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30
請掀開經本第十五面,最後一行看起: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執金剛神。】
經文講到這個地方,這是說異生眾,前面菩薩是同生眾。上一次時間到了,李長者他的開示意猶未盡,我們還得做一個簡單的補充說明,因為經文裡面有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學習。在華嚴會上,可以說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人事物把它縮小,好像縮成一個模型,我們今天所謂是小人國、小世界。縮成一個模型,讓我們在這個模型裡面去觀察,去了解盡虛空遍法界這些林林總總的事實真相。在這個大世界裡面,如經所說的十法界有情眾生,這個地方講的十法界,不僅僅是娑婆世界的十法界,而是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十法界,全都濃縮在華嚴會中;所以華嚴這一會稱之為圓滿法輪,這很有道理。可以說諸佛如來所證得的、所修學的、所教化的、所表演的,沒有一樣不圓滿,一法都不欠缺。菩薩修行成佛,在哪裡修?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在修行,所以沒有說是指定一個道場,沒有;處處都是道場,時時沒有離開修行。
「修行」兩個字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我們的行為有了錯誤,把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正確的標準是法性、是佛性,與法性相應的叫正,與心性相應的知見叫正知正見,與自性相應的言語叫正語,與自性相應的行為叫正行。諸位都知道,大小乘佛法裡面都講八正道,這是把無量無邊的行門歸納為八大類,這八大類與心性相應,所以叫正行。這裡面最要緊的就是知見,這是正行裡面的大根大本,法華會上講「入佛知見」,我們淨宗也不例外。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我向李老師報告我的心得,我那個報告是畫一張圖表,到最後這個階段是開佛知見、入佛知見。我呈送給李老師看,李老師給我加了一個箭頭,他說:這才圓滿,你的開佛知見跟入佛知見沒有能夠結合成一體,是兩個。他把我畫一個箭頭,把兩個連起來了。我非常佩服,畢竟他比我高一招。所以一定是以入佛知見才能達到究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例外。
「入」是證果,「開」只停留在解門上,《華嚴經》的四分:信、解、行、證,你只落在信解,必須有行證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怎樣能契入?一定要真幹。這是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說了很多遍,要認真。可是在認真之前,你必須要明理,你要明白。很多人是很認真的幹,但是對於理論、道理,對於事實真相他不了解,甚至於一知半解,這裡面就產生許許多多的過失。他自己並不知道這是過失,這種情形不能說他讀經不多、聞法不久,有許多讀經很多很多、聞法時間也很長,他還是犯過失。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學生當中就有不少,譬如提婆達多,你能說他讀經不多嗎?你能說他聞法不久嗎?他跟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為什麼那麼長的時間聞法、那麼長的時間修行,還變成邪惡的知見?當然提婆達多是大權示現。我們不論他的本,單說他的跡象,他表演的,表演我們要重視。
這裡面是兩種原因,一個是聞法修持不夠透徹,他的功力不但是沒有見性,連見性這個方向他有了偏差。見性只有一條路,經上告訴我們「直心是道場」,他的心不直,他的心是彎彎曲曲的,這是他為什麼讀經用功修行而不能夠見道;不要說證道,道他沒有見。他如果見道,完全就不一樣,見道就是菩薩。這是第一個因素,了解不夠透徹。第二個原因,煩惱習氣太重,有非常嚴重的煩惱習氣。譬如我們遇到一些妄語,妄語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自己知道。為什麼止不住?習氣。別說妄語了,我們再降一個階段,說話多話,多話是習氣;他不講話就難過,遇到人就講,講得沒休止,講個不停,這個對於修道很大的妨礙。所以古人給我們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這個重要。我們念佛堂將來不少人在這個地方念佛成功,哪一類人成功?少話的人。少說話、少聽話,他心是定的。我雖然講經四十年了,我三十三歲開始講經,今年七十二歲,可是我不講經的時候我說話很少,我也不會說話,我沒有口才,我也不願意聽人家講話。為什麼?我懂得一個道理,佛菩薩是清淨心成就的。
我們阿賴耶識裡面,阿賴耶識像個倉庫,無量劫來煩惱習氣統統儲存在這裡頭。我們這一生當中學佛,學佛有一點功夫,這一點功夫就是把這些煩惱習氣控制住,它不起現行。我們別的本事沒有,我這一點本事有了;煩惱雖然沒斷,不起現行。不起現行,與外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外面有人來跟我講話,我不聽,我盡量打斷他。不但是惡言、是非我一句不聽,好話我也不聽。為什麼?干擾,擾亂清淨心。我願意聽的是「阿彌陀佛」,我覺得只有這一句是性德的真言,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常常聽這個聲音、常常念這個聲音,你這一生決定作佛。佛給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天天想佛就作佛,想菩薩就作菩薩,想什麼作什麼。十法界裡頭第一殊勝的是佛,我為什麼不念佛?我為什麼不想佛?你來給我講菩薩法我都不聽,為什麼?我要取第一,我不取第二。所以應當把一切廢話停止。念佛堂,你看看正規念佛堂,大家戴個牌子「止語」、「禁語」,進念佛堂一句話不說。不但是一句閒話不說,一個雜念都不生,他心怎麼會不清淨?將來住到彌陀村,諸位要曉得,能在這裡面住上三年,比你自己在別的地方用功念佛三十年的效果超過,這是日夜不間斷的薰習,真正成佛的道場。
你要是在此地懈怠懶散,說老實話,我們這裡雖然訂這些規矩,不需要我們執行,這個道場有護法神在監察。我今天來的時候聽同修告訴我,有一個偷懶的被護法神懲罰。護法神拿鐵棍子夾他,嚇死了,趕緊到念佛堂念佛,他想偷偷懶。你們曉得護法神在此地,還用得著人嗎?你不真幹,決定不能進這個念佛堂。這個地方我聽一些同修告訴我,過去度輪法師到此地來,曾經說過這個地方是福地,沒有福報的人此地住不住,福地福人居。這個念佛堂是福地的中央、中心,你到這個地方來住是大福報。哪些人是第一福報?認真念佛求願往生的人第一福報。踏進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叫學佛,這叫真幹。道場,這是無比殊勝的道場,在這個道場鍛鍊個二、三年,你養成習慣了,然後你無論到哪個地方,處處都是道場,時時都在行道,才能自利利他、廣度眾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今天這段經文講異生眾,異生眾是示現的,不是真的;真的,我們是真的異生眾。前面是菩薩,同名菩薩、異名菩薩,都是同生眾。同生眾用真心,跟諸佛如來一樣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由此可知,如果我們用真心,我們就是同生眾。同心是跟如來同一個心,如來是什麼心?智慧,如來的心是智慧,諸位要記住。相宗裡面講的四智菩提,這是菩薩的心,佛心。我們凡夫的心是八識五十一心所,說得簡單一點,分別、執著是凡夫心。菩薩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平等性智,沒有分別是妙觀察智;智是真的,真心。我們真心本來沒有分別、本來沒有執著、本來沒有妄想,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所說的「本覺本有」,那叫本覺。迷了才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自己常常想想,一起心動念還有分別、還有妄想、還有執著,自己立刻就要警覺到我在迷位,我是凡夫,我在迷位。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是錯誤的,哪有一樣是真實的?錯誤就是造業,造業哪有不受報的?特別是現代這個社會,現代社會大家所看到的,現世報!造極重的罪業,你冷眼觀察,那個報應快得很,二、三年,三、四年,就見到。我們看到這個現象,怎麼不害怕?怎麼不恐怖?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剛剛開始。
昨天晚上,你們這批年輕法師聽完經之後,回去看西方的預言錄像帶。你們看了之後,再看看每天現在新聞資訊裡面所報導的,你有什麼感觸?你們所看到的少分,這一類東西很多很多。什麼原因造成今天這麼多的災難?這麼嚴重的災難?佛在經上苦口婆心教導我們,共業所感。我有沒有責任?有責任。我自己沒有修得好,我自己在造罪業,連累大家受報。我們能從這個地方生慚愧心、生懺悔心,回頭是岸。我常常勸人,有相信的、有不相信的,這個事情一點都不希奇。世尊勸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我們哪能比得了世尊?智慧福德都比不上。我們心決定沒有惡念,這個惡我們把它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大家心裡有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惡就是十惡,心裡頭沒有十惡的念頭,意裡頭沒有邪思,什麼是邪思?妄想分別執著是邪思,沒有。耳不聞惡聲,口不出惡言,身無邪行,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縱然災難來了,我們死在這個災難當中,好死不是壞死。不求往生也享天福,為什麼?你的心行已經達到天人的標準。
人死了之後到哪一道?不是閻羅王判決把你分到哪一道,不是的,自己去的。《易經》裡面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世間社團也是如此,善人這個團體決定沒有惡人,為什麼?他不相應。作惡的那個團體,善人決定不會去,就是這麼個道理。喜歡搞貪瞋痴的,他一定進入三惡道的社團,為什麼?氣味相投。他在臨命終的時候,惡道現出的光他見到,他生歡喜心,他就去了。如果人的心行至善,我們今天一定要學這個,這個世間要能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們才有出路,才能夠解脫。一切放下,什麼都不想,過去不要想,現在也不要想,未來也不要想,一心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這就對了,你就完全正確,你的前途無限的光明。以這種心行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你本身具備了善的條件,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邪惡是決定不相應的。我們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止於至善,這樣念佛往生淨土真有把握,那不是假的,不是虛妄的。
我們是凡夫,肉眼凡胎,沒有智慧,不認識聖人。佛在經上說,愈是眾生遭苦難的這個時代,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愈多。為什麼?減緩劫難。而佛菩薩化身在這個世間都是異生眾,跟我們凡夫表現的沒有兩樣。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裡都有佛菩薩,他們所造作的有善有惡,那是表演,而他們的內心純淨無染,決定沒有染污,他到這裡是救劫難而來的。如果沒有這些人在這邊行真善,這個劫難就更淒慘、更嚴重,時間更長。諸佛菩薩看到這個現象要是不來拯救,怎麼能談得上慈悲?這是我們讀這些異生眾,特別要明瞭的。
異生眾總共有三十九個團體,第一個團體是金剛神,金剛神是護法神。清涼大師把他分作三大類,三十九類又把它分成三大類。第一類諸神,第二類是天龍八部,第三類是欲色諸天,就是二十八層天。在第一段裡面有十九個團體,十九個團體都叫做神,他所示現的是神明的樣子,而實際上全是法身大士,全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為苦難眾生示現的。我們要知道他不是真的神明,也不是真的諸天,統統是諸佛如來。這些示現在哪裡?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能夠去體會。怎樣你才能體會得到?清淨心。真誠、清淨到極處,這些菩薩示現的時候你心裡都有數,換句話說,你有能力認識他,你要問他,他決定不承認。往年印光大師,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來的,等覺菩薩。有人把這個事情告訴他,他老人家決定不承認,「我是凡夫,生死凡夫」。可是我們細心去觀察,他老人家一生行跡,跟大勢至菩薩還真的有那麼幾分相像。我們看《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你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持,很像。尤其是難得他將《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這一段經文,從《楞嚴經》裡面提出來,合併在淨土四經之中,稱為《淨土五經》。五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是印光大師選定的,選得完美,使淨宗的典籍真正達到究竟圓滿,一絲毫的欠缺都沒有了。
經文,這要從前面去想起,從海月大明菩薩以下,一直到金剛神,金剛神往下有九類的神眾到主藥神,是說十住因果,十住菩薩的因果。可是諸位一定要記住,他們這些人都是普賢菩薩一流的人物,都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的普賢菩薩,法身大士。他以佛果,普賢行門,佛果怎麼說?初住菩薩就住佛地,就證佛果,這個證佛果不是究竟圓滿的證,他證得一分,那一分是真的佛果地,不是假的。這些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所以他們是真的成佛。圓教初住菩薩就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像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八相成道。什麼人可以示現八相成道?初住以上都可以。也就是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而度脫之,他有這個能力。由此可知,佛身他都能現,佛以下的更不必說了。應說什麼法?他應機說法。雖然現的身相不一樣,說的法門不相同,他的原則原理不變;必定是令眾生覺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脫離生死苦海,早一天契入涅槃彼岸,這是決定不會變的原則方針。
而在這個大前提之下,給諸位說,第一法門是勸人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才在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修學其他的大乘,一生當中得不到究竟圓滿,唯有念佛能達到究竟圓滿。真正念佛人,心裡一個妄念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念不生,清淨寂滅,這個心就是佛心。以真心映物,就如同鏡子一樣,相宗把真心比作大圓鏡智,心像一面鏡子一樣什麼都沒有,能映萬物,所謂是「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這古人講的。古人講胡是外國人,外國人照鏡子就現外國人的相,漢人是中國人,漢人照鏡子現中國人的相,雖現相而不染。這就是比喻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心就有應。你感的時間長,應的時間就長,感的心廣,應的心也廣,所應必定如你所感,感應道交。這樣應化在十法界、應化在六道,利益一切眾生。
所以名號,隨著他的行為來給他命個名號,他本來沒有名號,名號是從他的行為上所命,這些行為都是我們的榜樣,都是我們的模範。所以每一尊菩薩,神眾也是菩薩,我們眼睛裡面全都看作菩薩,他們的名號就代表他們的行為,我們要學習、要明瞭。經文每一段就是一個團體,這一個團體裡面經文分作三科。第一科是說他類別,他是屬於哪一類,辨別這個團體屬於哪一類。第二列名結數,列名是舉例,太多太多了;這個法會,剛才我說過,是虛空法界的濃縮。第三是說他的德行。前面第一段同生眾中說得詳細,往後就不那麼細說,細說佔的時間就太長。往後說他的德行大概只是一句、二句,所以我們的進度也會比較快了。
剛才我們念的這一句,『復有佛世界微塵數』,這是說數量,參加華嚴法會的這些金剛神有多少?佛世界微塵數,佛世界是指什麼?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那麼多。『執金剛神』,執是手上拿著,金剛是武器,所以這些神都是現的將軍身,手上拿著武器。古時候武器裡面金剛杵是最好的武器,佛在經上講,金剛杵堅固鋒利能破一切的兵器,一切兵器不能把它破壞,這是古代的。現代人的兵器不一樣,現在大家曉得,現在最厲害的兵器是飛彈核子彈頭。飛彈核子彈頭,如果碰到金剛神的金剛杵,到底會產生什麼現象?我們就很難講。金剛神的金剛杵是不是一揮就把原子彈揮跑掉?也有可能。現在我們要問,既然金剛神有這麼大的德能,可以把核子彈一搧,搧到太空當中去爆炸,我們這裡就不會遭難了,他為什麼不幫助我們?這個地方要曉得,眾生業力不可思議。他真的把原子彈統統都拿走,放到太空當中去爆炸,去放炮竹,我們世間人災難還是躲不過。你造的業,你怎麼能免得了災難?
正如同世尊當年在世,琉璃王要滅釋迦種族,這是發動一個戰爭,非常殘酷。釋迦牟尼佛自己也頭痛,有沒有方法救?沒有方法。救也沒有用,他有業感。目犍連用神通,把釋迦族大概有幾百個人,他以神通變現出來,他用他的缽把釋迦族幾百人放在缽裡面,升到天空免了這個劫難。可是下來之後再一看,缽裡頭完全化成血水,沒有一個是活的。就問釋迦牟尼佛,佛說:這是業力,沒法子救,你救他也是死。由此可知,不是佛不慈悲,佛是真的慈悲到了極處。佛怎麼樣救眾生?佛教你回頭是岸。你造作極重的罪業,有沒有救?你造阿鼻地獄的罪業,只要你現在還沒有墮阿鼻地獄,你就有救,你入阿鼻地獄那就沒有法子,那就真的沒救了。還沒有入阿鼻地獄,怎麼救法?佛教你懺悔,可見得還是自己救自己。你自己要不能真正懺悔,改過自新,徹底回頭,佛幫不上忙,佛把方法教給你。
有例:佛在世阿闍世王,這是《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他造的罪業重,殺父親,害母親,五逆罪,破壞僧團,跟提婆達多兩個相結合,天天造謠生事,五逆罪全造了,墮阿鼻地獄。結果阿闍世王得了重病,真的當時所有的醫生都醫不好。幸好他有個大臣耆婆,他很聽他的話,耆婆對他很忠心。耆婆告訴他:你這個病只有佛能救。他自己想:我得罪佛陀太深,佛一定不肯救我,我也沒有臉去見佛陀。耆婆說:佛非常慈悲,只要你回心轉意,佛一定幫助你。所以他生大懺悔心,從此之後跟提婆達多再不往來,真正回頭了,他以後念佛往生淨土。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到《阿闍世王經》,釋迦牟尼佛敘說,阿闍世王往生淨土上品中生。我們讀這個經文,真是嚇一跳,造那麼重的罪業,往生的時候那麼高的品位,這個法門真的叫難信之法。
所以我們對於世間造作極重罪業的人不能輕視,我們要學善財童子、要學諸佛如來,我們對他要尊重、對他要禮敬。為什麼?他如果真正懺悔,說不定他品位在我們之上,我們怎麼可以輕慢?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我們只稱揚他善的一面,他惡的一面絕不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善,永遠善,不夾雜絲毫惡念。人家造再多的惡,不要去想他,也不要去聽,不見不聞。人家來告訴你,都不可以聽,你要去聽,上當了,阿賴耶識又裝一些惡種子進去,惡的種子已經夠多了,再要裝還得了嗎?聰明人不可以幹這個事情。我們只儲存善種子,絕不藏惡種子。這就是世尊在一切經論裡,無數次的開導我們,教誨我們斷惡修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惡從哪裡斷起?不見不聞。你能夠做到這兩點,你那個斷惡修善才有效果。佛教給我們常念佛恩,我們每天迴向應當常念四重恩:念佛恩、念父母之恩、念師長之恩、念一切眾生之恩。這個多好,這就是眾善奉行。
惠能六祖大師教導的言語是真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又說「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左是什麼?墮落。他這個話的意思,你見到別人的是非,你自己已經墮落了。這話說得有道理,人家究竟是是、是非,實在講與我不相干,與我有什麼相干?我們肉眼凡夫,怎麼能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世間聰明人要等什麼時候,對一個人來批評他的是非善惡?蓋棺論定,這個話說得有道理。像阿闍世王真的要蓋棺論定,到底他是善是惡?蓋棺才可以論定。他還沒有死,他還會回頭,一回頭就是大善,世間諺語常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他還沒死,你的論斷未免太早了。像這些道理我們要是明瞭通達,應用在自己生活上,應用在自己修持上,得大善利。我們的前途金色光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些經文,字字句句要留意,你才能夠體會到華嚴境界不可思議。這部經古大德稱為大不思議經,為什麼稱它大不思議經?你看參加與會的大眾,金剛神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下面略舉上首:
【所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
『執金剛神』已經說過,往下這個名詞就不再講,這是通號,我們只介紹別號。特別要留意,他們在此地表法是表十信位。十信初心就是初信位的菩薩,海月光表;金剛神是表二信位的菩薩。都是教我們,裝出樣子來給我們看,示現給我們看。我們是凡夫,他示現成個凡夫,示現凡夫修十信心,修十信。十信最要緊的是真正相信佛正覺之果無異自心,跟我們自己的心沒有兩樣,我們自己本性清淨如諸佛性,這部大經清涼分為四科︰信解行證,這樣的信才是《華嚴經》上這個信真正的意思。真信裡面,真正的信心裡面。我們是凡夫位,凡夫的心依舊是有妄想分別執著。雖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是無明邊事,不是本性,本性還是清淨的。無明邊,我們講識心邊事,法相講就比較好講,講性、講識。性本來清淨,永遠不會染的;識有染有淨,八識五十一心所有染有淨,它不是本性,本性決定清淨。所以從本性上說,叫無依住智。無依住智是什麼?《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諸位要知道,無知之知是根本智,從根本智起作用就無所不知。根本智也叫做法界性,我們在經上常看到。菩薩所有一切行,行是行為,所有一切行為就是普賢行。在《華嚴》全經,自始至終,所有這些菩薩行統統是普賢行,金剛神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普賢行,乃至於後面身眾神、足行神,一切諸神所表現的行為統統是普賢行,我們要明瞭。
這九類的神眾修信位,修十信。說明他們是入十住位的果行,為入十住應真,所以稱他為神。「應真」是佛門術語,這兩個字意思我們要明瞭。因為諸位如果將來到中國大陸寺院裡面去參觀,像蘇州西園寺就有羅漢堂,羅漢堂裡面寫的「五百應真」,你就不曉得應真是什麼意思。應真的說法是,他們的心、他們的行為都跟真如之理相應,與性德、自性本具的德智相應,所以叫它做應真。應真多半是說什麼?羅漢、天神、鬼神,像《華嚴經》所說許許多多的神,都是佛菩薩示現的。應真有示現的意思,說示現大家好懂,說應真你就不懂了。應真,示現之中他的心行與性德、與本性所具的智慧相應,就從這上稱它為應真。他的做法是大慈悲的示現,教化眾生、利益眾生,救苦救難,所以他不是真的鬼神,他是菩薩以鬼神的身分出現,在哪一道就度哪一道的眾生。
實在講鬼神與我們人世間有沒有關係?關係非常密切,諸位要讀《地藏經》就曉得。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亂,災難這麼多,誰在其中搗亂?給諸位說,鬼神。鬼神為什麼搗亂?鬼神來報復。我們跟鬼神有什麼冤仇?你每天殺生那些動物,牠甘心情願給你吃?牠死了之後,你不要瞧不起牠,牠沒有什麼能力,一個小鬼沒有能力,如果說幾萬個小鬼,幾十萬、幾千萬、幾百萬,麻煩可大了,他就造成很大的勢力。所以要曉得,我們世間動亂還沒有開始,鬼神就先亂,他就先發動。世間天災人禍,人禍是刀兵劫,戰爭。
現在戰爭多方面,不是從前拿著刀槍弓箭,不是。現在除了軍事戰爭之外,經濟戰爭、政治戰爭、產業戰爭,全都是戰爭,我們生活在戰爭之中,沒有一樣不是戰爭。這是什麼世界?在這個時代當中,你想不想去戰勝別人?諸位要知道,你戰勝別人,眼前你是戰勝,實際上因果上你戰敗了。聰明人一定說我脫離這個戰爭的範圍,這個高明。如何脫離?人家爭我不跟他爭,我不爭,你爭我讓,我們才能脫離。他爭我也跟他爭,你就捲入災禍的旋渦裡面去,永遠不能出頭,那叫迷惑顛倒,要忍讓。現在在經濟戰爭裡面,諸位同修要提高警覺,我們如何應付?節儉,你能夠應付這個災難。決定沒有貪心,我衣服穿得暖,我能夠三餐吃得飽,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夠了,不跟人爭!千萬不要好面子,面子害死人。真正有學問、有德行,諸佛菩薩、天龍鬼神,對節儉的人尊敬,對奢侈的人真的沒有看在眼裡,世間人愚昧無知。奢侈增長貪瞋痴慢,節儉可以息滅貪瞋痴慢,是德行。
孔老夫子一生行為,弟子們也是蓋棺論定。孔老夫子過世之後,學生們對夫子的一生做一個總評,說了五個字︰溫、良、恭、儉、讓。夫子一生為人溫和、善良,溫和是講他的態度,處事待人接物溫和,心地善良,處事恭慎、恭敬、小心,無論做什麼事情恭敬小心,節儉、忍讓,這是大聖人,我們應當要學習。凡是走上奢侈糜爛的路子,後來決定沒有好結果。他宿世所積的福如果不夠大的話,他到晚年就保不住,晚年就相當淒慘。到晚年還不敗,過去生中積的福太大;換句話說,這一生也就耗盡,來生貧窮下賤,招得許許多多不如意。這個業因果報,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瞭。
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降格以鬼神的身分來出現。降得這麼低,這個用意很明顯,這裡頭真正教給我們,自卑而尊人,這是德行;自己謙虛卑下,尊重別人。古德講,如果我們真的把這些道理明白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與理相應,不違背理,與一切虛妄不相應,這就是真實智慧。向下這些神眾、這些團體都是如來示現,以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表演給我們看,希望我們從這些跡象裡面能夠體會、能夠覺悟,也能夠效法學習。以他做為一個好的模式,我們能夠仿效,這才真正是善知因果,才真正得到佛法究竟圓滿殊勝的利益。
第一位『妙色那羅延』,在此地略說一說。「那羅延」也是金剛神的名字,《無量壽經》上有,四十八願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得金剛那羅延身,我們常講金剛不壞身。它這裡頭完全表現的是般若,佛在《般若經》上把般若比作金剛。般若是智慧,真實智慧,堅固鋒利。四天王,增長天王手上拿的是劍,劍是代表智慧、代表般若,鋒利無比。「妙色」是好色,每個眾生都希望自己的色相好。愛美之心,不但是娑婆世界,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愛美,所以妙色,佛在經上就常說。能不能得到?能得到。這個字的關鍵就在「妙」。諸佛如來妙,心妙、行也妙、色相也妙,沒有一樣不妙。怎麼才妙?空有二邊不著就妙,著在一邊就不妙了。凡夫著有,很糟糕,所以你的色相就不妙。你這個色相乍看好像很美,細看缺陷很多。阿羅漢、辟支佛著空,也不妙。我們念佛堂旁邊有屏風,屏風上面刻的是五百羅漢浮雕,雕得很好。羅漢相長得希奇古怪,但是那些相你仔細去看都是善相,都是善良的,在我們凡夫講都是德相,妙不妙?跟菩薩比,他就不妙了。諸位一定要曉得,相隨心轉,體質也是隨心轉。色,包括色相、包括身體;不但包括身體,還包括我們的生活環境,統統是屬於色相範圍所攝。所以說相隨心轉。
我們如果說是看一個修行人,他修行有沒有功夫,不要看別的,看他的色相。這不難觀察,只要你心地清淨你就能看出來,你心裡浮躁你看不出來。古人常講,有學問的人能看得出來。什麼叫有學問?心平氣和,這是學問,「學問深時意氣平」。你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一個故事,故事人名字我忘掉了,也許你們比我清楚。一個老道批評一個落第的秀才,那個落第的秀才以為他自己的文章寫得不錯,沒有被錄取,「考官眼睛瞎了,不認識貨」,他在發牢騷。有個老道在旁邊聽了: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他很不服氣: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為什麼說我文章不好?他說:看你心浮氣躁,你怎麼能寫得出好文章?畢竟還是個念書的人,聽到這句話,他服了,這才向老道請教。這話真的,哪有心浮氣躁、胡思亂想能有成就?所以有學問的人,心清淨,他就能看得出來。你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上,都在你身體。你的體質,你的一舉一動,都能夠觀察到你修行的功夫,哪裡能夠瞞人?你能夠欺人、瞞人,只是欺瞞那些愚痴的人。真正有學問的人,你怎麼能騙得過他?有學問的人尚且騙不過,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沒有法子欺騙他。
不但相轉、體質轉了,生活環境轉了,境隨心轉,這叫妙色那羅延。我們不是得不到,我們真得到,問題就在我們要會轉。財富,在這一次經濟風暴當中,不少同修財物損失很嚴重。你應當要覺悟,你命裡沒有那個財;命裡要是有,什麼樣的風暴也動不了你一分錢。凡是在這個風暴當中,財物統統丟掉的,命裡沒有,你去想它幹什麼?有什麼後悔?有什麼煩惱?丟掉,快快樂樂,命裡沒有!你心開意解,你多麼自在。丟已經丟掉,還要為它煩惱、為它苦死,那你不就活該,你全錯了。財從哪裡來?佛在經上講的業因,說得太多了。財物是修財布施得來,你這一生得這麼多財富,過去生中修的因,因與果一定相應。果要是超過你的修因,裡面果是假的,必定是個空的,給你看看,讓你歡喜歡喜,馬上就沒有了。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所以你要想得三種果報,你要修因。為什麼不肯布施?
真誠心布施、歡喜心布施,很容易的布施,將來得果報也很容易,錢財滾滾而來,不要操一點心。為什麼?布施痛快。現在人勸你布施,勸了好半天才拿一點點,拿出去心裡好痛。有沒有果報?有。將來你賺的錢賺得好辛苦,就這麼回事情。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絲毫不爽,什麼樣的因行一定有果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未到是緣沒到,你有因,遇到緣,決定起現行。我們要懂得,佛講的話哪裡會有錯誤?念經不行,真幹!我們才真正得福。所以財愈施愈多,法愈施愈開智慧、愈聰明。無畏布施是叫眾生得到身心安穩,這就是無畏布施。不能殺害眾生,不吃眾生肉就是無畏布施,不殺害眾生。不但不殺害,也不能夠惱害眾生,如果叫人因我而生煩惱;換句話說,果報必定有很多人給煩惱給你受,一定的道理。
不傷害一切眾生、不惱害一切眾生,得健康長壽,身心歡悅,得這個果報。世間具足這些果報的人,我們非常羨慕。但是要曉得,他過去生中修的因。我們過去生中沒有修因,現在努力修、認真修,來生就得大福報。可是現在我們學佛,我們明白,福報是享得盡的,不是究竟法。還是把這些福報迴向眾生、迴向淨土,這是最聰明、最有智慧的做法;不求自己的安樂,自己有再大的福報也應當要知足。諸位要曉得,最簡單的生活就是最健康的生活。疾病從哪裡來?從心想生。天天想著身上這個地方痛,那地方有毛病;沒毛病,想幾天毛病都想出來了。為什麼不想佛?為什麼不想菩薩?去胡思亂想,不知道自己錯誤根源之所在。這講到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他在此地教給我們這些。第二位︰
【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
這一位菩薩,都是菩薩化身,『日輪』就是我們講的太陽,能現光明。清涼大師這一句他有解釋,這一段都有簡單的解釋。他說,「見佛身毛,猶如日輪,現種種光,速摧障惱,故名曰幢」,我們就順他這個意思來講。這是如來身邊的護法神,執金剛神,常常親近佛陀,見佛的身相。佛身所現的毫毛,我們講汗毛,佛身清淨,我們汗毛流汗,毛孔流汗,流的都是不淨之物。佛心清淨,毫毛流光,不是流汗。佛的身光就是從毫毛上流出來的,身放光,像太陽一樣,太陽是個光明體,這比喻日輪。『速疾』是快,很快,速疾消除障礙煩惱。光是智慧,智慧光明能夠消除一切煩惱業障。『幢』,高顯的意思,非常明顯,這個效果很明顯。這一句名號裡頭意思,大致我們了解。
我們有煩惱、我們有業障,我們的煩惱、業障、習氣很重。不但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它會把我們煩惱習氣勾引出來。我們要知道避免,怎麼避免法?古德教導我們,有兩句名言:「知事少時煩惱少」,你不要知道事情太多,知道事情太多煩惱多,你要知道那麼多事情幹什麼?不知道還要想方法去打聽,這糟糕不糟糕﹗還怕煩惱不夠多,你怎麼能把煩惱斷掉?第二句說,「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要認識那麼多人幹什麼?你認識的人多就是非多。我們今天是非煩惱不斷就是什麼?你知道事情太多,你認識人太多,所以你的心定不下來,你靜不下來。你念經,你一天念一萬部經也枉然,也沒用處;古人講念佛,喊破喉嚨也枉然;你拜佛,頭磕破了也枉然,我們一定要知道如何迴避。
我看看你們同學們,我也很慚愧,我對你們照顧不周到。我們沒有智慧、沒有德行,不敢為人師,我跟你們大家在一起同學,我不敢稱老師,如果是師生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我親近三位老師,對我照顧就很周到。我跟方東美先生學的是世法,不是佛法,照顧很周到,也就是說不讓我知道太多,不讓我認識很多人。以後我才曉得,老師對我們的苦心。他不讓我到學校裡去聽課,就是不讓我認識很多人。到學校聽課,認識很多同學、很多教授,今天聽這個說,明天聽那個說,我們思想就亂、就複雜了。方老師以他的身分地位,他每個星期撥兩個小時單獨教我,這是防範森嚴。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他老人家也是這樣的防範。偶爾一次沒有去,他就非常關心,派他的副官來問我,打電話來:是不是生病,為什麼沒來?這種深情、誠摯的愛護,我們不能不親近。就是不讓你去親近別人,一家之言,才能夠奠定基礎。跟李老師,那個防範更嚴格。除了聽他一個人之外,任何人講經說法不准聽,看書一定經過他同意,沒有經過他同意連佛經都不可以看。我們這一點根基是這樣打下來的。
諸位同修,好像看到我講經有一點智慧,智慧從哪來?清淨心裡來的,有幾分相應了。不可以隨便聽人家講話,不可以隨便看人家東西,沒有好處。你多聽人家的,多看這些書,那就什麼?知事多時煩惱多,你增長煩惱。我們今天學什麼?要增長清淨心。我們的心一年比一年清淨,一月比一月清淨,一天比一天清淨。我這些年來,至少有十年了;最近十年來,我不是講這部經我不看,我不看這個經,分心。今天講《華嚴》,我把《華嚴疏鈔》、《合論》,道霈禪師《纂要》,這三種參考資料細心去看,天天看;我不講這個,我絕不看它。我只讀《無量壽經》,只念阿彌陀佛。這都是過去老師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才能有一點效果。效果是什麼?定慧。戒當然就有了,定共戒、道共戒,定慧是我們修學的關鍵之所在。
學人他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涉獵的東西太多。蓮池大師到晚年,他老人家說這個話很值得我們警惕,很值得後學玩味,「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你們誰高興誰去悟去,「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老法師到晚年,一卷《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所以成為一代祖師。我們學佛的人跟世間人觀念不一樣,世間人在名利場所爭名奪利,幹這些事情;學佛的人唯一的一個目標,要在這一生當中脫離生死苦海,往生淨土不退成佛,我們幹的是這樁事情。要真正幹這個事情,清淨心是第一。三皈依裡,三皈依講的是覺正淨。我們今天走的是淨門,淨宗是修清淨心。心清淨了,自然就覺悟,自然就正知正見。這三個,一個得到,三個同時都得到。性宗、禪宗從覺門入,教下從正門入,正知正見。正知正見,也是一部經!現在人是什麼經論都要學,這是印祖在《文鈔》裡常常呵斥的,要想作大通家,什麼都通,結果是什麼也不通,還是被煩惱所繫縛,依舊搞輪迴,輪迴心造輪迴業,搞的是這個。出家人再搞這個,那就實在太可惜了。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之處。
我這一生得力老師的教誨,所以我對老師感恩之心,跟現在人比的時候超過很多。我念念不忘老師,我讀書的書房,我老師的照片都掛在旁邊,都像他跟我在一起一樣。我們會所裡面的教室,你們都看到,我們老師、韓館長照片護法,都掛在那邊。我們的感受,他們都在我身邊;我們上課,他們都在場;我們很認真努力,他們生歡喜心。我們不如法,我們怎麼對得起他們?仰報師恩,報答護法。樸老給我們題的字「知恩報恩」,現在在這個社會要大力提倡。為什麼?現在社會忘恩負義。他懂什麼恩?恩將仇報,幹的是這種事情,幹的都是地獄的罪業,這是無知。
什麼方法能夠破除我們的煩惱業障?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智慧從禪定當中來,智慧從清淨心來,希望同修們要好好的記住。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禪定。我們念佛,念佛修的是什麼?「一心不亂,心不顛倒」,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念佛,目的不外這兩句。一心不亂是定,心不顛倒是慧。心不顛倒就是對一切理事因果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心不顛倒。念佛,什麼叫功夫?你真正得清淨心,真正得真明瞭,那就是功夫。功夫淺的,我們常講功夫成片,就能消業障、就能斷煩惱;你的煩惱輕,智慧就長了。智慧是從這麼得來的,智慧不是讀經讀很多你就有智慧,不見得。讀經開智慧,你也要懂方法。讀經開智慧是隨文入觀,契入境界,那開智慧。經文一看,裡頭的意思統統顯出來,知道怎麼學習,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怎麼做法。所以心地要清淨,心地要慈悲。
再跟諸位說,現在人重視養生之道。怎樣保養身體?怎樣令自己身心健康?心地清淨,不受病毒。許許多多疾病的病毒你不會受,因為你心清淨。心污染就很容易感染病毒,心清淨不會感染病毒。心慈悲能夠解毒,你要想你自己身體健康,不要用藥物,藥物不好,藥物有反作用、有副作用。不要用藥物,也不必找醫生,你就修清淨心、修慈悲心。你修清淨心,自己就有抗體,能夠抗拒一切病毒。慈悲心,縱然接受病毒了,可以化解病毒。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