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九六卷)  20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496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身眾神偈頌第一首:

  【爾時淨喜境界身眾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身眾神眾而說頌言。】

  這一行經文是說偈的儀式,具足了謙虛恭敬,這是我們一定要常常記住,認真的學習。

  【我憶須彌塵劫前,有佛妙光出興世,世尊於彼如來所,發心供養一切佛。】

  這位菩薩他修學的法門是「憶佛往昔誓願海」,從這個法門證得無上菩提。在偈頌裡面我們看到他學習的報告,就更清楚、更顯明了。第一句是講時間之長,『須彌塵劫前』,須彌山化作微塵,一塵一劫,這是沒有法子計算的,我們今天講天文數字,天文數字也不足以形容。在那個時候『有佛妙光出興世』,有一尊德號叫妙光,妙光佛在那個時候出現在世間。佛出現在世間,當然是來示現教化眾生的。『世尊於彼如來所』,世尊是我們現在的導師,華嚴會上稱毘盧遮那如來,我們這個世間稱釋迦牟尼佛;毘盧遮那如來是法身佛,釋迦如來是應化身佛,我們都得要搞清楚。而在《華嚴經》裡面,佛跟我們說三身是一體,是不二的,是圓融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何況佛在《華嚴經》裡面跟我們講十身。這些義趣,佛教學的用意、教學的善巧,我們要在這裡面去體會、去學習。

  「世尊於彼如來所」,「彼如來」就是妙光佛,『發心供養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由此可知,身眾神效法世尊,以種種變幻護持供養而作佛事,這是我們在前面長行裡面,十尊上首他們修學的法門,表法的意義上我們明白了。這一首偈,它真正的義趣是勸勉我們、鼓勵我們要效法世尊,發心供養一切諸佛如來。現在我們要問,怎樣供養諸佛如來?是不是每天供一些香花水果?不是的,看看菩薩修學的法門「憶佛往昔誓願海」,由此可知,發大誓願就是「供養一切佛」。什麼樣的誓願?普通講是四弘誓願,特別的說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現在淨宗同學,我們將這一段經文《無量壽經》第六品選出來,做為我們早課讀誦的經文,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勸導大家效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我們也跟阿彌陀佛一樣發四十八願,這就是真正發心供養一切佛。如果不發心,發心而不能落實,都不是真供養,真供養一定要讓四十八願願願落實,也就是願願我們都真正做到。有一願做不到,我們的供養就不圓滿,這是諸位同修必須要明白的。

  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圓滿包含其他的四十七願,願願如是,這跟《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願就具足整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都含攝在任一願裡面。有願,落實就是行,以行踐願,這願是真實的,願不是虛假的,這叫真正學佛;真正學佛就是真誠的供養,而且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一尊佛都不漏掉,我們要這樣學習。第二首:

  【如來身放大光明,其光法界靡不充,眾生遇者心調伏,此照方神之所見。】

  第二尊光照十方身眾神,他所修學的法門是「光明普照無邊世界」,他的讚頌跟他的法門完全相應。前面在長行跟諸位報告過,我們要學,要認真的學習。我們的心光,心地清淨平等就是光明,心地放光。真誠心放光,清淨心放光,平等心放光,正覺心放光,慈悲心放光,光照虛空法界。佛光如是,我們也要放光,讓我們自己心地光明跟佛的放光結合成一體,生佛不二,自他不二。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理由在第三句:『眾生遇者心調伏』,不為自己,我們能夠這樣做,這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一定是助佛弘化、助佛弘護。沒有大誓願心,沒有大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大菩提心;真誠是《觀無量壽佛經》講菩提心的至誠心,清淨平等正覺是菩提心裡面的深心,慈悲就是利他的大悲心。我把經本上講的三心,用這五句來說明,大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懂,方便學習。大誓願、大慈悲,它怎麼不放光!一切眾生遇到了,當然調伏。我們現在人叫磁場,這個磁場殊勝,第一殊勝,無比的殊勝!眾生接受了,他身心安穩。這些事情我們自己親身體驗過,我相信有一些同學們也跟我一樣體驗過。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只要有空閒的時間,我歡喜親近善知識,什麼原因?感受他的氣氛。跟他坐在一起,坐在一個房間,縱然我沒有疑問,跟他在一起坐著,他的房間氣氛好,讓人捨不得離開,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善知識攝受的力量。我們坐在那邊,很近的距離,感受到他思想的波,那個波就是光,就在放光,我們在接受。確確實實令心地安靜下來,心神定下來,生歡喜心,一心一意聆聽教誨。所以我常常跟同學們說,你這一生能不能有成就,關鍵在是否好學。真正好學、歡喜學,你會把你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在這個方向,你不會去這些娛樂的場所。為什麼?那裡學不到東西,你一定會去親近善知識。親近有道德的人,親近有學問的人,常常跟他們在一起,受他們的薰陶,這就是修學扎根。特別是在我們自己沒有機會受完學校教育,如果我們不好學,這一生就會一事無成;沒有機緣受到圓滿的教育,只要自己好學,也一樣有成就。每天不離善知識,每天不離書本,讀聖賢書,聖賢留下來的典籍太豐富了,我們這一生都學不完,哪有時間學這些世間東西?

  所以我們的修學,初學一定要知道專精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對於我們中下根性的人,決定有大利益,我們要記住,要認真學習。如果還有多餘的精力、還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涉獵其他法門,那並不為過,為什麼?增長智慧。假如自己沒有多餘的時間跟精力,好好的把自己本門學好,從本門這一門裡面成就戒定慧三學,獲得根本智,這是你真正善學,你會學習。根本智開了之後,廣學多聞,成就自己無量無邊的後得智,無所不知。修學次第非常重要,現在有一些年輕人沒有耐心、沒有定力,一開端就想廣學多聞。過去梁啟超居士講過,唐大圓居士也講過,這種修學法破壞根本智,也破壞了後得智;換句話說,把你的智慧完全破壞了。你所得的是什麼?是世間的一些常識,邪知邪見,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觀察判斷,更沒有能力解決問題。這都是由於不善學,不懂得修學的方法,所以我們身心得不到調伏,煩惱習氣伏不住,心七上八下,沒有辦法調順。不是佛菩薩他的智慧、威神、光明不加持,是我們自己業習煩惱太重,抗拒了。『此照方神之所見』,光照十方身眾神他見到了,見到就是契入這個境界,如來境界。他契入,當然他證了佛果。第三首:

  【如來聲震十方國,一切言音悉圓滿,普覺群生無有餘,調伏聞此心歡慶。】

  這是第三尊,海音調伏身眾神他的讚頌,他所修學的法門,主修的課程是「大音普覺一切眾生令歡喜調伏」,從這個法門入佛境界。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大音普覺一切眾生」,這是諸佛如來,偈頌上講得清楚,『如來聲震十方國』。我們的音聲,如何向佛學習?不是沒有方法,方法是有的。前面跟諸位提示過,我們的聲波如果能夠隨順心波,就周遍法界。這就是世法裡頭常講的「表裡一如」,言音是表,我們存心是裡。如果我們的音聲能夠隨大誓願、大菩提,音聲跟佛一樣周遍十方國土,這個國土是佛剎,周遍虛空法界。

  『一切言音悉圓滿』,我們在經上讀到的「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個話是真的。為什麼?道理在哪裡?道理是心性是一,體是一,根是一。眾生形色不相同,業力變現的,唯識所變;一切眾生的言語不相同,也是業力變現的。如果我們把業力放下,回歸到自性,自性是一不是二,這就通了。什麼時候你通呢?見性就通了。由此可知,沒有見性的時候有障礙、業障,見性之後業障就沒有了。由此可知,我們能夠體會到「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華嚴》圓教初住菩薩就明心見性了,我們就想到圓教菩薩一音說法,眾生隨類也各得解,這個事情不奇怪。

  現代的科技已經發展到同步翻譯,用機器,不是用人工,大型國際會議已經採用這種科學技術。由此可知,這個事情是可能的,不是不能。諸佛菩薩的高明處,不需要借用這些機器,完全用精神、用心性,自自然然能通。言語這邊有障礙,心靈是通的。心通之後,這事上障礙也通了,理無礙、理事無礙,然後才能達到事事無礙。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是事事無礙的境界,所以「一切言音悉圓滿」。這一句裡頭含多義,不但語言的障礙沒有了,語義也圓滿,怎樣才算圓滿?與法性相應是圓滿,與法性相違背的那是不圓滿,這個道理深。

  「四種無礙」,這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跟我們說的,「事事無礙」擺在最後,最重要的是心要圓滿。心怎麼圓滿?清淨就圓滿,平等就圓滿,純淨純善就圓滿;稍稍夾雜絲毫不淨不善就不圓滿。這個理與事我們不能不知道,只有圓滿的純淨純善,自自然然就跟諸佛菩薩相應,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個感應道交就是得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智慧光明威神的加持,你能夠得到。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心是圓滿的,他們的心是普利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我們今天要修、想學,從這個地方入手,高明極了!不但成就快速,成功高勝,無比的殊勝。所以我常勸同學們,決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我們凡夫修行最大的障礙,第一道的難關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為自己,殊勝大法擺在我們面前,真的是不解,當然不能行,無法契入,真正可惜!許多眾生一生遇不到,這個沒有法子,這是他的緣不足,業障深重;遇到了不能夠深解義趣,不能夠依教奉行,你說這多可惜,這是多麼遺憾的事情!

  第三句是講它的效果,『普覺群生無有餘』,「群生」是九法界的眾生;「普覺」是普遍平等的幫助一切眾生覺悟,這是真實的功德,這是究竟圓滿的布施供養;「無有餘」這三個字好,說明自己盡心盡力,我們一般人講和盤托出,這才是圓滿,才叫究竟;還要留一手,這個不圓滿、不究竟。完全貢獻出來了。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出示範,我們學佛向誰學?當然向釋迦牟尼佛學,他是我們第一個榜樣,最殊勝的榜樣。而釋迦牟尼佛又勸導我們皈依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學習。這個用意太深了,說明釋迦牟尼佛沒有私心,這個意義很深很深!

  我們世間一般人,古今中外都有,善知識是不錯,把信徒控制得很緊,除了他之外,不准跟別人學習,心量很小,所以他也不會有大成就。這裡面我們必須要知道,真正善知識教導初學,確實是控制得很緊,為什麼?初學像嬰兒一樣,你看母親對嬰兒的控制很嚴、很緊,一時一刻都不敢放鬆,為什麼?怕出危險,他不懂事,他無知,小孩的活動決定不能離開眼前。什麼時候才能夠放手讓他自己去活動?滿三歲;三年嚴密的管教,滿三歲之後稍稍能懂事了,可以給他一些有限度的自由,到他成年他才真正有自由。在中國古時候男子成年是二十歲,女子是十六歲成年,這是正確的。

  所以真正好老師對於學生,那個學生是真正好學的學生,看到這個學生可能有成就,才會嚴加約束。如果看看這個學生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那麼他就不會用這個方法。他幫助你種善根,幫助你善根增長,為什麼?知道你在這一生當中你的善根不可能成熟,對你就大幅度的放寬。如果看到你的根性好,善根深厚,你這一生可能有成就,那就管得很嚴。凡是一切不善的人事物,都不許你接近,這是真正的愛心。但是都是有限度的,母親照顧嬰兒三年,在佛門裡面老師照顧學生一般是五年,五年把你帶上路,跟諸位說這是古時候;古時候說老實話,人們心地厚道善良,因為生活環境的影響,社會的誘惑力量比較少,力量也比較薄弱。現代社會誘惑的人事物無量無邊,誘惑的力量非常強大,五年保不住,五年說老實話還是相當脆弱。

  我在當年親近李炳南老居士,他對我的約束非常嚴。期限是五年,可是我到第五年,我向他老人家報告,我依舊遵守他的約束再加五年,前後十年,腳跟才站得牢。換句話說,不會再被外面境界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誘惑,這樣才能有一點成就;否則的話,順境起貪愛,逆境起瞋恚,立刻就墮落。貪愛是餓鬼道,瞋恨是地獄道,總得要想一想,「我這一天當中煩惱習氣有沒有膨脹?有沒有起來?」這一天當中還有貪愛,造餓鬼道的業因;還有瞋恚,造地獄道的業因,怎麼能脫離三惡道?愚痴的業,有意無意造作得更多更重。由此可知,我們從早到晚,為什麼古大德用功過格,真有道理!每天反省檢查自己的善惡功過,善則記功,惡就記過,然後功跟過兩個對比,到底哪個多?用這種方法。這個方法是很笨拙,但是最有效。如果我們不肯用這個方法,說老實話,想趕上古人太難太難!蓮池大師都用功過格。我往年在台北「華藏圖書館」,勉勵我們圖書館裡面出家在家的四眾同學,用《感應篇》檢點我們自己的功過;我們在晚課之後念《感應篇》,採取這個辦法。果然能夠照做的,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談到覺悟眾生,自己是眾生,怎麼樣幫助自己破迷開悟,關係太大了。

  『調伏聞此心歡慶』,海音調伏身眾神,他看到佛這個法門生歡喜心,依教奉行,他成就了。他的報告提醒了我們的警覺,我們念念幫助別人覺悟,一心一意去做,自己不知不覺也就覺悟了,也就回頭了,這是個好事情。第四首:

  【佛身清淨恆寂滅,普現眾色無諸相,如是遍住於世間,此淨華神之所入。】

  淨華嚴髻身眾神,他所修學的法門是「身如虛空周遍住」,偈頌是他修學的報告,偈頌跟他得法合起來看,意思就更明顯。『佛身清淨恆寂滅』,寂滅才是真正的常住、遍住。為什麼?它是真心本性的理體,體周法界。『普現眾色無諸相』,「普現眾色」是從體起用,雖然起用,用還是體。體是什麼?清淨寂滅。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在法身菩薩眼目當中是清淨寂滅,這樣才能夠『遍住於世間』。實在講,世間跟出世間是一不是二,體、相、用一而三、三而一,沒有分離。『此淨華神之所入』,淨華嚴髻神從這個法門契入如來境界。

  身眾神偈頌第四首:

  【佛身清淨恆寂滅,普現眾色無諸相,如是遍住於世間,此淨華神之所入。】

  這首偈頌我們補充一點意思。遍住世間的道理就在離相,離相是不著相,心裡頭如果一切不執著、不分別,就遍了。無論是世法還是出世間法,稍稍有一點分別執著就侷限、就小了。要是完全不著相,如諸佛菩薩一樣「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做不做?真做,非常認真努力在做;作而無作,無作是不著相,他這個「作」就遍虛空法界。絲毫染著就產生隔礙。我們在這裡要學這個道理,永遠保持身心的清淨寂滅,自自然然、點點滴滴都周遍法界,遍住於世間。第五首:

  【導師如是不思議,隨眾生心悉令見,或坐或行或時住,無量威儀所悟門。】

  無量威儀身眾神,這是他的讚頌,讚頌裡面舉的例子好!都在日常生活當中,行住坐臥。但是這首偈關鍵的字眼是在第二句『隨眾生心』,這句重要。你怎麼樣示現威儀?一定要隨眾生心,要懂得觀機。現在這個世間,大家不講求威儀了,我們在馬路上走一走,你就看到一些人的打扮,真的是人不人、鬼不鬼,穿的服裝真正是所謂奇裝異服。衣服上印的那些圖案,到處看到的那些廣告,都是些妖魔鬼怪,叫你看到聽到,增長貪瞋痴慢。諸佛菩薩、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在這個環境裡頭要做什麼樣的示現?要幫助他、糾正他,幫他回頭、幫他向善,幫他遠離貪瞋痴、遠離三惡道,這個示現就不思議了,所以一定要『隨眾生心悉令見』。

  現在的人不知道孝順父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要給社會大眾做出榜樣,做出孝順父母的榜樣給他看。現在的學生不懂得尊重老師,我們要做出一個尊師重道的樣子給他看。現在眾生都迷在錢眼裡頭,不擇手段貪圖財物,盡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其實錯了,損人決定害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我們要做出捨財、散財、布施、供養給他看,啟發他,這都是「隨眾生心悉令見」。現在的人對國家沒有忠心,我們做出效忠國家。人在這個社會上沒有道義、沒有信用,我們要示現大義大信,從我們的身體做出來給他看。你仔細觀察,現在這個世間人、這個社會缺少什麼東西,你就做出什麼樣子出來,無量威儀要是這樣建立就對了,這就是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

  佛的行沒有一定,非常活潑。這個人太拘謹,我就現活潑的相,讓他放鬆;這個人太放蕩,我在他面前就示現很守規矩的相,教他約束。由此可知,威儀要看什麼樣的對象,用什麼樣的方式。總而言之,一個大原則: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斷惡向善,幫助他轉迷為悟,幫助他轉凡為聖,這是不變的原理,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學習。第六首:

  【佛百千劫難逢遇,出興利益能自在,令世悉離貧窮苦,最勝光嚴入斯處。】

  這是最勝光嚴身眾神,他所修學的法門是幫助「一切飢乏眾生色力滿足」,偈頌裡面講得很清楚。這個事情要誰做?要大智慧、大福德,才能救世間一切苦難。佛出現在世間不容易,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第一句是說這個緣不容易遇到,佛出興在世間,利益太大太大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功德顯示在哪裡?能夠令世間一切眾生、九法界眾生離苦得樂,離貧窮之苦。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在我們現前這個地球上,將近七十億的人住在這個地方。其他的有情眾生我們不提,單單提人道,將近七十億人。這七十億人裡頭有多少還生活在貧苦之中,得不到衣食。世間確實有慈善家、有宗教家不斷的在勸募救濟,這是一樁好事情,值得人讚歎的事情。但是比缺乏物資苦難更嚴重的,是缺乏精神的食糧,有幾個人能知道?現在在這個世間,提供給社會大眾精神食糧的是誰?有幾家慈善機構在做?缺乏物質生活固然是苦,缺乏精神的資糧更苦。缺乏物質資糧最苦的是餓死、身死,但是你有沒有想到,缺乏聖賢精神食糧還是餓死,法身慧命餓死了,幾個人懂得?

  佛在經教裡頭常常跟我們講,慧命重於身命,身命得到不難,慧命難!身命,人死了之後,照經典上一般講法,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了,他又得身體了。但是慧命,你不遇到佛法你得不到,可是『佛百千劫難逢遇』,所以法身慧命更值得一切諸佛菩薩的重視。不容易遇到,這個遇到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遇到之後真正能夠抓住,能信、能解、能行、能證,你這一生就永脫輪迴。諸位想想看,這種布施供養、這種慈善救濟,是世間無與倫比,沒有法子能比,這個事情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你發真誠心做一天,功德就不可思議,天天繼續做那還得了!諸佛如來都讚歎不盡。所以我們要曉得,世出世間哪是第一等的大事業,哪是第一等的功德事業,哪些是第一等福德事業?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空過,這一生沒有白來。第七首:

  【如來一一齒相間,普放香燈光燄雲,滅除一切眾生惑,離垢雲神如是見。】

  這是長行裡面說的淨光香雲身眾神,他修學的法門是「除一切眾生煩惱垢」,清淨說法。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完全是用偈頌裡面的大意,我們在這邊看到了。『如來一一齒相間』,這是講說法;『普放香燈光燄雲』,這個說法就是放香放光,香光莊嚴!為眾生說真實法,真實法不是別的,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眾生迷惑顛倒,迷在哪裡?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起惑、造業、受報,惑業苦是六道輪迴的真因。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佛一句話說破,起惑、造業、受報;受報的時候又起惑、又造業,於是惑業苦的輪轉永遠不息、不休息,六道輪迴是這麼來的。如果我們把惑業苦斷掉,或者是斷惑,或者是不造業,苦是六道輪迴的果報,苦就沒有了。迷惑是因,造業是緣,苦是果報。

  諸佛如來、菩薩善友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講的是什麼?就是講這個道理,就是講這個事實真相,希望大家徹底明瞭,斷惡修善。斷惡修善是從造業上講的,破迷開悟是斷惑,轉凡成聖是證聖果,恢復自性。淨光菩薩他從這個法門修行證果,把他的經驗提供給我們做參考,重要的參考資料。第八首:

  【眾生染惑為重障,隨逐魔徑常流轉,如來開示解脫道,守護執持能悟入。】

  這是第八尊,守護攝持身眾神他的讚頌,他所修學的法門是「轉一切眾生愚痴魔業」,跟他的德號完全相應,他能夠守護、能夠攝持,所以才有能力轉眾生的魔業。偈頌一開端就把眾生的業障說出來,六道輪迴這裡面所有一切有情眾生,確確實實『染惑為重障』。染是污染,惑是迷惑。染是什麼?「染」是貪、瞋、憍慢,「惑」是愚痴、迷惑,所以這兩個字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根本煩惱。根本煩惱有六個:貪、瞋、痴、慢、疑、惡見。諸位要曉得,疑、惡見都是痴煩惱裡頭的一分,他要不痴他就不會懷疑了。這個懷疑是對於聖賢教誨的懷疑、對於善法的懷疑;惡見是錯誤的知見,都是屬於愚痴,這是六道眾生的重障,非常嚴重的障礙。因為有這個重障,所以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隨逐魔徑常流轉』,這個「徑」是道路。魔道是什麼?六道,你住在六道裡頭流轉,六道裡頭特別是三惡道。

  前面在長行跟諸位做過報告,幾個人能離貪瞋痴慢?根本煩惱是與生俱來的,不是你學到的,是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的習氣,你說這個麻煩不麻煩?不斷就出不了輪迴。儒家教學是人天道,沒有出輪迴,所以對於傲慢,他只是壓抑,「傲不可長」,不要再增長了,沒有教人斷。佛法教學的目的是超越六道輪迴,你有傲慢的習氣,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不但出不了六道,三界裡頭的欲界都出不了,色界、無色界裡頭沒有瞋、沒有慢。你有瞋恚、你有傲慢,你只能在欲界,色界初禪都沒有分。這一樁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

  你修行,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念佛也好、參禪也好、持咒學密也好,你只要有貪瞋痴慢,你走的不是佛道,你走的是「魔徑」。佛道,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不能不斷貪瞋痴慢。功夫得力,什麼叫得力?貪瞋痴慢伏住了,這叫功夫得力,根並沒有斷,但是它不起作用了,有能力把它伏住。雖有貪瞋痴慢,它不起現行,這功夫不錯了。但是這樣的功夫出不了三界,可是修念佛法門,這樣的功夫就行了,就能帶業往生。所以諸位同修要記住,古來祖師大德常常講,帶業是帶舊業不帶現行,你過去造作的業可以帶,現行的業不能帶。因此你能夠控制住煩惱,能夠伏住你的習氣,求生淨土不難。這個時候「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有把握成就,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起貪瞋痴慢,你就記住,你「隨逐魔徑常流轉」,這個事情非常可怕。

  『如來開示解脫道』,諸佛如來、菩薩善友應化在我們世間,幫助我們,為我們詳細說明,為我們做種種示現。『守護執持能悟入』,守護攝持身眾神,他非常慈悲,他來幫助我們,教我們如何守住根門,六根不被六境影響,能護持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慈悲心,我們聽到他的教誨要覺悟。第九首:

  【我觀如來自在力,光布法界悉充滿,處王宮殿化眾生,此普現神之境界。】

  這是普現攝化身眾神的讚頌,他主修的法門是「普於一切世主宮殿中顯示莊嚴相」,就像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王宮裡面示現八相成道。偈頌我們讀了要會學習。第一句,『我觀如來自在力』,普現神看見了,佛得大自在。為什麼得自在?圓滿與自性相應就自在。自性是什麼?前面我們讀過,清淨寂滅就相應,清淨寂滅就沒有障礙;今天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空間,這個不同維次全部突破了。所以佛法當中、宗教裡面,是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他用什麼方法?用禪定。印度教比佛教要早幾千年,現在世界上一般承認印度教大約有八千五百年的歷史,我們佛教外國人只承認二千五百年,印度教有八千五百年;而印度教本身自己說他們有一萬多年,有可能!印度人不重視歷史;換句話說,他們對這一方面分別執著比我們少,我們重視,他不重視。六道輪迴是印度教講出來的,這個事實真相他們怎麼發現的?他們在禪定當中發現的。

  印度教的禪定功夫實在也令人佩服,佛法裡面講的世間禪定,四禪八定他們都修成功,所以他對於天界裡面種種狀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禪定當中也突破了畜生、餓鬼、地獄的界限,所以對鬼道、地獄道也講得很透徹。遺憾的是他看得那麼清楚,了解得那麼清楚,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曉得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當然也就沒有辦法解決六道問題,佛於是才應化在印度。你們已經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智慧,有這個定功,佛降生在那個地方,幫助他們了解宇宙之間所以然的大道理。所以佛出現在印度而不出現在中國,中國人這個本事還沒有到這個境界。佛選擇在王宮,他有自在力,『光布法界悉充滿』,前面說過他的身光、他的心光,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一樣不是周遍虛空法界的,所以哪裡有緣,哪個地方就現相。

  『處王宮殿化眾生』,降生在北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宮殿,示現為王太子,已經得到世間的榮華富貴,那是世間人所求都求不得的,他都已經得到,得到之後全部放下。用這個來教化眾生,現身說法,告訴大家世間功名富貴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佛一定攝取,他怎麼會放下?他放下、捨棄,這是假的,這個東西有害沒有利。佛所示現的是真實的,有百利而無一害。世間法如果用佛法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這跟你講真話。世間的功名富貴、五欲六塵種種享受,試問你能享幾年?你就是作皇帝,你能作幾年?

  在中國歷代帝王,在位最久的,我們近代歷史上來看,康熙、乾隆,康熙作六十一年皇帝,乾隆作六十年皇帝,做四年太上皇就走了;其他的命都沒有那麼長,做個十幾二十年太多太多了,就走了,你想想有什麼意思?他做得舒服不舒服?不見得舒服!沒有福報不舒服,貴而不樂,富而不樂;不是說富貴人家都享福,不見得!這些理跟事我們都要看清楚、看明白,不要被世緣魔障,不要被它欺騙了。佛聰明,佛有智慧,這些東西邊都不沾。他教導我們的是真正的好事,真實功德,我們要覺悟,我們要認真向他學習。從哪裡學?從經典,常常讀誦大乘。《華嚴》是諸佛菩薩圓滿的教學,是佛門第一教科書,我們從這裡頭去學習。請看最後一首:

  【眾生迷妄具眾苦,佛在其中常救護,皆令滅惑生喜心,不動光神所觀見。】

  不動光明身眾神,這是他的讚頌,他所修學的法門是「普攝一切眾生皆令生清淨善根」,長行裡特別向諸位報告,以他來做這一個單元的總結,意味深長。他的讚頌第一句,把六道輪迴的病根給我們說出來了。『眾生迷妄』,這是真因,『具眾苦』,六道輪迴受報。六道眾生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把這些虛妄相當作真實,在這個妄相裡面起貪瞋痴慢、起自私自利,起這個念頭。對於虛而不實的假相,《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在這些虛妄相裡面生起佔有的念頭,生起控制的念頭,大錯特錯!告訴大家,不但十法界裡面依正莊嚴是虛幻不實,一真法界也不例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絕對不是說某一部分虛妄,某一部分是真實,那就錯了。佛法是一不是二,二就對立,就有真假了,佛法沒有,入不二法門。你怎麼能起這個惡念?怎麼可以起佔有的念頭?怎麼可以起控制的念頭?佛教給我們,對於世出世間法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可以受用,不可以控制,你的心就解脫了。貪瞋痴慢斷掉了,自私自利沒有了,這個時候你的心、你的身,你所有一切的造作,周遍虛空法界。

  『佛在其中常救護』,眾生生死疲勞,佛是大慈大悲,眾生有感佛就有應。諸佛如來、菩薩善友應化在這個世間只有一樁事情,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就這樁事情。不是為自己,自己因為迷早就斷了,苦早就離了,自己已經辦到了,再來幹什麼?再來幫助九法界苦難眾生,這個苦難眾生就是你的惑沒有斷,或者你的惑沒有斷乾淨。我們知道,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沒斷;權教菩薩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煩惱沒斷。就是到一真法界它還有四十一個階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為什麼還有階級?四十一品無明沒斷盡,諸佛如來還要在其中「常救護」;到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盡,還要諸佛如來來救護他。所以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是為眾生的,不是為自己的。

  法身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為眾生就是為自己。這句話諸位一定要記住,為自己決定害自己,為什麼?增長貪瞋痴慢,增長我見。為眾生不為自己,逐漸把我見、我慢斷掉了。起心動念決定要為一切眾生,千萬不要為自己去著想,為自己著想,虧就吃大了。『不動光神所觀見』,他從這個法門證無上道。今天我們這單元講到這個地方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