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七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167
請掀開經本,知足天偈頌的第一首:
【如來廣大遍法界。於諸眾生悉平等。普應群情闡妙門。令入難思清淨法。】
昨天我們學習這一首偈意猶未盡,與我們的修學、生活,實在講非常重要。我們人生在世最根本的就是觀念,所謂是人生觀、宇宙觀,你對人生的看法、對宇宙的看法,決定你這一生的吉凶禍福,幸福與否都決定在這個因素上。如果我們的觀察、看法是正確的,我們的生活真正能過得幸福、究竟、美滿,如果我們的觀察錯誤,有偏差,生活就過得很辛苦,過得很不如意。正確與否以什麼做標準?這一點很重要,佛告訴我們是以宇宙人生的真相為標準,《般若經》上所講的「諸法實相」,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你的看法、想法與一切法的真相完全符合,這個人生宇宙觀就是正確的;如果與事實真相有了偏差,你的宇宙人生觀就不正確。所以佛法的教學就建立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
宇宙萬法事實真相,佛見到了,為我們說出。佛告訴我們,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證得;換句話說,都應該要見到的。為什麼眾生見不到?佛家的術語說,眾生迷失了自性,自性就是真相。為什麼迷了?在這個地方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觀念就是有自己,一切都是以自己為本位來觀察宇宙人生,於是就產生偏差,就產生錯覺,這是佛法講的我執。也許有人說,全世界的人,不但現代人,過去人、未來的人,哪一個人不把這個身體認作我?所有一切人類都是這樣說法,都是這個看法,這個看法、說法難道有錯誤嗎?大家都錯了,不就對了嗎?這個話似是而非。大家都這麼看法還是錯的,錯總歸是錯誤,不能說大家都是這個看法,大家都錯就對了,這個話在佛法裡面講是講不通的。世法裡也許能有幾分相應,在佛法是決定不相應。
佛教給我們,如何才能夠發現宇宙人生真相,佛是怎麼發現的?這是個問題,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佛是誰教給他的?他怎麼發現的?我們從整個佛法來觀察,佛是從甚深禪定當中發現的。而這個禪定,是真實究竟圓滿無上的禪定,沒有比這個禪定更高更深的,這個定中所見到的境界真實。我們曉得,禪定每一個階段都有境界,這是我們熟知的,小定有小境界,大定有大境界,隨著禪定功夫的淺深,他所見到的境界不一樣。佛所入的禪定深,所以能夠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將這些經驗告訴我們,他能夠見到,我們也能見到;並不是說這種境界只有他能見到,圓滿的智慧德能只有他才有,別人沒有,佛沒有這個說法。佛說一切眾生智慧德能完全平等,問題是你有沒有去做。因此佛提出讓我們建立純正宇宙人生觀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學。他是運用這種方法證得的,非常有效果。戒學是講方法,我們常講合情合理的方法,這屬於戒學,因戒才得定。如果與情理不相應的方法,他也能得定,那個定是邪定,不是正定;正定一定是合情合理,諸位要明瞭這個事實。
你們想想,最近在報紙上看到的法輪功,它就不是屬於正定,怎麼曉得它不是屬於正定?至少我們很明顯能夠覺察它,它違背人情,修這個法讓人家庭不和睦,生病不要求醫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我們佛法不是這樣說的,佛法生病你要找醫生。佛法講得清楚,病有三種根源:生理上的疾病,你不找醫生你找誰?冤家債主找到身上,那種病還是要找醫生,醫生能不能治得好?治不好,但是可以減輕痛苦。所以你要減輕痛苦的話,還是離不開藥物的治療。冤親債主的病要怎樣才能斷根?調解。真正找到高明修行人,能夠超越時空,他給你調解,你跟冤家債主,他給你調解;但是調解大多數,絕對大多數,他都能接受,接受他就離開了。最明顯的例子,像《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他遇到迦諾迦尊者給他調解,對方接受就離開,他人面瘡就好了。冤家債主找到的時候,雖然是病不能好,藉藥物可以減輕痛苦,這是一定道理。
所以佛教給我們的,諸位仔細想想,合情合理合法,這叫正法。如果深一層說,與法性相應的,與自然法則相應的,這屬於正法;違背自然法則,違背法性,那就是邪法;這是大乘經上所建立的標準。什麼是自然的法則?清淨平等是自然的法則,我們也可以加上,「真誠清淨平等」是自然的法則,「正覺慈悲」是性德。性德裡面,我們講的這十個字統統具足: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用佛家的術語來說,有情眾生所具備的。無情眾生呢?無情眾生也是自性變現的,它也具足性德的一部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是很明顯,但是真誠清淨平等很明顯。與這個相應,這是正法,正定。正法是什麼?是戒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那個慧是正智慧,不是世智辯聰。世間人聰明智慧,他因為缺少戒定的基礎,那個智慧叫世智辯聰,在佛法裡稱為邪慧,用正邪兩個字來區別。邪慧絕對不是貶低別人,佛菩薩說法,如果有輕視別人、貶低別人,他是凡夫,他決定不是聖人。為什麼?他還有分別執著。我們曉得,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決定是清淨平等心,決定沒有高下之心,為了幫助眾生覺悟,不得已說一個正邪。尤其佛法講到究竟處說得好,邪正不二,那還有什麼好爭執的?為什麼說邪正不二,邪正是一樁事情?正是你與法性相應,邪是與法性不相應,法性本身沒有相應不相應,相應不相應在人情,不是在法性,所以從法性上講是無邪亦無正,這才說得圓滿,說得我們心服口服。
佛為眾生說法,無非就是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破而已。可是我們迷得真的是太深,上根之人,像《六祖壇經》裡面講的上上根人,那個好辦,一聞千悟,他聽佛說法或者是看經教,一部經甚至於一部經還不到,看了半部經,他就開悟了。我們在經典上見過很多,聽世尊講經,那一部經沒有講完,他就開悟了,那是上上根人。中下根人,聽佛說這個法明白了,但是那個法他又糊塗了,他又不明白了。這樣才勞累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這麼長的時間,對中下根性人說的,上上根不必要,很短的時間問題就解決了。無論是長時間說、短時間說,無論是短時間開悟,或者是長時間才能開悟,所悟的都是一樁事情,「諸法實相」,都是一樁事情。
這樁事情,我們在大乘經教裡搞了這麼多年,才有那麼一點影像。真相是什麼?真相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大乘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我們在內,一切眾生是未來佛;三世是講過去佛、現在佛,我們現在是凡夫沒成佛,但是將來一定會成佛,是未來佛,共同一法身。千經萬論,千言萬語,塵說剎說,無非說這麼一個事實而已。眾生要是真正覺悟了、明白了,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了。就是不肯承認,所謂是死不承認,那有什麼辦法?如果我們比喻,把我們這個身體比作法身,我們現在是什麼?我們現在是身體的細胞。明白我這一個細胞是整個身體的一部分,我這個細胞跟所有一切細胞是共同一個身,這個細胞就叫佛,它覺悟了;另外那個細胞還不覺悟、還不承認,跟其他的細胞彼此對立;凡聖就好比這種現象。
所以事實真相是不可思議的清淨法,『令入難思』,難思是不可思議,這話的意思很深。換句話說,事實真相決定不可思議,那才是事實真相。思是思惟、想像,議是議論、說明,有思有議決定不清淨,決定不能夠體會事實真相。佛教初學,教我們凡夫,有思有議,這是教小學;如果教大學,大學就沒有思議。我們想想,大乘經裡面給我們所透的消息,所謂的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我們要問,佛還有沒有說法?如果沒有說法,經上講阿彌陀佛、毘盧遮那佛每天為諸菩薩講經說法,這是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的,釋迦牟尼佛決定沒有妄語。《金剛經》上說如來是五語者:「真語」,真實語;「如語」,所說的完全與事實真相相應,不增不減;所以他是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句句話都是真實。但是一真法界裡面說法不是用言說,用什麼方法說?表法說,經裡面常常講的表法,六根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哪裡還要言語這麼囉嗦、這麼解釋,聽的還聽錯意思,哪有這麼麻煩!這種表法的方法,我們佛門裡也有,如果從這個地方學會了,那你在佛法修學上就提升很大的一步,你才能真正體會到《華嚴經》上講的「塵說剎說,無間斷說」。塵說剎說是比喻六塵都在說法,剎土也在說法,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統統在說法,說什麼法?《大方廣佛華嚴經》,無間斷在說。你懂得表法的意思,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哪裡還要經本?哪裡還要文字?不但經本文字沒有了,言說也沒有了。
龍樹菩薩見到《上本華嚴》,說「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真的是這樣嗎?龍樹菩薩說得很謙虛,實際怎麼樣?不止!他講的話也沒有騙我們,「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十是表法不是數字,「一四天下微塵品」,也是表法,也不是數字。表什麼?無量無邊,究竟圓滿。你要把它看成數字,錯了,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還是有數量的,還是落在數量裡,它表法的。諸佛菩薩在哪裡?我們眼睛所見的一切色法,耳所聽的一切音聲法,無一不是諸佛菩薩,無一不是善財參訪的善友。誰懂得?我們為什麼看不出來?看經體會不到,聞法也體會不到,這個事情關鍵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分別執著無法突破。要突破這個境界,清淨心,也就是禪定。心地清淨,分別執著輕了,逐漸逐漸就體會到。如果分別執著完全沒有了,這個境界是圓圓滿滿的現前,才能夠入佛法界。
佛法界怎麼入?不是真的有一個佛法界你能夠入進去,那你就完全搞錯了。世法跟佛法是一法,佛境界、凡夫境界是一個境界,就是你的宇宙人生觀改變了。凡夫境界是以自己為本位,所以你有煩惱,你迷惑,你有執著,你有分別。佛菩薩、覺悟的人,他把這個本位換了,他以眾生為本位,不以自己為本位了。眾生為本位,要曉得眾生是不生不滅的,《中觀論》上講的「八不」,都是說眾生,「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這是眾生。以這個為本位,他的看法跟我們完全不一樣了,自私自利的念頭徹底消滅了,這個與法性完全相應。他還有這個身體,還有色相在,色相礙不礙事?不礙事了。我們迷的時候色相礙事,理事有礙,事事有礙。徹悟之後,理事無礙了,理事就是性相無礙了;性是理,相是事。不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了。事事無礙是說我們這個身與一切眾生身,這裡頭和睦相處沒有障礙。
你要知道為什麼沒有障礙?我們凡夫為什麼有障礙?凡夫有我,我跟你對立。對立裡面最嚴重的利害對立,這個對我有利,那個對我有害,這才起爭論。覺悟之後,利害沒有了,得失沒有了,所以這個身能夠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絕對不會發生衝突。眾生在迷,菩薩在悟,眾生爭,菩薩讓,就沒事了;兩個人相爭才出事情,才有礙;一個爭、一個讓,那怎麼會有礙?不礙,沒有障礙了。普賢菩薩教給我們,那是教菩薩的,「恆順眾生」,就無礙,就事事無礙;你不恆順,那就有障礙。順是什麼?順即是孝,孝跟順是一體,孝是體,順是用,順是孝之用,孝是順之體。普賢行願,恆順眾生就是盡孝。在中國,大舜給我們做一個榜樣,他所處的環境,我們一般人來看是極惡劣的環境,他能夠把極惡的逆境轉變成順境,用什麼方法?順,孝順、孝心、孝行,孝行就是順、就是隨順,隨順是孝行。我講《感應篇》跟諸位講過,我們今天說順,沒有辦法做到,為什麼?你那個順根本上就搞錯了,你順是情,順情不行。佛菩薩、聖賢人他順什麼?他順法性,所以就沒有問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隨順是隨順眾生的佛性,這是對人事環境,對物質環境是隨順眾生的法性,這叫做盡孝行孝。隨順人情,煩惱就起來,你沒有辦法隨順。你要是真正肯定明白了,那是一尊佛,佛我們要隨順他;可是這尊佛,你要知道他現在是個糊塗佛,他不是個明白佛。好像這個人,人是好人我要隨順他,他現在喝酒喝醉了發酒瘋,我們要怎樣來照顧他,所以這裡頭有智慧、有善巧。舜知道,他的後母很不喜歡他,很討厭他,希望把他害死。挖了一個深井,希望哪一天有機會把他推到井裡,把他埋在裡頭。他很聰明,他老早就想到,井底下再挖一個通道通出去,這就是他能隨順;你推我下去我就下去,上面用石頭壓,他從那個通道出去了。所以這就是有智慧、有方法,能滿他的願,消他一點氣;氣沒有消光,下一次還會有麻煩出來的;等到他氣統統消光,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就能和睦相處了。這是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典範。
諸佛菩薩示現在十法界教化眾生,不隨順怎麼行?釋迦牟尼佛就做出榜樣,自己僧團裡面六群比丘,天天在生事、惹禍、找麻煩,佛隨順;外面有六師外道,那些嫉妒障礙。佛有高度智慧,表現什麼?真誠、慈悲、恆順,沒有不能化解的。我們今天很不容易隨順別人,原因在哪裡?我們不明理,沒有智慧,不懂得隨順的方法。所以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時時發生衝突,現在人常講時時發生矛盾,產生誤會,造成許許多多的障難。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障難是戰爭,人與大自然的障難是天災,水災、火災,這個火不是普通的火,佛經上講的劫火燃燒,風災、地震,我們今天講天然災害。天然災害從哪裡來的?是跟大自然這些物質相處不好,也就是我們不能隨順自然環境,招惹來自然環境對我們的報復。這個話不是我說的,你們看過些預言小冊子,預言說地球要報復人,你們不好好的對待地球,地球要報復你們。他們說這個話也很有道理,能夠說得出這樣的話不簡單,這不是普通人能說得出來的,事實確實是這樣。
實在講,「孝順」這兩個字也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這兩個字可以統統包括了。儒家講這個,佛法也講這個,世出世間古聖先賢所說的總離不開這個原則,這個原則講到高的地方、講到深的地方,是「難思清淨法」。諸位細細讀一讀大乘經,《華嚴經》也是大乘經,我們就會體會到、會發現到,確實字字句句都沒有離開孝順、沒有離開忠孝。忠是什麼?忠就是真誠,一絲毫偏邪都沒有,這叫忠,也就是講誠的意思。曾國藩解釋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一念不生就是忠,起一個念,這個念就偏、就偏邪了。可是佛法裡面講念有正念,什麼叫正念?純是為眾生,純是與性德相應,這叫正念。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講經說法叫正念,為什麼?他沒有一點私心,不為名,不為利,不為享受,所以他的念叫正念,他的說叫正說,他的行叫正行,正就是中,中正。中這個字落實,就是正念正行,這個確實都是難思清淨法。不但心清淨,身也清淨,行也清淨,語也清淨,無一而不清淨。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學習,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學的什麼要知道,我們真的學到東西了。諸位要想想,就是這首偈,你要真正明瞭,真正通達,真正學到了,現在世間這些災難與你有什麼關係?毫無交涉。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哪些人會受災難,哪些人不受災難,哪些人受災難嚴重,哪些人受災難很輕,我們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個法門真正是大圓滿法門,這個法門就是指《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教學。《華嚴經》的教學最後歸宿,歸宿到《無量壽經》的教學,那才是真正究竟圓滿。這給我們說明,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究竟圓滿。為什麼?別說我們凡夫,即使上上根人,如果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從這個地方悟入了,悟入之後歷事鍊心,這個過程是不能夠避免的。為什麼?要把我們無量劫來那些煩惱習氣都要把它斷盡,這個絕不是短時間能辦得到的。古人講得好,「理可頓悟,事須漸除」,所以要歷事鍊心。到西方極樂世界,做歷事鍊心的工作好做,為什麼?障緣少,對於我們根基弱的人是很大的方便。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外,任何諸佛剎土裡面的狀況,大多數跟釋迦牟尼佛的報土一樣。我們現在住釋迦牟尼佛的報土,這裡頭障緣多,諸位要曉得,順逆都是障緣。順是什麼?你遇到些好人,好的生活環境,你起貪心、貪戀,捨不得離開,你的境界不會向上提升。遇到惡人,遇到不好的生活環境會墮落,容易起瞋恚心,對惡人容易起報復心,那就完了;輪迴六道,生生世世互相報復,沒完沒了,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所以這個報土不如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好處在哪裡?好處是平等法界,在那個法界裡頭沒有恩怨。而且那個法界最殊勝的是壽命長遠,這是其他諸佛法界裡頭沒有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佛無量壽,所有一切往生的人統統無量壽,所以古人講西方世界長壽是第一德。講西方世界好,好在哪裡?哪個是第一個好處?第一個好處就是無量壽。無量壽,你成佛當然是一生,不會等到第二生,有的是壽命,有的是時間。緣殊勝是你天天親近佛陀,這個緣太殊勝了,善知識當中還有哪個能比阿彌陀佛更殊勝的?不但每天親近阿彌陀佛,每天可以親近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這是十方世界所有諸佛剎土裡沒有的。華藏世界的菩薩還要求生極樂世界,這個事情我們要多想想。我們修學其他的法門,修到最成功、最圓滿,明心見性,到哪裡去?到華藏世界。相當不容易,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至少要破一品無明,你才生到華藏世界。不要說見思煩惱了,見惑裡面八十八品見惑,我們這一生都斷不了。要給你說實在話,像我們這種根性,一品都斷不了。怎麼見得?人家聽的時候不服氣、不見得,那就沒斷了,這很簡單。你真斷了的時候,如如不動,絕不起心動念;你聽了還不服氣,你就沒斷。
我有一年在洛杉磯講經,我曾經說過,有五個年輕人,聽說很用功,修行很有成就,西藏的仁波切到那邊弘法的時候給這五個人授記,說他們都開悟了,得到許許多多同修尊敬,是開悟的人。我去講經,這五個人要我給他印證,他說:西藏仁波切都說我們幾個人開悟了,他說:法師,你看看我們?我說:沒開悟。他聽了很不高興,為什麼?就這個就沒開悟。聽到我說不開悟還生氣,這怎麼是開悟?所以世間人聽騙不聽勸,沒法子,跟他講真的他不相信,騙他他很高興,你說那有什麼法子!現在這個世界騙人的事情多,給你講真話的人不多,你到底是聽騙還是聽勸?大多數人還是願意聽騙,所以這個世間會有災難。這些也是我們眼前的事實真相,我們要了解,了解你能觀機。我們知道在這個階段,如何去幫助這些已經聽騙的眾生,怎樣幫助他覺悟,怎樣幫助他回頭。我們妄想分別執著要不放下,怎麼能成功?所以真妄、邪正、是非,我們要有能力辨別,昨天跟諸位說過,我們的修學才會有真實的受用,才不至於落空。
真妄,實在講並不難辨別,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太粗心、太大意了,佛法標準太多,隨便拈一個就能夠判斷。「淨業三福」裡面那十一句是很好的標準,「十善業道」也是很好的標準,標準太多太多了,不要找很高的,很低的標準去量一量,就量出他是真的還是假的。佛不教我們量別人,教我們量自己。我們量別人,錯了,別人與我們不相干,最重要的是量自己,這就善修了。看到人家的善行與佛法相應的,回過頭來想想我有沒有?如果有,這個善法要叫它增長,如果沒有,一定要發心學習,這是「四正勤法」;看到別人的所作所為與性德不相應,我們看了之後想一想我自己有沒有?如果有,馬上要改正,如果沒有,要自己勉勵自己不要發生,這不是佛四正勤的標準列在此地嗎?所以標準太多了。《華嚴》裡面所講的標準高,幾乎全是大乘菩薩的標準,但是我們初學的人也適用。這一首偈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再看第二首:
【佛身普現於十方。無著無礙不可取。種種色像世咸見。此喜髻天之所入。】
喜髻天王他得的是「盡虛空界清淨光明身解脫門」,這首偈是他的讚頌,也是他的心得報告,也是他教化眾生的依據。他教人什麼?他自己學的法門,學得有成就了,他教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意思都很深,他們都是明心見性,都是諸佛如來化現的身相,不是真正的欲界天的天王,不是凡夫,諸佛如來示現的。第一句說『佛身普現於十方』,普是普遍,無時不現,無處不現,才叫普。如果我們這個地方,沒有佛現身,那就不叫普。普是盡虛空遍法界一處沒漏,一剎那也沒漏,這叫普。是真的嗎?真的,一點都不假。底下一句就講清楚了,佛是什麼身?無著身,沒有執著、沒有障礙;換句話說,決定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就是佛身,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色相全是。我們想一想,我們現在這個身,一切眾生的身,這個身它有沒有分別、它有沒有執著、它有沒有妄想?沒有。沒有,這個身不是佛身是什麼身?分別執著妄想是誰?意識,染污意。意附在這個身上,身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意有,所以身是個佛身,意不是佛身。我們今天佛身被意害了,它附在我們身上,被它害了。所以這個身裡頭有真有妄,真妄和合。諸位曉得,八識是真妄和合的,我們現在這個身是真妄和合的,你能夠認真的這一邊,不要認妄的那一邊,一切眾生豈不都成佛了嗎?《華嚴經》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就是這個意思,真的本來成佛。身是佛身,性是佛性,佛身、佛性裡頭加了一個染污意,麻煩在此地。但是那個染污意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對於一切眾生的看法就不一樣,為什麼?尊重的心會生起來,普賢十種修學的綱領,我們真的就能做到。禮敬的心,稱讚的心,供養的心,懺悔的心,我們都能夠生起來。懺悔什麼?過去錯了,過去沒看清楚,對他有分別、有執著、有怨恨、有過不去,應當懺悔,現在曉得原來芸芸眾生都是佛身普現世間。
法性『無著無礙不可取』,身相也是無著無礙不可取。身相何以無著無礙不可取?我們前面曾經跟諸位細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不可取。我們有取著的心,那個心是意,那不是真心,不是佛性,佛性也就是佛心。我們要曉得,意識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妄心。「妄」這個字就用得很好,妄就告訴你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就別當真,就沒事,真妄無礙。你不認識它,不了解它,它就起作用,就產生障礙。如果你認識它,了解它,它是虛妄的,不要去理會它,就無事。你要問,它從哪裡來的?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只要無著就無礙,你著相就有礙,你取相就有礙,不著不取哪有障礙?於一切法都要學無著無礙不可取,不管是順境、是逆境,是善人、是惡人,是佛法、是世法,是一真法界、是十法界,都不可以執著,都不可以取,你就入無礙法界。無障礙的法界是諸佛菩薩的生活環境,他們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為什麼過這種生活?就是他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他不執著,他不取。
『種種色像世咸見』。並不是沒有色相,色相有,無量無邊的色相存在,用一個「見」,用這一個字代表。代表什麼?六根能接觸到的,六根接觸到的六塵境界確實是有,六根也有、六塵也有,只要你不執著,只要你不取,這個境界就是無障礙的境界,就是如來果地上的生活境界。入這個境界,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清淨光明。身清淨光明,種種色相也是清淨光明,我們如果能契入這個境界,給諸位說,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見到了。由此可知,華藏、極樂還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識是什麼?淨識,相宗講的菴摩羅識,八識再建個第九識菴摩羅識。有些祖師大德不承認,八識就是八識,第九就是自性了,菴摩羅識就是清淨的自性。有些祖師建立第九識,他也有個道理,因為八識是染淨兩分,純講淨的這一分,不講染的這一分,稱為菴摩羅識,也行,也講得通。
由此可知,淨土、華藏,我們可以說唯心所現、淨識所變,清淨就非常重要。無著無取就清淨,心清淨則身清淨,身心清淨則境界清淨,這是真正離苦得樂達到究竟處,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個話不是空話,真正能做得到。佛怎麼幫助我們?佛並沒有給我們一分錢,沒有給我們任何物質上的幫助、援助,佛是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白,我們覺悟了,回頭。什麼回頭?念頭轉過來了,錯誤的念頭完全轉過來為純正的念頭。念頭一轉,境界就轉,為什麼?境界是從心想生的。佛法常講境隨心轉,境裡面有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隨心轉。所以諸位想想,我們講的舜王,舜王那個人事環境很惡劣,他用心能轉過來。
有情、無情統統都轉,問題就是你明不明瞭事實真相,你相不相信這個事實真相。你要是明瞭,肯定相信佛的教誨,相信佛的教誨是有理由的,不是盲從。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相信了,不是隨便聽聽我就信你的,我們要通過思惟,要通過實踐,就是要通過印證。佛法講信解行證,到你自己印證,真的證實了,那個信才完全肯定。我們自己沒有證實,這個信還有疑在裡頭,還有疑惑。親證這個境界,疑惑才完全斷除,才完全沒有了。所以信解行證是一法,不是四法,《華嚴》所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四個字任何一個字同時具足其他三個字;說信,信裡頭有解、有行、有證;說證,證裡頭有信、有行、有解,絕不是獨立的。如果四個字獨立,那是迷而不覺;四個字融會一體,是覺而不迷。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然後才知道,佛家的經典是其味無窮。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