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六四卷) 2003/3/11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964
諸位同學,請看大威光童子遇第二佛,「讚德勸詣」偈頌第二首:
【佛身普放大光明,色相無邊極清淨,如雲充滿一切土,處處稱揚佛功德。】
二、三、四,這三首偈都是讚佛的身業,偈頌含義很深很廣,所說的都是如來的果德。如來果德,是我們一切眾生本有的,我們人人本來都有。本來都有,何以現在沒有?這個原因佛告訴我們,一切凡夫無始以來迷失了自性,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統統都不能現前。迷得愈深,產生的變化就愈大。心行不善,變現出依報跟正報當然是濁惡。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這些原理我們明白了,現在最重要的,是佛在幫助我們恢復,使我們性德本具的智慧德能能夠現前。現前之後,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這是佛法教學真實的目標。佛告訴我們,性德本有,只是迷失而已,不是真的失掉,迷失!只要覺悟,境界就轉過來了,所以古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在讚頌這十二句當中,第一句是總綱領,『佛身普放大光明』,「佛身」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的真身、本身。我們讀經,一般人讀到佛身,就想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毘盧遮那佛,就想到這些佛。這個想法沒錯,但是也不能說全對。為什麼?這是著了相,不知道這兩個字當中真正的含義。 真正的含義,「佛」這個字是「覺」。佛身是什麼?覺悟之身。我覺悟了,這個身叫佛身;你覺悟了,你的身叫佛身;他覺悟了,他的身叫佛身。你看這個意思多麼親切!只要你覺悟了,你這個身就放光。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心地稍微清淨的人,他能看出來。在中國一般講「氣」,中國人不知道光明,說氣。練氣功的人,凡是練功的人,心比一般人的心都要清淨一些,他才能練得成。練成之後,他有能力看一切眾生、一切萬物之氣。不要說是人,這花草樹木有氣,在佛法裡面講放光。
氣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心地清淨、善良、慈悲,與性德相應的,這個光大概都是金色的光明,金光、黃光。如果心行不善,他的氣、他的光顏色是灰色的。業障愈重,顏色愈暗,灰色接近黑色。這裡頭有藍色、有紅色、有綠色,色彩各個不相同。同是一種顏色,裡面有淺深的差別,還有純、雜的差別。那是什麼?我們譬如講善心,善心善行裡頭摻雜著有不善,所以這個光的顏色不純。光的大小,是你的心量變現出來的。你的心量愈大,你的光就愈大。諸佛菩薩「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們的光明既純又明顯,周遍法界。我們想學,可是有時候,初學的人是絕大多數的時候,摻雜著嚴重的分別執著,摻雜這個東西,那個光就變小!什麼都不摻雜的時候,這個光放出去就是自然的;自然是周遍法界。為什麼?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唯心所現」。既然一切都是唯心所現,這個光是心光,心性本來具足的光明,哪有不遍照的道理!我們要懂得這個事實真相,它確確實實是遍照。
非常可惜,我們迷失了自性,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把自己的心量從分別執著是愈變愈小,小到連自己都不能包容。佛在經上常常感嘆著說「可憐憫者」,真的可憐、可憫!迷成這個樣子。佛菩薩、聖賢的教誨,他不見不聞。諸位要知道聖賢教誨也是充遍虛空法界,從來沒有間斷的時候。他為什麼不見不聞?這就是他業障太深,業障太重,他看了不懂,聽了也不懂。六根接觸六塵說法、六塵現相,完全沒有知覺,這就叫做業障,造成嚴重的障礙。再隨著自己妄想分別執著,造作種種不善業。你看把清淨光明一真法界變成了五濁惡世,變成了三途苦報。不是別人變的!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是自己變的。真的,諺語所謂「自作自受」,你自己變現,你自己受用。
「往生經」上世尊說,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往生的這些人,得佛受用!阿彌陀佛能夠變化給大家受用,釋迦牟尼佛何以不能?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有什麼差別?佛佛道同,阿彌陀佛能,釋迦牟尼佛也能!也能,為什麼不能變現?真理真的只有一個,佛變現佛受用,你不會變,你得不到受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變現,大家受用,這個話是方便話,不是真實話。真實話是什麼?真實話是阿彌陀佛教你,你肯聽、你能信,你能夠依教奉行!所以,西方世界的淨土是誰變的?自己變現的。在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教我們,我們半信半疑,我們不能接受,不能依教奉行,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凡是能夠真正依教奉行的人,到極樂世界去了。不能依教奉行的人,背師叛道的人,到不了極樂世界。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
早年李老師常常提醒我們,在我們這個世間,許許多多念阿彌陀佛修淨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台中為例子,念佛的人有幾十萬人,真正能往生的萬分之一、二。換句話說,一萬個念佛求生淨土的人,真正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兩個。這是什麼原因?那一、兩個人真放下了,真的依教奉行,他成功了。還有九千九百九十多人,也是念佛求往生的,他在念佛裡頭夾雜。我常講夾雜著自私自利,夾雜著名聞利養,夾雜著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夾雜貪瞋痴慢,所以去不成。去不成,不能說沒有利益。利益是什麼?阿賴耶裡面種下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個種子沒熟!所以他這一生去不了,來生接著修,後生接著修。由此我們知道,凡是這一生念佛往生的人,都是過去生中多生多劫念佛,也是因為夾雜,沒有能往生。他要往生了,他怎麼會生到這個世界跟我們在一起修行?沒能往生。而這一生當中他覺悟,他明白了,不再搞生死輪迴,徹底放下。不再受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包括天上人間)所有一切誘惑,不受了。我懂得了,我明白了,你怎麼樣誘惑我,我笑笑,不理會你;我有我的方向,我有我的目標,我用我的功夫。這樣的人,這一生當中他就往生了。
這些道理、事實真相,經論裡頭講得多,祖師大德語錄裡頭苦口婆心的勸導。最近的,你們看看《印光大師文鈔》。果然能夠依照大師的教誨,依照大師的勸告,肯定得生!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這些典籍不喜歡看,看不下去。念佛堂裡頭,雖然二六時中佛號不間斷,你念得不如法,為什麼說你不如法?因為你心行裡頭有夾雜。你有妄想,你有疑慮,講得粗顯一點,你的得失心沒有放下,你還是患得患失。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但是少分的相應你不具足;要說得不好聽的,你的心行與大菩提心完全相違背,不真誠、不清淨、不平等、不覺悟、不慈悲,那就是與大菩提心背道而馳。
諸位想想,《無量壽經》上佛教給我們的,你看看「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經文,你就曉得了,往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縱然做到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沒有;換句話說,你不老實!人不老實怎麼能往生?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老實念佛」。什麼叫老實?起心動念、一切造作與真誠、平等、正覺、慈悲相應,這叫老實。老實是有標準的,這不是隨便講的。這個標準要用經典上的標準,要用阿彌陀佛的標準,極樂世界的標準,你才能往生;用我們這個世間的標準,不行,不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千萬不要在這一生當中,把這樁無比殊勝的大好事給錯過了,那就太可惜了。
覺悟了的身,『普放大光明』,放什麼樣的光明?跟諸位說,無量無邊的光明。《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的十二種光明雲,那是十二類。第一句是總說,「大圓滿光明雲」,總說。圓滿就是一樣都不漏,圓滿就是「大光明」雲。「普」是沒有障礙,遍虛空法界,遍微塵裡面的剎土眾生。然後再給你介紹分類,分類就是一項一項來說,孝親光明雲,尊師光明雲,慈光明雲,悲光明雲,喜光明雲,捨光明雲,布施光明雲,持戒光明雲,忍辱光明雲,說不盡!《華嚴經》上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一法門都是光明雲,放光!這光從哪裡發?從自己的心行。可貴的就是一念覺悟,一念真正開覺了,開悟、覺悟,覺了!無有一念不依諸佛如來的教誨。在我們凡夫今天這個位子上,真正覺悟了,念念依照經典教誨,行行不離性德;這個時候你就放光了。光照到什麼地方?前面說了,隨你的心量。你的心量大,光照的範圍就大;你的心量小,光照的範圍就小;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你放出來的光是遍照。
『色相無邊極清淨』,相隨心轉。色也是心變現出來的,心現、識變,識是念頭,現在念頭歸了正,一絲毫邪念都沒有了,所以「色相無邊」。這個無邊是好到極處,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佛菩薩應化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眾生分別執著,認為這個人有智慧、有福德,他的相是福相,三十二種大人相。眾生有這個分別執著,佛就作如是的示現。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九法界或者是十法界,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清淨平等,所現的一切色身、色相都是順著眾生的念頭。就像水的結晶一樣。現在科學家證實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喝這杯水的時候,應該怎麼喝法?把這杯水捧在手上,兩個手捧著,恭恭敬敬,從內心裡面生出愛心,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生起對宇宙一切萬物感恩的心。你拿在手上兩分鐘,然後再去喝它。為什麼?這個愛心,這個感恩的心,使這杯水的結晶非常美好。而不是拿到手上咕嚕咕嚕就喝了,那個效果不一樣。
最好的結晶使我們整個身心,也都變成最美好的結晶,所以你的相貌會變,你的體質會變。什麼樣的毛病不要去看醫生,用自己的念頭把身體裡面這些病痛,病痛就是身體裡面的細胞分子,它的排列組合失控,不是按照自然的排列,所以出了毛病;我們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的心,使不當的排列恢復正常,身體就健康了,毛病就沒有了。現在許許多多醫生大夫,他們逐漸懂得、理解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他給病人治病,首先要讓病人對於大夫產生堅定的信心,這個病才能治得好。病人跟醫生不合作,對醫生有懷疑,醫生再高明,都治不好他的病。什麼樣的原因?這個藥物沒有效果,沒有效果就是他不能合作,他不能將這些藥物變成最好的結晶。他不合作的時候,就是到他身上都變成很不好的結晶,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他的病不會好。
不僅是水會隨著人的意念產生變化,所有一切的物質,包括空氣,都是活活潑潑。就像這些實驗的科學家他們所發現的,所有一切物質它能聽、它能看,它能跟著人的意念產生變化。這個事情過去是佛在經上講的,現在科學家逐漸證明了,發現這個事實確實是如此。所以心情常常保持著愉快,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得失,沒有怨天尤人,這個人心情正常。心情正常,他的身體正常,正常的身體不生病。他需不需要用一切滋補的東西?統統不需要。過著正常、簡單的生活,他能夠讓整個身體的細胞,整個身體的粒子,都能夠在最美好的結晶。
佛心清淨,佛心真誠,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在如來果地上是滿分一百分。在菩薩的分上可以打九十分,九十分以上的是菩薩,我們說摩訶薩。八十分以上的我們可以說那是法身菩薩,三賢位的。六、七十分,權教菩薩,相似位中。我們要不真修怎麼行?所以你真正修,色相無邊,後面加上「極清淨」。 我們修學的目標,你想想看,需不需要定在純淨純善;心要純淨,行要純善。純淨一塵不染,於世出世間法不能有絲毫染著,不能有絲毫妄想分別執著,你得到純淨。在行為,無論是對自、是對他,不能有絲毫不善。什麼是不善?違背經典的教誨就是不善。經論的教誨,字字句句止於至善。
就是儒家聖人也講得很好,聖人畢竟是聖人,儒家聖人的修養在格物。格物是什麼意思?我們以最簡單的話來跟諸位說明,物是物欲,不受物欲的誘惑。財色名食睡,現在講的一切享受,決定不受誘惑,一切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很好;坐車很好,走路也很好。你的心是清淨、平和的,沒有受外面境界一絲毫的干擾。不為外境所動,這是清淨心。以清淨心處事待人接物,就是善行,純善!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是善行。要幫助人,先要幫助自己。如何幫助自己?不離經教。經教是諸佛菩薩、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在教導我們,我們要覺悟,我們要感恩,感恩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要有行動。什麼樣的行動?「讀誦受持,為人演說」,這才是真正感恩;換句話說,我要做到,把這個「無邊色相極清淨」做出來。無邊色相是大光明,清淨光明,普照法界。
『如雲充滿一切土』,不是一處。「如雲」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純淨純善,充滿虛空法界一切諸佛眾生的剎土。你想想看這個境界。『處處稱揚佛功德』,怎麼樣稱揚?為人演說就是稱揚。為人演說這一句裡頭,最重要的是演,我要做出來。真誠,我要做出來,真誠是根本!大菩提心之體。所有一切純淨純善之法,都是從真誠裡面生的,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都是真誠裡頭生的。所以「不誠無物」,這是儒家講的,不誠什麼都沒有了,你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你不是一個覺悟的人,你不是一個修行人。
我聽到,上一次江逸子老師到這邊來住過一段時期,他曾經給你們說過。過去在台中求學的時候,他問李老師,學佛應該從哪裡下手?李老師叫他:你把手伸出來!他手伸出來了,李老師在手上給他寫了個「誠」字,真誠的誠,然後把他手握起來:你懂得這個意思嗎?你只要把「誠」握住,你就入門了。不誠,什麼都沒有,天天學都沒用處。把真誠抓在手上,永遠不放,一切時一切處,對人對事對物,我用一個真誠心。真誠心能生無量無邊功德,這就是「佛功德」。「稱揚」不是口裡頭說的,口說不算,做到!你真誠的光自然就充遍法界。現在時間到了。
請看偈頌第三首:
【光明所照咸歡喜,眾生有苦悉除滅,各令恭敬起慈心,此是如來自在用。】
經文裡面都是最好的、最殊勝的教誨。『光明所照』,這是自性光明所照。只要心地真誠、清淨,你自自然然就能感受。你要感受到,你一定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心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孔老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悅是喜悅,是從內發的真歡喜。自己身心是個小宇宙,外面是個大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合而為一,他怎麼不歡喜?再跟諸位說,給你說合而為一,有沒有真正契入?沒有。貼近了,靠近了,還沒有融成一體。實際情形是什麼?大宇宙跟小宇宙是一不是二,在自性裡頭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來去,沒有出入。自性裡面無量般若智慧,無量德能相好,無量的歡喜。
所以有人說,宗教就是愛。在佛法裡面講,無量的慈悲,慈悲就是愛。「慈」與眾生樂,「悲」拔眾生苦。換句話說,慈悲這個意思裡頭,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真誠愛心落實了,這叫光明所照,無所不照。問題是在有緣,佛家常講,有緣得度;我們常常也聽說,佛不度無緣之人。這是什麼意思?佛光所照是平等的。哪些人無緣?他不受注照,這就沒有辦法了。陽光普照大地,他偏偏要打一把傘遮住,不讓陽光照自己,這就是無緣,這樣的人很多。這個意思諸位能懂嗎?能明瞭嗎?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接受佛菩薩的教誨。
佛菩薩教化眾生是平等的,所以經教、經典決定沒有版權,要有版權就不能遍照,沒有版權才是遍照。今天這個世間,有不少有學問、能言善道的學者們,他們的著作很多,後面都是「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他不能遍照!他的心量很小,念念沒有捨棄自己的利益,沒放棄自己的利益,心量不大。不像諸佛菩薩,不像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他們念念想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他懂得的道理、方法、事實真相,恨不得所有一切眾生統統能明瞭、能覺悟。他要什麼版權?他要什麼利益?為什麼一切都不要?自他是一體。
真正入不二法門,不二就是自性。入不二法門就是契入真心、契入自性,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大乘經上講的「法身」。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本性,不知道自己有法身,執著這個色身以為是我,這是六道凡夫所以不能出離六道輪迴真正的業因。什麼時候你覺悟了,這個身不是我。我是什麼?整個宇宙是我,一切眾生是我,你就解脫了。你有條件接受諸佛菩薩、聖賢人的教誨,這個人叫有緣人,「佛度有緣人」。他具足條件,能接受佛菩薩教誨,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他能證。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佛度有緣人。其實,一切眾生哪一個人與佛沒有緣?各個都有緣。沒有一個沒有緣,無緣是暫時的。暫時是他迷,迷而不覺。你跟他講他不信,他不懂。他要懂了他就會信,他要信了他也會懂。所以,能信、能解的人,『咸歡喜』,沒有不歡喜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
『眾生有苦悉除滅』,現在這個世間眾生真的很苦!這幾天許多資訊傳來,大戰可能就在這幾天爆發。這個戰爭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所用的武器是核武、生化,跟過去戰爭不一樣。這個戰爭爆發,就是古老預言裡面所說的,這個世間眾生剎那之間大量的毀滅。一剎那之間,幾十萬、幾百萬的人不見了,這真的是世界末日。現在這個苦難就在眼前,怎樣幫助眾生除滅苦難?我們在經典裡面觀察學習,我們懂了,認真的修自己。修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讓自己真誠之光、清淨光、平等光、般若光(正覺是般若光)、慈悲光,普放遍照虛空法界,就能夠幫助眾生消災免難。這正是古人所講的「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中國古老的諺語裡頭又說「一人有福,連帶一屋」,你這一家人都沾光。又有所謂「一子成佛,九祖生天」。家裡面有一個兒子修行證果成佛了,九祖都得到他的好處,生天了。那個成佛不是成究竟圓滿佛,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佛在《華嚴經》裡面是圓教初住菩薩。如果我們能夠修得這個果位,九祖生天。
我們今天不是為自己修行,不是為我家族修行,是為一切苦難眾生,如果我們自己心行與聖教不相應,那眾生的災難沒人救。我們的心行與經教完全相應,眾生就能沾光,眾生就能夠除滅災難。你要問為什麼?這是性德,法爾如是。這一句話很難懂,我們再講得淺顯一點的。純淨、純善衝擊這個世間一些不善的心行,把那個不善的心行降低了,現在人講降溫。災難縱然不能全免,確確實實範圍縮小,時間縮短了,這是肯定的。宗教徒裡面相信,感得一切諸佛菩薩、聖賢護念、擁護這個地區,這個地區有真修行人。你真修行的時候,這裡就有善神擁護。你要能夠修大行、修至善,這影響就大了,就擴大了,不單單影響這個澳洲,影響到全世界。所以「眾生有苦悉除滅」,這個話是事實。
『各令恭敬起慈心』,這是助緣,使你這個影響擴大,使你的影響加深,讓你周邊見到你的人,曾經聽過你說法的人,都能夠發大慈悲心。他們受到你的感動,向你學習。你向佛學習,他向你學習,這樣你就把他帶進佛門。大家都向佛學習,佛心純淨,佛心純善,佛的慈悲喜捨充滿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發心的人愈多效果愈殊勝,你一個人能夠感動十個人,十個人就能感動一百個人,一百個人就能感動一千個人。一千個人就能感動一萬個人,一萬個人同心同德,就能化解一場劫難。所以你真正不忍心看到眾生苦,不忍心看到人類文明的毀滅,你要認真修行,你要持戒修福,你要用誠心誠意,決定不能用虛偽,決定不可以再有自私自利。我常常講的,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不再有控制的念頭,不再有佔有的念頭。我們起心動念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協助一切眾生。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斷惡修善,幫助他回頭,劫難就化解了。
末後這一句總結,『此是如來自在用』。這裡不用諸佛,用「如來」,如來的意思是自性,性德。這是性德自在的作用,所以說法爾如是。哪些人是如來?真正覺悟的就是如來。大乘經上世尊給我們說明,「如來者,今佛如古佛再來」,所以稱如來。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教化眾生,稱如來。如來者,無來無去,稱為如來。《金剛經》上還有一個最好的解釋,「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句話講得好!諸法如義是什麼?一切法皆如,無有一法不如。「如」是自性,一切法是心現識變的,所以沒有一法不是自性,沒有一法不是性識。清朝青蓮法師註解《地藏菩薩本願經》科註,你看他在科註裡面講的「五重玄義」,全都歸在性識。歸在性識就是說明,一切諸法、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心現識變,大乘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如來自在用」。
如果我們學會了,怎麼學?就是學真誠。永遠沒有虛偽,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他。如果我也用虛偽心對他,我沒有學佛!假的,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有一樁事情瞞著人不能說,不能說真話,你所有統統都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的。《華嚴經》對這個道理講得最透徹,一真一切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用真誠心,永離虛妄,用清淨心,永遠不染。世出世間一切法一絲毫不沾染。用平等心,沒有高下,決定沒有貢高我慢,對任何人一視同仁,對一切萬物一視同仁。用正覺心,覺而不迷。用慈悲心,無條件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如來自在用」,我這個講法大家好懂。
你就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之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曉得怎麼修。一定要跟這十個字相應,這就是與真心相應,與自性相應。這十個字是大菩提心,菩提心是覺心,就是真心、本性、真如,跟這個相應。跟這個相應,這個人是菩薩,這個人是覺悟的人,這個人在這一生當中念佛,哪有不生淨土的道理!居住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劫難影不影響他?不影響,一絲毫都不影響。劫難來了,他往生了,不受劫難。什麼人會受劫難影響?執著這個身是「我」的人,他受劫難影響。執著他所擁有的這些物,房屋也好,土地也好,金銀財寶也好,妻子兒女也好,他的功名富貴,執著這個不能放下的,他受影響。看破放下、自在隨緣的人不受影響。為什麼?他已經明白了,他已經契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諸位想想,他有什麼影響?他沒有影響。他念念、行行都與性德相應,「此是如來自在用」。再看下面第四首,還是講身業:
【出不思議變化雲,放無量色光明網,十方國土皆充滿,此佛神通之所現。】
這首偈我們一看就知道,他受用。前面這兩句,『出不思議變化雲』,現身說法。為人演說,這是為人「演」。『放無量色光明網』,是為人「說」。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這個世間常講九法界,九法界都是世間。出現在世間,為什麼?他為什麼要出現在世間?只為一樁事情: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就為這樁事情。那要怎樣幫助?現相、說法。現相是演、表演,就是把正覺做出來給大家看。正覺的樣子,正覺的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正覺的行,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做出來給人看。這是「出不思議變化雲」,現相。為什麼有變化?眾生不是一個,根性不相同。諸佛菩薩的示現,覺悟人的示現,他不是為自己,他是為眾生。既然為眾生,你當然要恆順眾生,自然要隨喜功德,你要不能恆順、不能隨喜,眾生不歡喜,眾生不願意接受。你再有好心想幫助他,人家不接受。所以幫助眾生,先決的條件是要恆順、要隨喜。佛知道,所以變化就多了,千變萬化。
《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讀了這一句才恍然大悟。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地球,過去現在未來,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族群,出現不同的聖人、不同的教化;現在我們所看到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學派。這什麼原因?就是那些佛菩薩、大聖大賢的不思議變化。一定是隨順這個地方人的根性,隨順他的愛好,我們現在講隨順他的文化,隨順他的歷史淵源,隨順他的風土人情。現相,他們喜歡什麼身相,現什麼身相,眾生看到生歡喜心、生恭敬心。所現的色身、現相不一樣。我有一次在麻六甲弘法,順便去參觀一個緬甸寺廟。在這個寺廟大殿裡面,我看到三十多尊大理石雕的釋迦牟尼佛像。這三十多尊釋迦牟尼佛的像,面貌、姿態都不一樣。我仔細看,它下面有說明,這一尊像,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現這個像。有在泰國的,有在西藏的,有在斯里蘭卡的,有在中國的,有在越南的,有在韓國的,有在日本的。這三十二個像是三十二個不同的國家地區,他的面貌,就是當地人的面貌。印度示現的,印度人,跟印度人面貌一樣,印度人歡喜。在中國示現的,面貌跟中國人一樣。在哪個國家地區所示現的,面孔跟當地人一樣。佛不是一個身,不是一個相,「不思議變化」。我們要懂得這個事實真相。
所以,應化在世間,你一定要懂得各個國家族群、地區的風土人情,你要跟他們融成一片,他就歡喜了。不能執著!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才能自在隨緣。我們現在能不能學?不能學!為什麼不能學?我們沒有戒定慧。我們要一自在、隨緣,馬上就被人拖下水。佛菩薩行!佛菩薩戒定慧圓滿,佛菩薩無心、無念、無妄想分別執著,他隨緣是自在的。我們要隨緣就生煩惱。到什麼時候我們也跟諸佛菩薩一樣自在?在《華嚴經》上講,你要契入華嚴境界。換句話說,最低限度你要證得圓教初住菩薩的果位,行了!你就可以學諸佛菩薩一樣,「出不思議變化雲,放無量色光明網」,現身自在,說法自在。現身沒有障礙,無礙,說法無礙。你已經契入法界,你已經明心見性了;換句話說,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你恢復到純淨純善的性德,念念、行行決定與性德相應,決定不違背性德。世法裡面講的倫常、道德,你一定念念相應,決定不相違背。「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決定是念念相應。在佛法裡面三十七道品,文殊菩薩講的十波羅蜜,普賢菩薩講的十大願王,一切諸佛菩薩的善德,無一不相應,絕對沒有一樁相違背的。這個時候你就能「出不思議變化」,你就能「放無量色光明」,為一切眾生演說。
『十方國土皆充滿』,這一句顯示出你的心量,確實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的愛心,你的慈悲,用現代人的話說,你的服務決不是只限一個方隅,你是遍法界虛空界。在現前,你一定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男女老少,你的心永遠是真誠、清淨、平等。你肯定是盡心盡力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切眾生效勞。『此佛神通之所現』,「神」是神奇,超越世間人想像知識之外的,所謂神奇莫測。「通」是通達,沒有障礙。這種能力從哪裡來的?從智慧來的。所以佛法的修學,無論是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總而言之,都是以真實般若智慧為體。佛法的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智慧。智慧不是學來的,不是從外頭來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是我們所希求的,我們要證得的。
這是一切神通之所依,你要是得到定慧,你就有能力出不思議變化,隨類化身,你就能演說無量無邊的佛法,放無量光明。智慧怎麼求法?我們曉得智慧是本有,現在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佛教我們從持戒下手,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恢復的辦法。如果我們把戒律疏忽,不想持戒,單單想研究經教,開智慧,沒這個事情!你沒有定慧,你研究那個教,這佛法裡面講,狂慧!不但沒有好處,還有壞處。這個經論裡頭講得很多、很清楚,狂慧有害,沒有益。所以真正修行人要聽佛的話,要學老實,持戒修福,從這個地方下手,然後再修定開慧。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