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九五集)  2012/4/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9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四十六頁第五行。科題「重顯依報莊嚴,十四品至十七品」,分為四段。第一段「寶樹遍國」,這又分四段。

  【寶樹遍國第十四】

  念老的註解說,這一品「重顯極樂國土依報莊嚴」,前面有介紹,這個再補充,介紹極樂世界環境的莊嚴。「七寶行樹,周遍其國」,我們相信,樹木花草是一切有情眾生的喜愛,不但人喜愛、動物喜愛,鬼神也喜愛,佛菩薩也不例外,都喜愛樹木花草。所以,居住環境好的一定樹木多。極樂世界它是法性土,它不是阿賴耶的相分,境界相變現的,是自性裡面所流露出來的。所以這些樹,形相是樹木花草,實際上全是珍寶成就。「此諸寶樹,或一寶獨成」,從樹根到枝葉花果純是一種寶。也有兩種寶、三種寶、無量珍寶成就的,叫「多寶共作」。

  「樹皆整齊莊嚴」,這是自然形成的。我們在野外去旅遊,看到原始森林,地球上現在還不少地方有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你看一片樹木它就一個品種,沒有雜樹生在裡面。這就是《易經》裡面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規律在佛教裡稱為性德,所謂法爾如是。沒有人工去干預,沒有人去設計,自然的,它就那麼整齊,就顯示出那樣的莊嚴,這整齊莊嚴。「光色殊妙」,只要是性德成就的,決定有光、決定有色。光色殊妙,殊是特殊,妙是微妙,這些光色變化。我們人工也能夠製造,像現在做的琉璃燈,水晶的。這個大燈掛著許多水晶的這些珠,燈點燃之後,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有不同的光彩,這邊看是紅的,那邊看是綠的,那邊看是藍的,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實際上,實際上什麼顏色都沒有,只是角度不同,水晶珠折射出來的光不一樣。在極樂世界,這些樹木花草都是珍寶所成,所以在光明遍照之下,這個折射光之美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雖然不能完全想像到,能想像個彷彿,我們相信這是有的。「隨風奏樂,音調和雅」,這也能想像得到。在我們人間,中國,西方可能是從中國學去的,它們也有很多種的風鈴。款式有大有小,也有許許多多種類,掛在屋簷上、掛在樹梢上,風吹動之後就像交響樂一樣,音色非常的溫和、優雅。

  「此即第四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四十願「無量色樹願之成就」,這品經就講第四十願無量色樹。世尊特別為我們介紹,知道這是大眾非常歡喜的環境。先說「樹之質」,它不是木本的,花草不是草本的,它是珍寶成就。我們看經文:

  【彼如來國。多諸寶樹。或純金樹。純白銀樹。琉璃樹。水晶樹。】

  就純琉璃、純水晶的。

  【琥珀樹。美玉樹。瑪瑙樹。】

  這是用我們這個世間的名稱來形容,這些寶石都是人間喜愛而認為這是很貴重的。因為在這個世間稀有,它不多,物以稀為貴,在極樂世界太多了。「水晶與水精同」,我們現在稱水晶,這兩個名詞都稱。「梵語頗黎」,古時候沒有玻璃,玻璃是近代才發明的,古人稱玻璃就是稱水晶,它透明的,非常乾淨,一塵不染。水晶有紫色的、有白色的、有紅色的,碧就是綠色的,有這四色。「琉璃乃梵語,華言青色寶」,我們中國人叫它叫翡翠。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很貴重,所以叫青色寶。「一切眾寶皆不能壞。體堅色瑩,世間希有,故名為寶」。這些寶,寶石,都非常堅硬,很高的硬度,不容易破壞。「琥珀、瑪瑙,亦是世間珍寶」,就是說出產的數量少,稀有,大家就看得很貴重。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植物,樹木花草它不是木本的,它珍寶所成。「或有」,前面是:

  【唯一寶成。不雜餘寶。】

  純的,金的就純金,銀就純銀,琉璃、水晶亦復如是。純是一寶成就,也有多寶成就。

  【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根莖枝幹。此寶所成。華葉果實。他寶化作。】

  這是總說,「總之七寶」,七在這個地方不能把它看成數字,看成數字就錯了。極樂世界無量珍寶,七代表圓滿,它是表法的。淨土宗用七很多,你看《彌陀經》上全是用七,《華嚴經》用十,密宗用十六、用二十一、用三十六,都是表法的,代表什麼?代表大圓滿。所以,七就代表一切所有珍寶,是這個意思。這個七之來由,是四方東南西北,上下、當中,就圓滿了。像我們這個房子,四面東南西北,有上、有下、當中,這叫七。所以它代表圓滿的意思。《華嚴》表法用數字,數一到十是個圓滿的數字,基本的圓滿數字。以後無論多大的數字都是從這個延伸出來的,發展出來的,它的基礎就是一到十,這代表圓滿。總之七寶,皆借世間的物質勉強做比喻,極樂世界的寶我們無法想像。

  實實在在說,「極樂一切萬物悉皆微妙奇麗」,奇是奇特,我們不但沒有見過,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不但我們這個世間沒有,十方諸佛世界雖有不齊全,總有漏掉的、總有缺陷的。極樂世界齊全,一樣都不漏,這是什麼原因?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出家做比丘的時候,發的一個大願。大慈悲心,要幫助一切世界六道眾生,救他們,六道眾生太苦了,怎麼樣幫助六道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他發這個大願。向他老師請教,老師是世間自在王如來。老師教他,你應該去一切諸佛剎土去參觀、去考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你的願就滿了。他真幹,用了五劫時間,這麼長的時間,哪些該取、哪些該捨做了個總結,這個總結就是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真的成就了。極樂世界從哪來的?是這麼來的,不是憑空想像的,是實際上去考察、去採訪,這麼成就的。這是阿彌陀佛大願,大慈大悲、大智慧所成就,這裡頭真修、真幹。所以成就這個環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精華,不善的全不要,善的統統都攝受,極樂世界美不可收。「豈真似此濁世之俗物!」用我們這邊我們稱為珍寶來做形容、來做比喻,實際上極樂世界珍寶美不勝收,我們這個世間珍寶簡直不能為比。這一段為我們說出這個意思。

  下面「別明」,我們看經文:

  【或有寶樹。黃金為根。白銀為身。琉璃為枝。水晶為梢。琥珀為葉。美玉為華。瑪瑙為果。】

  這是比喻。

  【其餘諸樹。復有七寶。互為根幹枝葉華果。種種共成。】

  「又據《往生論》」,天親菩薩說的,「則此寶樹,顯國土莊嚴中,種種事功德成就」。《往生論》裡頭,天親菩薩依照經典修成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論》就是他自己修學往生成就的報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實狀況。三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這是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論》天親菩薩真幹、真信、真願,往生淨土親近彌陀,這是他的修學報告。這個報告可以用它來註解經文,所以這個註子《往生論》引用得很多。「論曰: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備是完備,圓滿具足一切珍寶性。這個珍寶是自性裡面本有的,惠能大師見性,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說這個意思,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無量無邊無盡的珍寶。圓滿見性的人,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相就是珍寶,全都起作用。「樹是妙寶所成」,是即論中所說的「備諸珍寶性」,這淺義,淺說。那深的意思,「蓋顯彌陀之性德,一切妙寶皆彌陀性德所本具,一一寶中備具一切珍寶之妙德」,這說真話,這深說。

  淺說是講極樂世界的形相,深說是阿彌陀佛的性德,再深一層說,就是自己的性德。我們自己的本性跟阿彌陀佛的本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大乘教裡頭,佛說過很多次,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跟彌陀是一體。所以經論裡頭有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就說明一體的意思。彌陀的性德就是自己的性德,極樂世界既然是性德之所顯現,我們自己的性德完全同於彌陀性德,彌陀顯現也就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這是說明眾生跟佛的關係,太重要了,這個不能不知道;這一點不知道,你這一生不能成就。不但要知道,要肯定、要接受,確確實實妙不可言。大乘學者,真正學大乘的,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一一寶中具備一切珍寶的妙德,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這是諸法實相,真相如是。

  「具足妙莊嚴」,這兩句話,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這一句淺言之,這是下文裡頭「榮色光曜」,底下一段經文裡頭,「不可勝視」,你看不完,你看不盡。與「出五音聲」,這個五音聲是交響樂。「深言之,則一一寶樹皆是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全是自性性德的展現。大乘經裡頭佛說「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法說我們世間法,十法界依正莊嚴,無不是心現識變。心是真心,就是自性,真心所現、真心所生;唯識所變,識是什麼?識是分別、識是執著。因分別執著產生變化,這個變化無量無邊、無數無盡。如果沒有識它就不變,它只現、只生,不變,這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的境界。所以實報莊嚴土我們稱它為一真法界,就是它不變,只現不變。十法界心現識變,通過識它就變化,怎麼變沒有一定。識就是念頭,念頭太多、念頭太複雜、念頭極不穩定。前念善,後念不善,變化太大,前念不善,後念善。把一真法界轉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再看底下一段,「樹成行」:

  【各自異行。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葉相向。華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

  經文不長,二十八個字,形容得太美了,這就是自性的性德。為什麼?這些樹沒有人種植,也沒有人策劃,也沒有人去丈量,而這個樹是整整齊齊,好像是規劃出來的。其實不是的,性德,性德法爾如是,自自然然的。這種自然現象就擺在我們面前,很可惜我們這些人不覺不知。最貼切的莫過於身體,你看身體,來投胎的時候進入母體,靈魂進入母體,僅僅是一個單細胞。住在母親子宮裡面,十個月你看變化成這麼複雜,而且有秩序、有條理,一點都不亂。這不是人為的,自然而然,這麼美妙,成就這樣的身體。如果能保持初心,你這一生身體都不會變,那就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裡面的法身菩薩。到你妄念起來,它就產生變化了,妄念還沒有出生就有,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

  所以前面我們講過極樂世界的胎教,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用什麼來坐胎?我們這個靈魂住在哪裡?住在極樂世界七寶池蓮花之中,蓮花就是胎。蓮花從哪裡來的?蓮花是阿彌陀佛的真心。這個要記住,阿彌陀佛的真心,就是自己的真心,它不是妄心,真心。我們現在迷了真心,所用的全是妄心。阿彌陀佛的真心,阿彌陀佛的智慧,真實智慧,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清淨平等莊嚴之所成就的。蓮花是這麼成就,這個胎多殊勝。這個胎裡頭孕育什麼人?孕育佛陀,一朵花裡面的靈將來就是一尊佛。所以我講這段經文,我深深有體會,阿彌陀佛的胎教太高明了!花沒開,在花苞裡面,他不能夠很清楚的聽到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但是我們知道,阿彌陀佛的法音沒有障礙,如果有障礙,世尊會給我們講清楚,決定沒有障礙。他在花胎裡面,一定也能夠聽到阿彌陀佛講經教學。每個人能夠接受多少,這個我們相信於他宿世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緣有關係。這就是接受佛陀教誨有淺深、多少的差別,沒有一個不得利益,決定得利益。

  這個經上真的字字句句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看到極樂世界依報的莊嚴,這種成就,想到我們身體的構造。沒有人設計、沒有人施工,十個月自自然然就變成一個身體。你看,裡頭五臟六腑,外面眼耳鼻舌身,一樣不缺,圓圓滿滿,這是自然的,這就是性德圓滿的流露。中國人古人懂得,把這一分自性大自然的流露如何把它保持好,不讓它受染污、不讓它變質。為什麼?這個胎,用世間法來說是聖賢之胎,在佛法裡面講,是佛菩薩之胎。如果我們不懂得保護他,他會隨著外面環境染污,善的環境染上善法,不善的環境他就染變成惡法,染著是後天的,不是先天的。所以中國古人特別重視教育,要好好的教他,甚至於從懷孕那天起就施行胎教。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很小心、很謹慎,遠離一切負面。負面是不善的,不善的念頭不能起、不善的心不能動。這十個月,心裡頭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心情快樂、愉快,沒有怨恨惱怒煩,思想純正,言語柔和,態度端祥。這是什麼?保護小孩,影響胎兒,胎兒在這樣環境當中養成的,那就是聖胎。

  小孩出世他就會看、就會聽,已經在模仿,他的心特別敏感、銳利,他非常認真在學習。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這一千天父母要真正盡心盡責來培養他。這一千天,所有負面的不讓他看見,負面,一切不善的,不讓他看見、不讓他聽到、不讓他接觸到,他所接觸的全是正面的、全是善的。古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三歲培養成功的,到他八十歲都不會變,這是什麼?扎根教育的成就。現在沒有了,現在人不懂得。現在母親懷孕的聖胎、佛菩薩的胎,都被糟蹋掉了。懷孕的時候,母親心情暴躁,這個小孩將來脾氣暴躁;母親的心痛苦、有怨恨,這小孩一輩子痛苦。為什麼?扎根教育裡面影響他,影響一輩子。所以,諸位真正熟讀古書,你就曉得中國的婦女是多偉大,是多麼值得人尊敬。說是不尊重婦女,這是侮辱古人。

  古代的人,古籍裡面有記載,丈夫尊重妻子,為什麼?你們家後代有沒有人才全靠她,你要不尊重,是對父母、祖先大不孝。她為你家培養後代,你家有沒有後代,責任全在她,你不尊重怎麼行?所以在中國古時候,教育,教女比教子更重要。兒子疏忽一點還不怕,女兒疏忽的時候那就不得了,下一代有沒有聖賢出來、有沒有佛菩薩出來全靠她。她的使命、她的責任太大,沒有人能夠代替的。婦女不是出來搞事業的、當領導的,不是,那不是她的事情。她的事情怎樣去養一個聖賢人、怎樣去養一個佛菩薩,這是她的事情。做領袖、做領導這小事情,不是大事情,那是男子做的。這個道理現在沒人懂、沒人講了。現在社會動亂不安,不是沒有原因,這原因沒有被發現,所以混亂沒有辦法對治。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我們就懂得用什麼樣的方法恢復到過去的安定和諧。這要靠教育,教育一定從胎教開始。

  這說明一個道理,大自然的定律,佛經上講法爾如是。法,一切法,自自然然就是這麼美好,你可別破壞它。現在人的思想專搞破壞,隨自己的意思去建設,不是隨大自然。隨順自然是最健康的、是最美好的,極樂世界完全隨順自然,沒有一絲毫是阿彌陀佛自己的意思,所以有這樣殊勝的成就。諸佛都讚歎,讚歎極樂世界、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光中極尊讚歎依報,佛中之王讚歎正報,依報是極樂世界,正報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要掌握住這部寶典做為什麼?做為我們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和睦天下、成佛作祖的寶典,理論、方法全在這部書上,人間第一寶典。首先你得認識它,你才會愛護它,你才會不離開它,是微妙的大寶。能幫助自己修身,能幫助自己齊家,能幫助這個國家治國,能幫助地球,讓地球上的居民像兄弟姐妹一樣,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本書真有用。

  這一段經文,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段表樹之質」,是眾寶所成,右面數句「表樹成行,井然有序」,就是整齊,排成的幾何圖案,美不勝收。「光色明麗」,井然有序,光色明麗,正是《往生論》中所說「莊嚴地成就」,偈子裡頭講「雜樹異光色」。「極樂國土,地平如掌」,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到達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智慧、威神、道力的加持,煩惱自然斷了,業障自然消了,沒有一個不是清淨平等覺!心平則地就平,所以地平如掌。「雜色寶樹,遍滿其國,上覆寶網」,樹的上面是羅網裝飾著,樹的下面是寶欄,欄杆,欄杆也是七寶成就的。「皆表地莊嚴也」,居住環境地的莊嚴。

  『各自異行』,「表種種不同之寶樹」,就像我們去遊覽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沒有人規畫、沒有人設計,樹木都是千年古木。你看這一片森林它就是一種樹,一個品種,不會有雜樹在裡面。到另一片去看,它又是一片同類的。我們這個世界能看見,何況極樂世界!這是什麼?這就是自然。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這現象,第一個說是物質現象,第二個說是信息的現象,或者我們講心理現象,第三個是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造成整個宇宙萬事萬物。三種現象都在我們眼前,我們人這個身體、相貌自然現象,我們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不可以改變它。今天都市裡面很多美容院,美容院就是破壞自然現象。美容的人很可憐,自然現象破壞之後他苦不堪言,帶給他不是美,帶給他是災難。父母生下來,在子宮裡孕育的,自然現象,你不可以破壞。你要想相貌好、相貌美,很容易,為什麼?你看佛經給我們說,世間有經驗的人也給我們說,「相隨心轉」。

  我要好相,我有好心,不就有好相了嗎?相隨心轉,這是真正美容,符合自然這個法則。不可以用人工,人工去開刀,挖掉一些,補到一些,這不是自然的,這是禍害。一定要曉得,隨順自然是美。婦女懷孕,妳要懂得胎教,好好把小孩生下來,是聖人、是賢人;妳要去墮胎,把他拿掉,這是不自然,這破壞自然。這個破壞自然又跟這個嬰靈結了冤仇,妳的麻煩可就大了,妳一生都後悔莫及。所以破壞自然的事情決定不能幹。不貪、不瞋、不痴是隨順自然,搞貪瞋痴慢這就是違背自然,反自然,肯定有禍害。古聖先賢給我們講的倫理道德,全是自然的,不是自然怎麼能流傳到幾千年?不是自然早就被淘汰掉了,只有隨順自然才能永久傳下去。

  「各自異行,行行相值」,各自異行這是自然的,我們在森林裡面看到,原始森林,看到大自然。「行行相值」,《定善義》裡面說,《定善義》是善導大師《觀無量壽經》註解上講的,「彼國林樹雖多,行行整直而無雜亂」。極樂世界的樹,每個枝、葉都不凌亂,像畫畫一樣。這一棵樹可以分二、三個幹,每個幹有若干枝,每個枝有若干條,每個條有若干葉、有若干的花果。畫得好,就是它與自然相不相應,與自然相應的這個畫好;與自然不相應,人工拼湊出來的,沒有價值。人工之美,怎麼比也比不上大自然的美。現在的人心浮氣躁,有知識,沒有智慧,他只有能力欣賞人工之美,自然之美他沒有能力去欣賞。自然之美深,這個義理情趣深廣無際;人工東西一目了然,淺。所以人的程度淺深不相同,欣賞藝術的能力就分高下了。

  「實者,《會疏》曰:實謂果實,不差其處(洽在其位),故云相當」。這個地方應該有個果實它就有個果實,這個什麼?這一定要在植物裡去觀察,當生它一定生在那個地方,不當生的時候一定沒有,這相當。「榮色」,繁茂、茂盛的形色。「光曜,光明照耀」。「不可勝視」,目不暇給,也就是五色繽紛,目光難辨,你看不完,美不勝收,看不盡。

  「又《定善義》云:諸寶林樹,皆從彌陀無漏心中流出」。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此地說極樂世界這些花草樹木,皆從彌陀無漏心中流出。無漏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覺。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心中生出的,樹木花草都是無漏的。我們現在人講動、植物都有基因,漏是不善的基因,這個基因違背了自然、違背了性德,這個不善的。無漏,那純善純淨,它與大自然法則相應,與性德相應。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成就,超越十方諸佛剎土,諸佛如來沒有想到這一層。諸佛如來果德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但是過去沒有成佛之前修因不一樣。彌陀的因太殊勝了,從來沒有一尊佛像阿彌陀佛這樣,去認真參觀、考察一切諸佛剎土,這裡頭的依正莊嚴,取人之長,捨人之短。從自性裡面流露出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的成就是無比的殊勝。

  「乃至亦無老死,亦無小生」,小生是什麼意思?就是底下講的「亦無初生漸長」,這叫小生,就是從小慢慢長大,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現象。有從小長大那就有生滅相,極樂世界沒有生滅相,它一切是變化所作。沒有生滅相,變化所作,可能嗎?可能,有這個現象,也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沒有留意。什麼現象?大家有沒有作夢的經驗?很多人做過夢,夢裡頭有沒有從小慢慢長大,沒有。夢境一打開,好像人事物很像真的。這個時候你沒想到,你沒有去想,你只看到這一面,你沒有想到十年前、二十年前,沒這樣想法。如果一想到這個,一年比一年長大,特別從小孩上看,看得太明顯了。你看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一年一年不一樣,年年不一樣。年老了也不例外。

  我們的朋友、同事、同學,五、六十歲了,還在工作,每天想著工作,似乎很正常。到一退休,退休之後兩年沒見,突然見面,我就感覺到,怎麼老得這麼快!一下就老了,兩年沒有見好像老了二十年。這什麼原因?從心想生。退休了就想到自己老了,沒有退休沒想到,想到老了,天天想老,所以衰老就非常快。老了就想病,所以每天跑醫院,以前上班有工作,現在沒工作,天天上醫院。麻煩就這麼來的,讓我們產生巨大的變化。極樂世界是從阿彌陀佛無漏心中流出,我們今天這個社會現象,是從我們自己有漏心中流出,漏就是煩惱、就是習氣、就是業障。

  「起即同時頓起,量數等齊」,這是說極樂世界,你看到的一片樹林,寶樹,是同時看到的、同時起來的。沒有這個樹大,那個樹小,沒有,整整齊齊,都是一樣的,不生不滅。數量等齊,排列成行列,一行多少棵樹,你看看每一行都是的,這一片有多少行。「何意然者」,為什麼會如此的美好?何意然者就這個意思,為什麼這麼好。「彼界位是無漏無生之界」,極樂世界跟我們世界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有生有滅,極樂世界是無生無滅。「豈有生死漸長之義」,所以在那個地方看不到這個現象,看到它生,看到它長大,看到它枯死,這個現象完全看不到。我們知道這樁事情、肯定這樁事情,這不是假的,許許多多的道理都在我們面前,只要你細心都能體會到,在極樂世界都變成事實。

  「準上之義,則彼國寶樹,皆阿彌陀無漏心中所流出,無有老死,亦無遷變,故無初生與漸長之相」。「彼土是無生之界」,極樂世界法性土,沒有生老病死,「故林樹亦住無生,亦是無量壽」。「有情無情,平等一味,囫圇是個不可思議」,囫圇是整個的意思,整個世界、整個物體,一切完整,一切全現,沒有先後。這是說生到極樂世界,你完全能夠看到。「以不可思議故,如下所云,樹出妙音,自然相和」。我們看下面這段經文:

  【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這是極樂世界樹木花草妙用的真相,十方世界不能夠跟它相比。解裡面說,「《會疏》曰:無漏清淨風,故云清風。應時而吹,故云時發」。『清風時發,出五音聲』,時發。在註子裡頭,引用很多經論、很多祖師大德的開示,都提到無漏,這樣的句子我們看多了,印象就深刻。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所有一切煩惱都用這個字來代表。為什麼?煩惱現起,我們的清淨心沒有了、平等心沒有了、智慧沒有了,這個沒有了就好比漏掉了。有漏,這個漏是代名詞,像我們這個茶杯,如果這裡有個洞,這叫有漏,破損了,裝水、裝茶都漏掉了。我們的心如果有不善的念頭,煩惱、習氣,這叫有漏,把我們的智慧,把我們的善心、善行、功德全漏掉了。所以漏是一切煩惱的總代名詞,自性裡頭智慧、德相都不能現前,這就好比是漏失。無漏,他是完整的,換句話說,他沒有煩惱,他沒有習氣,一切不善他都沒有,這叫無漏,無漏是圓滿的功德。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的時候告訴我們,自性是清淨的,清淨就是無漏。我們經題上告訴我們,自性是平等的,平等是無漏;自性是覺悟的,愚痴、迷惑那就是漏。六道眾生哪一個沒有煩惱,換句話說,個個都是有漏,有漏的心、有漏的身,這個身漏落在六道輪迴生死之中。靈性迷惑顛倒,不能超越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苦不堪言。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人身難得得到了,佛法難聞聞到了,聞到佛法最可貴的,是要你能夠聽懂,真的搞明白了,這個可貴。聞到佛法沒搞清楚、沒搞明白,半信半疑,這很可惜,為什麼?我們得不到佛法真正的受用。只有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明白,我們這一生當中享受佛法的受用,那叫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享受,於地位、於財富不相干。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的生活方式,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乞丐。所以比丘,這句印度話在中國翻成乞士,乞丐,士是什麼?士是有學問的讀書人、有道德的人。乞士合起來,這是個乞丐,但是他有學問、有道德,不是普通的乞丐。他沒有任何地位,也沒有財富,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能夠成為全世界這麼多人的尊敬崇拜,這就是他的德行,德行的感召。不僅是當世,到今年,中國歷史記載三千多年了,外國的記載也二千五百多年,他不衰。這是什麼?完全是性德,完全是隨順大自然,沒有違背自然,沒有破壞自然。自性就是大自然,自性之美,自性之善,在極樂世界完全表現在依正莊嚴當中。我們讀這個經書,確實生起無限的嚮往,真想去。能去得了嗎?阿彌陀佛保證我們每個人都能去得了。他的條件很簡單,你真信、真想去、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你就能去得成!

  「清風時發」,想要清風,清風就來了,想不要的時候它就停了,隨人的意思。「出五音聲」,這是風吹到樹葉、吹到花朵,因為樹葉全是珍寶,葉跟葉相碰的時候就像風鈴一樣。音聲美妙,不但美妙的音聲聽起來很悅耳,喜歡聽,音聲當中還說法。五音聲,這是中國古時候用宮商角徵羽這個五聲,現代的音樂用七聲,Do Re Mi Fa,用七聲,五音聲就是今天講的交響樂。實際中國的古時候也有七音,五音是正,它再加上兩個,再加變宮、變徵,還是七聲,跟現代音樂很相似。『微妙宮商』,這一句,以宮商代表今天講的交響樂,不同的樂器同時演奏,「悉皆微妙」。『相和』是相應。樹木花草大家喜歡看,看不厭;微妙的交響樂喜歡聽,聽不厭。這是極樂世界的人,天天所享受到的。不但享受這些,前面、後面經文上都提到,小本《彌陀經》上就告訴我們,這些樹木發出的音聲、鳥叫的音聲都在宣揚佛法。你在音聲裡面去聽,它在說什麼?說苦空無常、說三學六度,它在說法。我們想聽什麼法,它就為我們說什麼法,我們不需要啟請的,念頭才一動,我想什麼就聽到什麼,太妙了。

  今天科學雖然發達,我們也能把這些音樂、把念佛、把講經,將它的錄音、錄像放在晶片裡面,做成一個小盒子,可以隨身攜帶,什麼時候你只一按鈕,音聲、色相都能播出來。我們還得動手,還得按頻道。極樂世界不需要,也不需要這種機器,到處都是,你想看你能看見,你想聽你能聽見,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極樂世界這些人的學習,可以說日夜都沒中斷,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日夜,一片光明。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成功的祕訣。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它有中斷的,吃飯的時候中斷、睡眠的時候中斷,或者有其他的事情必須要去辦的話,學習也中斷。只有極樂世界,學習永遠不中斷,原因是什麼?你沒有閒雜事情,你到極樂世界就是專修,學習畢業你就成佛了。在極樂世界絕對沒有感受到時間的長短,人人皆是無量壽,樹木花草無量壽,山河大地無量壽,沒有一法不是無量壽。

  往生到極樂世界,能力不可思議,六種神通具足,十方世界想到哪裡你就到哪裡,而且奇妙的,你的本身沒有離開阿彌陀佛。你能分身、你能化身,同時能分很多身、能化無量身,化身到十方世界去禮拜諸佛如來。禮拜供養,修福,聽經聞法是修慧,極樂世界的人修福修慧每天沒有中斷。一直到成佛,福慧圓滿,就成佛了。你看我們皈依三寶的時候念誓詞,「皈依佛,二足尊」,二足什麼意思?足就是滿足,就是圓滿的意思;二就是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報。這兩樣東西都修圓滿了,在哪裡修?在極樂世界修,其他的地方不可能。真正修圓滿確實是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圓滿,因為他們有這個能力分身到十方世界。同時,分身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去供佛、去聞法,而且自己的本身又沒有離開阿彌陀佛。他的學習沒中斷過,可以同時修學無量法門。

  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能分無量身,每個身修一個法門,也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但是他有無量身,所以同時學無量法,一時究竟圓滿成就,成就什麼身?一切智身。這些智慧不是自己胡思亂想得來的,是從一切諸佛如來那個地方學來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修成六種神通不容易,修成六種神通證阿羅漢果。我們想想我們這一生沒有分,來生來世也辦不到。為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小乘修得須陀洹果,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能證阿羅漢,就知道這樁事情不容易。可是,到極樂世界就太容易了,修的不是阿羅漢,修的是究竟圓滿妙覺如來,一生當中圓滿成就,真實不可思議境界。這個地方,沒有遇到那就難講了,遇到了能不去嗎?所以一定要曉得,兩個世界一比較,這個世界沒有值得留戀的。

  這個世界最難捨的,親情,但是事實擺在我們面前,人到命終的時候,神識離開這個身體,不一定到哪裡去投胎,就是業力牽著你走。這一生再好,相聚在一處,生死就散開了,再碰到,不認識了,陌生人,來世都到人道也不認識。如果不是在一道,一個在人道,一個在天道,距離更遠。這是事實真相,不能不想到。所以,蓮池大師有《七筆勾》,他看破了,他了解事實真相,出家修行,成為一代祖師。在明朝末年中興淨土,這是祖師當中對淨宗貢獻最大,他們都是給我們做榜樣的。所以蕅益大師,前面我們讀過,教導我們以一七為限,講到《彌陀經》上若一日到若七日。我們求往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我在這個世間壽命只有七天,這個七天你要幹什麼?還有別的事情要做嗎?還有放不下的嗎?真正求往生,這個七天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七天到了,還是作七天想。印光大師更進一步,他不是作七天,他說把死貼在額頭上,天天想到,我一口氣不來就走了。這警覺性更高了,我的壽命只有今天這一天,還不念佛嗎?還有多餘的時間去幹別的嗎?沒有了。如果祖師大德這種教我們,我們真用上,沒有一個不往生。這一品經最後的兩句:

  【是諸寶樹。周遍其國。】

  這一品是專門講極樂世界的寶樹,這樣的寶樹在極樂世界『周遍其國』,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你都能看到。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