺,決不能叫一個眾生因我而生煩惱。我引起他的煩惱,這就是我的過失;決定不能做損害他人的事情,這都在不殺生的這條裡頭。所以戒經裡面每一條戒,在實際應用都是深廣無盡。這個十善十條可不能輕視,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如來果地上,十善業道才圓滿。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佛像,畫的佛像,他畫個圓光,頂上一個圓光,圓光上面有三個字,「唵阿吽」,這三個字就是十善業道的圓滿。唵是身業,阿是口業,吽是意業,身業就是不殺、不盜、不淫;口業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業是不貪、不瞋、不痴。所以你看到佛像頂上這三個字,多半用梵文寫的,有用藏文寫的,也有用中文寫的。所以十善從初發心到圓滿,所有一切戒律都出不了這十個範圍,不能小看它。

  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修行,行門從《十善業道經》學起,從三皈五戒、沙彌律儀學起,這就正確。所以先調伏自己,自己調伏好了之後,自然就影響別人,就能帶動別人,能感化別人,那就是「則現無量神通力」。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接著我們看第六首:

  【若現無量神通力。則住不可思議土。】

  這兩句話不好懂,但是它是事實。『現無量神通力』在我們現前來說,我們自己的修持如理如法,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經典的教誨,這就是身語意三業自然產生力量。這個力量,上跟諸佛菩薩起感應道交。所以我們求佛菩薩加持,用自己的修行感佛菩薩,我們有感,佛菩薩就有應。加持,我們前面講過很多,有顯加、有冥加。顯是明顯,我們能覺察出來;冥加是我們覺察不出來,實際上加持到。加持到之後,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去思惟,也能明顯的感覺到。譬如煩惱少了、憂慮少了、牽掛少了,智慧確實增長,六根聰明了。從前看東西看不懂,現在一看能體會;以前聽人說話聽不懂,現在聽了之後能懂得他的意思,甚至於言外之意都能夠深刻的體會到。說話的人未必有那麼深的意思,可是聽的人會聽得很深,這都是一種力量,這是得三寶加持。另外,與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這個也是真的,眾生聽了心裡歡喜,也都來學習,就變成志同道合。

  凡是慕道的人,對於佛法羨慕、歡喜,無一不希望能把這麼好的法介紹給一切眾生,這個心就是大慈悲心,這個心是佛心。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在過去用什麼方法?建道場,流通經書,在從前就是用這兩個方法。道場裡面建大殿,大殿是講堂,是講經的處所。現在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我講經四十八年了,我從來沒有想到去建道場,為什麼?時代變了。現在是什麼時代?高科技的傳媒時代。我們的目的是希望這麼好的佛法能夠讓很多人知道,如果我們建衛星電視台,這個是好事。我們把我們所講的、所學的利用這些高科技傳媒,同時就傳達到全世界,那就是佛法所說的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他願意收看的就是有緣人,而且收看的人他會一個介紹一個。

  現在的衛星電視跟網際網路,現在已經發展出來網路電視,這是最新的傳媒工具,送到我這裡來給我看,我早就料到了。現在看這個情形,快則三年,最晚不會超過五年,網路衛星會代替衛星電視。衛星電視的成本太高,網路電視的成本是大幅度的降低,這個叫道場。我們自己的道場,給諸位說,我們在香港這三層樓足夠了。我們每天在這個地方這個小攝影棚,跟大家在一起學《華嚴》。這個大家是全世界,在衛星電視、在網際網路,我們都共同學習,無遠弗屆,你說這是不是神通力?

  再回想,今天再建道場、建大講堂沒有意思。大講堂,大的活動我們偶爾一年也會有那麼幾次,像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請我去講演。大概辦一次活動是兩天,每天晚上講兩個小時,一共四個小時,聽眾一、二萬人,那只是結結緣,跟大家見見面,結結緣。真正傳遞經教的這些訊息,還是在網路,還是在衛星,補助的就是光碟。我們所講的統統都做成光碟流通,光碟可以教學,所以現在學東西比從前容易。

  我要是辦個佛學院,我也不請老師了。這麼多年來所教的經,留下的光碟、音帶、影帶有一萬五千多個小時,有幾十種。我就開這麼多門課,哪個人願意學什麼,你就專攻一門,你專聽,聽了寫筆記,寫心得,寫感想,依教修行。果然真幹,十年你一定成就。你學「普門品」,十年在這一部經上下功夫,十年之後,你就是觀世音菩薩再來;你學《地藏經》,你就是地藏菩薩再來;你學《彌陀經》,你是阿彌陀佛再來,一點都不假。你要學《華嚴》,你就是文殊、普賢再來。關鍵就是你肯不肯吃苦?肯不肯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一心一意專求佛法,肯吃苦、能持戒就成就了。

  如果希望能有一些同參道友在一塊學也行,印祖給我們講,道場不要大,二十個人,為什麼?容易維持。護持的人有,開銷不太大就有人願意護持。你有個小房子住,像二十個人,我們這三層樓就夠用了,所以不必要很大。真正辦道,道業成就了,弘化十方,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我在全世界都有法緣,諸位有成就來找我,我會介紹你。因為淨宗學會在全世界差不多有兩百多個道場,沒有領眾的法師。你真正學了有成就的話,我就可以給你介紹去,你就可以在那裡領導幾個學會、十幾個學會,這是我可以辦得到的。

  將來弘法的道路肯定是向高科技傳媒發展,不再是寺院的弘法,寺院侷限太大。尤其發展到工商業的社會,每個人工作非常忙碌,很少有時間。有一點時間他都想休息,想休閒,不願意再來聽東西,這我們要懂。我們教學的對象是什麼人?是老人,退休的老人,他們非常需要;還有年輕人,在學的學生,要幫助他。最重要的,一個是老人,一個是小朋友,就是幼兒園跟小學的學生,基礎教育。只要把小孩教好,社會就安定,將來長大了,各個都是好人,仁人君子,孝親尊師,愛家愛國,所謂童蒙養正的教育。在大眾,就是社會教育,我們統統都能顧及到。

  大眾教育一定要提倡倫理、道德、因果,科學技術教育有國家在做,現在缺乏的、疏忽的是這三方面,我們要全力把它補足。方式最好用短篇的連續劇,這個方法比什麼都好。我對於馬來西亞最早做的《了凡四訓》電視劇,我很讚歎。它只有兩個小時,把《了凡四訓》講得清清楚楚,那個等於上課。百看不厭,我看了很多遍。我們再過半個月,游本昌先生編導的《了凡四訓》出來了,再有半個月就可以出來。一共有二十集,每一集大概是半個小時,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我不知道。可能電視台都會播出,用這種方式來做社會教育。中國這些因果感應的故事太多了,古人的筆記小說,還有歷史故事。現在人不願意讀書,喜歡看電視,我們就把書本裡面這些好的教材用這種方法編出來,用這種手法來介紹給廣大的大眾,這個都是「若現無量神通力」。

  古人有兩句話,「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我們的願能不能達得到?一般人懷疑,我年輕的時候也懷疑。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願必成」,這是他教我的。他說你的求願,你有求求不到,那是什麼原因?是你自己有業障。要怎樣求法?你要把業障消除,感應就現前。我聽了是有道理,怎麼樣消除業障?懺除業障,你要修懺悔法,所以佛在經典上教我們天天修懺悔法。很多人都念懺悔文,有沒有用處?沒有用。章嘉大師告訴我,依文解義沒用處。要天天反省自己的過失,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天天要反省。你不反省不知道,好像沒有什麼過失,你要一反省,你才曉得過失一大堆。所以古人用功過格。

  功過格最早是道教發起的。你看《了凡四訓》裡面袁了凡先生,雲谷禪師介紹他學功過格。雲谷禪師是佛法的,一代的高僧,他教人改過自新,他不用佛教戒律,他用功過格。功過格是道教的,內容是什麼?《太上感應篇》。所以中國對於初學,說實在話,幾乎接引初學都是用儒、都是用道,有儒跟道的底子,然後再介紹你佛法,好修。所以我們今天佛門為什麼衰到這個樣子?我們很認真在檢討、在思考,發現到什麼?我們這一代,學佛基礎的,就是倫理道德的基礎教育忽略了,沒有在這裡下功夫。所以《十善業道》是佛門的基本教材,初學第一本的書要從這兒讀起,在家學佛做不到。出家學佛最基礎的這本東西是《沙彌律儀》。出家做不到沙彌律儀,在家不能落實十善業道,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當然衰微,衰到最後,這個教就沒有了,滅掉了。

  從前人為什麼能做到?從前人從小他就接受過童蒙養正的教誨,所以我們才把《弟子規》搬出來。《弟子規》是什麼?家教。諸位要知道,在中國古時候,五千年來,不是個短時間,五千年前的老祖宗非常重視家教。所以中國人說「教兒嬰孩」,不是小孩,嬰孩,嬰孩是嬰兒。什麼是嬰兒?剛剛出生的,出生個二、三天,只要他眼睛張開就開始教。為什麼?他會看,他會聽,他雖然不會說話,還不會動作,已經會看會聽。怎麼教?大人在他面前,言談舉止都要規規矩矩,讓他落好印象,凡是不好的印象決定不能讓他落在腦子裡,決定不可以。如果你們有不愉快的事情要避開小孩,別的地方去鬧,你去吵去打都沒有關係,小孩可不能讓他聽見,不能讓他看見。

  所以,中國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他看到的完全都是純正的,都是好的,看了三年,三歲他就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他就曉得哪個是應該做的,哪個是不應該的。所以《弟子規》不是教給嬰兒去念的,他不會念、不會讀,《弟子規》是誰做的?父母。家裡面的大人在小孩面前要表演,《弟子規》上字字句句都做到,做給小孩看,身教,不是言教,你說那個根紮得多深!那個小孩多麼有福報!

  我們現在是一點福報都沒有,生下來之後,父母不知道教。不但我們父母不會教我們,說老實話,我們的父母生下來,我們的祖父母就不會教他,所以至少我們這個教學斷掉三代以上。清朝末年,民國初年,那個時候還有,所以我這個年齡還沾到一點邊緣。我以後就沒有了,我弟弟就沒有了,我弟弟小我六歲,就沒有了,邊都沒有沾上。童蒙養正的教育,真的會影響一生。小時候家教教得好的話,雖然這個社會是個大染缸,你有能力,現在醫學講免疫力,你有這個能力不受染污。你這一生當中,你懂得一個正確的方向、正確的目標,潔身自愛,不跟人競爭,各行其道。在道業上真的會有成就,都是得力於童蒙養正。

  中國每個家族都有祠堂,祠堂裡面都有家譜,家譜裡面一定有家規、有家訓,家家都有。這是中國社會的一種風氣,是好風氣,外國人沒有。文化大革命之後,祠堂沒有了,家譜也跟著沒有了。前幾天有位吳教授來看我,告訴我一樁事情,說美國有個摩門教。我知道,我在美國的時候聽說過,雖然跟他們沒有接觸過,我聽說有這個教。摩門教重視家庭教育,他們蒐集中國家譜,分量非常可觀,他告訴我有一萬多家,我自己都呆了,這真叫有心人,他蒐這麼多。聽說這一套東西,台灣的故宮博物院有影印本,也是從摩門教那邊拿來的,太難得了。

  所以我就想到,每一家家譜裡頭都有家訓、都有家規,我們如果把所有家庭裡的家訓、家規,統統把它提出來,將來印成冊,那真是很大分量的部頭。你就可以從這裡看看,中國五千年來社會之長治久安,你就曉得道理了。然後才知道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是如何重視嬰孩的教育。小孩到三歲再教,遲了!所以現在小孩難教,為什麼?一出生之後他就看電視,誰把他教大的?電視教的。稍微大一點,上小學了,會用電腦了,網路教的。電子遊戲機,這個可不得了,這裡頭的內容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這還得了!所以對整個社會狀況,我們要有深度的了解。

  《弟子規》可以說是中國家教的集大成,這是一般的。在家教裡面,它還有分很多不同的教學方法。譬如讀書人他怎麼教他子弟?商人怎麼教他子弟?工人怎麼教他子弟?行業不同,家規、家教不一樣。《弟子規》是共同科目,是基本的東西,必須要學習的。你將來到哪個行業有哪個行業的這些儀規、這些教訓,內容非常豐富。不能做一個獨立的大學,至少可以辦一個獨立的學院,專門來研究學習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家教。

  所以,我們「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有願必成。願從哪裡求?不從外面求,從外面求決定求不到,從自己內心去求。也就是先要求自己是個好人,先要求自己常行好事,它就起感應。你就會碰到好人,你就會碰到人行好事,這個道理很深!才能相應。如果自己不善,希望別人善,永遠找不到一個。這些方法都是章嘉大師教導我的。我在這五十五年當中,學佛五十五年,感應不可思議,證明佛經上所講的全是真的,沒有一句是假話,確實「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底下這一句,『則住不可思議土』,「不可思議土」是什麼?福地。所以自己一定是好人,你居住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國土。從總的來講,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天地萬物從哪裡來的?佛親證,不是聽聞的,自己真的證實,證實是什麼?「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現識變。我們的心好,這個心是沒有問題,決定是好的,《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們肯定人性本善。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真善,跟中國傳統講的人性本善是一個意思,這是我們要肯定的。一切人都是善人,一切人都是好人,他為什麼會變成不善不好?那是習氣。就像《三字經》一開頭說的,「性相近,習相遠」,習是習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會是個染缸,你被它染污,你變壞了,是這麼個道理。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所以底下兩句就是說明為什麼會有教育?這個教育是誰想出來的?「苟不教,性乃遷」,中國五千年前的老祖宗就從這個地方觀察,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第一個目的是保持你的本善。你在這一生當中,距離這個標準總不能太遠,這是教育的目的。第二個目的是要把本善發揚光大。具體落實的科目,在中國就是倫常八德,五千年中國的傳統教育就是教這個東西。五倫,「父子有親」,親愛,這是天性,這不是從哪裡學來的。父母跟子女的愛,你從什麼時候看?最明顯能看得出來的,三、四個月,小孩生下來三、四個月。父母對他的愛,沒有條件,可以說真的是天性,你要看那個天性之流露,你從這裡細細去觀察。你再看那個嬰兒,四、五個月,他會叫了,他不會說話,但是你看到他的動作、他的神情,他對父母的愛,你細心觀察,非常明顯。

  所以中國的古代老祖宗從這裡面發現,這個愛如何在一生當中保持不變,這是教育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這種純真之愛如何發揚光大,愛兄弟、愛家族、愛你的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一切眾生。所以,《弟子規》裡面講的「凡是人,皆須愛」,這是把這個愛擴大。所以倫理教育,這五千年的教育沒有別的,簡單來講是「愛的教育」。愛人怎麼會害人?愛人到極處,所以有自己犧牲奉獻,絕對沒有佔有,絕對沒有競爭,這個社會怎麼不和諧!五千年來的和睦相處,和諧社會,這是教育造成的。這個道理,這些事實,我們不能夠不承認。

  到現代的社會還能行得通嗎?現代社會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長輩,無止境的競爭、鬥爭,整個社會動亂。我們老祖宗這套東西還有效嗎?所以我才做個實驗,我在我的老家湯池辦個文化教育中心,用這個鎮做實驗。這個鎮十二個村莊,居民四萬八千人,我們推動《弟子規》的教學。這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我原本想到的是希望三年能改變社會風氣,沒有想到不到半年,社會風氣就大幅度的改變,所以我很驚訝。沒有想到人民是這麼好教,這樣受教,真正是難得,這是出乎意料之外,這個事情做成功了。

  我辦這樁事情,目的就是給世界上、給聯合國,這麼多年來從事和平工作的這些人,他們做和平工作做了三十多年,世界是愈來愈亂,幾乎信心都喪失掉,我做這個是加強他們的信心,這個方法有效。正好在這個時候,真正是我們佛法講三寶加持,祖宗保佑,聯合國來找我,我就藉這個機會把這樁事情向聯合國做詳細報告。還有個大型的展覽,讓世界上從事於和平工作的人,邀請他們到湯池去參觀。開會收不到效果,報復、鎮壓是更收不到效果。教,好好的教,一教就回頭了。你看人心轉變了,這個地方就變成福地,則住不思議土。

  不思議土本來是指什麼?指一真法界,指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這是不思議土。落實到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要想,華藏跟我們地球有什麼差別?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有什麼差別?你要把《華嚴經》念通了,你就曉得完全沒有差別。差別在哪裡?差別在人,就是說境隨心轉。華藏、極樂那邊的人,居民、往生的人,往生就是我們今天講移民,到那邊去的人各個都是好人。所以它那邊的風水好,各個都是有福的人,都是清淨的人。佛真是有眼光,都是選好人去的,壞人不能往生,所以他的國土莊嚴。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人心不善,你看人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就像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十惡八邪。真的,我們現在人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落在十惡八邪,還有許多不善的習氣,把我們居住的國土變壞了。所以諸位要懂得,我們現在修行學佛要改造風水,改造我們現前居住地球上的風水。怎麼改造法?覺悟的人多,行善的人多了,山河大地統統改變,什麼風災、水災就會大量減少。如果我們這個地區,譬如香港,能夠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善人、是好人,香港什麼災難都沒有,天災人禍都沒有。

  古德教我們,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好人,佔百分之一,這個地方的災難可以減到很少,不能說沒有,還是有,但是很小,不大。所以我說如果能到三分之一的話,那就是百分之三十,不是百分之一,什麼災難都沒有了。你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它那邊的居眾是百分之百的好人,一個不善的人都沒有,它那個土叫不思議土,道理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懂。從誰做起?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如果說撇開自己,希望別人都來學佛,都來做好,這個做不到。

  所以今年四月,國家在杭州辦了一次「世界佛教論壇」,我也被邀請參加這個大會。它的主題是胡主席提出來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下面的副題,我們講經的時候常講,他都採用了,「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這就是說,怎樣真正能夠落實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那一定是心淨、心安、心平,這就轉境界,轉變社會。所以他說「和諧世界從心做起」。大會裡面我也有幾分鐘講演,我的講題就加一個字,「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從自己做起,才真正能落實。你說從心,到底是誰的心?要從我心做起。我一個人能夠做到,我所居住的這個地方的風水就跟著轉。風水家所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心好、行好,你居這個地方怎麼會有災難?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周邊大眾造業,也會沾你的光,應該有災難,大災難變成小災難,小災難就沒有了。

  你真正有福,心行純善純淨,那就住不思議土。我們同參道友當中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起勉勵,各個人都學好人,各個人都行好事,這個力量就更大。這個有科學的實驗,日本江本博士對琵琶湖做的實驗是非常好的證明。所以在香港這個地方,如果能夠有二、三百人志同道合的,大家都認真努力來行善,從自己內心做起,香港這個地方天災人禍會大幅度的降低。我很相信,我修學這麼多年,感應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