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戒是無上菩提本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五集)  2022/4/2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65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一頁倒數第二行,從第二句看起。我將這段經文念一遍,大家對一對地方:

  【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

  大師在此地引經作證,就是引用《華嚴經》做一個證明,這些話不是他的意思,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真實教誨。《華嚴經》是諸佛如來一切經的概論,佛在這部經上多次勸導我們,十方菩薩圓成佛道,沒有一個不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悟的,我們一般講戒定慧三學。『戒是無上菩提本』,戒是無上菩提的根本。就像一棵樹,一棵樹如果沒有根本,這個樹是死的;那個樹有根本,它會不斷的生長,生長得很茂盛,千年萬世,這個樹愈長愈茂盛。用這個樹,菩提樹來比喻形容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究竟圓滿的佛果從戒行修成的,從戒的根本修成就的。如果我們疏忽戒行,不可能有成就。那這一點,我們同修大家要共同來勉勵,也要時時刻刻大家依眾靠眾,互相來提醒。

  上一堂我們也講到淨老和尚提出的儒釋道三個根,出家人加上《沙彌律儀要略增註》。實在講,出家人還是要從五戒來修起,先修五戒。三皈五戒十善,這是一切戒的根本,所有的戒都從這個戒發展出來的,所以我們疏忽戒行就不可能有成就。學佛的人,哪一個人敢講我成佛有把握?我往生有把握?不敢講。為什麼?煩惱習氣沒有斷,世緣沒有真正放下,這是障礙。所以戒定慧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讓它不起現行。煩惱習氣在我們念佛法門來講,雖然不必斷,但是有一點很重要,要伏。一般的法門,你要超越三界六道,見思惑這個煩惱,見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使,這個煩惱要斷得乾乾淨淨,有一品沒有斷乾淨還是出不了六道;徹底斷乾淨了,沒有了,就超越六道,就沒有六道輪迴。這個條件就高,難度也高。淨土法門稱為易行道,其他法門叫難行道,非常困難,非常難達到斷煩惱,這個難。淨土易行就是比較容易,容易就是說,淨土這個法門可以帶業往生。其他法門統統要消業,消業就是斷煩惱,你煩惱沒有斷,業怎麼消?淨土法門,一品煩惱沒有斷,可以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斷。淨土法門雖然不用斷煩惱,但是要伏,伏就是把它伏住,好像石頭壓草把它壓住,讓它不要發作。好像我們有病,病根沒有解除,但是把病情、症狀壓住了,控制住了,這個病不發作,這個叫伏。好像石頭壓草,草那個根沒有斷,把它壓著,它長不起來。沒有斷,它的根還在,但是把它壓著,它不起現行。這樣信願念佛就可以帶業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自然就斷了。

  雖然往生西方這個法門比其他法門要容易,但是起碼要有這樣的條件,這一生才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的煩惱習氣伏不住、控制不住,時常會發作,這個世間萬緣沒有真正放下,那這一生往生就沒把握了。看臨命終最後一念能不能放得下,能不能提得起這句佛號,那這個就沒有把握了。如果我們平常念佛功夫能夠把我們的煩惱習氣伏住,雖然沒斷,把它壓住了,用一句佛號控制住了,貪瞋痴慢不起現行了,這樣信願念佛,求生西方,那就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有把握了。如果還沒有伏住,就沒有把握,這個是障礙。

  從理論上講,眾生跟佛沒有差別,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性,一切眾生都有。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人人本具,箇箇不無」,每一個人都有,都本來就具足,跟一切諸佛沒有兩樣。這個從理論上講,心、佛、眾生沒有差別。轉凡成聖是一念之間,放下就是!實在講成佛,轉凡成聖就是成佛了,成佛在一念之間。你修無量劫,修三大阿僧祇劫,那個成佛就是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放下了,放下起心動念,不動了,馬上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他怎麼成佛的?他也是跟外道學了十二年沒有結果,知道這些理論方法不正確、不對,放棄了,放下了。坐在菩提樹下,把妄想分別執著一念頓捨,全放下,他就成佛。實在講成佛,不管你修什麼法門,顯宗密教,圓頓的、漸修的,修到最後要成佛,就是一念頓捨。當前一個起心動念,那個妄念放下,捨掉了,捨得乾淨,就證圓滿菩提。圓滿菩提是本來就具足的,不是原來沒有,後來修了才有,不是,它是本來就具足,本來就圓滿的。所以成佛,講真話,就是在一念之間,這一念能不能捨得掉?關鍵在這裡。這一念捨了就全放下,因為那個根源是起心動念,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那個就叫無明。還是佛做個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要能夠像他一樣一下放下,我們不就也成佛了嗎?你看六祖也是一樣,釋迦牟尼佛示現都放下了,一念頓捨,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六祖聽人家念《金剛經》他就開悟了。後來去參五祖,五祖再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徹大悟。頓捨,徹底的捨,放下就成佛了,得到衣缽了。如果我們要是能夠像釋迦牟尼佛、像六祖一樣,一放下不就成就了嗎?就當前這一念把它放下。

  說得容易,做起來真不容易!誰不想放下?誰不想立地成佛?為什麼成不了?為什麼放不下?原因還是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太重,這是障礙。對事實真相不了解,所以放下的心不真、不懇切。佛當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為的是把諸法實相講清楚,眾生聽明白,他放下的決心就生起來了。了解事實真相,應該放下,為什麼要放下?自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貪瞋痴慢疑這些沒有,而是我們迷失了自性,以為真有,因此在這個裡面生起分別執著。執著就是見思煩惱,貪瞋痴慢,分別是塵沙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這一切都是一念妄動,分別執著產生出來這些虛妄相,自性裡面沒有這些東西,但是我們迷了,我們看的是真有,我們很堅固執著這個是有。錯了!佛跟我們講,錯了,不是真的。這些是什麼?幻相,我們眼前看到這個世界的山河大地,一切的人事物,佛跟我們講是幻相,虛幻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在《金剛經》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看《金剛經》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我們現在眼前看到的這一切,包括我們自己這個身體,都是夢幻泡影,不是真的。

  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管什麼相,清淨的相、染污的相,好相、壞相,都是幻相,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電視,現在我們透過這個比喻,對佛講的這些就有概念了。電視畫面那些相,我們都知道虛妄的,它不是真的,它是虛妄相。相很多,電視節目很多,那個相千差萬別。無論什麼相,好相、不好的相,我們喜歡的相、不喜歡的相,佛跟我們講,那些相統統是虛妄的,電視螢幕現出來那些相是虛妄的。我們眼前看到這個世界,我們的身心世界這一切,這一切相就如同電視螢幕那個相一樣,也是虛妄的。好像我們照鏡子,鏡子也是一個比喻,鏡子裡面我們人去站在那裡,一個人現一個相,十個人現十個相,不管什麼東西去,它就現相。鏡子裡面的相,那是虛妄的;我們眼前看到這一切,山河大地、人事物,就是虛妄相。這虛妄相是從我們自心這一面鏡子現出來的,它不是真的,所以這個相怎麼現,那個鏡子還是乾乾淨淨。我們看電視螢幕,不管現什麼相,它螢幕還是乾乾淨淨,沒有痕跡,沒有受到污染,所以螢幕跟鏡子一樣,一樣的道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法?有生有滅的、有變化的都叫有為法。好像我們人這個身體是有為法,有生老病死,這個身體,一切動物也都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植物也是一樣,你看樹,從小樹慢慢生長成大樹,到最後也會枯了、會死了,這個植物。礦物,這個地球,太虛空當中所有星球,有成住壞空,世界有成住壞空。這一切都叫有為法,因為它有生有滅,有生它就有滅,有生滅性的這些現象都叫有為法。有為法,物質的,像身體,動物、植物、礦物是有為法;心理,那些思想也是有為法,心也是起心動念,前念滅、後念生,生滅不停,所以那也不是真的;還有不相應行法,抽象概念。所以《百法明門論》把所有一切法歸納為一百條,前面九十四條都叫有為法,有為法都是有生有滅。一切有為法,一切,所有的這一切如同夢、如同幻化、如同水泡、如同影像。

  一切有為法如夢,夢擺在第一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我們正當在作夢的時候,有自己、有別人,也有山河大地、人事物,有時候作好夢,有時候作惡夢,有時候作的夢不好不壞。我們早晨一醒過來,夢境沒有了,痕跡也找不到,原來是一場夢。如夢,這個我們大家都有經驗。如夢,佛講這個是叫我們去觀,我們現前眼前這一切身心世界就跟我們作夢一樣。作夢,有自己也有別人,也有山河大地,這一切景像都有,醒過來就完全不見,沒有了。就是要我們觀,現前白天醒過來這一切跟晚上作夢是一樣的,如同晚上作夢一樣,如夢。如幻,幻是幻化,好像變魔術一樣,幻術。變魔術,大家都知道,應該大家都看過變魔術,魔術變得很逼真,障眼法,他沒有東西,他變出一個東西出來,障眼法,那是如幻,那是幻化,那不是真的。我們去看變魔術,大家心裡也都知道那是魔術,不是真的,但是我們看了就像真的一樣,真的就是這樣。它是變化的,它是幻化的,是障眼法,一般叫催眠,障眼法。如泡,泡是水泡。我們看大海當中有風浪起水泡,水泡存在的時間很短暫,一下子就沒有了,水泡。還有過去我們小時候也玩過吹肥皂泡,那個肥皂泡用個管子這樣一吹,大的小的滿天飛,很多,一下沒多久就破掉了,就沒有了。如泡,像水泡一樣。如影,只有影像,好像我們人在燈光下面有個影像,在太陽光下面有影像。我們看電影知道,電影裡面那只是個影像,它不是真的。《金剛經》後面,「如露亦如電」,露是露水。晚上小草上面的露水,天亮了,太陽出來,陽光一照就化掉了,沒有了。電就像閃電一樣,打雷之前我們會看到閃電,那個閃電非常快速的一閃,它就沒有了。

  所以「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說我們要把這所有一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不是真的。這一切有為法如同晚上作夢,如同魔術師變化的魔術,如同水泡,如同電影影像,如同露水,如同閃電,要常常作如是觀。我們如果能夠這樣去作觀,觀照功夫深,這個叫看破,看破就是認識清楚事實真相。什麼叫事實真相?這些都是假的,這些現相不是真的。我們現在是把它當真,當真就去執著它,你一執著就生煩惱。你想要去控制它、想要去佔有它、想要去得到它,那什麼煩惱都來了,就造業了,造業才有虛妄的六道輪迴的果報,但事實真相它沒有。我們把假的當作是真的,把夢幻泡影當作是真實的,真有這樁事情,拼命去執著它、去分別它。本來沒有六道輪迴,就是這樣去製造六道輪迴;沒有十法界,自己製造十法界。自性裡面沒有,這才是事實真相。

  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四聖法、六道法界,加起來十法界。十法界不是真的,本來就沒有。現在我們還沒有脫離六道輪迴,還在十法界裡面。那現在有沒有?給你講真話,現在還是沒有。不是說我們迷的時候有,覺悟它就沒有了,不是這樣,事實上你迷的時候它還是沒有,它還是幻相。不是說你迷的時候它真有,覺悟的時候它才沒有,不是的,你覺悟的時候沒有,當我們正在迷的時候,它還是沒有。佛在《圓覺經》也做個比喻,「如翳中花」,翳就是眼翳,眼睛有毛病,看到空中有很多花。其實空中沒有花,但是他眼睛有毛病,他明明看到空中有花。空中實際上有沒有花?還是沒有,他誤以為真有;不是真有,是自己眼睛有毛病。我們現在看到宇宙這些現象,這個十法界我們以為真有,佛給我們講真實相,沒有。你覺悟的時候沒有,你迷的時候它還是沒有,跟你眼睛有病看到空中有花那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它本來就沒有,你現在迷惑顛倒,它還是沒有,這是講真話。現在還是沒有,但是你認為有;你認為有,那是幻相,是夢中的境界,不是真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不是真相,是妄相,不是真的。

  真正搞明白了,明瞭事實真相,自然很容易放下,不再執著了。這個叫做看破,看破就是看清楚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這些是假的,如夢幻泡影,那是看破。看破了,他放下都很自然,因為知道是假的,他就不會去認真,不會去執著,就隨緣了,這是必然的。我們這樣放不下、那樣放不下,實在講,我們還是沒有真正看破。所以這個看破的功夫,《金剛經》這首偈就非常重要,對治我們現在執著有,執著六道輪迴的這個病,對治這個。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執著它幹什麼?所以放不下,實在講沒看破;說看破了,還放不下,那是沒有真的看破,真正看破肯定放下,還放不下就說明沒有真正看破,這一點我們自己要覺悟。

  我們從無始劫以來到今天,在六道裡頭打滾,搞生死輪迴,苦不堪言。這是什麼?自作自受,冤枉吃這些辛苦。這個苦叫冤枉苦,這個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我們把它當真,在這邊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苦不堪言,這個真叫冤枉!如果是真的,那就不冤枉了;因為那個假的,把它當作真的,才受這些冤枉苦。就像我們作夢一樣,不知道夢境,夢到恐怖的境界嚇得半死。如果正當在作夢,你知道這是假的,那對你就沒有影響。因為不知道是假的,把它當作是真的,去執著、去分別,去受這個冤枉苦。其實受那些也都是虛妄的,也都不是真的,但是正當在迷的時候,我們的感受是真的,真苦。就是這個緣故,這是世尊講經說法的目標、講經說法的用意,我們不能不知道。

  佛為什麼講經說法,天天講?佛當年在世,沒有帶人家打個禪七、打個佛七,沒有;佛成道,他的事情就是天天講經說法。講經說法,無所不講,宇宙人生,理事,方方面面都講得很透徹,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認識清楚宇宙人生事實真相,就是為這樁事情。我們一般人不學佛也不懂,宇宙人生對一般人來講是個大迷團,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不曉得往哪裡去,不曉得是怎麼一回事,迷!所以佛出現在世間,就是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講清楚、說明白。所以天天講經說法,講經說法的目的就是叫我們看破,就是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講那麼多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這是講經說法的目的、講經說法的用意,我們不能不知道,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

  再說,佛有沒有真的說法?沒有,佛沒有說我要給你們講一個什麼法,沒有。所以《金剛經》上佛也講,佛沒有說法,誰說佛有說法,那是謗佛,佛沒有說法。沒有說法,為什麼講那麼多,講了四十九年?我們以為佛有說法,佛準備好這麼多法來給我們講,如果我們這樣看就錯了,佛沒有,我們錯了。我們有錯,佛把我們錯處點醒,如此而已,所謂應機說法。為什麼有這些法?因為我們迷,佛根據各人迷的觀點、錯處不一樣,就我們錯的地方來給我們點醒、來給我們導正,我們覺悟了,我們也看破放下,覺悟了。所以佛叫應機說法,不是佛準備一些法要給我們講,不是,如果這樣體會就錯了。好像你要上什麼課,先準備準備,沒有,佛哪有準備?眾生(學生)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向佛請問,佛針對他的問題來為他解答。佛經也有無問自說,無問自說也是因為眾生因緣成熟,能夠理解、可以接受了佛才說。完全是應機說法,因應各種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節因緣來說法。所以佛他沒有說法,法是因為眾生的需要才有佛法。就好像大夫治病,因為病人有病,大夫才開藥方來治他的病;如果病沒有了,藥也沒有了,藥也就不用了。因為有病才有藥,那個藥叫法藥,佛法就像藥一樣,法藥。因為眾生的迷惑無量無邊,各式各樣,所以佛的法也就無量無邊。所以就是把我們點醒,把我們錯處、我們錯在哪裡給我們點醒,如此而已。

  真的明瞭叫解悟,解悟就理解、了解了,這個理論方法我了解了、知道。解悟不得真受用,出不了輪迴,解決不了六道輪迴的問題。解悟是看破,好像對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我們明瞭、了解了,覺悟了,徹底覺悟了,這是看破;看破之後要放下,放下就是證悟。你要放得下就真得受用,證悟就是真得受用,解決問題了,不再受這個冤枉苦,那是真有受用。如果覺悟,看破,沒有去放下,那個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悟了之後,那個戒不要人勸,你自自然然全都做到。這個戒是自然的,也就是六祖講自性戒。覺悟了,大徹大悟,真放下,他生活上的言行自自然然就合乎戒律的精神,就合乎戒律。這是大徹大悟,看破放下,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他平常生活的行持就是戒定慧,縱然他沒有去受過什麼戒。你看六祖,他開悟了,大徹大悟了,他的戒都在其中,他是自性戒,這個戒是最根本、最圓滿的。

  戒,根本的根本是三皈五戒十善,這是戒律根本當中的根本。三皈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三皈是覺正淨,這是究竟圓滿的性德。要懂得皈依自性三寶,不是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外面,我們看到佛像,雕刻的、彩畫的、泥塑木雕的、石頭刻的佛像,住持佛寶。我們看到經典,住持法寶。經典有紙本的,印成書本,這個是傳統的,現在網路上還有電子書,那個電子書的經典跟紙本的一樣,都是屬於住持法寶。看到出家人,南傳北傳、漢傳藏傳、大乘小乘、男眾女眾,現出家相,那個形像就叫住持僧寶。所以三寶,外面的這個叫住持三寶。我們皈依不是去皈外面的住持三寶,外面的住持三寶是啟發我們回歸自性三寶,它的作用是在這裡。你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就叫外道,心外求法,錯了。所以皈依佛,佛是自性覺,覺而不迷,自性本來是覺而不迷,你要回歸自性。看到佛像就要提醒自己,我本來是佛,我有佛性,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我要回歸,要依自性覺,不能再迷惑顛倒,要覺而不迷。

  皈依佛,這個佛是皈依自性佛,你自己本來就是佛,不是外面的佛,佛是自己。自性覺就是自性佛,你看自性彌陀、自性釋迦。所以外面佛像,無論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個佛像是住持佛寶。看到佛,無論看到哪一尊佛,就要提醒自己,自己本來是佛,佛就是自己。你不要一天到晚到外面去找佛,外面的佛是啟發我們回歸自性佛,自性佛是自性覺,你要覺而不迷,不能一天到晚迷惑顛倒。不是叫你去皈依外面那個佛像,外面佛像,俗話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怎麼去皈依?所以那個佛像它是啟發我們,住持佛寶的作用就在這裡。不能沒有,沒有,我們忘記了,不知道自己是佛,看到佛像就想到自己也是佛。所以自性釋迦,「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淨的意思,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清淨慈悲,覺而不迷,那就是自性佛,我們自性本來就是這樣,這是真正的皈依佛,真正皈依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的意思,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樣樣覺而不迷,這叫皈依阿彌陀佛,無量覺。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是覺而不迷,那是真正皈依阿彌陀佛,這是真皈依。所以皈依佛不是只有拜佛,這些都是形式,形式有它真正的內容,要懂得。

  皈依法,法是自性正,正而不邪。正就是誠意、正心,儒家講的;真誠、正念、沒有邪思叫自性正,這六祖講的。法是正知正見,不是邪知邪見,心正,沒有偏邪。所以看到經典,經典是修正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依照經典這個標準來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言行。所以皈依法不是念經念給佛菩薩聽,不是,念給自己聽,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觀念。依照經這個法,正知正見,來修正我們錯誤的邪知邪見,這個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自性淨,淨而不染。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時時刻刻保持清淨,決定沒有染污。生煩惱是染污,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外面的財、色、名、食、睡),你在這個上面起心動念就污染了;分別執著是嚴重的污染,心也就不清淨了。

  佛法修行,皈依佛法僧三寶,覺正淨是總綱領。用什麼方法來修成就?用十善、用戒律,這些戒律、規矩是我們自性性德的自然流露。你能夠體會到這個層次,你就很歡喜來接受,你就會依教奉行,天天拿這個標準來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以『應當具足持淨戒』,「應當」是勸勉我們,「具足」是圓滿的,不是做一半,要圓滿到位。戒律清淨,心就清淨,我們現在心不清淨就是沒有戒,戒律不清淨。所以戒律清淨,心就清淨,戒律幫助我們心定下來、心靜下來。清淨心起作用就生智慧,它不生煩惱;智慧能解決問題,提升靈性要靠智慧,就不會再造罪業。所以《華嚴經》講,「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一段,下面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