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五種比喻,了蘊空寂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十三集)  2022/11/30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83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四頁第六行,從第二句看起,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對一對地方:

  【謂眾生妄執。念念遷流。名之為苦。菩薩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故云離苦。】

  上一堂課我們這段沒有講完,我們這節課繼續講下去,這是解釋菩薩怎樣示現教導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賢首大師這句話給我們最好的啟示,苦從哪裡來?從執著來的。你這個執著也是假的,你真的能執著得到嗎?不能。所以說我們的『妄執』是虛妄的執著,我們的執著是「妄執」。自己時刻要有警覺,我們時時刻刻要有這個警覺心,我們執著的這一切都是虛妄的,我們都得不到的,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是我們要警覺的。我們每天晚上睡覺跟死沒有差別,每天睡覺就是每天小死一次,第二天又醒過來,哪一天我們睡覺沒有再醒過來,那就是大死,死了。這個身體雖然有死,靈魂不死,靈性、靈魂還繼續在活動。如果有妄執,就會再去投胎。

  『念念遷流』,妄念停不住,前面的妄念滅了,後面妄念又起來,止不住,苦不堪言。念,不要小看它,那個念是因,必定招來果報。《十善業道經》上教導我們,念頭要善,心要善,行為要善,善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不殺生,絕不傷害一個眾生,這個眾生跟我有怨,這個眾生常找我麻煩,這個眾生侮辱我,這個眾生陷害我,這個眾生殺了我,我用什麼心態對他?善,決定不能傷害他。為什麼?他對我不善,他是迷而不覺,他還在迷惑顛倒;我今天覺悟,我明白了,明白了還要照他那樣的做法,那我自己不是又迷惑了嗎?迷的時候會幹傻事、錯事,悟的時候不會再做錯事了。悟的時候,縱然自己被殺害,還會感謝他,為什麼?我們一生修的是心善、行善、念頭善,他要不把我害死,我還得要在這裡受幾年罪。我現在被他害死,等於是他幫助提早提升,早一天生到天道去了。就像《金剛經》上講的,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凌遲處死,他的忍辱波羅蜜修圓滿了,好事,不是壞事。你要是真的明白,不會起怨恨心。你的財產被他奪去,你會很歡喜,為什麼?布施波羅蜜圓滿,沒有一點貪戀的心。

  菩薩教人,這個地方是總綱領,『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了」是明瞭,「蘊」是五蘊,明瞭五蘊空寂,五蘊不是真的。我們人是由於物質跟精神組合的,成為我們一個人,我們身體是物質,心理、思想這是精神,這樣組合起來的。「色」代表物質,受、想、行、識是代表精神。就像我們人的身體,這個肉身是色身,是物質;我們內心有受、想、行、識,是精神。「受」是感受,有苦受、有樂受;「想」就是有思想;「行」是不住,就是妄念一個接一個,從來沒有停過,它不會停止,也不會間斷,這個叫行,就是妄念念念遷流,前念滅、後念生,都不停的,也沒有中斷的。「識」就是阿賴耶識。就是總共有八個識,阿賴耶是含藏識,前面還有七個識,末那識、第六意識、眼、耳、鼻、舌、身,這個叫八識。覺悟,色受想行識全沒有了。六祖在《壇經》講,「本來無一物」。

  在《大莊嚴經》,世尊講五蘊有五個比喻,我們人的身心世界就是五蘊聚合而成的,世尊用了五種比喻,讓我們了解五蘊不是真的,幫助我們破身見。「五蘊,色受想行識。蘊以積聚為義,謂一切眾生皆由此五法積聚而成身。」就是我們這個身體,我們一個人,一切眾生,都是這五樣東西聚合起來,出現這樣的一個身相,所有身相都是五蘊聚合所現出來的。「故佛為瓶沙王說世間諸法皆非堅實」,因為我們身心世界是五蘊聚合起來所產生的現相,所以佛為瓶沙王說,世間諸法皆非堅實。世間這一切,我們的身心世界,山河大地這一切都沒有堅固的東西,也沒有真實的東西。「而以此五種為喻」,所以用這五種來比喻我們的身心世界它不是一個真實的,也不是堅固的。

  哪五種?「一、色如聚沫喻。色即眾生色身,沫即水沫。謂沫因風吹水成聚,虛有相狀,體本不實,以譬眾生色身亦如聚沫,虛假不實。」第一個,五蘊第一個是色,用水沫來比喻我們色身。我們看到水裡的泡沫、水沫,是因為風吹水聚在一起,風一吹起了水泡、泡沫。我們身體是色受想行識這五樣東西聚在一起的,就像風吹那個水,起了水泡、泡沫。什麼原因讓我們這個色受想行識聚在一起?當中有個緣。所以佛法講緣生法,緣聚,因緣聚合起來,它就生了這個相;過了一段時間,緣散,這個相就滅了,就沒有了,所謂緣聚緣散。我們再仔細觀察,我們從早到晚,一切人事物,時時刻刻也都是在緣聚緣散,緣聚它就聚在一起,等一下散了。我們從早到晚,我們所接觸的這一切人事物,我們仔細去觀察,無非是緣聚緣散。你再推廣,所有三世因果無非是緣聚緣散,在當中是緣聚在一起,所謂緣生法,時間到了,緣散了,它就滅了,就沒有了。緣是怎麼來的?緣是業力。業力也是無形的,我們眾生造作善惡業,還有包括無記業,明顯的是善惡業,善惡業它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牽引,讓我們時節因緣到了就聚在一起,就產生業報,這個是業力在牽引的。所以一般講因果,具體的講是因緣果報,因是種子,這個當中必須有緣,這個緣就是業力,加上這個緣,它就結成果,果成熟了,報就現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現前。所以眾生身體的壽命長短是業力,是業力在牽引、在主導的。

  「二、受如水泡喻。受即領受,水泡即浮漚。謂水因風動,或因物繫忽爾成泡,須臾即沒,以譬眾生所受苦樂之事,亦如水泡起滅無常也。」這是講到精神的部分,五蘊第二個就是受,感受,受如同水的泡沫。水泡存在的時間很短暫,這個我們大家都看過,一下子它就破碎了。我們世間受苦也好、享樂也好,也是剎那之間,所以樂的境界不貪戀,無常,受苦的境界沒有怨恨;換句話說,苦樂境界現前,要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這叫真修行。我們上一堂課就講到這個地方。

  這一堂課,接下來講五蘊第三個,「三、想如陽燄喻。想即想念,陽燄即日光也。謂遠望曠野,日光發燄如水溶漾;而實非水,渴者想為水。故以譬眾生妄想,亦如陽燄本無實體,因念成想,皆是虛妄」。這個是講到想蘊,色、受、想,第三個。「想如陽燄喻」,陽是陽光,燄就是陽光出來很焰刺,這樣一個比喻。就是太陽烈日曬的時候,你遠遠看,這個地氣起伏就像水波一樣。太陽很熱,照在大地上,你會看到地上好像有水波,那是地被炎熱的太陽照,水氣上升。所以我們遠遠看,那個前面好像水一樣,或者看見什麼形狀。過去我年輕當兵的時候,在台灣雲林縣斗六受炮訓,因為我當的是炮兵,下基地受訓。六月天,天氣正熱,在西螺溪邊,那些平地都是石頭,在那邊練習。中午的時候看到太陽直曬,看到遠遠的就好像有水波一樣,但是你走近去一看,沒有了,近看就沒有了。這個是比喻眾生的妄想就像陽焰,我們一天到晚打妄想,妄想它是真實的嗎?不是。如果是真的,就不叫妄想了,妄是虛妄的,虛妄的想像,它不是實在的。想如陽燄,就像太陽照在地上那個火焰,地上的水氣蒸發上升,看起來好像有水波,其實我們走近去一看沒有。

  所以想如陽燄,我們的妄想就像陽焰一樣。念念不忘才有想,就是想前想後、想東想西,這個叫妄想。我們凡夫都是在妄想當中,我們現在還是凡夫,煩惱習氣沒斷,不能沒有想,總是打妄想。我們還沒有辦法不想,就是轉一個想的目標,想佛、想菩薩、想佛在經典對我們的教誨。我們不能不想,那我們就來想這個,想佛菩薩、想佛在經典對我們的教導,想這個好!想這個是功德,我們一般講觀想。幫助自己,成就自己。除這個之外,想其他的,錯了,其他對我們沒有幫助。想這個對我們有幫助,對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有幫助,所以想這個就對了,想其他的就錯了。這是講第三,「想如陽燄」這個比喻。

  「四、行如芭蕉喻。行即造作之義,謂芭蕉體是危脆之物,無有堅實,以譬眾生造作諸行,亦如芭蕉之虛脆而無堅實。」這是講到五蘊第四個,行蘊,「行如芭蕉喻」,用芭蕉來比喻行蘊。樹皮剝了之後它裡面有木材,芭蕉一層一層剝到最後就沒有了。我們的行,就是我們的念頭,我們在世間所有一切造作都不能常住,都不能永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才真肯放下。我們現在為什麼對眼前這一切放不下?因為不知道,以為眼前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都是真的。事實上,世間東西沒有一樣不毀壞的,都會壞的,都會有變化,都是無常的。而且佛在經上給我們講,是剎那剎那在生滅,在變化。我們看,再好的建築日子久了也會毀損,不要說建築,就我們這個地球也會壞,太陽也會壞,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所以透過天文台的望遠鏡,看到整個太空當中有新成立的星球、有爆炸毀滅的星球,這個證明佛在經上講,世界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都在變化,沒有一樣是永恆堅固存在的,它會壞。行能幫助自己提升,這是真的。行就是念頭,如果我們念頭都是貪瞋痴慢,就是幫助自己墮落,決定不能有。

  「五、識如幻事喻。識即分別之義,幻事即幻術之事也。謂如幻巾為馬,幻草木為人,皆幻力所成,本無實體。以譬眾生識心分別諸法,皆隨境生滅,亦無有實。」色受想行識,這個識如同幻化的事物,來比喻這個識。這個幻化是什麼?我們現在講變魔術。大家都知道變魔術是幻化的,大家知道這不是真的,但是他變的技巧讓我們看不出來,看起來感覺好像是真的,實際上不是真的,它是幻化的,它是變化的。這裡給我們講,那個識就像變魔術幻化一樣。這裡講「識即分別之義」,分別這個識是第六意識。識,實際上是八識,八個識。阿賴耶是含藏識,叫藏識,就像倉庫一樣保存很多東西,我們言語造作、念頭,點點滴滴,造作的業都落在阿賴耶識裡面。所以阿賴耶就像倉庫,叫含藏識,善惡業,包括淨業,所有的種子都含藏在阿賴耶。阿賴耶識它沒有分別,它是含藏,好像我們電腦存檔,檔案都存在裡面,這個檔案都不會變的,都一直存在的。第七識是執著,執著我,我執,叫末那。末那是執著的意思,《金剛經》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直執著有個我,這個是第七識。第六識就是分別,分別是非善惡、真妄邪正、青黃赤白等等,所有的分別。第六意識,它分別的功能很大,可以緣到阿賴耶;就是分別意識,思惟想像能夠去分別,它能夠緣到阿賴耶識,但是真如自性就緣不到了,想像不到。所以這裡講「識即分別」,識就是分別。前面眼耳鼻舌身叫了別,第六意識叫分別。所以轉識成智就是轉第六識跟第七識,這兩個轉了,五、八都果上轉,這兩個是因地轉。唯識家講「轉識成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八識成四智,轉識成智。所以這裡舉出一個代表,我們要知道。

  「幻事即幻術之事」,幻術就是變魔術,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這個意識的分別就像幻事一樣。「謂如幻巾為馬」,就是毛巾它就變一匹馬出來了;「幻草木為人」,把這個草木也變一個人。變魔術我們都看過,魔術師拿一些東西,變,真的一個人跑出來了。有一年,大概十幾年前,有一次我記得到北京去,同修招待去喝茶,看變魔術的。在那個喝茶的地方,一個表演的舞台,然後這個魔術師拿個釣竿,什麼都沒有,他就走到台下,到觀眾席這裡,走到客人的旁邊,他釣竿一揮一動,他身邊就真的釣出一條魚,活蹦亂跳的。大家都驚呼,這個魚牠怎麼突然跑出來呢?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是變魔術,他怎麼變得這麼真實?實際上那是幻術。「幻力所成,本無實體」,它沒有一個真實的體性。「以譬眾生識心分別諸法,皆隨境生滅,亦無有實。」我們眾生這個意識心,一天到晚在分別這個、分別那個,分別諸法。我們怎麼分別?是隨境界在生滅的。境界生,我們也跟著生;境界滅,跟著滅。亦無有實,也沒有真實的,隨境界在生滅。所以《心經》上講,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為什麼度一切苦厄?因為他「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他就得大自在了,因為五蘊是假的、空的,所以一切苦厄也就不存在了,那是假的。色受想行識沒有一樣是真的,叫幻色、妄心,這個是事實真相,這是佛給我們講真話。

  好,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有個問答,我們接著往下看:

  【問。眾生無邊。苦業無邊。云何菩薩而能普代眾生受苦。】

  這個是賢首大師假設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自問自答,因為知道我們學佛的人,《妄盡還源觀》讀到這裡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問題也是很普遍的。『眾生無邊,苦業無邊』,眾生無量無邊,眾生受苦,這個業報也是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眾生,『云何菩薩而能普代眾生受苦?』菩薩怎麼去代替眾生受這個苦呢?這個就是問普代眾生受苦德,我們一般講代眾生苦。我們看到這一句,的確有這個疑問。眾生那麼多,菩薩怎麼普遍的去代替這些眾生來受苦呢?我們舉出一個例子,眾生肚子痛,菩薩能替他痛,讓他不痛嗎?這個似乎也沒辦法。普代眾生受苦,這是什麼意思?下面就給我們回答,我們請看下面:

  【答。菩薩代眾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眾生妄執。不了業體從妄而生。無由出苦。菩薩教令修止觀兩門。心無暫替。因果喪亡。苦業無由得生。但令不入三途。名為普代眾生受苦德也。】

  這一段就是給我們回答,菩薩他怎麼普遍去代替眾生受苦,這個意思給我們說出來了。菩薩能夠代替眾生苦,是由『大悲方便力』之故,是由於菩薩有大悲方便的能力,這個緣故,所以他能普代眾生苦。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拔除眾生的痛苦。『菩薩』是古印度梵文,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悟的眾生,我們有翻成覺有情,也有翻成大道心眾生,他發了大道心。覺有情,這個翻譯也很普遍,就是已經覺悟的有情眾生。我們呢?我們是迷惑的有情眾生,我們還沒覺悟,菩薩他覺悟了。覺悟的人跟不覺悟的人差別在哪裡?覺悟的人他用的是智慧,自性般若智慧,不用感情;迷惑的人他是感情用事,他用感情,不知道用智慧。我們現在一般通俗的話講,覺悟的人他理智來做事,來對人處事都是理性的、理智的;迷惑的人他感情用事,他不理智,我們講這個人很不理性,那是迷。覺跟迷,差別在這裡。

  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的聖像是什麼意思?觀音菩薩在中國四大菩薩,他代表的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最近我們拍了一些影片,也可以說是連續劇,「尋找觀世音」,用比較現代的這些人事物,來表達說明觀世音菩薩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讓我們透過這個影片去認識觀世音菩薩。這個都在經典裡面,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他是代表大慈大悲,地藏菩薩代表大願,文殊菩薩代表大智,普賢菩薩代表大行,彌勒菩薩代表大慈。「慈能與樂,悲能拔苦」,觀音菩薩代表大悲。供觀音菩薩也就是天天提醒我們要慈悲待人。供養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是代表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壞了,你要理智的。我們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感情用事,不理性、不理智,包括我們學佛的人,甚至老同修,都還是感情用事。這個就是大勢至菩薩提醒我們的,你要理智。這個理智,我們大家可以去讀《印光大師文鈔》,我們看印光大師對四眾同修的開示,傳說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的,我們看他給人家的回信,印光大師的開示都是智慧,都是理智的。

  所以我們看到西方三聖,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大智慧。這個是真正供佛的意義,看到佛像,要見賢思齊。看到佛菩薩的像,他表法,他表什麼法?他啟發我們什麼?我們要向他學習,這個是供佛菩薩真正的意義。這樣供佛,天天提醒自己,天天向佛菩薩學習,你就能得到真實的功德利益。不是只有拜拜,求佛菩薩保佑,更重要的要知道佛菩薩他表法的真實意義,我們要效法學習。供佛像雖然是個形式,泥塑木雕、畫像,但是你「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對佛菩薩的畫像也好、雕刻的像也好,泥塑木雕,或者石頭雕的,我們都要有個恭敬心,有恭敬心才能得利益。不能把佛菩薩的像當作藝術品來觀賞,因為世間沒有學佛的人,把佛菩薩的像他是當做一種藝術品、古董,那就得不到利益了。你看成它是古董,它也就是個古董而已;如果你知道這個表法的意義,對佛菩薩生起恭敬學習的心,這個利益就不可思議。所以佛像是用來幫助我們啟發性德,人人都有佛性,佛像、菩薩像都是啟發我們,看到佛菩薩像就啟發我們回歸自性。佛門的供具也都是表法,除了佛像、菩薩像,還有羅漢像,這個都是表法。上個星期天我們同修組了幾部遊覽車到苗栗朝聖寺,新竹的大佛王寺,參觀泥塑木雕、玉雕佛像,那很莊嚴。在朝聖寺雕了一百尊石雕的觀音像,還有五百羅漢像,大佛、大菩薩都有。我就跟同修講,這些像都有表法的,我們到寺院來參觀這些佛菩薩像、羅漢像,要知道他表法的意義,他表什麼法?他教我們什麼?我們懂得這個意義,去觀賞、去參觀,也等於是在上課,跟聽經聞法一樣。而且這些像、這些供具都是無言說法,它沒有言說的,它是給我們啟示的。我們眼根看到,它啟發我們。

  所以佛門的供具也都是表法,佛前供的花,花不是讓我們去看那個花好看的,無論我們供什麼樣的花,供在佛前,甚至我們是到花園去,在路邊看到的花,一個學佛的人,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知道它是提醒我自己,花代表什麼意思?花代表修因,也就是因果。植物一般先開花後結果,花開得好不好,就知道後面這個果結得好不好?所以看到花就要想到果,花果,我們還供水果。我們要想到得這個果,就要知道修那個因。比如說你供一個蘋果,這個果是代表果報,你要求什麼果報,你要修那個因。你要吃一個蘋果,你要去找那個蘋果的種子去種。種了,你還要給它施肥照顧、加水,過了一年才能結果,才有蘋果吃。所以修因得果,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要什麼果就要修什麼因。比如我們淨老在世,在講席當中常講,現在全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人不想賺錢,賺錢得財富是果報,修因是什麼?你要修財布施,你不修財布施,一毛不拔,你將來得不到財富。大布施得大富,小布施得小富,不布施你就很窮困。所以要懂得修因得果,修什麼因你得什麼果。

  供花、供果,是啟發我們要懂得因果教育,佛在經典上教我們的,你要修什麼因才能得什麼果報,要懂得那個正確的修因。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是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三種都修,果報就圓滿;修一種、兩種,那不圓滿。所以你看到這個花,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開得好就是他因修得好、修得對,你要造好因,後來才會有好的結果,表這個意思。最重要的供具是一杯水,時時刻刻看到心要像水一樣清淨平等,供水是給自己看的,那個是佛心、真心。所以真心就像水一樣,清淨平等,清淨沒有污染,平等它不起波浪,它能照外面的景像,照得很清楚,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心清淨平等,就不會迷了,智慧就生了。如果不清淨,有污染,不平等,起了風浪,智慧就被蒙蔽了,就迷了。如果清淨平等,智慧自然就透露出來。這個是供水它表法的意思。供燈,我們知道燈是代表光明,所以我們到寺院,我們看很多寺院都給人家點光明燈,這個燈就代表光明,也代表慈悲智慧,因為有智慧才會有光明。如果沒有智慧,迷惑顛倒,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他前途怎麼會光明?前途就很黑暗了。所以供燈,燈代表光明,把自己的慈悲智慧貢獻給一切眾生,就像燈放光一樣。古時候用蠟燭,這個蠟燭表法的意思就非常明顯,蠟燭是什麼?燃燒自己,照耀別人。你看蠟燭一直點,一直少,也就是犧牲奉獻去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代眾生苦,這個就是放光。

  「妄執」這兩個字,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眾生苦從哪裡來?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來的,眾生的苦都是從這裡來的。不明了『業體從妄而生』,以至無法離苦。業是從妄想而產生的,我們眾生不知道,沒有佛出現在世間給我們講,我們不知道。不知道這個苦怎麼來的,就沒有辦法去離那個苦。就好像生病,你找不到病因,你怎麼治?那個病苦總是沒有辦法解除。所以佛出現在世,大慈大悲,告訴我們這樁事情的事實真相,從妄念而生的。這個妄就是虛妄的分別執著,業是造作,業有體、有相、有用,過去、現在一切造作,落謝種子,阿賴耶像倉庫一樣,你所造作的善也好、惡也好,阿賴耶識照單全收。阿賴耶沒有分別,它沒有分別說我喜歡的我要、不喜歡的不要,它沒有,無論你造善造惡,它那個種子都完完整整的儲存起來,好像倉庫一樣,統統收進倉庫儲存起來。阿賴耶識等於是檔案室,什麼資料都在裡面,外面有善緣,就引發阿賴耶識,那個善的種子就起來了,就跟它起感應道交;惡緣來的時候,阿賴耶識裡面惡的種子也就起來了。善惡的業習種子無量無邊,這個太多了,無量無邊,說不盡。佛說這些業習種子它不是物質,它也沒有形相。如果它是物質有形相,縱然那個形相再小,小到像微塵一樣,盡虛空遍法界也都容納不下。它沒有形相,沒有形相不是說它就不存在,它有,但是你找不到,它沒有相,但是它有。就像我們業力一樣,你找業力在哪裡?它也不是一個物質,你找不到,但是有沒有?有,它會牽引你,這個就是佛法常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阿賴耶裡面的種子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因,沒有這個種子它就不起變化。所謂心現識變,這一切都從真心現出來,但是為什麼有變?不是心變,心它只是現,它沒有變,變是阿賴耶識,識在變。所以沒有這個種子,它就不起變化;有這些種子,遇到緣它就會起變化。業習種子全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迷了的一個現象,為什麼有這些業習種子?我們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迷了,所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迷了產生這些幻相,這些現相是幻相,虛妄的。你一覺悟,它就沒有了,這些阿賴耶識的善惡種子統統變成智慧了,就是變成自性的般若智慧,有根本智、後得智。你曉得它是虛妄,六道輪迴也就沒有了,就像作夢一樣,四聖法界也沒有了,這就是出苦。苦是苦果,六道三途一個比一個苦,苦從哪裡來?從妄想分別執著產生的。如果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苦也就沒有了。

  好,這節課我們時間到了,就學習到這裡。這一段還沒講完,我們下一堂課接著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