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六九卷)  2005/3/2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69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第三段業果甚深,寶首菩薩偈頌第一首,我們還是要把第一首多談一談。

  【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作者無所有,諸佛之所說。】

  前面兩句就是現在人所講的現象。由於『行業』,就是造業不同,所以『果報』也就不一樣。所造之業無量無邊,業習種子遇到緣它就起現行。在這大環境裡頭(大環境我們講法界),無量無邊的業緣,於是果報就非常非常的複雜。佛在經上,這是當年講經教學為大家略為舉幾個例子,正如同後面的比喻九首頌一樣,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給我們講經說法,都是舉一些例子而談。而事實是說不盡的。

  佛說的話是真話不是假話,「即使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一起來說,說無量劫也說不完」。這些話,如果你把道理明白了,你就相信,你一點疑惑都沒有了。什麼個道理?起心動念不一樣!起心動念速度之快,我們沒有法子想像。一個念頭它就現相,它就像《楞嚴經》上講的「結暗為色」,就是物質。物質怎麼來的?就這麼變來的,唯心所現。什麼叫暗?暗是無明,什麼叫無明?無明就是起心動念。念頭非常微細,極其微細的念頭,佛法裡叫做「生相無明」,這就是《楞嚴經》上講的「結暗為色」,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物質從哪來的。

  現在科學家發現,物質是無中生有,這個發現很難得!那個無是什麼?無是法性;有,有就是法相,物質是個現相。法相是從法性生的,古大德用比喻來說,譬如「以金作器」,把金比喻作法性,把器比喻作法相,你就要曉得性相是一不是二。性沒有形相,沒有形相所以它沒有生滅,但它不是無、不是空無。我們說它作空、說它作無,為什麼?我們六根緣不到,就是接觸不到,所以稱它作無、稱它作空。實際上,它能生有,它能生物質,它怎麼會是空的?這個道理要懂。

  雖生物質這個現相,這相是幻相,為什麼?剎那生滅,剎那不住,生起來立刻就滅了。好像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現相,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都還存在?這是什麼回事情?這是生滅的相續相。就好像我們看電影,電影諸位容易了解它,那個銀幕的色相從哪裡來的?是從放映機鏡頭裡面放出來的。放出來是什麼?幻燈片,電影那個影片就是幻燈片,一張一張的我們叫幻燈片。如果我們照相,用我們這照相機,你去買一卷負片(負片就是幻燈片),你連續照外面的色相,一張一張接著,你把這個快門按著,這三十六張統統照完,你看看每一張是不是一樣?好像是一樣的,可是細細觀察每張每張都不一樣。這現象就是告訴你,外面的現相是剎那生滅的。

  你照相,你按一個鏡頭就是一個生滅,你的鏡頭開一次馬上關起來,這張照進去了,再換成第二張。這我們有經驗,我們玩過這些東西。如果你要是玩從前老式的八釐米的小電影,這過去我也玩過,它一卷片子好像是四分鐘(四分二十幾秒的樣子)一卷片子。拍下來沖好之後,我們看這個底片,你在放映機裡面放出來,這是一秒鐘二十四張,速度慢的一秒鐘十八張。你就看到我們拍攝下來的跟現場一樣的,現場已經沒有了,已經過去了,留下來的影像。這個影像我們看起來很逼真,知道銀幕上的影像是相續相。

  佛這樣說法我們容易懂,知道外面現相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昨天的現相怎麼今天不見了?未來明天的現相,今天為什麼見不到?到明天的時候,今天又過去了。今天過去,到哪裡去找?如果我們心思稍微細一點,從這裡去觀察,你還不覺悟嗎?我們是一年一年,我們曉得去年不在了,永遠不會回來了;昨天不在了,昨天永遠找不回來了;今天一分一秒的過去了,那一分一秒過去也找不回來,是不是這樣的?你就要曉得,昨天是昨天的那一張底片,今天是今天這一張底片,昨天那張底片已經滅了,今天這張片子生出來。我們是講很粗很粗的相,這個你懂!佛給我們講叫剎那生滅,剎那是形容詞,講時間非常非常短暫。

  我們今天拿到照相機,這個通常大家都知道,百分之一秒,我們感光的速度,二百分之一秒、四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這種感光的底片,千分之一秒可以能夠照噴射機。它在空中飛,全速飛行,一個小時飛一千公里,你用千分之一秒的速度去照它,它不動。你照出來,你看這個底片上清清楚楚好像它完全沒有動,在空中沒有動。你看高速公路上這開快車的,這一小時開到一百三、四十公里的,開到一百六十公里,你用五百分之一秒的速度去拍照,它也沒動,你仔細看輪胎清清楚楚,不像是轉動的樣子。從這些地方細心去觀察,就知道所有現相是虛幻的相續相。

  在大乘經上佛講真話,佛給你講相續是隨順世諦說的,隨順我們講,我們懂。佛講哪裡有相續!現相是什麼?真的講,現相是遷流不是相續。這我們就很不容易體會,這個意思就很深了,「業果甚深」。講相續不深,我們能懂;講遷流就深,遷流像流水一樣。這前面我們在比喻裡面說過。流水,前面的水跟後面的水不是相續的,為什麼?前面水不是後面的水,後面水也不是前面水;相續的它是相同的。像我們用攝影機拍攝電影,我們講相續,這是很容易理解,能夠體會得到。但是現相實在講它是遷流,遷流的速度太快了,使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它是假的。

  《般若經》上講出了真話,「一切法」,這一切法包括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所以實實在在講,哪有什麼世間、出世間?在大乘教裡面,世出世間是怎麼說的?就是覺跟迷,覺了就叫出世間,迷了就叫世間。法哪有世間、出世間?沒有,覺迷在人,法也沒有覺迷。能現能變的性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變所現的現相,前面我們讀過「並皆速滅」。速是快速,它這個現相是極大的速度在那個地方生滅,前念滅後念生,只要有念它就有相,相是這麼產生的。念既然是了不可得、是空的,自性空,相哪裡會真有?相決定跟自性空相應。所以佛給我們講真相,真相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我們在這個事實真相之下,我們要問我們怎麼生活?佛教給我們,要與性德相應,這個生活是正常的,跟心現識變完全相應。有沒有障礙?沒有,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裡面所說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四無礙合起來叫得大自在。法界本來是無障礙的,本來是大自在。那我們今天生活得很不自在,處處都有障礙,這觸處成障。人跟人相處不能和睦,人跟大自然相處也不能和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是你的生活跟性德相違背,這一相違背,就是把你大自在扭曲了,這一扭曲,你就不自在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聖人教眾生怎麼個教法?眾生根性不相同,煩惱習氣不一樣,必須要因材施教,他是什麼樣的根性,你就怎麼樣教法。佛法裡頭常講上中下三根,那根性不齊。上根人好教,你只一指點,他就明白、通達了,他就能夠隨順性德,所謂是轉迷為悟;中下根人難了,你怎麼樣指示他,不懂、不悟!這不悟是什麼?勸導,反覆的勸導教他,無數次的反覆,漸漸他也明白,中根人;下根人業障重,怎麼教他也不會悟,什麼原因?放不下!妄想分別執著永遠放不下,非常堅固,這個人難教。對這種人用什麼方法?用因果。

  因果也是迷失自性產生的一個現象,所以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怎麼不空?這因果是在世間法裡面講,就是在法相裡面說,不能談法性,法性裡頭沒有。法相裡頭有這種現象,就是轉變,因會變成果,果會變成因,在六道裡頭這種現象非常明顯。我們看植物,這植物的因是什麼?種子,種子是它的因。種子放在土壤裡面去栽培,它就發芽,它就長成了小樹,種子沒有了。種子變成了芽,芽又變成了樹苗,樹苗慢慢就變成大樹,大樹又開花結果。它結了果的時候,你看看這是果,果裡頭又變成因,結成果實的時候它就變成因,因變成果,果變成因,轉變不空;相續不空,循環不空,因果裡頭有這三個現象。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為什麼?說老實話,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契入佛與大菩薩的境界,那是非常困難。不入佛菩薩的境界,你永遠不能解決問題,這都是事實。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沒有辦法脫離輪迴,無法脫離六道。所以,佛要幫助六道眾生,幫助他什麼?幫助他離苦得樂。

  六道裡頭三惡道太苦,三善道那就幸福多了。三善道是什麼業因?善因,佛講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是三善道的真因;人道、天道、人天修羅道。因為修羅是四道都有,諸位讀《楞嚴經》就知道,阿修羅在天上有、人間有、畜生有、餓鬼有,地獄裡頭沒有修羅。人天的修羅也是修十善業道,叫三善道。那三惡道,三惡道他們所修的是不善,就是十惡業,十善反面就是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瞋、痴。如果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十個相應,那就不好了,你所造的業,「如是果報生」。這個「如是」是什麼?餓鬼、地獄、畜生,這個果報生了。如果我們造的業是與十善業道相應,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你要是造這個行業,「如是果報生」,這個如是是三善道;人、天跟人天的修羅道。

  造什麼樣的業感什麼報,造什麼樣的業是因,感報是果。所以這經文第一句是講業因、因緣,第二句是講果報。在三善道裡面,我們不要說別的,我們現前所接觸到的人道,我們大家都是人,可是人也不一樣、不齊,富貴貧賤不齊。有人富貴,有人貧賤;有人長壽,有人短命;有人享福,有人受罪。為什麼同樣是人,不齊?還是「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業有兩種,一種叫引業,一種叫滿業。引是引導,引導你到哪一道受生。我們今天得人身,大家都得人身,我們的引業相同,滿業不相同。舉個比喻來說,我們講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我們舉這個例子來講,這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這都是果報。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是果報,什麼樣的因可不能不知道。

  財從哪裡來的?財布施來的。佛給我們講,財可不能積,我們現在懂得了,為什麼?你積也積不了,剎那生滅,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怎麼能得到?哪有這種道理。所以財要散,財要布施。布施是種因、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愈施愈多;不施,不施就沒有了。你這一生總有財用,你生活上,那就是你命裡頭,我們一般講,你命裡頭這財多少不一樣,命裡的財富從哪裡來?過去生中修的,這要知道。我們看到這世間有很多發大財的億萬富翁,過去生中修的。你再仔細看看他現在再種不種因?他現在果報現前了,沒人教他,他不知道這個果報是什麼樣的因,以為自己有能力、有聰明、有手腕,自己賺得的,這錯了,不是你賺得的。為什麼?比你聰明的人多,比你手段高明的人也多,為什麼他們不發財,你要從這裡冷靜去觀察。

  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聰明絕頂,大哲學家,廣學多聞,你跟他在一塊聽他談天下事,頭頭是道。一生教書,拿一點薪水,拿一點鐘點費,只能養家活口。當年在台灣,台灣印《大藏經》,我把這個消息一告訴他,他沒有錢買,很想買一套沒錢買,他必須要借貸才能夠買一套《大藏經》。我們就曉得(這學了佛之後就曉得),他老人家過去大概生生世世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所以他財用缺乏,生活勉強能過得去。這大學教授,名教授。我們再看看,那個時候我出家了,有一位李居士護持我,這個人很有錢,李建興的家人。李建興在台灣是煤礦大王,他沒念過什麼書,發那麼大的財,陽明山公園是他私有財產,他捐出來的,送給國家。那我們就知道,這個人過去生中修財布施多,沒修法布施,這就是講滿業不一樣。

  佛告訴我們,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什麼叫無畏?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遠離恐怖、畏懼,讓他身心得到安穩,凡是這一類的稱之為無畏布施。這個例子很多,我們在小時候,這個科技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出門走路沒有車。我們從鄉下到城裡,鄉下距城不太遠,二十五里路要走三個小時(二十五里差不多是現在的十二公里、十三公里的樣子,走三個小時)。晚上走路害怕,那個時候治安還不錯,但是怕什麼?怕鬼。好像朋友他害怕,我陪你、我送你,這都屬於無畏布施,讓你不害怕,有人作伴,這對人。別人有苦難的時候,我就幫助他,讓他離開恐怖、離開憂慮,這都屬於無畏布施,對人的。

  另外對物,這要懂得,動物。對動物這數量就大!什麼是最好的無畏布施?素食,不吃眾生肉。不吃眾生肉,養自己的慈悲心,一切眾生對你都不害怕。這些畜生你不要小看牠,牠會看人。這個看人,我們現在人講磁場,中國人講氣。那個喜歡吃肉、喜歡殺生的,他有殺氣,小動物一靠近你,牠趕快就跑掉,牠怕你,你有殺氣。如果不吃眾生肉,養自己的慈悲心,那個磁場就不一樣,這小動物都很喜歡來接近你,牠不怕你,牠知道你不會傷害牠,對牠就是無畏布施。所以修無畏布施,最好的是吃長素。吃長素的人壽命長,你就懂得這有道理。

  長壽還帶健康。長壽不健康也很苦,所以處處能夠仁民愛物,用仁慈的心對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夠愛惜一切生命,絕不傷害一切生物。這個生物,嚴格的講還包括了植物,你看佛家的戒律,「清淨比丘,不踏生草」,地上那個草長得也很茂盛,你怎麼可以從草地上踏過?佛的戒律的確很微細。地上青草不踏,那我們怎麼走路?佛教導我們,這個地方如果有路,你不可以踏生草;如果沒有路,可以,那很對不起,沒有法子,一定要通過。如果有路的話,不可以,寧可繞道,不可以踏生草,慈悲心!這都屬於無畏布施。

  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吝財折福,我有財力,別人那邊非常需要,他窮困,我不肯布施,這叫吝嗇、吝財,貪得不肯布施,這是最容易折福。法亦如是,貪圖,這在佛門裡面我們見過,貪佛法不肯布施。譬如道場有善信贈送很多經書法寶,我們這個地方也沒有人看,也沒有人去研究,數量很大,統統把它收藏起來,看作鎮寺之寶,別人有需要不肯給他。這是什麼果報?得愚痴果報,你這一生無論怎麼樣勤苦修學,不會開悟。為什麼?你的業障礙著你,吝法,你增長貪心,增長慳吝心,你怎麼會開悟?不但這一生不開悟,麻煩可大了,由於這一個惡因、惡習氣,往後生生世世愚痴。因果通三世,學佛的同修一定要明瞭。

  三世,來世,來世你看到嗎?你要是細心真的看到,就在眼前,只要你留意。你看看那個病重的人,將死的人(將要死的人),你仔細去觀察你就能看到三世因果。凡是這一生心行慈善的,走得多好,不學佛也預知時至,他知道他什麼時候走,他知道他到哪裡。我在小時候很小,七、八歲的時候住在農村,鄉下農村。我們村子裡面有一個大戶人家,也就是一般人所講的地主,大戶人家。老太太過世了(那時候我們是孫字輩),這老太太沒有學佛;那時候我們家裡頭沒有佛教,這村莊周圍都沒有佛教,有神教。她走的時候清清楚楚,知道要走了,叫人幫助她洗澡,幫助她換上衣服,把家裡頭事情,家人都在面前都交代完了,告訴大家,有很多人來接她。

  我們以後學佛知道,這是人天福報,她來生的福報比這一生一定更殊勝。看到很多人,有轎子、有馬來迎接她,這絕對不是到三惡道的,到三惡道沒有這種現象。所以在這個時候你仔細去觀察,你就會相信,你會接受,確實是有。學佛就更不必說,學佛,你只要看看往生的,學佛人的臨終,我們親眼看見的,這是算是很近的事情。前年我們在新加坡,你看到陳光別居士往生,他往生的瑞相非常好,但是是不是真正往生我們不知道。以後怎麼曉得?以後從那些冤親債主口裡說出來的,這個事情發生在居士林的念佛堂,大家都知道。

  發生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在香港講經沒有在新加坡,而是悟全法師打電話給我,把這樁事情告訴我。說是陳光別的冤親債主很多,不是一個人,很多人附在杜美璇居士的身上。這是我們念佛堂的一個女居士,附在她身上,附身的時候口吐白沫,不省人事,一會兒就說話了,說話也不是她的聲音。告訴大眾,他們是陳光別老居士的冤親債主,他說:老居士已經往生了,我們很歡喜,我們也不給他為難,我們到這兒來的目的是要求聽經、要求皈依。全師打電話給我,我說一切照辦,給他們皈依,請他們到五樓聽經,五樓是講堂。他們說五樓的光太大!他們沒有辦法進去,這樣就改在二樓、一樓;二樓是餐廳,一樓也是餐廳也是廚房,那邊有電視。聽什麼經?指定聽《地藏經》,好,我們就用電視播放《地藏經》,日夜不停,大概一個多月他們就走了。以後杜美璇居士來見我,把這事情詳詳細細給我說明,這不是假的。

  中國、外國許許多多的道場都有這些事情,東天目山齊居士告訴我,這些年來山上往生的十幾個人,瑞相都好,其中還有一個是站著走的,最近走了一個是坐著走的,但是都是預知時至,沒有病苦,說走就走了。確確實實有來世,有來世那我們就不能不為來世打算,這叫聰明人,這叫有智慧的人,所以這一生當中決定不造惡業。我們這一生當中生活得很苦,過去沒有種好的因,這一生當中明白了,決定種好因,不善的因統統不能做,我們就知道我們來生比這一生要殊勝多多。在這一生當中,所有一切冤業、一切不如意要能忍耐、要能化解,轉冤家為親家,化敵為友,這多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再說說這業因果報。記得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宗門禪宗大德六祖惠能大師教導學人也是教人從遠離「十惡八邪」下手,跟這個地方的經文義趣完全相同。人決定不能造惡業,殺盜淫妄到貪瞋痴,這是惡業;八邪,那是講的思想見解,邪知邪見,錯誤的思想見解。為什麼佛說這個世間人的思想見解錯了?錯在哪裡?為什麼說他錯?那個根執著有我,我見,總認為這身是我。高明一點的人知道這個身恐怕不是我,能夠思惟、能夠想像的這個是心,這是我,「我思故我在」,這就比較高明一點;但是他還是有個我執,執著有個我。

  佛告訴我們十法界裡頭沒有我。沒有我誤以為有我,這是一切邪知邪見的根源,錯了。所以到什麼人他知見才算是正知正見?那就是八正,就不是八邪。在佛法裡講八正道,八正道的反面就是八種邪見。佛說證得阿羅漢知見就正了,阿羅漢稱為正覺。佛也承認這世間人有覺悟的,但是不承認他是正覺,為什麼?他有我,我的對面就有人,所以說他有是非人我。阿羅漢沒有是非人我,阿羅漢決定不造惡業,正知正見,正覺,菩薩稱為正等正覺,比阿羅漢高,佛稱為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菩薩、阿羅漢,要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教學裡頭三個學位。佛陀這個學位最高,像我們現在講博士學位,菩薩是碩士學位,阿羅漢是學士學位,你拿到學位了。在佛陀教育裡面你拿到學位,學位的名稱。什麼樣的資格才拿到?阿羅漢是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佛陀是無上正等正覺,佛經裡頭有個術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取得學位的資格,我們要懂得。

  所以你要問佛教是不是宗教?佛教說老實話,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但是現在佛教真的它變成宗教,變質了,我們要知道。變質是人為的,不是它的本質;它的本質是教育,變質是宗教,我們一定要曉得。那我們今天學什麼?我們要學佛的本質,我們不學變質。本質,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老人家一生所造的行業。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釋迦牟尼佛的傳記有兩本書,一本叫《釋迦方誌》,一本叫《釋迦譜》,唐朝時候人編寫的,根據經典記載裡頭寫成釋迦牟尼佛傳,這收在《大藏經》裡頭。我最初學佛跟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就叫我看這個,當年在台灣這兩本書買不到,《藏經》裡面有,我們查《大藏經》查到了,把它抄出來。

  我學佛的時候抄過經,沒書!現在人真是福報太大了,自己家裡頭都可以收藏一套《大藏經》,這在從前是不可思議的,沒有人敢想像的。現在輕而易舉可以收藏一部《大藏經》,可以收藏《四庫全書》。尤其現在的《藏經》、《四庫全書》已經變成了光碟,上一次有人送我一套《大正藏》,好像只十幾個光碟,聽說《四庫全書》也有,都做成光碟,非常方便。這是科技帶給我們的,我們要善於利用。

  不過在我想像當中,我們讀書還是書本好,為什麼?這些光碟要在螢光幕上看,我覺得這很傷眼睛,而且有電磁波的輻射。短時間沒有關係,你說一天不超過一、二個小時,大概還可以。如果是長時間在螢光幕面前,在這個電磁波面前,我覺得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肯定是有妨害,這不能不知道。但是有這些東西可以收藏,方便,我們想要哪一部經,可以把這一部經把它印出來,用印表機把它印出來,印出來我們讀文字。這個紙張文字還是有很多的好處,為什麼?重要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它用紅筆、顏色筆標示出來;我們自己有心得,或者有感想,可以寫在這個旁邊,這沒有問題,這不是原本的經本。原本經本我們要愛惜,要流傳給後世,不能夠隨便在上面寫字,這是對經典的尊重,對別人的尊重。我們在電腦上自己印出來,這自己可以隨便寫字,這沒有關係,這是給自己用的不是給別人用的。

  念念要想到別人,不能單顧自己,古人都能想到。所以我們現在收藏一些線裝書,都是一、二百年以前的,你看書本乾乾淨淨,從前人讀過,保存得這麼好,對得起後人。我們今天讀了之後也要曉得,我們要對得起後來的人。現在我們在研究,我們跟大家在一塊討論,勢必要在經書裡面劃段落、做記號,或者還要寫一些東西進去,這怎麼辦?沒有關係,我們做影印本。現在影印很方便,我們把原書影印下來,用影印的本子我們來用;原本還要好好的保存留給後人,這就對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常常為別人著想,不要為自己想。我們收藏這些東西是為後人的,不是為自己的,這就對了。如果收藏為自己的,這就吝法,將這些法寶據為己有,果報是愚痴,你障礙別人的法身慧命,這個罪過很大。

  我們要曉得,障礙別人的法身慧命比害人身命罪還重。害人身命,實在講無所謂,道教說得最多、最詳細。你看江逸子居士的「地獄變相圖」,根據道教《玉曆寶鈔》,參考一些東西畫出來的,講這些業因果報。佛法也有,但是我們都疏忽了,因為他這一幅畫引起我們查《大藏經》。果然不負所望,查出有二十多種經論對於業因果報講得比道教還詳細。現在我們把它節錄出來印成一冊,佛經裡面講的業因果報。所以這些事情不能把它看作迷信。

  「迷信」這兩個字早年我講得很多,我記得李老師編的《佛學概要十四講》,我至少講過十幾遍。其中有一篇就講到迷信的問題,什麼叫迷信?我們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譬如像鬼神這些事情,我們對它事實真相不知道。人家說有,我們跟著說有,這是迷信;人家說沒有,我們跟著說沒有,你想想看是不是迷信?也是迷信。一個迷信它有,一個迷信它沒有,究竟它是有沒有?不知道,這叫迷信。怎樣叫不迷信?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搞清楚它確實是有,我相信它有,這不迷信。它確實有,我並沒有搞清楚,我信它沒有,這是迷信。諸位想想對不對?總要搞清楚。

  所以佛法的高明處,佛法令我們佩服的地方,並不是釋迦牟尼佛說有就是有,釋迦牟尼佛說沒有就是沒有,不是,佛不是這樣教人;佛要是這樣教人的話,不值得我們佩服他。佛說了之後,最重要要我們自己去親證,這一招高,所以佛的教學是信解行證,這怎麼會迷信?最後你證明。譬如說佛講的十法界,你要證明;佛講的六道,你要去證;佛教給你的方法,你依照這方法去做,你就能夠證明。佛教我們用什麼方法?方法的總的指導原則不外乎戒定慧。什麼叫戒?遵守釋迦牟尼佛教導你的方法,你去做,對這個方法不能懷疑。所以說對老師不懷疑,對教誨的理論不懷疑,對教導我們的方法不懷疑,依教奉行。這個奉行的結果是什麼?奉行的結果是得定。

  所以諸位要曉得,特別是大乘佛法,實在講小乘也不例外,教什麼?就是教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之後,佛所講的這些事實真相你全都證實了。譬如說佛講六道,六道你真看到了,一點都不假,定中見到的。小乘人他那個定功淺是小定,必須要入定才看到,出定他就看不到;大乘菩薩修的是大定,大定要不要入定?不要,為什麼?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所以他不管什麼時候他想見,這境界就現前,不但六道現前,十法界也現前,他方一切諸佛境界也都現前。如《華嚴經》上所說,佛是教你去證,不是叫你盲目的接受,那是錯誤的。

  我們今天沒有得到定,沒有得到定,我為什麼相信他?我們從比量上信受奉行。比量是什麼?推理,他講得有道理。理必定有事,理跟事是有連帶關係的,就像因果一樣,有因一定有果,有果一定有因。沒有一個果報說沒有因的,沒這個道理;沒有說一個因它後頭沒結果的,也沒這個道理。所以這一般講是解悟不是證悟。解悟得的受用很淺,證悟那得的受用就大,所以一定要證果。我們今天自己業障太重,這是近代一些大德,像倓虛、圓瑛法師這些大德常常講,在現前這個時代裡頭,學教沒有大開圓解的,參禪沒有明心見性的,學密沒有三密相應的,所以到最後給我們說出唯有念佛帶業往生,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親證了。佛給你講的這個淨土經論,你都證明這一條路能走通。

  我們看看在這麼多年當中,走這條路子成功的人還真不少。像我們上一點鐘跟諸位講的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長陳光別往生,這個事情距離我們很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學佛多少年?可以說學佛幾十年,但是幾十年都是迷信,自己福報大,他是銀行家,寺廟裡頭只有燒香拜佛,做法會去拈香而已,沒有聽說過講經,自己也沒有去讀經。而是到晚年生病了,在家裡面躺在病床上,沒事,這樣子生病兩年。因為我們在居士林講經,他聽了也很歡喜(他從來沒有到現場聽過經),把我們講經的錄相帶拿回家,把電視機就放在他床鋪的前面,他躺在那裡,睜開眼睛就看到電視,每天聽講經八個小時,聽了兩年明白了。所以除了聽經就念阿彌陀佛,兩年他真的成功了。

  有一天他跟李木源居士說,他要走了。李居士告訴他:你現在不能走,居士林要靠你維持,你要不在的話,人事不能安定。他想一想也就答應了,好,就再過兩年!這兩年當中把居士林的人事安排好了,到第四年,這就是又聽了兩年的經,又念了兩年的佛。我聽他家人告訴我,老居士有一天在一張紙上寫了「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家裡人也不敢問他,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八月初七那一天他往生的,三個月之前,你看看他把那個日期寫了十幾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個月之前知道!這才叫做解脫,這才叫做真正的成就。

  這個世間無論什麼樣的事業,我們中國人從前講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都不是真實的。為什麼?世界有成住壞空,哪裡是真實?佛在經上講得很明白,這個我們大家聽了都會點頭,「人命無常,國土危脆」,我們中國人講「滄海桑田」。我們這幾天,因為在推行《弟子規》,所以我偶爾翻翻,翻出一本書來,孔子那個時代的《歷史地圖集》,這是根據考古學裡頭所說的。孔子那個時代我們中國沿海的海岸線跟現在的海岸線不一樣,那個時候的海岸線比我們現在海岸線要縮進去不少,也就是說現在的海岸線比孔子那個時代延伸出去很多,這是我們在這地圖上很清楚看到。那就是什麼?滄海桑田。有些地方,孔子那個時候有陸地,現在沒有了;有些地方,孔子那個時代那是海岸,現在那邊變成陸地。

  佛家講世界的成住壞空,現在科學家跟我們講得更詳細,每天你在望遠鏡裡面去觀察,有星球爆炸了,沒有了,也有新的星產生了。這就是佛家講的「成住壞空」,現在科學給我們證明。人命無常,那更不必說了。我離開家鄉的時候十歲,前年回到家鄉去看看,從前住的那個房子完全沒有,現在都是平地,我都不認識了。以前我們上私塾的祠堂,祠堂也沒有了。還有個觀音廟,觀音廟也沒有了,觀音廟的遺址在,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那有個小河,有個小橋,我們小時候常常在那裡玩的,在那小河邊上玩。反正水也不深就是了,走路可以從水裡頭走過去,水很淺,走過去就是小觀音廟,那廟也沒有了。只有那一塊地方我們認得,除那一塊地方,周圍的環境都不認識。因為從前有一片樹林,現在樹林沒有了。十歲離開,現在一轉眼八十歲了,真的是人命無常!

  你只要細心去觀察,確實如佛經上所說,那是正說,那是真話,「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不可得,頭一個從你的身命不可得,佛給我們說「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天一天衰老,一天一天走向墳墓,這是事實,幾個人覺悟到了?人生從出世往哪裡走?往墳墓裡頭走,真叫勇猛精進,一天它都不肯住,它一定要往前走。壽命的長短是自己修的,不是別人給你定的,這個諸位看《了凡四訓》就明瞭;一般人不懂得這個事實真相,就被命運拘束了。完全通達明瞭,知道壽命是過去生中無畏布施得的果報,這一生當中我們努力認真修無畏布施,你的壽命可以延長。本來你是一個多災、多難、多病的,是個不健康的,修無畏布施可以得到健康的身體,健康長壽。

  世間人都希望健康長壽,都希望自己有聰明,都希望自己有財富,他不肯修因。不但不修因,而且所造的業完全與這個因相違背,大錯特錯!他的果報?財富折掉了,折福,為什麼?心行不善。聰明智慧也偏向於邪知邪見,起心動念自私自利,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不知道行善,不知道積德,造作一些惡業把自己的壽命也折了。這都是沒有善知識教導,所以教育非常重要。

  今天在全世界來說,懂得教育的是我們中國的老祖宗。你看製造的這個文字,文字是智慧的符號,讓我們看到這個文字就覺悟。老祖宗教導我們的與性德完全相應,中國的祖先四、五千年之前就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大家都一樣,這一點我們要肯定,肯定你才能愛人,你才能敬人。人性本善,跟佛法裡面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這是大乘教上常說;《華嚴》、《圓覺》說得更妙,「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看看經上所說的「本來成佛」,那就是儒家所講的本善,一切眾生本質是善的,不善呢?不善老實講變質了。教育無非是把那個變質回歸到本質。就是你現在有很多習性,煩惱習氣不善,教你從煩惱習氣那裡回過頭來,回歸到本善,這是教育。

  這個回歸,迷得太久了,回歸也不容易,從哪裡回歸?從親情,「父子有親」,從親愛這一點啟發,從這一點上下功夫,把那個本善引導出來,把本善再開發出來。這在世界上許許多多的這些宗教家、哲學家、教育家,沒有中國人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能夠跟中國老祖宗相比美的那只有佛法,釋迦牟尼佛也講得非常透徹、非常清楚。佛法講慈悲,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中國的教育內涵就是五倫,五倫是大道,五常、八德是與道相應的德行,我們合起來稱為道德。道,離我們不遠,就是日常生活,你每天穿衣吃飯,你每天日常的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你離不開五倫。你明白了,你覺悟了,你都能夠隨順了,隨順就是德,德就是行道。

  一個人如果能夠行道,他這一生當中無往而不利;他能夠行道,無論現前是貧富貴賤都不障礙,為什麼?已經可以不為外面境界所轉,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你不被境界轉,你能轉境界。能轉境界,那就是夫子講的不亦悅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是什麼?轉境界了。轉境界,我們舉幾個例子,在今天的社會最常見的逆境、惡緣,我們遇到了,遇到一些嫉妒、障礙、毀謗、侮辱、陷害,遇到這些事情怎麼辦?學而時習之。學什麼?學菩薩、學佛、學聖賢。聖賢人在這種環境他是怎麼處理,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教我們學忍辱波羅蜜;聖賢人都教我們學忍讓、謙讓、禮讓。佛說得更妙,這些逆境惡緣,我們在這裡頭不生瞋恚,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消業障。

  為什麼會碰到這些事情?碰到這麼多人?過去生中我對不起他,我一定是以不善的心行對他,今天碰到了,他以不善的心行對我,叫一報還一報,好事情。他這個報復來了,我沒有瞋恚心,沒有報復的心,我接受,那這個帳就了了,這一筆帳就消了,這個業就消了。消業是好事情,業障消了,你的智慧才增長,福慧都增長。所以我們對逆境、對惡緣(惡緣對惡人),我們用什麼心態?感恩的心態。感恩,我們業障消了;感恩,我們的德行增長了,它就像來考試一樣,看看你能不能忍,看看你還會不會生氣,果然能忍、果然能讓,這證明我們修養功夫提升了一層。如果沒有學佛,沒有學聖賢的教誨,我們遇到這個境界決定不會忍讓,決定要爭、決定要鬥,鬥爭。鬥爭是彼此都傷害,沒有好處;我們懂得忍讓,是彼此都有好處。如果對方他在他一生當中,如果他要稍稍冷靜去想想,他平常對待別人,別人一定是報復他,一定是不能接受,我相信他常常會遇到這些事情。碰到我們的時候,我們這樣是一切都忍讓,大概他在一生當中才遇到過這麼一次。他也會想想,我們為什麼讓他?為什麼不爭?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爭也爭不來。他要我的財物,我統統給他,如果是欠他的(過去生中欠他的),我還掉了,歡歡喜喜;如果不欠他的,那我布施,布施後面福報更大,就是愈施愈多。他要為什麼不給他?要什麼都給他,好事,沒有壞事;好人,不是壞人!這個境界你懂不懂?

  佛眼睛裡面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沒有凡夫,沒有惡人;菩薩心目當中,一切眾生都是菩薩。所以有人問什麼時候我們會成佛,我就告訴他:什麼時候你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你還要看這個不如意,那個不高興,那你是凡夫,你修行沒功夫;修行有功夫的人是境界轉過來了,你怎麼還沒轉?轉惡為善(轉惡人為善人),轉迷為悟,轉凡為聖,從哪裡轉?從自己本身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求諸己重要,統統在自己內心。佛是這麼講的,孔子也是這樣講的,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他是集古聖先賢之大成;換句話說,孔子所說的就是古聖先王所講的。要求自己!

  別人都沒有過,過都在自己一身,這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就像湯所說的「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我們聽到這一句話,湯王是什麼人?要在我們佛法說,菩薩再來的,要不是菩薩,這句話說不出來。所以真正學佛功夫到達一定的程度,確確實實是這樣,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都沒有過失,都是究竟圓滿;一切過失都是我自己的邪知、邪見、邪行所變現的。我只要把自己的知見轉過來,行為轉過來,念頭轉過來,這個世界是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華藏,這個世界決定沒有一絲毫欠缺,是圓滿的,這個道理在大乘經裡頭。你要從外面轉,那就錯了,你從內心轉完全正確,而且效果非常的顯著。今天講到這首偈,我自己是感觸非常之深,所以我們多講了兩個鐘點,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