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六三卷) 2003/3/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963
諸位同學,請看大威光太子遇第二佛,睹相獲益第八句,第八句看起:
【即得神通。名無礙光普隨現。】
這是大威光菩薩見如來的相好,獲得無量無邊的利益。佛為我們略舉幾種,前面我們看過得念佛三昧,得陀羅尼,一直到得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得波羅蜜。第八句得神通,神通的名號叫『無礙光普隨現』。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通用智俱,故無礙隨現」,通是神通,用是作用。神通作用它依什麼?就是依前面講的般若智慧,這非常重要!清涼大師在前面這一句講般若智慧,說得很多,我們只是略略的為大家介紹過,《鈔》裡面詳細的說明,希望大家自己要多看看。
佛法,自始至終所求的,沒有別的,只是智慧而已。宗門常常講佛法修行「要」在明心見性,這怎麼是智慧?跟諸位說,明心見性就是智慧。心是什麼?心是靈知,靈明覺知。這是真心,這是本性。靈知心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的現象,《華嚴》跟大乘經上常講「唯心所現」。什麼心?就是靈明覺知的心。因此,能現的是靈知,所現之物怎麼會不知?不可能的。所現之物統統是靈知,靈知就是佛。所以古德跟我們講,「眾生即佛,佛即眾生」,那個佛就是靈知,這是真的。所以《華嚴經》上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是圓滿,種智是如來果上所證得的一切種智,就是究竟圓滿的般若智慧。哪有一法無知!那是不可能的。
近代,科學家證明水有靈知,發現它能聽、它能看,它與人起心動念生感應。這是什麼?靈知!不僅水如是,所有一切萬物,無有一法不如是。從我們自己身體上來講,我們身體的細胞,每一個細胞,組成細胞的原子、電子、粒子,每一個粒子都有靈知。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迷了本性,迷了本性就是迷了靈知,這一迷就把智轉變成煩惱了。就像你在水結晶裡面去看到的,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煩惱,心地清淨善良(這個善良不是善惡的善),那個結晶是最完整、最美的。為什麼這麼美?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自性具足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法爾如是。你動個念頭,它就產生變化,它就變成不完美了。如果你迷得很深,迷得很重,起貪瞋痴慢,計較是非人我,這個變化就大了,變得非常醜陋,變得非常惡劣。它要沒有靈知,它怎麼會變?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感應道交。所以,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是什麼?靈知。眾生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感,天地萬物立刻就有應。
現在我們現前的社會,確實有些不善的念頭,這個不善的念頭,感得來的是天災人禍。我們怎麼救?佛菩薩教導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教我們,說「身治則天下治,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這個話講得好。我們要想幫助天下人,幫助天下化解劫難,消除天災人禍,從哪裡下手?自己,於身!不於天下於身。身怎麼做?希望自己的身心,當下修成純淨純善,不容毫分不善不淨夾雜,這就能轉眾生的業。這個過去我在講席跟諸位說過,就像兩個浪一樣,一個是大風大浪,一個是非常平靜的流水。那個不善的是大風大浪,淨善的這個是平靜的,這個平靜的水沖進了大浪,當然這個平靜的水會隨著浪花起伏,但是那個大浪就變成沖成中浪、小浪,把它調和了,就這麼個道理。所以我們要以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去衝擊他們的惡念惡行,希望把他們的惡念惡行降溫。縱然不能完全消除,它減輕得很多了。最有效果最具體的方法,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無過於念佛。
現在在歐洲,大戰似乎就在眼前。我們要怎麼辦?認真努力念佛。我們念佛所希求的就是希求化解這一次戰爭,求諸佛菩薩加持,希望這次戰爭能夠免除。果然真誠,我們的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感應不可思議!因為我們的作為與性德相應,與自性本具的智慧、本具的德能相好相應,我們希望能像經上講的「無礙隨現」。所以我請求學院的同學,在這兩個星期,我們把能夠停下來的課程停下來,一心念佛,專求世界和平,專求化解衝突。在網路前面的同學,你們如果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念佛。在這兩個星期之內,除了你工作之外,你有空閒的時間,誠心誠意念阿彌陀佛,迴向祈求世界和平。我們共同來努力,求諸佛菩薩一切神聖加持。這是「無礙光」,這個神通叫「無礙光普隨現」。再看底下這一句,第九句:
【即得辯才。名善入離垢淵。】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註得不多,但是意思確實很圓滿,「入法之深,離說之垢」,這八個字意思很深很廣。『辯才』,四無礙辯才。無礙辯才怎麼得到的?智慧開了,道眼開了。你智慧道眼不開,哪來的辯才?清涼講得好,「入法之深」,入是契入。我們今天學佛,對於經教,自己問問自己有沒有入處?你要問什麼叫入處?大威光童子這一段經文就是說他的入處。你看他見相、聞聲,悟了。這個悟就是入處,他悟了。人家見相聞聲得念佛三昧,得陀羅尼,得慈悲喜捨,得般若波羅蜜,得神通,得辯才。
我們聽經聞法每天修行,我們得到什麼?自己要認真去思惟,認真去反省、去觀察我們得的是什麼?念佛三昧沒有,慈悲喜捨沒有,一樣都放不下!般若波羅蜜沒有,起心動念都是煩惱,都是貪瞋痴慢。這個原因,雖然學,沒有入進去。古人講讀書食而不化,書是念了,天天在念,很用功在念,書裡頭什麼意思?不知道。當然更不可能把書裡面的教誨變成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那就入了。入的樣子、入的過程、入的方法,就是世尊在經上常常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你能把這八個字做到,你學教就有入處,學教修行或者是參禪持咒你統統有入處,你有受用,這不能不懂。所以,關鍵就是「為人演說」。
我們現在學的是學得有一點點為人說,沒有演。演是做到,做出來給人看,你就真入;做不到,沒入!譬如我在講席當中常常勸導初學,實在講我們都是初學,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放下沒有?放下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你有沒有放下?這兩個念頭要放不下,這是煩惱的根。你煩惱的根在,沒斷,它生煩惱,生無量無邊的煩惱。你真的把它放下,那個煩惱從根斷了,再生出來的是智慧,就不是煩惱了。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你看他見五祖,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聽了非常羨慕。自己想想如果我要見到祖師,我一定是這樣說法,「弟子心中常生煩惱」。他不生煩惱,他常生智慧。他為什麼生智慧,我為什麼生煩惱,沒有別的,他放下了,放下就生智慧。我為什麼生煩惱?我沒有放下。我對於一切人事物還想控制,對於一切人事物還想佔有,愚痴!所以生煩惱不生智慧。
能大師的本事就是放得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所以他生的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他跟我們不一樣。福慧現前了,得無礙辯才。他不認識字,他也沒有念過書,也沒有人跟他講過經說過法,五祖忍和尚跟他講《金剛經》,講得不多。《金剛經》諸位都讀過,全部經文只有五千多個字,忍和尚跟他講的大概還不到四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一悟一切悟。不但《金剛般若》他通達了,六百卷《大般若》也通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他也通了。我們在《壇經》上看他給大家說法,他通達《大涅槃經》,無盡藏比丘尼念給他聽,他聽了之後講解給無盡藏比丘尼聽,無盡藏比丘尼聽了之後,開悟了。他聽法達念《法華經》,念得不多,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叫法達不要念了,完全明白了。給法達講解《法華經》大意,法達聽了開悟了。這是得辯才無礙。我們在《壇經》上看他講法相唯識,言簡意賅,字字句句都說到重點,一字一句廢話都沒有。這什麼原因,我們一定要懂,這是契入之深。
「離說之垢」,這句話怎麼講?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聽法,教我們「離言說相」,聽經的時候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就能入。這三個是什麼?言說是執著,名字是分別,心緣是妄想。你們想想對不對,離妄想分別執著,你聽法就會悟入。諸位想想,幾個人會聽!所以宗門大德常常測驗學生,你會麼!會什麼?離心意識,沒有別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會離心意識,就是都會離妄想分別執著。聽,離妄想分別執著聽;說,說也離妄想分別執著說。
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他的常隨弟子聽經,怎麼聽的?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個入得深!說法的人清淨,一塵不染。聞法的人清淨,亦復如是,也是一塵不染。高!於塵勞不染,就是與塵垢不相應,換句話說,與這邊不相應,與那邊就相應。那邊是什麼?法性,與法性相應。果然與法性相應,淨穢沒有了。不但淨穢沒有了,生滅也沒有了,來去也沒有了,一多也沒有了,這個時候的心境跟虛空法界合一,合而為一。
真正契入這個境界,說,也是合一的;不說,也是合一的。說淨說善是合一的,說不淨不善也是合一的,這是一真法界,這個才成就無礙辯才。所以,這個辯才名字叫『善入離垢淵』,「淵」是深廣,像大海一樣。「垢」在此地就是說的妄想分別執著,一般大乘經上常講的見思、塵沙、無明,統統離了。所以大威光童子是什麼境界?不是普通菩薩,深位的法身菩薩。「善入」,這個善入,大乘經上講的「兩邊不立,中道不存」,這才叫善入。有入有不入,那個不叫善入。善入,連入處的痕跡都沒有,這個才叫善入,這是你真正契入了。有稍稍一點痕跡,沒入。那個入,我們一般天台大師講「相似即」入,不是真的入。當然,在我們六道凡夫看也不錯了。可是你要記住,那個不究竟。末後這一句:
【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淨藏。】
清涼大師註解說得很好,「智照佛法,淨所知障,含藏眾德」,這十二個字解釋這個名稱,說得很圓滿,真的是言簡意賅,言語很簡潔,意思圓滿。這個智是後得智。前面「即得般若波羅蜜」,那是根本智,實相般若。這個智是後得智,是權智,也就是般若智慧的起用,般若無知,這個地方「智」是無所不知。文殊菩薩十波羅蜜裡面最後的一條「智波羅蜜」,實際上可以概括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這是「智照佛法」。
我們要問什麼叫佛法?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你先要懂得,佛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佛是覺。佛法這兩個字,就是於一切法你都能夠覺而不迷,這個叫佛法。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這兩個字不是在法上講的,是在人上講的。人真正覺悟了,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個人得佛法了,在這個地方講是得『智光』。三皈依,到這個地方圓滿落實。實智權智遍照一切法,這個照就是覺照,覺了,所以叫佛法。佛法無邊,真的是無邊際。
「淨所知障」,我們知道菩薩煩惱障沒有了,他還有所知障,到這個時候所知障破掉了。法性裡面的德能都現前,『一切佛法清淨藏』,這個藏「含藏眾德」。我們常常讚揚佛德說萬德萬能,這個世間有些宗教讚歎上帝全知全能,有沒有這回事情?有,真心自性本來就是這樣。我們學佛,諸佛菩薩他們修學已經成就了,已經證得了。我們只是在修,這些已經證得的人,他來幫助我們,做我們的善知識,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同參道友。他是過來人,他已經得「一切佛法清淨藏」。他知道一切眾生平等平等,決定不會生起毫分傲慢心,這個傲慢心是「我得到了,你們可沒有得到」,他生起傲慢心了。真正得到的人,他為什麼傲慢心不生?「我得到的,你也有。我得到沒有毫分增加,你現在雖然沒有得到,你沒有毫分減少,只是我覺你迷」。說個實在話,只是迷悟之不同。
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成了佛沒有增加一點,縱然墮阿鼻地獄,他也沒有減少一點,不增不減。怎麼會起傲慢心?傲慢心自自然然生不起來!他了解事實真相,知道一切法平等的,平等是事實真相,清淨是事實真相。契入的人用真心,真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覺悟的人看十法界眾生,我們今天講一切動物、植物、礦物,佛法裡面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覺悟的人,他的心目當中是本來一法身(佛經上講「共同一法身」,我不說共同,我說「本來一法身」),這個關係多親切。所以,他的慈悲遍法界虛空界,遍一切眾生;他的真誠、清淨、平等、覺悟遍法界虛空界,遍一切眾生。再跟諸位說,遍一一微塵,這還不夠,遍一一微塵裡面所含的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眾生,重重無盡,無有不遍,那是覺悟的人!
我們今天看到科學家對於水結晶的報告,你立刻就明瞭了。覺悟的人境界,就用他們的話來說,一切萬事萬物的結晶都美好。這種美好的結晶我們世間人有沒有看到?決定沒有看到。為什麼沒有看到?因為這個世間的人要是跟覺悟的人相比,差太遠了。我們今天這個世間人看到最美的結晶,是六道裡面的善心善念所感的,跟世出世間聖人相比,不能比!我們的善心、善行、善願,不要說別人,跟須陀洹不能比。我們跟他比,那須陀洹的善心、善意、善願、善行是真的,我們的善心、善願、善意、善行是假的,這個要懂。為什麼我們是假的?很容易失掉,若有若無,一會兒有,一會兒忘掉,所以是假的。
證得須陀洹果,證得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他那個善不會失去。怎麼不會失去?三不退裡面他證得的是位不退,你就曉得他不失去,所以他是真的。我們這個不是真的,或有或無,有的時間很短暫,無的時間很長。甚至於人在一生當中,難得起幾個真誠的善念。真正修行人稍微好一點,那就是每天還能起幾個善念,算不錯了。如果能夠保持,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我的淨念善念多過於失念(失念就是忘掉),這個境界就不錯。希望要多,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淨念多、善念多,不能有惡念,有惡念就糟了。有惡念,「一切佛法清淨藏」就沒有了。淨念善念起來,這個「一切佛法清淨藏」就像閃電一樣放一下光明,如何能將這個光明保持不失掉、不中斷,這就成佛了,至少分證佛果。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看第二睹相獲益最後一句,這是這一段的總結:
【如是等十千法門。皆得通達。】
從總結這一句我們就明瞭,見相或者是聽音聲,再引申到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關鍵都在會與不會,如果會,他得的法益無量無邊,這個經上講『十千法門』。「十千」不是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大圓滿。你看看《華嚴經》都用「十」表法,前面舉十句十個意思。十千是表大圓滿,無量無邊一切法門都通達了,正是大乘佛法裡面常講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得到,一切法門都得到了。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法平等,無有高下」,這一句話一定要知道、要明瞭。法都是平等的,為什麼都是平等的?都是真心所現,哪有不平等的!真心靈知,靈明覺知,無有一法不是靈明覺知。
今天科學講到原子、電子、粒子,最基本的物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佛經上講「一合相」。「一」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微塵,極微之微,這佛法上說的。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動物、植物、礦物都是這極微之微組合的,組合出來的。像我們參觀黃金製品的展覽,我曾經去看過一次,黃金製作的東西,我看了大概有兩、三萬件,每個樣子不一樣,沒有重複的。真的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仔細觀察,只有一個東西,黃金,統統是黃金變現出來的。
佛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依正莊嚴,包括虛空,都是真心本性變現出來的,真心叫靈知,叫般若。除靈知的真心之外,什麼都沒有。所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們要細心體會佛陀的教誨。確確實實心變成這一切法,法就是真心,所以說法外無心,心外無法。它自自然然會現相,什麼理由現相?沒有理由,佛在經上講法爾如是。你要起個心問什麼理由,你迷了,無明就從這裡起來。一切都明瞭,那是正覺,在正覺裡頭還要起一個疑惑「為什麼」就迷了,就變成不覺。本來明,本來明又加上個無明,打了好多個問號就變成無明,無明再求解釋,想叫它明,太難了,愈解釋愈繁雜,就愈不明。《楞嚴經》上講得透徹,迷悟的現象。所以這個地方的結文,這是一切通達無礙了。佛的話字字句句真實不虛,我們要求,大威光童子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到會看、會聽、會品嘗,真的關鍵在「會」。第二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現在再看第三段「讚德勸詣」,這是大威光童子讚歎佛的大智大德大能,勸大家親近佛陀,勸大家接受佛陀的教誨。這是人生第一樁大事,希有難逢的因緣,千萬不要錯過,錯過真的是太可惜了。這個偈頌也有十首,請看經文:
【爾時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為諸眷屬而說頌言。】
這個說偈儀裡面含藏著玄妙,我們要能體會。菩薩何以能說?『承佛威力』加持。所以學人,學生,學生指誰?指初發心到等覺,你沒有證得究竟圓滿,那你還是學生。就好比我們現在一般學校裡頭念書的學生一樣。你念幼稚園是學生,念小學也是學生,你念到大學,念到碩士班,念到博士班還是學生。一定博士班畢業了,你拿到這個學位,稱你博士。所以佛法裡面講學生,從初發心到等覺,這是佛經上講的學人;學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感誰的恩?感佛的恩。佛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加持,這是對上。對下,感一切眾生恩、一切萬物恩,一切眾生、萬事萬物在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幫助我們覺悟。這就是真的要看你會不會了。你會,你就能夠看出來,能夠聽得出來,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夠感覺出來。大威光如是!我們不能,不能的原因在哪裡?六根生病了,麻木不仁。所感受的是煩惱、是痛苦。不像覺悟的菩薩,覺悟的菩薩所感受的,你看前面舉的十個例子,他所感受的是三昧,他所感受的是陀羅尼,所感受的是慈悲喜捨,所感受的是般若波羅蜜、神通辯才、無量智慧,他感受這個,會!
我們所感受的是煩惱習氣,在現實裡頭天災人禍,我們感受的是這些。各個人感受不一樣,跟你講,境界沒有兩樣,蕅益大師《宗論》裡面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這個要懂。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的指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我們上得一切諸佛威神加持,下得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括九法界依正莊嚴,時時刻刻從來沒有間斷給我們啟示,幫助我們覺悟,怎能不感激?這是「承佛威力」這一句裡頭意思。
『為諸眷屬而說頌言』,「眷屬」是法眷屬。法眷屬沒有界限,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在一切眾生裡面,那就是看迷悟淺深不同,迷得淺的,一聽他覺悟了,他能接受,如教修行。煩惱習氣重,迷得深的,聽了也不悟,不悟沒有關係,常說,讓他常聽。為什麼?阿賴耶裡頭種下佛法金剛種子。他這一生不悟,他來生會悟,來生不悟,後生會悟。佛菩薩幫助眾生生生世世,永遠不捨棄,你說這個恩德多大。這說偈儀裡頭都顯示出甚深的密義,這個密不是祕密,深密。
向下偈頌一共有十首,這十首分三段,第一段「歎希慶遇」,希有,很幸運的能遇到。第二段有七首偈,「歎佛勝德」。這七首偈裡面又分三個小段,第一小段有三首偈讚歎佛的身業,第二小段也有三首偈讚歎佛的語業,第三小段有一首偈讚歎佛的意業。第三大段裡面有兩首偈,「三有二偈,勸眾同歸」,勸導大眾一同皈依佛陀,發心做佛的弟子。後面有兩行長行,這是說明這十首偈的利益。我們到後面再跟諸位介紹。現在請看偈頌,第一首:
【不可思議億劫中。導世明師難一遇。此土眾生多善利。而今得見第二佛。】
實實在在不容易,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遇到佛法,大幸!還能遇到佛出世,這談何容易。大威光,這在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他們那個時代人壽二小劫,壽命很長。第一尊佛住世只五十億年,所以佛滅度後,他們壽命長,眾生善根無比深厚,佛沒有末法,沒有像法、正法、末法,沒有,前面這一尊佛滅度,後面這尊佛就出現了。所以經上講「彼佛滅度後,有佛出世,名波羅蜜善眼莊嚴王」,這跟著就出世了。
所以威光童子在這裡讚歎『不可思議億劫中』,這個單位是「億劫」,我們現在念的經文開經偈,「百千萬劫難遭遇」,百千萬劫不是數字,跟這個地方講的是一個意思,『不可思議億劫中,導世明師難一遇』,導世明師就是佛。佛出世在世間不是輕而易舉能夠遇到的。我們今天沒有遇到釋迦牟尼佛,沒那麼大的福報,但是我們生在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經典還在,留下來的形像還在,我們能夠瞻仰佛像讀誦經典,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在佛法當中,又能夠遇到《華嚴經》,遇到淨土經論,那就是彭際清居士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希有難逢,我們遇到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是個什麼時代?捨棄聖賢教誨的時代。麻煩大了!聖賢教誨就好比是一盞明燈,它是世間真妄、邪正、是非、善惡的標準。如果我們把聖賢教誨忽略了、丟掉了,不學它了,那麼這個世間真妄沒有標準,邪正沒有標準,是非沒有標準,善惡沒有標準,那還得了嗎?所以今天世界動亂,根源在哪裡?根源就在此地。
大家都在想,都在祈求,怎麼樣能叫社會秩序恢復正常,沒有別的途徑,唯一的途徑,恢復聖賢的教誨。我這一次訪問新幾內亞,拜訪那邊的天主教的大主教,拜訪那邊伊斯蘭教的主席,傳法的阿訇。我跟他談的,教育才能夠挽救社會,一般慈善救濟固然是非常需要,不能夠挽救。所以我對他們建議,辦學校,培養人才。希望這個學校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辦一個完整的學校。幼稚園、小學課程一定要學習聖賢教誨,倫理道德,扎根!中學、大學教學的重點在技術能力,使這些人將來畢業出去之後,在社會上有謀生的能力,有養家的能力,有為社會貢獻的能力。研究所是培養高等的專科人才,政府,各級政府的領導人才,要以道德為根本,這個社會前途是光明的。
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好老師出世是眾生的福報。二千五百年前,在中國出現了一位孔老夫子,在印度出現了一位釋迦牟尼佛,在以色列出現了一位耶穌,在阿拉伯出現了一位穆罕默德,那都是聖人,聖人的教誨與法性相應。綜合一切聖人的教誨,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人要愛人,人要愛一切萬物。新加坡的許哲居士,這幾天在我們這邊,她要在這邊住兩個月。你們去問問她:什麼是宗教?她答覆得很好:宗教就是愛,愛就是宗教。宗教的教學,宗教的教育,宗教的精神,宗教的生命,就是真誠的愛心。這個話沒錯,佛家常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就是愛心,《無量壽經》上講的「仁慈博愛」。現在在這個世界上,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的人很多,他們讀《新舊約全書》。《新舊約》裡頭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伊斯蘭《古蘭經》裡面常說「阿拉確實是仁慈的」。
所以綜合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是個「愛」字。換句話說,宗教的教育是愛的教育。聖賢的教育,愛的教育,教你在家裡頭怎樣愛父母,愛妻子,愛兄弟,愛兒女;踏進社會知道怎樣愛護你的國家,愛護你的領導,愛護你的朋友,愛護你的同僚,愛護你的部屬,這道德教育與性德完全相應。聖學,聖人的學問,如此而已。傳揚聖學的人,作聖之徒,做聖賢人的徒弟、學生,傳承聖學沒有別的,把聖學這個愛從自己心行上發揮出來。能夠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愛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清淨的愛心決定沒有佔有,決定沒有控制。清淨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決定不分怨親,怨親平等。
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慈悲平等,傳法的善知識一定要做到,這個佛經裡面常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持是這個,讀誦也是這個,為人表演的還是這個,為人宣說的也是這個,這叫做自行化他。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佛難遇,善知識也難遇。遇到之後要好好的跟他學,要真正學成,要學得跟老師一樣。那做老師的人並不滿意,老師是什麼心?你學,希望你能超過我。所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老師最光榮的,這是老師最快樂的。學生學得跟他一模一樣,不能超過他,老師只能點點頭「還不錯!」不能滿老師的願。
下面兩句這是讚歎,『此土』,大威光童子他們居住的世間。『眾生多善利』,善是善心善行,利是利益。唯有善才是真利,真實的利益。不善,不善是害,不是利,這個一定要懂。我們從科學家提供的資訊,水的結晶,我們從這裡面真的得到訊息,這是最正確的,這是科學標準。你看看你的善心、你的善行,水起的感應,結晶非常美的。我看到這個照片,大多數是六角形的結晶,像雪花一樣,還有七角形的,比較少,我們看到過。如果你要是有惡念、惡意、惡行,那個結晶很醜陋,不成一個形狀,彷彿我們看到一堆爛泥一樣,看到一堆垃圾一樣,那個結晶是隨你的意念在那裡變化,研究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結晶從來沒有相同的,我們相信。為什麼?念頭不一樣,前念跟後念就不相同,它是隨你的念頭產生變化,它怎麼可能會有一樣的?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這個資訊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證明佛在經上講的,字字句句正確。所以,大威光他那個世界「眾生多善利」。
『而今得見第二佛』,你看不但見第一尊佛,第二尊佛也看到了,也見到了,這個福報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大概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能夠跟它相比。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度眾生法緣盡的時候,他就入般涅槃,就滅度了。他滅度之後,觀世音菩薩接著就示現成佛,就是第二尊佛。我們想像極樂世界眾生多善利,所以第一尊佛滅度,第二尊佛馬上就出現,當中沒有間隔。觀世音菩薩將來教化眾生法緣盡了,滅度了,大勢至菩薩接著又成佛了。沒有別的原因,就是那個地方的眾生多善利。「善」,心善、念善、行善,就跟《十善業道經》上所說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西方極樂世界人各個都是這樣,四土三輩九品沒有例外的,沒有不善的。「利」是什麼?利是清淨,利是智慧。他不迷,他不邪,他不染,這得大利。這個大利感得如來應世,感得佛現前。
看看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居住在這個世界上的人,諸位細心去觀察,這個世間人他天天想的是什麼?他念的是什麼?他所想的、他所念的都是五欲六塵。起心動念是怎麼樣控制,怎麼樣佔有?念念都是損人利己,這是造惡業,造極重的惡業。貪瞋痴慢加速度的擴展,道德仁義幾乎完全沒有了。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恩德情義看不到了。我們只能在古籍上看到,古人有恩有德、有情有義,現在社會上人已經看不到了。我們發心做為神聖傳法的弟子,我們要把神聖的精神、神聖的教誨落實在自己身上,自己要真正做到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決定沒有控制的意念,決定沒有佔有的意思。對待一切人物,物包括動物、植物,這一切眾生,我們要有恩有德、有情有義。對一切萬物都具足,對人還有什麼話說!
我常常勸同學,這一生當中決定不能有一個對立的人。那就是我們大錯特錯。我還有個冤家,我還有個對頭,錯了,你學佛學到哪裡去?真正學佛的人,連中國儒家也講,「仁者無敵」。這個意思就說得很明顯,仁慈的人他一生當中沒有冤家對頭,沒有敵對的人,這是一個仁慈的人,在佛法裡面講仁者是菩薩。如果你還有個冤家,還有個對頭,你就不是菩薩,菩薩決定沒有。他跟我作對,我不跟他作對,他心目當中有對頭,他是凡夫,我心目當中沒有冤家、沒有敵對的,那我就是菩薩。
所以修行是在自己這邊修,不是在別人那邊修,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看到大威光童子他那個世間的人,你看看多麼純、多麼淨、多麼善,真的是純淨純善,感得第二尊佛出現在世間。下面是他對佛的禮讚。現在時間到了,這段經文我們明天再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