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三七集)  2019/7/17  福州  檔名:WD20-037-0237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子罕篇」第十章。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子罕篇中所說都是孔子本身的事,內容藏著很多事,不留心看不出來。」

  「朝聞道,夕死可矣,因為你們學佛不能入,所以講《論語》,讀過中國書的人比較容易領略,但不是就能進入。例如程朱離道就遠矣,因為學佛的緣故,但是他們的心不在佛上,信道不篤,所謂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也。程朱在誠字上站不住,所以不行。學佛,信為道元功德母,仍要信,沒有這個信,也白學佛了。但是一般人所信為何?不知道,學佛信佛,是信泥塑木雕的佛嗎?你們若對這點能領略,那禪宗的語錄便可以了解了。」

  「認字、句法,這一篇最多,前頭也有,因為不大談道,所以無傷大雅。」雪廬老人在這章書,講到談道,認識字以及句法,這一篇是最多,前面所講過的也有,因為不大談道,所以無傷大雅。「若談道,便須講究」,如果是談這個道,那每個字都要講究。「空過一字,差一些就不可以。這一章一字也不能空過,這點注意」,這點要注意,「後來就可以學著自己看經。」

  『顏淵喟然歎曰』,「歎,讚歎,有讚美的意思,又有嘆息的意思,一者讚歎孔子,再者嘆息自己。」

  「你們用心求學,能超出古人的範圍者,那是很難的。」

  「喟然,乃嘆息的聲音。這個功課完了以後,勸你們去研究《詩》,《詩》中,喜怒哀樂,各種萬物,所發的音聲都有不同,都有代表的字,有很多狀聲詞。」雪廬老人勸大家,這個功課學完了以後,勸大家去研究《詩》,《詩經》當中喜怒哀樂,各種萬物所發的音聲都不相同,都有它代表的字,有很多是狀聲詞。「有耳不聽,等同聾子,聾子不能接觸聲塵,不是更好嗎?但是五根不全,不能證道,必得耳聰目明,而且又能照見六塵,但是要如何才能迥脫?要照中有寂。」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仰,佛的肉髻有無見頂相,仰是比喻,為什麼要抬頭?顏子學孔子,跟孔子學,一學,看見孔子的高,好幾次才可以說彌高,更高,無盡的意思。一上來是平視,再來是仰視,愈仰愈高,沒有盡處。」高不可攀!

  「鑽,深處也是如此,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例如茶碗各方面看都不一樣,是實在,又是空空。」

  「顏淵學孔子,學孔子哪一條?學孔子的學問,還是學孔子的為人?學飲食、起居、動作?終日在一起,觀察便學得會,例如伶界大王譚鑫培。」這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京劇的一個名人。這是舉出這個例子,學觀察,終日在一起,去觀察便學得會。「你們連佛的表面都學不來,何況學內容。如果不往生,要怨人嗎?我們不學孔子,要學誰?誰也不學,魔來殺魔,佛來殺佛,有佛處快走過,無佛處不可住,所謂愚人求佛不求心,知人求心不求佛」,智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是求佛不求心。「顏子學自己,這點你們的程度還不夠。孔子有本性,顏子也有本性,孔子早明心見性」,孔子早就明心見性了。「你撇開自己的心性,自己不明心見性,要學孔子,要幫人明心見性,這不是胡說嗎?」自己沒有明心見性,那怎麼能去幫助別人明心見性?必得首先自己先明心見性,才能去幫助別人。「顏子不學孔子,他是學道,學性。心即是佛,以心作佛,大家求心不行,所以說是斷惑,這是方便話。斷惑就不必明心,所謂但去凡情,別無聖解,再更方便的法子,就是以淨業伏惑,純粹帶業,《華嚴》就是為這個而講,若說消業,難道連真如也要消去嗎?」這有人提倡消業往生,不認同帶業往生,這個有違背經義了,經是講可以帶業往生的。

  「《集解》云:言不窮盡,窮這個字很好,窮究的意思,不可窮盡,就是窮究不完。又說:恍惚不可為形象,是求的人自己恍惚,不是聖人玩魔術。可以參考《集釋》的(餘論),程樹德的按語說,二王都反對朱子一套,因為朱子不懂道也。」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循循,恂恂,恭順貌。順,隨緣也。《集解》說:循循,次序貌。誘,進也。次序就是順,亂了次序便不順,有條有理,看走對幾步,再用什麼方法,引誘他往前走。」

  「孔子次次序序善巧方便的引誘人往裡走,用什麼引誘?顏子沒有得道,孔子是已得道了,顏子跟孔子學道,還學得不徹底,只得一半,例如地上菩薩,只到十地還不行,還不及等覺,不像佛的究竟。顏子有如學到了八地,仰之彌高,像上阿里山到了旅館,還沒有到頂,雖然到高處也還沒到頭,所以鑽之彌堅,鑽不完,有如鑽喜馬拉雅山一般。蓮社是你們的母社,往後必須拿出實力來擁護。」這是勸勉台中蓮社蓮友,蓮社是大家的母社,以後大家要拿出實力來擁護。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你們志在得道,你若悟了道,什麼也能幹,真懂道以後,什麼都自由,不妨礙你們幹一切。行住坐臥,莫非是道,即使拿屠刀當屠夫,也不離道。」

  「文以載道,先找道的皮毛,要在文章上求,還必須去做。禮有一定的節度,過猶不及,禮是不過也不會不及,恰到好處。禮樂是配合的,樂也有一定的節度,該二拍子的,而打了一拍、三拍,都是亂了規矩。這是規矩,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你們念佛不成功,因為不按節度,觀察他屋子裡的物品,今天置在此處,明日又變到彼處,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所表現的就是如此,必得練習放在一定的地處,像從前的商店講究動物歸原。有人以為吾呆板,你們學吾呆板就可以了。這不是外表,求道與規矩、方法都是文,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到最終都是為了明心,這便是約禮。」

  『欲罷不能』,「顏淵學到此處才覺得欲罷不能,得幾分就得法樂,便喜歡,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時習以後有所得,有法樂,想放下也放不下,放不下就去幹,有多少力量便將全力都盡上。」

  『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立是顏子的謙恭話。孔子三十而立,立是不搖動。五根五力,這是初步,顏子不止如此。卓爾,超超然,道得了一些了,順此往前進步,這才愈進愈高,愈鑽愈堅。」

  『末由也已。』「順從往前走,末由也矣,也還沒有得到究竟。」

  「《筆解》說:此回首自謂,雖卓立,未能及夫子高遠爾。回首是已走了若干路,才說回首。這回首二字很好,韓昌黎比宋儒懂文。」

  「可與立,未可與權。顏淵知所立卓爾了,但還不可以行權。權,唯有聖人能辦,才不會錯了規矩。有人可以共學,有人不屑教誨。孔子說:可以共學,未可以適道;可以適道,未可以立;可以立,未可以權。立於道,有道的人並不呆板,必須善巧方便,有正智才有權智。佛經說權智的佔十之七八,權很難辦,不是我們所能做得到,我們只要依聖言就可以了。聖人才能行權,才能善巧方便,像其父攘羊,其子證之,孔子說這不對,應該要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孔子隨心所欲,與道合一,自然不踰矩,這才能用權。」

  「顏淵不僅不學夫子的人,也不學夫子的道,《反身錄》云:謂顏子從夫子學則可,謂為學夫子之道,非惟不知道,並不知顏子矣。夫道為人當由之道,存心盡性之謂也。求人不如求己,求學為了求道,並不是為求名利,求他人求不出來,自己吃飯自己飽。」

  「文指什麼?如何博文約禮?這一段要大大的研究。《維摩詰經》,菩薩責斥舍利弗,行住坐臥,莫非是定。孔子的語默動靜,莫非是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禪家的乾矢橛、麻三斤、庭前柏樹子、吃茶去等,都是道。有一定的規矩,便是禮。所以《反身錄》云:莫不有當然之則焉,皆禮也。心存乎道,到此就會明白。」

  「《反身錄》云:一一晰其當然之謂博。所以一切一切都必須練習有次序,練久了之後,自然不會做出昧良心的事。不必三藏十二部、《四庫全書》才是博。隨所博而反躬實踐之謂約,規矩就在你手裡,事事讓它合乎規矩。說話動靜都有一定的規矩,你們要將心練成次序心,教學生就是教你自己,所以要拿出良心來教學生。一切都按規矩,規矩就是一,就是約。實踐時,若身口意都收起來在一處,要如何亂?」

  「這一章仰、彌、立三字,如《詩》的眼睛。」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