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三五卷)  2000/7/2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335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緊那羅王長行,第十句:

  【威猛主緊那羅王,得善知一切緊那羅心巧攝御解脫門。】

  清涼大師註解,「知機巧化,謂攝心正智,御心如境」。這一樁事情對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對講經說法的人,說法一定要懂得觀機,也就是要認清你說法的對象,他們的根性、文化的程度,乃至於生活的狀況,現前的需要,一樁一樁都要了解清楚,然後你說法就會被聽眾歡喜接受。『威猛主』菩薩,他得『善知』,這兩個字不容易;換句話說,不是過來人,他做不到。過來人是誰?諸佛菩薩化身示現的,他決定不是凡夫。他『善知一切緊那羅』,「緊那羅」是一個族類,這一個大的族類裡面所有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他示現,這就是佛菩薩示現在這一個族類當中,現同等身,為他們說法。

  清涼註解裡面八個字說得好,「攝心正智,御心如境」。注意在兩句話裡頭都著重在「心」,這個心並沒有顯示出真心、妄心,但是我們一看都了解。為什麼?緊那羅這一類眾生是在六道裡面,而且是在欲界,介於人天的中間,他們跟四天王非常相似,是屬於忉利天王屬下的一個族群。佛用這些眾神來表法,讓我們從表法裡面體會到,現實的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稱之為王就是各個階層的領導人物。如果你要說是緊那羅王,是跟我們現實社會哪一個階層相似?與我們現實社會娛樂界相似。今天從事於文藝工作的、藝術工作的,像電影、電視、舞蹈、音樂,這一類的屬於緊那羅王,這一類裡面的各個階層的領導人就叫王,他們從事的是社會教育,所以他們負的因果責任非常重大。你教導這一切眾生,你教他什麼?這些藝術的方法好,佛也用,菩薩也用。內容是什麼?你能夠誘一切眾生入正道,你是無量功德;如果你要是誘導他走邪道,那你就是無量的罪業。

  這些藝術是屬於工具,工具沒有善惡,完全看內容。佛教非常重視這種手段,在其他各個宗教裡面,佛教用得最廣、用得最普遍,甚至於寺院庵堂將藝術集合成一體。佛的寺院確實是一個藝術宮殿,就像現在社會一般講的博物館一樣,它屬於藝術宮殿。這裡面一切設施,都有教育的意義、表法的義趣,諸佛菩薩知道一切眾生歡喜藝術、喜愛藝術,這是投其所好,寓教於樂。《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純屬表演,五十三參確確實實可以把它編成電視連續劇,這是佛法的教學,用這個做手段比講經說法的效果要大。講堂講經說法誰願意來聽?如果在電視台播放,家家都願意看。我們看佛家許許多多的經論,確確實實是最好的戲劇、舞蹈、電視的底本,這裡面的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非常可惜今天藝術界沒有發現到這個寶藏。

  現代人所遭遇的困難,就是佛的經典是用文言文寫的,如果不能讀文言文,這是一個障礙,但是這種障礙並不難突破。尤其是佛經,佛經的文字是最通俗的文言文,在文學裡面稱之為變文,所以跟中國古文、古書對照一下,佛經好像是白話,也就是當時的白話文。翻譯的時候用這種文體,就是便利於廣大群眾閱讀,所以它文字盡量淺顯,這是「善知一切眾生心」。『巧攝御』,善巧方便來攝受眾生,「御」也有攝受的意思。御,換句話說,教導,攝受、教導一切眾生。菩薩從這個地方,從這一個法門,證得無上道。

  有同修問我:我是關著門不管事自修好?還是幫助許許多多同修成就大眾的好?你說哪個好?都好,沒有差別,問題在緣分上。你有一群人跟著你學,你法緣殊勝,你應當幫助人,你躲起來一個人修,你對不起別人。如果你沒有法緣,人家都不喜歡你、都討厭你,你要去找一大群人來共修,你不叫自找麻煩嗎?都要看自己實際的狀況,沒有人跟我往來,我就關起門來自修,這就對了,一點都沒錯。各個人的緣分不相同,這個經裡面講的這一些天王眾神,他們所修的法門不一樣,也就是每一個人的緣不相同。隨順自己的緣分,修學起來就很容易,一絲毫都不勉強。

  我們看到威猛主菩薩他的法緣殊勝。法緣也是要去結的,不跟人結緣,你的法緣從哪裡來?一定要歡喜與眾生結法緣,要有這個念頭,要有這個願望,一切時、一切處,都歡喜將佛陀的正法介紹給一切眾生。介紹的方法沒有一定,無量無邊的方法。方法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為人演說」;「演」要緊,表演,做出來給人看;「說」是為人解說,他看了一定會提出問題,提出問題你就詳細給他解答,這個解答是「說」。許許多多方法,這是一個總原則,歡喜為人演說,歡喜將佛法介紹給大眾。

  在今天這個時代,科技發達,應當知道盡量利用高科技的工具,我們在網路上將佛法、將善法放在這裡面傳播。佛家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哪些人無緣?他不打開網路,不收看這個網址,這就無緣;他看到這個網路,這就是有緣。所以放在網路上,我們還要把網址想方法普遍介紹給別人,便利人家收看。這裡的方法,你的親戚朋友,你可以用電話介紹給他,可以用卡片介紹給他,可以印在書冊裡面介紹給人,也可以刊登報紙,刊登在雜誌上,甚至於做電視廣告,方法很多很多。現在我們看到許多同修穿的T恤,都印佛經、古聖先賢的教誨,印的這些個句子,好!我還沒有看到印上網址的,網址可以大字印在後面,你走到街上每個人都看到,所以這樣在街上走一遍,也度不少人。方法很多,我們要能夠想得到,全心全力去做,這是真實智慧,真實的教誨。世間確確實實有很多善心人,有很多小菩薩,佛說小菩薩都有隔陰之迷,必須要大菩薩去照顧他。這些人很容易點化,為什麼?他善根深厚。沒有人點化他,他一時迷惑,他也會墮落在五欲六塵裡頭。但是有人點化,他很容易回頭,所以大菩薩要常常照顧小菩薩。我們雖然不是大菩薩,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常常將正法,緣,介紹給他,幫助他,這是無量功德。

  攝受眾生,教化眾生,「善知」是深深明瞭現前眾生,在無量法門裡面,他迫切需要的是哪個法門,這叫善知;然後如何「攝御」。菩薩在此地,跟我們說出他的得法關鍵在此地。我們想想現前社會需要什麼?現前的社會,正法已經被大眾疏忽,甚至於可以說遺忘了,邪知邪見充滿在世間。這是《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些是邪師?不一定都是坐在講台上講經說法的,以我們個人來說,凡是對個人思想、見解、言語、行為有影響的都是邪師,邪師就太多了,就在我們的周圍,時刻不離。

  現在最親密的邪師是電視、網路。昨天晚上我們在「回教協會」裡面跟他們交談,他們也意識到,現在家裡的小孩沒有辦法管理,他們自己有電腦,他每天在看。大人雖然管教他,不能把全部的時間陪他,他究竟看些什麼東西沒有人知道,大人不曉得。網路裡頭十之八九不是正法,是誘導你錯誤的觀念。我跟他們也談到,每一個宗教都重視道德、都重視倫理,孔老夫子一生所表演的「溫、良、恭、儉、讓」,伊斯蘭教也有。佛法講十善業道,《古蘭經》裡頭也講十善業。可是我們看看今天的社會,它教人造十惡,它不是教人修十善,這還得了嗎?藝術是非常好的工具,孔老夫子在世,他做了一樁大事情:刪訂詩書、整理禮樂,也就是現在的話講審定這些樂章,審定的標準只有三個字:「思無邪」。這是聖學,聖賢之學,每一個宗教裡面都講求,都不曾違背這個原則。

  昨天我們曾經談到,許許多多宗教裡面,確實有許多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行為,這對於很多宗教徒產生疑惑,我們必須要解釋、必須要會通,才能消除這一些障礙。幾乎所有宗教都肯定,這個世界是唯一真神創造的,他們都有這個信念,宗教裡頭一條信念就是信真主、信神。在佛教,佛教是屬於教育、教學,佛教裡都沒有神、沒有主,佛教說心、說性,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心性變現出來的。我們如果說,這只是名稱不相同,事實是一個,他們想想能接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宗教?這就好比器皿,一體有多面,從每一面看不一樣,你只看到一面,沒有看到第二面,你就懷疑了。我們如果講這個杯蓋,我這樣放,我問你們兩邊的人,我手上拿的是什麼樣子?你們這邊人說凸出來的,那邊人講不對,凹進去的,兩個人打架了。打到死去活來,其實只看到一面,沒有看到兩面。再掉過來看,原來是這樣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各個宗教不同是,這是一體多面,他就看到一面,他沒有看到另外幾面。那他們再問,這唯一的真神創造萬物為什麼搞那麼多面?為什麼在這個世界有這麼多宗教?這就是說明各個族群不相同、文化不相同、歷史背景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所以才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類、不同的需要,是這麼形成的。

  在古時候,不要說太遠,一百年前,交通工具沒有這麼發達,從中國到新加坡坐帆船要走兩、三個月。資訊不發達,從前寺廟、修行道場建立在山上,山下村莊發生的事情,往往要十天、半個月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上來,有人上來的時候,說說山下發生什麼事情。山上、山下資訊都斷絕,不像現在。那個時候你跟人說地球是圓的,很多人不相信,說你胡說八道。現在科學發達了,交通工具便利,我過去在美國聽說,美國跟俄國發展新的快速飛機,速度比現在的飛機速度要快一倍到兩倍;換句話說,將來從中國到美國大概四個小時,從北京到新加坡兩個小時就夠了,所以地球就變成一個村莊。從前不相往來,現在已經往來了,每一個地區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我們都要明瞭,而且都要尊重。不可以講「同化」,要講什麼?「美化」,這是我們的享受,不可以改變它。佛高明就高明在這個地方,佛不會改變你的文化,但是佛用智慧使你的文化更充實、更美,將你的美再加上真、再加上善、再加上慧,你那個美就更美了。所以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歡喜接受佛陀的教誨,佛不改變它,不排斥它,這叫真實智慧。

  佛教導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用四攝六度。「攝御」,攝是四攝,御就是六度。四攝六度,對自己,對一切眾生。佛講四條,第一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條。這四條怎麼對自己?自己一定要常存利益眾生的心,經上常講恆常具足布施的心願,念念為別人想,念念幫助別人,這是佛菩薩的存心,這是覺悟人的心性。第二個是愛語,覺悟的人決定是愛聖賢的教誨,不離開古聖先賢。古聖先賢在哪裡?遺留給我們的經典,這就是的。

  眾多經典裡面,我們要想成就,一定要知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能成就。讀經是好事情,讀經是啟蒙,是修根本智,這個一定要知道的。根本智要變成後得智,我們才能得到受用,如果不能變成後得智,我們就得不到受用。根本智好比是礦石,後得智是已經把它冶煉出來了,我們才能得受用。但是沒有根本智,決定就沒有後得智,所以先要懂得培養。讀經是求根本智,讀經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恢復自心的真誠、清淨、平等,讀經的目的在此地。所以讀經不能夠分別,不能夠想這一句怎麼講法,你這一想,就把讀經的功德破壞了,所以不可以去想。要知道讀經是修定,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禪定。不讀經你胡思亂想,用讀經這個方法離開妄想分別執著,讀經目的在此地,所以它有功德。很多人不曉得,讀經有什麼功德?他不懂得這個道理,讀經就是恢復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曉得禱告那個效果在哪裡,你就明白了。禱告是以最虔誠的心,也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他跟性德相應,所以能感通。如果禱告的時候,裡面還摻雜著妄想,就不靈了。最簡單的祈禱是靜默、默念,默念一分鐘,這一分鐘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一分鐘跟法性相應;起心動念就不相應了。所以要曉得,打坐是修禪、念佛也是修禪、讀經也是修禪、禱告也是修禪、默念也是修禪,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樣,實質上毫無差別,效果上也毫無差別。這些都是四攝應用在自己分上。

  「利行」,在自己分上,確確實實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對自己決定有利益。什麼利益?幫助自己明心見性,幫助自己斷煩惱,幫助自己開智慧,這叫利益自己。如果說幫助自己得到世間功名富貴,得到五欲六塵享受,那就錯了,這些東西真的是得不償失。總得要記住,「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好不容易。人身之可貴是人容易覺悟,得人身最可貴的,是你真正把握這短短的數十年寒暑,走向一個正覺的道路,這是最可貴。如果不能走向正覺,人身有什麼可貴處?跟其他動物有什麼差別?這總是我們要知道、要明瞭的。

  「同事」,範圍就大了。對自己來說,我們要跟諸佛菩薩一樣,同事聖賢。對外,四攝法就是人與人、人與一切萬物交往的四個原則。布施,有人問我四攝法裡布施怎麼講?我告訴他,多請客、多送禮,就是四攝法裡頭的布施。很重要!禮多人不怪。人與人之間要交往、要溝通,最重要的對誰?夫妻;太太對先生,先生對太太,要常請客、常送禮,你的家庭才好和,這是基本。家庭好和,社會的基層組織健康;家庭不和,社會就動亂,世界就有許多災難。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從夫婦不和來的。這幾個人知道?

  今天社會動亂,每個人感覺得身心不安,真正原因在哪裡不知道,在什麼地方?你每天在報紙上看,離婚率這麼多,這怎麼得了!教育裡面,聖賢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基本的教育就是倫理的教育,哪個宗教不重視倫理?倫理裡面的核心是夫婦,有夫婦才有父子、才有兄弟、才有君臣、才有朋友,這怎麼能疏忽?但是今天世人普遍疏忽,不曉得這個道理。從前夫妻講「恩愛」,現在沒有恩,也沒有愛。現在這個社會講什麼?講利,爭利、縱欲。仁義道德沒有了,恩義情愛也沒有了,社會怎麼會不亂?

  基督教經典《聖經》裡面教人相信末日,《古蘭經》裡頭也講教人要相信末日,什麼是末日?今天末日的現象已經呈現了,什麼現象?離婚率。這還得了嗎?這一個世界就像一個身體一樣,世界的基層組織是家庭,我們人身的基層組織是細胞,細胞都壞了,壞得太多了,這個人就沒命了。世界上如果家庭要是多半都毀壞,世界末日就來了。我們看看今天的社會,這個世界還有多少年?我的估計頂多三十年。我憑什麼估計?我看現代人的家庭,看現代的兒童,這些十幾歲的兒童他們想什麼,聽聽他們,他們在說什麼,他們在做什麼,就能判斷底下一個時代是什麼樣子,不得了!

  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告訴學生們,他說世間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來都救不了;告訴大家,我們只有一條生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他老人家最後的遺言,到第二天早晨他往生了,頭一天下午跟大家講的,提出來的警告。我們仔細觀察今天的社會,再想想他這個話,一點都不錯。我們清楚、我們明瞭,我們也不能說見死不救,那於心不忍,我們總是盡心盡力來做,祈求全世界的宗教領導人、宗教裡的傳教師,大家建立共識,來挽救這個劫運。怎麼作法?一定要推行宗教教育,宗教的形式是救不了的,無濟於事,要宗教教學,要喚醒大家要覺悟,不能再迷了。要能夠捨棄自己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才能夠幫助這個世間,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我們如果多求一些物質享受,對一切苦難眾生就加重一分的災難;我們能夠少享受一分,對於他們的覺悟就可能增長一分。我們就是拿世間法來講,這個犧牲奉獻是有代價的、是值得的。

  我常常也提醒同學們,看看古聖先賢,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過的是什麼日子?再看看其他宗教裡,耶穌過的是什麼日子?穆罕默德過的是什麼日子?都是苦行僧。他們有智慧、有能力,為什麼不去過榮華富貴的生活,要去示現苦行僧?目的何在?幫助社會一切大眾遠離災難而已。他們如果走向奢華,這一些教誨我們就更難相信。他是真的做出來給我們看,不為自己,只為社會、為大眾,我們看到心服,才肯接受他的教誨。這是布施波羅蜜,四攝法裡頭的布施。愛語就是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字字句句都是愛護一切眾生,教導我們斷惡修善,教導我們破迷開悟,教導我們轉凡成聖,他自己不居功,也不希求眾生對他的報答。知恩報恩是我們這邊事情,佛菩薩沒有這個念頭,也就是說施捨的人沒有這個意念,但是接受施捨的人一定要懂得知恩報恩。同事攝是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共同生活在這個法界,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都是利益社會,利益群眾,利益眾生,這叫利行,決定不是自利。

  覺悟的人無我,無有自私自利。我們要問自己什麼時候開悟?不要去問別人,問自己什麼時候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起心動念都是為別人、為眾生,你就開悟了,迷悟差別在此地。佛教教人這一些大道理,這一些善巧方便,也就是講方法,我們要懂、要會用。家庭,所謂「家和萬事興」,這個話一點都不錯。「萬事」,包括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整個世界。家何以不和?我們要去研究為什麼不和?現在離婚率這麼高,去想想看他為什麼會離婚?不難想像到,結婚的時候彼此專看對方的好處,所以歡喜結了婚;結婚之後專看對方的缺點,這個日子怎麼能過?佛教給我們,一切時、一切處,專看別人的好處,專看自己的缺點,這個人叫覺悟,這是菩薩。別人沒有過失,過失在自己一個人。

  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就是一切人、一切物沒有好醜,好醜是自己的心。六祖在《壇經》裡面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這個話跟蕅益大師講的完全相同。修道人只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看到別人有過失,不會把別人過失放在心上,而怎麼樣?像照鏡子一樣,看到這過失立刻看看自己有沒有?自己有,馬上要改;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自己沒有,勉勵自己不可以犯這個過失。所以外面境界沒有過失,外面境界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的,示現給我看的。哪是諸佛菩薩?除我一個人之外,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都在那裡表演給我看。他們造作一切惡事,不是真的,是表演給我看的。我們能這樣用心,菩提道就近了,成佛不要很長的時間,時間縮短了。所以我們不會修,不是佛菩薩沒有講清楚,他真的講清楚了,方方面面都講清楚了。

  昨天伊斯蘭的朋友問我,他說:佛教對於生死輪迴是怎麼個看法?這一點他們告訴我,他們《古蘭經》裡頭沒說,《古蘭經》只說一個天園(就是天堂),只說一個地獄。人死了以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這個佛經裡面講得詳細。總的來說,人決定要修善。你的心善、念頭善、行為善,《十善業道經》上佛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你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觀察善法,你的行為善。何必把別人的一些過失放在自己心上,把自己的心搞壞了。自己心本來是好的,你心為什麼壞了?把別人一些亂七八糟東西裝在心裡頭,你的心就壞了。不是別人害你,是你自己害自己,你為什麼要收那些垃圾?把你的心當作垃圾桶,錯在這裡!所以要選擇,佛教給我們善,後頭還有一句話很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不善,我絕對不放在心上,決定不要把自己的良心當作垃圾桶,專門蒐集世間一些垃圾、不好的東西;你要把良心當垃圾桶,你決定墮三惡道。

  佛真的講得很清楚,一個人一生真做善人,前途一片光明,死的時候很快樂,沒有恐怖,知道自己到哪裡去。念佛人功夫成就了,往生時候的瑞相,見到佛光,見到佛來接引。不念佛的人,不知道求往生的人,這個人是世間真正善人,心善、行善,走的時候瑞相也好,天人來接引,他生天去了。我在小時候,還記得很清楚,六、七歲時候的事情,我們住在農村,農村裡頭有一個大戶人家,老太太非常慈悲,善人。他們沒有學佛,臨走的時候告訴大家,她說有許多天童,童男、童女來迎接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都不迷惑,走得非常安詳,這是生天的瑞相。所以真正如理如法修行的人,在佛法當中你要不希求西方極樂世界,你決定生天。

  聰明人、有智慧的人,要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這是正確的。愚痴的人,造作種種不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前途一片黑暗,將來的去處餓鬼、畜生、地獄。我們怎樣迴避?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這是佛在經上不知道講多少次,「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心裡想佛就作佛,想菩薩你就作菩薩。你的心想是貪,貪是餓鬼;瞋恚、嫉妒是地獄;愚痴是善惡不能辨別、邪正不能辨別、真妄不能辨別,這是愚痴,愚痴果報是畜生。所以我們的心裡面,決定不可以有貪瞋痴,有貪瞋痴你就不能離開三惡道。所以看到不如意的人、不如意的事不能瞋恨,一念不高興,你馬上警覺到,「我要墮地獄了」,你在造地獄的業因。他怎麼樣不好,與我有什麼相干?不相干!我何必要恨他?所以要記住「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你將來受什麼樣的業報,決定不能怪別人,要怪你自己。所以真的明白了,搞清楚了,就決定不會怨天尤人,知道都是自作自受。自己愚痴,自己在造作一切不善,與一切人事物都不相干,這是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只有佛菩薩能說得出,我們要深信不疑,要理解。

  各個人的煩惱習氣不相同,一定要想方法克服,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惡業的果報依舊不能避免。縱然學佛,講經說法,弘法利生,這是福德,不是功德;換句話說,對於生死不相干,將來該受什麼樣的報應,還是不能夠避免,你這是修點福。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三學:持戒有功,得定是德,你得清淨心、平等心是德;修定是功,開智慧是德。所以一定要重視斷惡修善,我們才能夠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如果疏忽了斷惡修善,那就錯了。斷惡修善這樁事情,所有宗教都重視、都說,都勉勵大眾要認真的奉行,確實是古人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這些宗教的創始人彼此都沒有見過面,都沒有通過訊息,他們所講所教的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所謂真理。

  四攝對人來講是手段、是方法,是跟大眾往來接觸的方法,要落實在六度,六度是菩薩行。佛的真誠、清淨、平等、智慧、慈悲從哪裡表現?從六度裡面表現,六度第一個是布施,布施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為他服務。在家庭裡面為一家人服務,在社會裡面為整個社會大眾服務,在世間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求報酬的服務。如果我們服務要講求報酬,那就變成生意買賣,不但功德沒有,連福德也沒有,義工才有福德。服務拿報酬的為什麼?這個福德你已經當時就得到了,你的福報已經拿去了,所以這個得到的很有限。義務的、不求報酬的,這個後福無窮,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所以有服務的心、服務的熱忱,盡心盡力去做,決不求報酬,這是我應該做的。特別佛在大乘經上教導我們,一切眾生皆是善友,《華嚴經》到末後五十三參大家就看到,那個善友是什麼?現在人講的老師,我們學生對老師應當要服務,一切眾生皆是善友。大乘戒經裡面,佛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個意思就說明我們盡孝,不僅是對生身父母,要把孝敬對待一切眾生,這是大孝,你的孝道才能圓滿,孝道圓滿就成佛了。這都是歸納在菩薩行的第一條:「布施波羅蜜」,布施的境界廣大無有邊際。

  「持戒」是守法,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個規矩,所謂是「無有規矩,不成方圓」,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守規矩、要懂規矩。尤其在現代,交通便捷,接觸頻繁,每個國家地區風俗人情不一樣,我們要了解,你不了解你就不知道怎麼隨順,一定要了解,然後才懂得隨順。你能夠隨順才能得到當地眾生歡迎,你教導他,他才會歡喜接受,所以守法非常重要。「忍辱」就是耐心,沒有耐心哪能成就?佛家講,對於業障深重的眾生愈是要有耐心。利根的人好度,鈍根的人難度,要有很大的耐心。「精進」是求進步;換句話說,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很多,這個方法有障礙,再用另外的方法,鍥而不捨;絕對不可以說這個方法行不通,算了!不可以,再去想別的方法,這是屬於精進。「禪定」的意思,絕對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這在現在現前非常重要。現前的社會,我們所接觸到的,無一不是在動搖我們的意志。名利會動搖你,五欲六塵會動搖你,你在這個社會裡頭,怎樣能夠把握住不受外界的影響,這叫禪定。「般若」是智慧,就是對於一切事物,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你知道這個很複雜的業因果報,這屬於智慧。菩薩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是六個綱領。

  我們也能夠遵守、也能夠學習,那你真的是學佛了,你在學作菩薩了。如果你單單修學,學得都不錯,看得很多、讀得很多、聽得很多,你也會講,講得天花亂墜,但是你一條也做不到。你會說,不能行,你在六道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不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佛法講到最後,總結要重視行。佛法重在行,不重在說。我們看西方三聖,排列的順序,觀音菩薩排在前面,大勢至排在後面;觀音菩薩重視行,大勢至菩薩重視解。華嚴三聖,大家都知道,普賢菩薩為長子,文殊菩薩為庶男,這什麼意思?普賢著重行,文殊著重解,這個排列順序就告訴你,佛法重行。你沒有辦法行,這才跟你講解,讓你明白之後,你一定要行。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