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發財的祕訣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三集) 2022/2/1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53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一頁,我們還是從第四行,「二者」:
【大乘八萬。小乘三千。】
這段論文,我們淨老和尚列出淨宗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也都是屬於「威儀有則」,戒律、威儀。上一堂課我們學習到四個科目的十大願王,普賢十願這個科目,普賢十願我們學習到第一願「禮敬諸佛」,我們這堂課接下來學習第二願「稱讚如來」。稱讚用如來,禮敬用諸佛。我們第一願看到禮敬諸佛,說「諸佛」是從相上講;說「如來」是從性上講,從真如本性或者講真如自性,這是講我們的心性,從性上來講。在相上講,我們要一切恭敬,決定是平等心,沒有分別,這是從相上講。相,我們前面學習到禮敬諸佛,這從相上講,諸佛從現象上來講,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佛。過去佛、現在佛,一切眾生是未來佛,禮敬諸佛,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要禮敬,未來佛就是一切眾生。為什麼第一願稱為禮敬諸佛,而沒有稱為恭敬諸佛?因為禮是在外面,相上有差別、有不平等,所以禮有分尊卑長幼、親疏遠近,這個禮在外表上有這些差別,不平等;但敬是內心恭敬,內心的恭敬心是平等的,沒有差別。恭敬心是平等,沒有分別,一切都要恭敬,不但要恭敬過去諸佛、現在諸佛,一切眾生是未來諸佛,也都要恭敬。所以恭敬心是沒有分別、沒有差別,就是平等的恭敬,一切都要恭敬,不但對有情眾生要恭敬;無情眾生,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也都要恭敬,這個也都是諸佛。在相上講的,禮敬諸佛,恭敬心沒有分別,一切恭敬。但是稱讚如來,這裡面就有分別。如來是自性,與性德相應的稱讚,與性德不相應的不稱讚。
性德是什麼?我們講最淺的,這裡《妄盡還源觀》講四種性德: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這是主要的綱領。我們現在學習,要契合現前生活環境與我們的程度。古聖先賢教我們五常: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就這麼幾個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待人接物與這些字相應,那我們稱讚,跟這些事情相違不稱讚。譬如他不孝父母,不忠於他的工作,言語不守信用,這些負面的我們不稱讚。恭敬心是一樣的,對他還是要禮貌、要禮敬,但是他的行為我們不去鼓勵,不稱讚,就有這個區別。在佛法裡面能奉行三皈、五戒、十善,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這也是應當要稱讚的,這個就跟儒家講的五常、四維、八德是一樣的。五常配五戒,仁義禮智信就是佛法講五戒,仁是不殺生,義是不偷盜,禮是不邪淫,信是不妄語,智是不飲酒,五常配五戒,這個應當要稱讚。
人在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你要找到一個純善的好人很難;找到一個完全都是純惡的,一點點善都沒有,那也不容易找到。也就是說,好人也有他的缺點,壞人也有他的好處、也有他的優點。在一個人身上,我們稱讚別人他的好處、他的優點,稱讚他正面的;把別人不好的地方忘得乾乾淨淨,不放在心上。這個不但提升自己,而且廣結人緣,你的人際關係一定非常好。這個我們要學習的,學習稱讚如來。稱讚如來,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這個當中,五十位善知識都是表現正面的,教正面的,善財去參訪,禮辭的時候都有稱讚,唯有三位善知識,善財童子有禮敬,沒有稱讚。這三位的代表,就是第一個代表貪欲,伐蘇蜜多女代表貪欲,善財去參訪,有禮敬沒有稱讚。第二位,甘露火王代表瞋恚,動不動發脾氣,要殺人、打人,脾氣很大,善財去參訪,只有禮敬沒有稱讚。第三位代表愚痴。這三位代表貪瞋痴,是代表反面的。佛菩薩就像演戲一樣,一齣戲有演正派的、有演反派的,才能演一齣戲,我們過去常常看戲劇,必定是這樣的。所以這個當中,稱讚就有差別、有分別,就不是看到人就稱讚,不是這樣的。他好的、正面的稱讚,他不好的不稱讚,也不放在心上,這樣就對了,就符合這個第二願。所以稱讚如來我們要學習,要懂得觀察別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不能亂稱讚,這個也不對,他正確的要稱讚,他不對的我們就不稱讚、不去鼓勵。
我們接著看第三「廣修供養」。普賢菩薩心目當中一切眾生都是佛,眾生都有佛性,也都是未來佛,所以恭敬是平等的。他的心態就是用供養。供養是下對上,如果一般的叫布施、施捨,施捨給別人、施捨給乞丐、施捨給窮人,這個叫布施。一般我們講布施,做好事,布施給社會大眾,需要的人。這裡講供養是對長輩、對父母師長稱供養,對上面的叫供養。廣修供養,對一切眾生也是供養,他就不講布施,他的心態,一切眾生也是佛,所以供養諸佛,廣修供養;不但供養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也供養,這個叫廣修供養,不講廣修布施,這一點我們要明白。供養就是布施的意思,那是尊重,不說布施,說供養。我們佛門當中常常同修講供養大眾、打齋供眾,就是供養的意思,不講布施給大眾,在佛門講打齋供眾,也是供養的意思。對一切大眾,不管是什麼人,都是看作諸佛,別人有需要的我們一定要幫助他。供養當中有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這個都叫供養。一般最普遍的是財物,現在的話講叫經濟,他經濟上有困難,他需要幫助,我們一定要幫助他。
人都貪財,沒有不貪財的,現在全世界的人類,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都在拼經濟,拼經濟是什麼?賺錢,就是錢賺得愈多愈好,都貪財。大家都想得到財富,想貪財,但是貪不到,少數人發財,多數人想發財發不了,貪你也貪不到。要怎麼樣才能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章嘉大師告訴家師淨老和尚的。當時他剛接觸佛法,親近的第一位善知識就是章嘉大師,學佛第一個善知識是章嘉大師,給他指導三年。章嘉大師跟他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門當中你要求什麼,都會有感應。如理如法的求,沒有得不到的,求財富得財富,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求官位得官位,你要求什麼都能滿你的願,沒有一樣得不到的。求成佛都能得到,那求個人天福報,求發財,在佛門裡面講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那不是大事,大事是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那是大事。大事都能求得到,小事怎麼會求不到?當然可以求得到。但是要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才能求得到,才能滿你的願。
這個當中總是要懂得因果,所謂因果教育,要懂因果,明白因果的道理。認識因果、明瞭因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善惡因果要先認識、明瞭。我們認識因果之後,你要得什麼果,要修什麼因。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要吃個瓜,要去找瓜的種子來種,長出來才是瓜;你要得到豆,你要找那個豆的種子,長出來才是豆。你可不能要吃瓜,找豆的種子;要吃豆,找瓜的種子,那長出來就不是你要的。所以先認識因果,這個非常重要,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善因、什麼是惡因;善因必定招感善果,惡因必定招感惡果,這是必定的。我們中國傳統講五福,財是五福之一。五福就是我們人生有五種福報,我們一般講福祿壽,再加上康寧、再加上壽終考,壽終考就是好死,好死就好生,壽終考。福是財富,福祿、財富。人命中有財,一般看相算命的講,某人他有財庫,這個財庫怎麼來?過去生修,這一生的果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他命中有財,過去生修的,這一生他就得財富,他做什麼事業都賺錢。
得財富是一個果報,他的因是什麼?就是過去世他有修財布施,在這裡講供養,財供養,一般都講布施。所謂財布施得財富,過去生有修財布施,你這一生會得到財富;過去生如果沒有修,你這一生就沒有財,財庫空空的。過去生如果修得少,這一生得財富也少。根據過去生修的多少,這一生得的果報一定是相應的。你發大財,過去世財布施修得多;你發小財,過去生修的財布施少;你發不了財,連小財都發不了,過去生都沒修,所以這一生就很窮。所以過去生有修財布施,財布施很多,這一生他就得財庫滿滿的果報,他命中財庫是滿的,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賺錢,這是我們現在在現實社會上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那些大企業家。我們舉出一個例子,過去家師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提到香港李嘉誠先生,他是廣東潮州人,他到了香港做生意。他還沒有發達的時候,曾經去給香港一個有名的算命先生看相算命,就問他,他說你看我這個命,我這一生能不能有三千萬港幣的財富?也就是說他做生意能不能賺到三千萬港幣?在一般人來講,三千萬港幣已經是富翁了。他要求也不是很高,就是他的目標,他希望能夠賺到三千萬的港幣。後來這個看相算命的算他的八字,給他排出來,他說不止,超過太多太多了,你命中的財庫是溢出來的,好像茶杯,水倒滿了流出來,你的財太多了,溢出來的。後來果然沒錯,這個算命先生算得很準確,所以李嘉誠先生成為現在香港首富,是第一富有的,他的財富非常非常多。所以這是果報,那是過去世他財布施修得多,這一生得這個果。他命中財庫滿滿的,滿到溢出來了,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賺錢。
另外布施的時候很痛快、很歡喜,幫助別人很樂意,這一生賺錢你一點都不操心。過去生如果你修得很歡喜、很痛快,布施之後也不後悔,這一生賺錢你都很容易,也不用操心,錢自己都進來了。如果過去世布施的時候很勉強,布施之後又後悔了,那你這一生還是會得財富,可能你在年輕、中年的時候會發財,中年以後你財就沒有了,可能你做的事業就破產了,沒有了。那是什麼?過去世修財布施的時候,布施之後又後悔,這個果報一定跟那個因相應的。如果布施之後不後悔,他這個財富是可以保持一生,甚至兩代、三代都可以。所以布施不要後悔,《太上感應篇》講「施與後悔」,布施以後又後悔也是過失。布施的時候很勉強,這一生還是會得財富,但是你要很辛苦才能賺到錢。因為過去生修布施你很勉強,好像割肉一樣才拿出來的,人家勸了很多次才拿出來的,這一生得的果報,會賺到錢,但是很辛苦。如果很歡喜布施,一點都不勉強,很痛快,那你這一生得到財富也很痛快。什麼樣的果必定有什麼樣的因,因果必定是相應的。如果你在現有的基礎上廣修供養,也就是廣修布施,愈施愈多。過去生有修,這一生得財富;這一生得財富,你這一生再繼續修布施,那就愈施愈多。
《地藏菩薩本願經》有一品就是專門講布施。地藏菩薩請問釋迦牟尼佛,有人修布施,他一生受福,有二生、三生受福,有八生、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有這麼多的差別,這是什麼原因?請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在這品經就做了說明,為什麼布施,各人的果報、受的福報不一樣,有的福報很大,時間很長都在受,生生世世受福,有的一生受福、二生受福、三生受福,為什麼有這些差別?佛在這品經也都有說明,大家如果要進一步了解,可以去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這個好像是第十品。我們如果照佛指導的這樣去做,就是你想得財富就多修財布施,果然不錯,真有效果,真的是愈施愈多。多了一定要把它再布施出去,不要囤積在這個地方,積在這個地方會生病,的確也是有道理的。所以要多布施,六度第一度就是要修布施,這裡講供養,就是布施的意思。
過去家師淨老和尚他在講席當中常常講,他過去生有修法布施,所以頭腦相當不錯,有聰明智慧,但是缺乏修財布施跟無畏布施。他出家的時候跟兩個同學同屆,都是出家眾,這兩個出家眾他們跟家師是同年,年紀一樣大。同年,同時去受戒,受完戒,他們都去看相算命。算命先生給他們三個講,說他們三個人壽命都不過四十五歲,就是四十五歲那一年就要走了,沒有超過四十五歲。四十五歲,壽命就不長,短命,不是長壽。算家師壽命不長,而且財庫空空的,也沒有官印,不能當官,當個小村長、幹部這樣的命都沒有。果然,他們四十五歲那一年,二月一個戒兄走了,五月一個修密的戒兄也走了。七月,家師淨老生了一場病。七月份那個時候,我跟我弟弟就已經在聽淨老和尚講經了。我記得那一年,淨老和尚在基隆十方大覺寺講《楞嚴》,我們去聽了幾天,後來有一天我們再去聽經,寺院的師父就給我們講,法師今天沒有來、沒空,也沒有說是什麼事情,經還沒講完就停了。後來經過一個多月,我們又接到消息,法師又在台北李月碧講堂繼續講經,我們就繼續再去聽經。後來我們師父上人在講經當中就講到,他病了一個月。才把他們去看相算命這個事情講出來,他說他們三個戒兄弟都去給人家算命,同年的,算命先生說你們三個都不超過四十五歲。二月走了一個戒兄,五月走了一個戒兄,七月他病倒了,他想沒錯,算命先生算得很準,兩個戒兄都走了,現在輪到他。他那個時候已經在講經了,當然懂得佛法,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所以也不去看醫生、也不吃藥。當時有兩位同學照顧他,每天都吃一點稀飯,他就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壽命到了,找醫生沒有用,所以也沒找醫生。過了一個月之後,他病好起來,又繼續講經了。
他們兩個戒兄修的路線跟我們淨老和尚不一樣,跟家師不一樣。第一個二月份走的,他是一般的好像做做經懺佛事這一類的,二月份就往生了。五月份走的這一位戒兄他有修密,也很認真的修,磕十萬個大頭,也修到有一點感應。他們當時住在大溪的關帝廟,他這個戒兄就跟他講,現在修密修到有一點感應,有通了,晚上看到大溪街上大概五點多,傍晚就陸陸續續有一些鬼出來街上,有一點通了。當時家師也勸他們兩位去學經教,到台中蓮社跟李老師學講經說法,這兩個戒兄沒有跟他走這個路。學密的這個戒兄就講,他說你講經說法講了半天誰相信?我學密,持咒觀想,持到相應就發神通了。我學密,度眾生比較快,我有神通,我一顯神通大家就相信佛法,就能度眾生,你講了半天誰相信?所以他也就沒有跟著我們師父上人去學經教。他學密學得有感應,還是有一些效果,所以他感覺身體不舒服跑到醫院,到急診室就走了,也沒有受到什麼折磨。修學還是有點效果,但是這個效果還沒有能改造命運,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家師淨老走講經弘法的路線,他改造命運的幅度改得非常大,今年九十六歲。壽命四十五歲,延壽五十一年,今年九十六了,壽命延長一倍多。一般能夠延壽一紀(十二年)那就很難得,你看他延了五十一年,現在已經九十六了。
但命中沒有財富,他就是依照章嘉大師指導的,修財布施。剛開始很窮,沒有錢,一毛、一塊這樣布施,後來愈布施財物愈多;也就是說,他修布施,這一生的命運就改了。原來很窮,沒有財富的,這一生財富很多,特別到了晚年,他要辦些什麼事情,做些什麼好事,就有人來供養,送錢來。像辦傳統文化,講經弘法,在聯合國辦多元宗教,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這些事業,在英國辦漢學院,都要用到錢,這個錢都不是小數字,數字都相當大。他想要辦什麼善事,弘法的事業,就有感應,就有人送錢來了,他不操心。這個還不是果報,是花報,果報是在來生。現在還沒有結果,先開花,花開得好,這叫花報,也叫現世報。現世報是花報,來世是果報;果報受完了,再來世叫餘報。所以這個因果報應,我們要了解。所以不要積財,有財就要去布施。這個是發財的祕訣,怎麼樣發財?你要財布施。不是說你頭腦很好就能賺到錢;你命中沒有,頭腦再好你還是賺不到錢。要相信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要相信佛講的。所以發財的祕訣,佛門裡面有。現在我們看到外面很多人去供財神,所謂財神廟,然後去財神那邊拜拜就發財了,其實那是搞迷信。如果你不修財布施,你怎麼拜,財神也幫不上忙。真正發財的祕訣在佛經裡面,學佛的人,很多人他不會用,因為他沒有依照經典。
所以我們淨老和尚的老師章嘉大師,他剛開始去接觸,去跟章嘉大師學佛,章嘉大師就告訴他要修布施,從布施下手。就是他請問章嘉大師,佛法這麼好,有什麼方法可以很快的入進去?章嘉大師給他講有。什麼方法?「看得破,放得下」,你看得破、放得下就入進去。具體怎麼做?怎麼樣做才是看得破、放得下?布施,從布施下手。所以給他講,今天第一次見面,我給你講這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你去修六年,六個字去修六年,一個字修一年。我們老和尚果然認真修這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講經說法是法布施,印經、流通法物這是法布施。財布施跟法布施當中都有包括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所以家師每個月都要送一點錢到醫院幫助窮苦的人,有一些窮苦的人沒有錢付醫藥費,布施一點醫藥費;還有放生,這個也是屬於無畏布施。所以他的壽命是四十五歲,現在九十六歲了,他也沒有求長壽。他也不求財、不求名、不求長壽,順其自然,心清淨,壽命自動延長,財富自然而來。活一天讀一天經、念一天佛、講一天經,講經就是跟大家在一起分享自己修學的心得。
所以廣修供養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有求必應。佛菩薩不會說假話,句句真實,這是講因果。佛菩薩就是教我們認識,你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你希望得什麼樣的果,你要修什麼樣的因,教我們這個正確的理論方法。我們明白了,依教奉行去修學、去落實,真正是有求必應。佛菩薩不會說假話,都是講真實語,你只要能夠真正理解,依教奉行,準得好處,這個好處是你意想不到的好處。這個就是佛加持我們,佛加持我們什麼?給我們講經說法,告訴我們事實真相,這佛力的加持。所以我們要廣修供養,也就是廣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我們要認真來修學。
好,這一願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我們請看第四「懺除業障」,這是普賢十願的第四願。業障,我們學佛的同修大家都知道,感覺自己業障很重。業是造作,障是障礙。我們六道凡夫都有業障,只是各人的業障輕重大小不同,總的來講都是有障礙,因為我們造業。你造善業,將來生三善道,造惡業將來生三惡道,無論善業、惡業,總出不了六道輪迴。以佛法的標準來講,我們如果沒有出離六道生死輪迴,在六道裡面造的業都是障礙,障礙什麼?障礙我們出離不了六道輪迴,障礙我們明心見性,圓成佛道,障礙這個,這是以佛法的標準來講這個業障。如果以世間法,講六道裡面的,這個標準就是以六道為標準。六道,人天善道比三惡道好,如果你造的業是惡業,那就障礙你生三善道。所以在六道裡面,首先他是先斷惡修善。生到三善道比三惡道好,但是還是六道,還是要輪迴,不究竟,所以以佛法的觀點,這個也是業障。所以業障是我們學佛的人修行很大的障礙,這個障礙不能輕視,不但障礙你證果,你證阿羅漢果、證菩薩的果位、證得佛果,也障礙你開悟。必定是開悟、證果,你都開不了悟,當然沒辦法證果。這是以佛法的標準來講,不是以世間法,是以出世間法來講。
業障是什麼?太多了!佛把它分成三大類,第一大類是見思煩惱,又稱為見思惑,惑就是迷惑的惑,惑業,見思惑;第二類塵沙煩惱,塵沙惑;第三類無明煩惱,無明惑。這個是三大業障,我們凡夫都有,都有無明、塵沙、見思煩惱,我們有這個。業是造作,你跟煩惱相應的就障道,就障礙你修道,這是以學佛的人來講,學佛就是修佛道,障礙你學習佛道。不但障道,也障礙你的運氣,在世間法來講,障礙你一切好的果報。就是說你要做一些什麼好事,或者你要求個什麼願,發財、事業順利、兒女孝順等等的,這個業障會障礙你,障礙你一切好的果報,它都障礙你;好的果報被障礙,果報就不好了,這是以世間法來講。所以必須懺除,這是「懺除業障」。
大陸有一位劉善人給人講病,他也很特別,就是說人生病不需要醫藥,他給你講,病就能治好,也就是用善這一方面來對治那個病。因為病是造惡業得來的,所謂病由業生,業由心生,沒有造惡業不會有病的。所以生病,無論什麼病,總是跟業脫不了關係的,總是業,所以病由業生。業從哪裡生的?從我們的心生的,心不善,造惡業,就有病了。所以這個劉善人他講對治,以善對治惡,我們過去一些錯誤的惡業習氣把它調整過來病就好了,問題就解決了。所以他這個很特別,他教人治病不需要用醫藥,的確也有這個效果。最重要的理論就是懺除業障,十幾、二十年的病,醫藥都沒有效,苦不堪言,聽他一說你明白了,心改過來,真正懺悔,病馬上就好。的確是這樣,這個都有理論基礎的,也不是隨便講,有它的道理。
好,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條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今天就先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