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六七卷) 2007/1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6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大喻最後一段,第二十「大海龍王」,「龍王遊戲喻」。這段經文長,「有二十四頌半,龍王遊戲喻,喻菩薩遊戲神變德」。前面有兩句偈,就是半首頌,這是「總標」,說明龍王的「大用不同」。我們知道,在佛法裡頭常講,龍牠的性質善變,就說明龍王神變作用不同,說明這個意思。經文總共有二十二頌半,前面兩句是半頌,這是總標、總說。
【大海龍王遊戲時。普於諸處得自在。】
怎麼自在法?下面有二十二首偈頌給我們說明龍王的自在,比喻菩薩應化在十法界,尤其是六道。我們讀這一節經文,雖然不能夠像佛菩薩、像龍王那麼樣自在,至少它給我們一個啟示,佛法的教學是非常活潑,不是呆板的。這裡面的意趣足以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而放下分別執著,知道佛法的教學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完全不相同。佛陀在經論裡的教誡於是我們就明白了,這些說法、講法在什麼時候適用,在什麼狀況之下他要變通,通權達變,不會變那就錯了。
講到戒律,這是初學,前面也舉過例子,初學要嚴持戒律。可是戒律持得很好的時候,佛又告訴你,你得要放下,不放下你開悟不了,你是執著,要把執著放下你才能開悟。執著放下是不是戒律沒有了?戒律在,在日常生活當中自然守規矩,就像孔夫子所說的,「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他已經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不需要再去持戒,他自然如法。能做到隨心所欲也不違背規矩,這叫得大自在!幫助你不斷向上提升,到最後的階段是不起心不動念,那叫大圓滿。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無不自在,如來果地上的自在。菩薩的自在我們知道,如果是權教菩薩,他還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戒定慧修不修?修,修戒定慧不執著修戒定慧,修戒定慧不分別修戒定慧,這個叫高。自己在沒有成就的時候,戒定慧幫助自己成就;已經成就的時候,修戒定慧是給別人做樣子看的,不是為自己,自己已經圓滿。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還要示現修苦行、示現持戒、示現日中一食,那是什麼?教初學,你不做樣子,別人不相信,教不了別人。所以那是教學的方式。
學生都持戒了,就告訴他要升級,升級,這個方法要放下,因戒得定!定會不會犯戒?不會,定共戒;心地清淨的人不會犯戒,不會做錯事情。再往上提升,道共戒,人開悟了,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跟性德相應,絕對不會違背性德,這是道共戒。我們今天沒有道也沒有定,只有老實的去持戒,佛叫我們做的我們就認真去做,不許可做的我們決定不做,持戒。確實我們要知道,因人不同,對初學的、對老修的、對修學有功夫的、對修學沒有功夫的,都不一樣教法。煩惱習氣還很重,要幫助他嚴持戒律;戒律他做不到,我們就要降低,勸導他學《弟子規》、學《感應篇》,這個學好了,持戒就沒有問題。不但他能持,他會歡喜持戒,為什麼?戒是清涼法,身心清淨,從戒裡面得定,他就明白了。所以今天我們可以說統統是初學。
講到佛法的教學,活潑、生動。自在,自行化他,至少執著淡薄了才能做得到。凡夫執著是百分之百,一絲毫都沒有放下。初進佛門的人,這是真的入佛門,在《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初信進門了;沒有到初信,在門外,我們都在門外,沒入門。小乘初果須陀洹這叫入門,雖入門,距離佛的講堂還很遙遠。什麼人才能進入講堂?菩薩才登堂,阿羅漢、辟支佛入門,菩薩登堂。什麼人入室?法身菩薩入室,法身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入室。入室成佛了,登堂是菩薩,進門是羅漢、是辟支佛,這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後我們的慚愧心才生得起來,傲慢心化解了,你有什麼值得傲慢,沒入門!傲慢心沒有了,慚愧心生起來,知道自己要用功、要發憤、要努力,也知道自己功夫在哪裡用。依教修行不執著,這句話重要。依教修行要執著,還是不入門,人間佛法,不是三乘佛法。三乘是什麼?就是阿羅漢、菩薩、佛,那叫三乘。阿羅漢剛剛入門,超越六道,世間佛法出不了六道。出不了六道,換句話說,你沒有辦法脫離業力的拘束,也就是不能夠超越業力在支配你。你在六道輪迴是業力,你善心善行,三善道受報;不善的心行,三惡道受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個不能不知道。
世尊在經教裡面講的還有四種道理,我們先來學習四種道理。什麼叫做道理?這名相的概念要搞清楚,什麼叫道理?在佛法裡簡單的解釋,能夠貫通,道就是道路,路就是通道,能夠貫通一切事、一切物。物通常講有情世間,事通常講的器世間,就是說通達宇宙人事真實義,這叫道理。有事就有理,有理一定有事。道理,簡單的講就是通達無礙。我們想想,現在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遭遇到障礙了,哪些障礙?家庭不和,現代的社會幾家和睦?夫妻不和,這是什麼?離婚率就高,從離婚率一看,家不和,這遇到障礙了。現在人人都知道,你在古時候講家不和,一般人會很訝異,哪有家不和的道理!家怎麼會不和?古時候家和,那是靠教育,從小世世代代就教他做人的道理,從小要教,人際的關係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孝親尊長,對於長輩知道尊重,同輩分友愛,真的是家和萬事興,沒有障礙,通達了。什麼給他疏通的?教育。所以道,做人的道理暢通無阻。
現在遇到障礙,嚴重的障礙,人與人起心動念他對立,對立怎麼?對立就不相信。從對立自然就變成矛盾,從矛盾自然就變成衝突,愈來愈嚴重。這樣問題出來了,從個人、家庭、社會、族群、國家到全世界,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擺在面前這個切身嚴重的問題,如果不能化解、不能恢復到正常,真的這個世界會走向末日,很可怕!現在在末日的邊緣上,再不覺悟、再不救就沒法子。要救這個世界,從自己救起。湯恩比博士說的話很有道理,我們遇到難題要去找老祖宗,孔孟學說、大乘佛法,拯救二十一世紀社會危機的這服良藥。他講的是什麼?儒講的是什麼?講倫理,講人與人的關係;佛法講自性,講得更透徹,講得更圓滿。你要真正懂得心性,你的性德就流露,自然流露。性德是什麼?性德是究竟圓滿的倫理、究竟圓滿的道德,一絲毫缺陷都沒有,這是大道理!
佛在經論裡面為我們略說了四種,要讓我們了解。《解深密經》裡面所說的,「解深密經五」,第五卷所說的。第一種「觀待道理」,也叫做「相待道理」,觀待你不懂,講相待你就容易懂了。相待是什麼?就是相對。所以後面觀跟待有個解釋,「觀者觀對,待者待籍」。下面再舉例,我們一看這個例子意思就更清楚,「如對長而籍長成短」,長從哪裡來?因為你有比較,長跟短放在一起,看到短的,這是長的;看到長的,這是短的,所以「對短而籍短得長」。「又如苦為所對而感樂,樂為所籍而感苦」,因為感到苦你才曉得樂,感到樂,樂的對面才知道有苦。所以「總名觀待道理。十因中有觀待因是也」。這是第一段。
第一段科學家現在也講,也講得很好,宇宙是相對的,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你看在佛法裡面,《解深密經》佛說的,就說出這個道理來。凡事都是相對的,相對就不是真實的,你要曉得,相對是什麼?相對是相,事相有相對,理上沒有相對。我們能想到,相對是從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如果沒有執著、沒有分別,相對就不存在。所以佛法解決問題,六和敬裡面第一個見和同解,見是什麼?就是你的想法、你的看法是相同的。怎麼同法?人確實是生活在相對的世間,怎麼同法?大跟小怎麼同?是跟非怎麼同?善跟惡怎麼同?沒法子同。佛教導我們,告訴我們,這些事實的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只要你沒有執著就大同小異,就能做到,沒有執著;再能夠沒有分別,那就完全相同;如果不起心、不動念,同與不同都沒有,那就是覺後空空無大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虛妄這個念頭都沒有,為什麼?虛妄是對真實說的,還是相對。講法性、講法相,還是相對,性相是一對,理事是一對,因果是一對,怎麼能同?必須到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相有沒有?有,有是什麼?有叫幻有;換句話說,是有,但是這個有根本不存在,這是事實真相。這就講到很高深的科學跟哲學。這不是給你談維持和睦關係的,那是暫時的,暫時維持和睦關係的倫理、道德、因果。現在真正給你講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他這個說法確實是不相同。
初學,六和敬裡面的見和同解,我們大家放棄自己的看法、想法,依照佛經、依照戒律、依照佛陀教誨,我們共同遵守,可以做到。這是很淺顯的,這是初學的,有效,人人能遵守。我們湯池做到的人人遵守《弟子規》,人人都能夠堅持不違犯,這個地區就和睦。見和同解,肯定聖人的教學,遵守聖人教誨。《弟子規》七科,七科是什麼?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七個科目,總共一百一十三句,這是什麼?這是戒律。大家都能遵守,守這個規矩,這就是見同解、戒同修。然後身同住,居住在這個小鎮;口無諍,每個人見面都很客氣,都能夠懂得禮讓,沒有競爭,謙讓、禮讓。彼此互相尊敬,相親相愛、互助合作,這就是汎愛眾。親仁,親近這些老師,老師做出了示範。然後再學文,文是什麼?文藝,他們常常辦活動,做文藝表演。你看這是現代的社會,要化解衝突,真正落實到安定和平,很有效!
《感應篇》是道家的東西,我們從道家只取它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誨,也取一百條。佛法裡面我們也取一百條,從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取一百條。我們走向世界,世界上信伊斯蘭教的大概有十億人,信基督、天主教的也有十億人,我們將《聖經》新舊約裡面也取一百條,《古蘭經》跟《聖訓》裡頭也取一百條。這一百條統統都是他們講的倫理、道德、因果,連中國儒釋道,五家,五教。說教育也好、說宗教也好,五教。每教一百句,五百句,人生必讀、人生必修,這就很平等。然後你再看,這五教教學的內容大同小異。如果要是編得很好的話,會發現到五教教學完全相同,都是教你孝順父母、都是教你尊重長輩、都是教你要愛世人。《弟子規》講汎愛眾,基督、天主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佛法講大慈大悲,《古蘭經》上講特慈、普慈,特別的慈悲、普遍的慈悲,那不就跟大慈大悲一個意思嗎?完全相同!這樣的推廣,推廣到全世界,人人都能接受,我們湯池鎮的效果就擴展到全世界了。這個世間人都能接受這些教育,變成什麼?都能夠自己謙卑,尊重別人,都學到禮讓,不再競爭,衝突化解了,和平真的落實。所以我們要懂得,相對裡面有圓融的道理在。事是相對的,通過教育就把這個相對化解了,相對的事是有,要通過智慧。
修學,儒家講得好,簡單明瞭,《大學》裡的八目,首先講格物,我們要把對物質這種欲望、希求要放下。這裡頭要用因果的道理,要不然你放不下,誰肯放棄?明瞭因果之後,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有人命裡他就是富貴,儒家說「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這是知命。佛法對這個理講得清楚,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不是自然的,不是佛菩薩安排的,也不是上帝安排的,沒有人安排,所以你不要怨天尤人。而是什麼?自己過去生中種的因,在這一生當中果報現前。所以因果裡頭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要想知道我從前造的什麼因,我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我來世會怎麼樣?你這一生所造的,來世就是果報現前。這一生我過得很辛苦,就曉得前世我沒有修好因,這一世這一生當中貧窮困苦應該要接受。接受是什麼?叫消業障,接受是消業障。前生做的好事,這一生在享福,享福在消福報。都是在消,享福是消福報,受苦是消業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在這時候你就要懂得,我將來想得到好的果報,我消業障要修福報,要多做好事。消福報的,享福的人他要更想到,我希望我來生福報更好,我多做好事。佛說得清楚,三種布施。你想得富貴,富是財布施,貴是什麼?你知道尊重別人、愛護別人、幫助別人,你來世再到人間是領導人的階層,你多做這些好事。什麼樣的因就什麼樣的果報,這就懂得了,所以不會怨天尤人。看到富貴人不會羨慕,知道他造的是什麼因,知道自己造的什麼因,心平氣和。沒有富貴的命,你想去爭富貴,那是自找苦吃,不但你得不到,你造的都是不善業。來生,來生比這一生更苦,你又何必!所以要懂這個道理。
你這一生有多大的福報,你不要去希求,自然會來。如果我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財富、得到的福報,以為自己很能幹,我得到了,不是的,命裡有的。命裡面有,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取得,叫折福。譬如我們用財富來做比喻,你命裡有一百億的財富,大富大貴。因為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你這一生只得到五十億,打了對折,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還以為你自己很聰明。來生怎麼樣?來生就愚痴,自以為聰明,來生得愚痴果報。自己所造的不善,你來生,所修的福報全都沒了,不懂因果;懂因果道理,他不會。懂因果道理之後,一生當中認真努力修善,盡心盡力修財布施,你得的財富是圓滿的。只要真幹,在這一生當中就能把命運改變。諸位看《了凡四訓》不就明白了嗎?那才叫真正依照倫理、道德、因果把自己的命運改造了,這是正理,一點迷信都沒有。《俞淨意遇灶神記》,那是他對鬼神恭敬,感動鬼神來提醒他。他怎樣改造命運?還是倫理、道德、因果。灶神幫他的忙、提醒他,他自己是迷而不覺,灶神把他點醒。自己過去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自己以為是善,假善、偽善,不是真的。自以為善,灶神一點醒,再一回想,真的是假的,虛情假意;虛情假意做這些好事,不是真的好事,所以還是隨業流轉。這一點醒之後,誠心誠意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命運馬上就改變了。過去如是,現在也如是,這個道理是真理,不受時間、不受空間限制,什麼人去做,真叫立竿見影。所以,學比什麼都重要,你要真正好學,真正肯學,要下定決心。
學佛之後,那就更殊勝,為什麼?學佛人知道有六道輪迴,要想到自己將來一定會墮地獄,你怎麼辦?《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記載宋朝的瑩珂法師,他怎麼成就的?他就是相信因果,相信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罪業,將來必墮地獄,這不是別人告訴他,他自己清楚。墮地獄可不是開玩笑的,進去容易,出來太難了!這才發憤,向同參道友請教,同參道友送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非常感動、非常慚愧,關在一個寮房裡面,不睡覺、不吃飯,連水都不喝,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勇猛精進,拼命!真的阿彌陀佛念來。不是這樣拼命,真誠心,一絲毫虛偽都沒有,起這個感應,《彌陀經》上的話兌現了,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修,到你壽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直截了當告訴阿彌陀佛:我的壞習氣太重,再有十年,我又不知道幹多少壞事,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跟你去。佛就答應他,真的叫有求必應。阿彌陀佛告訴他:行,三天之後來接你。真的他三天之後就往生了,沒有生病。寺廟裡面大眾念佛送他往生,你說他度多少人!大家看他這個樣子,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事情記載在《淨土聖賢錄》、記載在《往生傳》,讓多少人造作重罪的看到他這個例子省悟過來。你要不到極樂世界,你脫不了六道輪迴,脫不了六道輪迴,你就脫不了地獄果報。這個人真是了不起,三天,從來不念佛的人。
至於念佛三年往生的就太多了,你去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一大半以上。我過去在台灣,有出家的法師來問我,《往生傳》裡面念佛往生,三年念佛往生這麼多,問我是不是他們壽命剛好就到了?我給他回答的,不太可能,哪有那麼巧!為什麼三年往生?他三年成功了,能夠預知時至了,這個世間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好像我們現在移民到外國,手續統統辦好了,簽證拿到了,去不去?那個地方真好,那就去了,他不留戀,就是這麼個道理。決定不可能那麼多人念佛三年統統都壽命到了,這講不通的。少數、極少數是有可能,這麼多人,講不通。
真的是有壽命。在我們眼前,深圳黃忠昌,他不是壽命到的。他閉關,交代得很清楚,做實驗,《往生傳》裡面念三年往生,我閉關念三年佛,看看能不能往生。你看他只念到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他就預知時至,告訴大家他走了。他說他是發心作證明,《往生傳》上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的實驗成功了。實驗要真心,在關房裡頭一卷《阿彌陀經》、一句佛號,一絲毫夾雜都沒有,真成就。三轉法輪裡面這叫作證轉。當然他得到一個好護法,向小莉護持他,每天給他送飯,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她在關房裡頭看到如果有生病、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他,三年他平平安安,沒有出任何狀況。
所以古人能,現在人還是能,哪有做不到的!凡是做不到的,就是這個世間牽腸掛肚的事情放不下,那就沒法子。諺語常講「事在人為」,這生死大事、轉凡成聖的大事也是在自己,不難!如果你放不下,這個事情是有麻煩,為什麼?放不下,這一生在佛門修的一點善行,福德,不是功德。為什麼不是功德?你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放下是功德,放不下是福德。執著沒有放下,出不了六道,所以修的善,來生生三善道,惡,生三惡道。講經說法,沒有放下也是生天,三善道;護持佛法,還是在三善道,出不了輪迴。梁武帝在中國護法裡面應當排名第一,他幫助發心出家的人,他看到哪個人發心出家,他非常歡喜,他護持,所以他護持出家人幾十萬人。為佛教造寺廟四百八十座,大小寺廟他建了四百八十座,度幾十萬人。他在哪裡?沒出六道。他那個時代剛好是達摩祖師從印度到中國來,跟他見面,見面時他也歡喜,很歡喜。他向達摩祖師誇耀,我替佛門所做的,做了這麼多好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了老實話,沒有通權達變,說了老實話,說「沒有功德」。他一生氣就把達摩祖師趕走,不護他。達摩祖師說的是真話,並無功德,為什麼?你分別執著沒放下。還是執著,「我做多少好事,我度這麼多出家人,我建這麼多寺廟」,執著沒放下,所以那是什麼?那是福德。如果梁武帝說福德,問:我的福德大不大?福德大,生天。福德跟功德不一樣,修福,斷惡修善,沒有分別執著是功德,有分別執著是福德。事是一樣的,斷惡修善,事是一樣,心不一樣,所以這個要知道。功德能了生死、能出六道,福德不行,這個要知道。
末法時期,諸佛菩薩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只有念佛求生淨土才真正是了脫生死、永出輪迴。不但有這麼大的好處,而且還有個你意想不到的好處,你一生圓成佛道,這你想不到的。因為生到極樂世界就無量壽,跟阿彌陀佛壽量是平等的,無量壽。到極樂世界之後,生老病死苦沒有了,天天接受佛的教誨,而且接受十方一切諸佛的教誨。你要是真的懂得,一切放下,不就馬上成佛!像六祖大師一樣,妄想分別執著在阿彌陀佛面前一下放下,你馬上就成佛,跟他老人家一樣。成佛之後,肯定你就到另外一個世界去教化眾生,去做教主。哪個地方有緣,那個地方就形成一個世界,你到那裡去作佛。
所以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放下、放不下,如果一下放下,馬上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到大徹大悟的時候需要十二劫,要這麼長的時間。現在我們明白,那是不肯放下的,經過十二劫的薰陶放下了。根最利的是生實報莊嚴土,生實報莊嚴土大概到那裡去幾天他就放下,根利的。所以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緣不是佛菩薩的緣,佛菩薩的緣平等,是自己,自己遇緣不同。遇到緣一下覺悟,就成就了;一下還不能徹悟,那就慢慢來。確實有人分別執著習氣很重,到極樂世界,「這下好了,我是阿彌陀佛的弟子」。執著阿彌陀佛的弟子,他就成不了佛,為什麼?他有分別執著。如果到那一下徹悟,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馬上就成佛。
成佛再做阿彌陀佛的弟子,那示現,就像當年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當中很多弟子,像舍利弗、目犍連,他是古佛再來,早就成佛了,到這邊來示現,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像唱戲一樣,他可能是釋迦佛的老師,學生唱主角,老師可以唱配角,甚至老師扛著旗子跑龍套,是他的老師、是他的師父,這個要知道。佛佛道同!為什麼你示現作佛?這個地方眾生跟你有緣,你在那裡作佛,其他的諸佛以菩薩身分、羅漢身分、護法身分來幫你。像唱一台戲一樣,一個人唱不成,得很多人。所以是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那一千佛都來做你的弟子,菩薩弟子、聲聞弟子、一般眾生弟子,他示現這個;示現國王大臣護法、示現長者居士護法,他來作示現。這些都是遊戲神變,是性德自然流露,決定沒有絲毫分別。有分別是凡夫,你示現作佛,我為什麼不能?你做主持我不服你,那就是凡夫。真正修行人沒有,無論哪個做跟自己做一樣,自他不二,生佛平等。還會有意見的,你要曉得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在佛法學習當中是沒有得到一點受用。他真正得到一點受用,爭的念頭沒有,得受用,我們常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是真正得受用。
特別是淨宗的學人,不能不學普賢十願,為什麼?你去看《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他把這部經分成四十八品,你稱四十八章也行,稱四十八個單元也行,第二品就是德遵普賢。這就是給你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修什麼法門?修普賢法門。佛在許多大乘經論裡告訴我們,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所以極樂世界個個是成佛的,他修普賢行,那普賢行我們不能不講求。普賢行裡第一個就是學著尊重別人,「禮敬諸佛」。你一定要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對於一切眾生像尊重釋迦牟尼佛一樣,像尊重阿彌陀佛一樣的尊重,這就是修普賢行;你這個輕視他,那個怠慢他,你不是修普賢行。「稱讚如來」,稱讚跟尊重不一樣,該稱讚的稱讚,不該稱讚的不稱讚。如來是性德,他的思想、言論、行為符合性德的稱讚,與性德相違背的不稱讚,這就對了,但是尊重是平等的。講「佛」那是從事上講,說「如來」則從性上說的,不是從事上說的。
「廣修供養」,供養是平等的,見到人是做好事,想想應該要幫助他,就得全心全力去幫助他。這個東西要有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智慧是你幫助他能產生廣大的效應,這個事就做對了。我們今天講影響,你幫助這個人會產生社會廣大的影響,這個功德就大,這個事情就是應該全力支持他。像我們在湯池做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是什麼?是把中國傳統的教學做個實驗,在現代社會裡頭還有沒有效果,我們做實驗的。做實驗出來真有效果,就產生影響力,國內、國外許多人到那邊去參觀、去考察、去學習。所以那個地方,你在那裡修的一些福跟別的地方修福不一樣,它影響多大福報就多大。現在已經影響到聯合國,影響到全世界,你說這個福多大!這是修大福,大福是影響。我們自己修得好,影響別人。昨天我看了一個電視劇,一片光碟叫「暖春」,你看看那個小孩很聰明、很會做人,年歲那麼小,她感動很多人。這種連續劇讓人看到都會感動,這影響力大,製作這個片子的,出錢出力的,福報就結得大。如果做這些事情全心全力去做,把執著統統放下,就變成功德;還有執著,還要享福、還要求果報,這是福德。果報有沒有?有,有求必應,這是福德。如果不求果報,就變成功德,功德、福德差別在此地。功德裡頭有福德,福德裡頭沒有功德,功德可以成就你的德行,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在三善道享福。我們世間人叫享福,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應該把那個享字換掉,消福,福就慢慢消掉,他享就消掉了。譬如你有一百年的福報,你過一年不就消掉一年嗎?統統是消,這是真的。功德幫助你消業障。所以得人身、聞佛法不容易,這一生這個機緣具足,決定不可以空過。
四種道理,第二種叫「作用道理」,作用道理就是因果的道理。「若因、若緣,能成辨果,或又生而已作種種之業用,是名作用道理。」生,生了之後它有許多的作用。譬如一個人,這是舉人做例子,人生在這個世界有幾十年的壽命,這幾十年當中他就作種種的業用。如果他沒有受到好的教育,他種種業用是不善的、是染污的;他如果接受到世間的教育,他種種作用是善的;如果接受到聖賢的教育、佛法的教育,他種種作用是清淨的。染淨、善惡不相同,這都是屬於因果。
所以聞佛法,大善、大福!人間天上不能夠相比。我們今天學佛了,如果學得不好,在社會大眾讓人家看到不是一個好的印象,那我們就作惡了。作惡你就造罪業,為什麼?你把佛法形象破壞,讓社會大眾看到你這個樣子,佛法不能學,學佛人是這樣的。來生你就知道,來生墮地獄,什麼罪名?破壞佛教形象。佛教的形象是什麼?最低的、最淺顯的,五戒十善,這佛教形象。我們沒有做到就有罪過,你做到之後是功德;執著,不是功德,是福德,來生得大福報。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世間富貴人,做國王、做總統的、做部長的、發大財的,都是過去生中佛門修的福。他沒有放下執著,這一生得大福報、大富貴,要不然到哪裡修這麼大的福?過去我在北京,聽黃念祖老居士的學生來告訴我,黃老居士告訴他們:淨空法師如果要不往生極樂世界,來生的福報是不得了,太大了!你說我要不要人天福報?不能要,要就吃大虧了,拿著黃金去買一塊糖吃,這不就錯了嗎?決定生淨土,哪怕是淨土下下品往生,我也樂意、我也歡喜。因為我現在懂得,見到阿彌陀佛就有能力得阿彌陀佛的加持,幫助我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求阿彌陀佛,他會幫助你的,那就圓滿成就了。
人天福報是假的,永嘉大師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六道輪迴,沒有一樣是真實,應當要捨得乾乾淨淨。我們這一生在佛門裡面做這麼多事情,一定要知道像古人所說的,這是什麼?水月道場,空花佛事。道場,水中之月,月亮,你曉得不是真實的;所作的佛事,講經也講了四十九年,這是佛事,像空中的花,眼睛害病看到空中很多花,不是真的。所以都不要去執著、都不要去分別,你的心多自在!這就有一點點像今天的經文遊戲神變,不能有一樣當真,有一樣當真就墮落了。我們這一生也很難得,感激佛菩薩、感激老師、感激所有的護法幫助我成就,才能開解。我們悟是解悟,終於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於《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完全接受,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沒有執著,身體在這個世間隨緣,什麼多住一天少住一天這都是分別執著,隨緣就好。隨緣是隨順眾生,眾生喜歡,我給他多服務,多幫助他。今天我的幫助只是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講明白,大家歡喜,大家都明白了。大家真正明白了,在這一生當中爭取脫離輪迴,往生淨土親近彌陀,早成佛道。過去生中迷惑顛倒,生生世世幹傻事,為什麼說做傻事?生生世世都曾經學過佛,沒真用功!沒有真的在放下上下功夫,所以沒有成就,隨業流轉。
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力來的,不是願力,願力來的自己知道,我們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是業力來的。可是自己與佛是有緣,還是遇到了正法、還是遇到了淨宗,尤其是難得的遇到《華嚴》。要知道《華嚴》是大本《無量壽經》,也就是《無量壽經》的詳細說明,《華嚴經》上所講的全是極樂世界。所以往生極樂世界,《華嚴經》就全部落實了,就變成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的受用。《華嚴》在哪裡?實在講遍法界虛空界,現前都是華嚴境界,但是我們見不到。見不到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到極樂世界就見到了,這是得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本願威神加持,得到、見到了,見到而且受用到,這太難得!如果真正能夠把煩惱習氣放下,就證得了,那是自己的華嚴世界。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沒有完全放下的時候,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華嚴世界,是去享他的福;完全放下了,是自己的華嚴世界。自己華嚴世界跟毘盧遮那佛、跟阿彌陀佛一絲毫差別都沒有,而且可以說阿彌陀佛就是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就是阿彌陀佛。我自己放下的時候,我自己也就是跟阿彌陀佛、跟毘盧遮那佛是一不是二。
這個機會、這個緣分到哪裡去找?錯過了再也找不到,再一次遇到這個機緣,佛在經上講無量劫,才能碰到一次,所以不可以不珍惜。有緣的人不可以不幫助,要幫助的時候不但要講清楚,還要做出樣子給他看,幫助他建立信心。信心堅定、信心清淨,沒有絲毫疑惑,他要發願往生就能。蕅益大師講得很好,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在信願之有無。真相信,這個世界是真能捨得了,真相信的人不能往生,是因為這個世界他放不下,他還有牽掛,他就去不了。如果對這個世界是一絲毫牽掛都沒有,什麼時候走都可以,真的一點障礙都沒有。所以能不能留在這個世間,緣,他還有緣,緣幫助眾生,當然同時也成就自己,成就是提高自己品位,這就是作用的道理。所以這個《華嚴經》我們愈學愈明白、愈學愈契入。契入,我們在現前生活上能不能得受用?能。為什麼我們現在得不到受用?因為是你沒放下,你放下一分得一分受用,放下兩分得兩分受用,放下十分得十分受用,這不在別的。換句話說,現在你就曉得,沒有任何障礙你,障礙自己的就是分別執著;妄想不談,那個太深,那個真的是我們無從下手。
法相唯識裡面講轉識成智,從哪裡轉?從因上轉,因上就是第七識、第六識;前五識跟第八識是果上轉,不是因上轉。因上轉了,那個自然就轉了,就不要去理會它。你要曉得,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阿賴耶是起心動念,這個有意思!所以只要前面兩個轉了,分別執著放下,起心動念你不要去理,自然它會斷掉,果上的問題。這法相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天天用功,用什麼功?就是用放下的功,這個要知道。你看平常我們講,念佛,一天要念十萬聲!如果到這個地方,不必念了,放下,放下才行。執著一天要念那麼多,你只要有執著,十萬聲佛號變成人天福報,這不能不知道。說這個話並不是叫你不念佛,佛還是要念,不要執著,才相應,執著就變成人天佛法。一切都不執著,這是聲聞、緣覺的佛法,出了六道。如果再不分別,不分別那就是大乘佛法,為什麼?超越十法界了。
這個事情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法沒有難易,教沒有難易,難易是在自己。所以這樁事情佛菩薩幫不上忙,完全是你自己決定。六道從哪裡來?是你自己變現的,不是別人給你安排的。所謂是解鈴還須繫鈴人,六道是自己變現出來的,還得要自己去悟,就沒有了;自己迷,一念不覺,六道十法界這個相就現出來。我們是念念不覺,造成現前的狀況,現前狀況是念念不覺。如果一念真的是覺了,念念覺而不迷,這個問題解決了。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就做這個樣子給我們看,念念覺而不迷,惠能大師也做出這個樣子給我們看,念念覺而不迷。凡夫在偶然之間也會有一剎那覺悟,但是第二念又迷了,這什麼原因?習氣,習氣太重。或是念佛、或是參禪、或是誦經,有一下,很短暫,一剎那之間,好像覺悟了,可是第二念「好像覺悟了」就迷了,為什麼?「好像覺悟了」這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就又迷了。而不知道覺是不動的,迷是動的,迷才妄動,覺不動,覺心不動。我們才有一點點那個淨的境界現前,馬上很高興,我有境界了,立刻就迷了,就是起心動念、妄想執著全來了。
這些是什麼?這些一點都不奇怪,而是我們自己迷的時間太久、迷得太深,雖然偶爾有一下,像閃電一樣,閃一閃馬上就熄滅。但是這是好境界,為什麼?無量劫來從來沒有閃過,現在能閃一次,不容易!希望你能多閃幾次。這是佛法裡面小悟,這實在講不算悟,但是這是悟的徵兆、悟的預兆,不是壞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執著它,過去就算了。用心,只要心清淨,專心、專注,你會還有,以後次數愈來愈密集,這就好事情,慢慢就真的有小悟。真的有小悟在什麼地方發現?行動上發現。你要是沒有悟,你決定不肯放下;你肯放下,財色名食睡肯放下,你真的悟了,在這裡就起作用。悟了之後,你愈放下,煩惱輕、智慧長,往後真的叫一帆風順,提升的幅度是加速的;最初很緩慢,愈往上去速度愈快,是加速度,這是好事情。頭一關最難,頭一關就是嚴重的執著,這一關最難。
必須從自己做起,記住自度而後才能夠度人,影響別人,人家看到你得真實受用,他相信了;自己沒有得到真實受用,跟人家講人家懷疑。就如同我們過去參加聯合國主導的世界和平會議,我們參加了十次,每次都想把中國古聖先賢這種教學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他們聽到歡喜,後續怎麼樣?後續懷疑。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大家說淨空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做不到。他不能相信。所以,我們才必須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沒想到湯池是這麼快速成功了,原來我們想法總得要二、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沒有想到三個月,真的想不到!三個月看到效果。我們開始教當地人民是去年,二00六年一月,開始教的,到四月的時候效果就卓著,滿三個月就卓著,到去年十月就介紹給聯合國。這次介紹,我們說話就很有力量,告訴大家,不是理想,是事實,你到湯池去看,做到了。所以這次會議就有了成就,為什麼?我們有東西給你看,不是假的,就產生這麼大的後續。今年,聯合國這些代表都想到湯池去參觀、去看看。看看好,增長他的信心,用這方法真的能化解衝突,能幫助這個社會恢復安定和平。
我們從這個例子就知道,我們學佛一定要從自己做起,自己要像個佛。佛給我們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我們自己我要像個佛,這不是誇耀的話、不是誇大的,這是事實,我應當像個佛。把什麼東西做好就像佛?《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沙彌律儀》,這四樣東西真正落實做到了,就很像佛。然後你再在大乘教裡頭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會開悟。所以,在這一生當中即身成佛不是難事,哪有做不到的!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做,任何一個人肯做都能成就。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沒有一個不能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