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九六卷) 2008/10/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99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八段「真實慧菩薩」,偈頌我們還是從第三首看起,這一段一共有三首偈,到第五首。
【於法不顛倒。如實而現證。離諸和合相。是名無上覺。現在非和合。去來亦復然。一切法無相。是則佛真體。若能如是觀。諸法甚深義。則見一切佛。法身真實相。】
前面這首我們在上一次學習過了,現在我們接著看第四首。第四首是講時間,現在、過去、未來,這是講三世,主要是要我們觀察到真相,真相才是諸佛體。佛,前面講「無上覺」,無上覺就是佛,佛就是無上覺。通常我們講覺行圓滿,這兩個字說得好。行是我們講的行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叫行。我們的行不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叫不覺;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叫覺,覺醒了。阿羅漢開始覺悟了,可以說少分的覺悟,在煩惱習氣裡面他只破執著,妄想、分別沒斷,所以我們稱他是少分的覺悟,可是這少分的覺悟就起很大作用。
同學們知道,我們現在生活在六道裡頭,六道我們只看到兩道,人道我們看到了,畜生道我們看到了。其實人跟畜生也很複雜,我們所見到的也是局部,沒有見到完全。譬如畜生裡面,佛經上講的龍,龍是畜生道,八部鬼神是畜生道,我們只在佛經上面聽說到,沒見到過。實際上古書所記載的像鳳凰,古書有記載,現在沒人見到過,麒麟也沒有人見到過,所以牠這個東西是不是真有?就很難講了。可是依照佛法的理論來說,那就是真的,為什麼?這有道理,有個理在此地。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有個念頭,它就有這個事實。你看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講得多明白,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念頭,念它就出生色相,念什麼它就出生什麼。
我們現在這個念為什麼沒有出生?實際上有,我們自己覺察不到。什麼人能覺察?有定功的人能覺察,心地清淨的人能覺察。在佛法裡面常講,譬如小乘的四果,初果須陀洹他天眼、天耳恢復,就能看到我們一般人看不見的東西,聽到我們一般人聽不到的音聲,這不難懂。譬如我們眼見,我們接收光波的波長長短不同,有了限制,我們人的肉眼所能見到的光波是一定的限度,比這個波長的我們見不到,比這個波短的我們也見不到。耳聽音聲也是如此,音波有長短,我們只能夠聽到當中的一節,超過這個量的我們就聽不到、就看不到了。所謂天眼通,就是這個障礙沒有了,就這麼回事情。譬如我們從光來說,現在用儀器可以偵測到,確實有X光存在、有紫外線存在,這都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在夜晚它沒有障礙,我們用這個設備,在夜間不必點燈,外面都能看得很清楚,現在在軍事上用到了。初果須陀洹,空間維次他突破了,很小,不大。到二果,定功就更深,他又有兩種能力恢復,就是他心、宿命。現在我們講因果,相信的人還不少;講到輪迴,相信的人就不多,只有少數宗教徒他相信。如果證到二果,他就能夠見到,二果有他心,別人心裡面想什麼他知道,他為什麼知道?他的天眼能力比初果增長到很多倍,人想就有相,你在想什麼,就像作夢一樣,那個境界相現前,他看到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二果就能夠證實,這不是假的。輪迴呢?他有宿命通,這不是看別人,看自己,他能夠看到自己前生,過去這一生,再過去這一生。阿羅漢能看到過去五百世,所以對於這個事情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幫助別人也能看到別人的過去世,所以突破了,時間不是真的。
在華嚴境界裡面,時間跟空間都不存在,經上講『現在非和合』,過去、未來也是「非和合」。和合是什麼?和合是因緣生法,在時間上,你找這個因緣找不到,為什麼?它不是和合相。過去、現在、未來這個東西有沒有?在百法裡面,它不是屬於心法,它也不是屬於色法。色法是我們現在講的物質,過去、現在、未來它不是物質;心法講的是精神,這個東西也不是精神。真的,精神跟物質是和合的。這些我們學了這麼多,都容易懂。時間如是,空間亦如是,所以時間跟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執著的人就有,沒有執著的人就沒有。所以三果阿羅漢,實際上講,他執著還沒有斷盡,只斷了一大半,他在時空裡面就得自在,我們今天講,他能夠突破時空的維次,空間維次,他有這個能力。
在六道,大的來說,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是不同空間維次的生物。現在科學家知道,從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數的、無止境的,實際上他們用科學的探測證實,他說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空間維次的存在。這個話是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的,他學科學,這是近代科學家證實,但是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突破。如果突破之後,我們對於宇宙觀就大大不相同了,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會有很大的改變。佛法突破了,佛法知道空間維次怎麼來的,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我們就明白了,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所以空間維次是無量無邊。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空間維次就沒有了,真的就這麼回事情,所以放下就是。
放下執著成阿羅漢,在佛法裡面得到的叫正覺,此地講覺,這個覺是正覺,你覺悟了,你明白了,正是沒有錯誤。如果我們能夠把分別也放下,不再分別了,你就成正等正覺,正等正覺是菩薩,你在四聖法界裡頭上面兩層,菩薩、佛。菩薩分別沒有了,有分別的習氣;佛,這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分別的習氣沒有了,他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妄想。如果起心動念放下了,十法界沒有了。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這個要緊,我們曉得之後,什麼叫學佛,真正用功、真正學佛,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也好,處事待人接物,練什麼功?練不執著。如果你能放下執著,你的煩惱就放下一大半,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生智慧,執著的心生煩惱,執著愈重煩惱就愈重,執著愈輕煩惱就愈輕,就這麼回事情。所以執著放下,見思煩惱斷了,六道就沒有了。六道不是真的,是假的,有執著就有六道,沒有執著就沒有六道。這個事情佛說出來了,佛並不是說叫我們一定要相信他的話,那就錯了,那就變成宗教。所以佛法是科學、是哲學,他叫你去求證,你自己試試看,你放下看看,是不是這個境界。所以佛經可以給你做見證,你放下了,確實六道沒有了。如果放下妄想,十法界沒有了,也就是我們經上常講的,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沒有了。這個沒有了,出現的是什麼?出現的,我們通常講一真法界,在淨土裡面講,諸佛如來的報土,實報莊嚴土。報身,報身是智慧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就是說,這東西從哪來的?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回歸自性。統統現前了,這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如果我們妄想的習氣也沒有了,也斷掉了,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那是什麼境界?那叫常寂光淨土。我們都稱淨土,其實常寂光它也沒有身,它也沒有土,就是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是這個境界。這是什麼?這是自性,就是大經裡面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也就是現代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你真的見到了。
見到,沒有見到的念頭;見到,沒有見到的言語,為什麼?這裡頭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物質、精神都沒有,但是它有覺,就是此地講的無上覺,這邊講的『佛真體』。所以跟你講『一切法無相』。《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給你講真的。我們現在聽了這個話,聽不懂,為什麼?這一切現相不都在我們面前嗎?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我們親身所接觸的,難道這是假的嗎?佛說是假的,可是我們不承認,這個事情難了。好在佛不勉強我們,佛叫我們去求證,你要是證得,你才曉得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怎麼樣證得?依照佛講的理論方法去學習,方法裡面最重要的還是放下。這個我們了解,釋迦牟尼佛當初就給我們做了示範,他十九歲離開家庭去求學,學了十二年,跟孔老夫子一樣,三十而立,他學成就了。釋迦牟尼佛的成就很了不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是什麼樣子?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他見性之後說出來的諸法實相,這是佛教的名詞,用現在的話說,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華嚴》我們把它大分,可以分為這裡頭講的五樁事情,第一個是倫理,倫理是什麼?倫理是講關係,人跟人的關係,人跟一切動物的關係,人跟一切植物樹木花草的關係,人跟山河大地的關係,人跟天地鬼神的關係,人跟所有一切不同維次空間的關係,這都屬於倫理。再道德,道德是我們跟這些關係如何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助合作,真正獲得真善美慧的生活,這是道德。第三種是因果,因果從哪裡來的?從宇宙人生起源的時候同時發生的。宇宙人生是怎麼起源的?是自性變現的。自性為什麼變現?是你心動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不覺就是極其微細的振動,現在講波動,這個波動現前,宇宙就現前;沒有這個波動,它是常寂光。有這樣的一個波動,微細的波動,就是實報土出現了;再有分別,四聖出現了;有執著,六道出現了,講得真清楚。這個出現不是有階段性的,不是有先後的,幾乎是同時的,所以大經裡面常講頓現,叫一時頓現。實在這一時是一念,一念頓現,一念頓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示範,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也給我們做了示範。我們從這兩個人的示現,終於體會到、明白了,明白就叫悟。
在教下,悟後起修,你要不修,這是佛菩薩的境界,我們享受不到;修、證,那我們就享受到了,佛菩薩境界我們也能夠契入,我們的境界也能達到他的境界,跟他的境界無二無別,這就對了,這叫真修,真正修行人。修行人不是經典講講說說,這個沒有意思。所以經不是叫你念的,不是叫你背的,也不是叫你講的。你沒悟的時候,經典的作用是指導你修證的一個,用現在的話說是教科書,是個指南。你修證,證得之後,這個東西可以給你做印證,譬如你真正證入,明心見性了,你再看看《華嚴經》是不是,你所證得的境界跟經上講的是不是一樣;如果是一樣,沒錯,我跟諸佛如來入了同樣境界;如果所證得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就有問題,那叫盲證,是個錯誤的境界,不是真實的境界,那再回頭,重再來一次。這是經典的作用。所以佛常常教導我們,你看經典最後一句都是「信受奉行」,信擺在第一位,信是什麼?全盤接受。再問,這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學說?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思想、釋迦牟尼佛的創造?給你說,都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那個東西是什麼?講的是我們自性,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跟釋迦牟尼佛、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兩樣。佛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個心、一個智慧,力無畏亦然;十力、四無畏沒有一樣不同。要自己去求證,你不肯放下,你就不能證得。這個證,我們雖然沒有能夠達到這個標準,我們能相信,為什麼能相信?我們的煩惱少一分,人就感覺得輕鬆一分,就幸福一分,就快樂一分,這是我們現前親證的。
沒有學佛的時候,也就是沒有依教奉行,根本就不懂得,我煩惱多,憂慮。現在我們聽到許多同學常常講,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身心都得不到安穩,不安,貧賤的人不安,富貴的人也不安。這種話我們在古人典籍裡面沒有看到過,換句話說,從前社會裡面那些居民身心安樂,只有在有災難的地區或者是戰爭的地帶,身心不安。那短時間,也不過是一二年、三五年而已,他一生當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長時間是心安理得。可是在今天可以這樣說,舉世之人,全世界的人身心都不安穩,尤其最近的金融風暴,應該是天天都有報導。我是不看報紙,也不看電視,這些資訊我都不接觸,你問我為什麼不接觸?我天天身心安穩,不知道就心安了。有些同學從網路下載重要的新聞,下載幾條給我看,我看了之後,知道這個世間現在很多人身心不安。為什麼?用佛的話來說,不知道宇宙人生真相,你心隨境轉,你就不安。譬如煩躁,心隨境轉,我看到這個人我喜歡他,我看到那個人我討厭他,你的心就不安,你就顯出煩躁。如果你能夠放下分別執著,這個人善行,那個人惡行,善行你也沒有看到他善,惡行你也沒有看到他惡,你是平等心在看世界,心就安了。由此可知,境界不在外面,外面境界一切法無相,一切法是幻相,一切法不可得。
般若,世尊講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講什麼?只給我們講了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這句話我們記得很清楚,也常常在重複,可是怎麼樣?真的來說,沒有把這個結解開,不得受用。一直到讀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談話才恍然大悟,這個密碼破解了,真的是不可得。你想想看,物質現象也好,精神現象也好,「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它哪裡是真的!你這句話懂得、明白了,一切法無相你就證得了。證得,為什麼沒有受用?沒有受用是你的分別執著這個習氣沒放下。你放下了,你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你就得受用。這樣子我們總算得了一個結論,你不肯放下,你過的是六道輪迴的生活;放下執著,你過阿羅漢的生活;放下分別,你過菩薩的生活;不起心不動念,那你過諸佛如來的生活,不就如此!還有比這個能講得更清楚的嗎?「是則佛真體」。所以你一定要曉得,你要真證得,一切法就在面前,不但外面的一切法無相,我們自己這個身也無相。
這些事情在眼前到底是什麼現象?我們在學習當中也多次報告,這個現象是相似相續相,就是我們起心動念念念不相同,沒有兩個念頭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它相似,它不是一個,所以它根本就不是真的。確實就像我們看電影,看電影放映機裡面的底片,一張一張的幻燈片,移動的速度太快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速度一秒鐘它移動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我們怎麼知道它是假的!就是一秒鐘你所看的,已經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的幻燈片,這麼大的速度在移動。我們得感謝彌勒菩薩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揭露,把這個祕密給我們說出來。縱然我們現在沒能證實,知道世尊、彌勒菩薩不會說假話、不會欺騙人,肯定是真的,我們能夠信得過,那我們應該放下,不要再執著了。在這裡面,說老實話,不但善惡沒有、是非沒有,染淨也沒有,所以六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眼前的現象是能生萬法,萬法是個幻相,所以這有叫妙有。佛在大經裡面常說,「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是什麼?是常寂光,為什麼不空?它能生妙有;妙有不是真有,剎那生滅,這個剎那就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叫佛真體。
下面說,『若能如是觀,諸法甚深義,則見一切佛,法身真實相』。我們要怎麼看待現實?怎麼看待這個世界?怎樣看待人生?佛說了,你能如是觀,能像這樣看法就對了,一切法的甚深義你就明白了,一點都不假。《金剛經》裡面給我們講一合相,「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講整個宇宙。我們可以說,一念所現的那個相,你看,「念皆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識就是心理現象。佛法裡面講色法、心法,識是心法,形是色法;現在人講物質、精神,形是物質,識是精神,這兩個分不開的,心跟物是一體。而且存在的時間極其短暫,我們無法想像的,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這是一切法的甚深義,因為什麼?它這一念,念念成形,形就是整個宇宙森羅萬象,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現前它是頓現,就是那一念全部就現出來了。現出來,你不能說它有,不現不能說它無,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隱現不同,隱現是一。
這種情形很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屏幕裡頭什麼都沒有,那是什麼?所有的這些影像它隱藏了,不見了,你看不到;你把開關頻道一按,它就出現了。那你就曉得電視屏幕上不是沒有這些境界相,它不開的時候不能說它沒有,開的時候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它從來沒有染著你的屏幕,你的屏幕還是乾乾淨淨的,一塵不染。我們把屏幕代表自性,它的隱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是隱;現出來就是「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它現出來了,就這麼回事情。隱現是一不是二,不礙清淨心,你的清淨心從來沒動過。清淨心是什麼?是電視的屏幕,從來沒有染著過,從來沒有動過。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不動搖」,它沒動過;「本自清淨」,它沒有染污過;「本不生滅」,它沒有生滅,沒有生滅就是永恆的,沒有生滅就是真的,有生有滅就是假的。所以相的隱顯是有生有滅,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今天搞錯了,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完全不知道。所以諸佛如來他們厲害,他們知道真的,永遠守住真的,假的隨緣。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現的相,諸佛如來隨緣,他隨緣妙用,妙用就是他守真,守真隨緣得大自在。為什麼要隨緣?隨緣普度眾生,幫助那些還沒有覺悟的眾生,還在執著分別的那些眾生,執著分別很苦,幫助他覺悟;自己確實如如不動,隱現無礙,這叫妙用。這個意思很深很深,確實是經上所講的這句諸法甚深義。佛在經教裡面常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變就是妙用,隨緣就是應化,善巧方便。隨緣可以解釋為善巧方便,妙用是如如不動,他沒動過。
真的,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的示現,住世八十歲,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實足年齡七十九歲,他老人家走了,為我們所示現的種種示現,經上講的八相成道,隨緣。雖然隨緣,他如如不動,從什麼地方體會到?這是他老人家自己說的,記載在經上,他說他一生沒有講過經,沒有說過一句話,什麼人要說他講經說法,那叫謗佛。這透露一個什麼訊息?明明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怎麼說沒說一句話?這個意思不懂,我們想不通。好在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就有人請教過這個問題,向佛請教,為什麼說這麼多話,說沒說?佛舉鼓跟鐘做比喻,他說你看到鼓沒有?看到了,看到鼓。鼓的裡面有什麼東西?沒有,這大家知道,一個木頭筒,兩邊有兩張皮,多半是牛皮,當中什麼都沒有。他說你敲敲它,你敲它就響,所謂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佛用這個比喻,你叩它的時候就好比說法,不叩它的時候就不說法。它說了沒有?真沒說。為什麼會說?叩它。說了怎麼樣?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佛用這個比喻。
我們今天可以用另外一個比喻,我們講堂外面走廊上掛的有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我看有十幾張照片。我們有意念對著這杯水,我們的善念、善意,它的結晶很美;我們一個惡的念頭,不善的意思對它,結晶就很難看。我們要去問水,你有沒有現相給我看?水會像釋迦牟尼佛,沒有。那為什麼會有這些現相?現相是你心裡變現的,它不過就反應而已,就像你敲鼓,你敲它一下,它就響一下。而且念念不相同,我們對這杯水,前念跟後念雖然都是一個善意,前一念的結晶跟後一念的結晶不一樣,相似,絕對不會相同。念的力量有強弱不一樣,不會相同的。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做隨緣妙用,什麼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早年我講經常常說到這兩句,我又續了兩句,我講了四句,經上講「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我加了兩句,「不變不隨緣,隨緣隨著變」,我加這麼兩句。這四句說的是什麼?說的是我們修學的過程當中,隨緣隨著變是凡夫,六道凡夫,那是苦不堪言,自己一點功夫都沒有。修行修什麼?就是隨緣裡頭修不變。實在講,四大天王裡面,西方廣目天王就表這個意思,廣目天王手上是拿一個蛇或者是拿一個龍,這個手上拿個珠子。珠子是代表不變,龍蛇是多變的、善變的,代表什麼?代表這個社會,社會善變,人心善變,你自己守住這個不變,你就能應一切萬變,以不變應萬變,它表這個意思。你得有這個功夫才行。你不變的心是清淨心、是定心,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定生智慧,智慧能應付一切變化,會應付得很圓滿,能解決問題。所以知識不行,知識解決不了問題,智慧能解決問題。知識是什麼?知識,你心還是動的,不是定的。所以學佛你懂得這四句,你就知道怎麼去用功。
隨緣隨著變是凡夫,隨緣不變那就是學佛了,我在隨緣裡頭學什麼?學不變,這個不變就是定,佛法裡面叫三昧。無量的三昧,無論跟人接觸、跟事接觸、跟大自然接觸,都要有一個不變的心,絕不隨著外面境界轉,這叫功夫,這叫走菩薩道、成佛之道。我講的不變不隨緣,這是誰?這是阿羅漢,阿羅漢確實執著放下了,不變了,他到不到六道來度眾生?他不來,為什麼?眾生太難度了,少找麻煩,所以他不隨緣。不隨緣,我們也曉得,他還是有隨緣,他有條件的,他喜歡他隨緣,他不喜歡,他就不隨緣。你找到他,他教你;你不找到他,他不教你,所以不像大乘。大乘菩薩是作不請之友,眾生沒有找他,菩薩自動找上門;阿羅漢、辟支佛不是的,你必須求他,求他還看他高不高興,那就是緣分了。你求他,他看到你歡喜,跟你有緣,他就教你;你求他,他不喜歡你,他理都不理你,這是不變不隨緣。
不變隨緣是佛,佛是不變隨緣,他在常寂光中,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有感,他就有應。像我們讚歎觀世音菩薩一樣,千處祈求千處應,感應道交,絕不失時,你只要有求,他就有應,這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可以說是四聖法界裡面菩薩跟佛,為什麼?初住以上已經是不變隨緣了,他見了性,明心見性就不變了,他到六道、到十法界裡面去應化,那是不變隨緣。所以隨緣不變應該是在十法界裡頭,像我們《華嚴》講的大乘從初信位到十信的菩薩,因為他是大乘,大乘都是菩薩,是隨緣裡頭學不變。我們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學佛怎麼學法就算是找到了。我們要學,這四句裡頭就學這一句,隨緣不變,慢慢學,從日常生活當中學。
學也要有方法,也得有綱領,方法是什麼?方法是戒定慧,叫三無漏學,從戒學起,凡夫。戒學起就是自性四德裡第二句,「威儀有則德」。威儀是什麼?我們的儀表,表現在外面的,佛法叫表法,行住坐臥,走有個走相,坐有個坐相,站有站相,躺著有躺著的相,這叫四種威儀。有則,則就是規矩,這個規矩就是戒律,戒律你得修根本戒。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很可憐,為什麼?從小父母疏忽了,沒教我們,我們今天沒有根。古代的人,再早我不知道,我從小能記事的時候,大概五、六歲的事我就能記得很清楚。我還記得一樁事情,我三歲發生的事情,那印象很深刻,三歲之前的事情記不得了。我從那時候,我們能夠知道是家教,母親對子女的教導很認真,以身作則,言語上常常叮嚀,你看,母親做到了。你看母親對她自己父母的孝順,那是做給我們看的,做給小孩看的。看到之後,我們長大應該怎樣對待父母,她做出來了,這什麼東西?現在講的《弟子規》。
所以《弟子規》是嬰孩時候就要教,小孩出生的時候就要教,為什麼?他已經在學了。你不要認為他無知,他不懂事,那你全錯了。這個現在我們找到證明,美國的心理醫生魏斯博士,我在他著作裡面看到,他用催眠的方法把這個人,就是告訴你,譬如你現在四十歲,他說你回到三十歲,再回到二十歲,再回到十歲,再回到一歲,再回到母親胎胞裡面,他這樣催眠。問你現在在母親胎胞裡面,你感受怎麼樣,他都說出來。原來是坐胎的靈在胎胞沒有出世的時候,母親的飲食起居他都有感受,你怎麼說他無知?他能夠把從小,出生的現相,都能夠說出來給大家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證實中國古人講胎教有道理。他一入胎的時候,他在坐胎的時候,他就有知覺,他不糊塗。所以中國對小孩的教育最遲也是出生,一出生,他眼睛睜開了,他會看,他會聽,雖然他不會說話。大人在他面前,言行舉止都要給他做最好的榜樣,完全是正面的,不能有負面。這叫什麼?這真的叫扎根教育。民國初年還有,好的母親她會教,做父母的不一定認識字,但是他會教,他會做好樣子給嬰兒看。這些大人,甚至於客人到他家裡來,在嬰兒面前的表現也都要規規矩矩,這是那時候的常識,人都知道,大人在孩子面前一定規規矩矩,不能讓孩子有負面的影響。所以中國諺語所謂「三歲看八十」,它有道理,三歲他已經學了一千天,這一千天印象深刻,他的根紮下去了;三歲以後開始學,太遲了。你看我們中國人對教育多重視,他懂得,他不是不懂。現在人不懂,傳統教育丟掉將近一個世紀,至少丟掉四代。這在全世界其他國家民族裡找不到的。
另外還有一個維繫著社會國家長治久安,一個制度,這個制度是什麼?家,所謂是家教,現在家沒有了,教也沒有了。中國的家是大家庭,這個家庭要能夠維繫長久,代代相傳,最重要的是什麼?道,家道,就是道德仁義禮,這是家道。家道沒有了,這個家就保不住。家道是什麼?家道是共同的,家家都一樣,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君臣是領導與被領導,在一家裡面,君就是家長,家裡面所有的一切大眾都得要聽他的。所以它是個社會,五代同堂。在家庭裡面主事的大概都是祖父這一輩的,曾祖父那已經退休了,像太上皇一樣,不管事了,五代同堂。一家人口少的,人丁不旺的,也有一百多人;人丁興旺的,就是一般的家庭,總有三、四百人,五、六百人,這是一個家族,那要沒規矩還得了嗎?不就亂了!所以這個家教就太重要了。所以他有家道,這個道就是家庭人與人的關係,這是道;有家規,有規矩了,這就是《弟子規》。《弟子規》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講解的,是做父母的、做大人的(小時候都學過)要做出來,在家裡要做出來,人人都要做,絕不能離開的。小孩一出生,在他面前也就是這麼做,他自然就成習慣,這是家規,這家有規矩。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事業,家學是學術,學術常常跟事業會連起來的。宋朝以後,朱熹編了一部「四書」,可以說從那個時候以後,家學裡幾乎是以四書為必讀課本,無論是什麼家庭,是從事哪個行業的,沒有不讀四書的,所以四書就變成共同科目。另外的科目呢?另外科目是你家裡是做什麼行業的,他會取哪些典籍,譬如學醫的,他一定《黃帝內經.靈樞》,他選這些;如果從政的,他一定是選擇有關政治的;經商的,他也選擇經商的這些商道。各行各業,它有它專修的;共同科目,那就是通常講四書五經,共同科目。五經有統統學的,有在裡面選一、二種的。這是從前的家。這個家家和,社會就安寧,社會就和諧,所以家和萬事興。
現在中國童蒙的教學沒有了,家沒有了,所以社會動亂,社會沒有辦法安定,人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道理就在此地。你把這個搞清楚之後,才曉得現在人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惶惶不安,你就全都明白了。中國的家教跟中國家的精神跟功能太好了,維繫中國五千年的長治久安。它功能裡面最大的、最重要的三樁事情,第一個是養老,第二是育幼,這是家裡面的大事,這不是個人的。你夫婦生一個小孩,不是你兩個人的事情,這是全家的事情;老的時候養老,也不是你兒女獨有的事情,是整個族人的事情,它是大家庭。所以人老的時候,他有天倫之樂,他沒有憂慮;小孩決定有教養,也不要自己操心。扎根教育,這是父母的事情,這是從出生到三歲。聰明的,天分根性利的,四、五歲他就入學,家學。家學就是私塾,我們現在講子弟學校,每家都有子弟學校,就是私塾,他就上學了。上學,老師幫助他繼續成長,這時候要念書,念書完全著重在背誦,句讀、背誦,著重在這些。這是家業。第三樁家的功能,傳宗接代,這是一個家的大事。祠堂,這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家譜是你家庭的歷史,世世代代記載得很清楚。你老祖宗從哪來的?沒有文字之前是傳說,黃帝以後就有文字,很清楚的記載下來。從黃帝到現在至少是四千五百年,在全世界各種族群裡面都找不到,唯獨中國這個族群有,你說多可貴。
所以家的功能實在是太好了,我們怎樣把它恢復?恢復從前大家庭是不可能了,那做不到的。所以我們想到現在只有用團體來繼承中國古代家的精神與功能,用團體。企業是團體,一個公司,你的員工通常都是上千人,這就是一個家族,比古時候家族還要大。如果公司的主持人,或者是董事長、總經理,他有這種認識,把公司看作自己的家族,員工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員工的父母跟自己父母一樣,員工的子女也跟自己的子女一樣,要辦子弟學校,公司的子弟學校,叫員工子弟學校,這是家學。傳的是家道,把倫理從公司上所有成員來建立,這是好事情。員工的父母,你可以公司辦一個老人樂園,養老。這個人進入這個公司,他就有了保障,他沒有憂慮了,我的父母公司養老,我的小孩公司教導,他會全心全力為公司服務。勞資關係沒有了,它變成一家人,再不會有這種糾紛了。讓這種團體來繼承中國五千年家的精神跟功能,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和諧,就會有像過去一樣的長治久安。
企業是一個家,實際上,只要是團體都是家。像我們這一個小的協會,我們的協會從董事到所有的執事,跟我們的義工、職員,還有我們許多到這個地方共同學習的同學們,我們都是一家,把中國過去家的精神功能也能落實在這個會裡面。會裡面我們有這個能力,有這種願望,將來我們自己可以搞一個社區,是我們大家在一起居住的一個場所。社區裡面老人,我們跟父母一樣的尊敬、照顧。社區裡面可以辦一個子弟學校,從幼兒園辦到初中,也是十二年,幼稚園三年,大班、中班、小班,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十二年。十二年,小孩根就紮下去了。政府規定的課程,我們統統教完,裡面加上倫理、道德、因果的學科。這些小孩培養出來,將來都是社會上人才。不是做不到,事在人為。我現在年歲大了,想得很多,但是沒有力量做了,力不從心。所以我很願意說出來,常常說、多多的說,大家聽懂了,希望大家真的能發心,你們去做,做出幾個樣子出來。社會大眾看了,「這是好!」就會產生影響。什麼樣的團體都可以變成一個家,像我們出家人的寺院,寺院也是個家庭,年輕的出家人到這裡來要教他,現在有辦佛學院,或者是佛學班。我們過去在台中蓮社李老師的會下,那是一個居士道場,他有經學班,有這麼一個班,經學班是學講經的,我是經學班的學生,對年輕的人教。除經學班,老師他開了好多個班,看你喜歡。喜歡在道場服務的,做義工的,也有一些課程讓你學習,怎麼樣接待賓客,甚至於怎麼樣烹飪,怎麼樣管理秩序、清潔環境,它統統都有小班來上課的。所以台中蓮社它就是有這種性質。老師也還做得不錯,他辦了一個老人院,但是老人院不是收養我們自己道場的蓮友,不是專修這個的,外面的老人都可以來,一個安老院,他也辦了兩個幼稚園。
所以任何一個團體朝著這個目標方向,能夠有一家人的觀念,這個團體就是一個現代的中國人的家。那一定有家教,這就很重要,有家規、有家教,《弟子規》就可以落實了。普遍展開的時候,社會就安定,沒有作奸犯科的。人學過倫理道德,他羞於做惡,做不善的事情,他感覺得羞恥;懂得因果教育,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他不敢做壞事,社會自然和諧,社會上就找不到犯罪的人,這才叫大治之道。中國古人有這樣說過,說人人懂得因果,這是大治之道;人人不懂因果,是大亂之道,這在我們現在社會看得清清楚楚。現在社會為什麼這麼亂?不相信因果,講因果認為是迷信,認為是落伍,不相信因果認為是先進,什麼事他都敢幹。因果有沒有?真有,不是沒有。總有一天他明白了,明白之後後悔莫及。他現在不相信六道輪迴,他死了就相信,死了之後他到另外一個空間去,他就看到了。
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在這個時代怎樣學佛、怎樣覺悟、怎樣重新建立價值觀。現在人價值觀是錯誤的,全世界人都追求財富,這還得了!這是絕大的錯誤。人人都追求這個目的,那是什麼心?自私自利達到極處,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還得了!所以人跟人當中,信心沒有了,彼此都猜疑,不但對於別人沒有信心,對自己也沒有信心,你說這多可悲。所以他身心不安,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他不能不憂慮。尤其在現在這個社會,子女不孝,沒有可靠的人,沒有能信任的人,老的時候怎麼辦?他怎麼能不憂慮!只要是個人,他一定會憂慮。那我們學佛的人,學了佛法還知道,佛教給我們廣結善緣,這個可靠。我們跟人結善緣,到我們老的時候、困難的時候,有人幫助我們,果報。我幫助老人,將來我老了,會有年輕人幫助我,這就叫果報。我種好因,將來就有好的果報。那你現在是不孝父母,不敬重尊長,沒有把老人看在眼裡,到你老的時候果報現前了,也沒有人理你。縱然你有錢可以住在安老院,安老院裡頭孤獨,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這我看得很多。進入安老院,中國人有句俗話說,坐吃等死,真的,這四個字一點都不錯,多悲哀!我們看得太多了。
現在自己也老了,所以念念都想建老人樂園,老人在一塊居住,在一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管你學什麼,對哪個東西有興趣,我們都會請老師來教,他就有樂趣了。這個老人院不要用「老人院」這個字,用什麼?我就想到用山莊、用別墅,用這個名詞,實際上是老人樂園,是老人學校。各種藝術的表演,一個星期至少要有一次;學習不中斷,天天學習;老人當中還有體力好的、有才華的,可以教幾個學生,義務的傳授自己的學術,跟年輕人常常接觸。所以旁邊如果再能辦一個子弟學校,咱們現在也不是一個公司,也不是一個團體,所以我就想到辦實驗小學,九年制,從小學一年級辦到初中三年級,九年。教導國家規定的這些課程,除這個之外,還加上倫理、道德、因果這些學科,這些學科在現在學校裡沒有。課程排列的方法,我們依照中國的傳統,「教之道,貴以專」,這樣來排法。
現在學校的學科,譬如小學六年級,他有六門主要課程,他們的排法是交叉的,第一個小時是語文,第二個小時是數學,第三個小時是歷史,他這麼交叉的,這個課程排起來學生很吃力,不容易學好。我們從小學的時候,老師只教一門,你學兩門,老師不教,說你沒有這個能力。一門學完之後,再學一門,確實這個教學方法好,這個教學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有兩千多年的經驗,有兩千多年的效果,我們要珍惜。所以我就想到九年課程,課程重新排,好比小學六年,六年的語文,我們一年教完,就是第一年專教語文,就一門課,一天排上四個小時,一年就把六年的語文學完了。到第二年就專門學數學,也是一年當中把六年的數學都學完。學生他頭腦只有一樣東西,他只想一樣,書包裡頭就一本書,輕鬆,不至於那麼一大堆,累死了,學習他有興趣,他會很快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六年的東西跟一般學校都學完,我們排課的方法不一樣。請老師也很好,我們請就請一個老師,教語文就請一個語文老師,他來教一年;第二年我們請一個教數學的老師教第二年,二年級。老師也會歡喜,這個教的人;學的人,學生也歡喜。
我們用這個方法來做實驗,這個實驗成功了,成績能夠確實比一般學校教學優越,那就值得了。政府就推廣,讓其他學校來觀摩,這種教學方法要好的話,就應當推廣。不經過實驗,大家不相信;實驗成功了,大家就相信了。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好,我們講給別人聽,別人聽了也很歡喜、讚歎、鼓掌,但是他無法相信,他沒有見過,他也沒聽說過,一定要做出來給大家看。這是講到家學的重要。有這個基礎,他將來再升學,升高中、升大學都沒有問題,基礎打穩了。從小的時候要教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塑造年輕人的品德。這是社會長治久安的大根大本,是我們今天佛弟子應當要認識,應當要有這種想法;有力量的話,應該要推動,真正去做。
這些都在這句經文裡面,當中這兩句,「諸法甚深義,則見一切佛」,一切佛是《華嚴經》上所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佛是什麼?佛是覺,覺而不迷,這叫做佛。我們一個人覺悟了,成佛了,一切眾生都成佛了。也許你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了,我還沒成佛,他怎麼成佛了?他真的成佛了,因為你在釋迦牟尼佛眼目當中是佛,一點都不假,而是你自己不承認你自己是佛,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他成佛。到你哪天成佛,你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你看到大地所有一切眾生都成佛了。也是他們有些不承認他是佛,那他還要繼續搞輪迴,他還不覺。佛看到你怎麼成佛?你有佛性,你有如來智慧德相,你跟他沒有絲毫差別。只是他沒有障礙,他的智慧德相完全起作用,他享受到了;你雖然有,你有障礙,這個障礙是你自己造成的,你自己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與別人不相干。佛看你是平等的,佛尊重你,你不尊重佛,佛也不會怪你,佛知道你還沒有覺悟,你還沒有把你的障礙放下。放下,放下原來就是。末後這句,「法身真實相」,就是一點都不假了。我們再看下面一首偈,第六首偈,這段只有一首偈,「次一覺照者」:
【於實見真實。非實見不實。如是究竟解。是故名為佛。】
覺照,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得很好,我們把他的註解念一下。「次一覺照者」,次一就是第二段,次是第二段,有一首偈,就是第六首。「真諦名實,無和合故。俗諦非實,假和合故。互融無雜,名究竟解」,這句很重要,也解釋得很清楚。什麼叫真諦?真諦跟俗諦,就是我們講真的、假的。什麼是真的?非和合是真的,凡是和合都是假的。和合是什麼?眾緣和合而生,這不是真的。像我們人,人是眾緣和合,人身體的物質叫四大,四大是講物質現象,地水火風。佛經裡面講科學,這是講物質現象。地就是物質,你能看得見,它再小,現在我們用顯微鏡,高倍顯微鏡裡面看到的基本粒子,你能看得到,它是個物體,佛家稱它為地大;第二火大,第三水大,水、火現在講帶電,陽電就是佛家講的火,陰電就是講的水,或者講溼度;風大,它是動的,風是動的,不動就不叫風,它是動的。再小的物質,這個物質是個物體,它本身它有熱度,有溫度,它有溼度,或者說它帶陰電、帶陽電,它是動的,這是物質現象。科學也講到,佛法也講到,只是用的名詞不一樣,地水火風。精神方面有受想行識,他有感受,他有想,他有思,他有這個;實在講,想是執著,思是分別,識是妄想。今天時間到了,下一點鐘再詳細來跟諸位討論這個問題。這是講受想行識,這是和合的,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四大聚合,假相成就了;四大分開之後,這相就沒有了。所以真假,佛是這樣說。不是和合的,譬如像時間跟空間,它不是和合的。我們的自性不是和合的,不是和合的是真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