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八四卷)  2003/12/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84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最後一段,上方振音世界末後一段苦滅道聖諦。我們現在把經文念一遍:

  【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觀察,或名能摧敵,或名了知印,或名能入性,或名難敵對,或名無限義,或名能入智,或名和合道,或名恆不動,或名殊勝義。】

  到這裡是一段。道諦是出世間的因行,所以加上苦滅之道。在振音世界也是略舉十個名稱,第一個名稱『或名觀察』。修道,無論是哪個法門,甚至於其他宗教,乃至於世間的學術也都用這種方式,在佛法裡面通稱修觀。修觀這個意思如果是淺而言之,修是修正,觀是觀想、觀念。我們說觀念,現在一般人都很容易體會。你的觀念錯了。實在講觀是你的看法,念是你的想法,你們想對不對?你的看法錯了,想法錯了,這不就是見思煩惱嗎?見惑跟思惑,見惑就是觀念錯誤,思惑就是你想法錯誤,在佛法裡,這個問題很嚴重。

  錯誤的看法想法造成六道輪迴,這是六道輪迴的真因。所以入佛門首先要把這個毛病修正過來。這一句就是大乘法裡面常常講的修觀。在《十善業道經》裡面有這個名詞,佛教菩薩「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行為善。這個觀察它真正的含義,就是六根對六塵境界,統統用這個名稱。眼見色觀察,耳聞聲也是觀察,鼻嗅香、舌嘗味,六根對六境都叫用觀察,觀察是正確的。可是怎樣才是觀察?說實在講我們不會,他為什麼不叫看,不叫聽,不叫嗅,不叫嘗?他為什麼用觀?用這個字來代表見聞覺知的活動。這個字在佛法裡有講究,什麼講究?離心意識才叫觀。

  由此可知,觀是什麼?觀是自性起用。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在舌、在身都叫覺性,見聞覺知。觀是自性起用,所以這就難!此地是大乘圓教法身菩薩所修的,果報是無上菩提涅槃,所以不是我們一般觀念當中解釋的觀察。因為我們的觀察沒有離心意識,人家大乘法裡離心意識才叫觀。離心意識也叫參,參究,用心意識是研究,研究用心意識。佛法講參究不講研究,不用心意識。為什麼?你想證得的諸法實相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的境界,你要用思議,你就沒有辦法證得。所以觀察裡面決定沒有思,沒有議,也就是決定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瞭瞭,這是智慧。明瞭是智慧,這是什麼智慧?根本智。

  《般若經》上告訴我們,「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無知是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為什麼說它無知?它沒有起心動念,所以這個無知跟知是一不是二。我們聽話很難聽得懂,聽到無知,對面就有個知,無知跟知是對立的,所以我們很難體會如來所說義。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很不容易。如來所說一切法都是圓融的,沒有對立;十法界不對立,一真法界跟阿鼻地獄不對立,這沒有法子想像。為什麼不對立?性融了,相雖然有差別,性是一個。這就是古人講,「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用相等分量,譬如我們講一公斤,一公斤的黃金造一個佛像,那一公斤的黃金,一樣的,分量完全相等造一個餓鬼像,你從相上看有差別,你從性上看沒有差別,都是藝術品,分量一樣,價錢相等。造佛很像佛,造餓鬼很像鬼,它那個精細的雕塑,那個功夫是相等的。從藝術上來看,從黃金質量上來看,融!沒有差別。諸佛如來跟阿鼻地獄相有差別,性沒有差別。所以差別,我們講凡夫差別就是在迷悟,除迷悟之外沒有差別,你要能觀察到這個層次,你就得受用,你的心平等了。

  華藏衛視昨天來個傳真,說過年了,要我給它寫個對聯,他自己也擬了一幅,上聯「修福積德迎新年」,下聯「吉祥如意慶春節」,還要我給它加個橫批。我覺得現在這個亂世慶新年是沒錯,慶祝新年的時候要懂得觀察。吉祥如意是果報,修福積德是因行,這個對聯沒錯,有因有果。我們往年在台灣,過年的時候我也寫了一幅對聯,那個時候好像還印在賀年片上。我寫的是「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前面四個字是佛經裡面的偈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教誨,我們決定不能忘記。

  現在社會缺少什麼?我這個橫批寫四個字,「誠、敬、謙、和」,現在我們缺少這個,真誠,恭敬,謙讓,和睦。如果人人都能學這四個字,我們的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彼此都能包容,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世出世法從這個地方建立。這是說我們在現前這個階段要能夠觀察,觀察至少它跟智慧相應。我們常講客觀的,觀察是屬於客觀的。用理智來觀察現在這個社會需要什麼?眾生缺乏什麼?我們應當如何來修布施供養?寫個對聯也是布施供養。所以還是現成諸佛教誨,那不是一尊佛,一切諸佛的教誨。而且這個教誨不但通一切諸佛,通一切宗教,通世出世間一切賢聖,哪一個不是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凡是教人作惡,教人不要行善,那是魔,那不是佛。

  今天我們要修的,我們自己一身的毛病,總得要曉得。知道自己一身的毛病,這個人覺悟了;下定決心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這個人叫真修,這個人真的回頭。中國諺語裡頭有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人是凡夫,墮在六道裡頭哪有沒有過失的?六道裡面人你要找沒有過失的,找不到。清涼大師講得好,除諸佛如來之外,都有過失。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過失,他怎麼沒有過失!世間大聖人,還沒有明心見性,還沒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這是他的過失。九法界眾生,到地上菩薩、到等覺菩薩都還不能沒有過失,這是我們自己要明瞭。人家能成佛,人家就是不斷的在改正。

  習氣無量劫養成的,改正也需要無量劫這麼長的時間,你才能做得圓滿。這個事情不能著急,著急著不來的,要慢慢的來,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從哪裡下手?一定要從聖人教誨下手。要是沒有人指教你,沒人教你,沒人指導你,你怎麼會?你不可能。所以聖賢人之所以能成為聖賢,沒有別的,我常常講好學。歡喜跟聖賢人學,親近賢君子,他親近這些人,遠離邪惡。為什麼?我是凡夫,凡夫的習氣大致是相同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的生活環境對你影響很大,你能夠生活在好環境裡,你就變成好人;你生活在不善環境裡,你就變成不善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這個樣子。

  因此我們自己想學好、想學善,要親近好人。這是一個轉機。親近好人,你要有能力認識好人,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世尊在《楞嚴經》上說,現代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一個是邪師,哪一個是好老師,我們怎麼分辨?誰幫助我們來辨別?世尊早就想到,早就看到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他老人家在入滅之前,教導我們辨別的方法,他是真善知識,還是假善知識?佛教給我們四句話,第一條「依法不依人」,這標準說出來,法是什麼?佛所講的經典。這個善知識你仔細觀察,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跟經上講的一樣不一樣?講的是一樣,我們要順從;講的不一樣,我們要思考,不能夠馬上就接受,多想想,不可以盲從,經論是標準。第二條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這一條非常重要。不死在經文字句之間,不能死在這裡。意思對了就行,就沒有錯。言語多說幾句,少說幾句,說得深一點、淺一點沒有關係,意思正確,依義不依語,標準。所以自己要用智慧來揀擇,不可以用感情,不能夠迷在神通感應,這個不可以。

  神通感應的事情有,要是遇到也要拿經論做標準來衡量,他跟經論上所講的是不是相應?相應可以相信,不相應,不能相信;否則的話,你就很可憐。可憐在哪裡?被鬼神愚弄。你被人欺騙、玩弄,人家還會原諒你;你被鬼神欺騙、玩弄,人家不會原諒你,你是什麼?你太愚痴了。鬼神是眾生,他又不是佛,他又不是菩薩。鬼神在這個世間冒充佛菩薩的真不少,特別是駕乩扶鸞,什麼菩薩來,觀音菩薩來,文殊菩薩來,彌勒菩薩來了,濟公活佛來了,常常看到這個,假的不是真的。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我年輕的時候也看過這些扶乩,看了當然有疑惑。以後遇到章嘉大師,我就把我所見到的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告訴我真的有,非常非常之少,假的多。

  他告訴我為什麼會有真有假,這個屬於感應。求的人是真心,他所感的真的佛菩薩來應。求的人是個妄心,他求什麼?他求的是名聞利養,為自己,不是為眾生,不是為正法,他有求也有應,誰來應?妖魔鬼怪來應。妖魔鬼怪用他自己的名字你不相信,他一定要冒充,找一個知名度高的,冒充他來,來騙人。他講的東西靈不靈?如果完全不靈你就不會相信,小事很靈驗。鬼神有五通,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他沒有漏盡通。漏盡通是什麼?漏盡通是煩惱斷了。換句話說,鬼神有五通,煩惱習氣沒有斷,所以他也常常喜歡跟人開玩笑,也常常喜歡作弄人。哪些人被他作弄?迷信,喜歡神通,喜歡感應,有的時候他作弄你是非常非常厲害,叫你痛苦一輩子,迷惑一輩子。在我們修學大乘人來看,他真的是菩薩。真的是菩薩為什麼這樣作弄人?這是他教育,你看看這個人相信鬼神,相信感應,他的下場就是這樣。讓大家看到之後,對鬼神感應敬而遠之,這不是教人嗎?

  所以一切法沒有善惡,沒有邪正,邪正善惡在自己的心。自己心邪,你遇到都是邪法;自己心正,遇到邪法也變成正法。我們遇到邪法,你看看那個人學的時候被邪魔作弄了,我們世間人講的是得精神分裂,很可憐,一生的前途完了。這個修行結果到瘋人院、精神病院。家人不能救他,醫生也不能救他,宗教界人士、得道的高僧也沒有辦法救他,這是業!他做這種示現告訴你,迷信鬼神,喜歡神通感應就變成這個樣子。他在沒有學佛,沒有修行之前,是很好的年輕人,書也念得好。我們在美國、加拿大看到這種人,大學畢業了,拿到碩士,拿到博士,一家人多歡喜!學佛去了,不到半年、一年,他到精神病院去,沒有辦法恢復,很多很多。他的家親眷屬來找我:法師,有沒有辦法救他?我就問:他是不是喜歡神通、喜歡感應?他說是的。我講:他要是剛剛得病,還很淺,還有辦法救;到這個嚴重程度,沒有辦法。

  所以佛教人,正道!佛沒有運用神通感應教化眾生的,那是一條非常危險的道路,跟諸位說,決定沒有成就。你看看古往今來歷史上,哪一個修神通求感應有成就的?找不到一個。但是你修定修慧,定慧到某一個階段,發神通,這是真的,這種事實很多。可是有這種能力的人他不露,深藏不露,他還是用規規矩矩的方法來教人。這是真實智慧,真實的慈悲,我們不能不曉得。所以要細心去觀察,決定不能夠粗心大意。

  讀經、持戒、念佛,這是一條穩穩當當的道路。古大德講得好,簡單容易,穩當快速,成功高。你要想成就,善知識一定勸你要修福,為什麼?福是增上緣,你將來往生的時候,臨命終時沒有障礙,福報。為什麼要重視修福?你自己想想無量劫來,你在這一生當中跟多少眾生結冤仇?我沒有跟人結冤仇。是,人你沒有結冤仇,那動物呢?你這一生當中有沒有吃過肉?你要吃眾生的肉,那個眾生是不是甘心情願拿牠的肉來供養你?那你可以吃,牠甘心情願。如果牠不甘心不情願,你吃牠,牠就懷恨在心。如果你是殺牠來吃,那個麻煩更大,牠記的仇恨就更深。從前李老師講經的時候常常給我們講,從前的屠戶,殺豬,他知道殺生的罪很重。他在殺那個豬之前,提著豬耳朵跟牠講,他說「豬啊!豬啊!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來,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討債」。他把責任統統推到吃肉的人身上去了。他把牠殺掉,殺的時候,你不要怪我,你向吃肉的人去討債,他不吃,我絕對不會殺你。

  有意無意傷害一些小動物,都是結冤仇。冤冤相報,你臨命終時求往生,牠就來找麻煩。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冤親債主。臨命終時,冤親債主統統來了,所以你要修福,念念當中決定不能忘記冤親債主,要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給牠,超度牠。這個記住,你真的有功德迴向給牠才行,你沒有功德不行。我念一卷經是功德嗎?念幾句佛號是功德嗎?古大德諷刺我們有口無心。無論是念經念佛,喊破喉嚨也枉然,你只是口善,你的心不善,你的行不善,你沒有功德。尤其經論當中常講「火燒功德林」,那個火燒是瞋恚之火,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心裡一不高興功德燒光了,所謂是「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佛常講,我們也常常勸大家,可是怎麼樣?耳邊風,境界現前原形畢露,把你平常在經典上所讀的、所聽的忘得一乾二淨,還是照發脾氣,還是動肝火,你沒有學到東西。

  真正學佛學到東西,頭一個就是逆境裡頭不動肝火,在這裡頭養成心平氣和。要這個功夫,也要許許多多的助行,這個助行是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佛家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是助行,很有力量的助行,幫助你在逆境裡頭能夠保持平靜,不起瞋恚,不起報復,你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所以世出世間賢聖的教育,我們總結一個「愛」,愛的教育。首先要愛自己,愛自己那就不能讓自己來生墮落,來生要墮落,這個人不愛自己,愛自己的人,要把自己向上提升。我這一生在人道,來生至少要在天道,這是個自愛的人。

  自愛一定能愛人,愛人就不會傷害人,愛人就不會跟人起衝突。無論是言語、行為、動作傷害到別人,是不知道愛人,不知道自愛。這樣的人在這一生當中,佛經上所說的起惑、造業、受報,你在那裡搞輪迴。你沒有愛心,那就是輪迴心,輪迴心造輪迴業。雖然親近佛法,甚至於一生都在寺院庵堂,只是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下佛的種子,這個種子被煩惱習氣纏縛,它不起作用,來生還是繼續搞輪迴,這是佛菩薩常講的可憐憫者。

  再看第二個名詞,『或名能摧敵』。「敵」是敵對,敵對一定是雙方,修道能夠摧毀敵對,不是摧毀對方,摧毀對方這個事情辦不到,是把自己內心裡頭敵對的意念摧毀,你就沒有敵人。儒、佛都說「仁者無敵」。仁慈的人心目當中沒有敵人,那個敵人要來傷害你,遇到你,自自然然他不會下手,他不忍心下手,下不了手。什麼原因?你的真誠慈悲感化了他。無量劫的怨親就化解了。你是一片真誠慈悲對他,他怎麼能下手?所以,連靈界也傳遞訊息給我們,真誠心能救世界。這個訊息我們可以接受、可以相信,它與經論裡面所講的義理相應。

  十法界,尤其是六道,從哪裡來的?從虛妄裡頭變現出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他的心想虛偽,不是真誠;他的心染污,他的心貢高我慢、不平,總覺得別人不如他,他至高無上,奴役別人,欺負別人,壓迫別人,他是這種人,愚痴沒有真實智慧。愚痴有的很難看、很不容易看出來,他是什麼?世智辯聰,他不是真智慧。真智慧顯示出來是大德大行,世智辯聰顯示出來的是背離道德,不順法性,我們這一看就知他是世智辯聰。真實智慧決定是從清淨心,真誠清淨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這真實智慧。心要不清淨、不平等、不真誠,他有聰明智慧,那叫世智辯聰。佛菩薩在經教裡教導我們如何觀察,如何辨別。

  最重要的這一句「能摧敵」,這是自己的真實功夫。我在講席裡頭常常勸勉同學,把內心裡面對立消除,那就是一定要學佛菩薩。佛菩薩沒有,沒有這個對立的念頭,我們與一切人不對立,與一切事不對立,與一切物不對立,永遠保持平等心,清淨心,真誠心。這個心是遍法界虛空界,什麼怨敵統統都化解,都沒有了。化解不是在對方,是在自己,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那我們學佛真的學到,真的得到殊勝的效果,得到真實的利益。這個利益就在現前,現前一定得到一切大眾的尊敬,大眾愛戴、大眾擁護你,無論你做什麼事情,很多人願意幫忙協助,你很容易成就。內心要有敵對,敵對就造成冤家對頭,冤家對頭是你的障礙,你就錯了。現在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名號第三句:

  【或名了知印。】

  菩薩所行之道、所修之道,是戒定慧三學、是覺正淨的大道。我們同學們都知道,佛法的修學以及終極的目標是要開智慧。智慧就是『了知』,你的了(明瞭),你的知,有沒有錯?正不正確?這個『印』就是印證,印證是雙方面的。諸佛如來為我們講經說法,他的作用有兩種,對於還沒有覺悟的人,他的作用是能夠幫助我們覺悟,走上覺悟的大道。覺悟落實在生活當中,就是過真實智慧的生活,這就是佛菩薩的生活。如果我們不知不覺,迷惑顛倒,我們是過六道眾生的生活。六道眾生生活苦,苦諦。佛菩薩生活,滅諦,滅諦裡頭有樂,苦滅了樂就現前。所以出世間的果不叫做樂,叫做苦滅,苦滅就是樂。他為什麼不說樂,要說苦滅?苦滅的意思比樂圓滿,為什麼?我們聽到樂,樂裡頭還有苦。苦滅沒有苦了,沒有苦那個樂是真樂,名詞用得好。

  佛法對於初學是幫助我們成就,指導我們學習的方向、目標,等到我們契入境界,這個經典的作用是給我們作印證。譬如你在定中或者在夢中,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出了定,醒過來之後,把《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來對照一下,這就是印證你定中境界、夢中境界跟經上講的是不是一樣的。如果是一樣的,這是感應,是正確的;如果不一樣,那是你妄想心變現的,那不是真的。所以這個「印」是個雙關語。我們學習佛法,把所學的這個理論、方法、教誨,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驗證佛所教導我們的有沒有錯誤,是不是真的正確。譬如佛在經上講,教我們修財布施得財富,我們修財布施,是不是真的得到財富?如果真的得到了,這是證明,這就是印證、證明佛講的話正確,一點沒錯。修法布施,智慧開了;修無畏布施,真得健康長壽。我們從行門當中,落實當中,來證實佛教的這個正不正確,我們真幹。果然如佛所說,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真的得到,這給一般初信或者不信的人,他們看到了生起信心。

  人在遇到非常苦難的時候,能夠冷靜讀誦經典,思惟經義,煩惱就輕了,痛苦就減少,智慧增長。效果更顯著的,這裡面得法喜,真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說小的。隨著自己功行的淺深,你得到的不一樣。從這個名詞術語也給我們現前很大的啟示,那就是我們要求明瞭、要求知。如佛經論所說,經論是印。像我在前面所說的,佛教給我們諸惡莫作,果報一定能夠得到歲歲平安,無時無處不平安,即使在動亂的社會當中,你也平安。為什麼?雖有共業,別業殊勝。你能夠眾善奉行,你的果一定得年年如意,不但平安,稱心如意。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都是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我要肯幹,要真幹,學著轉境界。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我聽他講經,聽經,十年聽了三十多部。我學講經只有五部,最後學一部大部頭的《大佛頂首楞嚴經》。這部經我學了之後也講了好幾遍,我記得好像講過七遍,但是裡面大概有三、四遍沒有講圓滿。把我所知道的、所明瞭的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在這裡面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著重在那個「修」,修是修正。沒有接觸佛法,我們的心理有嚴重的染污,就是說有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染污。學了佛之後,依照經典所說,把這些毛病修正過來。真正功夫在哪裡做?真正功夫要在事上去做才行,光經本上不行。經本上學習,你要真正通過實驗,佛法的實驗就是生活,就是處事待人接物,在這裡頭做實驗。

  所以整個社會、整個世間是我們學佛人的實驗室,一切人事物是我們實驗的處所。就像前面所說的,我們面對善人、惡人、喜歡的人、厭惡的人,在這裡面去修平等心。平等裡頭最重要的化敵為友,化怨為親。你怎麼能夠把它化開?這裡頭要記住,化不是從對方化,從自己內心裡面化。他跟我為敵,我不跟他為敵,我自己這邊化,自己這邊化了,他對我就沒有法子對敵。怎麼會不對敵?他罵我,我一點也不生氣,我還是面帶笑容回敬他,讓他罵,讓他發洩。他罵一個鐘點、半個鐘點,沒有回應,他罵累就不罵了。這是什麼?這是我們學佛在練功。他打我不還手,隨他打。諸位要知道,打架的人,那個回手打得愈起勁,愈打愈起勁,打得沒完沒了。如果一方面打,那一方面不還手,打兩、三下之後,大概第三、第四下就打不下去了,對方不還手,這不就化解了嗎?無始劫的冤業都能夠化解。

  所以你要落實,學的東西要會用,用在生活上,決定不跟人作對。你真正明瞭,你真正知道了。知道什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所有眾生是一體,這我們常講一個生命共同體。《華嚴經》裡面所說的,說得更親切,那是自己的清淨法身,整個宇宙是自己的清淨法身;這個有形相的是清淨法身,無有形相的是自己的法性,自己不能跟自己作對。覺悟的人了知,迷惑的人不了知。看看我們是覺悟還是迷惑?迷惑的人不能忍受,覺悟的人能忍受。說能忍受,剛剛覺悟;真正覺悟的人,這忍受兩個字都沒有,念頭都沒有。那是什麼?入不思議境界了,他是真的覺悟,真的契入,這個經上所說的是究竟了知,圓滿了知。為什麼?他的果報是滅聖諦,苦滅聖諦,如來果地上究竟的菩提涅槃。第四句:

  【或名能入性。】

  『入』是契入,『性』是真性。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能夠明心見性,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有一法不是自性變現的,唯心所現。既然是自性變現的,那怎麼不能見性,哪有這種道理。正如古人所說的,這個比喻所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有千種萬種,式樣各個不相同,統統是金做的。我們把金比作性,器比作一切萬物,一切萬物既然是性變現的,哪一物裡頭沒有性?哪一個器不是金?你要從體性上去看,法法皆如,無有一法不如。那個如是什麼?如其性,這你就見性了。

  性真實,性清淨,性平等,性正覺,性沒有生滅,性沒有大小,性沒有先後,見性了,你就入境界。從《華嚴》入,就是入華嚴三昧,入華藏境界;從念佛求生淨土入,你入念佛三昧,入彌陀願海,入極樂世界。八萬四千法門是佛說的,這個數字是真實的,一條都不少。說無量法門就是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法法都是法性變現的,所以一切法就是自性,一切法無不具足自性的德能相好,統統具足。大,世界具足,小,微塵具足;世界並不比微塵多一點,微塵也不比世界少一點,這才叫真平等,真正不可思議。我們現在為什麼不入?迷就不能入,悟就入了。那我們為什麼迷而不悟?佛說一切眾生本來覺悟,《起信論》上講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兩句話是真的,不覺就是迷,迷是依妄起的,不是真的。

  佛教導我們,你要想求覺悟,你要想求證入,沒有別的,把迷妄除掉就是了。你看看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可是實際上來講,你的迷妄除不掉。那是什麼?《華嚴經》上講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迷惑,分別、執著是造業,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在現前這個階段最困難的,執著。執著裡頭頭一個,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我要怎樣怎樣,不知道這個身是妄的,不知道身是假的,天天念《金剛經》,不開悟有什麼用?《金剛經》、《心經》都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身不是真的,四大五蘊和合而成的假相。我們迷在這個假相之中不能覺悟。佛菩薩慈悲到極處,知道我們過去生中還有一點善根,這一點善根是能感,佛菩薩就應了。四種感應前面說過好幾遍。我們的感自己不知道,自己過去生中曾經學過佛,阿賴耶裡頭有佛種子,現在如果遇到了,歡喜接受。接受到什麼程度佛菩薩不問,只要你肯接受,佛菩薩就來,叫感應道交!「我接受得很淺」,不要緊,再給你加深一點,這一生不起作用,你的煩惱習氣太重,佛菩薩還是不捨棄你,這就叫做「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所以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一生一世的薰習。兩個人都在念佛堂念佛,一個人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彌陀來接引,這是多生多劫善根成熟,好像他畢業了。另外一個人也在念佛堂念佛,念了一輩子,往生的時候,生天,他在過去生中薰習的時間比不上那個往生的人。往生的人畢業了,他還沒畢業,但是雖沒畢業,他升級了。好像念書一樣,他念三年級,現在升四年級,那個往生的人是畢業走了。升四年級,他還要三年薰習,他才能畢業。諸位從這個比喻當中,能體會到佛法修學是生生世世,不是一生成功的。

  但是善導大師也曾經給我們講過,「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也非常有道理。緣,確確實實我們的根性沒有成熟,要遇到很好的緣,這一生當中可能成熟。過去生中有很好的善根,但是這一生沒有遇到緣,可能這一生還是迷惑造業,而沒有辦法念佛往生,這個例子太多太多。最殊勝的緣是什麼?總不外三個,一個是善友,我們一般所說的老師,你遇到一個好老師,這個老師天天教你,這不容易遇到;第二是同學,你真正有一些好的同參道友,可以常常在一起研究討論,切磋琢磨,幫助提升你境界;第三個是修學環境,你有很好的學習環境。環境就是實驗室,你所學的東西能在這個境界裡面去實驗。這個境界裡頭有順有逆,你怎麼樣在這個境界裡面不生煩惱,順境不起貪戀,逆境不起瞋恚,把你的煩惱習氣在這裡頭磨鍊,磨光了,智慧現起來,定慧現起來。所以你要不通過實驗沒有法子,你不是真智慧,不是真的德能。

  這個在最早的時候,方東美先生就教給我。所以他讚歎佛法,特別是讚歎《華嚴》,他說《華嚴》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教科書。為什麼說它是最好的?它最完備,它有理論,它有方法,還有表演,這是世界上一般教科書所不能夠具備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實驗,它有理論,有方法,有實驗報告。這他教給我的。我們學多少,學一句,這一句就落實,落實就是實驗;學兩句,我兩句就落實;你天天都在學,天天都在做實驗,你哪有不成就的!你的緣殊勝。

  所以這個修學環境裡頭,不是完全都是稱心如意,你只能學一面,那一面你學不到。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那個僧團也有負面的,誰來做負面的?提婆達多、六群比丘。這些人做負面的表演,讓初學的人正面、負面兩面他都在磨,像磨刀一樣,不能光磨這一面,那一面也要磨,那個刀鋒才能磨得快,你只磨一面不行。世尊當年在世就給我們表演,提婆達多不是普通人也是佛菩薩的化身,好像來演戲,演反面的,演得非常逼真。

  《大藏經》裡面《提婆達多經》,釋迦牟尼佛講的。他造的是五逆十惡,背師叛道,生身陷阿鼻地獄,連這個果報,惑業苦報,統統表演出來給你看。他是表演,演得非常逼真,他落在阿鼻地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他在阿鼻地獄苦不苦?不苦,在阿鼻地獄裡面的受用彷彿忉利天,但是他不是忉利天,他是地獄,他沒有苦受。墮地獄是他造作罪業,應該墮的。為什麼墮地獄不受苦?他幫助許許多多人覺悟,這是他的功德。許許多多看到他這個樣子,這個因緣果報,不敢學他,回頭是岸,親近善知識,不親近惡知識,惡知識果報是這樣的。他從負面的教化,所以他有功德,他教不少人覺悟。這個道理很深很微妙,你要是細心冷靜決定沒有成見,你能面面都看到。

  我上一次到杭州,這些同學們陪同我去遊西湖,我去參觀岳王廟,岳飛的廟,岳墳,看到秦檜夫妻兩個的鐵像跪在那邊,跪在門口面對著岳飛的墳墓。每個人到岳墳上,都鞠躬,都致敬;看到秦檜的像,都吐唾沫。現在那邊釘了塊牌子,不准吐唾沫,因為不衛生。我跟大家講,岳飛跟秦檜的功德是平等的,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完全相同。大家奇怪,怎麼是平等?岳飛教你盡忠報國,秦檜教你不要做漢奸,做漢奸就是這個下場;一個從正面教,一個從反面教。秦檜在哪裡?肯定在天堂。你看看這將近一千年,他教化多少眾生!反面的教育得正面的效果,秦檜的罪懺悔盡了;他要有一念懺悔的心,他就生天了。他使多少人回頭是岸,使多少人覺悟不可以做漢奸,不可以害好人。

  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總是平等的。在你觀察當中,你用什麼心去反應,就得什麼樣的效果。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會去討厭惡人,不會去怨恨惡人。惡人在那裡也教人,他在那裡示範、示現,你看看像他那個樣子就沒有好的結果。在世的時候,人討厭他、厭棄他、遠離他,為什麼?他心行不善。死後墮惡道受億萬人的唾罵,遺臭萬年。人生是一個舞台,你願意表演哪一種角色?世尊那是一個非常完善的團體,絕對沒有惡人,那只好是佛菩薩來裝惡人,來演這一場戲,來教化眾生。

  可是世間這個舞台裡面,迷惑顛倒的眾生多,看看佛菩薩表演的時候要覺悟,要真正能夠通達明瞭,要知道選擇。總是幫助你自己走出六道,走出十法界,回歸到自性。能入性,這是大乘佛法。所以小乘佛法裡面,八相成道有降魔,大乘裡頭沒有降魔,為什麼?魔也是佛變的。大乘佛法確確實實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無佛亦無魔,能入性。有佛、有魔不能入性,為什麼?你有分別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才能入性。所以要記住每一法都能夠幫助我們離妄想分別執著,只要你善於觀察,你不善就沒有法子。你會觀察,不會你就不行。我們要學善,要學會,要學能,在佛法經論當中學習。下面第五個名號:

  【或名難敵對。】

  這個名號跟第二個名號對看,我們意思就能很明顯,第二名號是「能摧敵」,第五個名號是『難敵對』。清涼大師有註解,「道名難敵對者,有惑必破,不為惑破故」。他還舉了個比喻,「猶明能滅暗」,光明能滅黑暗,「則無暗而不滅,暗不滅明,何能相敵」,這個比喻也比喻得好。現在觀光旅遊很普遍,旅遊裡面往往我們喜歡看岩洞,天然的岩洞裡面也有很豐富的景觀,但是黑暗。我們把燈點燃裡面就照明,在這裡面看到許許多多鐘乳石,那是幾萬年,幾十萬年,甚至於幾百萬年,滴水累積的,很壯觀。燈能滅暗,暗不能滅明。從這個比喻上,我們就能體會「難敵對」的是什麼?智慧。佛法常用光明來比喻智慧,戒定慧,智慧開了;那個暗是表什麼?表迷惑,我們可以說所有一切迷惑、造業、苦報統統沒有了。

  所以佛法的修學,佛法的教誨,終極的目標是智慧,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智慧是你自己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面來,所以佛法稱為內學。智慧怎麼能現前?要定,定是真心,定是本性。換句話說,你的真心,你的本性,原本就是定的。動怎麼樣?動是妄心,動就錯了,不動是真,動就錯了。這一動,一動就迷了,真心本性就失掉,這個失掉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真心本性怎麼會失掉?不可能失掉,所以叫迷失。你認迷不認真,這就錯了,這就造成嚴重的傷害。這個傷害不是傷害別人,是傷害自己。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變成三途地獄,是你自己迷了,自己變現的,與外面境界毫不相關。這一句的意思很多,我們下一堂再接著給諸位介紹,愈清楚愈明白,對我們的修學愈有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