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五集)  2021/11/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35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七頁第三行,我們從第二句:「何以故」,這裡看起。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我們對對地方:

  【何以故。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如是故。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唯普眼之境界也。】

  我們從這段看起。『何以故』就是講什麼緣故,這是承接上面的經文下來的,說明以上講的這些道理是什麼緣故,也就是根據什麼理論,現在的話講,它的理論基礎建立在哪裡。這就講到《華嚴經》講的四種無礙法界,這是《華嚴經》對法界的看法,對於這個世界萬事萬法。萬法,法代表一切的人事物,有形無形、精神物質都包括在裡面了。《華嚴》講這個世界實際情況是什麼?就是四種無礙,它本來就沒有障礙。但是我們凡夫迷了,所以這個法界,界就是一個界限,原來沒有障礙,現在變成有障礙、有界限、有範圍了。實際情況是沒有界限的,也沒有障礙的。障礙是從迷產生的幻相,從妄想、分別、執著產生的幻相。真實,真實的沒有障礙。我們現在凡夫生活在這個法界裡面,都有受到很多障礙限制,這是迷了;覺悟了,這些障礙完全沒有了。

  法界就是一切眾生身心本體,就是我們的本體。這個地方講「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有有情眾生、無情眾生,我們現代的話講動物、植物、礦物,都叫眾生。《華嚴經》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動物,有知覺;無情,器世間,我們看到的植物、礦物、山河大地。為什麼同圓種智?因為同一個根源出來的,從一個念頭出現的,精神、物質都是從念頭產生的。所以在這個法界裡面,就是最小的一微塵它都涵蓋全體,這個前面我們都跟大家一起學習過了,都涵蓋全體。你看那個微塵小到我們肉眼都看不到,微塵裡面有世界,世界裡面有微塵,微塵裡面又有世界。一粒微塵它含攝所有的法界,無量無邊的法界都在裡面,重重無盡的。所以法界,就是一切眾生身心本體,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理,本體就是法界。《華嚴經》講的,這個法界實際上它是一真法界,一就是一體,一體就叫一真。我們現在迷了,變成十法界了。實在講,十法界它還是從一真法界出來的,它也沒有離開一真法界,只是迷了,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覺悟了,那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你看,不二。所以這個法界,在佛經上講名詞很多,但講的主要是指這樁事情。佛為什麼講那麼多的名詞?就是要避免我們去執著這個名相,所以用了很多不同的名相來講,講的是同一樁事情,都是一個意思。佛講了很多種名相,像我們常講的自性、真如,或者本性,或者法性、法界、如來藏、妙明真心。佛在講不同的經典的時候,名詞有不一樣,但是都是指同樣一樁事情,同一個意思。所以幾十種名相,講的是一樁事情,這個是叫大家不要去執著名詞術語,是為了教學方便而假立的。名也不是真的,但是為了教學方便,沒有透過名這樣的一個工具,大家不能夠契入真實。我們要聽得懂佛的弦外之音,透過這個假名去悟那個真實,悟入諸法實相。所以法界也叫諸法實相,不要執著那個名詞。好像我們路上的指路牌,大家現在,全世界大概都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都有指路牌,指路牌有名稱、地名,告訴我們,你要到某個地方它的方向、還有多遠。但是那個指路牌不是目的地,這要搞清楚,它是指你一個方向,你循著它指示的方向走,就達到你要去的目的地了。不是看到那個指路牌,那就是目的地,不是的,那就完全誤會、錯解了。所以這些名詞術語,我們要懂得都是教學方便來假設,不要去執著,只要講的意思一樣就可以了。所以在《大乘起信論》也講,離名字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你才能悟入真實。

  《華嚴》講到四種法界,這四種法界有事、有理。「法」這個字,它有軌則的意思。「法,軌則。界有性、分二義。若約事說,界即是分義,謂隨事分別;若約理說,界即是性義,謂諸法性不能變易。以此性分互相交絡,則成理事無礙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則成事事無礙法界。」這段講法,軌則;界有性、分二義。界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講性,性就是我們自性,真如本體,這是從體上講,從它的本體來講,就是性的意思。一個是講分,分是分別,有範圍、有界限,這個是從事上講,從事相上來講的。事相上千差萬別,很多,前面我們學習過了,森羅萬象,千差萬別,這個都有分別,樹木是樹木,草是草,花是花,很多,彼此都有一個界限。從事上講,譬如我們眼能見、耳能聽、鼻能嗅香、舌能嘗、身能觸、意能緣,從事相上來講,各有各的界限,各有各的功能。這是舉出個例子,其他我們就是以此類推,萬事萬物,有情無情,千差萬別。這個當中有分,分義就是它有分別,分別各種不同的界限,這個從事相上來講,就各個有界限。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三種世間都屬於事法,它有界限。這個是我們在經上常看到的,有情世間就是有情識的,我們一般講動物,知覺靈敏度高,這有情的世間。器世間就是無情的世間,植物、礦物、花草樹木,這都屬於器世間。我們現在看到眼前一切,這些物品種種的,房子、馬路、汽車,這些統統是器世間。智正覺世間,智正覺就是覺悟了,覺跟迷當然不一樣了。這三種世間都屬於事法,事就是說它有界限,屬於事相上的,事相上不一樣。事相上不一樣,分別差別很多,千差萬別,森羅萬象,看起來都有一些界限,這是講事。

  我們下面講「事法界」,這個就是事相。「事法界:謂諸眾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別,各有分齊(界限、差別),故名事法界。」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眾生」,這兩個字在佛經上我們常常看到,眾生這兩個字的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眾緣,眾就是很多,很多個條件,和合就是集合起來,構成一個生命的現象,就叫眾生。我們人,代表一切動物,人是眾緣和合而生起,我們人這個身體叫五蘊身,各種因緣聚合在一起,然後生起這樣一個現象,生起一個人的身體出來。五蘊身,就是色受想行識和合成這個現象。我們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第一個就是我們人這個身體怎麼來的?由父母,父精母血結合而生的這樣的一個身體。這個當中就有色受想行識,這個在十二因緣分析得很詳細。《心經》講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物質的部分。我們這個肉體也是一個物質,我們現在這個身體,物質。以此類推,其他一切動物,牠的身體都是一個物質。物質屬於色,用「色」這個字代表一切的物質。受想行識,那是屬於精神方面的。所以我們一個身體也是精神、物質兩方面,五蘊結合而生起的一個現象。其他動物也是一樣。你再推,植物也是一樣,它也要很多眾緣和合,你看種一棵樹、花草,它也要有很多條件,不然它也生不起來。你看要有土壤,要有水分,要有陽光,等等這些都是眾緣,它才能生長。礦物也是一樣的,也是很多因緣合起來的。所以我們在用高倍的望遠鏡看整個宇宙太空當中,有新的星球成立,有舊的星球爆炸、毀滅,成住壞空(植物生住異滅),各種因緣集合起來,它就形成一個星球,形成之後它就可以住,住人,住一切眾生了,成住;住一段時間,慢慢它就壞;空,到最後就是星球毀滅了,就空了,回到空。我們人的身體跟動物的身體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時節因緣和合,它就生起;時節因緣到了一段時間,它就散掉,沒有了。

  色是講物質,四大,地水火風,就是各種物質都離不開四大的一個結合,所以它不是一個單一的條件,有很多種條件。你看地水火風,物質它的特性就是這四大構成的,這是講物質它有四種特性。地代表它是物質,它有形狀、有體積的,就是小到一粒微塵,它還是有形狀、有體積,你能看得見,你也能摸得著,它有形相,這個物質。這個我們也可以理解,現在你能接觸到的,我們的身體以外這一切,那都屬於物質。就是說,地它是比較屬於堅固性的,它有體積,它有個形狀,這個屬於地大,你能看得見、摸得著、接觸得到。水,這些物質當中有水,水用現在的話來講,它有濕度,帶陰電。所以每一個物質,小到一粒微塵,它也有它的濕度,帶陰電;火,它有溫度,帶陽電,現代的名詞叫陰電、陽電。在佛經講水、火,水就是它有濕度,火它有溫度。像我們人的身體,你看這整個身體是地,屬於地大。我們的骨骼、皮肉、四肢、五臟六腑,整個身體它是物質,所以它屬於地大。我們人身體有水分,大家都知道,人身體百分之七十是水,所以它有濕度,血液、痰、鼻涕、眼淚、大小便溺,這都屬於水。人有溫度,有體溫,一個人如果沒有溫度就死了,死人就沒有體溫。但是它基本的物質還是有火大,只是不明顯。所以人有溫度,身體有溫度;有水大,濕度。有風,風它是動的,動轉的,剎那生滅,它不是靜態的,風就是運動。像我們人身體有呼吸,呼吸是風,一呼一吸,這個氣息就屬於風大。我們走路,四肢擺動也有風,平常我們講走路都有風,風它是運轉、運動的。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切動作,這個都屬於風大。這是從人。從我們一個人,你再看一切動物,都有四大。一切植物、礦物都有,都有四大。這是講物質現象,地水火風四大來組合構成的,生起一個現象。

  精神現象就是受想行識,受就是他有感受,也就是說他有分別、有執著,起心動念,他有思想,這是屬於心理現象。想,思想,人都有思想。這個行,就是它是不停的,不停的意思。我們的精神的現象,它從來沒有間斷,沒有停止的。好像我們晚上睡覺,四肢也都不動,睡著了,這個身體沒有動作了,暫停了。但是精神它從來沒停,我們還會作夢,可見得晚上睡覺,我們的精神活動,心理的現象從來也沒有間斷,這是屬於行。識,現在我們一般學過佛的人都知道八識,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識,末那識、阿賴耶識,這個詳細在《唯識論》,唯識經論分析得很詳細。把它綜合起來講,色受想行識,五蘊,又稱為五陰,就是一個色法,一個心法。各個有不相同,它有差別,像物質是物質,精神是精神,每個人每個人它有分齊,分齊就是你是你,我是我,不一樣,這個就有分別。這個是事法界,事相上的法界,它有分齊,有分別,有差別,從事相上看有差別。以上,我們學習事法界,什麼叫事法界,有個概念。

  下面,第二「理法界」,眾生色心等法雖有差別,同一體性,故名理法界。這個理就是理論,在經典上又講理體,是從這個本體的理論來講,這個叫理法界,用現在話來講叫理論基礎,你的理論基礎。眾生色心等法雖有差別,同一體性,故名理法界。這個理就是講理體,它的道理,講它的本體,從它本體來講。我們眾生,色是色,心是心,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這些五蘊組合的身心世界,這些等等一切萬事萬法都有差別,這叫分齊。前面講分齊,就是差別很多,有分別。但是這麼多的差別,它的本體是同一個,同一個體性出來的。好像我們身體,很多方面,眼睛是眼睛,耳朵是耳朵,鼻子是鼻子,舌頭是舌頭,身體四肢是四肢,但是眼睛有沒有離開我們的身體?沒有,耳朵有沒有離開我們的身體?沒有,鼻子有沒有離開我們身體?沒有,同一個身體,一個身體是一體,我們透過這個例子來做一個形容比喻。從這個事相上來講,體它是一個,但是這個身體當中有很多差別,頭是頭,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耳朵是耳朵,胸部、四肢、手腳、五臟六腑,那個差別就很多了,但是同一個身體,沒有離開這個身體。所以從這個,我們去體會到佛在《華嚴經》講的,同一體性,整個宇宙千差萬別,太多太多了,講不完的,但是體是一個。

  你了解這個千差萬別的現象,它是同一個理體,它是同一個理法界,所以這個才叫做理法界。理是從本體講,事是從相上講,所以相是事法界,性是理法界,性相它不二。我們常常到寺院去看,寺院有一些圓拱門,在我們中國傳統寺院,圓拱門它會寫個「不二門」。什麼叫不二門?就是此地講的,理跟事它是不二,性相不二。相是從性體所生的,性體生出來的現相千差萬別,千差萬別的現相它是同一個本體。所以到什麼時候才能由這個事融通到理法界?我們現在凡夫,這是迷在這個事法界裡面,我們彼此有分別、有執著。到什麼時候能夠融通到理法界?你證阿羅漢果以上,就是十法界當中四聖法界,他就做到理跟事能夠融通,事跟理能融通了,事能夠融通到理法界去了。阿羅漢以上,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菩薩,一般稱為權教菩薩,佛稱為相似即佛。小乘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又稱為聲聞、緣覺,二乘聖人。這個四聖法界,他們就能夠把事融通到理,從事法界融通到理法界了,這個四聖法界的聖者就能做到,我們凡夫還做不到。

  三、「理事無礙法界」,就更上一層了。理由事顯,事攬理成,理事互融,故名理事無礙法界。「理」就是講性,我們的性體,本性,真如本體。真如本體這個性,如果沒有這些事相,這個性也顯不出來。事一定是依理而成就,沒有理,哪來的事!理是本體,沒有本體,哪裡會有這些現相!所以理事是分不開家,不能分開的,你也不能去分割的,理融事,事融理,理在事中,事在理中。你說理在哪裡?這講本體。性在哪裡?就在相裡面。所以理在事中,事在理中。禪宗裡面明心見性的人要求老師給他印證,他說他大徹大悟了,請求老師給他印證他悟得對不對,他悟的境界對不對。老師就給他考驗,出題目。你說你見性了,性是長得什麼樣子,你指給我看看?那個明心見性的人隨拈一法,甚至豎一個指頭,豎一個食指、大拇指,或者隨便拿一樣東西,比如說這張紙,他就拿起來了,這叫任何一法,任何一樣。性在哪裡?就在這裡。或者用手指頭,性在哪裡?就在這裡。隨拈一法,隨便拿一樣,老師點點頭,就給他認可了,的確明心見性了。為什麼?任何一法,那是真正開悟的才行。像我們現在凡夫還沒有開悟,我們也學著人家這樣,那還不算,我們現在只是一個概念,這個要知道。不是學人家那個口頭禪,我們就開悟了,不是這樣的,要真參實悟,才算是真正明心見性,真見到,從這個事當中真見到性了。我們現在凡夫還是迷在這個相當中,所以見不到性。為什麼見不到性?因為我們在這裡當中產生分別執著,被這虛妄的分別執著障礙了。性,性在哪裡?明明就在眼前,就是見不到,迷了,所謂迷惑顛倒,我們迷了。

  所以要放下分別執著。我們放下分別執著,怎麼放下?我也很想放下,這個叫修行,禪宗用參禪的方法,教下修止觀,像《華嚴經》修五止六觀,天台修三止三觀。實在講禪宗也是修觀,最早達摩祖師傳到中國來的禪,最早是觀心。後來的人根器比較差,祖師才用參話頭,還有其他很多種方法。我們念佛也離不開觀,你看《十六觀經》,我們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佛法的修學離不開一個止觀,它的原理,任何法門都一樣。觀就是觀念,轉變我們的觀念。我們現在為什麼迷在這個事上?不知道這個是虛妄的,把它看作是真的,所以在這個當中起分別執著,放不下。

  《金剛經》佛教我們很多種觀法,其中有一首偈頌很有名,大家都能琅琅上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作如是觀,什麼叫有為法?就這些事相千差萬別,眾生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就叫有為法,不管精神的、物質的,它有生滅的,就叫有為法。有為法就不是真的,因為它會變,變來變去。所以《金剛經》佛給我們開示這首偈,一切有為法,一切精神、物質,不相應行法,統統是有為法,有生有滅,都是虛妄的。如夢幻泡影,如同作夢一樣,晚上作夢,醒過來,第二天夢境痕跡也找不到了。幻,是幻化的,一個幻相。泡,像水泡一樣。你看大海起了個水泡,不久那個水泡破掉就沒有了,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如影,好像影子一樣。人在燈光下、陽光下有個身影,那個影,那不是真的,那只是個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只是個影像,那不是真的,但是看起來好像真的一樣,實際上它只是個影像。「如露亦如電」,露,好像晚上的露水,到了白天太陽出來了,陽光一照,那個露水很快就沒有,也是形容它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如電,那個電,像我們下雨打雷的閃電,那個閃電一閃,馬上就消失了,也不存在了,形容這些有為法存在的時間更短暫。如果依照彌勒菩薩回答釋迦牟尼佛的,問我們一彈指有幾個念?彌勒菩薩講,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這樣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就過去了。那種速度之快,每個念頭它都有形狀,都有精神,念念成形,我們看到整個身心世界,物質就是從那個一念這樣快速累積起來產生的一個幻相。所以我們透過《金剛經》這首偈,就會看到我們現在整個世界都是一個虛妄相,它不是真實的。你真正深觀,深入的去觀察、去觀照,真正觀到我們內心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了,這時候就看到性。性在哪裡?就在現在眼前看的這一切,就見到性了。

  所以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才見性,看到性就在事當中,就在眼前。所以沒有開悟的時候,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找不到。這個踏破鐵鞋也是一個形容比喻,古代禪師去參禪很辛苦,古代交通不便,要參訪一個善知識,善知識住得很遠,出家人也沒錢,都是走路。古時候是穿草鞋,這個草鞋穿破很多雙,這個形容去參訪、參學,走了很多很多路。就算是穿一雙鐵鞋,也走到鐵鞋都破了。這是形容沒有開悟的時候到處去尋訪善知識,去參訪、去學習,花很多時間、很多精神,吃很多苦頭,去找,找明心見性找不到,到底性是什麼樣子。但是一旦開悟了之後,原來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沒有一法不是。所以真正開悟之後,就說「得來全不費功夫」。踏破鐵鞋無覓處,找不到;真正開悟的時候,那就在眼前了,得來全不費功夫,就是在眼前。但是迷的時候你就是看不到,你就不知道。開悟了以後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沒有一法不是,任何一法都是性。為什麼?性在相中,所有一切相都是的,哪個相不是?不過你沒有融會貫通,你得不到受用,你真正悟入那才行!

  這個事情也不能模仿,去模仿開悟的人,模仿他講話、模仿他的動作,其實也是不行的。禪宗有一個小故事,禪門裡面有趣的故事也滿多的。有個小和尚學會了,人家如果一說話,這個時候他就馬上把這個手指頭伸出來。他看到人家開悟了,伸一個手指頭,性在哪裡?就在這裡。他看了,他也學會了,那誰不會!就學他那個樣子。有一天這個老和尚在旁邊,他就把手指頭伸出來,這個老和尚拿著刀就把他的指頭砍掉,這個時候他真開悟了,他才真正明白了。之前沒有給他砍掉那個手指頭,他還沒開悟,迷,只是學人家那個樣子,模仿人家那個樣子,不是真的。等到真正的把他手指頭砍掉,這下他豁然大悟,他才真正明白,伸那個指頭出去什麼意思。這個是法身大士的境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理事無礙。證一分法身,一塵就是一粒微塵那麼小,它是一個事相。從一樁事上你看到理事不二、人法不二、彼此不二、依正不二、染淨不二、因果不二、同異不二,你看到這麼多東西。這只不過舉出幾個例子而已,看到遍法界虛空界是一法,沒有二法。森羅萬象,萬物萬事是一體,理融在事裡面,事融在理裡面,萬事萬法無有一法不是自性,所以隨便拈一法都是,你真得受用。什麼受用?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這就是受用。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是假的,那個禪叫口頭禪,讀了幾本禪宗的語錄,學了一點口頭禪,你的分別執著都沒放下。真放下了,那就是法身菩薩。

  四、「事事無礙法界」。一切分齊事法(森羅萬象),稱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無盡,故名事事無礙法界。一塵裡面有無量無邊的法界,換句話說,這一塵裡面有宇宙,宇宙裡面又有微塵,微塵裡面又有宇宙,重重無盡。這個不是幻想,普賢菩薩真的證得這個境界,他入這個境界。學佛就是要把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我們現在是在事法界,再提升到理法界,提升到理事無礙法界,再提升到事事無礙法界,這就成功了,那個多自在!也就是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

  『法如是故』,一切法本來就是這樣,本來它就是無礙,本來就是相即相容,相上雖然千差萬別,性上是一體。所以大小可以互容,互相包容。微塵裡面有世界,小能夠容大,大並沒有變小,小也沒有放大,這是性德。世界裡面有微塵,不知道有多少微塵,每一個微塵裡面又有世界,那個世界又不知道有多少微塵,微塵裡面又有世界。「法如是」,就是一切真相確實是如此,這裡面的道理很深,境界非常奧祕。

  好,今天時間到了,這段經文我們還沒有講完,我們先學習到這裡,「四無礙法界」。下面,『十身互作自在用故』,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