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四八三卷)  2005/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48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長行第五段,這段是十善巧,我們還沒有學完,今天繼續來學習。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

  【云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

  我們就念到這一段。學習這段經文,確確實實使我們深深的觀察到『善巧』的義趣。五蘊、十八界、十二處都是說我們本身。五蘊,大家都曉得,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十八界是把五蘊擴大。這是佛對於三種人不同的善巧說法,五蘊是對於迷於心法重的,迷於色法輕的,所以色說一個,心法說四個,你哪個重,那個就得要細說;十八界,這是對於色、心迷得都重,所以色、心都詳細的說明;十二處,是迷色重,迷心法輕,所以心法說一個,色法說十一個,都是說的我們自己本身。

  我們想一想,這個『緣起』裡頭就講得很妙,講到你來投胎,你什麼原因投胎的,這前面我們學過了,你為什麼會來投胎的。可是得這個人身,你說這個人身善不善、巧不巧?從母體裡面就能將你全身所有的器官統統具足,誰造的?不是人造的。人若能造,那你再看動物,你看小鳥,諺語說得很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你細細看麻雀那麼一點點大,牠的五蘊、十八界、十二處統統具足。你細細觀察,牠從一個蛋殼裡面孵化出來的,出生之後,樣樣具足。眼耳鼻舌身,裡面五臟六腑,沒有一樣不具備,沒有多餘的,也不能缺少一樣,這是善,這是巧妙,這是自然而然的,佛法裡面講不可思議。你的思惟想像達不到,你想不出來,它那種細巧你也說不出來,你充其量只能說它一個形狀。體相用,相用你可以說,體,你沒有辦法說,理體不是言語思惟能達到的,善巧到極處。

  有一類根性的眾生觀察這個善巧,他覺悟了,他明白了,這類的眾生佛法裡面把他稱之為緣覺,或稱之為獨覺。緣覺,那是有老師跟他講「緣起善巧」,他開悟了,這種人叫緣覺。獨覺就更高明,他出現在這個世間,沒有遇到老師,沒有遇到佛法,他就是觀察自然現象,觀察不思議的善巧,他明白了,他覺悟了。所以大乘教裡面,有說到觀緣起,破執著。我們知道,執著是六道輪迴的根由,如果我們把執著放下,六道就沒有了,你就超越六道了。只要你還有執著,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一點念佛的同學要特別注意。你看看念佛堂的堂主,從古至今堂主一句口頭禪,「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這是堂主的口頭禪。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才能往生,你要有一樁放不下,就不能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你說這個事情多重要。我們這一生念佛,一生就是求願往生,到最後要走的時候你還有放不下的,你就去不了。去不了,等下一次機會。下一次機會說不定是來世,那就很近,說不定是後世,後世是什麼?是第三世以後一直到無量劫,都叫後世。

  諸位一定要記住,佛在經上懇切的勸導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逢」。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遇佛法,能遇到淨土法門,談何容易!你們諸位想想,現在我們地球上的人口將近七十億,七十億人當中,遇到佛法的有多少?我們就多說一點,全世界學佛的人有十億人,實際上恐怕不到這個數字,應該是六、七億人差不多,六、七億人是十分之一;十分之一的人聽到、見到佛像,知道有佛法,你看看還有十分之九的人不知道。這十分之一,七億人,七億人裡頭有多少人聽到大乘教?恐怕不是十分之一,能聽到大乘教的,我們概略的說一說,頂多是百分之一,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聽到大乘教。能聽到大乘教淨土法門的,可能又是百分之一,逐漸逐漸淘汰下來,沒有幾個人,這諸位同學要知道!遇到淨土法門,這一生真能往生嗎?那就要問你自己,是不是真放下了、徹底放下了?對這個世間有絲毫的留戀、牽掛都去不了。所以佛這個忠告,我們要感恩,這一生有沒有成就,關鍵在此地,要放得下。

  十二因緣,你要是看破了;它講的是三世兩重因果,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你在這裡面看到三世相續相;破斷見,知道宇宙萬事萬物不是只有現在有、將來沒有。一般人認為人死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來生、沒有來世,斷見。你從十二因緣看到過去生的業因、業緣,這一生當中的果報,這一生當中又造了來生的業因、業緣,所以決定有後世。這才曉得,死了不是就沒有了,死了沒有了那就好辦。我常常講,這講了多少年,死不得,為什麼?死了就不得了,這話都是真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修成不死法,怎麼不死?往生極樂世界不是死,為什麼?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死了,往生太難了,活著去的,所以在臨命終時,預知時至。這諸位見到很多,臨終時神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身邊的人:佛來接引我,我現在跟佛去了。活著去了,去了之後,這身體不要了,丟了,沒有一絲毫牽掛,這麼走的。去到極樂世界,那也是來世,也是相續。

  所以說死了什麼都沒有了,這是錯誤的知見,這叫斷見;死了之後,我這一生是人,來生還是人,狗死了來生還是狗,這叫常見,這兩種見解都是錯誤的。十二因緣你懂得之後,剎那生滅,剎那生滅破常見,三世相續破斷見,這兩種錯誤的見解可以破。兩世就可以破我執,世間人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這是錯誤的。身體到底是什麼回事情?身體是父母遺留下來的,哪是自己?等於說父母留下來的遺產,你在這裡享受,就這個意思,你沒看清楚這事實真相。所以佛法很清楚這個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從哪裡來的?身是父母遺留下來的。你們想想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是不是事實真相?這是父母留下來的遺產,我在這裡受用,這裡頭沒有我。你真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曉得。

  如果從一念十二因緣來講,這是《大集經》上佛所說的,破法執,為什麼?念心生滅屬於無常。性有沒有?有,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就是法性。佛說了這個名詞,你要是執著這個東西真有,或者執著這個東西都沒有,都是錯誤,為什麼?你都墮落在無明裡頭,統統要放下。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說得好,教我們學佛的同學們,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學習心態,這個學習心態,第一個是「離言說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對於他的言說不執著,你只管聽,聽懂很好,聽不懂沒有關係,不要去想,愈想就愈錯。佛是無說而說,我們要無聞而聽,你才能契入境界,為什麼?不執著,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無明、行、識、名色都是名字,名字是佛說法的方便,善巧方便,不可以執著。但是聽到這個名字,你能體會它的意思,這就對了,叫「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心緣相就是決定不可以思惟,所以不能研究。

  世間東西研究,佛法不可以研究。研究是什麼?研究是心緣相,你的心在攀緣,你心動了。所以佛家講的是參究,不講研究。什麼叫參究?就是離言說、離名字、離心緣,也就是我們《華嚴經》上講的離執著、離分別、離妄想,那叫參。研究是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研究,研究決定得不到真相,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你,就是因為這個東西,你不能見性。所以大乘教裡頭講得太清楚,放下執著,你就得正覺;再放下分別,你就得正等正覺;再把妄想放下,那你就得無上正等正覺。你就知道妄想分別執著是障礙,障礙智慧,障礙自性本具的德相,你不放下怎麼行?

  所以十二因緣細心去觀察,可以破妄想分別執著。斷常(斷見、常見)是分別,我執是執著,法執是無明,就十二因緣這一法,也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破了。辟支佛,我們也不能夠小看他。他們契入的層次當然有高下不同,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方法不一樣,但是證入的層次應當沒有例外,像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

  我們再看看補充的講義,昨天我們學到,這兩重因果講過了。今天我們接著看愛、取這兩者是現在之惑,我們現在這一世迷惑。愛這個字就是中國人所講的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就是七情;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我們講動了情。這個動了情,在十二因緣就用一個字「愛」,你動了心,這個動心就是無明起作用。心動之後,他就要「取」,就希望得到,這就是業。在十二因緣過去這兩種,那就是行(行業),你有行動,你在那裡造業。所造之業,佛把它歸成三大類,善業、惡業、無記業,這個業就感來生的果報;這就是今生所作的,你來生所受。所以佛講得很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受的,是前生所造的業因感得的果報;「欲知來世果」,我來世怎麼樣?「今生作者是」,我們這一生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會感得來生果報,這是三世因果。所以愛取是現在之惑。

  有愛有取當然就有了,「有」是業。你看我們習慣上言語當中講事業,你正在造作的時候,這個時候叫事,造作完的時候,阿賴耶識裡頭落謝種子,那是業,你就有了業,業感來生的果報。這個感果是屬於異熟果,這在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是屬於異熟果。所以你現在造的有業,這個業感來生的果報。緣於此惑業現在之因,而感未來生與老死之果,是現在、未來一重的因果。這個合起來講就兩重因果了,這是三世兩重之因果。

  「依此兩重之因果,而知輪迴之無極」,無極就是無盡的意思,輪迴業因、現象就是這個。「蓋既見現在之惑業」,現在之惑業就是愛取有,愛取有是現在的惑業,「由現在之苦果(識乃至受)而生,則知過去之惑(無明)、業行,亦從過去(過去還有過去)苦果而生」。「既見現在之苦果(識乃至受)」,這就是現前的投胎,一直到這一生你所受的,「生現在之業(有)」,有是結業,「亦知未來之苦果」,未來之苦果就是來世的生、老死,「生未來之業」。你要是能這樣去觀察,往上去,過去無始,「上溯之,則過去之惑業,更從過去之苦果而來」。往下看,「下趁之,未來之苦果更生未來之惑業。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此為無始無終之生死輪迴」。這你才把事實真相看清楚,為什麼會有輪迴?輪迴從哪裡來的?誰造的輪迴?誰主導輪迴?都是自己的行業。

  我看《古蘭經》,《古蘭經》六信裡頭有一條「信前定」。但是他們的解釋也解釋得相當高明,沒有佛法這麼透徹。信前定,前定講到究竟處是佛說的,究竟處是什麼?《華嚴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前定的,這真正是前定的,為什麼?性德!而且是平等的,一切眾生跟如來沒有差別,十法界完全平等,這其他宗教就沒有說過。他們那個教裡面說,真主(就是上帝)依前定而創造萬物,這就是「緣起善巧」,才能夠講得通。《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整個大宇宙,法身,心現識變。但是他那邊講的是,上帝給一個人,完全依自己前定的意思,給一個人一生的吉凶禍福。誰該享福、誰該受罪,他這一點就沒有說得很清楚。但是有古大德的註解說人也有自由的意志為善、為惡,為善的將來上天堂,作惡的將來下地獄,他有這個說法。上天堂、下地獄這就是業感,在佛經裡面十二因緣講得透徹。他們只講兩世,十二因緣跟我們講的輪迴是無止境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個說法才說得透,真正講透徹。

  「辟支佛觀之,一以厭生死,一以知無常實之我體」。辟支佛,辟支是梵語,辟支佛三個字都是梵語,辟支翻作緣,佛翻作覺,我們中國話就稱之為緣覺,因緣的緣,翻作緣覺。他是聽佛講十二因緣而覺悟的,所以稱為辟支佛,簡稱支佛。從十二因緣裡面知道一切法無常,從這個地方見性,真正明白了,「遂斷惑業而證涅槃」。這個斷就是放下,放下迷惑。什麼是迷惑?愛、取是迷惑,造作是業。

  我常常勉勵同學們,學佛的人要一切放下,放下什麼?從哪裡放?首先要放下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這個念頭,你就從這裡下手,我不再跟人對立了。要知道對立就不平等,對立就有障礙。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別人跟我對立沒有關係,不障礙我成佛,我自己有個念頭跟人對立,這個障礙自己了,所以障礙是在本身不在外面。這個道理世間聖人都懂得,你看孔孟,中國古聖先賢常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遇到障礙挫折,你不要去看外面,你在外面不能解決問題,反省,決定是自己。只要自己心裡沒有障礙,菩提道上一帆風順,世間道上也沒有障礙。

  所以障礙確確實實在內心,這很重要,把對立的觀念放下。這是最重要的第一個因素,修行證果第一個條件。輔助這個條件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我們這一生決定不可以有佔人便宜的念頭,這個念頭不能有,有佔人便宜的念頭,那就是障礙。這個心,在佛法講是盜心;這個念頭,雖然你沒有盜的行為,你有盜心,這個心不好。決定沒有傷害別人的念頭,傷害別人是殺心。你看不殺生、不偷盜。對人有傷害這個念頭不可以有,不殺生你就圓滿了,這條戒你就圓滿了;沒有佔別人絲毫便宜的念頭,你不偷盜的戒圓滿了。這兩條圓滿,其他統統都圓滿。你們想想看,不邪淫,邪淫是不是佔人便宜?人果然是絲毫佔人便宜念頭沒有,傷害人念頭沒有,他會做出邪淫的事情嗎?他會做出妄語嗎?他會做出兩舌嗎?這統統都沒有了。

  這兩條是根本,不殺、不盜這兩條戒做得圓滿,統統都圓滿了。起心動念都是利益眾生,都是捨己為人,對社會、對國家、對一切眾生只有利益沒有傷害。你要說為什麼?只有佛懂得宇宙是一體,生佛不二;眾生跟我是一體,自他不二。宇宙就好像一個身體,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就像我們身體上各個不同的器官一樣,外面眼耳鼻舌身,裡面五臟六腑,構成一個身體。我們每個人就像我們身體裡頭每個細胞,現在科學家講的是原子、粒子組成的器官,由器官組成這個身體。宇宙萬物是一體,一體怎麼能不照顧?我這個左手有痛癢,右手一定去幫幫它搔搔,你說這還要談條件嗎?還要問理由嗎?我為什麼要幫助它?

  我們今天眾生就是把一體事實真相忘掉了,不知道是一體,所以要談條件,要問為什麼。這一問為什麼就迷惑了,迷惑焉能不造業?造業焉能不受果報?所以法界本來是一真,怎麼會搞成十法界?迷了,迷了一真才現十法界。為什麼現十法界?你迷的淺深不一樣,十法界裡頭迷得淺的跟一真接近,迷得深的跟一真就遠離了。所以十法界的順序,從接近一真,那是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聲聞;與一真去得遠的,最遠的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這再人法界、天法界,這麼形成的。這些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懂了之後,你還會有惡的念頭嗎?沒有了。念頭是有,念頭要沒有了,那你就成佛了。十法界裡頭人都有念頭,一真法界裡頭沒有念頭了。所以沒有念頭就超越十法界,你還有念頭,你決定在十法界裡頭,你沒有出去。四聖法界是非常接近一真,六凡裡面有善、惡、無記,無記比較接近,佛說他不是真的,為什麼不是真的?他還會起善惡念頭,就是無記他不能夠永遠保持,道理在此地。所以辟支佛確實是很聰明。

  十二因緣,在佛法裡面、經論裡頭說得很多,如果想學,這些經論都要看過,都要認真的去學習。學習總離不開日常生活,就是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學就在這裡頭去學,這叫實學,學了管用,在學習當中你才能夠領悟。如果說是我們所學的跟生活離開了,所學非所用,那就變成玄學、就變成哲學,沒有用處,真實的利益你決定得不到。我們要懂得佛教化眾生的義趣,意義跟趣向要明瞭,佛是教人開悟,佛是教人回歸到自性。自性是清淨平等,無有一法不具足,所以才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大集經》裡面講一念十二因緣,就是四種十二因緣裡頭第一種,剎那。四種是「剎那,連續,分位,遠續」,有這四種十二因緣。《大集經》上講剎那,就是於剎那建立這十二支,這十二支就是無明、行、識到老死。剎那,用我們平常講的速度裡面的剎那,意思不一樣。速度裡頭的剎那,《仁王經》上講得很好,「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十二因緣裡面講的不是這個意思,它是講從一念,從這個妄念起來一直到你造業,這個時間也不長,這稱之為剎那。

  所以在剎那十二因緣裡面,無明就是一念生愛,根塵相接觸的時候。一念生愛,我們要懂得這個愛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我們中國人常講一念生情,這個意思比一念生愛要容易懂。情是情識,愛是情,恨也是情,這一接觸,心裡就不喜歡、就不高興。那愛,一念生愛,你就想佔有它,這就造業了,那就是行。如果一念瞋恨,你就要排除它,排除它也是造業。所以要懂得它是廣義的,它不是狹義的。就是你心一動之後,下面就有行為,行就起來了,接著就起來。這無明一生,行馬上就跟著起來,下面識就起來了。識是什麼?至心專念,就好像投胎一樣,這就是住胎了,就果了。你心裡頭有了,你常常會想這樁事情,或者是恨,或者是愛。這是對人、對事、對物,它的範圍很廣。你從這裡面去想,然後你才想到,這叫剎那十二因緣。一剎那中,從剎那到相續這個相,你愈看愈複雜,愈看愈清楚、愈明瞭宇宙之間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然後你才知道佛的教學確實是不可思議,經上講的善巧,你才真正體會到善巧的意味。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請坐。前面我們講到剎那十二因緣,這是說明現前我們起一個念頭,細心去觀察這一念裡面十二因緣統統具足。所以十二因緣可以把它講三世兩重因果,殊不知剎那剎那之間,總是相續不斷,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曉得。於是在佛法裡頭就有生滅、順逆的觀法,就是說你怎麼個看法,你怎樣觀察它。

  從「生滅二觀」,「生觀,觀緣無無明生行,緣行生識,乃至緣生生老死,次第生起之相也,這是流轉門」。什麼叫流轉?流轉就是輪迴,就是生死輪迴,生死輪迴的現象於是乎你看清楚了。「滅觀,叫還滅,觀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次第滅壞之相也,是為還滅門」。所以你是倒過來看,於是脫離輪迴門徑你就找到了。但是你必須要曉得,無明滅則行滅,不能看過去。在生觀就是流轉門,你要看過去,過去無明、行感召這一世的果報,可是這一世又起惑造業,這個起惑不叫無明也不叫行,叫什麼?叫愛取有。所以「愛取」對來世來講是無明,「有」對來世來講就是行,於是又有來生的果報。

  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曉得辟支佛在什麼地方用功夫?在「愛取有」上用功夫。這三條只要斷一條,輪迴就斷了。當然最好是在愛下手。愛是起心動念,中國人講七情五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是你用功的時候,凡夫是隨著七情五欲發展,那是凡夫,那就造輪迴業。如果我們要修大涅槃,了生死出三界,我們就反過來,要把愛取有放下,放下一個就行了。愛是動心,心動了,心動了之後,如果你不取,行,沒事。因為你不取,後頭就沒有「有」,來生這個業就沒有了。那就十二因緣前面,過去生中有無明,但是沒有行,所以他不會感受來生輪迴的果報,就不會。

  速度要快,古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那個念就是起心動念,就是此地講的愛,是講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之後,沒有取。我常常勸勉同學,真正功夫得力的人,對一切人事物都沒有佔有的念頭,佔有就是取,沒有控制的念頭,這很重要很重要。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我沒有控制這個念頭,我也沒有佔有的念頭。佔有的念頭比控制更重,控制是輕微的,佔有是嚴重的,為什麼?它底下就導致有行為出來,念頭都沒有,哪有行為?那個行為是有。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功,不管你修哪個法門,功夫得力了。

  宗門的話,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這個控制的念頭起來了,佔有的念頭起來了,這是念起,不能叫它再發展,發展它就造業,它又有行為了,這個時候只是念頭起來。什麼叫覺?一句阿彌陀佛。我們淨土這麼一句,這個念頭才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恢復到清淨,恢復到平等,把這個念頭打掉;用阿彌陀佛這一念,把我們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打掉,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打掉,這叫念佛,這叫功夫。

  如果一面念佛,控制、佔有念頭一面起,這叫夾雜。我這佛號裡頭夾雜著控制、佔有的念頭,控制、佔有念頭夾雜著佛號,佛號不得力。這樣念,念十年、百年,功夫成片都沒有指望,怎麼能往生?往生叫你萬緣放下。萬緣放下,最重要的就是念頭要放下。總而言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經上講愛取的念頭,這個講不太好懂,我講控制、佔有的念頭大家好懂;控制就是愛,佔有就是取,我用這個講法好懂,是一個意思,決定不可!不但身外之物不能放在心上,身體都不能放在心上。總而言之,隨緣而不攀緣,隨緣裡面沒有愛取有,這才能往生,念佛才沒有障礙。所以障礙的確不在外頭,障礙在愛取有,是你自己,外頭沒有障礙。所以佛法不能在外求,要從自己內心裡頭求。佛法稱之為內學,佛經稱之為內典,都是向內,沒有叫你向外的。向外,那在佛法稱為外道,你心外求法,你就錯了。外道不是罵人,不是貶低別人,不是的,外道是說自己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內求,是這個意思。

  還有順逆二觀,「順生死觀,觀有漏業為因」,這個有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就是有貪瞋痴慢疑惡見,這是因,「愛取等為緣」,這都是講現在這一生,「感識等乃至老死等生死果之相也」。這就是六道輪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沒完沒了,你看到這個現象。反過來,「逆生死觀,觀無漏之正慧為因,正行為緣,證涅槃果之相也」。反過來,反過來是正慧,正慧揀別不是邪慧。邪正從什麼地方辨別?從戒定而生的是正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換句話說,我常常不用這些法相名詞,用大家容易懂的,我講清淨平等,從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是戒,平等心是定,《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那就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就是慧,這是正慧。正慧開了之後,對待一切萬物決定是大慈大悲,所以大慈大悲從哪裡來?從正慧裡面生的。愛心遍法界,善意滿娑婆,那是大慈大悲。正行為緣,這個正行就是菩薩六度四等,他行的是什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與一切大眾接觸,不外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正行;大小乘教裡面佛常常講的三十七道品,正行;菩薩六度,正行,這個為緣,他才能證涅槃果。涅槃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不但出三界,出十法界。所以順生死觀、逆生死觀,跟前面講的生滅二觀是一個意思。

  關於「緣起善巧」我們就介紹到此地。這四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得很好,這四句是「流轉之體」,就是生死輪迴之體。為什麼會有生死輪迴?你把這個東西搞清楚,你就明白了,是它在輪迴,這些東西在輪迴。下面接著:

  【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

  這三句是講「流轉之處」,你在哪個地方輪迴?在哪些地方?就在這三界。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裡頭,人是最明顯的,造惡、造善、造無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歸納起來總不外乎這三類,善、惡、無記。無記就是非善非惡,說不上善惡,這不也是很好嗎?不錯,是很好,但是他落在無明裡頭,所以他不開智慧;換句話說,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正慧才行。所以我們修行,總要把總的綱領抓到。不管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那是方法、門徑不相同,修行的目標、方向決定相同。目標、方向是什麼?清淨平等覺,總的方向、總的目標。無論哪個方法都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最後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覺,這是正道,大涅槃之道。

  『欲界』,從他化自在天以下都是欲界。欲界有六層天,最高的一層天他化自在天是第六層,第五層化樂天,第四層兜率天,第三層夜摩天,第二層忉利天,我們常講的,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是忉利天主,許許多多宗教裡面講的上帝,也講的是忉利天;忉利天再下面四王天,再下面是人道,都有七情五欲。這個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這裡頭眾生都貪圖財色名食睡。往下畜生、餓鬼、地獄,這就更嚴重,貪瞋痴更嚴重。我們對於五欲六塵,或者是中國人常講的七情五欲,這個心要是愈淡薄他愈往上升。

  為什麼欲界會有六層天?就是他對於這個欲看得很淡,分為六層,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色界』,就沒有了,色界是決定沒有財色名食睡。我們要問,他是不是斷掉了?他是斷了,但是這個斷叫伏斷不是滅斷。是因為他有定功,這些雜念決定不起現行,所以是伏斷。到『無色界』,連身體都沒有了,身體都不要了,中國老子所謂「吾有大患,為吾有身」。老子講的,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我有身體,沒有身體多好!你看有身體有衣食住行,沒有身體多好,這都不需要了。色界天雖然不要飲食,他有身體,他還要有居住,比欲界是減輕很多,沒有飲食的麻煩。無色界天連身體都不要,當然這些七情五欲那就伏得更深,沒斷;如果斷了,他就出六道輪迴,就超越了。誰斷了?阿羅漢斷了,所以阿羅漢不在六道輪迴裡面;辟支佛斷了,菩薩斷了,他們在四聖法界,三界之外。

  所以輪迴就是這三界。到無色界定功不錯了,四禪八定,世間定到了頂頭,定功能支持多久?佛在經上說的,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四空天最高的一層,壽命八萬大劫。一個大劫,佛講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成住壞空一個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要經過八萬次,他的壽命到了,到了怎麼樣?到了他就不能再往上升,他升不上去,於是煩惱起現行,貪瞋痴慢起來了,立刻往下墮,真的是諺語所謂爬得高、摔得重。他一墮不是墮在欲界天,不是墮在人道,連餓鬼、畜生都不是,他直接墮地獄,爬得高、摔得重;阿賴耶識裡面一些煩惱習氣統統冒出來,毀謗聖賢。因為他自己證到那個境界,以為自己成佛了,以為自己證得大涅槃,不生不滅,結果到時候壽命到了,還要往下墮落,他說古聖先賢、佛菩薩教誨全是假的。這個罪業是謗佛、謗法、謗僧,阿鼻地獄。墮到阿鼻地獄,又不知道經過多少劫,變餓鬼、變畜生才能到人道。這個輪迴永遠沒有止境,很可怕。

  你想想我們現前大眾,坐在此地的,你們有沒有生過欲界天?當然有。有沒有生過色界天?有沒有生過無色界天?統統都有,不知道去了多少次。地獄、餓鬼、畜生有沒有去過?也不知道去了多少次,隔陰之迷,忘掉了。雖然忘掉,你如果要是細心還能夠覺察到。從哪裡覺察?你晚上睡覺會不會作夢?夢中有不少的境界不是人間的。我們的心不清淨,煩惱習氣很重,大概那個夢境裡面都是惡夢,惡夢有餓鬼、地獄、畜生。修行人念佛功夫稍微得力一點不做惡夢,做的那些夢可能是天上人間。從這些地方你得要細心、留意去觀察,你就知道我們過去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不知道打滾多少次,不是一次、二次,無量劫來。這些道理事實我們都要懂。三界,前面說得很多,不必細說了,這是我們六道凡夫生生世世活動的範圍。末後三句:

  【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

  這是講三世流轉的時間。前面是講空間,三界是講空間,三世是講時間。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三科之義,略如前釋」,這三科就是前面講的三段。「廣如別章」,細說不在此地,後面還真的有詳細的說。「緣起,六地廣明」,六地菩薩裡頭這個緣起就說得非常詳細,我們這是略微介紹。「三界三世,如前後釋」,前面有講過,後面還會講到,都會說到的。「皆言善巧者」,這一段話就很重要,有三點,第一「善知彼法,空無所有」。你看講三界,講『過去、現在、未來』,講五蘊,講十八界,講十二處,講緣起,這些法有沒有?有,不能說沒有。雖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善知彼法,彼法是一切法。前面十句包括了一切法,空無所有。《般若經》上講得正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大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包括我們自己的身,身尚且不可得,這個身所有的你怎麼會得到?這要懂得,這才叫『善巧』。就是說事有理無,相有性無,所以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現相;你說它有,那個相,當體即空,剎那生滅,了不可得。

  第二「善知不壞假名,分別法相」。前面這句是知道宇宙萬法的真相,第二句是說明你善知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一切眾生在迷,不了解事實真相,你看佛以種種方便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回歸自性。所以佛為講經方便起見,設了許許多多名字,這名字是假名。佛、菩薩,真如、自性,有沒有這些名字?沒有,這些名都是假設的。這個假名就是假設的,為了教學方便起見而設立這些專有的名詞。

  所有名相你要曉得不是真實的,中國《老子》開頭就把這個說得很清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字,一切名相,常名是永恆不變的,叫常。你看佛,一樁事情往往說許多個名字,為什麼?叫你明瞭名是假設的,不是真的。從假設這個地方你要悟入真實,因為真實是說不出的,沒法子說的;真實也不能想像的,所以你也不能夠思惟。你思惟想像,那永遠想錯,永遠想不到。離開思惟,離開言說,真相就在面前,沒有遠離你;就在面前,你就是不認識,諸佛菩薩假設這些名相來引導你悟入真實。所以這些名相你也不必去破壞它,你知道它是假立的,知道它的作用,這善巧。所以佛用言語、用這些名相,把這個實相,我們現在講的真相,跟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有沒有能悟入?沒有。你搞清楚、搞明白了,把這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放下了,你就悟入。所以最怕的是你執著這些名相,所謂是死在名相之下,那就壞了,那永遠不能悟入。

  所以馬鳴菩薩《起信論》講得好「離言說相」,要不要聽?聽,不執著言說;「離名字相」,佛講了許許多多這些名詞術語,也都聽了,不執著;「離心緣相」,聽了之後,懂多少就是多少,決不去研究,因為你研究不到的,愈研究愈錯。現在人喜歡研究,難就難在這裡。佛法是要你離妄想分別執著,研究是帶著妄想分別執著,那怎麼行?所以大家(這中國人)談到佛教,都對於禪宗六祖惠能佩服得五體投地,六祖惠能有什麼本事?跟諸位說穿了,就是馬鳴菩薩講這三個他統統做到了。他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確實實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無論是見色聞聲,他都徹悟自性,他不必念書,不必研究。

  我們今天為什麼做不到?就是這一點放不下,放下跟他有什麼兩樣?就是放不下。人家給我們做了個表演、做了示現,放下就是。那你不肯放下,你怪你自己,你不能怪別人。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無一不是勸我們放下。我學佛的老師,頭一天見面就叫我看破放下,這意思太深了。總而言之,你要放得下,你放下多少,你才能夠契入多少;你要不肯放下,那你是凡夫。真的,天天聽經、天天念佛,不得其門而入,你的煩惱習氣斷不了。

  第三個意思「加能攝無盡,彌盡善巧」。這是說任何一法,並不指定某一法,任何一法都能攝一切法,《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個一不是專一,而是任一。所以宗門覺悟的人,他們談話當中往往舉例子說一毛,很微小的,我們身上這個汗毛,拔一根汗毛,一毛;一塵,更小了,一粒微塵,裡面能攝大千世界。這個話在過去我們聽不懂。汗毛,一根頭髮,一毛,這裡頭能容納大千世界,容納無盡的大千世界,這怎麼能聽得懂?神話!

  現在科學家給我們作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近代也不過就是四、五年前的事情,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發現一個新的祕密,公布出來。第一個就是說時間、空間不是真的,這是從前沒說過的,在某種條件之下,空間會等於零,空間等於零,距離沒有了;在某種條件之下,時間等於零,時間等於零,先後沒有了,那是個什麼世界?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報告我看了之後,我很歡喜,為什麼?跟《華嚴經》上講的一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法界是一真,一真法界裡面沒有距離、沒有先後,就跟他講的完全相同,所以他發現的那是一真法界。十法界裡面有時間、有空間,一真法界裡頭沒有。

  這個發現很了不起,但是現在他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所以這個條件他們不知道。佛法有,什麼條件?禪定,甚深禪定裡面,我們常講突破了空間維次,也突破了時間。禪定裡面可以回到過去,可以進入未來。過去未來你同時都能看到,時間沒有了;此界他方你都看到,距離沒有了。所以在佛法,你看,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也沒有這些科學的儀器,他統統都知道。這個不但在佛教,佛教之前印度的婆羅門教,他們在禪定裡面見到六道生死輪迴的現象。所以禪定裡面,時間、空間都突破了,六道的狀況都在面前,這是一個發現。

  第二個發現,物質是從無產生的,無中生有。這跟佛經上講的一樣,法相唯識裡面講,境界相從哪裡生的?從見分生的。唯識講心心所的四種特性,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法相講這四分。物質是相分,精神是見分,物質跟精神都是從自證分變現出來的,精神跟物質是一不是二,所以才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道理在此地。這是最近科學發現,物質不是真的,無中生有,存在的時間並不長,還歸於無,這正是《心經》上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是第二個發現。

  第三個發現,宇宙的原點。宇宙萬有到底從哪來的?現在很多科學家都相信宇宙是爆炸、大爆炸產生的。因為在科學望遠鏡裡面看,宇宙現在還在膨脹。膨脹當然是爆炸的現象,它才會有這種現象產生,不斷的在膨脹,爆炸,什麼東西爆炸?總有個東西,這個東西,科學家現在說出來了,它是一個原點,原點有多大?比頭髮還小。他說一根頭髮,譬如我們拿這個做比喻,這是一根頭髮,把頭髮從這個地方用刀把它切斷,切斷頭髮是圓的,圓的它就有個直徑,這個直徑上排列宇宙的原點排多少個?這個數字我說不清楚,但是這比喻我記住了,他說這個直徑上可以排一百萬後面是三個億,一百萬億億億個宇宙原點。每個宇宙原點裡面所包容的就是整個宇宙,那就是此地所說的能攝無盡,彌善巧也。宇宙原點!

  現在科技很發達,一個晶片比指甲還小,它能容納很多東西,我相信將來還會更進步,大概是一部《大藏經》,可能只有大拇指大這麼一塊晶片全部容納進去了。這科學技術怎麼樣?不怎麼樣,為什麼?人家那宇宙原點比這個更小,小得你沒辦法看見,顯微鏡也看不見,它容納多少?容納整個宇宙,你這一套《大藏經》算什麼?《華嚴經》上講大小不二,在一真法界裡頭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遠近,法界是一真。用這三個意思來講善巧,善巧到極處,這就是《華嚴經》後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障礙的法界。現在科學逐漸逐漸證明了,很有味道。所以這些科學常識我也很喜歡接觸,拿來解釋我們的經典,讓我們對經典生起更深的信心。可惜的,這些科學家沒有學《華嚴經》,如果學《華嚴》,我相信對他會有更大的進步。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