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五八卷) 2007/10/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5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況玄旨分」,二十大喻,今天我們學習第十四。第十四個比喻,「魔繫愚夫喻」,比喻菩薩「攝生同行德」。四攝法裡頭有同事,同行跟同事是一樁事情。這段只有兩首偈,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
【他化自在六天王。於欲界中得自在。以業惑苦為罥網。繫縛一切諸凡夫。彼有貪欲瞋恚痴。猶於眾生得自在。況具十種自在力。而不能令眾同行。】
我們先要簡單把『他化自在天王』介紹一下。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第六層天的天王,所以叫六天王,這個「六」不是六個人,是第六天。佛告訴我們,欲界有六層天,從我們這裡上去,第一層是四王天,諸位到寺廟裡面天王殿看到四大天王,那就是四王天的天王,這是第一層。四大天王是平等的,是在同一層。再上去就是忉利天,前面我們念過忉利、帝釋,都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西方有些宗教稱他為天主,都是屬於這個人。佛告訴我們,四王、忉利修十善業道就能夠往生,就能夠生到天上,當然四王天是更容易。但是都要修上品十善,也就是說十善業道,譬如我們在學校念書考的分數,總要能考個八十分以上才能夠生四王天;大概到忉利天,總得將近一百分的樣子,也得九十五分到一百分才能夠生忉利天。
忉利再往上面去還是欲界,但是要修定,這就曉得修定是多麼重要,不修定不能往上提升。上面是夜摩天,從夜摩到他化自在天這四層,四層都需要修定,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這個定在佛法叫未到定,他是修定沒修成。如果定要是修成,他就到色界去,就不在欲界,那就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知,這個四層天修定,定功淺深不一樣,有深一點的就在上面,定功淺一點的就在下面,在第三夜摩天、第四兜率天。兜率,彌勒菩薩在兜率天,所以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四禪也是凡聖同居土,我們人間也是凡聖同居土。這是讓我們了解修行重要。
在《華嚴經》裡面一再的提示我們,欲界天從四王天一直到他化自在天,這是第六,到頂點上去了,都沒有離開貪瞋痴。但是我們要知道,貪瞋痴愈少,是沒有斷,但是很輕,他就往上升,貪瞋痴很嚴重就往下墮落。《楞嚴經》上說這個道理說得很清楚,說得很多。貪瞋痴要是伏不住,對念佛的人來講,不能往生。在學經教,貪瞋痴濃的人,障礙你開悟。所以佛教我們放下,放下什麼?就是從貪瞋痴下手。我們這麼多年來,常常勸勉同修放下自私自利,這頭一步。自私自利要真的放下,起心動念為眾生、為正法久住,要把這個念頭換過來,我們這一生才會有成就。如果起心動念統統為的是自己,道業就產生嚴重的障礙,不但不能證果,連開悟都不可能。為什麼?你心裡頭常生煩惱,不生智慧。所以總要把念頭換過來,念念為眾生著想,為別人著想,特別在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眾生之苦,過去幾千年來所未曾有的。為什麼會這麼苦?一般人相信科學,不相信聖賢教誨,感得的果報。天然災害並不真正是天然,天然沒有災害,是眾生不善業力所感召,這我們不能不知道。因果的教育要認真學習,古聖先賢,無論是中國、是外國,沒有不講因果道理的。《易經》裡面講得最明白、最清楚,一般人都知道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善是因,餘慶是果報,「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經》裡面講因果講得很多,這一句自古以來讀書人引用得最多,甚至於還把它做成對聯,讓自己時時刻刻警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凡是屬於自私自利的就是不善,一切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學習倫理道德,這是善。從哪裡學起?這些年來我們提倡的,從《弟子規》下手,從這裡入門。
今天早晨,新加坡有個同修打電話告訴我,兩個星期之前,新加坡有個教師訪問團到湯池廬江文化中心去參訪。回去之後,人人都讚歎、人人都歡喜,新加坡在報紙上報導是整版的。總理非常重視,九個宗教都要組團到湯池去學習,中小學的校長、老師,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這在國外華僑裡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我們自己往往疏忽了。疏忽是由於沒有接觸過,無法想像,《弟子規》我們讀,讀了覺得沒有什麼,很淺顯,這有什麼好學的?縱然有很好的老師給你講解,講了之後點點頭,也未必以為然。如果到湯池去看一下,那不一樣!為什麼?這個地區人民各個都在學,而且都落實,都做到了,你才真正曉得中國傳統文化的效果,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對社會的影響。你到那裡去,看到那邊的人民,怎麼那麼樣的和睦、那麼樣的歡喜,對人有禮、有愛心,親切、照顧,別的地方看不到。這是將近兩年《弟子規》學習產生的效果。
學習《弟子規》,我們在此地在佛法上看,它是屬於十善業,雖然沒有學《十善業道》,學《弟子規》就是學《十善業道》。那我們可以肯定,他不懂佛法,他也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將來肯定生天,至少都是四王天跟忉利天,決定不會墮三途,決定不會有災難。災難是餘殃,積不善才有餘殃,他們是積善,積善必有餘慶,餘慶是在四王天、是在忉利天。為什麼不說更高一點?更高一點要修定,他們還沒有在禪定上下功夫,就是在清淨心上下功夫,還沒有。
佛給我們講人中果報,佛經有首偈叫「十來偈」,我們聽了之後應該要有警覺,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待人接物。十來偈第一個,端正,這個人相貌長得好,端莊,端正莊嚴,從忍辱中來。一定能忍、能包容,他才有這個果報。第二個說貧窮,貧窮是從慳貪中來。他貪心很重,貪而無厭,自己有的不肯施捨,不肯布施,吝嗇,果報是貧窮。地位很高的人,高位者從禮拜中來。待人有禮,自己懂得謙卑,自己謙卑,對人有禮,這個果報是高顯。下賤,貧賤,賤是沒有地位,是從驕慢中來,驕傲、傲慢。瘖啞是從誹謗中來。盲聾是從不信中來,不相信聖人的教誨,不相信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不相信。長壽是從慈悲中來。短命是從殺生中來。諸根不具是從破戒中來。六根具足是從持戒中來。佛這段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每一句後頭都有個來字,叫十來偈。我們只要稍微細心留意都能看得見,果報在哪裡?在眼前、在身邊。然後再自己回光返照,想想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頭,做的是什麼,就知道來生果報是什麼,不要問人,自己比什麼人都清楚。
「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的天頂,這最高了,再往上去就是色界,他所有一切的享受無須要自理。第五層天叫化樂天,這個天也相當自在,他所要的一切受用是隨念變化,自己想什麼它就變現在面前。譬如居住的宮殿,他動個念頭想要什麼樣式,宮殿就在面前。嫌它小了,它會大一點,嫌它大了,它會小一點,隨心所欲,不需要去設計,也不需要去建造,自己能夠變化。你看這個東西屬於科學,科學家懂這個道理,就是能與質可以互相轉變。物質從哪來的?從能量變現出來的。能量可以變成物質,物質可以變成能量,原子彈是從這個理論上發明的,把物質解放變成能量。但是如何使能量變成物質?科學家說,理論上是行得通,方法上現在還沒有研究出來,如何把能量變成物質,我們的物質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在化樂天,是第五層天,欲界第五層天,他們做到了。第六層天的福報太大,他所需要的東西是第五天供養他的,你看他變化都不需要,他當然能變,他不要,第五天供養給他,所以叫他化自在天。他自己不需要變化,他需要什麼,第五天趕緊就送來,化樂天就變化出來供養他。所以這個天人,在這層的天人,他們的生活可以說是最快樂,真正是幸福美滿,第六天才稱得上。我們今天講幸福美滿是一種理想,就像人間常講真善美,真善美是我們的一種願望,有沒有?沒有,連欲界天裡頭都沒有真善美。真善美在哪裡?極樂世界有,十法界裡面都沒有真善美。若有,也是天上、人間相似的,不是真的,相似的,而且時間是短暫的,不是永久的。幸福美滿人生在第六天你就看到了,所以他是欲界的天主。
這個天王跟色界天的摩醯首羅天王,我們下面會念到他,他們都不是擁護正法,他們常常是障礙正法。為什麼障礙正法?他有私心。因為他所統治的,就像國王一樣,他統治欲界,欲界的範圍太大了。這是個單位世界,單位世界過去黃念祖老居士講,這世界是多大?用我們現在人講的銀河系;換句話說,他是銀河系的王。這個銀河系裡頭有多少個太陽系?數不清。他唯恐他的人民學佛、得道、證果,超越了,這是他很不願意看到的。不過你真有成就,他也很佩服你;你沒有成就,他障礙你,不希望你成就。可是真成就的時候,他也對你禮拜,他也很尊敬你,是這樣的一種人。由此可知,他那個自私自利比我們人間要輕,但是他有,他不是沒有,所以他障道。
摩醯首羅天王亦復如是,他也障道,摩醯首羅比他高,是三千大千世界主,就是他管,要用現在講他管多少個星系?他所統轄的是十億個銀河系。我們今天在地球上,還沒有看到有統治全球的王,統治全球才一顆星。你看他化自在天他統治的是銀河系,摩醯首羅統治的是十億個銀河系。但是諸位要曉得,沒有出六道輪迴,福報再大,壽命再長,他有命終的一天,他失去他的地位、他的權力,他所有的一切他會失去。他死了,一切都失掉,又要去搞六道輪迴,很辛苦。
什麼人把這個事情看破呢?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告訴我們一樁事情:生死大事。他把世出世間一切事都看成小事,如何能解決生死大事?這真的是把根本問題找出來了。人可以永遠離開生死嗎?答案是肯定的。明心見性之後,才真正知道、見到,「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問題解決了。如何能解決我們的三苦、八苦?「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就解決了。所以到什麼時候才解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就解決了。成佛,要曉得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自性覺,也叫佛性;迷了的時候叫阿賴耶,覺悟的時候叫佛性。佛教導一切眾生,終極的目標是幫助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我們修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最後的目標還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我們這個世間沒有法子覺悟,見不了性,換一個修學環境。極樂世界修學的環境好,到那個地方去沒有污染、沒有障礙,這個世間障礙太多,所以換一個修學環境,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對於這個世間要用什麼態度?對這個世間決定沒有絲毫留戀。對這個世間有留戀,絲毫留戀,你就沒有辦法擺脫它,就六道輪迴。
所以祖師大德用一句話勉勵我們、提醒我們,「借假修真」,身是假的,六道也是假的,給你說銀河系也是假的,十萬億個銀河系也是假的。永嘉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迷的時候有,覺的時候沒有。我們迷了之後,所有的境界,我們六根對六塵都不是真的,外面的六塵境界是假的,裡面的六根也不是真的。所以你要懂得借假修真,現在這個假的不能不要,你要不要的話,真永遠見不到。實在跟你說,真假是一不是二,根本就沒有真假,只有迷悟。悟了,假都是真,迷了,真也是假,確實只有迷悟之不同,所以決定不可以留戀。
佛在這個經上教導我們,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真的。佛有句話說得更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就告訴你,你是佛,他也是佛,所有一切眾生各個人都是佛。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一句話把這樁事情說破了;換句話說,只要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恢復本來面目,本來是佛。凡夫成佛,一念之間。經上說的,「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你起個念頭就迷了,你是一心,一心裡頭沒有念頭,你就悟了,這是真的,這是事實。可是我們今天想把這一個念頭打掉,那可不是容易事情,妄念太多,前念滅了,後念又生了。妄念就是迷,一念迷,念念迷,永遠他不能回頭,這叫凡夫。為什麼不能回頭?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所以他放不下。什麼時候對於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自然放下了。像中國禪宗六祖惠能一樣,不必別人勸,也用不著別人提醒,自然就放下。這一放下,當時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的境界是平等的,回到了本覺。中國禪宗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個境界就是本來面目,為什麼不肯放下?
不能頓悟,像釋迦、能大師我們做不到,那怎麼樣?佛教我們漸悟,漸悟就是慢慢的放,天天放,月月放,年年放,這就對了。真正這樣幹法,有人幹個三年、五載開悟了,有人十年、二十年開悟了,有人三十年、四十年開悟了,悟了就成佛。像這種方法開悟的人在中國太多了,《五燈會元》裡面所講的就有一千七百多人。除這部書記載之外,宗門、教下我們概略的估計,中國在佛教傳到中國來這兩千年來,真正學佛達到這個境界的人至少也有一萬人。念佛往生的人不計其數,生到極樂世界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也成佛。所以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宗門、教下開悟真的不簡單,宗門要修禪定,教下要修止觀,唯識法相要修五重唯識定,都不是容易事情。唯獨淨宗方便、快速、穩當,成就特高,希望同學們不要放過,那你真的是有福報,大福報。
真正要抓住這個機緣,那你就要把這世間的緣分,世緣要淡薄,縱然放不下,要看淡。最後臨終一念要放下,平常看得很淡,放下比較容易。如果平常對這些很計較、很執著,臨終放下非常困難;換句話說,你念佛就去不了極樂世界,這樣的念佛人比例很大。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告訴我,他是以台中蓮社做比喻,台中蓮社,我離開的時候,蓮友差不多有五十萬人。老師說真正往生的人,一萬人當中只有二、三個。一萬算三個,十萬就有三十,五十萬也有一百多人。所以台灣念佛的風氣很盛,我們估計在台灣念佛往生決定不止一千人。那個地方有福報,遭大劫難它還能存在,靠什麼?靠這些念佛人的功德。這些理事我們都非常清楚,我們知道念佛好,念佛重要,放下,心就清淨,放下,功夫就得力。
印光老法師教導我們,他是針對我們現在這個時候說的,念佛堂要多大?不要太大,大家在一塊共修,二十個人最理想。在一起共修,志同道合,二十個人都往生,你這個道場是圓滿功德。為什麼?道場小,人少,二、三個護法就夠了,可以真正做到身心清淨,與淨宗、與淨土相應。人多事多、應酬多,你的心定不下來,你只修一點人天福報,你這一生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人天福報裡面夾雜著大幅度的貪瞋痴慢,你連人道的資格都沒有,到哪裡去?畜生、餓鬼,嚴重的到地獄去,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在早年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我用的註解是乾隆時候的一位大德,慈雲灌頂法師,這個法師著作等身,日本《卍字續藏》裡面收集他的將近三十種,通宗通教。他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註得好,內容非常豐富,末後他舉出念佛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句就是念佛墮阿鼻地獄,最後是念佛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我看了這頭一句,念佛墮阿鼻地獄,我確實是疑惑。念佛是好事情,縱然不能往生,怎麼會墮阿鼻地獄?我就拿著這個註解去請教李老師。李老師一看,這是大問題,這不是小問題,我不跟你一個人說,等我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說。之後我們才明瞭,那個念佛人是怎麼念的?自私自利,念念都是損人利己,打著佛法的招牌欺騙眾生,自欺欺人,破壞佛教形象,阿鼻地獄的罪。很多人不知道,以為佛菩薩保佑他,那真正保佑他是什麼?魔王。所以這個不能不曉得。
我們看到欲界這些天王,看到他的果報,聽佛菩薩給我們說明他的業因,我們就明白了,他們的善做得是真大,做得真多,利益無量眾生,真正是為人民造福,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果報?貪瞋痴沒有斷。利益人民、為人民造福是真的,只要不傷害他的權位,他能包容你;如果你要是傷害、侵犯他的權力,他就會殺你。這是古今中外的這些帝王幾乎有共同的這些狀況。所以佛在經上,這《華嚴經》前面我們讀過,佛不希望我們發心去做國王,去做一個領導人,佛不勸人幹這個。佛勸人發心出家修道,永遠超越六道輪迴。佛教我們,出現在這個世間做老師,教學,不要搞政治,很有道理。你看他自己是王子身分,把王位捨棄了,他真幹,所以他說的我們會相信。
《八大人覺經》裡面講的四種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最後講天魔,那個地方講的天魔就是講他化自在天、摩醯首羅天,就是講這兩種。菩薩成道的時候,魔來障礙,魔來害他,佛以定力沒有受到干擾,定慧能化解。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裡面有降魔,那個魔就是摩醯首羅跟自在天王,自在天王就是他化自在天王。他干擾不了你,沒有辦法障礙你,他回過頭來就給你當護法,確實他也護持你。可是後世這些子孫,釋迦牟尼佛這些弟子,如果不如法,魔就加持你,叫你破壞佛法。你真正修行,他護持你,你不修行,他叫你破壞佛法,換句話說,他要把你送到地獄去。這是魔,我們需要認識他,需要了解他。
也有經裡面這樣講,他化自在天上面,初禪下面,這當中界限裡有魔王天,並不是統統是他化自在天人、自在天王。我們知道,經上不會有說錯的,天上人間,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佛給我們講這個世界,從單位世界,一千個單位世界是一個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天頂是初禪天。初禪天下面,要用銀河系來說,一千個銀河系,每個銀河系都有一個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王,那就小千世界裡面有一千個他化自在天王。這一千個天王是凡夫,煩惱習氣沒斷,決定有很善的,也有不善的。像我們這個地球上,現在地球上有一百多個國家,每個國家領導人有很好的,也有不太好的,不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不是一個他化自在天,好多,這個道理要懂。到三千大千世界就更多,至少有幾十萬、幾百萬,有這麼多的天王。鬼神裡面的鬼王又更多,這統統要知道。所以我們讀經看到經上講有些不相同的地方要理解,他化自在六天王不是說一個人,做這個天王的很多。
所以天王、天主,他也是眾生,我們記著佛在《華嚴》裡面告訴我們的一個原則,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換句話說,這些天王跟我們一樣,也都是迷失了自性。那再問一問,你有沒有做過他化自在六天王?很可能,還很可能你不只幹了一任,你從那裡又墮落下來,在輪迴裡又打轉。所以看到這些一點都不希奇,想想自己做過,鬼王也做過,地獄也去過,甚至於色界、無色界天你都住過。這是講六道輪迴,無量劫來,你沒出離六道,哪一道你都去過,所以你做過天王,你做過鬼王,你做過魔王。細心去省察、去思惟,你看自己的習氣,長時間受聖賢教學的薰陶,改了很多。在沒有接受聖賢教育的時候,那個習氣,你就能看到前生從哪一道來的?很容易看出來,不需要問人。確實像美國預言家凱西所說的,你這一生當中所遭遇的都是有前因,他肯定的說,任何一個人一生當中所遭遇的,說是與過去生中沒有因緣,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說因果教育,是真的。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於欲界中得自在』,在三界裡面,這是欲界的地位最高的,他在欲界裡得自在,所以也稱為自在天。『以業惑苦為罥網』,「罥」是絲織品,「網」是羅網。他這個網是什麼?是「惑業苦」,迷惑、造業、受苦。以這個網『繫縛一切諸凡夫』,這些凡夫都歸他統治。他提倡的是什麼?提倡的是這個,運用得非常巧妙,也是用高度的藝術的教學,尤其是情執。情執是什麼?屬於惑,迷惑,永遠不能了解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永遠不會了解。特別是表現在藝術、文學、詩歌、舞蹈、戲劇、小說。然後你才知道,佛法為什麼讓學佛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不要接觸這些東西,什麼原因你就明白了。到什麼時候你可以接觸?你真開悟,開悟就沒有事情,為什麼?你全通達、全明白了,那沒有障礙。沒有開悟、沒有得定的時候,不能接觸。
印光大師在世,仰慕他的人多,他給人寫字,他也寫得很多,每個人得到他的字如獲至寶。他的字,他不是書法家,他給我們做個示範,工工整整,誠敬心去寫,沒有潦草。我們十樓圖書室裡的對聯,印光大師寫的。弘一大師是個藝術家,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用文字確實也度了不少眾生,接引大家入佛門,他的字也是工工整整。他一生最佩服的是印光大師。這都是給我們現代學佛做典型、做模範,我們要向他學習,那就不會有錯。在學佛的過程當中,老師特別重視,你要找一個人做典型、做模範,現代人說的是做樣板,你要學他那個樣子。我在學佛的時候,李老師一再的囑咐我,學印光法師你就不會錯了。印光法師也不在,到哪裡去學?《文鈔》在,那時候《文鈔》只有正續兩篇,一共四冊,全集沒有出來,四冊。老師把四冊《印光法師文鈔》送給我,要我常常看,向他學習,有個典型,有個樣子。讀他的書,聽他的教誨,依教奉行,他能成就,你也能成就。
世間的東西,連世間的文學都不許我看。我跟他學習,拜他做老師,他給我提了三個條件,我跟諸位都說過。第一個條件,因為我沒有跟他之前,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跟章嘉大師學佛三年。第一個條件是什麼?你以前所學的我不承認,你要跟我學,從今天起一切從頭學起。第二條,從今天起,你看書都要經過我同意。佛經也好,世間的典籍也好,要他同意,他不同意的一律不可以看。第三個條件,到這個地方學經教,只能聽他一個人講經,任何法師、居士、大德在台中講經都不可以去聽,這三條。為什麼?惑業苦的網,你可不能掉在這個網裡頭,你掉在這個網裡頭你出不來。你聽他一個人,他對你負責,真不容易。
我當時聽了他老人家這三個條件,心裡想,這個老人家怎麼這麼跋扈、這麼樣傲慢,目中無人?可是他對於法師,從台中來來往往的,他非常敬重、尊重,一定送供養,一定供齋,請他吃飯,就是不請他講經,不請他講開示。以後慢慢的我們了解這個老人用心良苦。老人往生了,隔了不少年,我到新加坡去,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師,這是老朋友,也是一位長者,他大我十歲。在台灣我也常常聽他講經,我們都是講經的法師,見面特別歡喜,我就提到李老師當年教我的時候這三個條件。他告訴我,他剛剛出家,做小沙彌,在觀宗寺,諦閑法師給他也是這三個條件。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李老師的,是什麼?是我們佛門代代相傳的收學生的三個條件,這叫什麼?叫師承。李老師講了,但是沒有說師承,不知道。我們才曉得,這叫師承,這是真教你,叫傳法。
首先把你心裡這些染污洗掉,洗刷清楚,什麼可以看、什麼不可以看,不是你自己想的,老師決定。為什麼?他化自在天所設的羅網,罥網,絲織品非常美,我們不認識,很容易上當。老師知道,為我們做防範,所以不可以看、不可以聽。這個羅網對象是「繫縛一切諸凡夫」,就是欲界眾生,六道眾生。我們諺語裡面所講的天羅地網,這就是自在天設的天羅地網,幾乎沒有人能逃得掉。出家修道的人是不是真能逃掉?不見得,也不容易逃掉。你遇到的老師,老師會觀機,看看你是不是有可能做個漏網之魚,你逃出六道,他才教你。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他不教你,不跟你說清楚,為什麼?給你說了你不聽,你不會百分之百的服從他,那何必,何必跟你做冤仇!這是我們隔了好多年才知道。知道之後一想,方東美先生對我也是這樣的,但是他沒有提出這個條件,而實際上他已經給我約束。你看不讓我到學校去聽課,每個星期天在他家裡,家裡一對一,這是意思都有了,話沒說出來。章嘉大師也是如此,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也是每個星期見一次面,他給我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至少是一個小時。如果還有別的客人的話就一個小時,要是沒有其他約的客人,他一定給我兩個小時,這樣教出來的。
以後我就想,這個老師我跟他非親非故,為什麼會對我們這麼好?以後想出來,沒有別的,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對老師真的是真誠恭敬,對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決定沒有疑惑、沒有懷疑,這是感,老師對我們是應。尤其我跟方老師,是自己介紹的,自己寫一封信給他,寫一篇文章給他看。一個星期之後,他回我一封信,要我到他家裡見面,我們緣是這麼結的。套在一個什麼?同鄉,他是桐城人,鄰縣,隔得很近。桐城跟廬江縣的縣城大概距離是五十華里,五十華里就是現在二十五公里、三十公里的樣子,所以距離很近。知道他是桐城人,仰慕之心,對哲學很有興趣。
沒有想到的,真正是想不到,我寫的信工工整整,毛筆字。所以見面就問我,問我學歷,我說初中畢業。他說你有沒有騙我?我說沒有,不敢騙老師。他說你寫的信,無論寫的字、寫的內容,我們台灣大學的學生寫不出來。所以他懷疑。我說這一點,我失學三年,抗戰期間,但是喜歡讀書,讀書沒有放棄過,雖然沒有在學校了,喜歡讀書。所以這是禮貌,這種真誠恭敬這是因、這是感,善知識樂意來教你那是應,感應道交。我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清苦,對老師一分錢的供養都沒有,他這樣熱心來教,三個老師都是這樣。李老師不必說,我生活沒有依靠,他叫我到圖書館去當管理員,每個月還給我一些零用錢,我在那裡十年。
所以「至誠感通」,這是李老師教給我的一句話,真誠到極處就通達,這他教我。因為佛法、世法分量都很大,你一生當中時間有限,你如何能貫通?如果不通,你自度都度不了,怎麼能度人?他給我舉例,別的不說,世間法,說中國的,《四庫全書》,你這一生能通得了嗎?佛法裡也不講別的,這部《大藏經》能通得了嗎?我們聽了之後,真的望洋興歎,確實做不到。老師說,古大德的方法,你不能不求感應。用什麼方法通?感通;什麼東西來感?誠,真誠,真誠到極處就通了。他教我這四個字。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李老師教我「至誠感通」,確實我這一生得力於這兩位老師,八個字。有這八個字,世出世間法,真正是古人所講的「開卷有益」,展開書本我能體會。許多體會都不是在文字裡面,有能力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完全靠感應。不是記誦,你能夠記住多少,你能背多少,不是,我沒有這個能力。我喜歡看書,我不喜歡背書,而且看書的時候一般都是一遍就過去,只記這裡面重要的教誨。我看《易經》,我節錄裡面最重要的句子三十六句,管用。而且能夠通什麼?能通佛法,儒釋道都通,再擴展,我們跟許多宗教往來,每個宗教典籍都貫通。用什麼?用至誠感通。不是博覽全書、過目不忘,有這種人,我不是這種人,所以我不是上上根人,中下根人。中下根人成就要靠真誠,真誠到極處,我們常講三寶加持。
講經五十年,從開始學講我就沒有像老師規定的那些規矩,我就沒有。老師規定的規矩,那時候在經學班,二十多個同學,老師訂的規定是要寫講稿,講稿是口語文學,就是講話,不是文章,是口語。一個小時要一萬字,這是他訂的標準。我也做過幾次,學《楞嚴經》,大概我講了有十幾堂課,不到二十堂,我用講稿。以後就不用了,再也不用。以後用什麼?用大綱、用表解,李老師很會做表解,我用表解、用大綱,不用講稿,所以講得比較活潑。有講稿就很呆板,甚至上台,我就講不出來。講稿死板,沒有講稿活潑。可是真正叫科班出身,一定從講稿著手。李老師那時候規定我,至少十部經寫講稿,這他規定的。他沒有嚴格在這一點要求我,是我那個時候確實有兩個長處,一個是記憶力很好。聽老師講一遍,聽他一個小時,我可以重複講,把他所講的話講出來,至少能夠講五十五分鐘,我有這個能力,這是可以不要講稿。另外一個能力,我聽經有悟處,能夠觸類旁通,這一點在學習裡頭非常重要,悟性,沒有悟性不行。有悟性好教,沒有悟性就不好教,這是很不容易遇到。他一生在台中講經教學三十八年,用這種方法約束我的,只有一個人,對別人他都不是這個方法。我們了解他應機施教,對每個人教學的方法都不一樣,不是用一個方法教一切人,他是活的。所以我們要學基本的條件,真誠、尊師重道、好學,這是基本的條件。善知識要是真遇到,他不會捨棄你,只有你捨棄他,他不會捨棄你。為什麼?在佛法叫法器,他的法可以傳給你,你很可能接受。一般沒有這個條件的,不是法器,只教你一點點就行了,你不是傳法的人。傳法的人大信、大願,真的自己要謙虛、好學,要具備這些條件。
我們再看第二首,『彼有貪欲瞋恚痴,猶於眾生得自在』,這個「眾生」是六道,特別是欲界。「彼」就是第六天王,他化自在天,他的貪瞋痴沒有斷,但是要知道,淡薄,第六天最淡薄。再往上去,貪瞋痴也沒有斷,控制了,不起作用,禪定的功夫把它伏了,所以叫伏斷,不是滅斷;定失掉了,它又起來了。伏斷不能了生死,要滅斷才能了生死,阿羅漢真斷了,所以他能出六道輪迴。摩醯首羅天王跟非非想處天都還是定功伏住的,石頭壓草;定失掉了,煩惱習氣馬上又出來,這要曉得。但是這個伏對念佛的人就行了,念佛的人能夠把貪瞋痴伏住就能往生,叫帶業往生。除淨土宗之外,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帶業的,都要真的斷掉。像這些欲界、色界、無色界那種四禪八定,控制住,都不能成就。所以伏住能夠超越六道,八萬四千法門之外,就只有這個念佛法門,只有這一門,除這一門之外,再沒有了,所以叫門餘大道,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的成佛大道,很不容易遇到。遇到的人他不相信,相信的不認真學,都被淘汰掉。為什麼不認真學?就是貪瞋痴他不願意伏,天天起現行,這就沒有辦法,功夫不得力。什麼叫念佛功夫得力?你能念到讓貪瞋痴不起作用,不發作,就行了,那就叫功夫成片,這樣的人就決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所以這個要知道,不放不行。
下面說,『況具十種自在力,而不能令眾同行』,這兩句是講菩薩,法身菩薩,他具足「十種自在力」。《華嚴經》上說的「十神力自在用」,第一個「多世界置一塵中」,能夠把多世界放在一粒微塵當中。這經上常說的「芥子納須彌」,芥菜子很小,一粒芥菜子可以把須彌山裝到裡面去。這不希奇!我們在這個經裡面念過,一微塵,微塵比芥菜子小得太多了。這個微塵可能是現代科學家講的基本粒子,就沒有辦法再小的,肉眼看不見,在高倍的顯微鏡下能看見,基本的粒子。裡面有什麼?裡面有宇宙,整個宇宙就在一個微塵裡面,這不可思議。而且經上告訴我們,普賢菩薩經常到微塵裡面世界去參訪十方諸佛如來,微塵沒有放大,世界沒有縮小,它裡頭就有。這是第一個自在無礙用。
第二個是「一塵中現多佛剎無礙用」。一微塵裡面具足,這就是自性,六祖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見性之後,時間、空間沒有了,使我們想到,時間跟空間在《百法》裡面它屬於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實,這是佛經裡面講的科學。在佛經裡面不承認有時間、有空間,時間、空間也說得很多,說無量劫,說十萬億佛剎,那是佛的方便說,隨順眾生說,你們這麼說,我也隨順你們說。實際上呢?實際上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距離了;沒有時間,沒有先後。《華嚴》上我們看到,一剎那跟無量劫不二,這就時間沒有了。一剎那可以延長為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濃縮成一剎那,這是給凡夫講的。入這個境界裡面,入境界沒話說,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我們要曉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宇宙萬法是一,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我們現在法界有沒有差別?一點差別都沒有;要說差別,只是時間、空間沒有了。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在哪裡?就在現前。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告訴我們,「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是空間沒有了,距離沒有了,空間維次突破了。
空間維次有沒有?科學家說有,我們也承認有。時間有沒有?有,有昨天,還有明天,有。佛菩薩告訴我們,沒有!這是錯誤的抽象概念,從哪裡生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生的。你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東西就有,這個現象就有;如果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就沒有。所以佛教我們證,教我們親證,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跟佛所看的一樣,一點差別都沒有。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極樂世界是唯心淨土,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沒有內外。所以一微塵跟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我們講遍法界虛空界,是一不是二。我們在前面一大段「大用無方」裡面講過,都是真實的境界。
第三種自在,佛舉一個比喻,「眾海水置一毛孔」,這舉地球上的,地球上的海洋,環繞中國東面是太平洋,南面印度洋,美洲與歐洲當中的大西洋,這些海洋,那麼多的海水,可以放在一毛孔裡面。菩薩有這個能力,把這海水放在一毛孔,「往返十方不嬈眾生」,十方世界去旅遊往返,這海水裡面的眾生,水族,水族不知道,為什麼?對他們一絲毫干擾都沒有。有這麼大的作用,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經上講菩薩十種作用,我們講了三種。現在時間到了,後面的我們明天繼續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